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七年级上册古诗赏析.docx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27280627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七年级上册古诗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2年七年级上册古诗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七年级上册古诗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七年级上册古诗赏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一、观沧海1、绽开联想和想象,试描画“ 树木丛生,百草 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所呈现的画面;本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山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 意盎然之感;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 波巨澜,汹涌起伏;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通 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衬托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广阔和雄伟气象,为呈现作者的博大胸襟 作铺垫;2、赏析“ 日月之行,如出其中;星汉辉煌,如 出其里;”该句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美景 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他统一中 国、建功立业

2、的理想;二、次北固山下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18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1、绽开联想和想象,描画“ 潮平两岸阔,风正 一帆悬” 所呈现出的画面;春潮涌,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水面好像与岸平了; 和煦的春风, 扇动着白帆,行进在风平浪静的江面上;2、你认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中哪几 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阔” 和“ 悬” 字用得好;“ 阔”字表现出“ 潮平” ;春潮涌,江水

3、浩渺,放眼 望去,水面好像与岸平了,视野也因之开阔;“ 悬” 字是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帆儿高悬; “ 阔” 和“ 悬” 字传神地表现出平 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18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历来得到了人 们的好评,请你挑选一个角度谈谈对这句诗的 懂得;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 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露了

4、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生” 、“ 入” 用拟人的手法,更有乐趣;4、诗中用” 客路“ 、” 行舟“ 、” 归雁“ 等意 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表达了诗人身在江南旅途,而神驰洛阳 故里,思家归乡的急迫心情;三、钱塘湖春行1、全诗以“ 行” 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以“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欢乐之情;最终两句中的“最爱” 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第 3 页,共 18 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5、- - - - - -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恋;2、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 早莺、新 燕、浅草、春水;3、绽开联想和想象,描画“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所呈现的画面;“ 莺是春的歌手,它们争着飞到向 阳的树上去唱歌;燕是春的信使,它们已开头 啄泥衔草,筑建新巢,一片朝气蓬勃之势;用“ 早” 来形容黄莺,表达了对这些布满生气的 小生命的由衷的宠爱;一个“ 争” 字,让人感 到春光的难得与珍贵;用一个“ 啄” 字,来描 写燕子那劳碌而兴奋的表情,把小燕子也写活 了;这两句着意描画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 使得全诗布满着春的活力与生气;4、本诗颔联用“ 争” 和“ 啄” 字好在

6、哪里?通过对早莺、新燕的动态描写,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18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清醒过来的 春意,生动地描画了出来;四、天净沙 秋思1、用自己的话描画一下这首小令的情形;一个秋日的黄昏,荒芜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围着枯藤的老 树上,鸭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 预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

7、人牵着一 匹瘦马独自慢慢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 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他望了一眼即将西 沉的夕阳,不禁叹道:“ 断肠人在天际;”2、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际 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在涯 3、词曲中的“ 断肠人” 此时因何而“ 断肠” ?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18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这是一个羁旅在外、长期飘泊他乡的游 子看到了眼前那悲凉、孤寂、冷清、毫无愤

8、怒 的秋景,又想到自己长年飘泊在外,于是就引 起了极度的秋思(乡思或情思);4、天净沙秋思被称为“ 秋思之祖” ,试简 要分析其表现手法上的突出特点;(1)“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 风瘦马”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2)这篇抒情作品,仅用28 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飘泊他乡的游子的悲伤,七百多年来 人们说起“ 乡愁” 就会想到这篇作品,由于它 极其杰出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主人公 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 到了高度的统一;小桥流水人家:以乐景写悲情,更突出其悲;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6

9、 页,共 18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一: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早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1:“万籁此俱寂 ”与 “但闻钟磬音 ”是否冲突,为什么?答案:不冲突;万物之音全部消寂,而反有禅院的钟馨之音,袅袅不绝,好像永恒地吟唱,反衬出安静的禅院更为空寂,肃穆的世界更为庄重,使一刹那成为了永恒,这是以声衬静的写法;(2: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_ 的环境,主要运用了_的手法答案:深幽安

10、静以动写静D ) 3:对诗句的懂得有误的哪一项(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早晨入破山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B三、四两句用“ 曲” “幽” “深” 等字目表现禅房花木扶疏、幽深清净的环境;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个“悦 ”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 潭影空人心 ” ,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排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D这首诗题为 “ 破山寺后禅院 ”,可见 “破山寺 ”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刻转入对“破山寺 ”的描述; 4: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早晨破山寺后禅院清幽脱俗的景致显露出了诗人颇为深厚的禅隐倾向;5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清幽(或:清净、寂静)

11、的特点;6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欢悦(也可答“ 安静 ” “安详 ” “空灵 ”,意思对即可;)的心境;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7 页,共 18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7“ 万籁此都寂 ” 与“ 但余钟磬音 ” 是否冲突,为什么?答:不冲突;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反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好像永恒地吟唱,使这安静的禅院更为空寂,使这肃穆的世界更庄重,使一刹那成为永恒 (环绕 “反衬,以声衬静” 来回答

