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实验方案.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4978352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实验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实验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实验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实验方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策略研究实 验 方 案四川省平昌县信义小学课题组平昌县信义小学是一所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接受新信息较快,特别是初中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用于教学和生活实际时代,学生接触信息技术及网络世界越来越多,而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成为会学习新一代学生,显得非常迫切。因此,结合我校实际,特拟定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策略研究课题实验,进行立项研究。(一)本课题产生背景及原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2、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良好习惯,往往自己幸福归于自己习惯。”叶圣陶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积极学习态度、科学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在电脑与网络日益普及今天,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为主信息技术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重要内容之一。随着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要求学生适应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学

3、习方式转变。网络逐步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有利资源,并成为学生学习重要手段。我校虽然地处农村,但学生接触网络及各类信息技术媒体机会却很多,网络、手机、各类视听设备、学习机、游戏机等伴随在学生周围,这些资源一方面扩大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但另一方面,农村学校留守儿童较多,在我校统计中,60以上是留守儿童,这些学生由于没有家长监管,自己认识也没有到位,所以把网络用于学习较少,用于游戏聊天较多。从习惯层面讲,由于部分学生缺乏正确引导,不能或不善于合理利用各类信息资源,不善于利用网络在学习中进行合作与协作,或者面对丰富媒体资源和信息,不能进行有效筛选,沉溺于网络

4、,不仅不能进行有效学习,更容易滋生学习上惰性,减少自主思索,动手实践时间,削弱他们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教育环境和有利学习工具。”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信息资源,整合知识结构能力,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却很差。而多媒体教学仅仅是作为公开课、演示课表演,教师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演员,而学生这一信息技术运用主体反而成了观众。这一方面是由于学校教师、学生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不高原因造成;另一方面,也是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习惯培养上没有现成模式可借鉴,还处于探索实践、积累阶段。在现代

5、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提供新学习环境同时,引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新信息教育技术资源,如何防止网络时代带来弊端,用这些技术手段,实现学习方式变革,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对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问题。(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研究,在国内外研究中,都有着重要论述。叶圣陶曾说:“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教育目就达到了,如学习上有良好学习习惯,劳动上有良好劳动习惯,道德上有良好道德习惯,生活上有良好生活习惯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孔子也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美国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形成。”初中生是养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重要

6、时期,在教育实践中,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以多种有效方式来帮助初中学生养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在已有国内研究中,有对网络环境下对聋儿良好行为习惯研究,有对网络环境对初中生心理素质影响研究,有对成教学生、大学生学习习惯研究,还有在网络环境下对学生单方面(如主动探究)习惯研究,有对学生行为习惯研究,而专题研究培养学习习惯偏少,研究农村学生学习习惯也不多;在研究农村初中学生学习习惯时涉及到信息技术手段,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农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专题研究更少。而新形势下,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有其特殊性、必要性、前瞻性,故尚有深入研究必要。(三)理论依据1.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

7、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活动;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意义。要求学生主动搜集和分析有关信息资料,对所学知识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在建构性教学中,使用以计算机为基础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能实现教与学互动,并利用网络为学生创造一个知识整合学习环境。2. 人本主义理论以人为本思想是人文精神最高境界。人是教育教学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育教学都必须以人为中心,以促进儿童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3. 潜力学理论在人体内蕴藏着丰富自然、社会精神禀赋和潜能,这种潜力是强大、无穷,如果能唤醒它,则能让人奋发向上,

8、提高智能。我们课题是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提供丰富资源去创造让学生动手动脑条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欲望,兴趣有了,习惯成自然。4.传播学理论社会信息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运行,都需要媒体介入。初中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对众多信息直接感知,结合自己认知特点,从而得到新信息,成为自己知识,形成相关能力。运用相关传播学理论,有助于从心理和技术层面把握学生特点,对其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基于以上理论基础,我校提出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策略研究,旨在从实际出发,探索出一种有效教育模式,使学生从接受性、积累性学习延伸为自觉、形成习惯发展性学习。(四)课题实验目标、内容及原则1

9、.课题概念界定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定义为: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自动化行为模式。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目标和动机作用下,在学习过程中反复练习逐步形成和固定下来,不需要努力和监督自动化行为模式。良好学习习惯是指符合学习心理规律一种高尚、自觉、主动、持久学习方针,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在这里,我们强调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功能特性和资源建立有意义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充分运用已有资源,结合农村实际,促进和支持学习活动,帮助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形成。2.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拟达到以下目标:(1)认识性目标使学生获得网络搜集、处理、交流信

10、息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提问和自觉释疑习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时自我监控和调节能力。(2)技术性目标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新知学习习惯。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勇于创新精神,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实效性目标培养学生分享、鉴别、评价习惯。通过研究更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3.研究内容调查了解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习惯现状。分析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影响学生良好习惯形成因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法、途径。1) 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学习习惯。2) 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提问和自觉释疑良好习惯养成途径探

11、索。3) 培养学生使用网络及工具书、查阅资料和课外阅读习惯。4) 培养学生运用远程协作学习、探究、合作交流习惯。5) 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交流网络信息习惯实践与思考。6) 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手段下勤于思考,大胆质疑,反思学习,开放学习等习惯方法研究。7) 培养学生分享、鉴别、评价习惯,并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方法研究。4.研究原则计划性原则:学生学习习惯培养,需要与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指导相联系,制订一个循序渐进可行培养计划,计划应遵循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紧密联系学习内容而制订。指导性原则: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需要教师有效地指导,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分别采用系统指导

