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二.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7568118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二.doc(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文英华文苑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二教学内容豪放的宋词授课时间2011、2、3、4、5、6、授课班级2010级各班教学学时课 型理论课 理论与实践课 实践课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从军行出塞王翰的凉州词等;2、能赏析高适、岑参等的边塞诗,能够感悟古代诗人表现出的奋斗、牺牲、艰苦、爱国、勇敢、坚韧的精神;3、能引用诗句表达思想感情。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2、了解高适、岑参的生平、思想;3、理解、掌握高适、岑参的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其词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与精神境界。1、学习古人表现出的奋

2、斗、牺牲、艰苦、爱国、勇敢、坚韧的精神;2、提高审美趣味,丰富个人感情世界,增进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教学重、难点重 点难 点能力目标1、2,知识目标1能力目标2、3职业能力训练素材人文英华教程中的诗词、习题、课件等,以及所需的多媒体设备。参考资料中国文学十五讲周先慎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8月唐诗鉴赏辞典萧涤非 周汝昌等撰写,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唐宋词鉴赏辞典周汝昌 唐圭章等编写,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教学过程一、齿留诗香,导入新课,交代课堂活动教学目标二、新授:边关征战勇于献身的豪气边塞诗的繁荣中华文化汇入唐朝,达

3、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力的强盛,同时又带来了战事不断,边患无穷。而唐帝国慷慨激昂的时代精神,又大大鼓舞了壮士文人的豪情,骚人墨客心仪金戈铁马、情系壮美军旅,纷纷走出书斋,奔赴边关,去感受刀光剑影、血火硝烟;去感受澎湃的诗意,获得创造的激情。由此唐代的边塞诗在战火中蓬勃发展起来。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是雄浑的军号,是悲壮的画卷,是浪漫的歌唱,是盛唐时代的最强音,它反映了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与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了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与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了边塞奇异的风光、异域瑰丽的风情。充分表达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

4、峰。千载之下,犹可感受到诗人们那极度的洒脱,苍凉的诗意,漫天的豪气! 此外,前代战争行役、征夫思妇题材的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的创作,都为唐代边塞诗的兴起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崔颢、王翰等众多作家。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与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是盛唐的仪仗队,显示着盛唐的国威。他们是盛唐的歌手,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表达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高适的边塞诗融会了对边塞生活的实地体验与冷静观察,是以政治家的眼光深刻揭示边防政策的弊病,以政论的笔调表达对战争的意见,具有深刻

5、的现实性。如代表作燕歌行:高适的边塞诗风格雄浑悲壮,笔力矫健顿挫,气势奔放畅达。如他的名篇燕歌行把雄奇的边塞风光与将士的征战生活写得苍凉悲壮。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好男儿本看重驰聘沙场为国戍边;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脸。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风狂雨骤。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将士身受皇恩常不顾顽敌而死战;尽管竭力

6、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边疆朔风凛冽要想回乡那能飞渡;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仅有绝无。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你我相看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自古尽忠死节岂能顾及功勋受赏。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思考:为什么这首诗歌能在众多边塞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以其深刻的思想与精湛的艺术赢得大家的喜爱。诗中充分展示了复杂的心理状态,既表达立功边塞的豪情壮志,又对边塞局势与用兵情状提出见解,因此,一方面对战士忠勇报国精神热

7、情颂扬,另一方面又对将领奢靡生活强烈不满,并由此发出对蒙受战争痛苦的家庭的深切同情,乃至于对边将用非其人的讥讽嘲弄。全诗内容丰富,包含着对边塞情势较长时期的见闻感受,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与概括力度。此诗不仅是高适的名篇,而且堪称边塞诗之杰作。诗歌的第一层是慷慨从军,行军瀚海。以矫健的笔力极力铺写唐军出征的雄壮气势,但实际上是讽刺君宠将骄,为被围兵败设下伏笔。第二层是含身奋战,突围未成。写得极为悲凉。山川萧条、大漠穷秋、孤城落日的景物描写,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同时对军中苦乐不均的现象表达了愤慨。第三层先是两地相思,战情险恶。暂时撇下战争插入了征夫思妇的相思,意在为悲情雪上添霜,然后在“边庭

