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_巴新红.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970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5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_巴新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_巴新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_巴新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_巴新红.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单位代码 10445 学 号 20023180 分类号 G633. 6 论 文 题 目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 意识的研究 学科专业名称 学科教学 化学 申请人姓名 巴新红 指导教师 刁兆玉副教授 论文提交时间 2005年 04月 12日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 =据我所知,涂了文中持别加以际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_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別声 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 3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 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2、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 有关保留、使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 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i t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司本授权书) 目 录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 (一) 问题的提出 . 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2 (三 )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 2 二、研究的目的与任务 . 4 U肢白勺理论基础 . 5 (一 ) “ 问题 ” 和 “ 问题意识 ” 的涵义 . 5

3、 (二) 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 . 6 四、 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 8 (一 ) 调查过程 . 8 (二) 结果分析 . 1 1. 学生方面 . 10 2. 教师方面 . 11 3. 其他方面 . 11 五、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策略 . 11 (一) 唤醒 “ 问 ” 的意识,使学生想问 . 11 (二) 营造 “ 问 ” 的氛围,使学生敢问 . 12 (三) 创设 “ 问 ” 的情境,使学生能问 . 12 (四) 传授 “ 问 ” 的技巧,使学生会问 . 15 (五) 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 . 16 六 、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实践 . 18 (一) 本

4、实验假设 . 18 (二) 实验对象 . 19 (三) 时间安排 . 19 (四) 实验过程 . 19 1. 转变学生观念,制造气氛 . 19 2. 享受乐趣,养成习惯 . 19 (五) 实验结论 . 20 (六) 存在问题 . 21 七、思考与展望 . 22 (一) 教师要有足够的问题意识 . 22 (二) 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 23 (三) 加强学生间的互动作用 . 23 (四) 培养问题意识要重过程轻结果 . 23 雜 . 24 参考文献 . 25 附录 . 27 后记 . 29 论文作者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30 摘 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是呼唤创新人才的世纪。创新人才的

5、第一要求就是:善 于思考,提出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并有效地解决这些前所未遇到的问题。但目前的教育, 特别是学科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怎样设计高质量的问题,再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即 让学生学 “ 答 ” )。而忽视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 ( 学 “ 问 ” ) 的培养,致使学生 问题意识淡薄。 本文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从揭示 “ 问题 ” 、 “ 问题意识 ” 的内涵出发,论 述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意义。作者通过问卷调查 、与学生座谈、对教师访谈的方法 , 归纳总结出目前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结合教学实验提出了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 意识的可行性策略。并提出了本研究者的一些思考

6、。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使学生产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渴求和欲望。调查发现 , 目前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学生因素。学生普遍认为提问是教 师的专利,自己只要答问就可以学好,也就是 “ 不想问 ” ;即使想问,苦于不懂质疑的方 法而 “ 不会问 ” ;有时,学生能发现一些问题,但由于顾虑太多而 “ 不敢问 ” ;还有时是因 为没有机会问;另外,学生的原认 知水平也影响提问。二是教师因素。许多教师不鼓励学 生提问,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怕学生提问会误事 耽误时间;冷场 课 堂气氛不够热烈;难堪 自己不能解决学生的问题而无法下台;没有很好的教学方法。 目前,中学教学

7、仍主要采用注入式教学方法,重结论、轻过程,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 学生缺乏发现的乐趣;教学环节过细,使学生失去质疑的空间,形成思维的惰性;教学过 程过于终于教案,抑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三是社会因素。独生子女行动、思维的惰性和 随大流的传统思想观念,使学生的问题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内隐化。 针 对以上原因,本研究者提出了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一是唤醒 “ 问 ” 的意识,使学生想问。就是要使学生明确问的重要性、问的好处,知道问既是自己 的权利,也是求知的必由之路。二是营造 “ 问 ” 的氛围,使学生敢问。也就是教师要更新 观念,民主、平等的对待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

8、鼓励学生提问题。 三是创设 “ 问 ” 的情境,使学生能问。任何问题都是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产生的,教师要 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背景知识,形成 认知冲突,问题就随之产生了。四是传授 “ 问 ” 的技巧,使学生会问。教师在日常教学过 程中,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逐渐学会正确的质疑方法,学会 提问的技巧。五是教师要正确面对学生的提问。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养成,关键要靠教师 去引导、培养,文中提出了教师正确处理学生提问的方法、态度。 教学实验表明:研究者提出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是行之有效的。研究者在 5个 月的具体教学过程中认真实践文

