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问题的理论分析-张亚东.pdf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279185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66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问题的理论分析-张亚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问题的理论分析-张亚东.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问题的理论分析-张亚东.pdf(4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天 津 大 学 MPA 我国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问题的理论分析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the loss of Publicity in Public Policy of China 学科专业 : 公共管理 作者姓名 : 张 亚东 指导教师 : 许恒 周 副教授 实践导师 : 王耀 刚 教授 天津大学 管理与 经 济学部 2015 年 5 月 _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 的研究 成果 , 除了 文中 特别加 以标注 和致 谢之 处外, 论文中 不包 含其 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天津

2、大学 或 其 他教育 机 构 的 学 位或证 书而使 用过 的材 料。与 我一同 工作 的同 志对本 研究所 做的 任何 贡献均已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天 津大 学 有关 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 规定。 特授权 天津大学 可以 将 学 位 论 文 的 全 部 或 部 分 内 容 编 入 有 关 数 据 库 进 行 检 索,并 采用 影 印、 缩印 或扫描 等复制 手段 保存 、汇编 以供查 阅和 借阅 。同意学 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

3、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_ 摘 要 为了解 决政 府公共 部门 行使其 重要 职权过 程中 出现的 执行 力度差 、管 理效 率低下 等普遍 存在 的问 题,迫 使欧美 发达 国家 政府将 以盈利 为最 终目 的的企业 竞争机 制相关 理论 引入 该 国政 府公共 部门 日常 管理模 式中, 此种 方式 在上世纪 末期得 到了许 多国 家政 府领导 人的青 睐。 但是 ,政府 公共部 门的 基本 职能是行 使社会 职能和 提供 社会 服务, 一旦以 盈利 为最 终目的 ,必然 会导 致公 共部门在 执行其相关重要职能过程中

4、出现违背公共利益的现象, 必然会导致公民的反对。 公共政 策是公 共管 理行 为的最 主要的 内容 和手 段,是 对社会 价值 和公 共资源的 权威性 分配, 是公 共管 理实现 为社会 提供 高效 、优质 的公共 产品 与服 务的重要 途径, 公共性 是公 共政 策的本 质属性 。受 我国 实际国 情和政 府公 共部 门行使社 会职能 和提供 社会 服务 的特殊 性的影 响, 我国 的公共 政策的 行使 必然 会受到其 实际执 行力的 影响 。而 在我国 政府制 定的 相关 公共政 策的执 行结 果必 然受到执 行环境 、执行 群体 等因 素的影 响,而 导致 其实 际效果 大打折 扣。 事

5、实 上,要想 保障我 国政府 制定 的公 共政策 的执行 力, 该政 策的制 定首先 必须 符合 实际,是 保障人 民正常 需求 的政 策,其 次,该 政策 必须 满足公 平性原 则, 针对 相应目标 全体的利益特别是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 本文应 用公 共管理 学相 关理论 和实 践经验 ,对 政府公 共部 门在行 使重 要社 会职能 和提供 社会 服务 时的公 共性做 了具 体定 义,在 此基础 上应 用具 体事例对 造成我 国政府 公共 部门 制定的 公共政 策在 执行 过程中 引起公 共性 流 失 现象的主 要原因 进行了 逐一 讨论 ,对我 国政府 在执 行公 共政策 中的政 府执 行

6、力 以及公共 价值观 的弱化 做了 具体 阐述, 并进一 步深 化探 讨了在 公共政 策执 行过 程中公平 与效率 的辩证 关系 ,并 对造成 我国政 府公 共部 门制定 的公共 政策 在执 行过程中 引起公 共性流 失现 象提 出了切 实有效 的治 理方 案,在 政策形 式和 内容 的合法化 的前提 下处理 好各 种利 益之间 的关系 ,保 持公 共利益 的优势 地位 ,回 归公共性 本质属性的地位,以保证我国政府公共部门制定的公共政策的顺利实施。 关 键词 : 政府公共部门 ;公共政策;公共性;社会分配 _ ABSTRACT New Pu_ _ _ _ _ _ _ _ _ the publ

7、ic sector by taking examples of market competi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philosophy to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 of low efficiency in public sector , it is the strong response to crisis of confidence ,financial crisis and management crisis appeared in the 70s and 80s of last century in western governm