8、飘飘”、“绝域苍茫”的荒凉背景下,描写了战士白日的苦斗与夜晚的凄寒。第四层是不为功名,盼念良将。最后的议论抒情强化了思想与主题的深刻性。整首诗都被作者涂上了极为浓重的悲壮色彩。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风格雄浑悲壮,感情真挚深沉,是唐代边塞诗中一首千古传颂的杰作。也是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岑参是盛唐最典型的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的诗歌风格与高适接近,都有悲壮的色彩,正如宋严羽所说“高、岑之诗悲壮”(沧浪诗话)。 仅就二人的边塞诗而言,高适“尚质主理”,叙事简洁质实,语言浅切质朴,善于用政论家的笔调议论边政。岑参“尚巧主景”,巧妙立意,构想奇特,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写景奇异。高偏于悲壮,岑偏

9、于奇丽;高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岑诗则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高诗浑厚质实,岑诗瑰奇俊峭;高富于现实关怀,岑长于浪漫想象。大抵就思想而言,高深于岑;就艺术而论,岑美于高。岑参的诗歌,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与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他的好奇的思想性格,使他的边塞诗显出奇情异采的艺术魅力。岑参两次从军,生性好奇,杜甫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陵行),所以他的边塞诗,总是以好奇的热情与瑰丽的色彩表现塞外之景,用绮丽的笔调来凸显西北地区冰天、雪地、火山、热海的异域风光,歌颂保卫边疆的战争,歌颂将士们不屈不挠,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别具一种奇

10、伟壮丽之美。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与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与内容范围。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这首诗写于岑参戍守边疆之时,当时他给一位名叫封常清的将军做副手。封将军要去西边抵抗敌军的侵袭,岑参送他出师西征,在轮台城门口吟出了这首诗:君不见, 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诗人极力渲染绝域的环境:天地一色,

11、黄沙莽莽,狂风夜吼,碎石飞扬。岑参描写的是今日的大西北与新疆一带,当时是荒漠,景色荒凉,但在岑参的诗中,我们感到的是壮美。“平沙莽莽黄入天”,这分明是沙尘暴,但写得很大气;“轮台九月风夜吼”,不说刮风,而说风在吼!“吼”字写得极生动有力,这一“吼”,使我们联想到这狂风,犹如万千怒兽,横冲直撞,奔腾追逐,呼号咆哮,惊天动地。“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那个地方的风真是大,斗大的石头也被风吹得满地乱飞走。恶劣的景象在诗人的笔下却显得雄奇豪壮,气势磅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景。诗句渲染出军队出征时所面临的恶劣气候,突出了守边将士为了国家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精神。

12、如没有积极进取精神与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很难产生这种感觉的,只有盛唐诗人,才能有此开朗胸襟与此种艺术感受。诗人笔下的敌方:“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草黄马肥,尽显其剽悍强劲;烟尘飞扬,尽显其来势凶猛。这一切有力地反衬出唐军主帅出征的强大声威与将士们的英雄气概。“汉家大将西出师”显示出唐朝大将的从容、果敢、镇静而又充满必胜的信心。唐诗往往以汉代唐,“汉家大将”实际上指唐朝大将。唐朝大将又是如何行军的呢?诗人写到:“将军金甲夜不脱”将军身著铠甲,即使晚上也不脱,说明军情紧急,昼夜兼程。“半夜军行戈相拨”,唐朝军队纪律严明,大军行进途中没有人声马鸣,只有武器偶尔相撞发出的声音。半夜,天气非常

13、寒冷, “风头如刀面如割”,凛冽的寒风像钢刀一样割在将士们的脸上。“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急行军时,雪花落在马身上就被汗气蒸化,转瞬间马毛上汗雪又凝结成冰,像铜钱那样一圈一圈的,马在诗人笔下成了名贵宝马“五花马”、“连钱马”,别具美感。“幕中草檄砚水凝。”到达目的地了,支起军帐,起草檄文,可刚磨的砚墨也已冻凝。“虏骑闻之应胆慑”,这样的军队来了,匈奴骑兵,肯定个个心惊胆战,望风而逃。“料知短兵不敢接”,早就料到,敌人不敢与这样的军队短兵相接。那时候,“军师西门伫献捷”,我在车师-轮台的西门,静候佳音,等待胜利的捷报。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自豪的感情,洋溢着一股对封将军及战士们赴死报国的

