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4-5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

上传人:黄****学 文档编号:2951145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4-5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重庆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4-5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4-5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4-5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2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专题根据(重庆市渝中区、九龙坡区等主城区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二次)、巴蜀中学适应性月考卷(七)、巴蜀中学适应性月考卷六、重庆一中5月月考试题、重庆一中期中考试、重庆市名校联盟 “二诊”模拟(A)、重庆市名校联盟 “二诊”模拟(B)、江津中学、綦江中学等六校4月联考、巴蜀中学暨西南名校2020年“3+3+3”一诊)语文试卷汇编而成重庆市渝中区、九龙坡区等主城区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二次)(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魏象枢,字环极,山西蔚州人。顺治三年进士,选庶吉士。八年,世祖亲政,有司有以私征侵帑坐罪者,象枢疏陈其弊,请仿州县依易知单造格眼

2、册,注明人户姓名、粮银、款目及蠲贩清教,上大吏核验,印发开征:又请定布政使会计之法,以杜欺隐;请立内外各官治事之限,以清稽滞,皆见施行。十三年,岁三迁,至户部侍郎。会西南用兵,措兵食,察帑藏,多所规画。十七年,授左都御史。疏言:国家根本在百姓,百姓安危在督抚。原诸臣为百姓留膏血,为国家培元气。臣不敢不为朝廷正纪纲,为臣子励名节。”因上申明宪纲十事,上嘉其切中时弊。磨勘顺天乡试卷,因陈科场诸弊,请设内帘监试御史;考核各直省学道,举劳之辨、邵嘉,劾卢元培、程汝璞,上如其议以为黜陟。十八年,迁刑部尚书。象枢疏言:“臣忝司风纪,职多未尽。敢援汉臣汲黯自请为郎故事,留御史台,为朝廷整肃纲纪。”上可其奏,

3、以刑部尚书留左都御史任,寻命举廉吏,象枢举雷虎、班迪凡十人。上谕日:“雷虎朕亦闻其清,以其怠惰罢黜,既经象枢特荐,授内阁学士。班迪清慎,因使往江西按事,。问以民间苦乐,又谢不知,以是镌秩。余令更部议奏录用。”寻命与传郎科尔坤巡察畿辅,按治豪猾,还奏称旨。二十三年奏事乾清门踬焉即日疏乞休再奏乃许之二十五年卒谥敏果。昔象枢以冯溥荐再起。象枢见溥,问何以见知?溥曰:“昔余为祭酒,故事,丁祭不得陪祀者,当於前一日瞻拜。君每期必至,敬慎成礼。一岁直大雨,君仍至,肃然瞻拜而去,此外无一人至者。余以是知君笃诚。”(清史稿魏象枢列传,有删节)注镌秩:降级或降职。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4、(3 分)A.二十三年奏事/乾清门踬焉/即日疏乞休/再奏/乃许之/二十五年/卒谥敏果B.二十三年/奏事乾清门/踬焉/即日疏/乞休再奏/乃许之/二十五年卒/谥敏果C.二十三年奏事/乾清门踬焉/即日疏/乞休再奏/乃许之/二十五年/卒谥敏果D.二十三年/奏事乾清门/踬焉/即日疏乞休/再奏/乃许之/二十五年卒/谥敏果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会计,我国从周代就有了专设的会计官职,掌管赋税收入、钱银支出等财务工作。每月零星盘算为计,一年总盘算为会,两者合称会计。B.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本地考试,因考试在秋天,又称“秋闱”。明清两代定为每三

5、年一次,乡试第一名称为会元。C.畿辅,指国都所在的地方,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清代所指的畿辅也称直隶,包括今天的河北、天津以及北京的部分郊区。D.祭酒,对同辈或同官中年高望重者的尊称,汉魏以后用为官名。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魏象枢重视整肃纲纪。康熙八年,他上疏皇帝陈述官员侵贪钱财的弊端,奏请皇帝整顿税制,完善法规,以杜绝官员的贪污和欺瞒行为。B.魏象枢十分勤政爱民。朝廷遇上西南战事,他积极筹措多方谋划。任左都御史时,他上疏皇帝,希望大臣清廉从政,能为百姓保留财富,为国家培育元气。C.魏

