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的研究进展.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4006976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茵陈的研究进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茵陈的研究进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茵陈的研究进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茵陈的研究进展.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茵陈的研究进展【精品文档】第 6 页茵陈的研究进展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rtemisiacapillaris Thunb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Hube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uhan,hubei China 430000【摘要】茵陈除具有保肝利胆作用外,还具有降血脂、增强免疫、抗肿瘤、细胞保护等作用,应用较广,本文对茵陈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Abstract: Artemisiacapillaris Thunb h

2、as the function of Liver-protective and Choleretic effect,【关键词】茵陈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Key words: Artemisia capillaries Chemical compositionPharmacological effects Clinical application 茵陈又名茵陈蒿,是我国的传统中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滨蒿或菌陈的干燥地上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于陕西、山西、安徽等地。茵陈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之功效,为治疗黄疸之要药;具有抗病原微生物、镇痛消炎、降血脂、增强免疫、抗肿瘤、抗心绞

3、痛等方面的药理活性。近年来有关本品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都有很大进展,现根据有关资料,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化学成分茵陈活性成分主要为挥发油、蒿属香豆素类、色原酮类、黄酮类等。1.1 挥发油类成分 茵陈挥发油类成分主要成分为百里酚-红没药烯2-异丙基-4-甲基-1-甲氧基苯异百里酚2-特丁基-4(2,4,4-三甲基戊基)苯酚-杜松烯等、匙叶桉油烯醇吉玛烯D反式-石竹烯、2,4-戊二炔苯-金合欢烯、反式-法呢烯、甲基异丁子香酚、1-对孟二烯-1.8、 -荜澄茄油烯、-蒎烯、茵陈二炔、-石竹萜烯1,2-二甲氧基-4-(2-丙烯基)-苯-香叶烯d-

4、柠檬烯;茵陈二炔等1,2。1.2 香豆素类3 茵陈中香豆素类成分主要有6,7-二甲氧基香豆素、东莨菪内酯、6-羟基-7-甲氧基香豆素和茵陈炔内酯。1.3 色原酮类4 茵陈中色原酮类成分胡要有茵陈色原酮、7-甲基茵陈色原酮、4-甲基茵陈色原酮、6-去甲氧基-4-甲基茵陈色原酮。1.4 黄酮类 茵陈中黄酮类成分主要为茵陈黄酮、异茵陈黄酮和蓟黄素。1.5 其他有机酸类 茵陈蒿含茵陈香豆酸A、B和绿原酸。2 药理研究2.1 利胆作用 药理研究表明,茵陈能加速胆汁排泄,改善胆汁郁结,在增加胆汁分泌的同时,也能增加胆汁中的固体物、胆酸和胆红素的排出量5。茵陈中的茵陈色原酮是强利胆成分,其能抑制-BD活性,

5、从而使葡萄糖醛酸不被分解,加强肝脏解毒作用6。茵陈蒿的利胆成分经分离和鉴定的有10多种,为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羟基苯乙酮和氯原酸;-蒎烯、茵陈酮、叶酸等也有明显的利胆作用。茵陈二炔、茵陈二炔酮和茵陈炔内酯、醇提取物等也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作用7,故茵陈具有利胆作用。2.2 保肝作用 茵陈具有保肝作用,可保护肝细胞膜、防止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及改善肝脏微循环, 抑制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增强肝脏解毒功能,扩张胆管而加快胆汁分泌。茵陈中的一些黄酮和香豆素成分对CCl4诱发的肝细胞毒性也具有治疗作用,其强度依次为茵陈色原酮、东莨菪内酯、6,7-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陈黄酮、异鼠李黄素等8。此外

6、, 茵陈中有丰富的Zn与Mn等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因而能促进肝细胞再生,保护肝细胞膜的完整性9。刘焱文10等证明,茵陈蒿能降低CCl4所致肝损害小鼠血清GTP,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降低正常小鼠TC,最大耐受量是为100gkg,故茵陈具有保肝作用。2.3 扩张血管,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 茵陈对心血管系统的一些疾病具有治疗作用,其中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扩张血管,防止氧自由基的生成,促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来降血脂,抗凝血等作用。6,7 -二甲氧基香豆素静脉注射及胃肠用药也有明显的降压作用,故茵陈对心血管系统的一些疾病具有治疗作用11。2.4 抗肿瘤抗癌 茵陈能通过直接杀伤肿瘤而发挥

