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二章单元检验卷.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32514 上传时间:2021-09-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中学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二章单元检验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级中学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二章单元检验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级中学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二章单元检验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中学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二章单元检验卷.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8月份月考测试卷生 物(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注意:请将选择题选项填写在第5页答题卡上一、选择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一体液调节 D、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都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Na、O2 、葡萄糖、血浆蛋白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CCO2 、血红蛋白、 H+、尿素 DCa2+、载体蛋白、氨基酸3、神经调节过程中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A刺激 B反射 C反射弧D条件反射4、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

2、中枢是( )A.语言中枢 B.身体感觉中枢 C.躯体运动中枢D.A项、B项和C项5、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最高级中枢在( )A脑干 B大脑皮层C小脑 D脊髓6、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兴奋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7、观察右图的神经元连接图,以下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A刺激a处,b和c处会产生兴奋或抑制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 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发生兴奋或抑制 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8、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产生兴奋,膜内外产生局部电流,电流方向是( )A膜外由未兴奋部

3、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同B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反C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反D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同9、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与Na+和K+的分布不均有关。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兴奋部位的特点是( )A对K+的通透性增加,K+迅速外流B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迅速内流C对K+的通透性下降,K+迅速内流D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迅速外流10、下列不属于激素调节特点的是( )A迅速、准确 B通过体液运输C微量、高效 D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11、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当受到

4、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B.上图可反映出激素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C.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D.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12、下列内分泌腺与其分泌激素对应错误的是( )A垂体促甲状腺激素B胰岛胰高血糖素C甲状腺甲状腺激素 D睾丸促性腺激素13、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血糖浓度的维持只与激素调节有关B.饥饿时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补充血糖C.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平衡14、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

5、的是()A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为养料和氧气D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15、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16、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17、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小腿抽搐 镰

6、刀型细胞贫血症 尿毒症 组织水肿ABCD18、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A大脑皮层的V区B大脑皮层的S区C大脑皮层的H区D大脑皮层的W区19、下列有关神经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突触处,信号的转换模式为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B突触前膜可以是胞体膜或树突膜C突触处兴奋的传递可以是双向的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接受神经递质后,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20、在人体内,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 呆小症 糖尿病 侏儒症 白化病 镰刀型贫血症 夜盲症 A B C D21、艾滋病患者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下列行为中,不会传

7、染艾滋病的是()A与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 B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和拥抱C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剃须刀 D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22、人体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下列生理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皮肤、黏膜等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B体液中杀菌物质消灭病原体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并将之消化 D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23、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液中就会出现结核杆菌抗体。这种抗体的基本单位和产生抗体的细胞及细胞器依次是()A氨基酸、效应T细胞、核糖体B葡萄糖、效应T细胞、内质网C氨基酸、浆细胞、核糖体D核苷酸、浆细胞、核糖体24、下列不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系统性红斑狼疮 B艾滋病 C风湿性心脏

8、病 D类风湿性关节炎25、如果割除幼鼠的胸腺,则此鼠的免疫状况是() A有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B丧失一切免疫能力C有全部的体液免疫的能力 D保留部分体液免疫的能力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选项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项二、非选择题(共50分)1、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中标号三种液体合称为 。(2)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中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红细胞所携带的

9、氧气至少需要通过 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 阶段。(4)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与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5)请用文字与箭头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6)液体中的 HCO3-、HPO42-等物质,对于维持 的稳定有重要意义。2、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神经纤维电位变化示意图及反射弧部分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2分)(1)A图中是 ,C图为A图中的 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2)若剪断 处的传出神经,再用较强的电流刺激处,在处 (填“能”或“不能”)产生相应的反应。(3)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

10、影响。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的结合。(4)B图中,若给D处一次较强的刺激,电表会发生 次偏转;D处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呈现 的状态。(5)当神经冲动传导到突触小泡时,突触前膜就释放 到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突出后膜上的,使下一个神经元 ,因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只能 (填单向或双向)传递。此过程中信号的转换形式为 。(6)与结构形成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是 。 3、下图为人体免疫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9分)(1)图中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2)A、B的名称分别是

11、 、 。(3)当细菌外毒素再次进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填序号)过程发挥免疫作用。(4)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当它侵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填序号)过程发挥免疫作用。(5)图中不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6)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填序号),其特点是。(7)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 。4、如图是维持人体稳态的部分调节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为有关的结构,A、B、C、D为激素,请据图回答问题:(8分)(1)当身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并分泌 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相应激素运输到甲状腺,最终导致激素 _ 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此调节机制属于_ 调节。

12、(2)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升高时,丙中的 细胞分泌的 增多;同时另一些细胞分泌的 减少,从而使体内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3)下丘脑还能调节人体的水盐平衡。如果饮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 (填 升高或降低),则垂体释放的 的量减少。该激素的靶细胞是集合管和收集管细胞,靶细胞靠 识别并与该激素结合。(4)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过高时,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的调节方式称为_ _。5、胰岛素能使机体的血糖浓度下降,当给动物注射大剂量胰岛素时,动物因血糖下降而休克,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使机体血糖浓度升高,促进休克后动物清醒。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胰高血糖素能使机体的血糖浓度升高。(9分)实验材料及用品:健康的白兔、注射器、兔笼、胰岛素溶液、胰高血糖素溶液、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1)选择体重相近的健康白兔,根据所给材料用品,完成下表实验步骤及预期结果。实验组实验处理方法预期结果第二步实验处理方法预期结果A组(2只)注射一定量生理盐水清醒不作处理清醒B组(2只)休克C组(2只)D组(2只)(2)该实验中,对照组为 组。(3)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