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25273305 上传时间:2022-07-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第一课 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课程标准】23 选择中外不同时期典型的国家管理形式,描述其主要特点。24 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文明的文化成就及其特色。42 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教学要求】1、 能够根据资料,描述出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特点。2、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与后世欧洲文化的联系中,感受古典文化的巨大成就和影响,以及古代东西方社会的差异。3、过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在结构、风格和特点上的比较,体验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关系

2、,初步学会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不同的文化现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新课导入:从古希腊神话中米诺斯王和迷宫的传说、故事,边解读图3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早期爱琴文明与城邦国家】1、引导学生观察图32,找到爱琴文明的两个中心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确定其所在位置。观看克里特文化及迈锡尼文化的录像。2、引导学生观察图31,并补充克诺索斯王宫的有关图片资料,想像当时米诺斯王宫的华丽壮观、建筑结构的复杂奇妙,使学生感受克里特文明的繁荣。3、从图32中找到雅典城的具体位置,分析其自然环境特点。(濒临爱琴海,处于一片蓝色海洋的包围中,海上交通便利。)4、观看有关雅典城邦

3、的录像。5、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内有关雅典民主制的有关内容,并回答问题。6、观看有关陶片放逐法的录像。7、讨论:伯利克里的演讲词中关于雅典民主制的看法。通过讨论及教师总结,使得学生看清雅典民主制的两重性。在肯定其优越性的同时,充分看到其局限性。8、从图32中找出斯巴达城邦的位置,并要求学生描述其地理环境特点。9、对比斯巴达和雅典的不同之处。10、想象题:假如你是古代希腊一名自由民家庭的男孩,你愿意生活在雅典还是斯巴达?【从共和国到大帝国】1、看母狼与孪生男孩图,听关于罗马城起源传说的录音。2、学生看图37、38,说说这两幅图反映了什么?3、阅读图310和课文内容,说说2世纪罗马帝国的版图。4、分析

4、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的原因。5、仍让学生看图310,先找出罗马城的位置,清楚共和国初期罗马大体的地理范围,然后与罗马帝国的版图相比较。6、启发学生思考:要统治如此广大的区域,原来的共和政体能够维持吗?7、看图39,让学生知道罗马帝国第一个皇帝屋大维。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了解古代罗马历史发展的大致线索。【西方文化之根】1、让学生看图311,猜猜画面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2、图311上画面的情景反映出什么?通过解答以上问题,从中使学生领会古希腊哲学的成就,感受古希腊善于思辩、辩论的传统,进一步理解古希腊人把哲学的含义理解为“热爱智慧”的原因。3、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图312、313和3

5、14,并根据自己已有的力学、戏剧和历史学的知识解释每一幅图画,大胆发表个人见解,深入体验古希腊人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巨大贡献。4、根据参考资料,对十二铜表法做简单的说明,使学生对罗马法的意义和影响有明确的了解。5、引用古谚“如果一个人到了罗马而不去看看万神殿,那么他来的时候是头蠢驴,去的时候还是头蠢驴”,进而提出“万神殿是什么?”以此来引出建筑的话题。6、展示有关建筑的图片,并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古罗马的公共建筑类型主要有多少种?古罗马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7、展示图315、316、图317和图318两组图片,让学生

6、观察并找出每一组在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等方面的相似之处。第二课 基督教文明与欧洲中世纪【课程标准】25 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42 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间的突出作用。【教学要求】1、能够利用资料和图片,归纳出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与特点。2、说明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影响。3、通过分析有关资料,描述欧洲封建庄园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农奴的地位,了解城市的兴起和行会制度的概况。【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新课导入:展示5世纪末的欧洲地图,让学生找出法兰

7、克王国的具体位置,通过弄清它与今天法国的关系,引入新课。【中世纪的王国与帝国】1、组织学生观察有关8世纪末查理曼帝国的版图,了解其地域范围。2围绕图319,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回答。(1)查理这位几乎统治西欧的国王,为什么要跪在教皇面前接受加冕?(2)教皇为查理加冕,这一事件意味着什么?(3)引导学生从教权与王权之间相互利用的关系来分析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分析欧洲中世纪的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让学生说说这放映了当时的情况。通过此项活动说明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指出它是因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并说明它的作用和影响。4、看falsh查理大帝帝国的分裂和阅读卡内容,了解今天欧洲主要