7、抗肿瘤作用,其对射线和氮芥损伤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对致癌物质环磷酰胺也表现出良好的解毒效果,亦能抑制致癌物的活性3,故茵陈具有抗肿瘤抗癌作用。2.5 对免疫调节的作用3 茵陈具有促进白细胞分裂,增加白细胞数目,提高T细胞免疫的活性,参与机体免疫调节和诱生干扰素等作用,因而能从多方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茵陈中的咖啡酸是升高白细胞数目的主要作用成分;而其植物蛋白具有诱生干扰素的作用11。2.6 对胃平滑肌有兴奋的作用 茵陈具有减弱胃攻击因子的作用,这有助于消化性溃疡的修复。 茵陈水煎液能使胃底和胃体纵行平滑肌条张力增强,并且使胃体收缩波平均振幅增大,但频率无明显变化,显示出对胃平滑肌有兴奋作用13。

8、2.7 对胰腺组织的保护作用 姜妙娜14等通过用茵陈蒿汤治疗后其组织学观察胰腺病变很轻,表明茵陈蒿汤对胰腺本身的结构具有保护作用2.8 利尿的作用 茵陈具有利尿作用,其主要成分有挥发油、绿原酸、咖啡酸、6,7-二甲氧基香豆素等7。2.9 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茵陈具有较强的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其抗菌成分主要为茵陈炔酮。茵陈对金黄色葡萄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及某些皮肤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人型结核菌有完全抑制作用;另外茵陈煎剂也能抑杀波摩那型钩端螺旋体,对猪和

9、人蛔虫都有麻醉作用7。2.10 解热镇痛消炎作用 茵陈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其主要成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健康小鼠有明显降温作用,2,4-二硝基苯酚致热大鼠也有明显退热作用15,此外6,7-二甲氧基香豆素还有镇痛作用,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有抗炎作用16。2.11 6,7-二甲氧基香豆素能拮抗顺铂引起的家兔原代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游离Ca2+超载,减轻Ca2+超载对细胞的损伤17;还可显著提高被顺铂抑制的家兔原代肾小管细胞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和N -乙酯-氨基葡萄糖苷酶活力,使肾小管上皮细胞溶酶体免受顺铂的损伤。2.12 抗氧化 茵陈水煎液对邻苯三酚在碱性溶液中自氧化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

10、由基有较强的清除和抑制作用。茵陈黄酮类化合物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较强,并对O2、OH 均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2.13 抗艾滋病 茵陈内茵陈黄酮、异鼠李黄素、6,7-二羟基香豆素有抑制H9淋巴细胞内HIV复制的作用18,临床用于抗艾滋病。3 临床应用3.1 治疗黄疸 茵陈蒿汤又名茵陈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是治疗黄疸病的一个名方,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黄疸性肝胆疾病。本方由茵陈蒿、栀子、大黄组成,方中用茵陈蒿清热利湿退黄;栀子之苦寒,清解三焦之邪热;大黄泄热通便,化瘀破结,共奏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3.2 治疗皮肤疾病 茵陈蒿汤治疗荨麻疹、青少年面部痤疮、皮肤瘙痒症和手足口病等皮肤病收效较好,临床上亦有用茵

11、陈蒿复方来治疗带状疱疹、经期颜面痤疮、酒渣样皮炎和黄褐斑等疾病。3.3 治疗糖尿病 治疗上可采用清热利湿法,运用茵陈蒿汤治疗糖尿病19。据报道,临床上采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湿热困脾型2型糖尿病,取得了较好疗效,总有效率达83.33%。3.4 治疗胰腺炎 李氏20以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取得明显疗效。3.5 治疗痤疮 茵陈50g煎水每日分2次服用,7天为一个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100例痤疮患者痊愈65例,显效33例,好转2例,见效最快者3天,平均治疗14天22。3.6 治疗高血脂症 每日以茵陈15g代茶饮,1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到82例,结果胆固醇平均下降424mg,平均下降率为14.