12、、随机指导、个别指导和延伸指导方法。实践性原则:每一种学习习惯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具体学习中持之以恒,反复实践,直至形成一种几乎自动化行为倾向,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巩固。教育性原则:通过知识教育和智力教育,达到培养学生、教育学生、发展学生和塑造学生目。5.课题创新程度、教改意义及价值本课题研究重点是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形成良好学习习惯。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学习习惯形成一些方法、途径,让学生从“学会”变得“会学”,从根本上改变学习方针,形成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探索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方法,让课题成果具有一定推广价值。6.预期成果通过课题研究,我们预期让学生能正确地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形

13、成良好学习习惯,使之规范有序、简洁实用,彰显趣味性和科学性,形成一套评价体系,有利于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指导和校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五)研究方法及思路1.调查法:运用调查法了解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习惯现状与分析习惯差原因。2.经验总结法:在实验中,注意认真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和记录归档,及时总结阶段成果,归纳总结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原则、方法、途径,探索农村初中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原则、方法、途径,最终形成实验研究报告。3.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对学生教与学过程和实验过程中出现情况及时解决,强化习惯形成,从而不断地验证、完善实验方案。

14、4.文献法:运用文献法收集资料,把握课标要求,探究学习习惯内涵与外延,学习别人研究成果。5.案例研究法:运用案例法收集典型案例,总结提升出切实可行方法与措施,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六)研究阶段及步骤本课题探索与实验过程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8月)成立课题组,制定与论证课题方案,采用调查法和文献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理论学习和培训活动,对实验班学生进行调研,通过调查、测试、座谈等形式了解他们喜爱学习方式以及信息技术素养程度,制定实验计划。第二阶段实验研讨阶段(2011年9月2013年9月)1.细化课题课题组结合我校实际情

15、况,采用行动研究法确定子课题,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整合,为学习习惯培养研究提供条件保障。2.具体实施教师根据教材、学段内容,设计学习网站,进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尝试,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并提供充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学习技巧。在研究中,注意收集整理研究原始材料,进行归类分析、撰写研究论文,进行优秀论文、课件、课例评选。3.定期研究课题组每月一次集中进行理论研究与课堂教学研究,交流探讨实际问题。4.完善发展对研究过程进行认真提炼,进行中期总结报告,及时调整和纠正研究方向,完善课题方案,将子课题理论系统化,操作规范化,初步形成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法、模式。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1

16、0月2014年1月)对课题研究整体情况做细致分析、总结,形成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基本经验,以教学实例、论文集、课题研究报告、专题网站、网页、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成长经历为成果汇报形式,并推广应用。(七)研究条件1.我校是一所新办学校,教职工平均年龄33岁,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56人,市骨干教师10人,90教师具有本科学历,他们年富力强,大部分具有较高研究水平,近年来发表论文或获奖200余篇,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研究共5项。2.我校配备了多媒体网络教室、数字化优课教室、初中理化生多媒体实验室,有电脑230台。3. 市电教馆、县教育局以及学校大力支持为课题研究铺设了“平台”

17、。4.学校设立专项资金6万元为课题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5.课题组成员均有一定教学经验,都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教育观念新、研究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八)课题组组织管理及成员1.课题组顾问:任宪生本科,中学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巴中市电教馆馆长 张 平本科,中学高级教师,平昌县电教馆馆长 张 俊本科,中学高级教师,平昌县电教馆副馆长2.课题领导小组:组 长:王天宝(信义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副组长:向明智(信义小学副校长 中学高级教师)成 员:何海军向德平蔡大才3.课题研究小组:王天宝:46岁,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校长,四川省语文学科带头人,有论文10余篇发表或获奖,曾参与

18、课题研究获国家级电教科研二等奖,课题组组长。向明智:45岁,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副校长,四川省优秀教师。有论文8篇发表或获奖,曾参与市级课题研究并获奖,课题组副组长。蔡大才:37岁,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巴中市优秀教研工作者。有论文20余篇发表或获奖,曾担任省、市科研课题主研并均获政府一等奖。何海军:28岁,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校科技辅导员,市级骨干教师,巴中市优秀科技辅导员。有论文15篇发表或获奖,2010年制作教具声光传播多功能演示仪获省一等奖。向德平:40岁,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办公室负责人。有论文20余篇发表或获奖,2010年制作课件获省电教馆一

19、等奖。陈安民:28岁,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有论文10余篇发表或获奖。杨骥林:45岁,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有论文20余篇发表或获奖。刘志军:33岁,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有论文20余篇发表或获奖。刘先秀:45岁,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有论文10余篇发表或获奖。4.协研人员:谭仁波 李刊之谢江华刘 燕郑 志赵海波杨 炬张 波吴冠均柯 军 何玉琼肖 洁杨冬明丁洪波邓光芬杜开华李先勇何玉琼(九)预期成果教学案例、论文集、阶段总结、课题研究报告、专题网页、网站、学生成长经历资料等(十)主要参考文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若干意见新课程标准解读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潜力学理论、传播学理论等理论论著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等单位 2001年11月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1年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李克东、谢幼如主编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2001年学习反应信息处理方法与应用 谢幼如、李克东著,济南大学出版社 1999年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课题研究方案 田佰龙 百度文库 2009年9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