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四 (声音和光源)知识点+经典例题(有答案解析)docx -.docx

上传人:凤年 文档编号:2971760 上传时间:2020-06-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2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四 (声音和光源)知识点+经典例题(有答案解析)docx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四 (声音和光源)知识点+经典例题(有答案解析)docx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四 (声音和光源)知识点+经典例题(有答案解析)docx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四 (声音和光源)知识点+经典例题(有答案解析)docx -.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cdq知识点耳和听觉1、 耳可分为: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听小骨、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前庭、耳蜗、半规管)。其中,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保持身体平衡;耳蜗为听觉感受器。 听觉的形成:声波经过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声音)耳蜗(产生兴奋)听神经大脑听觉神经中枢,最后在脑部形成听觉。2、 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大;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响度:声音的强弱响度与距离、振动幅度、不同的人有关: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声音大小的单位:分贝 dB) 振幅越小、距离

2、越远,响度越小。不同的人对声音的感觉是不同的。 音色:受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等的影响。3、 防止噪音的途径:防止噪音的产生、阻断传播途径、防止进入耳朵。光和颜色1、 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太阳、电灯、萤火虫、水母是光源;宝石、月亮不是光源2、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线(光通过的路线和方向):带箭头的直线表示日食、月食、排直队、瞄准、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象(实象)等;3、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3105千米/秒。光年(距离单位)表示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4、太阳光(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可见光)等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还有红外线(遥控器)、紫外线(杀菌)为不可见

3、光。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称光的色散。5、物体的颜色:由物体表面反射(不透明物质)或透射(透明物质)的色光来决定。判断依据:白色能够反射所有色光,物体反射与它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不相同的色光,若物体不反射任一色光,则物体呈黑色注意:物体的颜色在不同的光线下颜色不同!经典例题分析:一、选择题 1具有听觉感受器的结构是(A)A耳蜗 B前庭C半规管 D鼓膜2听觉形成的过程是(C)A. 声波外耳中耳耳蜗B. 声波鼓膜听小骨听神经C. 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D. 声波外耳中耳内耳听神经3下列关于耳的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C)A耳是形成听觉的器官 B耳是形成位觉的器官C耳是听觉和位觉的

4、感受器官 D耳是形成听觉和位觉的器官4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过程中,出现故障不会使人失去听觉的部位是(A)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听神经5有人乘车、坐船时会晕车、晕船,与此现象有关的结构是(D)A. 鼓膜 B. 听小骨 C. 耳蜗 D. 前庭和半规管6某人失聪(没有听觉能力)后,经检查,医生认为耳的结构没有损伤。那么发病的可能部位是(A)A听神经和听觉中枢 B鼓膜 C中耳 D内耳7如果你用手掌托在耳廓后边,就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得更大了,这说明耳廓的功能是(A)A. 收集声波 B. 传递声波 C. 感受外界刺激 D. 感觉位置变化8. 人坐着打瞌睡时,头部突然下垂会立即惊醒。参与这一反射活动

5、的感受器位于(B)A耳蜗、前庭 B前庭、半规管C半规管、耳蜗 D耳蜗、前庭、半规管【解】内耳中的前庭和半规管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感受器。尽管人在打瞌睡,但通过内耳中的位觉感受器能接受到“头部突然下垂”的刺激而惊醒。9当遇到巨大声响时,为保护鼓膜,应该(D)A站着不动其他什么都不干来源:学科网ZXXK B迅速闭嘴C张口,同时双手堵耳 D闭嘴,同时双手堵耳10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A)来源:学#科#网(第10题)A振动 B一直向左运动 C一直向右运动 D静止不动【解析】当喇叭振动发出声音后,声音经过空气传播到肥皂膜处,由于声音有

6、能量,可以使肥皂膜产生振动11要使人的眼睛看到物体,其必要条件是(B)A. 物体是光源 B. 必须有光射入眼睛C. 物体和眼睛在一条直线上 D. 只有白天才能看到物体12. 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B)(第12题)A. 烛焰的正立像 B. 烛焰的倒立像C. 三角形光斑 D. 圆形光斑13阴雨天打雷时, 总是先看到闪电, 后听到雷声, 这是因为(B)A. 打雷时, 先发出闪电后发出雷声B. 虽然闪电和雷声同时产生,但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C. 闪电和雷声同时产生,但人对声音反应要比对闪电

7、反应慢D. 无法解释上述现象14当太阳、金星、地球运行到一条直线上时,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太阳上有一个小黑斑在缓慢移动,这种现象称为“金星凌日”,是难得一见的天文奇观。下列关于该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B)A. 小黑斑是金星在太阳上形成的影子B. 小黑斑是由于金星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一部分光而形成的C. 小黑斑是金星在太阳上形成的像D. 小黑斑是地球在太阳上形成的像15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如图所示,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C)(第15题)【解】小孔所成的像特点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16下列图示中的现象与光的直线传播不相符的是(C)【解】本题可采

