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辽宁省抚顺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学期周测试题及 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长青 文档编号:3207516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辽宁省抚顺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学期周测试题及 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0届辽宁省抚顺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学期周测试题及 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辽宁省抚顺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学期周测试题及 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辽宁省抚顺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学期周测试题及 答案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试卷满分:150分 1、 文言文阅读(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张万公字良辅,东平东阿人也。幼聪悟,喜读书。登正隆二年进士第,调新郑簿。以忧去。服阕,除费县簿。大定四年,为东京辰渌盐副使,课增,迁长山令。时土寇未平,一旦至城下者几万人,万公登陴谕以乡里亲旧意,众感悟相率而去。邑人赖之,为立生祠。丞相尝谓曰:“后代我者必汝也。”俄授郎中,敷奏明敏,世宗嘉之,谓侍臣曰:“张万公纯直人也。” 章宗即位,会北边屡有警,上命枢密使夹谷清臣发兵击之。万公言:“劳民非便。”诏百官议于尚书省,遂罢兵。明昌二年,知大兴府事。逾年,以母老乞就养,诏不许,赐告省亲。还,上问山东、河北粟贵贱,今春

2、苗稼,万公具以实对。 初,明昌间,有司建议,自西南、西北路,沿临潢达泰州,开筑壕堑以备大兵,役者三万人,连年未就。御史台言:“所开旋为风沙所平,无益于御侮,而徒劳民。”上因旱灾,问万公所由致。万公对以“劳民之久,恐伤和气,宜从御史台所言,罢之为便”。 泰和元年,连章请老,不许,迁荣禄大夫,赐其子进士及第。明年,章再上。后致仕。 六年,南鄙用兵,上以山东重地,须大臣镇抚之,特起万公知济南府、山东路安抚使。山东连岁旱蝗,万公虑民饥盗起,当预备赈济。时兵兴,国用不给,万公乃上言乞将盐引会山东行部给卖,纳粟易换。又言督责有司禁戢盗贼之方。上皆从之。复乞致仕,许之,加崇进,仍给平章政事俸之半。泰和七年,

3、薨。命依宰臣故事,赙葬。赠仪同三司,谥曰文贞。 万公淳厚刚正,门无杂宾,典章文物,多所裁正。上尝与司空襄言秋山之乐意将有事于春蒐也顾视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上改容而止辅政八年其所荐引多廉让之士焉。 (选自金史张万公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尝与司空襄言秋山之乐/意将有事于春蒐也/顾视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上改容而止/辅政八年/其所荐引/多廉让之士焉B.上尝与司空襄言/秋山之乐/意将有事于春蒐也/顾视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上改容而止辅政/八年/其所荐引多廉让之士焉C.上尝与司空襄言/秋山之乐/意将有事于春蒐也/顾视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上改容而止辅政/

4、八年其所荐引/多廉让之士焉D.上尝与司空襄言秋山之乐/意将有事于春蒐也/顾视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上改容而止辅政/八年其所荐引/多廉让之士焉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祠,为还活着的人建立祠庙,加以奉祀,以此表示内心的感戴和钦敬之意。B.尚书省,官署名,是魏晋至宋的最高政令机构,负责审核政令。C.盐引,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放的用以支领和运销盐的凭证。D.崇进,官阶名,金文散官共四十二阶,正一品有四阶,崇进为第四阶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万公在担任长山县令时,有盗贼至城下,张万公登上城墙用乡情说服他们。这些盗贼感动、

5、悔悟全部离去,由此这个县的百姓都很信赖他。B.张万公为官很有能力,当时的丞相认为以后能代替他担任丞相的一定是张万公。任郎中期间,他陈述奏章清楚简练,世宗赞扬他是纯朴正直的人。C.章宗即位后,国家北部边地多有警报,就下令发兵进攻,张万公说使百姓疲劳是不好的事情,后来皇帝下令百官讨论出兵的事情,最终没有发兵。D.张万公担任山东路安抚使时,因为山东连年大旱,加上蝗灾,他担忧百姓会因为饥饿成为盗贼,就积极准备赈灾事宜,同时也考虑杜绝盗贼问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万公对以“劳民之久,恐伤和气,宜从御史台所言,罢之为便”。(2)万公淳厚刚正,门无杂宾,典章文物,多所裁正。答案及解析

