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2909845 上传时间:2020-05-20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5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4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0502,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2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3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表面科学与工程2纳米材料及新型块体非晶3新型金属和陶瓷材料4复合材料5新型能源材料与器件6光电材料与器件三、学习年限本学科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类别硕博连读、

2、直攻博研究生普通博士研究生总学分53学分29学分修课学分34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6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9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2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硕士一外2学分;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校级公共选修课1学分10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2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其中:中国马克思主义2学分;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学科基础与专业课24分,其中: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必修)二级学科基础课4学分(限定选修)硕士专业课4 学分(任选)跨一级学科课4学分(任选)博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跨一级学科课2学分(任选)博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

3、不计学分研究环节19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19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学位论文15学分学位论文15学分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类别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季节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程公共必修课程408.602自然辩证法概论181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阶段必修6学分408.6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4、研究362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411.500第一外国语(英语)322秋、春外国语学院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408.810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2秋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必修4学分411.800英语论文写作322秋外国语学院一级学科基础课011.500矩阵论483秋数学系必修8学分(硕士阶段)011.502数值分析483秋数学系011.501数理统计483秋数学系110.510固体物理402.5秋材料学院110.504材料热力学483秋材料学院110.803材料的微观尺度模拟322秋材料学院110.514现代分析测试技术402.5秋材料学院二级学科基础课110.503材料化学402.5秋材料学院限定选

5、修4学分(硕士阶段)110.505高分子物理和化学322秋材料学院110.512陶瓷材料322秋材料学院110.514材料分析与表征技术402.5秋材料学院硕士专业选修课程110.501电子制造技术322秋材料学院4学分(硕士阶段)110.511固态相变理论322秋材料学院110.513表面工程学322秋材料学院110.508粉末材料制备学322秋材料学院110.520电化学原理、方法及应用241.5秋材料学院博士专修课程110.801晶体材料结构和性能322秋材料学院4学分110.802先进功能材料322秋材料学院110.803材料的微观尺度模拟322秋材料学院110.804透射电子显微分析

6、技术322秋材料学院跨一级学科课程博士必修2学分非学位课补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966材料学院本科非材料类的硕士生必修材料物理性能483材料学院研究环节650.80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博)1材料学院650.802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博)1650.803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博)1650.804发表论文(博)1650.805学位论文(博)15附注:课程名称后面标注为为高水平国际化课程,标注为为高水平课程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

7、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3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学分。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1)课题的来源、意义;(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5)预期成果;(6)主要参考文献。4论文中期报告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5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

8、。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2)完成论文选题报告;(3)完成论文中期报告;(4)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5)通过博士生论文的盲审(6)发表学术论文的具体规定如下:应以第一作者在SCI收录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3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含1篇A类或以上文章)或所发表论文影响因子总和超过8(无篇数限制)。对于在校外联合培养超过一年的,应至少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A类或以上SCI论文,且以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总数不少于4篇,或所发表论文的影响因子总和超过10(无篇数限制)。学术论文必须在就读博士期间,以华中科技大学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或录用)于所属学位评定

9、分委员会认定的刊物上。学位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导师是第一作者,学生是第二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第三作者及以后者不计篇数;有两名共同第一作者时以1/2篇计,共同第一作者人数超过两名时不计篇数。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在国(境)外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如作为申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的学术论文之一,则必须以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并应明确注明作者的双重身份,即国(境)外某大学或研究机构访问研究生、华中科技大学在读研究生等字样,华中科技大学可以不作为第一署名单位。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可免除论文发表的要求;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署名前5位)、二等奖(署名前3位)、三等奖(署名前2位)、

10、或发明专利授权,等同于发表相同数量的SCI或EI论文。七、其它培养环节执行学校有关规定材料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0502,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掌握材料学专业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一定的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3可胜任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教学、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二、主要研究方向1表面科学与工程2纳米材料及新型块体非晶3新型金属和陶瓷材料 4复合材料5新型能源材料与器件 6光电材料与器件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

