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教案.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644456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9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中学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级中学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级中学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中学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教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复习初中所学基本概念,在了解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 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的基础上,能够从物质的组成与物质性 质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2) 了解常见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 其变化进行分类。2. 过程与方法(1) 用分析归纳法认识“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2) 实践活动对分类法进行运用。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分类法运用的实践活动,体验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教学重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教学难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教学过程:【导入】

2、超市里有琳琅满目的商品,为什么你能迅速找到你需要的物品? 图书馆里有五花八门的书为什么你能很快找到你需要的书?【思考】请想想,没有分类的世界的模样? 请你列举几个生活中应用分类的例子。对物质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能够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使 人们更快更便捷的达到目的。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 分类的定义及其目的1. 定义:分类是把某些特征相似的物体归类到一起的方法。2. 目的:使知识系统化,便于发现规律,从而方便查找及应用。(2) 分类法 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标准不同,分类不同1.交叉分类法:是一种对物质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Na2CO3钠盐Na2SO4钾盐K2SO4K2CO3碳

3、酸盐硫酸盐例1:H2SO4H2SO3 二元酸一元酸HNO3无氧酸HCl含氧酸【练习】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例2: 单质 氧化物 纯净物 酸 物质 化合物 碱 混合物 盐注意:在此可补充讲酸、碱、盐及氧化物的概念。(为讲离子反应做铺垫。)【练习】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作出树状分类图. O2、Cu、H2SO4、Ba(OH)2、KNO3、CO2、空气、含镁60%的MgO【课堂小结】分类法是一种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标准不同,分类不同。有两种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随堂检测】1.请写出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指出属于哪一种

4、基本反应类型。(1)铁在氧气中燃烧(2)铁跟稀盐酸反应(3)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煅烧(4)盐酸与氢氧化钙的反应2对若干物质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能有多种标准 B、一定只有一种标准C、可能用交叉分类法进行分类 D、可能用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 3.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此物质(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混合物4.下列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找出这种物质并说明理由。NaCl KCl KClO3 BaCl2CaO MgO K2O Na2CO3Cl2 H2 I2 FeH3PO4 HNO3 HCl H2SO4空气 N2 H2O Cu

5、SO4H2OCu Au Pt Na5. 下列关于Na2CO3的分类叙述错误的是 :( )A、Na2CO3俗称纯碱 ,故它属于碱类 B、Na2CO3属于钠盐C、Na2CO3属于碳酸盐 D、 Na2CO3属于含氧酸盐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 分散系的含义及分类;(2) 胶体的特征及其应用。2. 过程与方法 实验法认识胶体的性质。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流、 讨论的学习习惯以及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胶体的概念及其性质教学难点: 胶体的概念及其性质教学过程:阅读P25P26有关内容,并思考:1、什么是分散

6、系?有哪几部分组成?2、分散系可以如何分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3、悬浊液、乳浊液、溶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 体系。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2、 分类(1) 根据分散剂和分散质的状态分: (2) 分散剂是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 溶液 分散系 胶体 悬浊液(固+水) 浊液 乳浊液(油+水)3、 胶体(1)定义: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2) 本质特征: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 (3) 胶体的分类:按分散剂的状态不同,可分为:

7、 气溶胶:烟、云、雾等。 胶体 液溶胶:Fe(OH)3胶体、淀粉胶体等。 固溶胶:有色玻璃等。常见的胶体有: 淀粉溶液、豆浆、牛奶、果冻、血液、烟、云、雾、墨汁、碳素墨水、 肥皂水、Al(OH)3胶体、Fe(OH)3胶体等。(4)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点燃酒精灯,将25mL蒸馏水水加热至沸腾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 色,立即停止加热,胶体制成。 FeCl3+3H2O(沸水)= Fe(OH)3(胶体)+3HCl(5)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强光通过胶体时,胶体粒子对光线产生散射作用, 从与光线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有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与

8、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随堂检测】1.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和这种纳米粒子大小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的是(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 乳浊液2.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 A豆浆 B食盐水 C牛奶 D碘酒3.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 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 悬浊液 C乳浊液 D 胶体4.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 A观察外观 B 丁达尔效应 C 加热5.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 A丁达尔效应 B

9、可以通过滤纸 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 6.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 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 盐碱地里土壤保肥能力差 C. 一束平行光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 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第二节 离子反应 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分析 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定义,通过独

10、 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电解质的概念。教学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探究碱和盐的定义。教学过程: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许多化学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而参加反应的物质主要是酸、碱、盐。所以我们有必要对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研究。【探究活动】指出下列物质的类别,它们能否导电?请填写下表。石墨、Cu、硫酸溶液、NaCl固体、NaCl溶液、无水酒精、酒精溶液、蔗糖固体、KOH固体、KOH溶液。物质石

