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_刘文广.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3858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77.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_刘文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_刘文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_刘文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_刘文广.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 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 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多丨含广 导师签字 : ( jf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学校 可

2、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讲行柃索 ,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 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目录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 i 第一部分课题的提出 1 1.1几种教育现象 1 1.2学生问题意识现状调查及分析 3 1.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6 1.4研究目的和任务 8 1.5研究状况回顾 9 第二部分理论部分 11 2.1问题意识的界定 11 2.2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案 12 2.3问题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 14 2.4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标 15 第三部分教学实践 17 3.1激发阶段 17 3.2优化阶段 19 3.3升

3、华阶段 24 第四部分实践效果评价 25 4.1从学生的问问题的现状分析 25 4.2从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分析 26 第五部分结论与反思 27 5.1激发阶段的关键是教师的态度 27 5.2优化阶段不但要使学生 “ 学会 ” ,还要 “ 会学,会问 ” 28 5.3注重存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9 5.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但重视结果,还要重视过程 29 5.5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着眼于创新精神 30 5.6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充分调动各方面因素 30 注释 31 参考文献 32 附录 34 致谢 36 发表论文目录 37 2 中文摘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发展,培

4、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 素养。传统教学过程的 “ 填鸭式 ” 教学造成了的教与学的双重被动。学生长期没 有自己的问题可问,思维被别人牵着走,对什么结论都深信不疑,这从学生心理 上讲是缺乏问题意识的表现。所以对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很有必要,应该引起教 学工作者重视和思考。 没有问题的思维往往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思维过程即发现问题、推断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思维和问题密切相关, 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的灵 活性 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在学习认识活动 中就具备一种主动怀疑,探究的心理状态,相反没有问

5、题意识的学生,在学习上 只会盲目从众,被动吸收,机械容纳。如果希望没有问题意识的学生,能够以自 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很可能是缘木求鱼。可见,研究问题意识有着深刻的理 论和实践意义。 影响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传统的课堂 教学方式、教师和教材长期所谓的权威性是主要原因,此外,学生的接受式学习 方式,知识经验匮乏,长期的思维惰性,学习动机不强,这些都影响学 生的问题 意识。 针对这些诱发因素,本文从以下几个阶段提出了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和培养的 方案设想。 ( 1)激发阶段。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该阶段使学生有 质疑的想法、动机。可通过收集有关问题意识的名人名言

6、,让学生意识到问题意 识的重要性。查找资料,了解化学史上重大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的质疑精神。 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多想多问,追问,深问,刨根问底。对于 学生的提问行为,教师要及时予以鼓励、表扬,小心地保护好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特别是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权威如书本、教师等构成挑战时,我们应毫不含糊地 肯定其敢于质疑的精神。 ( 2)优化阶段。优化阶段是在学生有问题意识的基础 上,让学生会问,不能乱问,知道在哪里产生疑问。如在教学中可教给学生对基 本概念、原理的含义、由来、应用进行提问;对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 提问;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角度进行提问;对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进行

7、提问; 对实验提问等。另外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产生高质量 的问题。还要反思问题的价值,优化问 题意识,使学生的问题具有目的性、科 学性。在疑问中形成学生自己结构化、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体系。 ( 3)升华 阶段。目的是培养学生个性。训练学生提出多种问题,如综合性问题、独创性问 题、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此外还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可以是知识性的、理 解性的、应用性的,也可以是分析性的、综合性的、评价性的。另外要联系日常 生活提出有个人见解且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建立问题本,并进行探究活动。 发展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策略最根本的是我们要切实树立起以学生为本,学 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真

8、正实现由 “ 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 中心、以教材为中心 ” 向 “ 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 ” 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化学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 分类号 : G424. 2 The Study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Question Awareness in Chemistry Teaching Abstract The new round of the teaching reform makes it clear that we ought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development cul