9、中提出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 略,发现学生提问的人 数、次数、所提问题的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结合教学实验,作者在文章最后提出了 自己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化学教学 问题意识 分类号 : G633.6 Abstract A Research of Fostering Student s Awareness of Questions in Chemistry Teaching The feature of the 21st economy is the intellectual, which needs creation. The initial requirement of creation

10、 is to be adapting at thinking and putting forward the questions that others didnt before. But in current chemistry teaching, teachers always pay much attention to how to design high-qualified questions and guide the students to solve the questions (leading students to learn to answer), while neglec

11、ting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put forward questions on their own initiative (learning to query), which leads to the lacking of awareness of questions of student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fostering students5 awareness according to pedagogy and psychology theory. In this research, I sp

12、ecialize in the situation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s and talks wi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Judging by th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I carry out the causes that influence the lack of awareness of questions in the students. Combining with teaching tests I point out some practicable strategies to foster

13、 students5 awareness of questions in chemistry teaching. To foster students5 awareness of questions is to make students to have the desire to question.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at present few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an discover and put forward questions . The following are the reasons. First,

14、 students dont k now the value of questioning generally. So they have no idea to query. Sometimes, they can discover some questions, but dare not to ask for misgivings. And sometimes they have no chance to ask. Second, some teachers dont encourage students to query because of the lack of advanced te

15、aching sense. They are afraid of wasting time and they dont want to face the depressing atmosphere when the students cant answer the questions and the embarrassment if they cant solve the questions put forward by the students. Third, the pouring into method in teaching is used popularly in Middle Sc

16、hools aemphasis on result instead of process. This causes the students lack of enjoyment of discovering. Teaching steps are so minted that students lose chances to query. The fourth reason is from society. Facing the reasons preceding, I put forward several strategies that we should obey during the

17、process of developing the awareness of questions in chemistry teaching. 1. To wake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students and lead them to query. We should tell them the importance of query, so that they make clear that query is an important way to lead them to learn effectively. 2. To construct atmosphe

18、re for questions and lead the students dare to query. Teachers hould consider students equally, democratically and encourage them to discover questions, put forward questions. 3. To set up question teaching circumstances, in order to make them query. There must be the corresponding knowledge basis t

19、o assimilate new knowledge in students5 cognitive structures. Question circumstances can transfer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so the questions emerge. 4. Tell students the methods of questioning and lead them to be able to query. 5. Teachers should face the students5 questions properly. Key words: Key

20、 words: chemistry teaching awareness of question Category: G633.6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问题的提出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课堂上老师不是对孩子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而是想方设法使孩子 的大脑充满疑问,并让孩子知道,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他们懂得并广泛实践 着一个重要原则:对于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 ,一 个是他能否提 出独特的问题并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答案的本领;另一个是他能否综合使用所学知识进行新 的创造的能力 1。但是,我国多年来一直遵循凯洛夫的 “ 复习一导入新课一讲授新课一布 置作业 ” 的教学

21、模式,注重培养学生 “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的能力,而忽视学生 “ 提出 问题 ” 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淡薄,提不出带有个人见解性的问题、非常规性 的问题。只有当作业遇到困难时,才想起问同学或老师。在教研活动中,只注重培养教师 的课堂提问技巧,使课堂提问交流仅仅局限在教师问、学生答上。在 “ 提问 ” 这一行为上, 师生的课堂参 与机会严重不公,教师没有着意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正如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在复旦大学演讲时说的一句话:中国古代研究做学 问,而现在的学生都在做学答。因此,学生也就逐渐养成了依赖心理,形成教师问什么, 答什么;讲什么,听什么;记什

22、么,背什么的习惯。原本充满好奇心、充满问号的学生, 在现实的教育中很快就变成了句号。 2 综观人类科学发展史,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瓦特自水壶盖生疑发明了蒸汽机,法拉第从 “ 电生磁 ” 逆向生疑 “ 磁生电 ” ,制成了发电机,门捷列夫在研究元素性质时,大胆怀疑当时所测原子量的数 值,得到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大多数有杰出贡献的人物具有的共同心理品质就是:善于 批判、质疑、提出新问题。他们在总结自己成功之点时,都深深地体会到:善于提出问题 , 对于做出创造性贡献来说是绝对必要的。 当然,学生的提问与科学研究提出的问题层次上大有不同,但在认识