6、象枢主张选贤任能。他建议设立内帘监试御史,清除科场弊端。他还向朝廷举荐清廉官员,皇帝听从了他的提议。D.魏象枢为人笃诚敬慎。从前丁日祭孔,魏象枢每次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前往,恭敬谨慎地完成瞻拜大礼。因为他忠厚诚信,得到冯溥的赞赏和举荐,被朝廷重新起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请立内外各官治事之限,以清稽滞,皆见施行。(5 分)(2)敢援汉臣汲黯自请为郎故事,留御史台,为朝廷整肃纲纪。(5 分)【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可借助标志词“云”“曰”、人名官名地名等,熟练掌握文言句式、文学常识,进行断句。(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

7、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解答】(1)“乾清门”是“奏事”的状语后置,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C;“乞休”是“疏

8、”的内容,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C。译文:康熙二十三年,魏象枢在乾清门向皇上奏呈事务,跌倒了(跌了一跤),当天就奏请皇上请求辞去官职,奏请了两次,(皇帝)才答允了他的请求。康熙二十五年,魏象枢去世,赐谥号为敏果。故选:D。(2)B“乡试第一名称为会元”有误,应为“解元”。古时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分别为解元、会元、状元,俗称“三元”。(3)C“皇帝听从了他的提议”有误,原文皇帝说“班迪清慎,因使往江西按事,问以民间苦乐,又谢不知,以是镌秩。余令更部议奏录用”可见,魏象枢推荐班迪,皇帝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4)治事:处理事务;限:限期;清:清理;稽滞:延误和阻滞的事项;见:被。译文:(魏象枢上疏

9、请求)设立朝廷内外各官处理(办理)政事的期限范围,用以清理(清除)延误和阻滞的事项,(这些建议)均被朝廷(采纳)施行。援:原因;故事:先例;整肃:整饬匡正。译文:臣斗胆请求援引汉代大臣汲黯自请担任中郎的先例,留任御史台,为朝廷整饬匡正政纲法纪。答案:(1)D。(2)B。(3)C。(4)(魏象枢上疏请求)设立朝廷内外各官处理(办理)政事的期限范围,用以清理(清除)延误和阻滞的事项,(这些建议)均被朝廷(采纳)施行。臣斗胆请求援引汉代大臣汲黯自请担任中郎的先例,留任御史台,为朝廷整饬匡正政纲法纪。参考译文: 魏象枢,字环极,山西蔚州人。顺治三年考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康熙八年,康熙皇帝亲自处理

10、朝政,有主管官员私自征用和侵吞府库钱财而获罪的,魏象枢上疏陈述这种现象的弊端,请求皇帝下令整顿并命令各州县依照易知单制作有标准规格的名册,注明人户姓名、粮银、款目及免除租税救济饥贫的清楚账目,呈给上级官员审核查验,然后再印发开始征收;又请求制定布政使会计法令,用来杜绝欺骗和隐瞒的行为;请求设立朝廷内外各官处理(办理)政事的期限范围,用以清理(清除)延误和阻滞的事项,(这些建议)均被朝廷(采纳)施行。 康熙十三年,魏象框一年内多次升迁,官至户部侍郎。恰逢西南有战事,魏象枢筹划办理兵粮,巡察府库钱财,多方面有所筹措谋划。康熙十七年,魏象枢被授予左都御史一职。他上疏皇帝道:“国家的根本在百姓,百姓的

11、安危在总督和巡抚。希望诸位大臣能为百姓保留财富,为国家培育元气,臣不敢不为朝廷端正纲纪法令,替臣子磨砺名声气节。”于是上疏申明宪纲法纪十项事务,皇帝赞许他能切中当时社会的弊病。魏象枢复核验收顺天府乡试的考卷,于是上疏陈述科场的弊端、请求设立内帘监试御史:他考核各直省的学道(提督学政),举荐了劳之辨、邵嘉,弹劾了卢元培、程汝璞,皇帝听从他的提议,(对这些人)作了升迁或罢黜。 康熙十八年,(朝廷)迁升魏象枢为州部尚书,魏象枢上疏皇帝道:“臣不才主持整顿风教纲纪,职责大多还没有尽到。(臣)斗胆请求援引汉代太臣汲断自请担任中郎的先例,留任御史台,为朝廷整饬区正政纲法纪。”皇帝同意了他的奏请,(他)担任

