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教案.docx

上传人:33****8 文档编号:33259391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德的扁担》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朱德的扁担》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朱德的扁担》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德的扁担》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朱德的扁担教案朱德的扁担教案1 片断一: 师: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同志的扁担?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之后交流) 生:(齐)因为心疼他 师:为什么心疼? 生1:因为“他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课文原话),所以让人心疼。 生2:他一个晚上都没有睡觉在研究怎样和敌人打仗。 师:只有一个晚上是这样吗? 生:(齐)不是,是很多个晚上(是整夜整夜)。 师:每个夜晚战士们在睡觉而朱德同志却在研究怎样和敌人打仗,真的很辛苦,确实令人心疼啊1 生3;他还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满满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他多辛苦啊 师:是阿,白天他

2、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晚上还要研究作战方案,多么辛苦啊!真让人心疼。(做出心疼状) 生4:挑粮时他的草鞋都磨破了。 生5:他的脚都磨出血泡了。 师:看了真让人心疼。 生6:爬山时身上,腿上都刮破了。 师;心疼啊。(双手紧握捂住心窝,表情凝重) 生7:太阳晒得他的脸都黑了。 生8:他累得人都瘦了,脸也黄了。 师:的确让人心疼啊! 生9:他的眼窝也深深地陷下去了。(边说边用手在眼睛上比划) 片断二: 师:因为心疼,战士们藏起了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生1: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 生2:他还让人在扁担上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字,大家见了,不好意思再藏了。 师:哦,藏了一根,朱德同志又

3、找来一根,再藏一根(生齐:他还会再找一根) 生3;我知道了,那是在给朱德同志加活而不是减活。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3;朱德白天要挑粮,晚上还要研究怎样和敌人打仗,没有了扁担他还要去那么远的地方找,找不到还要做,不是活更多了吗? 师;你的心真细,战士们肯定也是这样想。 生4;藏了扁担,朱德更辛苦了。因为他白天要挑粮,晚上还要整夜整夜研究,没有了扁担他还要跑更远的路去找,或者锯木头做,这样他不就更累了吗。 师:好一个“辛苦”呀!正是怕朱德同志受更多累,更辛苦,战士们心疼呀,所以才不藏了。 小结:战士们藏扁担是因为心疼朱德,不藏扁担更是因为(生齐:心疼他!) 反思: 1、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心疼一

4、词所包含内容的感悟竟然这样丰富多彩,这样的具有立体感,无疑体现了语文学习中生活化经验在孩子大脑中的积淀,有对日常生活直观形象的观察到运用抽象思维词语的概括描述,说明生活与语文的紧密联系,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孩子善于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2、低年级学生易受教师影响,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自身的情感,情绪来感染和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文本所叙述的事情当中去,体验角色的情感。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这两项隐性的课程资源如果挖掘运用的好,不仅课堂气氛得以调动,而且还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他们的思想就会丰富起来。 3、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这样活跃,体验这样丰富,得益于课外阅读的积累。低年级的

5、学生生活经验很少,如何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丰富经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学生入校就开始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习惯,进行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词汇、积累语段、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积极地运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文本进行细读,在细读中抓住文眼(即:关键词或句)引领学生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抓住学生思维闪光处进行引导,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其思想并积极交流的舞台,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获得师生的共同成长。 朱德的扁担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红军革命根据地军民齐

6、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的历史背景,使学生受到光荣的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 1、 认识17个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文中所蕴涵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红军革命根据地和与朱德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1、出示扁担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6 朱德的扁担。 3、 齐读课题,读准轻声音节“扁担”。 4、 针对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发言。 二、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识的字。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读一读

7、,帮一帮。 3、教师抽读: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 4、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5、 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评价。 6、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着默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7、 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自主质疑。 8、 齐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语卡片。 二、 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介绍朱德,朗读歌谣。 1、学生自主汇报搜集的朱德的资料,教师补充。 2、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 3、出示歌谣,学生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4、过度: 听到这首歌,令人情不自禁想起那流传以久的朱德扁担的故事。 三、 感悟课文。 1

8、、出示扁担图片,朱德用这根扁担做什么用呢? (挑粮上山。) 2、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呢? (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指名读出相关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全班齐读。) 3、出示朱德挑粮图,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4、出示句子: 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1) 学生读句子,说说你理解了什么? (2) “满满”一词,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5、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6、战士们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指名反馈。学生齐读课文。 7、朱德和战士们是怎样挑粮的呢? (1)指名朗读。 (2)分组表演挑粮的过程。 (3) 自由

9、组合表演。 8、战士们这么做有没有阻止朱德挑粮呢?默读课文,指名反馈。 9、教师小结: 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他。 10.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第三课时 一、 复习。 用自己的话说说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 二、 学习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说词,看谁说的多。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教师范写。 6、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7、评学生的书写。 三、 丰富词语库: 情不自禁 解决 浩浩荡荡 醒目 四、作业: 听写字词。 朱德的扁担教案3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导书写。

