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全.docx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27986019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226.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地理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22年高中地理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地理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地理全.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高考地理学问点系统总结必修一第一单元 地球在宇宙中学问要点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依据其物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主要的类型;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它们的区分如下:恒星 由炙热的形体组成,有很大的质量, 自身能发光的球状天体;全部的恒星都在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 因距离我们特别遥远,其相对位置好像是固定不变的;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星云 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同恒星相比,星云具有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主

2、要成分是氢;2、天球:以观测者为球心,半径无穷大的假想圆球;人们在说明天体的位置和运动的时候,把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3、星座;为了便于熟悉恒星,把天球分成如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 个星座;在北天极的四周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北半球中纬度 9 月初 21 时左右,天顶邻近可见天琴、天鹅、天鹰等星座;4、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系统; (如下图所示)5、太阳概况(和地球对比)日地平均距离 主要成分 半径 质量 体积 密度 重力加速度1.5 亿千米 光行 8 分钟 氢和氦 地球半径的

3、 109 倍70 万千米 地球质量的 33 万多倍地球体积的 130 万倍 地球密度的 1/4 地球的 28 倍6、太阳的外部物质构造 :太阳的外部是大气层 ,从里到外 ,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太阳大气层的一切活动,总称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都是11 年;太阳活动的标志 发生的层次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黑子 光球(1)黑子、耀斑增多时,发出的猛烈射电会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通讯;(2)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 太阳风”会干扰地球上的磁场,产生“ 磁暴”;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高空大气层,同淡薄大气相撞形成极光)耀斑、日珥 色球“ 太阳风”日冕7、太阳能量的来源:太

4、阳中心在高温高压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即四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放出大量的能;8、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 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如下图所示);9、九大行星的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三大特点;10、九大行星按其结构特点可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大类;11、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1)适当的日地距离和长短相宜的自转周期,使地球有适当的温度和液态水,有利于生命物质的存在;(2)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吸住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并

5、在漫长的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3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演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所需的大气;二、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外形和大小形状表示地球大小的几个数据极半径6356.8 千米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章的椭球体赤道半径6378.1 千米平均半径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表面积约 5.1 亿平方千米2、经纬网:经线和纬线相互交错,构成经纬网;人们可以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 意一点的位置和方向,量算两点间的距离;(1)经线和经度(2)纬线和纬度 经线的特点 几条重要的经线经线指示南

6、北方向 全部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两条正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半球;0 经线(本初子午线) ,它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西经 20 和东经 160 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180 经线,是国际日期变更线纬线的特点 几条重要的纬线 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每条纬线都自成圆圈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线圈越来越来小,到了两极就缩小成一点;0 纬线(赤道) ,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南北回来线(23 26),是太阳直射的最南、最北界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南、北极圈(66 34)是有无极昼和极夜的分界线;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3、地球的运动(1)自转、公转概况对

7、比 自转 公转 运动形式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和自转方向一样,都是自西向东 周期 恒星日: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自转了 360 ,需时为 23 时 56 分 4 秒;24 小时; 公 转 一 周 的 太阳日:人们平常所说的“ 一天”,自转了 360 59 ,需时为时间为一年,天文上通常所说的年是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这是一个回来年;速度角速度:大约每小时15 ,每 4 分钟 1 ,除两极无角速度外,各地相同;线速度:因纬度而异,赤道最大,向两极逐步减小,南北纬60 处大致相当于赤道的一半,极点无线速度;角速度:每日向东推动

8、 1线速度:平均每秒约 30 千米,近日点较快,远日点教慢;地理意义 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产生了地方时的差异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产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影响地球的外形,使其成为略扁的旋转椭球体;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更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3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五带的形式(2)地方时;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使经度不同的各地时刻早晚不同,东边地点的时 刻要比西边地点的时刻早,这种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 15 ,地方时相 差 1 小时,经度每隔 1 ,地方时相差 4