8、ents , and also one of the prevailing paradigms for other countries to follow. In this paper , the application of related theory and practice experience of public management , public administration of the public sector to provide social services in the exercise of the important social functions and

9、the specific definition ,again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specific examples of public policy by our government public departments to formulate the main cause of the loss of the public in the process of the discussion one by one , to our country governmen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policy exec

10、ution and the weakening of public values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 and further discussed in public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of public policy ,which our government public department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caused by the loss

11、 of public governance proposed effective method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 and the content of the policy legalization under the deal with all kinds of interests ,to maintain public interests of the dominant position ,return to nature of public posi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

12、ntation of the public policy of our governments public sector. Keywords: new public management; public policy; public _ ; public interest _ 目 录 目 录 . V 第一章 绪论 . 1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 1.1.1 选题背景 . 1 1.1.2 选题意义 . 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3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4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6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6 第二章 公

13、共政 策 公共性的 理论基 础 . 8 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8 2.2 公共政策及其公共性解析 . 9 2.2.1 公共性的内涵 . 9 2.2.2 公共政策的内涵 . 10 2.2.3 公共政策公共性的界定 . 11 2.3 本章小结 . 13 第三章 公共政 策 的公共性 流失的 具 体表现 . 14 3.1 公共政策目标的短期性 . 14 3.2 公共政策的自利性和寻租行为 . 15 3.2.1 公共政策的自利性 . 15 3.2.2 公共政策的寻租行为 . 16 3.3 公民对于公共政策的监督 . 17 3.3.1 公民对于公共政策的监督意识弱 . 17 3.3.2 公民参与公

14、共政策制定的方式较少 . 18 3.4 公共政策执行的偏差性 . 19 _ 3.5 我国公共政策的外部性 . 20 3.5.1 我国公共政策的正外部 性 . 21 3.5.2 我国公共政策的负外部性 . 22 3.6 本章小结 . 22 第四章 公共政 策 公共性流 失的原 因 分析 . 24 4.1 政府掌舵的因素 . 24 4.1.1 政府掌舵的定义 . 24 4.1.2 政府掌舵弱化了政府的执行力 . 25 4.2 顾客导向的影响 . 26 4.2.1 “顾客”与“公民”的价值比较 . 26 4.2.2 “顾客导向”引起了公共政策服务对象的非公共性 . 27 4.2.3 “顾客导向”对政

15、府部门价值观走向的影响 . 27 4.3 “效率优先”对政府公平性的影响 . 28 4.3.1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 28 4.3.2 “效率优先”降低了政府的公平性 . 28 4.4 本章小结 . 29 第五章 公共政 策 公共性流 失的治 理 对策 . 30 5.1 改善和修正政府的自利性 . 30 5.1.1 部门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博弈:以公共利益为重 . 30 5.1.2 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的博弈: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 30 5.1.3 公共政策的监督 . 30 5.2 规范和强化政策的合法性 . 31 5.2.1 确保公共政策的形式合法 . 31 5.2.2 确保公共政策的内容合法

16、. 32 5.3 培养政策主体的道德观 . 32 5.3.1 确立政策主体的角色道德观 . 32 5.3.2 增强政策主体的道德性 . 33 5.3.3 行政文化建设 . 33 5.3.4 确立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观 . 33 5.4 平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 35 5.5 本章小结 . 36 _ 第六章 结论 . 37 参考文献 . 39 致 谢 . 42 _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 景及意 义 1.1.1 选题 背景 众所周知, 我国是一个不断崛起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的不断发展进步需 要 切实符合市场经济和国计民生的政策所支持, 事实上, 决定我国社会分配形式的 公共

17、政策通常由我国政府公共部门负责制定, 而公共部门所制定的相关政策也在 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会进步的方向, 而为了使我国政府公共部门所制定的相关公 共政策不但符合社会主义国体的基本要求, 还应该适应市场发展的基本趋势, 就 必须在相关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逐渐引入公共管理学相关理论作为依据。 公共管理 学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国家为了解决在工业时代的市场条件下造成的财 政危机、 信任危机和管理危机而形成的政府公共部门改革理论。 随着时代的不断 进步, 新的管理理念不断 更新, 政府公共部门的运行方式和工作职能也必须相应 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在政府公共部门运行的原有基础上, 必然会吸收一 部分在