11、墨Cu片NaCl固体NaCl溶液无水酒精酒精溶液蔗糖固体KOH固体KOH溶液硫酸溶液类别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盐溶液,混合物有机物溶液,混合物有机物碱溶液,混合物溶液,混合物能否导电能能不能能不能不能不能不能能能【小结】铜是金属单质,能导电;石墨是非金属单质,也能导电。硫酸是酸、KOH是碱、NaCl是盐。它们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 们的水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NaCl固体、KOH固体不导电,是因为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但它们 熔化下也能导电。蔗糖、酒精是有机物,在水溶液中不导电。【分析】像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等物质这样,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不

12、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如蔗糖、酒精等。电解质的类型:酸、碱、盐和水等都属于电解质【思考】铜片、石墨能导电,它们是电解质吗? SO3的水溶液能导电,它是电解质吗?【分析】铜片、石墨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SO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不是SO3自身电离出离子,所以也不是电解质。SO3+ H2O=H2SO4【小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对象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即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酸、碱、盐、水和部分金属氧化物是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除水外)、大部分有机物为非电解质。【练习】下列物

13、质哪些属于电解质?NaCl NaOH H2SO4 H2O HCl 水溶液 碳酸氢钠 铁 氢氧化钙 Na2O CO2【答案】【思考】酸、碱、盐的水溶液为什么能导电?【分析】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电离: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以氯化钠溶于水为例(见书P30图所示),说明电离原理。【分析】氯化钠晶体是由带正电荷的Na+离子和带负电荷的Cl-离子,通过静电作用按一定规律紧密地排列,构成晶体的离子:Na+和Cl-不能自由移动,因此,NaCl晶体不能导电。当NaCl溶于水时,由于水分子的作用而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Na+与Cl-之间的静电作用

14、,使Na+与Cl-逐渐脱离晶体表面并形成了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进一步分析】将氯化钠加入到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钠离子和氯离子脱离氯化钠晶体表面,进入水中,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氯化钠发生了电离。这一过程可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了简便起见,水合离子仍用离子符号表示。氯化钠的电离过程可表示为NaClNa+ + Cl-这样的式子我们称为电离方程式。【探究】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HCl、H2SO4、HNO32、 根据它们的电离方程式,我们对酸的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答案:1、HClH+ + Cl-; H2SO4 2H+ + SO42- HNO3 H+ + N

15、O3-2、 HCl、H2SO4、HNO3都能电离出H+,即酸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H+。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探究】请写出NaOH、KOH、Ba(OH)2的电离方程式。我们对碱的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答案: NaOHNa+ + OH- KOHK+ + OH- Ba(OH)2 = Ba2+ + 2OH-NaOH、KOH、Ba(OH)2都能电离出阴离子OH-。 因此,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练习】请写出Na2SO4、KNO3、NH4Cl的电离方程式。我们对盐的本质有什么新认识?答案:Na2SO4 2Na+ + SO42- KNO

16、3K+ + NO3- NH4ClNH4+ + Cl-Na2SO4、KNO3、 NH4Cl电离出来的是金属阳离子(包括NH4+)和酸根阴离子。因此,电离时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归纳】通过分析上述电离的特点,总结出酸、碱、盐的定义。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叫做碱。盐: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包括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电解质的概念,学会了判断电解质,研究了氯化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的原理,懂得了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我们了解了酸、碱、盐在水中导电的

17、本质,并对它们下了定义。【练习】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1)硫酸钠 (2)氯化铁 (3)硫酸铝(4)氢氧化钡【练习】课本P33 习题1、2、3、4、8、11 【课下实践活动】自学P110 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并编成顺口溜,与同学交流。第二节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2) 让学生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溶液中 离子的共存问题;(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 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溶液中离

18、子的共存问题;(2)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 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 程与方法,体会获得知识的乐趣;(2)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 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方案。教学过程:【知识回顾】下列物质中: H2SO4 HCl NaOH HNO3 Cu(OH)2 AgCl Na2CO3 乙醇 H2O Fe CO2

19、 石墨 (1) 属于电解质的是_;(2) 在溶液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是_。 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可电离成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离子反应:离子之间的反应。【探究实验】 探究离子反应的实质1.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KCl溶液。 现象:无明显变化 结论:该反应没有发生化学变化。2.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BaCl2溶液。 现象:有白色沉淀产生 结论:该反应发生化学变化,白色沉淀为BaSO4 BaCl2 + Na2SO4 = 2NaCl+ BaSO4【思考】试从电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Na2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发生了化