9、 分钟;(3)时区和日界线:时区的划分是为了统一时间的标准,依据地球每小时自西向东转 过经度 15 ,而将全球划分成 24 个时区;日界线是为了防止日期紊乱,经国际规定将 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每个时区都以中心经线的地方时统一本时区标准,由于相邻的区 时相差 1 小时;日界线两侧是日期的变更,东、西十二区钟点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4)公转轨道:地球绕太阳运动所经过的路线,称为公转轨道,也叫黄道;它是近似 圆的椭圆形, 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每年一月初地球运行到离太阳最近的位置,称为 近日点;每年 7 月初地球运行到离太阳最远的位置,称为远日点;(5)黄赤交角;地球公转与自转是同时

10、进行的,即边自转边公转;公转时有两个特点:(1)地轴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保持66 34 的夹角不变; (2)地轴的倾斜方向始终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邻近;由于有以上两个特点,所以公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就存在着一个夹角,即黄赤交角;现在的黄赤交角是23 26 (如下图所示) ;(6)四季更替:四季是指地球上春夏秋冬的循环周期;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 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就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在气候统计工作中,一般把 3-5 月划分为春季(北半球,下同),6-8 月划分为夏季, 9-11 月划分为秋季,12-2 月划分为冬季;南北半

11、球季节相反;(7)五带的划分;人们依据各地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以及阳光照耀的情形,把地球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如下表,下图所示);热带 南、北温带 南、北寒带范畴 南、北回来线之间 南回来线和南极圈之间;北回来线和北极圈之间 南 极 圈到南极;北极圈到北极;阳光照耀情形一年中太阳光可直射二次(回来线上一次)既不会受到太阳直射, 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阳光斜射厉害,并有极昼极夜现象获得太阳光热忱形最多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最少复习指导 本章学问可概括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其次部分是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复习时应紧紧把握住这两个方面;一、地球的宇宙环境1、这部分

12、内容涉及的天文学学问极其丰富和广泛,第一应从搞清各种天体的基本概念入手, 由于这是明白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复习时, 要通过分析对比把握各种天体概念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懂得天体系统之间的关系;2、天文学问大都属于宏观现象,地球上的人们很难全面、真实地看到这些事物的原来面貌; 因此,复习时就要特殊留意观看,只有这样才能在大量感性熟悉的基础上,搞清各种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3、复习有关太阳的学问时,主要应明确两点:(1)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能量的源泉;(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复习有关太阳系的学问,也要明确两点:(1)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适中位置,是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2)从九大

13、行星的运动特点和结构特点的共性中,熟悉地球只是太阳系中一颗一般的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3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行星;二、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方法进行复习,明确以下问题:(1)地轴、两极和赤道是依据地球自转确定的,它们是划分经纬度的主要依据;(2)地面各点自转角速度相同,即每小时自转 度最大,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到了南北纬到了南北两极自转线速度减小为零;15 ,但线速度不同;赤道自转的线速 60 的地方约减小到只有赤道的一半,(3)太阳日和恒星日,主要是由于挑选的参照物不同而

14、产生的差别;恒星日是天空中 某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比恒星日多 3 分 56 秒,这是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仍要绕日公转造成,是目前人们使用的时间;2、区时运算:由于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同一条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总比西边 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早西迟是运算区时的关键;运算方法如下:(1)从两地的时区差,求出两地的时间差;如已知时间的甲地与所求时间的乙地都为 就两地的时区数之差,即为两地的时间差;如已知时间的甲地与所 东时区,或都为西时区,求时间的乙地分别为东时区和西时区,就两地时区数之和,即为两地的时间差;(2)依据东早西迟的道理,采纳东加西减的算法,

15、求出某地时间;即已知东边地方的 时间,减去时差,便得出西边某地的时间;反之,已知西边地方的时间,加上时差,便得出 东边某地的时间;(3)在相加的过程中,如显现结果大于24 小时,那么要把得数减去24 小时,日期加上一天;反之,在相减的过程中,如显现不够减的情形,那么要加上 退后一天;24 小时来减,日期要3、过日界线日期的变更:第一要明确东、西十二区的位置,即东十二区在日界线的西侧,西十二区在日界线的东侧;由于东十二区在任何时刻都比西十二区早一日,因此,从东十二区向东越过日界线到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日;反之, 从西十二区向西越过日界线到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上一日;4、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是熟悉地