12、即可;)二: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诗人想像了怎样的情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案:想象将来与伴侣团圆,共同剪烛于西窗之下,向伴侣细细述说在巴山夜雨时思念伴侣的情形2: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哪一项(B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精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B其次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错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将来,让将来的团圆反衬出今夜的愁苦;D全诗 “期” 字和 “ 巴山夜雨 ” 重复显现,造成回

13、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 的深情3. “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秋” 字点明白季 “ 秋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4.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 ”的心境;答: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5. 成语 “ 剪烛西窗 ”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答:表达思念伴侣,希望团圆的感情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骗)得行人空宠爱;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剪烛西窗 ”的含义是什么?试题:下面这首古诗,在写法上很有特点,请加以赏析;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14、 - 第 8 页,共 18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答: 写法 :该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如“ 拦”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动态感;或:该诗运用比如的修辞手法,把 “山 ”比作生活中的困难,生动形象,寓含着深刻的哲理; 2:请对这一首诗歌内容与写法做一点赏析:答: 内容 这是一首哲理诗,含蓄地说明白生活中很多看似简单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简单的道理;或:启发人们面对困难应有足够的熟悉和预备;写法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如“ 拦”字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动态感;或:用形象的比如,把 “

15、 山”比作生活中的困难,寓含着深刻的哲理;四: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疑题;钱唐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本诗其次至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画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朝气蓬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 水初平,燕啄春泥,乱花迷眼,;2:在前六句诗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画得非常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 ”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 ”外,诗人未做任何说明;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答:可以让读者依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

16、尽之看法于方外”的成效;或:诗贵含蓄,这样含蓄地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成效;要求回答疑题; 3.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懂得,不精确的哪一项(D )A.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画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B. 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表达春色的景物;C. 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点,运用最精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画和渲染;D. 尾联具体描写了“ 白沙堤 ” 的漂亮景色; 第 9 页,共 18 页 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17、- - -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2.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朝气蓬勃,试品一品其妙处;答: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 乱花 ”、“ 浅草 ” 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 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 “浅欲 ”、“ 才能 ”描画了春的进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气;3诗歌以春为题眼抒发了西湖春天景色的宠爱之情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句子是“ 最爱湖东行不足”4诗中的 “几处 ” “谁家 ” 改为 “ 到处 ” “家家 ” 可以吗,为什么?答: “ 几处 ” ,“谁家 ”表达出数量少,更能表达早春的 象不符特点;而 “ 到处 ” ,“ 家家 ” 是

18、一种繁闹的景象,与早春现5. 诗中的钱塘湖指的就是现在的,诗人通过对 “水面 ”、“ 云脚 ”、“ 早莺 ” 、“ 西湖 暖树 新燕 乱花 浅草 ” 、“绿杨 ” 、“ 白沙堤 ” 等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其漂亮的早春景色;6. 20XX 年哈尔滨市题 对这首诗分析懂得不当的是(C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画了刚刚披上春装的钱塘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钱塘湖漂亮春光的宠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 争”、“ 啄” 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漂亮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把

19、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茵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 ” 这样的赞叹;五: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代)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0 页,共 18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五六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答:修辞方法:对偶;具体说明:琅上口;“海日 ”对“

20、江春 ”,“生” 对“入 ”,“ 残夜 ”对 “旧年 ” ;句式工整,生动形象,琅2:“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 分 答:这两句诗:“ 海日 ”对 “江春 ” ,“ 生”对“ 入”, “残夜 ” 对“ 旧年 ”;句式工整,生动形象,琅琅上口;3: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其次联“潮平两岸失 ” ,有的版本作 “潮平两岸阔 ”,你觉得 “失 ”与“阔” ,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说明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答: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精确就行;说“ 失”字更好,由于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

21、与水面平行好像消逝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 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非常开阔的剧烈感受,且读起来与“阔”字更好,由于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悬” 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洪亮;4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作者思家的情感?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自古被人称道,试选一个角度作简要的分析;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1 页,共 18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答:A 包蕴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C

22、“ 日“和” “春”作为新B 表现出时间匆忙光阴荏苒他乡游子的思乡之情生的美好事物表现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怀;D“ 生” “入” 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乐趣6.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哪一项 D A. “次北固山下 ”的“次” 是“停靠 ”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B. “客路 ”即“旅途 ”;第一句指明白作者要去的路途,其次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形;C. “潮平 ”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 ” 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D. “归雁洛阳边 ”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家乡洛阳;7.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哪一项 D  A. 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艳,“