12、刑部尚书并留任左都御史一职,不久,皇帝命令魏象枢举荐清廉的官吏,魏象枢举荐了雷虎、班迪共十人。皇帝下谕旨说:“雷虎,我也听闻他清廉,因为他懈息松弛被罢黜,既然经由象枢特别举荐,就授予他内阁学士。班迪是清廉谨慎的官员,因此派他前往江西巡查事务(政务),不能明晰清查,询问他民间疾苦,又推脱不知,因此降职。其余的人让吏部商议后奏请录用。”不久,魏象枢与侍郎科尔坤巡察直求重地,查问惩办奸猾狡诈不守法纪的人,回来的奏疏,符合皇帝的意思。 康熙二十三年,魏象枢在乾清门向皇上奏呈事务,跌倒了(跌了一跤),当天就奏请皇上请求辞去官职,奏请了两次,(皇帝)才答允了他的请求。康熙二十五年,魏象枢去世,赐谥号为敏果

13、。 从前,魏象枢凭借冯溥的举荐得以重新被起用。魏象枢见到冯溥,问冯溥凭什么能了解他呢?冯溥说“从前我担任祭酒,按照旧例,丁日祭祀孔子不能陪同祭祀的人,应当在前一日瞻仰参拜。先生每次都会如期到达,恭敬谨慎地完成瞻拜大礼。有一年正值天下大雨,先生仍然到达,恭敬地瞻仰参拜,而后才离开,除先生之外没有一人到达。我因此知道先生是忠厚诚信的(君子)。【点评】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

14、”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巴蜀中学适应性月考卷(七)(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坦之字文度。弱冠与郗超俱有重名,时人为之语曰:“盛德绝伦郗嘉宾,江东独步王文度。”嘉宾

15、,超小字也。仆射江彰领选,将拟为尚书郎。坦之闻曰:“自过江来,尚书郎正用第二人注,何得以此见拟。”彰遂止。简文帝为抚军将军,辟为掾。寻以父忧去职,服阕。征拜侍中,袭父爵。时卒士韩怅逃之归首,云:“失牛故叛。”有司劾怅偷牛,考掠服罪。坦之以为怅束身自归,而法外加罪,不当。其懈怠失牛,事或可恕,加之木石,理有自诬,宜附罪疑从轻之例。遂以见原。坦之有风格,尤非时俗放荡,不敦儒教,颇尚刑名学,著废庄论。简文帝临崩,诏大司马温依周公居摄故事。坦之自持诏入,于帝前毁之。曰:“天下,宣元之天下,陛下何得专之。”帝乃使坦之改诏焉。温薨,坦之与谢安共辅幼主。初,谢安爱好声律,期功之惨,不废妓乐,颇以成俗。坦之非

16、而苦谏之。安遗坦之书曰:“仆所求者声,谓称情义,无所不可为。若絮轨迹,崇世教,非所拟议,亦非所屑。”坦之答曰:“具君雅旨,此是诚心而行,独往之美,然恐非大雅中庸之谓。实吾子少立德行体议淹允加以令地优游自居佥曰之谈成以清远相许至于此事实有疑焉想君幸复三思”书往反数四,安竟不从。初,坦之与沙门竺法师甚厚,每共论幽明报应。便要先死者当报其事。后经年,师忽来云:“贫道已死,罪福皆不虚。”言讫不见。坦之寻亦卒,时年四十六。临终,与谢安、桓冲书,言不及私,惟忧国家之事,朝野甚痛惜之。追赠安北将军,谥曰献。 (摘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五,有删改)【注】第二人,第二流的人。晋人注重门第,所谓第二流的人,就是指家世贫

17、寒的人。王坦之是世家子弟,所以这样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实吾子少立德行体议淹允加以令地优游自居佥曰之谈咸以清远相许至于此事实有疑焉想君幸复三思 B实吾子少立德行体议淹允加以令地优游自居佥曰之谈咸以清远相许至于此事实有疑焉想君幸复三思 C实吾子少立德行体议淹允加以令地优游自居佥曰之谈咸以清远相许至于此事实有疑焉想君幸复三思 D实吾子少立德行体议淹允加以令地优游自居佥曰之谈咸以清远相许至于此事实有疑焉想君幸复三思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刑名,指以管仲、李悝为代表的法家学派。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后人称其为刑名之