18、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企业中, 得到验证的部分成功管理经验, 成为了各国 政府公共部门管理模式和职能转变方向的理论基础。 事实上, 尽管政 府公共部门 在行使其重要社会职能的过程中必须采用绩效考核等必要的管理措施, 但与公共 部门的以公共利益为向导, 旨在对具有稀缺性的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出发点 相比私营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 其最终目的并不是为社会提供服务, 而只是为该 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 因此, 在政府公共部门中是 否能够全盘引用企业中的相关 体制也逐渐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公共政策行为是公共管理的目的, 也是实现为公民和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 务和公共物品、 保证良好的公共秩序的最主要

19、手段, 受我国实际国情和政府公共 部门行使社会职能和提供社会服务的特殊性的影响, 我国的公共政策的行使必然 会受到其实际执行力的影响。 而在我国政府制定的相关公共政策的执行结果, 必 然受到执行环境、 执行群体等因素的影响, 而导致其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 加重了 社会不公平的程度。我国公共部门在行使其社会职能的过程中一旦失去其公共 性, 必然会给和谐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 到反作用, 与此同时, 由承担提供社会服 务等重要相关职能的政府公共部门所制定的相关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流失, 必然在 _第一章 绪论 2 一定程度上导致该政策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合法性, 进一步导致民众对政府公共 部门诚信度的质疑,

20、该公共部门所制定的相关政策也必然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 乱,无法真正保证 相应目标全体的利益,特别是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 事实上, 无论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 还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政府公共部 门,所制定的相关政策都必须具有公共性,才能确保其在行使其职权的过程中, 能够公平享受该政策所规定的相关福利。 然而, 由政府公共部门所指定的相关 政 策在实际行使其职权的过程中, 必然会受到公共管理理论的影响, 导致该政策运 行过程中公共性的不断流失。 因此, 本文的创 新点与切入点以公共管理学相关理 论为基础, 对引起政府公共部门所制定的相关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的主要原因进 行了逐一分析, 并结合我国实际国

21、情提出了针对性强, 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 以 期使政府公共部门所制定的相关公共政策能够进一步起到管理公共事务、 维护公 共利益的最终目的。 1.1.2 选题 意义 (1) 理论意义 本文针对我国公共部门在行使其相关重要职能及提供社会服务的过程中, 造 成由该相关部门制定的公共政策 , 公共性的流失现象的原因进行了详细阐述, 并 依据管理学部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如何解决造成本文所提及的几类公共性流失 的现象提出了有效的对策。 一方面丰富了行政管理的学科内容, 体现了在多元化 发展的要求下学科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与此同时另一方面也弥补了对公共政策的 价值研究上的不足 1 。 因此,本文在写作过程中不

22、断吸取公共管理学先进理论, 并通过具体事例对该理论指导下我国政府公共部门制定的相关公共政策运行过 程中所出现的公共性流失现象进行了逐一阐述。 本文通过对公共管理理论的实际 分析, 以及对盈利及自身壮大为最终目的的企业本质进行 研究, 进一步矫正了我 国政府公共部门在行使其重要社会职能时出现公共性流失的根源性偏差, 并提供 了充足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 。 (2) 实践意义 本文的实践意义主要在于通过分析造成我国国内公共部门在行使其社会职 责及提供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引起公共性流失现象的主要原因, 并提出行之有效的 对策, 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以期提升政府行政执行力、 优化行政管理效果的根本 途径,

23、重视公共政策主体的合法地位和客体的公共领域, 重视公共政策的对象的 公共性, 重视公共政策目的的公益性以及民主参与, 重视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观 _第一章 绪论 3 对私人利益的整合作用。 其次 ,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我国政府公共部门在制定 相关公共政策的过程中也必然会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响,因此,自建国以来, 我国相关公共政策的制定通常会选择与该时代相适宜的管理模式, 因此, 本文对 于将公共管理理论基本思想, 引入我国政府公共部门制定的相关公共政策的过程 中, 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以期对我国政府公共部门制定的公共政策, 在运行过 程中能够达到高效的社会治理成果 3 。 通常政 府忙于制