16、球公转地理意义的关键所在;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纬23 26 之间来回移动的周年变化,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造成了各地获得太阳能量多少的季节变化,于是形成四季的更替; 由此可见, 黄赤交角是熟悉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的关键所在;黄赤交角与其产生的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图式表示:5、太阳高度就是太阳高度角,即太阳光线和地平面的交角,也就是太阳在当地的仰角;对于某一地点来说,太阳位于头顶时太阳高度为90 ,而太阳位于地平线上时,太阳高度为0 ;就全球而言, 太阳直射点处, 太阳高度为 90 ,从这里开头向两侧降低;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 0 ,正

17、午太阳高度可用公式运算,假如显现负值说明在地平线以下(此处太阳仍没有升起来) ;6、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列表如下:日 期 3 月 21 日和 9 月 23 日 6 月 22 日 12 月 22 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直射在赤道上 直射在北回来线上 直射在南回来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 由北回来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由 南 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昼夜长短的变化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北半球昼长夜短, 北极圈内显现极昼;南半球相反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显现极昼;南半球相反名师归纳总结 节气北半球春分日(3 月 21 日)北半球冬至日第 4 页,共 38 页北半球秋分日(9 月 23

18、 日)北半球夏至日-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其次单元地球上的大气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学问要点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大气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大气是地球的爱护层,使地球表面的热量变化不至于过猛烈,并使地表少受外来天 体的撞击;( 2)大气是天气变化的物质基础,同时大气对水的循环、地表外形等都起着重大影响;( 3)大气是生物和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大气;2、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成 分含 量作 用干洁空气氮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N2 )约占 78% 氧(O2)约占 21% 一切生物爱护生命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CO

19、2) 很少 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臭氧(O3)很少很少大量吸取太阳紫外线辐射,爱护地面生物免受紫外线损害;水 汽很少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也能吸取地面辐射,起保温作用;固体杂质作为凝聚核,促成水汽凝聚3、大气的垂直分层(见下面的图表)层次高度特点形成缘由对流层低纬 17-18 千米中纬 10-12 千米高纬度 8-9 千米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气温每上升100 米,气温降低0.6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 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到50-55 千米高度的范畴气温起

20、初不随高度变化或变化很小,到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快速上升 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固,不易形成对流,大多以水平运动为主;水汽含量极少,能见度好,天气晴朗,对高空飞行有利平流层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的影响,到30 千米以上,平流层中的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大量吸取太阳紫外线而使气温上升 中间层 从平流层顶到 85 千米高度的范畴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快速降低 上部冷、下部暖,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相当猛烈,又称高空对流层 由于这一层几乎 没有臭氧吸取太阳紫外线的缘故电离层从中间层顶到800 千米高度的范畴气温随高度增加上升很快0.175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该层中的大气物质(主要是氧原子)吸取了全部波长小于微

21、米的太阳紫外线的缘故名师归纳总结 散逸层电离层顶以上的大气一些高速度运动的空气质点,常常散逸到星际空间去,是地第 5 页,共 38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球大气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层次 受地球引力场的束缚很弱二、大气的热状况1、太阳辐射( 1)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它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 2)太阳辐射波长:太阳辐射的主要波长范畴是 0.15-4 微米,包括红外线(大于 0.76微米)、紫外线(小于 0.4 微米)和可见光(0.4-0.76 微米)三部分;太阳辐射

22、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因此太阳辐射又称为短波辐射;( 3)太阳辐射强度:1 平方厘米的表面上,在1 分钟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叫太阳辐射强度;太阳高度角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2、大气的热力作用(见下面的图)(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吸取:臭氧吸取波长较短的太阳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取波长较长的太阳红外线反射:云层和尘埃对太阳辐射进行反射;云层愈厚,云量愈多时,反射作用愈强散射: 以空气中的分子、尘埃、云滴等质点为中心向四周八方散射开来;散射转变了太阳辐射的方向,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取太阳短波辐射才能很差,使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