18、学,亦省作“刑名”。 B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 C中庸,为不偏不倚之意,它是道家尊奉的处事原则和标准。宋代朱熹将中庸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D沙门,梵语,又作桑门,汉语译作“勤息”,即“勤修道业和息诸烦恼”的意思。亦为出家修道者的通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坦之出身世家,年少即有美名。他年少时就和郗超齐名,人称“江东独步王文度”。他自诩门第高贵,直言拒绝了江彪的拟任。 B王坦之明辨事理,宽宥叛逃士卒。士卒韩怅叛逃后又回来自首,有关官员追查他失牛的罪责,王坦之认为疑罪从轻

19、,宽宥了韩怅。 C王坦之品行端正,反对时俗放荡。谢安爱好音乐,在服丧期间也不撤除歌舞,竞成一时风俗。王坦之苦苦劝谏,谢安却不加节制。 D王坦之心系家国,临死言不及私。他在简文帝面前毁掉摄政的遗诏,与谢安共辅幼主。临死书信,惟忧国家之事,不言个人私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絮轨迹,崇世教,非所拟议,亦非所屑。(5分) (2)后经年,师忽来云:“贫道已死,罪福皆不虚。”言讫不见。(5分)10(3分)D 11(3分)C 【解析】道家应为儒家。12(3分)B 【解析】“追查他失牛的罪责”错,应该是追查他偷牛的罪责。13(10分)翻译: (1)(5分)至于端正行为,崇

20、尚世俗礼教,这不是我想要比拟的,也是我所不屑的。(絜轨迹,端正行为,1分;崇世教,崇尚世俗礼教,1分;非,不是,1分;非所屑,我所不屑的,1分;语意通顺1分) (2)(5分)过了一年,竺法师突然来说:“我已经死了,因果报应都是真实的。”话说完就不见了。(后经年,过了一年,1分;忽来云,突然来说,1分;皆不虚,都是真实的,1分;言讫不见,话说完就不见了,1分;语意通顺1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王坦之字文度。二十岁就和郗超一样名气很大,当时的人评价他说:“大德绝伦郗嘉宾,江东独步王文度。”嘉宾是郗超的小名。仆射江虨负责选官,准备让王坦之担任尚书郎。王坦之听说后说道:“自从南渡以来,尚书郎常用第二等人

21、,怎么能让我担任此职。”江虨于是作罢。简文帝担任抚军将军时,征辟他担任掾属。不久因为父丧离职,服丧期满。征召担任侍中,承袭父亲爵位。当时有卒士韩怅叛逃后又回来自首,说:“因为丢失了牛所以叛逃。”有关官员判定韩怅偷牛,严刑拷打后(韩怅)承认了罪责。王坦之认为韩怅能自缚其身前来自首,却在法外加罪,不妥。他因为懈怠丢了牛,可以宽恕,带上刑具,就承认自己偷牛,应当按罪有疑问从轻处理的条例办。于是因此宽赦了他。王坦之有品格,特别反对当时的放荡风气,不遵从儒家学说,十分推崇刑名之学,著有废庄论。简文帝临死时,诏令大司马桓温依照周公摄政的旧例行事。王坦之拿着诏书入宫,在皇帝面前把诏书毁掉。说:“天下是宣帝、

22、元帝的天下,陛下怎么能专有。”皇帝于是让王坦之改写诏书。桓温去世,王坦之和谢安共同辅佐幼主。当初,谢安爱好音乐,处在悲伤的丧期,也不废弃音乐,甚至成了一时的风俗。王坦之认为这样不对,并且苦苦劝阻他。谢安写信给王坦之说:“我所追求的是音乐,只要和情义相称,没有什么不可以做的。至于端正行为,崇尚世俗礼教,这不是我所想要比拟的,也是我所不屑的。”王坦之回信说:“(来信)详细陈述了你的高雅志趣,这是你诚心去做的,有独行己志之美谈,然而这恐怕不合乎大雅中庸之意。你自幼有德行,行为议论雅正允当,加以优越的处境,悠闲自得,众人的评论,都以清远来赞许你,至于这件事,确实有疑问。希望你三思。”两人书信往返多次,