10、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总结填空: 这个有故事主要讲了( )和战士们一块儿( )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 )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大家对朱德同志( )。 二、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冈:共四笔,同字框加撇.点。 必:共五笔,心加撇。 守:共六笔,上下结构,宝盖头加寸。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劝:共四笔。左右结构,左边“又”中的撇变成点。 记:共五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不能写成“已”。 朱:共六笔。第五笔的撇和第六笔的捺要写得舒展。 产:共六笔。第六笔是竖撇。 并:共六笔。上下结构,第二笔是短撇,下面是“开”。

11、攻:共七。左右结构,第三笔是提。/sjbwz/ 志:共七笔。上下结构,上面是“士”,下面是“心”。 三、课堂作业。 1.描红练习。 2.扩词练习。 板书: 13朱德的扁担 战士们 劝 藏 越 敬 发 爱 朱德 赶做 写上“朱德记” 朱德的扁担教案4 一、课文简析 本文讲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表现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也表现出大家对朱德同志的关心、敬爱之情。 二、生字及笔画(要求会书写、组词、注音,知道笔顺、偏旁) 三、二类字组词(要求认识、会注音) 四、词语解释 会师:几支独立行动的部队在一处会合

12、。红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全称中国工农红军。根据地:一般是指军事指挥的中心地。斗笠:是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沿,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棕丝等编织而成。研究:商讨;考虑。不料:没想到,没有预先料到。敬爱:尊敬热爱。 五、近义词 带领率领、会师一会合、非常十分、研究一探讨、越发一更加、敬爱一爱戴 六、反义词 敌人朋友、常常一偶尔、不料一果然、敬爱一厌恶 七、多音字 担:dn(担当)(担任)、dn(担子)(重担)难::nn(难道)(难处)、nn(难民)(责难) 八、段落大意 第一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背景。第二段,介绍红军去山下挑粮的情况。第三段,

13、写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战士们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朱德同志又找来了新扁担。第四段,写战士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九、课文分析及提问 1.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分析:朱德同志知道战士们是怕自己辛苦,所以把扁担藏了起来。他在又找来的扁担上写上这五个字,表明了他挑粮的决心,也表现了他跟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 2.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分析:大家被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感动,所以更加敬爱他了。 3.战士们为什么把朱德同志的扁担藏起来? 因为战士们关爱朱德同志,不想让他过于劳累。 4.朱德同志为什么又找来一根扁

14、担,还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朱德同志这么做是为了表明这是自己的扁担,不让战士们再藏起来,这样他就又能和战士们一起挑粮了。 5.你感受到了朱德同志什么样的品质? 我感受到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质。 6.说一说,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因为战士们通过“藏扁担”的事,真切地感受到朱德同志爱兵如子、不搞特殊化、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十、练习 给下列字注音:朱、德、扁、担、志、伍、泽、敌、陡、难、争、仗、疼、料、敬。听写词语:扁担、同志、队伍、会师、红军、战土、带领、来回、白天、起来。形近字组词:伍(队伍)、五(五个)、战(战士)、站(站立)、士(护士)、土(土地)。

15、词语搭配:穿草鞋、戴斗笠、挑粮食、藏扁担。 朱德的扁担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扁担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能正确书写13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扁担先藏而后又不藏。 教学重点: 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战士们为什么藏起扁担后又不藏扁担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正确书写生字。

16、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教学挂图。 (1)了解什么是扁担,扁担的用途,担东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2、师: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将军,他面对缺粮的困难,是怎样身先士卒, 与士兵同甘共苦的? 3、同桌互读。 4、开火车读。 5、朗读全文,要求读通读顺。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指名复述课文的内容。 3、了解课文词语的意思。 三、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组词。 3、识记生字。 4、师范写,生书写。 5、讲评。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各一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7、教学重难点: 了解战士们为什么藏起扁担后又不藏扁担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写词语。 2、集体订正。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这一段共有几句话?讲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全班齐读。 2、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你读后会浮现什么情景?请仔细观察文中插图,你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师生评议。 (3)指导朗读,注意读出艰难,辛苦的心情。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1、2句,边读边感悟。 (2)齐读。 (3)自由读第3、4、5句话,边读边悟。 (4)说说为什么起先要藏起朱德的扁担,后来又不藏了? (5)指导朗读。 (6)全班齐读。 三、总结全文。 1、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 四、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山上 8. 朱德的扁担 会师 挑粮 藏 敬重 山下 不藏 教学反思: 在开课设计时,我以扁担挑箩筐的形式出示课文内容,形式的简单转换传递的是新奇,换来的是学生高涨的参与热情。整堂课没有了学习历史人物的枯燥乏味,而是学生们都充满了好奇心,一步一步地进入课文的中心内容。教学时,我先从整体入手,通过初读感知文意,通过在读感知人物特点;然后从细节入手,通过课文的重点词句品析,让学生逐步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格魅力。第 17 页 共 1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