20、学反应?【分析】 电离方程式: Na2SO4 = 2 NaSO42- BaCl2 =Ba2+2Cl BaCl2和Na2SO4混合时,Na和Cl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而Ba2+与SO42- 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难溶的BaSO4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其反应实质:Ba2+SO42- =BaSO4【思考】离子方程式如何书写呢? 以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为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1) 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BaCl2 Na2SO4 = BaSO4 2NaCl (2) 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 把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写成化学式。Ba22Cl2NaSO42-= BaSO

21、42Na2Cl (3) 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Ba2SO42- = BaSO4 (4) 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总结】步骤:写、改、删、查 【注意】哪些是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以及难溶的物质呢? 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要写成离子形式; 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加强记忆1.易溶、易电离的物质 强酸:如HCl、HNO3、H2SO4等。 强碱:如NaOH、KOH、Ba(OH)2等。 可溶性盐:如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及其它可溶性盐。 2.难溶的物质 难溶性碱:如Mg(OH)2、Cu(OH)2、Fe(OH)3等。难溶性盐:如BaSO4、AgCl、CaC

22、O3、BaCO3 等。【练习】请写出硝酸银溶液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析】写 AgNO3+HCl = AgCl+HNO3改 Ag+NO3-+H+Cl-=AgCl+H+NO3-删 Ag+ Cl- = AgCl查 【探究实验】探究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向盛有2mL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盐酸,观察现象。现象:无明显现象发生离子方程式:H+ + OH- = H2O结论: 发生了中和反应 【练习】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HClKOH =KCl+H2O (2)H2SO42NaOH=Na2SO4 2H2O (3)H2SO42KOH= K2SO4 2H2O【问题】对于上述方程式,我们发现了

23、什么? 化学方程式不同,但都可用相同的离子方程式表示。为什么呢?【分析】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酸电离出来的H与碱电离出来的OH-结合生成了水。说明 离子方程式和一般的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不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1)揭示了反应的实质。(2)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3)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练习】下列离子方程式能表示哪些物质之间的反应?1. Ca2+ + CO32- = CaCO3 表示可溶性的钙盐和可溶性碳酸盐的反应, 如 CaCl2 + Na2CO3 = CaCO3+2NaCl2. Cu2+ + 2OH- = Cu(OH)2 表示可溶性的铜盐和强碱生成可溶性

24、盐的反应, 如 CuSO4+2NaOH=Cu(OH)2+Na2SO4【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学习了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练习】判断下列化学反应是否为离子反应,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1) 稀盐酸与Ba(OH)2溶液反应; 是 H+ + OH- = H2O(2) 澄清的石灰水与CO2反应; 是 Ca2+2OH-+CO2=CaCO3+ H2O(3) 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 不是 因为不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探究】 用实验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请设计出合理的实

25、验方案。(要求:能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证明)【课后作业】P34 5、6、10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复习巩固初中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 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 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2) 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3) 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 法;(4)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就是发生了电子转移。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准确描述概念、深刻理解 概念、比较辨析概念的能力;(2) 培养学生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

26、的能力;(3) 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认识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科学的态 度、探索的精神学习化学;(2)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和求知欲望。教学重点: 用化合价升价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教学难点: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就是发生了电子转移。教学过程:【展示】学习目标:1、会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2、能说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3、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方法。【学习指导一】:请同学们认真默看课本35页第一自然段注

27、意: (1)划出重点语句。 (2)1分钟后比谁最先能说出CuO与C的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还 原反应的物质。1、 氧化还原反应 1、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 对C: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2CuO + C = 2Cu + CO2 对CuO失氧,被还原, 发生还原反应【思考】这个反应到底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学习指导二】: 请同学们认真标出课本35页中间3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并默读最后一自然段。注意找出:(1) 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的是 反应, 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的是 反应 (填“氧化”或“还原”) (2)2分钟后比谁能说的最准确。 1、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H

28、 +1;O -2;C +2、+4 Fe +2、+3;Cu +2. Zn +2; Ca +2;Na +1.2、从元素化合价变化角度分析: 化合价升高,发生了氧化反应 +2 0 高温 0 +42CuO + C = 2Cu + CO2 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 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检测】标出下列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并判断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Zn + 2HCl = ZnCl2 + H2 NaOH + HCl = NaCl + H2O为什么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会发生变化?【学习指导三】