23、谢安最终没有听从。当初,王坦之和和尚竺法师交情十分深厚,时常一起谈论生死报应的事。于是约定先去世的人应当告知死后之事。过了一年,竺法师突然来说:“我已经死了,因果报应都是真实的。”话说完就不见了。王坦之不久也去世了,时年四十六岁。临终前,给谢安、桓冲写信,丝毫不提及私事,只是忧虑国家大事,朝野之人都十分痛惜他的去世。追赠安北将军,谥号为“献”。巴蜀中学适应性月考卷六(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张全义,字国维,濮州临濮人也。少以田家子役于县令数困辱之全义因亡入黄巢贼中巢贼败事诸葛爽于河阳爽死事其子仲方仲方为孙儒所逐全义与李罕之分据河阳洛阳以附于梁二

24、人相得甚欢,然罕之性贪暴,日以寇钞为事。全义勤俭,御军有法,督民耕殖。以故,罕之常乏食,而全义常有馀。军之仰给全义,全义不能给,二人因有隙。后罕之奔晋,晋遣兵助罕之,围全义甚急。全义乞兵于梁,击败罕之于沇水,晋军解去。还为河南尹。全义德梁出己,由是尽心焉。是时,河南遭巢、儒兵火之后,城邑残破,户不满百,全义披荆棘,劝耕殖,躬载酒食,劳民畎亩之间。数年,人物完盛,民甚赖之。唐亡,全义事梁,太祖賜名宗爽。太祖猜忌,全义奉事益谨。尝有言全义于太祖者,太祖召全义,其意不测。全义妻储氏明敏有口辩,遽入见,厉声曰:宗爽,种田叟尔!守河南三十年,开荒斫土,据拾财赋,助陛下创业,今年齿衰朽,已无能为,而陛下疑

25、之,何也?”太祖笑曰:“我无恶心,妪勿多言。”全义事梁,食邑至万三千户,封魏王。初,其弟全武及其家属为晋兵所得。及梁亡,庄宗入汴。全义自洛来朝,泥首待罪,庄宗劳之曰:“卿家弟侄,幸复相见。”全义俯伏感涕。年老不能进趋,遣人掖扶而登,宴搞尽欢,命皇子继岌、皇弟存纪等皆兄事之。初,庄宗灭梁,欲掘梁太祖墓,研棺钱尸。全义以谓梁虽仇敌,今已屠灭其家,足以报怨,剖棺之戮,非王者以大度示天下也。庄宗以为然。同光四年,赵在礼反于魏,庄宗欲自将讨之,大臣皆谏以为不可,因言明宗可将。是时,明宗自镇州来朝,庄宗疑之,不欲遣也。群臣固请,不从;最后全义力以为言,庄宗乃从。已而明宗至魏果反,全义以忧卒,年七十五,溢曰

26、忠肃。(节选自新五代史张全义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少以田家子役于县令/数困辱之/全义因亡入黄巢贼中/巢贼败/事诸葛爽/于河阳爽死/事其子仲方/仲方为孙儒所逐/全义与李罕之分据河阳洛阳以附于梁/二人相得甚欢/B.少以田家子役于县/令数困辱之/全义因亡/入黄巢贼中/巢贼败事诸葛爽/于河阳爽死/事其子仲方/仲方为孙儒所逐/全义与李罕之分据河阳洛阳以附于梁/二人相得甚欢/C.少以田家子役于县令/数困辱之/全义因亡入黄巢贼中/巢贼败/事诸葛爽于河阳/爽死/事其子仲方/仲方为孙儒所逐/全义与李罕之分据/河阳洛阳以附于梁/二人相得甚欢/情D.少以田家子役于县/令数困辱

27、之/全义因亡入黄巢贼中/巢贼败/事诸葛爽于河阳/爽死/事其子仲方/仲方为孙儒所逐/全义与李罕之分据河阳洛阳以附于梁/二人相得甚欢/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户指的是住户,古时住户的多寡往往是判定国力强弱的标志之一,因此,增加人口数量成为古代统治者的重要任务之一。B.妪指年老的女人,也可以泛指女人。石壕吏中“老妪力虽衰”以及项脊轩志中“家有老妪,尝居于此”中的“老妪”都是指老妇人。C.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虽然食邑的多少取决于权力的大小,但它不像爵位可以世袭。D.谏指规劝君主或尊长,使之改正错误。如邹忌讽齐王纳