11、年限为3年(以学校批准年限为准)。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总学分36学分修课学分24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程4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外国语2学分;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学分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必修)二级学科基础课4学分(限定选修)专业选修课4 (任选)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任选)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研究环节12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1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类别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

12、分季节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程公共必修课程408.602自然辩证法概论181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阶段必修6学分408.6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411.500第一外国语(英语)322秋、春外国语学院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一级学科基础课011.500矩阵论483秋数学系必修8学分011.502数值分析483秋数学系011.501数理统计483秋数学系110.510固体物理402.5秋材料学院110.504材料热力学483秋材料学院110.803材料的微观尺度模拟322秋材料学院110.514现代分析测试技术402.5秋材料学院二级学科基础课110.503材料化学4

13、02.5秋材料学院限定选修4学分110.505高分子物理和化学322秋材料学院110.512陶瓷材料322秋材料学院110.514材料分析与表征技术402.5秋材料学院硕士专业选修课程110.501电子制造技术322秋材料学院6学分110.511固态相变理论322秋材料学院110.513表面工程学322秋材料学院110.508粉末材料制备学322秋材料学院110.520电化学原理、方法及应用241.5秋材料学院非学位课补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966材料学院本科非材料学类的硕士生必修材料物理性能483材料学院650.50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650.502在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1650.503学位论

14、文10附注:课程名称后面标注为为国际化课程,标注为为高水平课程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要获得本环节的学分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在2.5-3年的学业期间应该参加本院组织的学术报告6次以上;(2)应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或EI收录的核心期刊上发表或录用1篇与学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文章。导师是第一作者,学生是第二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其它执行学校相关规定。材料加工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0503,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2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3在本学科

15、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现代模具技术2精密塑性成形技术3液态及半固金属精密成形技术4先进连接与电子封装技术5材料加工装备及自动化6新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类别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普通博士研究生总学分53学分29学分修课学分34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6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9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2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硕士一外2学

16、分;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校级公共选修课1学分。10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2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其中:中国马克思主义2学分;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学科基础与专业课24分,其中: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必修);二级学科基础课4学分(限定选修);硕士专业课4 学分(任选);跨一级学科课4学分(任选);博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跨一级学科课2学分(任选)博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研究环节19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19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

17、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学位论文15学分学位论文15学分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类别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季节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程公共必修课程408.602自然辩证法概论181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阶段必修6学分408.6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411.500第一外国语(英语)322秋、春外国语学院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408.810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2秋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必修4学分411.800英语论

18、文写作242秋外国语学院一级学科基础课011.500矩阵论483秋数学系必修8学分(硕士阶段)011.502数值分析483春数学系110.612材料加工物理402.5秋材料学院110.601先进材料成形技术及理论402.5秋材料学院二级学科基础课110.608材料成形界面工程241.5秋材料学院限定选修4学分(硕士阶段)110.602现代模具技术322秋材料学院110.603材料成形原理及数值模拟402.5秋材料学院硕士专业选修课程110.607复合材料制备及成形241.5秋材料学院4学分(硕士阶段110.614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方法及应用402.5秋材料学院110.619现代精冲与模具技术2

19、41.5秋材料学院110.604激光制造技术241.5秋材料学院110.605软件工程及应用322秋材料学院110.606反求工程原理与应用241.5秋材料学院110.609粘结材料及涂料技术241.5秋材料学院110.610高分子材料及成形技术241.5秋材料学院110.611材料成形装备及控制技术322秋材料学院110.613现代控制理论及接口技术241.5秋材料学院110.615材料与环境241.5秋材料学院110.616材料数字化成形系统及应用322.0秋材料学院110.617材料加工过程监测原理与实践241.5秋材料学院110.618试验优化设计322秋材料学院博士专修课程110.9

