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3370661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生物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物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授予学位类别:理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专业学位)代码名称:0710 生物学二级学科(专业领域)代码名称:071001 植物学 071002 动物学 071003 生理学 071005 微生物学 071006 神经生物学 071007 遗传学 071008 发育生物学071009 细胞生物学 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71021生物信息学0710Z2 生物工程0710Z1生物统计制订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牵头)基础医学院、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参与)培养方案版本号:2016版一、学科概况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功能、行为、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

2、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等的科学。中南大学生物学学科伴随着“百年湘雅”医学教育的发展而成长,湘雅医学院的生物学教学始于1914年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建校之初的医学预科,1946 年湘雅医学院即建立了生物化学科。在10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南大学生物学学科在我国医学专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了卢惠霖、夏家辉、任邦哲等蜚声中外的科学家,培养了以张友尚、刘德培、刘斯奇、黄承汉为代表的一大批遍布海内外的优秀人才。本学科点分别于1977 和1981 年获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1994年获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学科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遗传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为湖南省重

3、点学科,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和行为科学3个ESI 学科已经进入世界排名前1%。学科拥有 “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外专局创新引智基地等国家级平台,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中组部千人计划1人、万人计划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8人。近年来,承担了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重大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本学科在国内最早开展人类遗传资源的收集、保藏和利用,致病基因克隆、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等方面处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在临床医学中开创了“

4、医学遗传科”,引领了我国医学遗传学的发展。本学科将立足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生物医学创新、创业人才;紧跟国际前沿,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地区经济,在医学遗传学、造血干细胞等领域开展高水平的基础应用研究;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特色鲜明的生物学学科,为提高人口素质和人民生活水平服务。二、研究方向(一)二级学科研究方向及代码序号研究方向代码名称研究方向英文名称1071001 植物学 Botany2071002 动物学 Zoology3071003 生理学 Physiology 4071005 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 5071006 神经生物学 Neurobiology 6071007 遗传学

5、 Genetics 7071008 发育生物学 Developmental biology 8071009 细胞生物学 Cell biology 9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Biochemistry & molecular biology 10071021 生物信息 Bioinformatics110710Z1生物统计Biostatistics 120710Z2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二)主要研究方向与特色:1. 人类疾病的遗传学机制:收集和保藏人类重大遗传疾病资源(DNA、外周血永生细胞株、皮肤细胞、iPSCs 等),利用这些资源开展遗传疾病病因学分析。在分子、细胞、模

6、式生物水平系统开展了人类重大遗传疾病(如帕金森病、孤独症、神经性耳聋等)的病理机制研究。2. 临床遗传学研究:(1)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综合技术体系研究,建立遗传病诊断和产前诊断临床规范;(2)遗传病无创产前诊断新技术开发及临床适用性研究,建立基于新一代测序与生物信息技术的无创产前诊断技术体系;(3)生殖细胞基因组结构变异的特征研究。 3. 自体化靶向基因治疗研究:证明人rRNA基因区为高效安全的外源基因停泊位点,借助靶向核酸酶,采取rRNA区基因定点整合和原位基因编辑两种策略,利用病人特异性iPSCs开展自体化靶向基因治疗研究。4. 造血干细胞发育调控研究:研究红系发育过程中大量扩增、分化、

7、脱核等关键事件中的分子调控机制,建立低价高效的体外红系分化体系,最大程度上实现体外红细胞生产。5. 医用生物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综合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开发肿瘤、感染疾病以及严重致残、致愚遗传疾病的诊断新技术,并且实现临床推广和应用。6. 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人参皂苷等名贵药用植物活性成分,以及海洋微生物活性多肽为先导化合物,开发高活性抗肿瘤、抗心血管以及抗衰老相关疾病的候选药物分子;利用现代酶学技术,开发低值蛋白质的高效利用。三、培养目标(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博士生应掌握生物及相关学科的全面的知识体系,并理解这些体系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应对自己所在研究领域的

8、历史与现状有全面系统的掌握,熟悉特定生物学科的文献,能够随时掌握其主要进展。同时应有能力获得在该学科特定领域开展独立、探索性研究所需要的背景知识。(二)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 学术素养博士生是为推动科学发展而培养,具有在生物学学科前沿独立开展理论探索或在应用研究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人才。应崇尚科学精神,具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扎实的实验和分析技能、及解决理论或技术问题的能力,同时掌握一定的与生物学相关的知识产权、研究伦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2. 学术道德科学研究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崇高群体性事业。因此要求博士生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高尚品德,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在研究工

