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期末测试卷03含答案.docx

上传人:侗****源 文档编号:3040312 上传时间:2020-06-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7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期末测试卷03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期末测试卷03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期末测试卷03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期末测试卷03含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03一、选择题(40分)1.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四个封建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秦朝隋朝西晋元朝A.B.C.D.2.假如你生活在隋代,要和家人一同畅游刚开通的大运河,请你设计一下你们从北到南所经过的路线( )A.涿郡江都洛阳余杭B.洛阳涿郡江都余杭C.涿郡洛阳江都余杭D.余杭江都洛阳涿郡3.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其探究图中工具最有可能出现的朝代为( )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4.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

2、、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行省制5.观察下列图片,我们从中得到的重要信息是( )A.西方国家模仿能力强B.唐朝时和欧美国家开始交往C.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D.在欧美有许多用唐姓命名的街道6.“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这首诗直接颂扬的是唐朝的( )A.经济繁荣B.政治清明C.对外开放D.开明的民族政策7.小王同学的历史笔记本上有如下图所示的文字,可推知他关注的是哪个地方的历史( )A.新疆B.云南C.台湾D.西藏8.下列有关朝代的更迭与并立的图示,错误的

3、一项是( )ABCD9.从唐朝中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大发展。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现象的是( )出现了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海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A.B.C.D.10.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河北设立了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我国从沿海向内地推进开放的又一大手笔。回顾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秦汉魏晋经隋唐宋元,呈现出一个怎样的转移方向( )A.从东南向华北B.从西南向西北C.从东北向西南D.从西北向东南11.北宋靖康年间,一位书生奋笔疾书

4、:“恨金邦胡虏猖獗,哀两帝身旋塞北”,诗中的“两帝”是指( )A.宋高宗、宋真宗B.宋高宗、宋钦宗C.宋徽宗、宋钦宗D.宋徽宗、宋高宗12.“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元朝主要实行(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13.黄明同学在现行初中历史教材中寻找“民族英雄”。下列人物不会被黄明同学列入“民族英雄”的是( )A.戚继光B.郑成功C.宋应星D.康熙帝14.原创大型情景剧郑和下西洋曾在中国巡回演出。人们之所以缅怀郑和,依据是( )A.民族团结,永载史册B.航海壮举,促进交流C.祖国统一,丰功伟绩D

5、.抵抗外侮,扬我国威15.清朝实行限制对外贸易政策,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这一政策( )A.巩固了清朝的统治B.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C.促进中外经济交流D.避免了西方殖民入侵16.大闹天宫是四大名著之一中描绘的内容,通过其中的内容,你能判断出这部作品的名称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17.下列是历朝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其中对应正确的是( )秦始皇“焚书坑儒”明朝八股取士东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文字狱A.B.C.D.18.下列史实不属于元朝、清朝对西藏管辖的是( )A.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B.清朝规定历代达

6、赖、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C.清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D.清朝设置驻藏大臣19.要详细了解明朝中后期江西景德镇瓷器制作工艺,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A.史记B.资治通鉴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20.下列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隋唐秦汉宋元明清B.秦汉隋唐宋元明清C.宋元隋唐秦汉明清D.明清宋元秦汉隋唐二、非选择题(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宋朝政府)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材料三“自永乐三年奉使西

7、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1)材料一图一和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体现了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2)材料二宋朝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海外交通的特点。(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是哪里?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是什么?(6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22.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1)上图中政权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

8、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6分)材料二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这一现象何时最终完成?(4分)材料三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恩格斯说:“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3)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请列举出除火药以外的其他重大发明。(3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

9、为唐蕃会盟碑,公元823年立,至今仍巍然矗立在拉萨大昭寺前。碑文中说,松赞干布于贞观年间迎娶文成公主景龙年间,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患难相恤,暴掠不作,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渝替!”(1)依据材料一,归纳唐蕃友好交往的方式。(2分)材料二(2)你认为在哪个朝代的官方文书中能见到宣政院印戳?这一机构的设置对西藏地区有何重要影响?(4分)材料三雍正皇帝曾经明确指出:“从俗从宜”“各安其俗”,强调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而进行统治。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3)据材料三,说明清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管辖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自康熙后,历代清朝统

10、治者是怎样管辖西藏的?(4分)(4)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还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明史职官志)(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六部向谁负责?(4分)(2)该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在地方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材料二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笔狂澜,若履通衢(3)进行材料二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3分)材料三它是在一个相对封闭体系中发展而来的盛世。纵向比较,“康乾盛世”创造了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一个版图

11、空前广大而且稳定的大一统帝国但不幸的是,从横向比较,它却与当时世界最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帝制的最后一抹斜阳,最后一首挽歌,虽然辉煌,只是已经走到了尽头。侯杨方盛世启示录(4)一种观点认为,“康乾盛世”是“古代盛世的顶峰”;另一种观点认为,“康乾盛世”是“落日的余晖”。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至少三点)(6分)期末测试答案一、【答案】1.C 2.C 3.B 4.C 5.C 6.D 7.D 8.D 9.C 10.D 11.C 12.D 13.C 14.B 15.B 16.C 17.B 18.C 19.C 20.B二、21.【答案】(1)图一:鉴真东

12、渡日本;图二:玄奘西行天竺。开放的对外政策。(2)市舶司。元朝海陆丝绸之路并举。(3)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4)对外开放与交流,促进国家的发展和强盛。22.【答案】(1)赵匡胤。女真族。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并立,各民族间互相交融。(2)经济重心南移。南宋。(3)活字印刷术、指南针。23.【答案】(1)会盟、和亲。(2)元朝。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3)尊重民族差异(或:“从俗从宜”“各安其俗”;或:不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

13、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等)。确立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4)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稳定西北边疆。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24.【答案】(1)废丞相,权分六部。皇帝。(2)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3)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4)同意第一种观点。理由:中国政治、经济的高峰;国力空前强盛;奠定了中国版图;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巨著;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等。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皇权高度膨胀;实行特务统治;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与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