23、大气射到地面;大气吸取地面长波辐射的才能很强,从而能把地面放出的热量储存在大气中;大气辐射除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回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这在肯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缺失的热量;3、气温的时空分布(1)气温的时间分布气温的日变化时间 日出正午 正午 14 时左右 14 时左右日出前后太阳辐射强度 不断增强 开头减弱 连续减弱地面储存热量 不断增多 增多盈余亏损 连续亏损地面温度 不断增强 上升 13 时达最大值降低 不断降低地面辐射 不断增强 连续增强至 13 时达最大值减弱 不断减弱气温 不断上升 连续上升至 14 时达最高值 不断下降,日出前后达到最低值气温的年变化太阳辐射最强

24、月份气温最高值月份太阳辐射最弱月份气温最低值月份形成缘由大陆 6 月(北半球) 12 月(南半球)7 月(北半球) 1 月(南半球)12 月(北半球) 6 月(南半球)1 月(北半球) 7 月(南半球)地面储存热量海洋 6 月(北半球) 12 月(南半球)8 月(北半球) 2 月(南半球)12 月(北半球) 6 月(南半球)2 月(北半球) 8 月(南半球)海洋热容量大, 受热和放热都比陆地慢(2)气温的水平分布一般情形下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递减,这是由于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异的缘故;由于气温的分布仍与大气运动、地面状况等因素亲密相关,因此,等温线并不完全与纬线平行;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这

25、是由于南半球的海洋比北半球宽阔得多,而海洋表面的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缘故;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3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北半球 1 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就向北(高纬)凸出,7 月份正好相反;这说明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7 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显现在北纬20 -30 的沙漠地区,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的炎热中心; 1 月份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冰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显现在冰雪掩盖的南极洲大陆上;三、大气的运动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的状况:大气运动包括垂直运

26、动和水平运动,前者叫对流,后者叫风;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能;大气运动的根本缘由: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匀称,造成高低纬间的冷热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缘由;大气运动的直接缘由:冷热不均引起空气上升和下沉的垂直运动,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导致了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气压差异又是形成空气水平运动的直接缘由;2、大气的水平运动的三种力(见下图)(1)水平气压梯度力: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而产生的一种力,假如没有其他外力的影响,风向应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2)地转偏向力:由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一种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受其影响使风逐步偏离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在没有摩擦力的情

27、形下,风可以始终偏转到风向平行于等压线为止;(3)摩擦力:实际大气中,特殊是近地面的风,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完全平行,而是有个角度;3、大气运动的形成(1)气旋和反气旋-最常见的运动形式气旋 反气旋概念 等压线闭合, 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叫低气压; 在低气压区显现的大型空气旋涡叫气旋;等压线闭合, 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叫高气压; 在高气压区显现的大型空气旋涡叫反气旋;形成 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低气压的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流淌,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成按逆时针方向流淌的大旋涡,在南半球形成顺时针方向流淌的大旋涡;中心的气流被迫上升运动;在气压梯度力的作

28、用下,高气压的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流淌,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按顺时针方向流淌的大旋涡,在南半球形成逆时针方向流淌的大旋涡;红心形成下沉气流;天气状况 中心空气在上升过程中简单成云致雨,因此气旋过境时, 常显现阴雨天气;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猛烈进展的特殊形式;中心空气在下沉过程中,由于气温上升,水汽逐步蒸发,不简单成云致雨,天气晴朗,夏季酷热干燥,冬季冰冷干燥;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就是在副热带高气压反气旋掌握下形成的;(2)大气环流 -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意义: 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大气环流输送热量和水汽,从而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

29、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气压带和风带: 不计海陆分布和地势的影响,引起大气环流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从而在地球表面形成了沿纬向带状分布的气压带和风带;环流圈气压带或风带范畴形成对气候的影响低纬环流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3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_ 中纬环流赤道低气压带(赤道无风带)南北纬 5 之间 接受太阳辐射最多,气温很高, 近地面空气层受热膨胀,气流上升,气压下降;上升气流为主,全年高温多雨信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与赤道低压带之间 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定向

30、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形成东北信风,南半球形成东南信风 一般少雨, 但大陆东岸风从海上吹来,降水较多副热带高气压带(回来高气压带)南北纬 30 邻近 气流在高空积累下沉, 使低空空气密度增大,气压上升 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气候干燥中纬环流_ 高纬环流 西风带 南北纬 40 -60 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为偏西风 大 陆 西岸,风从海上吹来,降水丰富,向内陆逐步削减副极地低气压带 南北纬 60 邻近 西风气流与极地东风相遇,相互推动上升, 近地面形成相对的低气压带;气旋活动频繁,多阴雨天气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 从极地高气