8、用排除法:A项凿壁偷光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B项小孔成像现象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D项手影的形成也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17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红色的花是因为(B)A. 花发出的光是红色的 B. 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C. 花发出的光是白色的 D. 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色光18. 下列有关光的叙述正确的是(C)A. 红光和红外线都是可见光 B. 紫光和紫外线都是不可见光C. 红光和紫光都是单色光 D. 单色光和复色光不可以相互转换19某日上午,某地区天空出现了罕见的日晕现象,太阳周围出现了一条带有彩色的大圆环,非常好看,许多人纷纷拍照留影。彩色圆环的形成原因是(D)A小孔成像 B光的直线传播

9、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20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吸收太阳光,而其体内的叶绿素是绿色的,所以(B)A绿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最有利来源:学科网 B绿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最不利C各种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的作用相同 D绿色植物能吸收所有绿色光21下列色光混合后的颜色正确的是(A)A. 红色和绿色混合,得到黄色 B. 蓝色和红色混合,得到黄色C. 绿色和黄色混合,得到橙色 D. 绿色和蓝色混合,得到白色22将红、绿两块玻璃叠在一起放在阳光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A. 将有白光透过 B. 将有红光透过 C. 将有绿光透过 D. 无光透过【解】阳光由各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当阳光透过红玻璃时,只有红光能透过,其他颜色

10、的光均被吸收,当红光穿过绿玻璃时,红光又被绿玻璃吸收,结果没有光线透过。23 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C)A. 电视遥控器 B. 医用“B超机” C. 验钞机 D. 夜视仪【解】验钞机发出紫外线,照射到纸币上的荧光物质后,荧光物质发光而伪币不会发光。24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来源:学科网ZXXK(第24题)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在点A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来源:学科网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D)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B

11、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来源:Z*xx*k.Com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来源:Z_xx_k.Com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解析】由题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光在水中及搅拌均匀的海波溶液中的传播路径均为直线,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C错误,D正确。该实验探究了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只能说明光可以在各种不同透明介质中传播,而不能说明光的传播需要介质,A错误。25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照在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第25题)A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

12、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留下其他颜色的光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解析】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果在白屏前放一块红色玻璃,只有红光能够透过,其他色光都被红色玻璃吸收了,故A正确;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只有蓝色光,其他颜色的光消失,故B错误;红纸只能反射红光,如果把它贴在白屏上,在红纸上看不到彩色光带,只能看到红光,故C错误;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不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故D错误。二填空题1请根据耳的结构图回答问题:(第

13、1题)(1)外界声波经外耳道引起2_鼓膜_振动,经听小骨传递给9_耳蜗_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通过8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2)7_前庭_和6_半规管_中的位觉感受器可感受_头部_位置变动。【解】听觉是在大脑的听觉中枢中产生的。2某科学探究小组就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声音建立了如下猜想:用两只耳朵听到的声音响度大,可以听得更清楚;用两只耳朵听声音可以辨别声源的方向。(1)为了验证其猜想的正确与否,同学们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在离同一声源同样远近的条件下,同一人先用两只耳听声音,然后再用一只耳听声音(另一只耳用耳塞塞住)。若猜测是正确的,则实验结果应该是用两只耳听比用一只耳听

14、更清楚,实验中同学们应用了科学探究中的对照法和控制变量法。(2)为了验证其猜测的正确与否,同学们又做了实验且实验结果如下:让一同学蒙上眼睛,用两只耳朵听某一声源发出的声音,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正确,然后改用一只耳听(声源换了方位),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错误。根据以上实验的结果,可以判断猜测是正确的。【解析】如果猜想是正确的,那么用两只耳听比用一只耳听更清楚;如猜想是正确的,那么用两只耳听能准确判断声源的方位,一只耳听则无法准确判断。整个实验探究过程中运用了对照法、控制变量法等实验方法。3. 一位科学家把一株绿色植物放在不同颜色的光下照射,然后他再测量该植物对每种光的吸收率,实验结果如下表。请据表回答问题:光的颜色红橙黄绿蓝紫吸收的百分率55%10%2%1%85%40%(1)这位科学家设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绿色植物对光的吸收率和光的颜色的关系。(2)若分别用红光和绿光照射该植物,则哪种光的光合作用效果好?红光。原因是该植物对红光的吸收率比绿光大。【解】(1)将植物放在不同颜色的光照下,即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的颜色;实验中测量植物对不同颜色光的吸收率,说明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绿色植物对光的吸收与光的颜色间的关系。(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植物对红光的吸收率为55%,而对绿光的吸收率只有1%,显然植物对红光的吸收率较大,光合作用的效果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