9、作中保证实验数据真实,立论依据充分,推论逻辑严密,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生命伦理等。科学论文或学术会议上发布的结果应该是所做研究工作的真实反映,博士生应对他人的成果能够进行正确辨识,并在自己的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加以明确和规范的标示。杜绝任何剿窃他人成果、捏造歪曲数据、有意提供误导性推论等不当学术行为。(三)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1. 获取知识能力博士生应有能力获得在生物学任一领域开展研究所需要的背景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确定研究选题并设计可行的解决方案,创造新的知识。应具备相对广博的知识以便与国内外同行进行有效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培养自己在研究论文内容之外的广泛兴趣和指导他人

10、的能力。2. 学术鉴别能力博士生应熟悉某一特定生物学科的相关文献,领会文献的学术思想,了解建立假说的依据和推理,实验设计策略与技术方案;应能够实施实验方案,总结实验结果,并对之进行讨论和逻辑推理,以及与已有假说进行比较评价等。应该积极准备科学研究和基金申请报告,阅读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主要学术期刊,定期参加学术报告,定期以书面和口头形式报告研究工作进展,按照学术论文规范整理实验结果,撰写学术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3. 科学研究能力博士生应该在某一专门的生物科学领域方面获得足够的技能,包括对相关技术的原理、实验中使用的必要仪器设备的构造原理和对实验过程质量控制的良好理解;能够设计和完成为解决某一科学

11、问题而需要进行的实验;具备采集和分析数据、用恰当的图表展示数据的能力,并能够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及批判性评价,建立可检验的模型来解释实验结果。4. 学术创新能力博士生应具有宽广的知识面、有深度的知识点、创造性和想象力,并通过与不同学科学者的交流对本领域的科学问题提出可供实验检验的新的假设或对己有的假设进行批驳或修正,并同时具有通过实验来检验这些假设的能力,积极开展具有原始创新意义的探索性研究工作,对尚未被研究的自然现象进行解释和探索性研究。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博士生与同行和不同领域的专家建立广泛的联系,参与对本学科问题不同观点的讨论,聆听不同学科的学术报告,拓宽自己的视野,获得与其他

12、科学家合作所需要的能力。5. 学术交流能力在科学方面的交流方式包括符合逻辑的辩论、条理清楚的演讲和简明准确的写作。博士生通过实践来逐步培养这些能力,以有效地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应设计准备研究方案,定期进行的研究进展汇报,文献讨论会和学术报告会,为发表论文而进行的研究材料准备,协助准备基金申请报告,在科学组织内及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口头发言、墙报展示,论文发表过程中与审稿人的沟通等。在学期间应定期参加课题组的学术讨论会,参加不少于12次的一级与二级学科的学术活动,博士学位论文工作基本完成后,正式申请答辩前,在院系作一次论文工作总结报告,应至少参加一次所在学科领域的全国或国际学术

13、会议,并作口头报告或发表摘要。6. 其他能力科学研究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集体的合作。因此博士生应该具有团队精神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尊重他人,与他人(包括老师、同学、领导、服务保障人员)平等相处,相互信任、合作共事的能力。四、学制和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博士生学制为3-6年。五、培养方式1.实行指导教师负责的指导小组培养工作制,导师个别指导与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小组成员应协助导师把好各个培养环节质量关。跨学科培养博士生,应从相关学科聘请副导师。2.导师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选学课程、查阅文献、参加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确定研究课题、指导科

14、学研究等。3.导师对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教育、学风教育应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培养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4.建立、规范培养过程淘汰机制,通过各培养环节和学年考核,严格考核筛选,不合格者予以重新考核或淘汰。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学分要求(宋体五号)课程类别学分要求课程类别学分要求公共学位课2学科基础课4专业课2选修课seminar8培养环节3补修课4总学分19学分说明多修的学科基础课可以代替专业、选修课学分,但不能反过来代替。 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号与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说明公共学位课0103050010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22第一学期所有博士生必修学科基础课25071001201现代分子生物

15、学322春季一级学科博士生必修25071001220基因组医学322春季25071001301(生物医学应用编程)322秋季免疫学前沿进展25071001205应用生物化学322秋季25071001206分子生物学实验362春季肿瘤免疫治疗322秋季25071001207医学细胞生物学322秋季69100401215高级生物统计学483秋生物统计方向必修56071001208微生物学前沿与进展322秋季工业微生物学、生物工程方向必修56071001209生物化学前沿与进展(英文)322秋季专业课25071001302生物化学技术与应用322秋季必修一门以上肿瘤学研究进展322秋季2507100