23、事物的本质上都 是一样的,都是人的大脑从已知向未知领域的飞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培养学 生创新精神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提问的作用尤显突出。外国学者评价中国学生勤奋好学 有余、 提问质疑不足,只善于被动识记而不善于创新。这种现象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广大 教师深刻反思和自查呢?是不是与我们教师在学习中没有给学生做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的典范和没有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关呢?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都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的;问 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一定要大 力营造开放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既是教育现实的需要

24、,也是人才素质的基本 要求。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及存在的问题 1. 国外研究者对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3 影响学生提问的因素很多,有教师的因素,也有班级心理环境的因素,还有教育制度 方面的因素。然而,目前尚没有研究对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地考察。 Edwards与 Bowman在 研究中发现教师提问的问题以及教育指导方式影响了学生提问的频率和质量。他们的文章 还指出了影响学生提问的教师方面的因素 :教师知识的缺乏,比如有些教师并不了解 Bloom (1996)对认知的分类;教师对待提问的态度,比如不鼓励学生提问。还有一些研究者 ( Van der. Meij , 1994;G raesser ,

25、 M cMahen , 1993;Dillon, 1988)发现教师的主导性、学生 . 的被动性、同伴压力和制度方面的阻碍都会影响到学生提问的过程。还有学者 ( Dori, Herscovitz, 1999)认为学生自身的能力因素也会影响学生提问的质与量。 2. 国内研究者对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我国传统的学习理论都很重视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 出了“ 每事问 ” ,指出 “ 疑是思之路,学之端 ” ,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其后, 孟子提出 “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积极倡导人的怀疑精神;东汉唯物学家王充的 “ 不问 不识 ” ;宋代理论家朱熹 “

26、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 。 这些都是对学习中怀疑精神科学、辨证的论述。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用 “ 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 ” 概括了问题意识的作用。 “ 问题意识 ” 一词最早见于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的著作关于思维科学,比较明确的概念是由安徽师范大学姚本先先生在论学生问题 意识的培养文中给出的 4。此文中,姚先生还论述了思维与问题意识的关系、课堂教学 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积极 意义、教学中如何实现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等。另外,欧阳 文先生在论文学生无问题意识的原因和问题意识的培养中,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学生 的 “ 无问题意识 ” 的若干原因并提出了培养

27、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种策略 5。还有,王坤先生 在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中认为,教师的心理负担是阻碍教师鼓励学生提问的因素 6。 最后,李宜勤老师在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一文中从化学教学实践层面论述 了问题意识的培养与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可行性策略 7。 3. 存在的问题 笔者还阅读过其它一些关于问题意识培养的文章,但多以经验介绍为主,没有形成较 系统的理论和具体的培养模式,也缺乏重要的教育学、心理学依据。鉴于此,笔者试图从 揭示化学问题意识的内涵出发,依据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论述在化 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意义;分析、总结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在分析原 因

28、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具体实施策略。 (三)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我国中学生普遍问题意识差,不能发现问题,或者发现问题也不敢问、不会问。这是 不争的事实。更遗憾的是,在国际奥林匹克 竞赛中摘金夺银的中国优秀中学生,虽然他们 解题的正确率令对手刮目相看,但是,在赛后的命题分析会上的表现并不如人意。无论是 提问题的勇气、提问题的数量,还是提出问题的质量等多方面都会逊对手一筹。事实上, 不仅仅是中学生,我国国民普遍习惯于从众、等待、服从,安于现状,习惯于求同思维, 唯书、唯上,对大人物、旧传统不敢有所怀疑,不敢说 “ 不 ” 。要想提高国民的问题意识 , 必须从学生抓起、从学科教学抓起

29、。 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化学新课程的实施 为了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自上世纪中期开始,世界各国纷纷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研 究国内外的科学课程标准或化学课程标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值得重视的,即都高度关 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8。我国化学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 养为主旨,将科学探究作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强调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 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化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研究 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可见,科学探究既是化学课程标准 ( 实验稿)(以下 简称课标)大力倡导的一种学 习方式,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和目标。课标