9、tivate and improve their teaching quality. What makes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e is the way of teaching “ duck-fed”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dureThere is no questions to ask. The students? thinking was controlled by others and they never doubt anything. All of these can come to one point: the lack

10、 of awareness.So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student question awareness which could draw the attention of teachers. No-question thinking is always shallow and passive. The process of thinking is to find questions, analyze question and solve them. Question awareness refers to the questioning psychology

11、of thinking. Thinking has close ties with questions. Question is not only the beginning of thinking but also the motivation of thinking. Question awareness is seen through not only the flexibility and depth of thinking, but the independence and creation of thinking.Students with question awareness o

12、wn the psycholopical state of doubting actively. On the contrary, students without question awareness will only follow others, absorb passively and accept without thinking. There? s no point in hoping that the atudents will study individually if they have no question awareness not only in theory but

13、 also in practice. Many aspects contribute to the students? lack of question awareness among which the teacher s teaching idea,traditional teaching ways and the long-time authority of teachers and textbooks are the main reason. In addition, other aspects like the students acceptance learning way, la

14、ck of knowledge experience, long-time thinking laziness and weakness motivation of study, also influence question awareness. According to the aspects, I put forward the project about the cultivation and of inspivation students question awareness in three stages. (1) Inspivation stage. First, the stu

15、dents question awareness should be inspired, through which we can make the students have the motivation of questioning.The studentsma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question awareness by collecting proverb or motto. Einstain said “Asking a ques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sloving one. Look up some inform

16、ation to know the process of important chemical discoveries, through which the students should learn scientists? doubting spirit. In addition, teachers should encourage students to ask questions and let them ask more questions until find the answer. The students doubting behavior should be encourage

17、d, praised and ptotected to keep them active. (2) Improvement stage. This stage is to let the students ask proper questions:For example, during teaching, teachers can teach them to ask questions about the origin and the usage of the basic definiation,to ask the clue of solving questions. Also the st

18、udents can ask the questions about the reality in the aspect of chemistry;The experiment can be asked. Besides, teachers can promote students to think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questions by designing question situation carefully. In this way, students will look back to the value of questions and en

19、able the questions to be reasonable. (3) Creative stage. The aim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let them ask more questions like complex, creative and deep questions. What? s more, the questions can be about many aspects such as knowledge, understanding or the real usage. The questions can

20、 also be about analysis or comments. The questions should be related to daily life and establish their own ideas and opinions in different angles. The most basic thing of developing the students question awareness is that we should have the student-oriented theory. “ Teacher-oriented, class-oriented

21、 and text-oriented” should be changed into “ student-oriented and question-oriented” to let students be the owner of learning. Keywords : Chemistry education Question Awareness Fostering Category Number:G424. 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部分课题的提出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的发展状况如何呢?学生的科学素养怎样呢?首先请看以下几

22、种教育现象。 1.1几种教育现象 1.1.1为什么没有了 “ 为什么 ” 众所周知,儿童的好奇心很强,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要问一问,儿童经常向大人 发问,甚至刨根问底。我们经常看到小朋友跟在妈妈身边,问妈妈 “ 为什么 ” ,他 们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并且能通过种种方式主动寻求答案,而妈妈总是耐心地给孩子解 答。列子中就有“ 两小儿辩日 ” 的故事,提出了大教育家孔子无法回答的问题。可 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在课堂上却没有了 “ 为什么 ” ,孩童时代的那种自然产生的疑 问却越来越少。那么为什么没有了“ 为什么 ” 呢? 1. 1. 2今天你向老师提问了吗 犹太人常说的一句话 我们都知道犹太民族

23、是比较优秀的民族,他们在科学界和商业界做出的成绩是有目 共睹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不但在科学界做出巨大贡献,而且在教育方面也提出许多独到 的有价值的见解。而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做法,也是值得我们应该思考的。当他们的 孩子放学回到家时,家长常问的问题是 “ 今天你向老师提问了吗? ” 。而我们中国的家 长常问的问题是什么呢?是老师提问你了吗?你有作业吗?作业作完了吗?考试了 吗?考了多少分? 那么在我们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发展会怎么样呢? 1. 1. 3中国学生能得奥赛金牌却与诺贝尔奖无缘 请看我国中学生参加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成绩。见表 1(见下一页)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自从 1987年中国