24、定和执行公共政策而轻视 了公共政策的原则指导, 希望通过实践方面的研究能够向政府指明方向, 向忙于 处理实质性社会事务而轻视了社会未来治理模式探 讨的政府改革给以导航。 1.2 国内外 研究现 状 1.2.1 国内 研究现 状 (1) 对公共性的研究 目前, 我国国内对于政府公共部门制定的相关公共政策在行使其职能过程中 产生的公共性流失现象的相关理念主要由张康之教授提出。 张教授在其发表的相 关论著中提出受我国实际国情和政府公共部门行使的职责共同影响, 我国政府的 公共部门必须具备公共性这一天然属性。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必然会使原有的管理方式得到改善,

25、并逐渐形成一套成 熟的管理模式 1 。 相对 而言, 标志着一个国家在行使其职 权到一定客观阶段的主 要标志就是该国政府的、 公共部门的公共性, 此 种理念产生于工业化进程的后期, 是政府从统治到管理进行递进的必然产物, 因此, 工业化造成的公私分化是促进 公共性出现的催化剂, 而公共性的实质性转变也随着该国政府公共部门服务职能 的转变而相应发生改变 4-5 。 (2) 对公共政策公共性的研究 胡宁生教授在 2007 年出版的现代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的整体透视 一书中揭示了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研究范式, 在其论著中重点对社会主义政府公 共部门的公共性范畴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王乐夫教授也在其相关论

26、著中指出我国 政府公共部门制定的相关公共政策其最终目的即为享受合法权益的全体公民谋 求公共利益,而这一最终目的就成为我国政府公共部门处理事务时的行为准则, 而政府公共部门在处理事务时所体现出例如全民参与等公共性的特点才真正体 现了我国政府公共部门所制定的相关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6 。 王春福教 授在其有关 _第一章 绪论 4 政府公共部门制定的公共政策公共性问题的有关论著中进一步指出, 政府公共部 门制定的相关公共政策实际上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公共秩序, 在行使该政策所 规定的职权过程中必须严格公平分配的基本原则 7 。 孙长青则在相关 理论研究基 础和实践经验上提出 我国政府公共部门的公共性,

27、 主要体现在该部门进行社会产 品分配的过程中 8 。 还有学者研究了公共政策研究中的公共性困境, 由于作为制定公共政策主体 的我国公共部门, 在行使其重要职能的过程中, 由于我国的公共部门受我国实际 国情的影响, 必然会导致该部门所制定的公共政策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自利性, 而 这也必将导致该部门所制定的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9 。此外 , 部分国内外著名学者将政府公共部门制定的公共政策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公共性 流失现象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公民参与途径较少, 大部分公民对相关公共政策的内 容和规定并不知情的 客观情况。 另外一部分学者认为除此之外, 政府公共部门的 寻租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导

28、致了政府公信力的丧失, 也同样加剧了政策行使过程 中公共性的流失 10 。 综上所述, 由于受我国实际国情的影响, 对于我国公共部门所制定的公共政 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公共性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总结的相关理论还存在多 方位不足,因此本文是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突破口 11 。 1.2.2 国外 研究现 状 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衍生于新公共管理理论, 该理论是从欧美发达国家 政府公共部门在进行政务改革过程中, 不断从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一套成熟 的理论, 主要应用于对政府公共部门传统行政模式的改革 12 。 此外, 本 文在撰写过程中不断吸取公共政策学的部分重要理论, 该理论经过六十年

29、的不断 检验, 是用于处理较为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相关问题的有效工具。 在本文的研究中, 我们将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科学的相关理论予以结合, 应用相关成熟理论 具有导向性和多学科性的特点,针对本文急待解决的相关问题的进行了探究 13 。 此外, 尽管应用私营企业的运营模式来解决政府公共部门人浮于事, 公共性 流失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 但是由于我国政府公共部门行使社会职权和提供公共 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 我国政府的公共部门是非营利性的职能部门, 尽管在部分非 重要层面上的管理模式较为接近, 但是在所有重要层面上的管理模式确是完全的 大相径庭。 对于应用私营企业的运营模式来解决政府公共部门人浮于事,