30、中列出了 科学探究能力的八个要素,其中第一个要素就是 “ 提出问题 ” 。虽然不同专家对探究活动 中包含的要素说法不一,但 “ 提出问题 ” 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因为任何探究活动都 是围绕 “ 问题 ” 展开的,没有问题,学生去探究什么?而且,如果让学生去探究他们自己 提出的问题就更能引发其探究的兴趣,使探究活动更好地进行。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 识,让学生能够自己提出问题,是保证化学教学中有效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前提。 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 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主动意义建构的过程。没有主体作用 的充分发挥,就难有积极主动的思维和高效率的

31、学习。但事实上,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多采取注入式教学方式。注入式教学重视现有结论的传授,强化学生 “ 执行任务 ” 的行为,尤其强调严明的课堂纪律,忽视甚至抑制学生的思考和疑问。学生 的思想、情感、观点、主张得不到展现,被动地成为储存知识的容器,何谈主体性的发挥? 古人说 “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 ” ,真正的求知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只有当学生形成强烈的 问题意识,经常发现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时,才会积极主动地、 满怀兴趣地去思考、去探究 , 从而高效地完成学习活动,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可见,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会得到充分发挥,个性也会得到极大地

32、张扬。 3.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 没有问题,怎么去探索、发明、创造?很多人说中国 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创造能力差。笔者认为,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恰恰在于我们的学生还 不会提问、不敢提问,甚至不想提问。现代科学之父爱因斯坦早就从更高的境界阐述了这 个问题: “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 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 学上的或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 。 9蒸汽机的发明非常雄辩地说 明了这一点。每天都有无数的人烧开水并看到壶盖在

33、跳,但只有瓦特认真思考:壶盖为什 么会跳?正是瓦特的这个问题以及由此发明的蒸汽机,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进 入工业文明时期。现实生活、学习中,如果学生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不断地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并想尽办法去克服困难、解决 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充分地调动其观察、 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动手操作等各个方面的能力,也就会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 从而使其创造力得到培养、提高。 4.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因材施教 学生是有差异的,包括基础知识的差异、学习风格的差异、性格的差异、理解能力的 差异、表达能力的差异,等等。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首先发现学生的差异,才能针对 不同的

34、学生组织和实施教学,让每一个学生在各自原来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这 也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但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设计问题是以 中等生的接受程度为基准的,是单层面的。所以,经常造成 “ 差生受不了,优生吃不饱 ” 的局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教师往往是以自己的眼光,而不是从学生的视角看待教 学内容、设计问题。并且,问题设计时,更多考虑的是自己如何教,而不是学生如何学。 这就更难顾及到学生的差异。所以,只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才能暴露学生各自不同的 “ 最近发展区 ” ,从而教师就能及时发现他们之间的差 异,然后针对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真

35、正帮助每个学生实现不同程度的发展。 5.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合作意识 如果学生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在生活中、学习中就会经常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了 使自己的问题顺利解决,他就会向教师或其他专业人员请教,以获得必要的帮助。或者与 同学共同探索,谋求答案,从而增强同学间的团结协作意识。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就学会 如何取得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学会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用什么样的词语、语气等与人交 流、合作,学会如何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料。这些都为学生日后在社会上与他人交流、 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 21世纪是科技激烈竞争的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面对知识的陈旧 周

36、期 日益加快、新问题层出不穷的世界,我们的教育能不能革新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与习惯, 能不能有效地解决前所未遇到的问题,能不能创造性的应对没有遇到过的挑战,关键就在 于我们让孩子拥有多少 “ ? ” ,能否让孩子永远充满 “ ? ” 这无疑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 二、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当前的化学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布置的作业以书面习题和阅读教科书为主。学生很 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学生自己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 主的学习活动很少,依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更少。造成的结果是学生问题 意识缺乏、 问题解决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低。 本文通过强调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意义

37、,旨在引起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对此问题的高 度重视。笔者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同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密切联系教学实践,采用查阅 文献、问卷调查、与学生座谈、对教师访谈的研究方法,分析总结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现 状及成因,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提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可行性策略,并 进行教学实验。以期探讨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真正切实可行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具体实施 策略。作者一方面期盼能为化学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的中学化学教师)提供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的理论依据、可借鉴的具体实施策略;另一方面,更期盼能为化学同仁进一步研 究该课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 )“ 问题 ” 和 “