24、中 学生参加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以来,每次都摘金夺银,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作为中国人,我们为他们在这种国际 大赛中取得的成绩而感到自豪。但到目前为止,中国人却与诺贝尔奖这种侧重应用、 体现国际科技领先水平的奖项无缘。为什么? 1.1.4优质课后的尴尬 1998年底 ,一 个美国教育代表团到上海访问时听了某重点中学特级教师的一堂物理 课,按照我们的教学要求,这位老师的课应该有这样的评价:课堂教学目的明确,教学 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师生互动,气氛活跃,语言准确简练。但课后美国客人问: 这堂课老师问什么问题,学生都能 回答,既然如此,这堂课还上它干什么?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 1我国中学

25、生参加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成绩 时间(年) 届次 地点 我国参赛 人数 金牌(枚) 银牌(枚) 铜牌(枚) 1987 19 匈牙利 4 1 1 2 1988 20 芬兰 4 2 1 1 1989 21 前东德 4 3 1 1990 22 法国 4 4 1991 23 波兰 4 3 1 1992 24 美国 4 3 1 1993 25 意大利 4 2 2 1994 26 挪威 4 2 2 1995 27 中国 4 4 1996 28 俄罗斯 4 3 1 1997 29 加拿大 4 4 1998 30 澳大利亚 4 1 3 1999 31 泰国 4 2 2 2000 32 丹麦 4 3 1 200

26、1 33 印度 4 3 1 2002 34 荷兰 4 4 0 小计 64 40 20 4 综观以上几种教育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我们的课堂教给了学生什 么?我们的教育让学生学到了什么?丢失了什么?现在美国公民权法规定,幼儿在 学校拥有两项权利: “ 玩的权利和问为什么的权利 ” 。问 “ 为什么 ” 的权利,每个人都有 , 没有人能限制你的这种权利,但是我们利用率怎么样呢?已有研究表明,越是高年级的 学生,问 “ 为什么 ” 的越少。这种现象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引起我们的高 度重视。 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 维,被动的思维。而

27、在目前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人,课堂内容是教师设 计好的,教什么内容,问什么问题,都是老师的事。久而久之,学生思维的稳定性强了, 好奇心却弱了;解答性强了,发现性却弱了;描绘性强了,想象性却弱了;理解性强了, 疑惑性却弱了;逻辑性强了,创造性却弱了。学生只是简单地直接地被动地获取知识,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少有自主提问主动探究的问题意识。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 生的主动性和好奇心丢失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淡泊了。这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 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及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 形成。所以才出现了以上一系列教育现象。学 生问题意识不强是较普遍的现

28、象,所以,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迫切的和必要的。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乃至人的认识活动中 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学生问题意识现状调查及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影响问题意识缺失的因素,我在山东省商河 县第二中学 2004级三班和四班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时间是 2005年 9月 5号星期一 晚上第一节自习。两个班共有学生 130人。发出调查问卷 130份, 收回有效问卷 130份。 调查的结果见表 2: 表 2:问卷调查统计表 题目 选项 选项比例( ) A.经常有 69.3 1.在学习化学过程中,

29、你有疑问吗? B.从来没有 7. 7 C.有时有 23. 7 A.经常,不懂就问 23. 7 2.上化学课时,你经常提问吗? B.从来没有 28.3 C.有时 48.0 A.化学知识的不理解 20. 7 3.你提问的问题是: B. 做题时不会 C. 自己因好奇产生的想法 79.3 0 A.立即问老师或同学 23. 7 4.有疑问时,你: B.不管它 28.3 C.自己思考直到独立解决 48.0 A考试的需要 92.5 5.你学习化学主要是: B认知的需要 1.5 C生活中需要化学知识 6.0 6.在学习过程中,你认为思考问题重要,还 是记忆知识重要? A思考问题 B记忆知识 C同样重要 25.