20、05液态金属精确成形理论及应用241.5秋材料学院4学分110.906金属塑性精密成形理论及应用 241.5秋材料学院110.907先进连接成形理论及应用241.5秋材料学院110.908材料数字化成形原理及装备241.5秋材料学院跨一级学科课程博士可选修硕士生课程博士必修2学分非学位课补修课程材料成型理论基础材料学院本科非材料成形类专业的硕士生必修材料成型工艺材料学院材料成型装备及自动化材料学院模具CAD/CAM材料学院研究环节650.80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博)1材料学院650.802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博)1650.803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博)1650.804

21、发表论文(博)1650.805学位论文(博)15注:课程名称后标注为国际化课程。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3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学分。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1)课题的来源、意义;(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5)预期成果;(6)

22、主要参考文献。4论文中期报告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5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2)完成论文选题报告;(3)完成论文中期报告;(4)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5)通过博士生论文的盲审(6)发表学术论文的具体规定如下:应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3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文章(至少含1篇B类SCI文章)。对于在校外联合培养超过一年的博士生,应至少

23、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B类论文,且发表论文总数不少于3篇。学术论文必须在就读博士期间,以华中科技大学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或录用)于所属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定的刊物上。学位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导师是第一作者,学生是第二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第三作者及以后者不计篇数;有两名共同第一作者时以1/2篇计,共同第一作者人数超过两名时不计篇数。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可免除论文发表的要求;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署名前5位)、二等奖(署名前3位)、三等奖(署名前2位)、或排名前二位的发明专利授权,等同于发表相同数量的SCI或EI论文;获得省部级其它科技成果奖项或发明专利公开,等同发表相同数量的

24、论文。七、其它培养环节执行学校有关规定。材料加工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0503,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掌握材料加工工程专业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一定的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3可胜任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教学、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二、主要研究方向1现代模具技术2精密塑性成形技术3液态及半固金属精密成形技术4先进连接与电子封装技术5材料加工装备及自动化6新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四、

25、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总学分36学分修课学分24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程4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外国语2学分;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学分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必修)二级学科基础课4学分(限定选修)专业选修课4 (任选)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任选)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研究环节12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1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类别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季节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程公共必修课程

26、408.602自然辩证法概论181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阶段必修6学分408.6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411.500第一外国语(英语)322秋、春外国语学院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81一级学科基础课011.500矩阵论483秋数学系必修8学分011.502数值分析483春数学系110.612材料加工物理402.5秋材料学院110.601先进材料成形技术及理论402.5秋材料学院二级学科基础课110.608材料成形界面工程241.5秋材料学院限定选修4学分110.602现代模具技术322秋材料学院110.603材料成形原理及数值模拟402.5秋材料学院硕士

27、专业选修课程110.607复合材料制备及成形241.5秋材料学院6学分110.614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方法及应用402.5秋材料学院110.619现代精冲与模具技术241.5秋材料学院110.604激光制造技术241.5秋材料学院110.605软件工程及应用322秋材料学院110.606反求工程原理与应用241.5秋材料学院110.609粘结材料及涂料技术241.5秋材料学院110.610高分子材料及成形技术241.5秋材料学院110.611材料成形装备及控制技术322秋材料学院110.613现代控制理论及接口技术241.5秋材料学院110.615材料与环境241.5秋材料学院110.616材

28、料数字化成形系统及应用322.0秋材料学院110.617材料加工过程监测原理与实践241.5秋材料学院110.618试验优化设计322秋材料学院非学位课补修课程材料成型理论基础材料学院本科非材料成形类专业的硕士生必修材料成型工艺材料学院材料成型装备及自动化材料学院模具CAD/CAM材料学院研究环节650.50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材料学院650.502在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1650.503学位论文10注:课程名称后标注为国际化课程。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要获得本环节的学分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在2.5-3年的学业期间应该参加本院组织的学术报告6次以上;(2)应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或