6、:1.A; 2.B; 3.A; 4. (1)张万公用“使百姓疲劳的时间长了,恐怕伤了和气,应该听从御史台的话,以停止挖壕沟为便”来回答。 (2)张万公质朴敦厚,刚直方正,家中没有多余的门客,朝廷的制度法令,多由他裁决修正。 ;B解析: 参考译文 张万公字良辅,东平东阿人。他幼年聪颖,喜好读书。张万公考中正隆二年的进士,调任新郑主簿。因亲丧而离任。服孝期满,被授予费县主簿。大定四年,他任东京辰渌盐副使,在任时,盐税有所增加,升为长山令。当时当地的土匪还没有被平定,一天早上有几万人到城下(请求保护),张万公登上城上的矮墙用同乡亲旧的情意告谕他们,众人感动醒悟共同离去。邑人信赖他,为他建立生祠。丞相

7、曾对他说:“以后取代我的一定是你。”不久被授予郎中,他陈述奏章清楚简练,世宗赞赏他,对侍臣说:“张万公是纯朴正直的人。” 章宗即位,适逢北部边境多次有警报,皇帝命令枢密使夹谷清臣发兵前去攻打。张万公说:“使百姓疲劳不好。”皇帝下诏让百官在尚书省讨论此事,于是停止发兵。明昌二年,张万公知大兴府事。一年后,张万公因为母亲年老,他请求回去奉养,皇帝下诏不允许,赐假给他探亲。张万公探亲回朝,皇帝问他山东、河北粮价贵贱,今春庄稼如何,张万公都如实回答。 当初,明昌年间,有司建议,从西南、西北路,沿临潢到泰州,开挖壕沟用来防备大军,有三万人服劳役,多年未完成。御史台说:“挖开的壕沟不久就被风沙填平,对防御

8、侵略没有用,而只是白白使百姓疲劳。”皇帝因为旱灾,问张万公导致旱灾的缘由。张万公用“使百姓疲劳的时间长了,恐怕伤了和气,应该听从御史台的话,以停止挖壕沟为便”来回答。 泰和元年,张万公接连上奏章请求告老退休,不准许,升为荣禄大夫,赐他的儿子进士及第。第二年,张万公再上奏章。后退休。 泰和六年,南方边境有战争,皇帝认为山东是重地,需要大臣前去镇抚,于是特别起用张万公知济南府、山东路安抚使。山东连年有旱灾蝗灾,张万公考虑百姓饥饿必生盗贼,应当准备赈济。当时正兴兵打仗,国家支出的费用不能供应所需,张万公于是上书请求把盐引交付山东行部变卖,交粮食换取。又上奏督促责备有关部门杜绝盗贼的方法。皇帝都听从了

9、。张万公又请求退休,皇帝批准了,并加崇进,仍然给他平章政事一半的俸禄。泰和七年,去世。皇帝命令依照宰相的规格,举行祭礼,赠给办丧事的财物。赠仪同三司,谥号文贞。 张万公质朴敦厚,刚直方正,家中没有多余的门客,朝廷的制度法令,多由他裁决修正。皇帝曾经与司空完颜襄说秋山之乐,其意打算在春天打猎。皇帝回头看张万公,张万公说:“动不如静。”皇帝变了脸色而作罢。他辅政八年来,所推荐的人,多是廉洁谦让之士。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察罕,西域人也。魁伟颖悟,博览强记,通诸国字书。奥鲁赤辟为理问,政事悉委裁决,且令诸子受学焉。从镇南王征安南,师次泸江。安南世子遣其叔父诣军门自陈无罪,王命察罕数

10、其罪而责之,使者辞屈,世子举众逃去。从奥鲁赤移治江西。宁都民言:“某乡石上云气五色,有物焉,视之玉玺也。不以兵取,恐为居人所有。”众惑之。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核问之,果然。成宗大德四年,御史台奏佥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刺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竟除武昌广西妖贼高仙道以左道惑众,平民诖误者以数千计。既败,湖广行省命察罕与宪司杂治之,鞫得其情,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且焚其籍。众难之,察罕曰:“吾独当其责,诸君无累也。”以治最闻,擢河南省郎中。武宗崩,仁宗哀恸不已。察罕再拜启曰:“庶民修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