30、5 36.0 38.5 A.提出重要 23. 7 7.你认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哪个更重要: B.解决重要 28.3 C. 一样重要 48.0 A不敢问 33.0 8.如果你现在很少问问题,原因是: B.不愿问 42. 2 C.不会问 24.9 A老师直接讲 54.3 9.上化学课时,你喜欢: B先预习再听讲 C老师不用讲 45. 7 0 A.考试成绩 88.6 10.家长最关心你的是: B.老师向你提问了吗 4.6 C.你向老师提问了吗 6.8 A学习好,品德好 73.3 11.你认为好学生的标准是; B好问问题,有思想 9.0 C遵守纪律 11. 7 A当然对 88.6 12.你认为质量守恒

31、定律对吗? B有条件 0. 7 C没考虑过 11. 7 A.考上大学 85.5 13.家长让你上学最希望你: B. 个人能力发展 C. 拿高中毕业证 7. 7 6.8 A.做练习和作业 76.3 14.你的学习时间主要是: B. 看课本 C. 探究,研究问题 23. 7 0 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从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 69. 3%学生有疑问,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 难,产生疑问,并且自己不能独立解决。但只有 23. 7%的学生能做到不懂就问,而 28. 3% 的学生,从来不问问题。 79. 3%的学生的疑问主要来自做题。而有疑问后,学生又不问, 解决疑问的动机不强。 同时,

32、从 8月 29号到 9月 3号(开学第二周 ), 我利用教室内的录像设施,对 1班、 3班和 5班 (平行班)的化学课堂教学和自习辅导进行观察,记录学生问问题的情况,见 表 3: 表 3 学生 句问题的观察记录 1 班 3 班 5 班 上课问问题的 情况 人数 0 0 0 次数 0 0 0 如何做题 0 0 0 知识不理解 0 0 0 自己提出的问题 0 0 0 辅导问问题的 情况 人数 4 2 1 次数 4 3 2 如何做题 3 3 2 知识不理解 1 0 0 自己提出的问题 0 0 0 可以看出,学生很少问问题,即使问也大多是如何做题。课堂上发现每一节课老师 都讲很多,基本上是满堂灌,最多

33、留出几分钟的时间。学生在开始时,都能集中精力, 听老师讲,到25分钟以后有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有的打瞌睡。这一周的 9节化学课 上,老师讲课时,没有一个学生提问题,既使老师讲错。老师提出让学生思考的问题也 很少。这样教学的结果,是逐渐养成 “ 老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布置什么作业和 练习,学生完成什么 ” 的学习状况。 总之,学生现在是有疑但不问,而他们的疑问主要是怎么解题、做题。学生思维处 于消极、被动状态,处于一种片面的、畸形发展状态,根本谈不上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 学生的问题意识现状,令人担忧。 根据以上数据,结合访谈,分析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和影响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因 素如下: (1

34、) 学生满足于学会解题,刻意追求标准答案 大多数学生赞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样重要,但实际学习过程主要是解决问题, 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解答化学题。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应付考试,学生严格以考试成绩评价 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自己,而当今形式下,会做题,多做题的确能提高自己的成绩。所以学生即使有疑问, 也大多只是想知道这道题怎么做,即使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只能问 “ 为什么不那样做,而 只能这样做 ”等。总之,学生的问题都是围绕现成的习题展开的,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解 题,而没有习题之外的探究。可以说我们培养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解题的机器,在 这种解题训练中学生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现成结论或知识成品