29、EI收录的核心期刊上发表或录用1篇与学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文章。导师是第一作者,学生是第二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七、其它执行学校有关规定。纳米科学与技术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05Z1,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2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3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纳米金属材料2纳米生物材料3纳米陶瓷材料 4纳米复合材料5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 6纳米能源材料与器件三、学习年限本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

30、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类别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普通博士研究生总学分53学分29学分修课学分34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6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9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2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硕士一外2学分;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校级公共选修课1学分10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2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其中:中国马克思主义2学分;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学科基础与专业课24分,其中: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必修)二级学科基础课4学分(限定选修)硕士专业课4 学分(

31、任选)跨一级学科课4学分(任选)博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跨一级学科课2学分(任选)博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研究环节19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19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学位论文15学分学位论文15学分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类别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季节开课单位备注学位

32、课程公共必修课程408.602自然辩证法概论181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阶段必修6学分408.6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411.500第一外国语(英语)322秋、春外国语学院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408.810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2秋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必修4学分411.800英语论文写作322秋外国语学院一级学科基础课011.500矩阵论483秋数学系必修8学分(硕士阶段)011.502数值分析483秋数学系011.501数理统计483秋数学系110.510固体物理402.5秋材料学院110.504材料热力学483秋材料学院110.803材料的微观尺

33、度模拟322秋材料学院110.514现代分析测试技术402.5秋材料学院二级学科基础课110.507纳米材料导论322秋材料学院限定选修4学分(硕士阶段)110.502纳米材料制备技术322秋材料学院110.503材料化学402.5秋材料学院110.505高分子物理和化学322秋材料学院110.512陶瓷材料322秋材料学院110.514材料分析与表征技术402.5秋材料学院硕士专业选修课程110.506纳米器件导论322秋材料学院4学分(硕士阶段)110.501电子制造技术322秋材料学院110.511固态相变理论322秋材料学院110.513表面工程学322秋材料学院110.508粉末材料

34、制备学322秋材料学院新开课电化学原理、方法及应用241.5秋材料学院博士专修课程110.801晶体材料结构和性能322秋材料学院4学分110.802先进功能材料322秋材料学院110.803材料的微观尺度模拟322秋材料学院110.804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技术322秋材料学院跨一级学科课程博士必修2学分非学位课补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966材料学院本科非材料类的硕士生必修材料物理性能483材料学院研究环节650.80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博)1材料学院650.802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博)1650.803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博)1650.804发表论文(博)1650.805

35、学位论文(博)15注:课程名称后面标注为为国际化课程,标注为为高水平课程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3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学分。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1)课题的来源、意义;(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5)预期成果;(6)主要参考

36、文献。4论文中期报告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5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2)完成论文选题报告;(3)完成论文中期报告;(4)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5)通过博士生论文的盲审(6)发表学术论文的具体规定如下:应以第一作者在SCI收录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3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含1篇A类或以上文章)或所发表论文影响因子总和超过8(无篇数限制)。对于在

37、校外联合培养超过一年的,应至少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A类或以上SCI论文,且以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总数不少于4篇,或所发表论文的影响因子总和超过10(无篇数限制)。学术论文必须在就读博士期间,以华中科技大学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或录用)于所属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定的刊物上。学位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导师是第一作者,学生是第二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第三作者及以后者不计篇数;有两名共同第一作者时以1/2篇计,共同第一作者人数超过两名时不计篇数。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在国(境)外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如作为申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的学术论文之一,则必须以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并应明确注明作

38、者的双重身份,即国(境)外某大学或研究机构访问研究生、华中科技大学在读研究生等字样,华中科技大学可以不作为第一署名单位。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可免除论文发表的要求;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署名前5位)、二等奖(署名前3位)、三等奖(署名前2位)、或发明专利授权,等同于发表相同数量的SCI或EI论文。七、其它培养环节执行学校有关规定纳米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05Z1,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掌握纳米科学与技术专业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一定的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3可胜任本学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事务文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