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近代民资社会生活-三年高考(2015-2017)历史试题分项精析版(解析版).doc

上传人:蟋*** 文档编号:287052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7 近代民资社会生活-三年高考(2015-2017)历史试题分项精析版(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专题07 近代民资社会生活-三年高考(2015-2017)历史试题分项精析版(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07 近代民资社会生活-三年高考(2015-2017)历史试题分项精析版(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7 近代民资社会生活-三年高考(2015-2017)历史试题分项精析版(解析版).doc(4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考点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017 年高考 01.( 2017 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 28) 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 1 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 20 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 1 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答案】 A 【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 起洋务运动。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

2、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洋务运动中开平煤矿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认识。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是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洋务运动自身管理方面的弊端以及单纯学习西方技术而不变革封建制度等因素,最终失败。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能够全面、辩证看待和分析问题,能够从全局把握。 02.( 2017 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 29) 1904 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 9 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 1883 人,占全 国留日学生总数的 78%,直隶亦有 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 351 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

3、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答案】 A 【解析】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留日学生占多数,结合所学知识,这与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较早开放通商口岸有关,经济文化水平较高,有利于接受外来文化,故 A 项正确;辛亥革命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高潮,开始于 1911 年 ,时间不符,排除 B;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不足以解释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排除 C;长江流域是英国的势力范围,但题干中反映的是是长江流域的留日学生较多,因此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也不足以解

4、释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排除 D。 【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中国的开放。 03.( 2017 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 28) 28.1879 年以前 ,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 ,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 拨付 ,采取“协造”方式生产 .这种变化反应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用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的“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改变了“不索取原价分文”的做法,是为缓解洋务企业的经费压力。

5、故答案为 B 项。材料所述“协造”方式只是由用船一方拨付造船所用材料费,并非由用船一方参与造船过程,排除 A 项;材料所述并非表明所造船只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排除 C 项; D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 【名师点睛】洋务运动旧称“同光新政”。该运动是 19 世纪 60 90 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在开展过程中遇到资金、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困难,本题考查的即是解决资金困难的“协造

6、”方式。这种方式与“商办”不同,“商办”是指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对洋务企业进行投资。 04.( 2017 年新课标卷 文综历史 28) 1897 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答案】 D 【解析】通过材料时间为 1897 年上判断可知正确答案为 D, 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赔偿日本,所以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项是 在洋务运

7、动期间,此时洋务运动已经失败。 C 项与史实不符合,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材料提供了时间,这降低了题目的难度,但后边的材料又为学生解题设置了一重障碍,它没有直接提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也是出题者智慧的一种体现。 05. ( 2017 年天津卷文综历史 5) 19 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 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

8、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答案】 C 【考点定位】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文字史料信息、调动和运用 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能力。本题近代中国海军的发展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的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解读的能力,因此这启示我们在备考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06. ( 2017 年海南卷单科历史 8) 1894 年,在

9、中国的 25 个通商口岸有洋行 552 家,其中近三分之二属于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答案】D【考点定位】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 列强对华经济侵略 甲午战前商品输出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列强对华经 济侵略的认识,考查考生时空意识和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近代西方对华经济侵略分为商品输出为主和资本输出为主两个阶段,甲午战前以商品输出为主,主要形式有倾销商品、设立洋行等,主要以英国为主;甲午战后以资本输出为主,主要形式有大量贷款、创办工厂、兴办铁路等,主要以日本、美国和德国为主。“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几乎每年都会考到,考生一定要注意。 07.( 2017 年新课标卷文

10、综历史 41)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 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 “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872 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载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它的勘查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的分布生产力、建立

11、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 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业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与雍正年间与 19 世纪 70 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15 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 点,并简析其意义。( 10 分) 【答案】( 1)差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 19 世纪 70 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 原因:雍正年间:推行

12、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 19 世纪 70 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 ( 2)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 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解析】( 1)政策的差异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等信息归纳出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的措施;根据材料中的“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

13、办开采煤铁事宜”归纳出 19 世纪 70 年代的政府允许以官督商办的方式开采矿产的措施。 ( 2)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是合理的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业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很少发现的和目 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等信息概括归纳得出。其意义应当联系教材,从这种政策对“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的影响来回答。 【名师点睛】本大题第一小题的分析清政府与雍正年间与 19 世纪 70 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和第二小题的“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

14、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均是通过对材料信息的概括归纳进行解答,属于概括类材料解析题。此类试题在解答时要根据材料,对材料内容划分层次,逐层分析,把握每一层次的要点。然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 再根据所问来回答。比如第一小题的“差异”,雍正年间的矿业政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两层意思进行概括归纳。同样,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也是通过对材料进行分层概括后,从每一层次归纳出的信息来回答。 2016 年高考 01.( 2016 年海南单科卷历史 15) 19 世纪 70 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 90, 1900 年降至 38左右, 20 世纪