31、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为东风 寒冷,少雨烈风极地高气压带 南、北极邻近 接受太阳辐射量很少,气温很低,空气冷重下沉、气压高 气候寒冷,降水稀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由于海陆之间热力性质的差异,使气压带和风带受到破坏,形成冬夏海陆气压活动中心,进而形成了季风环流(如下图);气压活动中心北半球 月份 形成缘由 气压中心大陆 海洋7 月 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热低压切断 印度低压 夏威夷和亚速尔高压1 月 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 亚洲高压 阿留申和冰岛低压南半球 海洋面积占肯定优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季风环流地区夏季季节形成缘由风向西北季风东亚冬季空气由亚

32、洲高压吹向太平洋低压空气由太平洋高压吹向亚洲的印度低压东南季风南亚夏季冬季空气由亚洲高压吹向赤道低压东北季风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西南季风四、大气降水1、降水的形成:大气中含有肯定数量的水汽和凝聚核,它们是形成降水的物质基础;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或运行过程中气温下降,促使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形成降水;2、降水的分类类别 对流雨 地势雨 锋面雨 台风雨成因 近地面空气猛烈受热,湿热空气上升,水汽凝聚,形成降水 暖湿空气前进途中,遇到地势阻挡,被迫迎风爬升,水汽凝聚形成降水 暖湿空气在锋面上抬升,水汽冷却凝聚形成降水 暖湿空气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时,水汽凝聚形成降水特点 强度大,历时短,范畴

33、小,常伴有暴风、雷电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 背风坡降水稀有 连续时间长,范畴广,强度小 强度很大,多为暴雨,且伴有狂风、雷电分布 赤道地区常年发生,中低纬地区夏季午后 山地迎风坡 多 分 布 于 中 纬 地 带热带洋面上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3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3、降水量的变化(1)季节变化:降水量在一年内的变化或安排状况,称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世界上有的地方在一年内各月降水量相差不大,安排比较匀称, 例如赤道地区、 西欧等地属于这种情形;有的地方降水量在一年内安排不均,例如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夏季多雨,冬季

34、少雨, 而地中海地区就夏季干燥少雨,冬季多雨;2年际变化:降水量在各年间的变化状况,称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在海洋性气候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不大,而在季风气候地区大些,内陆干旱地区变化最大;4、降水量的地理分布: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受纬度、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和地势等因素的制约;从纬度分布看,全球可分为赤道多雨带、温带多雨带和副热带少雨带、极地少雨带;五、天气和气候1、天气和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期内大气的冷暖、干湿、风雨、阴晴等物理状况; 它是由影响大气物理状况短期变化的因素造成的;天气的主要因素;(1)气团:概念 在广大范畴内物理性质比较匀称的大团空气气团和锋面的活动是影响形成条件

35、 大范畴性质匀称的下垫面(大陆和海洋)稳固的环流形式分类 按温度 冷气团 (气团温度低于移经地区气温)暖气团 (气团温度高于移经地区气温)按源地 冰洋气团极地气团(大陆、海洋)热带气团(大陆、海洋)赤道气团与天气的关系 单一气团掌握, 天气单调两种气团交替,天气变化两种气团交界地区,天气变化最猛烈对我国的影响 冬季:蒙古、西伯利亚极地气团,天气冰冷干燥;夏季:副热带太平洋的热带气团和印度洋的赤道气团,带来丰沛降水(2)锋面:锋的概念: 锋是锋面与锋线的统称;锋面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所形成的交界面;锋线是锋面和地面相交的线;锋是特点: 锋面是一个狭窄而倾斜的过渡地带;锋的两侧是一个温度和湿度

36、差异很大的地带,锋面邻近天气变化猛烈,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现象;锋面与天气:锋面的分布冷锋与天气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冷气团前缘插入暖气团下部,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水汽在上升冷却过程中成云致雨;冷锋过境时,会显现大风,云层增厚和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先暖气团位置,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好;依据冷气团的移动速度,可将冷锋分为两类:一类是慢行冷锋, 冷气团移来速度较慢,暖气团被迫沿冷气团平稳爬行,逐步冷却凝聚,多产生连续性降水;另一类是快行冷锋,冷气团移来速度很快,迫使暖气团急剧抬升,锋面上往往显现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暴天气,以