11、宗庙太后何?”仁宗辍泣曰:“曩者大丧,必命浮屠,何益?吾欲发府库以赈鳏寡孤独若何?”曰:“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初,察罕生于河中,其夜天气清肃,月白如昼。相者贺曰:“是儿必贵。”察罕天性孝友,田宅之在河中者,悉分与诸昆弟。昆弟贫来归者,复分与田宅奴婢。纵奴为民者甚众。故人多称长者。既致仕,优游八年,以寿终。 (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四,有删节)5.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御史台奏佥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剌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竟除武昌/B.御史台奏佥湖南

12、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剌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竟除武昌/C.御史台奏佥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剌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竟除武昌/D.御史台奏佥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刺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竟除武昌/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玉玺”指皇帝的玉印。古代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鉴称为玺,臣民用的印鉴称为印。B.“治最”是指治理得好,古代设有专门针对官员的考核制度,分年度进行考核,评定等次。C.“宗庙”专指封建帝王用

13、来供奉历代祖先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是古代重要的礼制场所。D.“昆弟”指兄弟。古代兄弟间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次之,叔为老三,季是老四。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察罕天资聪慧,博览群书。他通晓多国文字,深得奥鲁赤信任,奥鲁赤任命察罕为理问,政事全交给察罕裁决,并让自己的孩子们拜他为师。B.察罕善于言辞,明于事理。跟随征讨安南时,他怒斥安南王子,列举安南王的罪行,使其哑口无言;他劝说因丧父悲痛的仁宗以国事为重。C.察罕为政宽容,政绩卓越。在处理广西高仙道妖术惑众一案时,他审讯得知实情,议定诛杀首恶几人,其余的全部释放,并且焚烧了档案。D.察罕孝顺友爱,德行深厚。他

14、在河中的田宅,都分给了众位兄弟;兄弟因贫穷来投奔的,又分给他们田宅奴婢;他还释放了许多奴婢为平民。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众难之,察罕曰:“吾独当其责,诸君无累也。”(2)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答案及解析:答案:5.A; 6D; 7.B; 8.(1)众人指责他,察罕说:“我一人独自承担责任,你们不会受到连累。” (2)推行政事,施行仁政,这是文王成为圣主的原因。殿下这么做太幸运了。解析:5.正确标点为:御史台奏佥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刺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竟除武昌。6.“季是老四”解说不当,“季”应为

15、最小的一个。7.“他怒斥安南王子”理解不当,应为怒斥安南王子的使者。.参考译文: 察罕是西域人。他体格魁伟,天资聪慧,博览群书,强于记忆,通晓多国文字。奥鲁赤任命察罕为理问,政事全交给察罕裁决,并让自己的孩子们拜他为师。跟随镇南王征讨安南,大军驻扎在泸江。安南王子遣他的叔父来到军营门前自陈无罪。镇南王命令察罕列举安南王的罪行,并加以斥责,使者哑口无言,安南王子率众逃走。跟随奥鲁赤调任治理江西,宁都的老百姓说:“某乡的石头上有五色云气,有一个东西在上面,仔细看是玉玺。不派士兵去取回,恐怕被持有人占有。”众人疑惑。察罕说:“荒诞!这一定是陷害仇人的。”审查询问,果然是这样。元成宗大德四年,御史台奏

16、请任察罕为湖南省行政长官,中书省则奏举他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刺哈孙说:“察罕为官廉洁,固然应为御史,但武昌是大郡,非此人不能治。”最终任命为武昌治中。广西妖道高仙道用妖术迷惑民众,平民受他迷惑的达数千人。事情败露后,湖广行省命察罕与宪司一起处理。他审讯得知实情,议定诛杀首恶几人,其余的全部释放,并且焚烧了档案。众人指责他,察罕说:“我一人独自承担责任,你们不会受到连累。”在武昌路以治理卓著闻名,升为河南省郎中。 元武宗去世,元仁宗悲伤痛哭不已。察罕再拜禀告说:“百姓寿命长短,尚且说有天数;圣人的天命,难道是偶然的吗?殿下您掌握着天下,即使让自己痛苦,那么怎么面对宗庙和太后呢?”仁宗停止哭泣说:

17、“以前国君去世,一定要修建寺庙,有什么用处呢?我想打开府库来赈济那些鳏寡孤独的人,怎么样呢?”察罕说:“推行政事,施行仁政,这是文王成为圣主的原因。殿下这么做太幸运了。”拜中书参知政事,察罕只是全面主持法度,不屑于琐碎的事务,有见识的人都说他适合大臣的举止。 当初,察罕出生在河中时,那夜天气晴朗,月白如昼。看相的人祝贺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富贵。”察罕天性孝顺友爱,他在河中的田宅,都分给了众位兄弟。兄弟们因贫穷来投奔的,又分给他们田宅奴婢。他释放许多奴婢为民。所以人们多称他是有德行的人。退休后悠闲过了八年,寿终正寝。9、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之统称,在不同时期,五种刑罚的具体所指并不相同。五刑

18、有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之分,其中隋唐以后封建制五刑是指:( )A、墨、劓(y割鼻)、剕(fi砍脚)、宫、大辟(p死刑)B、笞(ch)、杖、徒(劳役)、流(流放)、死C、黥(qng墨字)、劓(y割鼻)、斩趾、枭首(xio砍头)、菹(z剁肉酱)D、磔(zh凌迟)、髡(kn剃发)、髌(bn割膝骨)、炮烙、刵(r割耳朵) 【答案】B 【解析】奴隶制五刑: (1)秦以前为:墨(刺字并涂墨)、劓(y割鼻)、剕(fi,也写作“刖”yu,砍脚)、宫(毁坏生殖)、大辟(p死刑,杀)。 (2)秦汉时期为:黥(qng刺字并涂墨)、劓、斩趾(左右脚趾)、枭首(xio砍头示众)、菹(z剁成肉酱)。 从夏代开始逐步确立

19、,是一种野蛮的、不人道的、故意损伤受刑人肌体的刑罚。隋唐封建制五刑: (1)笞刑:小荆条抽打臀部,以十为一等,分五等,即从十到五十下。 (2)杖刑:粗荆条抽搭背、臀、腿,以十为一等,分五等,即从六十到一百下。 (3)徒刑:强制犯人劳役,刑期分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五等。 (4)流刑:流放到边远地区,不准回乡,里程分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三等。 (5)死刑:分绞和斩二等。宋后加凌迟,明清加枭首。封建五刑之外还有磔(zh俗称凌迟)、髡(kn即剃发)、髌(bn也作膑,割膝骨)、炮格(也作炮烙)、刵(r割耳朵)10、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父之兄称

20、“伯父”,父之次弟称“仲父”,仲父之弟称“叔父”,最小的叔父称“季父”,后来伯仲之弟统称“叔父”。古代称为“伯夷”、“仲尼”、“叔向”、“季路”的四人,正确的排行顺序是:( ) A、老大、老二、老三、老四 B、老大、老二、老三、最小 C、老二、老三、老四、老大 D、老三、老四、老大、老二 【答案】B 【解析】 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最小。从史实看,除以“季”为末子外,伯仲以外叫“叔”的为多。例如,周武王分封诸弟皆称“叔某”,因为他是老二。如“伯夷”、“仲尼”、“叔向”、“季路”, 正确的排行顺序是: 老大、老二、老三、最小。11、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坐西朝东”为最尊,

21、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下位是“坐东朝西”。传统课文鸿门宴涉及宴席座次的描述:“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文中座次描述反映地位尊卑高低的顺序正确的是:( ) A、项羽、项伯、刘邦、范增、张良 B、项伯、范增、项羽、刘邦、张良 C、项伯、项羽、范增、刘邦、张良 D、项羽、项伯、范增、刘邦、张良 【答案】D 【解析】 中国古代在“室”内举办宴会,座位以西为尊,北次之,南再次之,东最次,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课文鸿门宴中,项羽、项伯东向坐,也就是坐西向东了,为最尊;范

22、增南向坐,就是坐北向南,虽然是项羽的亚父,但也只能次之;刘邦北向坐,也就是坐南向北,毕竟一方诸侯,再次之;张良西向坐,就是坐东向西,最卑微,最下位。12、我国古代史书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历史散文,要求如实地记载真实的历史事件,不允许采取文学创作的方法进行虚构。史书编排体例分为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历史)、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反映历史)、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记叙历史)、记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记载历史;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情况,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下面对史记、左传、战国策、汉书编排体例判断正确的是:( )A、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通史 B、通史、 国别体、编年体、通史C、纪传体、编年体、国

23、别体、断代史 D、通史、 编年体、国别体、通史【答案】C【解析】春秋: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资治通鉴: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由北宋司马光等人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共计130篇,包括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