15、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 B 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 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答案】 A 【解析】试题分析:中国近代生丝、茶叶出口比重下降,是因为日本、印度等国生丝、茶叶的竞争力加强,所以本题答案为 A 项。甲午战后,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实际上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故 B 项错误;中国小农降级的瓦解是在新中国土改时,故 C 项错误;近代社会中国产业结构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故 D 项错误。 02.( 2016 年江苏单科卷历史 7) 1884 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

16、,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 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体现中国传统经济解体,并不是店铺增多,故 A 项错误;材料中说明由于洋货的冲击,中国农村传统经营的产业遭到破坏,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殆不啻十之五“说明部分开始使用,并不是抵制,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明显是破坏传统手工业,故 D项错误。 【考 点定位】 晚清中国经济结果变动 外国经济侵略 影响

17、 【名师点睛】在高考复习中,关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一要掌握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一条主线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曲折发展轨迹:产生 初步发展 短暂的春天 曲折发展 萎缩。注意分析每一阶段的背景、特点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两个重点:一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二是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二要掌握重点概念,如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三要注意洋务派的主观目的和客观结果是不一致的。四要注意活学巧记:如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一个根源 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二种压迫:一是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外国资本主义利用其雄厚的资本、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在华特权,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

18、,二是受封建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三个不足: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03.( 2016 年全国新课标 1 卷文综历史 28) 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由“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可知以火柴、洋布等为代表的外来工业品已经深入到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说明原有的自给自足的小

19、农经济开始瓦解,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 项。中国关税主权丧失于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所以 A 项不符合题意;虽然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自然经济在中国经济结构中还是 占据优势地位的,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不可能的,所以 B 项错误;中国近代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开放的状态中,真正打开国门主动对外开放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所以 D 项错误。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 04.( 2016 年全国新课标 3 卷文综历史 28) 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

20、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面( )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 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说明中国的生活用品也被外国市场占领,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因此本题选择 C选项。 A 选项说法错误,此时的中国依旧是在被迫开放的时期,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入侵逐渐深入; B 选项时间点与历史不符,小农经济在此时依旧影响着中国人,直到近代结束还深受影响; D 选项材料体现不出关税的问题,开始丧失关

21、税自主权从鸦片战争开始,时间点上也不符合。 【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影响 【名师点睛】近代中国是一个侵略与反抗共存的时代。西方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分为两个阶段:商品输出阶段和资本输出阶段,分界线就是马关条约的签订。而自然经济却依旧在中国近代显示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态势,直到土地改革之后才最终将之清除。所以说小农经济在中国近代依旧是主要的生产方式,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 05( 2016 年上海单科卷历史 16)一个文弱书生最终成为驾驭干军万马的最高统帅,成就了“无湘不成军”的传奇,被誉为 “中兴第一名臣”和“洋务派之父”。此人是(

22、) A曾国藩 B李鸿章 C D左宗棠 【答案】 A 【解析】 【考点定位】天朝的危机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名师点睛】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 37 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 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 “文正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

23、挽狂澜,一度出现 “同治中兴 “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06.( 2016 年上海单科卷历史 17)晚清设立的一个机构,不仅办理外交事务,还扶植一些现代化项目,如新式学堂、近代企业等。它 经常遭到守旧派抨击,外国人也批评它办事不力。该机构是( ) A总理衙门 B同文馆 C军机处 D外务部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解答本题关键就是找到关键词。首先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外交事务,同文馆是教育机构,不管

24、理外交事务,因此排除 B 选项。另外一个关键词就是现代化项目,外务部是辛丑条约之后出现的名词,是总理衙门演变而来,位于六部之首,不再管理现代化项目。因为材料所给的时间是晚晴,所以排除了军机处。因此本题选择 A 选项。 【考点定位】天朝的危 机洋务运动总理衙门的设立 07( 2016 届四川宜宾县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卷)经济学博士张仲礼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中说:“上海, 1850 年进口货物为 390 8 万元,其中鸦片占 54%,棉布为34%,棉纱为 6%; 1870 年,进口货物为 6457 4 万元,鸦片占 34%,棉布为 50%,棉纱为 6%。”这种现象反映出 A小农经济加速解体

25、 B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 C传统手工业已消失 D资本主义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可知中国进口的棉布越来越多,冲击了以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导致耕织分离,小农经济解体,故 A正确;外贸格局仍以进口鸦片、棉花、棉纱为主,排除 B;小农经济解体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 C 项消失错误;小农经济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D 项较快发展说法错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解体 08.( 2016 年天津卷文综历史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 世 纪中期至 19 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 新华文摘 2015 年第 18 期 (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格兰西北部大城市兴起的动力,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现象对农村的影响。( 6 分) 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高中历史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