23、青山 ” “绿水 ”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敞,更使人胸 襟开朗;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早晨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精妙, 仍包蕴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D.最终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艳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终一联作反衬的; 8 这一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思念家乡;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疑题;六: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24、 - - - - - - - - - 第 12 页,共 18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1:这一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权者不理国事,沉溺享乐的批判、担忧;2:两个 “ 笼“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开篇两个 “笼 ”字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漫、冷寂,奠定了全诗感伤、忧愁的基调;3“烟笼寒水月笼沙” 一句所描写的画面有怎样的特点?答: 迷茫,模糊,冷寂,悲凉;4真正的 “不知亡国恨 ” 的是什么人,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25、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5.阅读下面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C )A. 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用“笼 ”字说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 ” 放在句末,为下句“ 商女 ”、 “亡国恨 ” 、“ 犹唱后庭花 ”作了铺垫;B.诗中描画秦淮迷漫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C.商女热衷唱歌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稚嫩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叹;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爽洗炼,化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6.认真品尝诗句 “ 烟笼寒水月笼沙”,说说两个 “笼 ”好在什么地方;答: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点出模糊凄凉的气氛;七:

26、品读下面这首古诗,选出懂得不正确的一项(D)长歌行汉乐府民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3 页,共 18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A “朝露待日晞 ”的“ 晞” 可懂得为 “ 晒干 ”; “焜黄华叶衰 ”的 “衰” 可懂得为 “ 衰败 ” ;B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自

27、然景物的盛衰规律来警示我们要珍爱时间,准时努力;C诗的最终两句堪称点睛之笔,它精炼醒目,与岳飞的满江红中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有异曲同工之妙,均是千古名句;D作者的目的是通过描写冬葵、百川,赞扬万物的勃勃生气;八:阅读下面的诗与散曲,按要求填写相关文字内容;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孤寂,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 1:上面的作品同样是写秋景,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刘禹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豪爽、热忱而马致 .秋思却是借景抒情;远抒发的感情却是凄愁感伤、忧愁;在表现

28、手法上,秋词是谈论兼抒情,而天净沙2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断肠人在天际;感到孤苦孤寂,思念家乡亲人3“小桥流水人家 “ 一句写出温馨恬适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4 页,共 18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答: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答出“ 乐景写哀情 ”或“ 对比 ”或“衬托 ” ,答出 “ 孤独

29、凄凉 ” 或“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答:寓情于景断肠4.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5.小令中 “枯藤 ” “老树 ” “昏鸦 ” “西风 ” “瘦马 ” “夕阳 ” 等词语描画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答:深秋晚景图6.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 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九:过故交庄 孟浩然故交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仍来就菊花;1诗中 “ 开轩面场圃 ” 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30、- - - - - - - - - - - - - - - 第 15 页,共 18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答: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美丽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宠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手法,“ 绿树 ”对 “青山 ”,“村边 ” 对“ 郭外 ” ,词性相同, 相互对应, 非常工整;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形象生动,诗中有画;如一个“合” 字,表现了绿树环绕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 “ 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

31、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填空: “杨花 ”在旧体诗中常象征飘零,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飘零离别的悲凉气氛;2: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 ”寄与 “明月 ” .答: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诗人的愁心无可排遣,无人懂得;好像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所以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际沦落人3. “左迁 ”一词的意思是 贬官 . 4. “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 子规啼叫, 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

32、白作诗时间,又采纳寓情于景手法,抒发了离别的悲伤之情;5.对“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懂得不精确的哪一项(C )A. 作者将 “愁心 ”形象地寄给 “明月 ”,随伴侣直到僻远之地;B.伴侣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C.诗人怜悯友人的不幸遭受,把“ 愁心与明月 ”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表达诗人内心怜悯的深切和真挚;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6 页,共 18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33、 - - - - -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十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如出其中;星汉辉煌,如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哪一项( C)“ 观沧海 ”为全诗的诗眼,“观” 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A. 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为观海所见;B. “水何澹澹 ”到“ 洪波涌起 ” 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衬托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广阔和雄伟气象;C. “日月之行 ”到“ 如出其里 ” 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壮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 政治理想;

34、D.最终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2.结合本课以及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阅读,谈谈你个人对作者曹操的熟悉;答:曹操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奸雄;十二: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诗中的 “周郎 ” 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诗人杜牧和 合称 “ 小李杜 ” ;2. 全诗最杰出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谈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7 页,共 18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35、 - - - - - - - - - - - - -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由于他自答案: 1 周瑜 李商隐 2 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好像仍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信任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 逼人的英气;十三:已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 选出这首诗词句懂得不当的一项(D )1:A. “浩荡离愁 ” ,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B. “吟鞭 ”指诗人马鞭; “东指 ” 指东方故里; “天际 ”指离京都遥远;C.

36、“落红 ”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D. “更护花 ” 的“ 花”喻青少年,此句说明作者要为培育下一代做出牺牲;2. 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哪一项:(A )A. 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叹,表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兴奋心情;B.后两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生长之事比如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为国效力;C. “落红 ”含义有三:花是落了,但它“不是无情物 ”,它是非分明;花成泥滓,成为滋养万物的春泥;春泥虽为人瞧不起,但它能使花强壮生长,连续为人类造福;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极,决心连续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8 页,共 18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