30、 公共性 流失问题这一论点的质疑,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由国内外相关学者提出。 由于 私人企业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 以期谋求最大价值的单一性组织, 而政府公共部 _第一章 绪论 5 门承担着以国家事务为主的多元化价值体系, 并不能简单的以盈利作为唯一的检 验目标 14 。 (1) 对公共性的相关研究 由于本文是针对我国政府公共部门在行使社会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时, 我国 政府公共部门制定的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问题进行研究, 我们首先对公关性的相 关理论进行介绍。 公共性的相关概念最早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由德国著名社会学家 尤根提出的, 随后, 许 多著名学者不断通过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对该理论进行补 充

31、和改进。 例如, 英国 著名社会学学者汤普森将该理论重新定义为在一定范围内 对全体公民的可见度, 重点强调信息的共享性在公共性活动中的重要性。 而新加 坡学者山姆苏尔将该理论继续具体化,将公共政策公共性的流失划分为服务目 标、公共责任、公众信任度等五个标准 15 。 (2) 对公共政策公共性的研究 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因此, 政府在行使 相关社会职能的过程中与西方 发达国家在某些工作层面上具有差异。 但是, 对于政府公共部门制定的相关公共 政策的公共性却是相对的统一。 根据美国学者托马斯的相关理论, 政府公共部门 制定的相关政策的决策主体仍然是政府本身, 政府具有是否执行的选择权, 而由

32、 政府公共部门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属性即为该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由于政府公共 部门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并且在一定范围内还将成为该政策的执行者,此外, 还由于政府公共部门不以盈利为目标, 而政府公共部门制定的公共政策的核心是 保障社会服务的合理性分配, 保障社会 整体利益的价值, 因此, 必须强调该公共 政策主体的公共性 16 。 现阶段, 对于我国政府公共部门制定的相关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的研究已经逐 渐引起了越来越多经济及政治领域著名学者的青睐。 较早的公共政策公共性的理 论研究主要以公共选择、 交易成本等相关理论为依据。 在近期的有关研究中, 由 于受新公共管理理论相关思想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学

33、者呼吁在我国政府公共部门 行使社会职责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引入企业模式, 在政府公共部门的运行方 式中逐步引入竞争机制, 然而, 我国政府公共部 门是一个非营利的社会服务部门, 这种过分追求以市场需求为指引的 思 想 直 接 导 致 了 我 国 政 府 公 共 部 门 制 定 的 公 共政策的公共性的流失。目前在学术界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尚未达到统一口 径:一部分学者认为公共政策公共性的流失是由于我国政府公共部门特点造成 的, 该种思想认为政府也是一种营利性组织, 为追求最大利益而造成的这种现象; 另一部分学者认为造成我国政府公共部门制定的相关公共政策公共性的流失是 由于部分因该政策的颁布而

34、影响了切身利益的自制介入到正常的公共政策执行 _第一章 绪论 6 过程中, 利用该组织掌握的资源对该政策的执行施压, 同样会造成这种现象的产 生。 综上所述, 公共性是一个结合了社会学和政治学相关思想的综 合概念, 随着 相关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 目前, 针对我国政 府公共部门制定的公共政策公共性 的相关研究已经逐渐深化, 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也通常被认为是政府公共本部门 自身自利性、 外部利益组织影响等原因直接或间接造成的。 此概念在国内外的相 关研究已经卓有成效, 而应用新公共管理理论为指引对该概念进行探讨尚属较新 的研究视角。 本文应用理论和相关实际, 对造成我国政府公共部门制定的相关公

35、共政策的公共性流失现象的原因进行了阐述 17 。 1.3 本文的 主要研 究内容 本文将新公共管理理论对公共部门的改革作为切入点, 通过对我国政府公共 部 门在制定相关公关政策指导其行使社会分配重要职能的过程中出现的公共性 流失现象的主要原因进行逐一分析, 并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对策。 本文在研究过 程中,重点阐述了我国政府公共部门在行使社会职能和提供社会服务的过程中, 要想保证其制定的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就必须坚持从公共利益出发的观点。 由于 我国具体国情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我国政府部门制定的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不 断发生公共性流失的现象, 通过本文的系统研究, 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指引, 通

36、过具体事例对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的表现进行解释, 对于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的 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 了较为可行的公共性回归解决方案 18 。 1.4 本文的 主要研 究方法 本文应用公共管理学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 对政府公共部门在行使重要社会 职能和提供社会服务时的公共性做了具体定义, 在此基础上应用具体事例对造成 我国政府公共部门制定的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引起公共性流失现象的主要原 因进行了逐一讨论, 对我国政府在执行公共政策中的政府执行力以及公共价值观 的弱化做了具体阐述, 并进一步深化探讨了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公平与效率的 辩证关系, 并对造成我国政府公共部门制定的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

