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pdf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35808662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6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一)观沧海 .曹操1、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作简要赏析答案: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1)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2)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3)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4)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5)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二)

2、 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D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2、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它抒发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 的情怀。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3、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

3、的情景?“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4、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5、解释颈联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

4、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唐1、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D)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5、。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3 分) 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3、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 描写、 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4、本诗写了什么?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

6、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四) 西江月 .辛弃疾 .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1、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B)A、“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幽静。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D、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五) 秋 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

7、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六)天净沙秋 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乐观豁达、昂扬向上的心境;马致远的秋思是悲秋,表达的是失意、凄苦、思乡、感伤的心境。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两首诗相比较,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可以从写法、语言、主旨、情感等方面选择

8、一点或多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七)龟虽寿 .曹操1、选出对曹操龟虽寿赏析有误的一项:(C)A、这首咏志的乐府诗以昂扬慷慨为基调,抒发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B、开头四句连用“神龟”和“?蛇”两个比喻,表达对“人寿不长”的惋惜,但其用意是积极的。C、五至八句是全诗的核心,是从正面设喻。 不必为寿命而担忧,也不应因年暮而消沉,即使殉国成了 “烈士”,也雄心不减。D、九至十二句, 诗人用四句议论来煞尾,强调精神乐观可以延年益寿。把说理与刻画形象有机结合起来,哲理性强。(八) 过故人庄 .孟浩然 .唐1、过故人庄的作者是唐代的 孟浩然 ,他与 王维 并称为著名的 山水田园 诗人,该诗

9、一二两句写的是朋友邀我作客 ,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 ,三四两句写是山村风光 ,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 。2、这首诗尾联的“就”字有什么作用?(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表示诗人将不邀自至,与开头“邀”字遥相呼应,表现了老友间的感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3、分别用“ / ”划分下列诗句的节奏(根据音节和意义)。(注意标准)音节:故人 /具/ 鸡黍,邀我 /至/ 田家意义:故人 /具鸡黍,邀我/ 至田家4、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不贪恋官爵而乐于田园赏菊的思想和对老友的深厚情谊。(九)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唐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3 分,如果不注意到诗中还有“古寺、禅房、钟磬

10、音”,可能会填“向往大自然”或“热爱大自然”之类,此类答案给1 分)2、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第三联的内容。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清幽;(或清静、幽静)的特点。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欢悦;(或宁静、安详、空灵等的心情。4、“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

11、音”是否矛盾?为什么?围绕“反衬”“以声衬静”来答。不矛盾。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来不绝于耳,有赖于万物之音全部消失,禅院的空寂可见一斑,这就是“以声衬静”的妙处。5、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以声衬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或:对尘世喧嚣的厌烦,和对隐居林泉寄情山水的生活的向往)6、诗歌尾联后来演变为成语“万籁俱寂”,颔联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曲径通幽”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7、有版本“曲”作“竹”,你认为是“

12、曲径”还是“竹径”好,为什么?赞同“曲径”,因为“曲”宇传达出幽深、藏而不露的意味,富有暗示性,而“竹径”一词则过于落实,限制了读者的联想与想像。还有,“竹径”太直接说出了小径的物象,“曲径”道出了小径的曲折迷离,表现了佛寺净地特有的清幽和深邃。(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填空:“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离散、漂泊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 季节的一种 哀伤、惆怅 气氛。2、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3、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

13、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 C)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

14、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5、“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6、细读下列两首诗,完成13 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予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1)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直抒胸臆 ,表达了 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郑谷诗则 借景抒情 ,抒发了 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2)古人论诗有云: “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作为

15、例子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3)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B)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B两首涛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隋感。(十一)夜雨寄北1、选出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有误的一项:(D )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B、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C、“何当”为想像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像美丽,写得逼

16、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十二)泊秦淮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 分)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特点是迷蒙(朦胧、迷茫),冷寂(悲凉)(2 分)。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两点各1

17、 分,计 2 分。意思对即可)2、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 分)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或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忧虑。)(或借古讽今,委婉劝谏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十二)浣溪沙1、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和归燕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十三)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赏析: 诗的前半

18、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正是通过这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地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 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的运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十四)如梦令解题: 这首词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追叙她一次泛舟流连忘返,酒醉后几乎迷路的情景,反映了她早期无忧无虑的生活和爽朗豪放的性格。(十五) 观书有感赏析: 朱熹观书有感是一首说理诗。从字面上看

19、好像是一首风景之作,实际上说的是读书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这首诗包含着隽永的意味和深刻的哲理,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寄托着诗人对读书人的殷切希望。读书需要求异求新,诗作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读书,不断从读书中汲取新的营养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诗人以景喻理,形象而又深刻,巧妙地表达了一种微妙的而又令人愉悦的读书感受。1、上联是怎样具体描绘方塘的清澈明净的?将方塘喻为明镜,用天光云影在水中的倒影表现塘水的清澈明净。2、这首说理诗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诗人以清澈的塘水为喻,生动地描绘了读书达到的心领神会的高超境界。告诉人们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