14、赞叹之情,表现出了一种勃勃向上的盛唐精神。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诗句直抒胸襟,气贯长虹,功名请向戎马沙场上求取,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大丈夫。语气恭敬而坚决。这既是岑参对李氏的勉励,又是自己的理想与壮志。这两句所表现出来的英雄豪气使后世多少读者为之激动振奋。岑参的诗歌充满生活的激情,再苦再累的经历,他写来都富有热情与豪情,再荒凉、再冷寂的事物,在他的笔下都显得如此的壮美与充满生机。比如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农历八月,内地还是金秋时节,边疆就已经北风卷地,白草摧折,大雪纷飞。景象萧瑟冷落的塞

15、外,在诗人的笔下却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图画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令人神往与陶醉的奇美景象,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把冬天当春天,以梨花喻冬雪,新颖别致。这个比喻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象,创造了一个瑰丽的、富有诗意的、春意融融的境界,奇幻而浪漫,充分展示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这两句也成为千古名句。“七绝圣手”王昌龄,善于描写边塞的战争与景色,他的边塞诗大部分是用乐府旧体抒写战士爱国立功与思念家乡的心情,他的边塞诗独特的地方,不在对征战生活与边塞风光的描绘上,而在记写将士的思想感情上。既形象又含蓄,极富有感染力。

16、如他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浩渺的青海湖上空弥漫着浓密的长云,在湖的对岸横亘着绵延千里的茫茫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与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镇守“孤城”的唐军,西拒吐蕃,北抗突厥,肩负着保卫国家的使命。尽管边塞上黄沙弥漫,战云翻滚,但是将士们“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哪怕磨穿金甲,哪怕牺牲在战场上,不破强敌决不还乡。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三四两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不破楼兰终不还!” 以身许国的豪迈誓言在艰苦环境的反衬下,更显得崇高、悲壮。这是守边将士的豪言壮语,更是一首英

17、雄的赞歌。诗歌风格雄浑,意境开阔,感情壮烈。他的出塞组诗更能代表他的边塞诗风格与七绝的成就。其中之一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是古今传诵的名篇,被誉为唐诗中的神品,诗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诗人从明月照关的现象,想到秦汉以来边地的战争绵延不断多少人死于征战之中的情景,写出了自古以来戍边征人的悲哀与无奈。“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一句最耐人寻味的诗句,它实际的含义是一轮明月照边关。这句诗新鲜奇妙之处是在“明月”与“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但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二字

18、是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突出了时间的久远。“万里长征人未还”, 一代又一代离家万里远征的将士,至今没有返回家园。“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诗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落笔,“发兴高远”感慨深长,眼前的实景包含了具有历史深度的虚景,虚实相生,内涵无比深厚,自然形成了雄浑苍茫的意境。“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一定不会叫胡人的马队度过阴山。这是诗的主旨,告诉人们:如果朝廷能任用有勇有谋、尽忠为国的“龙城飞将”,那么敌人是不敢轻举妄动、前来入侵的。揭示出边塞不能安宁的原因是将领无能,朝廷用人不当。短短二十八个字,有对关塞悠久的时间追溯,有广袤辽

19、阔的空间展示,有征人的边愁、思妇的悬念,有对戍卒的同情与歌颂,有对边将无能的不满,有对英才良将的怀念与企盼,也有诗人自身跃跃欲试、横槊卫边的渴望历史的总结。现实的批判。将来的憧憬。言少意多,内蕴丰富。诗歌风格雄浑悲壮,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与豪迈的英雄气概。 这首诗不愧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壮怀激烈,情调豪放。这首诗描写了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诗歌壮怀激烈,情调豪放。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与热烈场面。“葡萄美酒夜光杯”,意思是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

20、红的葡萄美酒。此句在读者的面前展示出琳琅满目、香气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情景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开怀畅饮,忽然从马背上传来铮铮琮琮的琵琶声,为将士们助兴。为将士们助兴。 三四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三、四两句,有人认为是悲伤之语,有人认为是豪放之词,你同意哪种看法?请作简析。(答:同意后者的看法。这两句是欢宴痛饮时的劝酒之语,意谓: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莫笑,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所以这不是厌恶战争,哀叹生命的悲伤语,这里表现出来的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是视死如归的勇气。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有什么呢,请