28、谏讲的就是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接受朝臣的谏言、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全义重视耕植,常有余粮。他勤劳节俭,治军有法,督促老百姓耕植,因此粮食吃不完;李罕之依赖张全义供粮,张全义不愿意,二人因此有了仇怨。B.张全义懂得感恩,尽心事梁。李罕之在晋兵的帮助之下围困张全义,梁兵救张全义于危难之中。张全义后开荒种地,收集财货赋税,帮助梁太祖开创帝业。C.张全义为政爱民,造福百姓。河南遭受战火洗劫之后,城残邑破,人丁稀少,经过张全义几年的治理之后,人口众多,物产富足,百姓非常信赖他。D.张全义劝止戮尸,庄宗采纳。庄宗灭梁之后,想对梁太祖墓开

29、棺戮尸以泄愤。张全义认为此行为太过,不是王者以宽宏大度示天下的做法。庄宗接受了其建议。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全义披荆棘,劝耕殖,躬载酒食,劳民畎亩之间。(5分)(2)全义自洛来朝,泥首待罪,庄宗劳之曰:“卿家弟侄,幸复相见。”(5分)10(3分)D11(3分)C 【解析】食邑可以世袭。12(3分)A 【解析】“张全义不愿意”错误,原文为“全义不能给”,意思是“张全义无法满足供应”。13(10分)翻译: (1)(5分)张全义清除障碍,克服困难,鼓励耕植,亲自载着酒食,到田间地头慰劳百姓。(披:分开、拨开,引申为清除;劝:鼓励;躬:亲自;畎亩:田间。各1分,句意通畅

30、1分) (2)(5分)张全义从洛阳来朝见庄宗,顿首至地等待庄宗治罪,庄宗慰劳他说:“你们全家兄弟侄儿,有幸能再相见。”(朝:朝见;泥首:顿首至地;劳:慰劳;幸:有幸。各1分,句意通畅1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张全义,字国维,濮州临濮人。年少时以农家子的身份在县里服役,县令多次让他陷入困窘中羞辱他,张全义因此而逃跑到黄巢军中。黄巢失败后,他到河阳投靠诸葛爽。诸葛爽死后,就侍奉其子诸葛仲方。诸葛仲方被孙儒驱逐,张全义与李罕之分别占据河阳、洛阳以归附于梁,二人相处得很好。然而李罕之性情贪婪暴虐,每天以劫掠百姓为能事。张全义勤劳节俭,治理军队有法度,督促百姓耕植。所以李罕之常常缺乏粮食,而张全义却常常有

31、余粮。李罕之要依赖张全义供给粮食,张全义无法满足供应,二人因此有了嫌隙。后来李罕之奔逃到晋,晋派兵帮助李罕之,围攻张全义,情势很急迫。张全义向梁乞求救援,在梁军的帮助下,在沇水击败李罕之,晋军撤走。张全义还军担任河南尹。张全义感谢梁出兵救自己,因此对梁十分尽心。这时,河南遭黄巢、徐儒兵火洗劫之后,城邑残破,住户不满一百,张全义清除障碍,克服困难,鼓励耕植,亲自载着酒食,到田间地头慰劳百姓。几年之后,人口众多,物产富足,民众非常信赖他。后唐灭亡之后,张全义在梁任职,梁太祖赐名为宗奭。太祖性情猜疑,张全义侍奉更加谨慎。有人在太祖面前进谗言攻击张全义,太祖召张全义,其用意难以预测。张全义妻子储氏聪明

32、敏锐能言善辩,立即进见,大声说:“宗奭是一个种田翁!守河南三十年,开荒种地,收集财货赋税,帮助陛下开创帝业,现在年老了,已经无所作为了,然而陛下却怀疑他,为什么呢?”太祖笑着说:“我无恶意,老太婆不要多说。”张全义在梁,食邑一万三千户,被封为魏王。当初,全义的弟弟全武及家人被晋兵俘获。到梁灭亡,庄宗进汴州,张全义从洛阳来朝见庄宗,顿首至地等待庄宗治罪,庄宗慰劳他说:“你们全家兄弟侄儿,有幸能再相见。”张全义俯伏感动得痛哭流涕。年老不能上殿,派人搀扶着登殿,皇上设宴犒劳非常高兴,皇上命皇子继岌、皇弟存纪等都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庄宗灭梁之初,想掘开梁太祖坟墓,开棺戮尸。张全义认为梁虽然是仇敌,