35、,刻意追求标准答 案,表现出一元化的价值取向。如语文中关于 “ 雪化了之后是什么? ” 的回答,标准答 案只能是 “ 雪化了之后 是春天。 ” (2) 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性 在学校里,学生心目中有太大的教师和教材权威驻守。大多数学生感觉老师就是 老师,老师说的话就是对的,是真理。年龄越小对老师越崇拜,他们总是想扮演和成为 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学习好、纪律好、思想好等等。当学生的看法与教师和教材的观 点不符时,大多数学生不敢突破,仍与老师和教材的说法保持一致。一者是他们不愿意 做 “ 叛逆 ” ,破坏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二者是他们对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总是不自 信,总是认为自己的想法不对或不全面。

36、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被催眠了。 (3) 学生主要是接受式学习,满足于记住结论 课堂教学中以老师讲授为主,老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听懂老师讲的内容,就是 学会。再学会解题方法,通过强化训练,就可以提高考试成绩,学习就是有进步,学生 就会变成好学生。反之,如果学生没有下功夫刻苦学习,练习做不完,成绩上不来,就 会变成 “ 差生 ” 。长此以往,学生被动记忆,机械训练,逐渐养成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 方式。从表 2可以看出有 88. 5%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疑问,但只有 23. 7%的 学生能不懂就问,其它学生不懂也不问,满足于记住结论。 (4) “ 满堂灌 ” 使学生没有自主探究的时间和

37、机会 新课程改革后,学生学习的科目增多了,各科内容比原先加深了。可是学校对学 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搞评比,排名次,考试题目还是原先的题型。各任课老师对学生的要 求也更高了,主要体现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更多、更深,课下布置了大量的作业和练习。 上课时老师基本不问问题,问的问题也是记忆性的简单问题。课下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主 要是做题,他们整天有做不完的作业和练习,根本没有时间和机会进行自主探究。而当 学生没有作业和练习时,大部分学生感到无所事事,不知道作什么,学生的惰性可见一 斑。教师 教学理念落后,课堂仍然采用传统的讲课方式,即使有新课改的形式,也好比 是新瓶装老酒,穿新鞋走老路,不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

38、主探究,造成问题意识不强。 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学生的家庭背景、知识经验以及个人表达能力等制约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 我们学校的学生有 80%来自农村,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和农村,有个别的农村 学生甚至上高中之前,县城都没来过,来了以后分不出东西南北。家长拿出家庭大部分 收入供学生上学,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考上大学,最好是名牌大学。学生为 了不辜负 家长的期望,对的起家长,也就按照家长的标准学习: “ 好好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考 试要考好名次、不能上网、不能看课外书、不能 ” 。并且我们学校条件有限,图书 室和实验室很难满足学生实际的需要,学生的阅读量非常少,也很少有自己动手作

39、实验 的机会。另外,农村学生大部分比较腼腆,不善言辞,有想法也不愿意向别人说,个人 表达能力也抑制学生的问题意识的产生。 1.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1. 3.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005年 10月 12号神州六号的发射成功,充分显示了中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实力。这 是值得中国人引以为自豪和骄傲的。虽然中国的航天技术走在世界的前列,但再冷静看 一看美国的发现号载人航天飞机,就会发现我们和美国的经济和技术还是有很大的差 距。 21世纪是激烈竞争的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那么怎样才能 提高综合国力呢?说到底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创造速度和创造效率的

40、竞争,一个国家缺乏创新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终只能跟在别人后面爬 行,成为人类文明的旁观者。当今世界,科学技 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 竞争日益激烈。知识经济是基于知识的经济,是创新经济,同时知识经济又是以人为中心, 强调个性化、主体化、多样化的经济,人才培养总是为社会建设服务的,这就需要我们培 养的人才必须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必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从何 而来,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二是创造性思维。而基础知识与创新是密 切相关的,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创新,同时,只有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他们才能 深刻地理解基础知识。基础教育的任务是给学生