21、不要笑他们是酒鬼,不要笑他们贪杯,从古至今征战的人能有几个活着回来呀!大家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了。这种笑傲疆场,慷慨赴死的勇气,表达了唐代军人视死如归、勇于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王维的“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少年行其二), 意思是:刚刚离家就当上了皇家禁卫军的军官,随后又跟从骠骑大将军参加了渔阳大战。谁不知道奔赴边疆从军的艰苦与危险呢,但是为了国家纵然战死也无悔无怨。诗中以“汉”代“唐”,描写一位英雄少年,慷慨从军,大义报国,视死如归,可歌可泣的形象。“纵死犹闻侠骨香”,生动表现了少年英雄们蔑视困难,蔑视艰苦,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充满了豪侠气概与英雄主

22、义精神。今天读来依然能震撼人心。三、师生学生归纳盛唐边塞诗的特点,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边塞诗在题材的开拓与意境的创造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诗歌的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以乐府歌行与五、七言绝句居多。边塞诗最能表达国运兴衰,盛唐的边塞诗诗情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

23、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这是盛唐精神的最好反映。中唐诗人戴叔伦的塞上曲中的:“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将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破空而出,气势非凡,是盛唐以后少有的边塞诗力作。诗用乐府旧题借汉咏唐,抒写了戍边将士抗击外敌入侵,不畏牺牲,以身许国的豪迈气概。诗歌语言朴实,风格豪健,精神勃发,是一首鼓舞斗志的战歌。“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群山寂寂,突然旌旗招展,杀声震天,强大的唐军好像从天而降,声势之大,战斗力之强,令敌军顷刻间瓦解,全部被歼。在这两句诗中,作者以形造势,以势惊人,传神地再现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场景。“愿将此身长报国,

24、何须生入玉门关。”战斗胜利了,将士们心中又会作何感想呢?这里,诗人借用了一个典故:据后汉书记载,汉代名将班超投笔从戎,镇守西域,功绩卓著,晚年思乡,曾上书朝廷,希望“生入玉门关“,希望能够返回内地安度晚年。此诗反其意用之,既然抱定了为国献身的决心,即使是马革裹尸,血溅沙场也是值得的,为什么一定要活着回玉门关内呢?这一反问,气吞山河,惊天动地,将全诗推向了高潮,如同黄钟大吕,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戍边将士奋发进取,为国赴难。李贺的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也气宇非凡。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

25、,抒写出将士们不借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也反映了青年诗人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李益过了十年戎马生涯,所写边塞诗广泛流传,乐工常常被诸管弦。李益的边塞诗,最值得重视的是,在思想内容上热烈赞颂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表现将士的英雄主义精神,豪放遒劲。塞下曲(其二):“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人关。”这两句以两个典故表达了为保家卫国,、宁愿战死疆场也不希望活着回家。“伏波”,东汉马援曾封为伏波将军,他说:“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女子手中邪?”(后汉书马援传)“

26、定远”,东汉班超立功西域,封为定远侯,晚年因久处边地而思归,遂上书皇帝说:“如自以寿终屯部,终无所恨。然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臣不取望到酒泉郡,但愿生人玉门关。”(后汉书班超传)这两个典故引用,诗人用“惟愿”、何须”二词表明自己的看法,即一褒一贬。诗以汉代的马援与班超互相比较,表现了将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反映了将士为国立功的强烈愿望与必胜信念。诗歌豪气干云。“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这两句用两个典故表明杀敌卫边必须彻底的态度。前典出自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月,晋人及姜戎败秦于觳晋人与姜戎要之觳而击之,匹马只轮无返者。”“海窟”,原义为大海,这里指瀚海,即塞外大沙漠,代指胡人居住之地

27、。在此表明了坚决彻底消灭敌人的态度。后典出自旧唐书薛仁贵传:薛镇守边疆时,“时九姓有众十余万,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下马请降。仁贵恐为后患,并坑杀之,更就碛北安抚余众。擒其伪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九姓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这里是说杀敌不仅要彻底,还要留下得力将士,继续镇守边关。诗歌风格雄健激越,成为盛唐高唱的余响。四、系统归纳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它包含了: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等各个方面。 盛唐边塞诗表达了一种阳刚之美。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