16、1320疾病的遗传病因学322春季生物医学机能研究策略322春季脑功能解剖学483秋季男性遗传学322秋季干细胞与再生医学402.5秋季25071001303基因组学理论与应用322春季69100401313常用统计软件及其医学应用(新开)483秋69100401314高级流行病学161秋生物统计方向必修56071001305微生物工程前沿与进展322春季生物统计方向必修56071001306生物分离科学与工程前沿与进展322春季工业微生物学、生物工程方向必修选修课25071001401分子生物学前沿322春季必修一门以上重大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322春季现代概率统计483秋随机过程483

17、秋生物统计方向可选生命伦理学322秋56071001402微生物冶金前沿与进展322春季工业微生物学、生物工程方向必修seminar学术研讨与学术交流10秋季培养环节00000000602学位论文选题报告1第三学期所有博士生必修00000000601博士生资格考试2第三学期00000000603社会实践1春季00000000606形势与政策1秋季七、学术研讨与学术交流“学术研讨与学术交流”是所有博士生(含在职)的必修环节。博士生完成以下4条参与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要求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总共8学分:1) 在学期间应定期参加课题组的学术讨论会并记录,导师考核合格者获4学分。2) 应参加不少于12次

18、的一级与二级学科的学术活动,记2学分。3)博士学位论文工作基本完成后,正式申请答辩前,在院系作一次论文工作总结报告,记1学分4) 至少应参加一次所在学科领域的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并作口头报告或发表摘要,记1学分。每次讨论会和学术活动后须写出小结,并及时填写“博士参加学术活动记录”,经会议组织者签字或盖章后自己留存,在申请答辩前交院(系、所)研究生管理部门记学分。八、博士生资格考试根据中南大学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管理办法(中大研字201422号),博士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学科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学分,参加资格考试通过后才能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阶段。九、学位论文选题报告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应在第一

19、学年内确定学位论文研究方向,在查阅相当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博士生通过资格考试后方可作公开的选题报告,首次选题报告未获通过者,可在1年内补作一次。十、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生物学科全日制博士生的必修环节,计1学分,可通过项目合作、产学研基地、学研合作等产学研合作培养和教育方式进行社会实践。十一、学年总结与考核在每学年放假前,学校院系所组织研究生对一学年来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成绩、科研和实践业绩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总结、评定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优和筛选依据,对考核不合格者根据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相应学籍处理。十二、学位论文工作1.发表学术论文要求博士生在读期间至少须在本学科领域

20、的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累计不低于3分。论文按JCR分区,区计6分,区计3分,区计1分;论文类型要求是论著,必须与学位论文紧密相关,并且应以中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不超过2人)论文各计0.5篇。分值减半。2.学位论文要求学位论文基本要求按照中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条例(中大研字20097号)执行。学位论文写作应执行中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3.论文评审、答辩与学位授予研究生修满规定学分,通过全部培养环节考核,按学校和二级培养单位的规定程序完成学位论文评审,经导师同意、学院审核,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全日制研究生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通过学位

21、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向所在二级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学位申请,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可授予学位,并发给学位证书。附: 1.本学科研究生须研读的主要参考书目肿瘤所主要参考书目:1)癌症 基础卷,科学出版社,2012,ISBN978-7-03-033695-8。主译:李桂源、向娟娟、武明花。2)现代肿瘤学基础:科学出版社,2011,ISBN978-7-03-029994-9。主编:李桂源。3)肿瘤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主编:曾益新。4)The Biology of Cancer第2版:Garland Science出版社,2013,ISBN978-0-

22、8153-4219-9。主编:Robert A. Weinberg。遗传学参考书目:1) 夏家辉主编,医学遗传学,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4月2) 邬玲仟,张学主编,医学遗传学,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5月3) 左伋主编,医学遗传学(第6版).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4) 陈竺主编,医学遗传学(第3版),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年5月5) 贲亚琍,张新明,张子波主编,医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科学出版社, 2013年3月6) 贺林,马端,段涛主编,临床遗传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5月生物化学参考书目:1) 陈执中编著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新分析技