37、及冬季的寒潮,属冷锋天气;暖锋与天气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叫暖锋;在暖锋上, 暖气团沿冷气团主动地渐渐爬升, 冷却凝聚产生云、雨;当暖锋过境时, 云层加厚, 形成连续性降水; 暖锋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掌握,气温上升,雨过天晴;春季,长江以南和东北地区,常有暖锋活动;准静止锋与天气准静止锋是指移动幅度很小的锋;其时,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势阻挡,锋面移动缓慢,或较长时间在一个地区摇摆,造成阴雨连绵的天气;夏初,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就是准静止锋造成的;很大差异;2、气候和形成气候的因素:冬半年的昆明准静止锋使得昆明和贵阳天气有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3

38、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点;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一它是由影响大气物理状态的长期变化的因素造成的;个地区的气候是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面状况等自然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人类活动对气候也有肯定的影响;(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造成高低纬度热量的差异,是气候形成的最基本素;(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海陆之间热量与水汽的交换,在不同的气压带、风带掌握下,气候不同;(3)地面状况:地面是对流层中热量与水汽的主要来源,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水热状况,主要表面有: 地面性质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地表获得太阳热量不同;海陆

39、分布不同,海陆热容量与传热方式不同,造成相同纬度上的水热状况不同;地表外形不同,对气流影响的程度不同,造成水热状况不同;洋流性质不同,热能的输送和交换也不同,暖流对流经沿岸地区有增温加湿作用,寒流对流经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3、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1)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水利建设的影响; 对城市建设的影响;对交通工程建设的影响;然灾难的影响;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对形成自(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转变地面状况,进而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 修建水库和浇灌工程,可以引起地面热量和水汽发生变化,使局部地区降水有所增加,气温的变化缓和;假如任意砍伐

40、森林,就可能使气候恶化;人类的生产活动、生活活动排放出的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作用、热岛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会破坏臭氧层; 排放动身尘埃会减弱太阳辐射导致气温降低;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4、纬度气候类型世界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气候带分布地区热带大致在南北纬度30 之间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在南北纬10 之间,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来等地;处于赤道低压带掌握下,盛行赤道气团, 高温多雨; 全年皆夏, 年平均气温在 26 C 左右: 年降水量大都在 2000 毫米以上,且全年安排比较匀称;热带草

41、原气候大致在南北纬10 至南北回来线之间,如非洲中部大部地区,干季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处在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掌握地区,湿季明显交替;当赤道低压带掌握时,盛行赤道气团,形成闷热多雨的湿季;信风掌握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全年降雨量在750 毫米 -1000 毫米之间;名师归纳总结 热带季风气候大致在南北纬10 至南北回来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中南第 10 页,共 38 页半岛、印度半岛最为显著;在一年中风向随季节转变特别明显;夏季风来临, 赤道气团带来大量降水;冬季风来临,降水明显削减;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在20 C 以上,年降雨量大都在1500 毫米

42、 -2000 毫米左右;-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热带沙漠气候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0 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如非大致在南北回来线至南北纬洲北部大沙漠区,亚洲阿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常年干旱少雨,年降雨量不足 亚 热在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掌握下,125 毫米,日照猛烈,气温极高;带 大致在南纬或北纬 30 -40 之间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潮湿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东岸,如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等地;前 者 夏 热 冬温,季节变化明显;夏季风时,热带海洋气团带来大量降雨;冬季风时,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降雨削减;后者冬夏温差比前者小,一年中降水安排也较前者匀称;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纬度 30 -40 之间的大陆西岸,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等地;就北半球而言, 夏季因副热带高压带北移掌握这里,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干旱酷热;冬季受西风带掌握,多气旋活动,暖湿多雨;年降水量在 300 毫米 -1000 毫米左右;温带 大致在南纬或北纬 40 -60 之间 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于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冬夏风向明显交替;冬季风时, 受极地大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