38、问题意识 ” 的涵义 1. 问题 1 “ 问题 ” 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一个词,但具体地说,什么是 “ 问题 ” ?由于 许多前科学概念的影响,许多化学教师对 “ 问题 ” 也缺乏科学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了我们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分析和研究。以下是用解析的方法来理解什么是 “ 问题 ” 。 国际著名数学家波利亚 ( Polya)认为:问题,意味着找出适当的行动去达到一个 可见而不能及时可及的目的 其中困难的程度就含于问题的概念本身之中:哪里没有困 难,哪里也就没有问题。 2 哲学家岩奇允胤等认为:问题是基于一 定的科学知识的完成、积累,未知而提出 的任务。 3 心理学家梅耶 ( Ma

39、yer )认为:当问题解决者想通过某种情境从一种状态转变为 另一种不同的状态,而且,问题解决者不知道如何扫除两种状态之间的障碍时,就产生了 问题 问题由三部分组成,即:给定状态 ( 或称初始状态、初始条件)、目标状态及阻 止给定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之间的障碍。 4 张春兴等认为:按照认知心理学标准,可将问题理解为:个人在有目的待追求而 尚未找到适当手段时感到的心理困境。 5 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必须包括四个方面:目标、给定条件、转化方法、障碍。 由以上解析可见, “ 问题 ” 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问题与主体有关,所有问题都是相 对于问题解决者(主体 ) 来定义的;二是 “ 问题 ” 对于主体来说

40、一定存在困难或障碍,问 题是矛盾或困难在特定主体头脑中的反映。 2. 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怀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 状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11。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 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化学问题意识就是指学生 在化学认知活动中(概念的学习、技能的训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等)中意识到一些难以 解决的理论问题或实际困难时而产生的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 学生积极思维,提出问题。对于这个定义,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理解:首先,问 题意识的主体是学生。在化学认知活动中,应

41、该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而不是教 师给予问题;问题的解决要靠学生去分析、去探索,而不是靠教师给予答案。所以,在化 学教学中,教师要从以往以教材为本、教案为主、主观拟定问题,转变为师生共同研究问 题、探求新知,把提出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机会去发现、去探究。其次, 问题意识的产生要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下,即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赖于 “ 适宜的环境和气 氛 ” 。如果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味地 “ 灌输 ” ,没有问题情境、没有机会、没有氛围,学生 当然就不能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也不会告诉教师。第三,在化学认知活 动中,每个学生都 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具有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性和双(多

42、)边性,因此,应重视 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通过相互启发而发现问题,以培养和发展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使学生产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渴求和欲望,让其在 面临某一化学情景时,会自发地产生 “ 为什么? ” 、 “ 其中蕴涵着什么问题? ” 、 “ 怎样设法 去解决? ” 、“ 有没有新的问题? ” 等一连串的想法,最终使学生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变 成一种习惯,成为一种需要。这种培养和塑造可以在学生具体的问题解决情境中进行,也 可以渗透于其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二)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 1. 认知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研究证实,两岁半以上的儿童就开始提问了,四一五岁的儿童

43、开始追问为什么。 儿童生来就是好奇的、好动的,有求知欲,只要有适当的环境,有丰富的材料放在他面前, 他就会去摆弄、去探索。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从解剖学看,人的大脑皮层的结构和机能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脑的结构进一步完善。从人的神经功能看:疑问往往促使大脑进入 高度的兴奋状态,产生一种 “ 优势灶 ” ,引起定向一探究反射,从而使精神高度集中,保 证最佳的思维状态。到了初中年龄阶 段,学生喜欢怀疑、争论、不愿轻信老师、家长,甚 至书本上的意见,他们对许多事物都持怀疑的态度,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少保守的时期。 同时,初中化学又是学生学习化学科学的启蒙阶段。也就是说,中学时期是学生化学问题 意识能否养成的关键时期。 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存在主义者主张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 事物本身,而是由个体按个人的知觉赋予其意义的。在人本主义者看来,教育的任务在于 帮助人们满足 “ 自我实现 ” 这个最高层次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上强调 外在的科学知识与内 在的经验和情感的统一;在教学形式上强调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统一。人本主义者认为, 学习是个人自主发起的、使个人整体投入其中并产生全面变化的活动。 人本主义者认为真正的意义学习包括四个要素 12:第一,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整 个人(包括情感和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