33、现在已灭了他全家,足以报了仇怨,剖棺戮尸,不是王者以宽宏大度示天下的做法。庄宗认为很对。同光四年(926),赵在礼在魏谋反,庄宗想亲自率兵讨伐,大臣都劝谏认为不可以亲自前往,于是说明宗可以率兵去。那时,明宗从镇州来朝见,庄宗对他怀疑,不想派他去。群臣坚持请求让明宗出征,庄宗不同意;最后张全义尽力相劝,庄宗才答应了。不久,明宗到魏后果然谋反了,张全义因此事忧愁而死,时年七十五岁,谥号忠肃。重庆一中5月月考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房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

34、当为国器。”补隰城尉。顾中原方乱,慨然有忧天下志。会父疾,绵十旬,不解衣;及丧,勺饮不入口五日。太宗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即授府记室。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王尝曰:“汉光武得邓禹,门人益亲。今我有玄龄, 犹禹也。”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太子即位,为中书令。第功班赏,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功第一,进爵邗国公,食邑千三百户。 进尚书左仆射,更封魏。帝尝问:“创业、守文孰难?”玄龄曰:“方时草昧,群雄竞逐,攻破乃降,战胜乃克,创业则难。”魏徵曰:“既得天下,则安于骄逸。国繇此衰,则

35、守文为难。”帝曰:“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然国家相眷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顾公筋力未衰,毋多让!”晚节多病,时帝幸玉华宫,诏玄龄居守,听卧治事。疾甚,帝命凿苑垣以便候问。薨,年七十一,谥曰文昭。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选自新唐书房玄龄列传,有删减)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

36、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B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C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D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11. (原创)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器,指国家的珍宝重器、国家所需的器材用具,文中指治国之才。B中书令,古代官职名,唐时与侍中、尚书仆射并为宰相,共议国政。C食邑,古代中国卿

37、、大夫世代为食禄的田邑,不含土地上的劳动者。D守文,本指遵循文王法度,后泛指遵循先王法度,意义类于“守成”。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房玄龄文思机敏,善写文章。他在秦王王府任职十年,各种军事文书和幕府檄文,有时顷刻间便写成,文字简约而道理详尽,一开始就不打底稿。B房玄龄心忧天下,尽心为国。他年纪轻轻就心忧天下,因此被吏部侍郎高孝基称赞胜过当时许多年轻人;他尽心竭力治理国事,审议法令,也务为宽平。C房玄龄位居宰相,深受皇恩。他担任宰相长达十五年,到了晚年身体多病留守京城时,卧床办理国事,后来病情加剧,皇帝令凿通苑墙以方便问候。D房玄龄孝顺老人,谨于治家。他衣

38、不解带地服侍生病的父亲百天,待父亲去世后,又五天滴水不进,还收集古今家诫并写在屏风之上,以告诫子女。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2)让,诚美德也,然国家相眷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10.C 首先“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是一组顶真句,“畏”是害怕的意思,语义连贯,所以排除A项与B项;其次A项与D项中的“冒百死遇”语义不通,且“冒百死/遇一生”属对仗句,语义通顺,所以排除A项与D项。11.C 食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12.B 因果关系错误。13.(1)众人争相获取奇珍异宝,惟独房玄龄收拢人才

39、到幕府,并与诸将暗地相互申好结交,人人都愿尽死效力。 (“争取”1分,“怪珍”1分,“人物”1分,“致”1分,“申结”1分,共5分。)(2)谦让确实是美德,然而国家依赖您(治理)已久,一旦失去优秀的辅国人才,如同失去左右手。 (“诚”1分,判断句1分,“相”1分,“一日”1分,“良弼”各1分,共5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房玄龄,齐州临淄县人。年幼时机警敏捷,贯通典籍,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应举于进士科。吏部侍郎高孝基以知人著称,说:“我见过的人很多,还没见过这样的年轻人,(他日后)一定是国家的栋梁。补任隰城尉,见中原正乱,慨然而有忧天下的志向。适逢父亲生病,历时十旬,玄龄衣不解带服侍;待父亲