12、3%23。3.7 治疗湿热型湿疹 宁氏24等以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湿热型湿疹56例, 有一定效果,治果治愈35例,显效5例,有效10例, 无效6例,有效率89.29%。3.8 治疗阴道炎 朱氏等25应用中医辨证论治, 结合10%中药洗液熏洗坐浴治疗阴道炎160例,效果满意,结果治愈36例(22.50%),显效60例 (37.50%),有效54例(33.75%),无效10例(6.25%),有效率为93.75%。3.9 治疗胆道蛔虫症 3060g茵陈水煎顿服治疗本症78例患者,服药后1020分钟疼痛消失64例, 20分钟后消失者14例,服剂后近期不复发者56例,占71.8% ,服2剂后不复发者18例,

13、占23.5% ,服3剂后不复发者4例,占4.7%26。3.10 治疗胆石症 许氏27采用口服加味茵陈蒿汤配合脂餐饮食治疗胆石症42例有效。结果:42例患者治愈26例(胆总管结石10例,胆囊结石16例),占61.90%;好转13例 (胆囊结石例,胆囊、胆总管结石3例,肝内胆结石9例),占30.95%;无效3例(均为肝内胆管结石),占7.14,有效率为92.86%。3.11 治疗脂肪肝 王氏等28用茵陈蒿汤合柴胡疏肝散治疗酒精性脂肪肝46例,并与口服脂必妥片做对照。9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5例。结果治疗组治愈23例,好转19例,无效4例,有效率91.30%;对照组治愈11例,好转1

14、8例,无效16例,有效率64.44%,2组相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 总结 综观茵陈临床应用,可知该药使用面广泛,除肝胆疾病外,还用于高血脂症、冠心病、蛔虫症等,且分布于全国各地,资源丰富。随着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实践的深入,对茵陈植物的研究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参考文献:1 Shao BM,Xu W, Dai H.A study on the immune receptors for 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roots of A stmgalus membamnaceus, a Chinese medicinal herb J. B ioche

15、m B iophys Res Commun,2004,20(4):1103.2 赵明.段金廒.黄文哲.等.中国黄芪属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及分析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0,19(60):5.3 褚明艳.胡一桥.茵陈蒿的化学及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草药 ,1998,29(1):564.4 谢从华.柳俊.植物细胞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4.5 唐 凯. 经方合用治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 40例 J . 国医论坛, 2002, 17(1): 6 .6 王宏霞. 综合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 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3, 18( 9) : 745.7 周建芽. 绵茵陈的采收时节与

16、功效探讨 J .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6, 8(4): 30.8 褚明艳. 胡一桥. 茵陈蒿的化学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J.中草药, 1998, 29(8) : 56.9 张萍青.加味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56例疗效观察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23(1):41.10 刘炎文,等.中药材, 1994, 17 (6) : 38.11 贾照志.茵陈蒿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 牡丹江医学院学.2010,31 (3) : 87.12 熊新民.云居山野生蔬菜资源的调查及食用价值 J.江西林业科技,1999,2:31.13 茵陈对胃滑肌条运动的实验J.研究兰州医学院

17、学报,2002, 1: 1.14 姜妙娜.贾玉杰.张文波等.实验性胰腺炎时胰腺组织学的变化及茵陈蒿汤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7,3(1): 37.15 万尧德等 药学通报, 1987,22 (10) : 590.16 田代华.实用中药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7917 董岩.王新芳.崔长军等.茵陈蒿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4) : 874 87618 Wu TS, et alNew constituents and antip latelet aggregationand anti -HIV princip les of A

18、rtemisia capillaris J . B ioorgMed Chem , 2001, 9( 1) : 77.19 孟繁钦.吴宜艳等.茵陈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9,(30):120 赵昕.周江等.茵陈蒿汤治疗 型糖尿病60例临床观察J.新疆中医药, 2005, 23 ( 3) : 18.21 李建民、白世刚等.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分析.吉林中医药, 2008, 28 (7) : 50022 何家清等.单味茵陈治疗痤疮100例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杂志, 1987, 16 (14) : 21423 杨松平等.茵陈降低血清胆固醇82例近期疗效观察J 中医杂志, 1980, (1) : 3924 宁娟.计莉.曾令济.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湿热型湿疹56例报告.基层医学论坛, 2007, 11 ( 3) : 22325 朱光, 费新潮. 茵陈蒿汤治疗阴道炎 160 例. 河南中医, 2005, 25( 1 ): 68 6926 袁聿文 单味茵陈汤治疗胆道蛔虫78例临床小结J湖南中医杂志,1992,8(3):2127 许靖.加味茵陈蒿汤治疗胆石症42例.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5,(4): 57557628 何周杰.任云霞.妈咪爱.思密达联合茵陈蒿汤治疗母乳性黄疸 50例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2007,9(12): 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