37、引起公共性 流失现象提出了切实有效的 治理方案, 在政策形式和内容的合法化的前提下处理 好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 保持公共利益的优势地位, 回归公共性本质属性的地位, 以保证我国政府公共部门制定的公共政策的顺利实施。 此外, 本文选 取了新公共 _第一章 绪论 7 管理对公共政策公共性进行剖析, 应用大量实际案例对造成我国政府公共部门制 定的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说明, 本文的最终目的是平衡市场与 政府这两股影响现代社会的强大力量, 在政策形式和内容的合法化的前提下处理 好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 保持公共利益的优势地位, 回归公共性本质属性的地位, 以期达到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公平性的实

38、现。 _第二章 公 共政 策公 共性 的理论 基础 8 第二章 公共政策 公共性的理论基础 2.1 新公共 管理理 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尤其是近代人文科学伴随着自然科学的巨大进展 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政府改革运动在以西方发达国家为首的世界各国中轰轰烈 烈的展开了。 这场改革促使着发达国家从工业社会转型为向后工业社会。 伴随着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政府公共部门的管理方式也较之以往有了天翻地覆的变 化, 伴随着政府公共部门在社会服务分配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针对 政府公共部门的行政管理模式进行改革的呼声也越 来越高。 事实上,政府管理模式改革的步幅甚至可以追溯到英国的“撒切尔

39、革命”, 随之许多欧美发达国家也纷纷加入到这股追求高效管理与公平分配的管理模式 改革的队伍中, 以期达到市场化、 社会化的最终目的, 不但符合了市场经济飞速 发展的潮流, 而且避免了公共信任危机的出现, 对政府公共部门的合力反战起到 了积极的储金作用。 受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的驱动, 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也纷纷结合 本国的实际国情对本国政府公共部门的管理模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此外, 财政危机以及政府公共部门的信誉度下降等问题也间接的促进了政府公共部门 管理模式的改 革, 希望通过改革公共行政部门的机构设置以及整合公务员队伍的 方式来提高效率解决危机 19 。 近代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新兴的公共管理理论

40、相关理念并不能够正确指导政 府公共部门进行社会服务分配的行为, 由于该理念的部分内容并非通过实际操作 得来, 而是仅仅通过理论假设的方式推演, 一方面, 部分理论很难得到足够的法 理支持, 属于结构并不完善的社会科学; 另一方面, 虽然经济体系和私营部门把 经济学作为其运作的理论基础, 但是当经济学运用到公共部门消费者的公民身份 时, 会使交易变得复杂化, 从公民的个人切身利益而言, 人们都希望在降低税收 的前 提下享有更多的社会服务, 这两种诉求之间通常相互矛盾, 且一直以来都是 个悖论 21 。 事实上, 通过欧美发达国家近百年发展史的得来的实际经验论证, 将新公共 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完全照

41、搬入政府公共部门的日常管理行为中, 是肯定会存在某 些弊端的, 结合度越高, 该理论的指导性越差, 政府的公信力与执行力受到的影 响越严重, 甚至处理不善还会导致腐败等现象的出现。 由于新公共管理学的基本 理念源于以盈利和自身发展为最终目的的企业, 因此, 如果照搬到以 提供社会服 务分配为职责的政府公共部门中, 必然会引起精神形态上的差异, 此外, 新公共 _第二章 公 共政 策公 共性 的理论 基础 9 管理 学与政府公共部门的工作宗旨的最大差异, 在竞争机制的导入, 必然会破坏 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 反而影响了政府公共部门的实际工作效率, 即碎片 化的制度结构倾向22。 目前的学术界主要存 在着以下两种声音, 一 是公共管理 学作为一门理论型比较强的社会学科, 完全可以引入以提供社会分配为工作宗旨 的政府公共部门的日常管理行动中, 而反对者则认为将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应用于 政府公共部门的日常工作中, 必然会导致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持续下降, 伴随 着政府公共部门外包的逐渐困难、 政府公信力的不断流失等现象的持续出现, 新 公共管理学的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