40、去世后,五天滴水不进。太宗率兵巡行渭北,房玄龄杖策拜见太宗于军门,太宗与他一见如故。太宗被封为秦王后,随即授玄龄职为王府记室。每逢征伐没有不跟从的,(战后)众人争相获取奇珍异宝,惟独房玄龄收拢人才到幕府,并与诸将暗相深结,人人都愿尽死效力。秦王曾说:“汉光武帝自得邓禹之后,门人更加相亲相近。自从我有了玄龄, 就像光武有了邓禹一样。房玄龄在王府任职十年,军事文书幕府檄文,有时顷刻间便写成,文字简约道理详尽,一开始就不打底稿。太子即位后,任职中书令。按功封赏,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功居第一,晋爵为邗国公,赐予食邑一千三百户。后来晋升为尚书左仆射,改封为魏国公。太宗曾问说:“创业与守成,

41、哪一个更难?玄龄说:在事业开创时期,群雄竞逐,被打败了就归降,战胜之后才能夺取,因此创业为难。魏徵说:“取得天下后,就会安于骄奢淫逸。国家由此衰亡,所以说守成为难。太宗说:玄龄跟随我平定天下,身经百死,而逢一生,看到了创业的艰难。魏徵与我安抚天下,害怕因富贵而生骄盈。骄盈就会怠慢政事,怠慢政事就会导致灭亡,故见守成之为不易。(房玄龄)担任宰相长达十五年,自认为权力恩宠极大,多次上表请求辞去相位,诏书不准。太宗派遣使者对他说:“谦让确实是美德。然而国家依靠您 (治理)已久,一旦失去优秀的辅国人才,如同失去左右手。您看起来筋力未衰,不要谦让了! 晚年多病,当时皇帝出巡玉华宫,下诏玄龄留守京城,听任

42、他卧床办理国事。后来病情加剧,皇帝命令凿通苑墙以方便问候。去世,终年七十一岁,谥为文昭。玄龄执掌国政时,夙兴夜寐,尽心竭力,一心为公,不想让一件事情有失误。熟悉精通吏事,审议法令,务为宽平。治家有法度,常常担心孩子们骄奢淫侈,仗势欺人,于是收集古今家诫,书写在屏风之上。重庆一中期中考试(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事孝文帝。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

43、久之前曰:“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又复问:“东阳侯张相如何如人也?”上复曰:“长者。”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斅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迟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顷之,拜释之为廷尉。 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

44、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

45、,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张廷尉由此天下称之。(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注:斅,xio,效法,模仿。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迟/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B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迟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C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迟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D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迟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11下列

46、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文帝,“孝文”是谥号,除了天子、诸侯,大臣也有谥号。汉倡导以孝治天下,故皇帝的谥号多有个“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B廷尉,官职名,九卿之一,是当时的最高执法者。张廷尉是以官职名来称之,除此还可以以地名称呼对方,如柳柳州,贾长沙。C宗庙,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是人们为亡灵建立的寄居之所。除天子设七庙,诸侯五庙,大夫、士、庶人皆可设庙,以祭先祖。D顿首,古代的礼节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本是谢罪之辞。因为头触地时间很短,只是略作停顿,所以叫顿首。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句是(3分)A张释之不以口舌之利取人。与上从

47、行上林苑,上林尉是个无赖,不能回答文帝问话,文帝欲任命对答如流的啬夫为上林令,张释之不同意文帝的做法。B张释之考虑问题长远周全。认为下面的人被上面的人感化,快得犹如影之随形、声之回应一样,劝谏文帝做任何事情都要审慎小心。C张释之正直公正,依法行事。皇帝御辇所驾的马受到了惊吓,张释之审问惊马之人,知晓事情的始末,上奏文帝依法处以罚金。D张释之敢于犯言直谏,坚持原则。对于盗取高祖庙物件的人,他按照相关法律判处此人死刑,驳回了文帝判他灭族的做法。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2)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

48、而廷尉乃当之罚金!【分析】(1)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考生既要了解识记文学著作名称、主要内容、表达的主题,还要了解识记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创作情况等方面知识。(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对比。(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