24、0篇,列传70篇,共约52万余字,由西汉司马迁著。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21卷,包括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是分国记载一些重要史事的国别史史书,相传作者为左丘明。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内容上起汉高祖元年,迄于新莽地皇四年,共二百多年的历史。全书由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组成,计100篇,由东汉班固撰写。纪事本末体:首创这种体例的是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通史:主要特点是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断代史: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13、中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即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和

25、年号干支兼用法。下列以“年号干支兼用法”为纪年方法的是:( )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庆历四年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天启壬戌秋日”“淳熙丙申至日”A、 B、 C、 D、【答案】D【解析】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指赵惠文王在位十六年。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即宋仁宗赵祯的即位四年。干支纪年法。如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指公元1082年。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淳熙”为南宋孝

26、宗赵昚(sh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即公元1173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及公元1622年。14、生肖文化是一种中国特色的时间文化,是用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与十二地支相配的一种计时系统。将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依次分配于十二地支,形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作为十二个时辰计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比如:从晚上11时开始计时,晚上11时到到第二天1时(即“子时”)。下面用生肖计时正确的是:( ) A、狗:晚上7-9时(即

27、“戌时”) B、牛:下午1-3时(即“丑时”) C、猴:凌晨3-5时(即“申时”) D、羊:凌晨1-3时(即“未时”) 【答案】A 【解析】 我国古代根据动物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即每一种动物为一个时辰。老鼠排行第一(与“子”时搭配),次序为:子、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鼠:晚上11时到第二天1时(即“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 牛:凌晨1-3时(即“丑时”),此时牛正在反刍。 虎:凌晨3-5时(即“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 兔:清晨5-7(即“卯时”),此时月亮还在天上,玉兔捣药正忙。 龙:早晨7-9时(即“辰时”),此时是神

28、龙行雨的好时光。 蛇:上午9-11时(即“巳时”),此时蛇开始活跃起来,还不会伤人。 马:上午11时至下午1时(即“午时”),此时阳气正盛,是天马行空时。 羊:下午1-3时(即“未时”),此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 猴:下午3-5时(即“申时”),此时猴子活跃起来。 鸡:下午5-7时(即“酉时”),此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 狗:晚上7-9时(即“戌时”),此时狗开始守夜。 猪:晚上9-11时(即“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15、中国古人用“天色纪时法”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中、日中、日昳(di)、晡(b)时、日入、黄昏、人

29、定。从夜晚23时至凌晨01时开始第一个时辰,依次循环。下面根据天色的变化理解的时辰正确的是:( ) 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句中“鸡鸣”是凌晨01时至03时; 孔雀东南飞:“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句中“黄昏”是晚上19时至21时,“人定”是夜晚23时至凌晨01时; 李愬雪夜入蔡州:“夜半雪愈急”,句中“夜半”是夜晚23时至凌晨01时;李愬雪夜入蔡州:“晡时,门坏”,句中“晡时”是下午17是至19时。 A、 B、 C、 D、 【答案】B 【解析】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夜半时分(夜晚23时至凌晨01时),计第一个时辰。鸡鸣,又名荒鸡:鸡叫时候(凌晨01时至03时)。平旦,又称

30、黎明、早晨、日旦等:夜日交替。(凌晨03时至05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太阳初升。(清晨05时至07时)。食时,又名早食等:早饭时间,(早晨07时至09时)。隅中,又名日禺y等:临近中午。(上午09 时至11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中午时候(上午11时至下午13时)。日昳di,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下午13时至15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晚饭时间(下午15食至17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太阳落山。(下午17是至19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天地昏黄。(晚上19时至21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安歇睡眠。(晚上21时至23时)。16、古代有“月相

31、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下面关于“月相纪日法”用法分析正确的是:( )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望”阴历三月十五日。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晦朔”,晦:阴历每月初的一天;朔:阴历月末的一天。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就是阴历七月十六日。“今当六月朔日,乃是妃子诞辰。”“朔日”指六月初一至初九。“道光元年辛巳冬十月朔五日”,“朔五日”指这个月初五。“正月晦日巷死。”“晦日”,正月末的一天。“宋嘉定宁宗八年乙亥四月朔四日”,“朔四日”指这个月初四。A、

32、B、 C、 D、【答案】D【解析】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晦朔”,晦:阴历每月末的一天;朔:阴历月初的一天。“今当六月朔日,乃是妃子诞辰。”“朔日”是指六月初一。17、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有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下面对诗经“六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颂”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共105篇。B、“风”是国风,即西周时期各国的民间歌谣,诗经中的精华,共305篇。C、“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先用其它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D、“赋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