41、打基础的,这种基础不仅是指掌握基础 知识,而且也是指基本能力的培养,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开发学生的 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从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1. 3.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指: “ 有科学素养就意味 着一个人对日常所见所历的各种事物能够提出,能够发现,能够回答因好奇心而引起的 一些问题;有科学素养就意味着一个人能识别国家和地方决定所依赖的科学问题,并能 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提出有科学技 术根据的见解来 -” 。 1问题意识是人们对未知客观事物做出的自觉的心 理反映,是与生俱来的

42、天然禀赋。其行为表现是对事物的好奇,喜欢探究。从理论上讲 , “ 问题意识 ” 的求异特质与科学精神的自由探索和怀疑批判紧密相通。只有具备了强烈 问题意识的学生,才有可能关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及其研究过程,关注科学技术对社 会和个人产生影响。从这个意义讲, “ 问题意识 ” 是科学素养的逻辑起点。它与人的智 力水平、文化程度没有直接的相关性,却与人的教育影响密不可分。因此,在教学中经 常激活和提高学生的 “ 问题意识 ” 就显得尤为重要 。它不仅是科学创新精神的原动力, 同时也是提高科学素养的切入点。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开展探究、发现活动,培养问题意识,掌握

43、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从人才成 长的规律与教育实践来看,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学生大多有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 质,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同时,他们又在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只有通过解 决问题的练习,才能逐渐学会发现、探究的技巧和方法。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技巧,必须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1. 3.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目前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法陈旧,以致造成了课堂上仍是以教师一言堂、满 堂灌为主的教学模式,多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只是简单地直接地获取知识,很少有 自主提问的问题意识。教师没有着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4、,这势必影响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及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形 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还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 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配合,才能发挥其主 体作用。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带着富有趣味和价值的疑难问题去学习, 就可以启动他们的思维,活跃他们的思想积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活动。另外, 当学生怀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进行探究和发现时,可以从具有挑战性的刺激性的创造中获 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这就有助于强化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及 其内在动机。显然,问题意

45、识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效果,往往是教育者单纯的说教和 知识传授所不及的,它可以直接演化为学习者的动机和热情,实现教学过程主体作用的 发挥。 1. 3. 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半月谈消息:一双在我国生产的耐克鞋,我们只挣一个多美元。可是,一经拥有品 牌的耐克公司出售,就值上百美元。用我们廉价的劳动力,用我们的资源,污染了我们 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空气和水,却让国外的企业家挣了大钱。难道我们还不知道自主创新多么重要吗?我 国目前的中小学教育虽然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在加强 “ 两基 ” 和培养能力等方面取得了 一定的成果和经验,但仍然存在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46、:第一教学目标的落 实不到位。虽然课程标准提出知识技 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但在 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还是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不尽人意。第二教育评价机制跟不上。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衡量学生成绩和办学质量的 唯一标准,这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多规格、多层次人才的培养。当学生在学习 中具有问题意识时,就不会迷信权威、书本和教师的绝对正确性,就能在现有知识经验 的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对一些非科学、伪科学的知识进行大胆的质疑,并勇敢地探 索科学的结论。而这正体现了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 1.3. 5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

47、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课程标准中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2: 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 究能力。 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 勤于思索,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在化学学习中,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 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 、反思、评价和调控,提 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当今的学生只会听人吩咐,不会思考,也不愿思考,墨守成规 , 人云亦云,提不出新颖别致、标

48、新立异的问题。他们的学习主要是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 方式。目前学生问题意识不强是较普遍的现象,而要充分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必须提 高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迫切的和必要的。学生的 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究过程。学习过程的探究活动(亦可称发 现活动 ) 不只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也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的一切 步骤。这无疑需要问 题意识的参与,否则就无法进行任何形式的探究与发展。而具有强 烈的问题意识可以驱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只有通过解决问 题的练习方能逐渐学会发现探究的技巧和方法。布鲁纳认为,越是在这方面有经验的人 , 越能把学习归纳成一种探究,越能形成探究的态度 ( 亦即问题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