29、:请同学们认真默看课本36页最后两自然段至37页第一自然段。注意: (1)比较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电子得失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2)4分钟后比谁最先能分清化合价升高时,_电子(填“得”或“失”),发生了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反之呢?【以Na与CI2反应生成NaCl为例】3、从电子的得失或偏移观点认识(本质) 从电子得失角度分析: NaCl的形成过程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也叫被氧化 0 0 +11 2NaCl2 2NaCl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也叫被还原 化合价升降的原因: 电子的得失 从电子偏移角度分析: HCl的形成过程 电子对偏离,化合价升高,发生氧

30、化反应 0 0 +11 H2 Cl2 2 HCl 电子对偏向,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化合价升降的原因:电子的偏移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学习指导四】:请同学们认真默看课本37页最后一自然段。注意: (1)找出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 (2)2分钟后比谁最先能说出下列问题: 氧化剂: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 , 电子的物质,反应本身被 。 还原剂: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 , : 电子的物质,反应本身被 。讨论:先标出下列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再分析哪种元素被氧化,哪种元素被还原,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2Na + Cl2 = 2NaCl 注意记忆

31、口诀: 升、 失、 氧化 叫 还原 化合价升高, 失去电子, 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 叫 还原剂分析下列反应哪种元素被氧化,哪种元素被还原,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1、Fe + CuSO4 = FeSO4 + Cu 2、Zn + 2HCl = ZnCl2 + H2 学会比较,学会总结1. 得氧和失氧的反应只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一部份。2. 化合价发生改变是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共同特3. 电子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失电子(偏离) 化合价升高 被氧化 还原剂得电子(偏向) 化合价降低 被还原 氧化剂 (本质) (特征) (变化) (反应物)作业: (1)39页第9题中的(1)、(2)题。 (2)39页

32、第10题。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间的关系,理解氧化剂和还 原剂的概念;(2)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准确描述概念、深刻理解 概念、比较辨析概念的能力;(2) 通过对氧化剂、还原剂概念认识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提高科学探究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科学的态度、探索的精神学习化学;(3)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和求知欲望。教学重点: 氧化还原反应与

33、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应用。教学过程:学习目标:能说出与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会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学习指导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7页第三、四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用时4分钟,看谁的学习效果好。氧化剂、还原剂的化合价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氧化剂具有_性,还原剂具有_性?(填“氧化”“还原”)检测一:先标出下列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再分析哪种元素被氧化,哪种元素被还原,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Fe + CuSO4 = FeSO4+ Cu由此得到: 被还原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被氧化氧化剂、氧化产物都具有氧化性;还原剂、还原产物都具有还原性

34、。结论: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 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即:氧化(还原)剂之性大于其产物。检测二:标出下列反应各元素的化合价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CuO + H2 = Cu + H2O检测三:请同学们做课本第42页第2、3题,时间4分钟,看谁做得又好又快。 +Vc2题中Fe3+ Fe 2 +3题中反应: S+2KNO3+3C=K2S+N2 +3CO2 【学习指导二】1、请同学们仔细辨析:教材36页钠与氯气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2、注意箭头的含义和电子总数的表示方法2、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表示法:先标出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再指出氧化剂、还原

35、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再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 失14e-,化合价升高, 发生氧化反应 +2 0 0 +4 2CuO + C = 2Cu + CO2 得22e-,化合价降低, 发生还原反应【练习】先标出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再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再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 1、 Fe + H2SO4 = FeSO4+ H2 2、 2FeC13 + Cu= 2FeC12 + CuC12 3、 O2 + 2H2 = 2H2O 4、 2FeC13 + Fe= 3FeC12 5、 Fe + 2HC1 = FeC12+ H2 6、 4P + 5O2= 2P2 O52.单线桥表示法

36、: 2e- CuO + H2= Cu + H2O说明:箭头方向由_电子的原子指向_电子的原子 数目为整个过程中得失电子总数【练习】先标出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再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再用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1、 Fe + H2SO4 = FeSO4 + H2 2、 2FeC13 + Cu= 2FeC12 + CuC123、 O2 + 2H2 = 2H2O 4、 2FeC13 + Fe= 3FeC12 5、 Fe + 2HC1 = FeC12+ H2 6、 4P + 5O2= 2P2 O5【学与问】课本37页置换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参加的分解反应一定都是氧化还原

37、反应!因为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既然有单质前后的反应,所以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举例比较:四大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 【学习指导三】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8页第一自然段,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意义。用时2分钟。【作业】标出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分别用线桥表示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再指出各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然后再写出对应的离子方程式。1、 Fe + CuSO4 = FeSO4 + Cu2、 Zn + 2HCl = ZnCl2 + H23、2Na +2 H2O = 2NaOH + H24、 2FeC13 + Fe= 3FeC125、 2FeC12 +C12 = 2FeC136、 2FeC13+ Cu= 2FeC12+ Cu C12课后作业:课本42页:复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