33、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答案】C【解析】“风”是指国风,即西周时期各国的民间歌谣,诗经中的精华,共160篇。“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共105篇。“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共40篇。“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是铺陈,对事物直接陈述。“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它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 18、时节纪月法,是中国古代一种记录月份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四季(古称四时)或者节气物候的特点来给月份命名或代称月份。如“气和端月灯笼伴,位正元阳爆竹嘶”是利用“端月”指一年的

34、开始为“正”之意,“菊月”就是用当月有代表性的植物“菊”代称九月。下面对代表性的植物指称纪月正确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三月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八月C、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六月D、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三月【答案】A【解析】端月柳月:银柳插瓶头; 二月杏月:杏花闹枝头;三月桃月:桃花粉面羞; 四月槐月:槐花挂满枝;五月榴月:石榴红似火; 六月荷月:荷花满池放;七月巧月:妇女乞手巧; 八月桂月:桂花遍地香;九月菊月:菊花傲霜雪; 十月阳月:芙蓉显小阳;冬月葭月:葭草吐绿头; 腊月梅月:梅花吐幽香。例句:一月: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

35、柳斜。韩翃hng寒食二月: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三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四月: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子兰长安早秋五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朱熹题榴花六月: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七月: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七夕 七月不虚为巧月,今年赖得是丰年。黄人杰官舍苦雨八月: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李商隐无题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宋之问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九月: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杜甫叹庭前甘菊花十月: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36、口十一月:连冰上冬月,披雪拾园葵。鲍照学刘公干体诗至虚氏村作蒹葭曙色苍苍远,蟋蟀秋声处处同。皇甫冉使往寿州淮路寄刘长卿 十二月: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19、二十四节气中最能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到来的节气是:( )A、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B、春分、夏至、秋分、冬至C、雨水、小满、处暑、小雪 D、谷雨、大暑、霜降、大寒【答案】A【解析】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表示最具四季气象特征,这时四季有“一分为二”;雨水、小满、处暑、小雪表示四季上半季气象特征,分别雨始降、麦饱满、热

37、结束、雪始下;谷雨、大暑、霜降、大寒表示四季末尾的气象特征,分别雨充足、署最热、霜始降、年最冷。20、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下面对传统节日习俗描述正确的是:( )A、寒食禁火、祭祖扫墓、踏青插柳重阳节B、扫尘守岁、爆竹门神、祭祀神佛、祭奠祖先清明节C、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春节D、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端午节【答案】D【解析】寒食禁火、祭祖扫墓、踏青插柳清明节扫尘守岁、爆竹门神、祭祀神佛、祭奠祖先春节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重阳节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端午节21、我国佛教名山源远流长,中国四大

38、佛教名山是指:( )A、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B、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C、江西庐山、 江西龙虎山、安徽黄山、 安徽九华山D、湖北武当山、四川峨眉山、四川青城山、浙江普陀山【答案】B【解析】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被称为“道教四大名山”。相传山西五台山曾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浙江普陀山曾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四川峨眉山曾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安徽九华山曾是地藏菩萨的道场,故称之为 “佛教四大名山”,明代起就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说。江西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北濒长江,东南临鄱阳湖;是中国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

39、遗产,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风光奇特秀丽,“匡庐奇秀甲天下”。安徽黄山,黄山四绝,久有“震旦国中第一山”之誉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22、“历史上公认的有三大名楼”指的是:( )A、鹳雀楼(山西永济)、黄鹤楼(湖北武汉)、越王楼(四川绵阳)B、蓬莱阁(山东烟台)、岳阳楼(湖南岳阳) 、越王楼(四川绵阳)C、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岳阳楼(湖南岳阳)D、鹳雀楼(山西永济)、蓬莱阁(山东烟台)、大观楼(云南昆明)【答案】C【解析】中国四大名楼与四大名楼同义,是指湖北省武汉市的黄鹤楼、江西省南昌市的滕王阁、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和山东的蓬莱阁。另外还有以下几种说法:

40、1.岳阳楼(湖南岳阳)、滕王阁(江西南昌)、黄鹤楼(湖北武汉)和鹳雀楼(山西永济); 2.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和蓬莱阁(山东烟台); 3.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和越王楼(四川绵阳);4、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和大观楼(云南昆明)。23、三教九流(亦作九流三教)泛指古代中国的宗教与各种学术流派,是古代中国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名称划分的等级。其中“三教”通常是指:( )A、儒教、 道教、 佛教 B、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C、天主教、基督新教、东正教 D、儒教、 基督教、 佛教【答案】A“三教”的说法起自三国时代,指的是儒教、释教、道教三种教派。世界三大宗教指的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也称回教)以及佛教

41、。基督教包含基督教三大教派,即天主教、基督新教、东正教24、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以来就以桥的多和设计精致合理而闻名于世。被称为中国的四大名桥的是:( )A、五亭桥(江苏扬州)、安平桥(福建晋江)、十字桥(山西太原)、 玉带桥(北京海淀)B、五音桥(河北遵化)、铁索桥(四川泸州)、十字桥(山西太原)、 玉带桥(北京海淀)C、赵州桥(河北赵县)、洛阳桥(福建泉州)、广济桥(广东潮州)、 卢沟桥(北京丰台)D、安平桥(福建晋江)、五音桥(河北遵化)、铁索桥(四川泸州)、 风雨桥(广西三江、湖南、湖北、贵州) 【答案】C 河北的赵州桥、福建的洛阳桥、广东的广济桥和北京的卢沟桥是其中四大最负有盛名的桥,

42、被称为中国的四大名桥。五亭桥(江苏扬州)、卢沟桥(北京丰台)、铁索桥(四川泸州)、广济桥(广东潮州)、安平桥(福建晋江)、赵州桥(河北石家庄赵县)、十字桥(山西太原)、风雨桥(广西、湖南、湖北、贵州)、玉带桥(北京海淀)、五音桥(河北遵化)被称为“中国十大名桥”。其中洛阳桥(福建泉州)未列入“中国十大名桥”。25、古都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国家或地方政权的首都,中国自古就有“四大古都”、“六大古都”、“七大古都”、“八大古都”之说。其中“四大古都”是指:( )A、西安、开封、杭州、安阳 B、开封、杭州、安阳、郑州C、北京、南京、开封、杭州 D、西安、洛阳、南京、北京 【答案】D 【解析】“六大古都”

43、包括: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开封、杭州; 古都并称演变:“四大古都”包括:西安、洛阳、南京、北京;“七大古都”包括: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八大古都”包括: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西安古称长安,古代六大古都之首,是浩浩千年古都,与意大利的罗马、希腊的雅典、埃及的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26、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是指在中国民间以口头、文稿等形式流传最为宽广、影响最大的四个神话传说。它们是:( ) A、“大禹传说”、“愚公移山传说”、“鲁班传说”、“孟姜女” B、“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C、“孟姜女”、“梁山

44、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大禹传说” D、“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大禹传说”、“鲁班传说” 【答案】B 【解析】 “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大东,“孟姜女”的传说起源于左传,梁祝的故事最早见于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白蛇的故事”形成最晚,起源:一说源于唐传奇白蛇记,一说源于西湖三塔记。这四个传说全部是爱情故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真挚感情的认可。 “大禹传说”见于山海经海内经、史记夏本纪;“愚公移山传说”最早见于列子汤问;“鲁班传说”鲁班的名字散见于先秦诸子的论述中,被誉为“鲁之巧人”。27、中国的刺绣工艺在秦汉时期便已达到较高水平,是历史上丝绸之路运输的重要商品之一。中国最

45、为突出的刺绣“四大名绣”是:( ) A、杭绣、闽绣、湘绣、京绣 B、汴绣、瓯绣、汉绣、蜀绣 C、京绣、鲁绣、杭绣、闽绣 D、苏绣、湘绣、粤绣、蜀绣 【答案】D 【解析】 中国最为突出的刺绣是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及四川的蜀绣,称为中国“四大名绣”。另外还有京绣(北京“宫绣”)、鲁绣(山东)、汴绣(河南开封“宋绣”)、瓯绣(浙江温州“瓯江”)、杭绣(浙江杭州)、汉绣(湖北武汉“楚绣”)、闽绣(福建)等地方名绣。28、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下面关于传统节日描述正确的是:( )A、七夕节,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以乞巧为主。B、上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在阴历七月十五日,以祭鬼为主。C、清明节,亦称“禁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以禁烟、冷食祭日为主。D、中元节,农历正月十五,以吃元宵、赏灯、舞狮和未婚男女交往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