28、金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与必胜的信心,保家卫国的豪情,还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名的壮志。如“不破楼兰终不还”;“愿为腰下剑,只为斩楼兰”;“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这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这种对立统一所产生的张力使诗句具有永不泯灭的魅力,诗句中洋溢着的崇高感,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千载悠悠。中晚唐,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国势渐衰,边塞诗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如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军将士人人宣誓要横扫匈奴

29、,个个奋不顾身一马当先;五千身穿锦袍的精锐部队,全部战死在北国的疆场上。可怜呵,将士们的白骨堆积在无定河边,而他们远方的妻子,则深信丈夫还活着,依然在梦中深情地呼唤着他们,盼望着有朝一日与他们相见。灾难与不幸降临到身上,不但毫不觉察,反而满怀着热切美好的希望,这才是真正的悲哀。诗歌赞美了前线将士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揭示了唐代长期征战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对深闺少妇的遭遇给予了深切地同情。诗人歌颂胜利,使人情绪鼓舞,血流沸涌,激起人奋勇前行的热情与信心,实关合着人性之发展欲求。诗人在歌颂胜利的同时,却希望这个世界永远没有战争!战争本质上与人性相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随着人性在更大程度

30、上的普遍实现,战争这个戕残人性的怪物终将如杜甫所期待的走向最终灭绝。唐人精神:奋斗、牺牲、艰苦、爱国、勇敢、坚韧。大地无言,唯有唐人精神永垂于天地之间。五、张扬个性傲视王侯的英气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盛唐诗歌的气,情,神在李白的诗歌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李白个性张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的诗歌创作,处处留下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李白多次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他要入京求官,就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政治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要控诉自己的冤屈,就说:“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他想念长安,就是:“狂

31、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他登上太白峰,就让“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他要求仙,就有:“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他要饮酒,就有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这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使李白的诗歌个性张扬,充满勃勃英气。从艺术效果来说,则使诗歌增加了一种排山倒海而来的气势,先声夺人的力量。 在李白的笔下,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清风明月,无不打上诗人的个性烙印,崎岖险峻的蜀道,从天而降的黄河,龙啸虎吟的天姥山,这些崇高壮美的山川景物,正是李白傲岸不屈、豪迈飘逸人格的映衬。不仅如此,就是在一些看上去十分宁静闲淡的作品中仍然带有诗人孤傲绝俗的个性色彩。在诗歌形式上,他尤其喜欢用古乐府歌行体这

32、类自由的形式,以便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这些诗句都是诗人心迹的自我表白。李白又是个极为狂傲,敢于傲视王侯的诗人,自称:“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狂,是自信的外现,是对人格尊严的充分肯定,是对束缚人的社会势力的蔑视,他大声疾呼:“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君元参军)他昂首天外,根本不屑以世俗的价值为标准,“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长流夜郎赠辛判官)他狂傲不羁:“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将进酒)他是那样不可一世,最可贵的,是他用时代

33、的最强音,惊天地泣鬼神的吼出了一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一声呐喊,使千百年来被封建制度压的喘不过气来的人,不愿被踩进泥坑去做无力抗争,敢悄悄的直一直腰,在心灵深出扶起最后的一丝人格尊严,在无可奈何中聊堪自慰,找到一点心理平衡。那种傲视王侯的英气与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是唐代所特有的,只有那样的时代才会有那样的人,那样的诗。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个性张扬,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笑傲王侯,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伟大的诗人李白与杜甫,他们是唐代诗人的杰出代表,他们是

34、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名片。但是李白、杜甫之后,唐代社会急剧衰落,诗人们再也唱不出那昂扬、豪迈、狂放、雄壮的声音了。于是诗人们转向精巧。他们延续了盛唐的艺术传统,创造了许多精美的、韵味无穷的篇章。正像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所说:“唐之晚年,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七、课堂总结1、掌握边塞诗的特点。2、复习豪放诗的特点。3、能够鉴赏豪放的唐诗,背诵所讲的豪放诗。 4、学习古人表现出的奋斗、牺牲、艰苦、爱国、勇敢、坚韧的精神;提高审美趣味,丰富个人感情世界,增进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课外任务1、唐代边塞诗有哪些特点?2、有感情地朗诵上述边塞诗篇,说说朗读这些诗篇的感受。教学反馈第 1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