8、国家的形成。【基督教盛行西欧】1利用地图说明基督教产生的背景。(1)为什么在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基督教?(2)信仰上帝的人是富人还是穷人?(3)回忆有关圣经的知识,如关于上帝创造天地万物、诺亚方舟、大洪水等故事,以此消除学生对宗教的神秘感,形成对基督教的正确认识。2、学生阅读教材,联系基督教产生背景,思考(1)富人加入教会,对基督教产生哪些影响?(2)教会为什么积极靠拢王权?(3)后来教会势力发生了哪些变化?【领主的庄园与市民的城市】1、引导学生观察图322,并让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1)庄园中有哪些建筑?住着哪些人?(2)庄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3)想想看,这样的布局对庄园内的人们

9、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提示学生观察图322,找到农奴领主住宅,再找到农奴和领主。提问:(1)农奴耕种领主土地,是否意味着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2)比较农奴与领主的生活,说说农奴的社会地位。3、结合阅读卡,是学生理解城市自治权是广大城市居民不断斗争的结果。指出城市之所以对农奴有极大的吸引力,是由于自治城市获得人身自由和司法审判等特权,削弱了领主统治。因此,才会有更多的农奴向往并逃到城市,才会出现巴黎这样新兴城市的繁华景象。4观察图323思考学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5、学生活动:猜图324中的行会徽章是哪些行会的。6、课堂小结。第三课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课程标准】24 了解不同历史时期

10、不同区域文明文化成就及其特色。25 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33 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41 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43 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教学要求】1、通过阅读、收集资料,了解伊斯兰文明的形成、特点及阿拉伯帝国的历史概况。2、根据资料描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主要贡献、影响和作用,感受世界文化是各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理解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作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新课导入:利用学生平时对伊斯兰

11、教的了解提出问题。“我们常说的阿拉伯数字为什么叫阿拉伯数字?”“你知道伊斯兰教最初从哪里产生的吗?”“你知道一千零一夜这部文学作品产生于哪个民族?”引起学生的兴趣后,进入新课教学。【伊斯兰教的创始与阿拉伯帝国】1、在图327上指出穆罕默德的出生地圣城麦加。2、简介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3、利用图325介绍古兰经并让学生听一段古兰经录音。4、利用图327,介绍穆斯林对外扩张的原因和过程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阿拉伯帝国8世纪版图的四至点,强调它是一个地跨亚欧非洲的大帝国。5、生在地图上找到巴格达的位置,展示巴格达的图片,引入课文有关巴格达的内容。并将8世纪巴格达城的规模与我国唐朝的长安城进行比较,

12、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阿拉伯帝国的富庶繁荣。【阿拉伯伊斯兰文化】1、学生阅读课文、观察图片,思考:(1)从阿拉伯的文化成就中能体会出什么?(2)阿拉伯文化有什么特点?(3)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2、利用阿拉伯数字引出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让学生感到阿拉伯文化近在咫尺。3、思考:穆罕默德曾说:“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这句话说明了什么?4、展示有关清真寺的图片,观察清真寺建筑风格,结合教材图328,说说伊斯兰建筑的特点是什么?5、学生讨论:以中亚和北非的清真寺图片为例,说说各地清真寺的建筑风格有什么不同?这种现象又说明了什么?6、利用图329、330讲述阿拉伯人在数学、天文学、化学和医学等方面的成就。7、通过讲述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等故事教授阿拉伯的文学成就。8、课堂小结。综合探究三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课程标准】24 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文明的文化成就及其特色。25 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33 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教学要求】1、能够描述和辨析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宗教景观的差异,理解宗教景观的象征意义。2、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观察社会的文化和文化景观,理解世界各地文化的多样性。【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新课导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