23、术及其应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2) (英)斯塔基等著,基因组学:核心实验方法,科学出版社,20123) Gregory A Petsko & Dagmar Ringe, Primers in Biology-Prote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New Science Press Ltd., 2004.4) Trudy McKee, James R. McKee, Biochemistry: An Introduction, 2nd ed. (科学出版社/McGraw-Hill), 2000.5) Garrett & Grisham, Biochemistr

24、y, 3rd ed., 高教出版社(影印版)/Harcourt, 2004.分子生物学参考书目:1) 胡维新主编医学分子生物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42) 胡维新主编.临床分子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 刘静主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54) 张惠展、欧阳立明、 叶江 主编基因工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5) MR. Green, J Sambrook 著.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4版). 科学出版社. 2013 6) 杨金水主编基因组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7) 张之南、郝玉书、赵永强、王建祥主编.血液病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5、,2011细胞生物学参考书目:1) 医学免疫学(第三版)曹雪涛、何维,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年8月2) 植物系统分类学:综合理论及方法,古尔恰兰辛格,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3) 胡正海主编. 植物解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 被子植物生殖生物学,田惠桥,朱学艺,科学出版社,20125) 细胞生物学(第三版),左伋,刘艳平,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年5月6)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刘艳平,项荣,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生殖所学科研究生须研读的主要参考书目:1) 发育生物学张红卫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 人类生殖与生殖工程 卢惠霖、卢光琇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3) 简

26、明干细胞生物学章静波、刘星霞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4) 遗传学与您的临床实践美)L.M.法恩曼等著,卢光琇,李麓芸译生理学参考书:1) 齐普斯(美),贾莱夫(美)著,郭继鸿,李学斌译.心脏电生理:从细胞到临床(第4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82) 李东野,张延斌. 心脏形态与功能学基础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53) 孙秀泓,罗自强. 肺的非呼吸功能基础与临床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 郑劲平. 肺功能学基础与临床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75) 王建军. 生理科学进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6) 6. 李国彰. 神经生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7) 李家增 贺石林 王鸿利. 临

27、床血栓病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8) 陈小章、王子栋.外分泌生理学 科学出版社,20129) Hall JE.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2th edition.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210) 朱妙章等主编心血管生理学与临床,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神经生物学参考书:1) 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 5th Editionby Eric R. Kandel (Editor), James H. Schwartz (Editor), Thomas M. Jessell (Editor),2) Cogn

28、itive Neuroscience: The Biology of the Mind,Fourth Edition,3) by Michael Gazzaniga微生物学参考书:1) 黄文林主编. 分子病毒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2) 李兰娟主编. 感染微生态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3) 贾文祥主编. 医学微生物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4) Patrick R. Murry, Ken S.Rosenthal and Michael A. Pfaller, Medical Microbiology,6th ed, Mosby, 2007. 5)

29、Katherine N. Ward , A. Christine McCartney , Bishan Thakker. Notes on Medical Microbiology: Including Virology, Mycology and Parasitology.2nd edition, Churchill Livingstone,2008.生物工程参考书:1) 刘国诠,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 严希康,生化分离工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3) 曹军卫、马辉文编著,微生物工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4) 杨显万,微生物湿法冶金

30、,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5) 杨洪英,细菌冶金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6) 杨松荣等,含砷难处理金矿石生物氧化工艺及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7) 王淀佐,邱冠周,胡岳华,资源加工学,科学出版社,2007.8) 胡岳华,冯其明,矿物资源加工技术与设备,科学出版社,2007.9) 李宏煦,硫化铜矿的生物冶金,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10) D.E., Johnson, D.B. (Eds.), Biomining, Rawlings, Springer, New York, 2007.11) Edgardo R.Donati,Walfgang Sand,Microbial Pr

31、ocessing of Metal Sulfides, Springer, New York,2007.12) 比毕/罗(英),译者:张军丽,廖斌,王胜龙吴. 分子生态学.中山大学生出版社,2009.13) 陈正隆等编著,分子模拟的理论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4) 徐任生主编,天然产物化学导论,科学出版社,2006.15) 于德泉等主编,天然产物化学进展,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6) 劳伦斯, 生物催化和生物降解有机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 学工业出版社, 2005.2.修订专家名单张灼华,夏昆,梁德生,李家大,刘 静,何海伦,夏赞贤,项 荣,罗自强,彭水平,马 健,张前军,李昌琪,严小新,刘学端,夏金兰,周洪波,余润兰,杨 宇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