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6024160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意志品质、健全的人格,为其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习期间,目睹学生们学习生活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情绪波动、不良习惯、郁闷与孤独等诸多心理状况深感有责任和义务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保护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发展。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小学生心理健康这门课程,我也深刻的体会到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语文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课堂是教师实施

2、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新课程提出:“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目标,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学习的心理问题,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有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依据这一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备课,充分挖掘课内外有效教育资源,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1.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古语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课堂心理气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人格发展。教师是宽松和谐课堂气氛的营造者。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同学,采用民主的方式指

3、导和组织教学,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尊重、理解、相信学生,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到轻松愉悦。如果课堂上老师保持着微笑、语调和蔼可亲,学生就会感到很轻松、学习没有压力;当学生回答问题卡壳或言语表述困难时,老师鼓励的眼神或话语又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实践证明,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不但能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学习语文学科的自信心,并且使学生有归属感,学得快,学得轻松。2.创设好奇乐学的教学情境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精彩纷呈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

4、。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实际内容,编写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如模拟情景再现课文,改编课本剧,让学生亲近课文,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如:我在讲赵州桥一课时,为了方便学生准确地理解“既减轻了流水时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用料”这句话的意思,我组织每一个学生都动手用纸作桥,两岸可以用书和字典代替,上面可以放些文具等较轻的东西,学生积极性很高,马上对学课文产生了兴趣。这种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有一种美好的心境,愉悦、上进、勇于探索等健康的心理就孕育在这种心境中。二、挖掘语文教材,充分利用其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

5、内容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一些文章除了反映了自然、社会、艺术、科学之美,同时也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如有勤奋刻苦,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保卫祖国,忠贞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钢铁战士;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勤恳恳的农民;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领巾;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总理等等,这些课文和人物形象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为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提供了有血又肉的鲜活事例。 例如在讲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时,教师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悟文中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美好品质方面,并通过使用多媒体呈现青年人看鱼、画鱼的画面,让学生明白作者之所以敏锐地捕捉到这

6、样真实的镜头,是因为他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有丰富细腻的感情,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挚爱,能从内心产生对别人的赞赏敬佩之情。当学生理解了之后,就会发现生活是美好的,世界是美好的,勤奋专注的品质是美好的,身残志坚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帮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去感受、体会生活,又对培养其健康心理大有裨益,使学生心灵得到了净化、情趣得到了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教师细心挖掘、善加利用,就一定能挖掘出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丰富内容,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三、以语文学习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时会产生大量的心理困扰,为此我们应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

7、环节,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拓展新的空间。1.利用情境表演,体会人物的品质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走近人物的心理世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表演,这是一个既直观而又有成效的好方法,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如为了让学生体会自私给他人带来的痛苦,更好地矫正和预防学生自私心理,懂得助人为乐,在讲蓝色的树叶一课时,我设计“演一演”“说一说”等情境活动,先组织同桌表演、小组表演,然后让学生谈感受,最后总结出:“帮助了别人,自己是快乐的。”2.明理分析,培养学生健康心态由于学生自身的某些不良心态产生的不健康心态如嫉妒、消极、自卑等会影响学生的人格。教师在教学时,尽量多地组织有效课

8、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观看实例录像、模拟课本剧等让学生体会到消极心态产生的不良后果,对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在教草船借箭时,我问学生如果你是周瑜的好朋友你会说些什么?很多学生自然会说“你妒忌别人的才干不好”,“不应该有妒忌心”等,至于妒忌心会有哪些危害他们还是一知半解的。为此建议学生课外读读三国演义中其他几则周瑜的故事,课下编成校本剧,尽情展示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心胸狭窄、妒贤忌能,结果他的计谋被诸葛亮一一识破,自己反中了诸葛亮的谋算。通过学生亲自表演,在潜移默化中就否定、排斥了妒忌之心,认识到只有健康的心态才能让自己快乐,让别人欣赏。3.布置特殊语文作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

9、语文作业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是取得心理教育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精心设计不同的分层作业,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心理自卑的学生找到自信。如布置老师,我想对你说、妈妈,您听我说这样的作文,可以使学生通过写作来合理表达宣泄自己的情绪,更好地排解心理不适和心理困扰;还可以利用课外阅读训练,帮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领悟人世间的真、善、美,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启迪他们稚嫩的心灵。4.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优化学生个性实施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的机会。如组织开展“社会用字情况调查”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愿结组、自主制定活动计划,并根据计划走进社区,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既培

10、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组织协调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又为性格孤僻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与别人交流的空间,并使之从中体验到与他人友好相处的快乐,纠止心理偏差,从而完善健康的人格。四、通过合理的评价激励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师对学生适时、恰当、合理的评价和鼓励,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情绪。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评价中要坚持做好以下几点:1.利用多元化的评价形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评价语言要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常用的评价方式有: 一是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评价。如对缺乏自信的学生要坚持鼓励性评价为主,如“你朗读的声音真响亮”“你的字越来越漂亮了”等,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对自我意识过强、缺少合作精神的学生以期待性评价为

11、主,如“如果你能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交流一下,相信你的回答会更棒”,让学生体验与别人合作的快乐。二是支持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主观感受和独特见解,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三是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互相评价能实事求是地、中肯地指出他人的优点、缺点,也很容易联想到自己,因而对自己实际上也是一个良好的教育。被评议者也会因自己的优点被同学肯定,而加倍地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使学生多向交流,进行相互评价、相互学习、相互模仿,共同体验和提高心

12、理素质。2.在鼓励与表扬的评价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为了让全体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用放大镜”帮助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学生的发言中只有一个用得好的词,只有一句话说得好,也要立即给子热情的鼓励。如:“你这个词用得真准确!”“你把这个句子读得真美!”如果学生的发言中实在连值得夸奖的词句也没有,还可夸他们“发言声音响亮!”“真自信!”“你敢于发表自己意见,这就是勇气!”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教师在时时关注着他们细微的进步,并和他一起分享这种进步带来的快乐。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自信、快乐中提高心理素质。3.在善意的批评中提高学生

13、的心理素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天真幼稚的小学生,他们总会以不同的方式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小错误。这时候,教师的评价就要是善意的、“甜”的。如一个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了,老师找他起来回答问题时,他答非所问。这时候,如果教师对他进行斥责,严厉批评,只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接下来他就不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内心只想着“我挨批评了”。相反,如果教师这样说:“刚才老师的问题你好像没听清楚,我再说一遍,你试着回答一下好不好?”学生一定会认真回答。接下来,教师就可以根据他的答案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建议。这种情况下,学生很情愿接受批评并努力改正错误,学生在课堂上会感到“安全”,而且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性、实践性很强。随着社会的进步,小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复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是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