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24317098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11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侍臣:周围的大臣。京师:京城,今陕西西安市。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夙夜孜孜:日夜努力。稔:丰收。(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遂致灭亡(导致)B.征求不已(停止)C.穷兵黩武(贫穷)D.百姓不堪(忍受)(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三处。

2、本 根 不 摇 则 枝 叶 茂 荣 君 能 清 净 百 姓 何 得 不 安 乐 乎(3)结合选文,概括唐太宗的人物形象。2阅读石渠记(节选),完成问题。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注释渴:地名,指袁家渴,一泉水名。箭:小竹。庥:同“休”,休息。(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民桥其上: 逾

3、石而往有石泓: (2)文中描绘的渠水有什么特点?试结合内容分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选自朱熹与长子受之)【注释】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膝下:这里指父母。汩:搅乱,扰乱。伎俩

4、: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乡党:家乡的人。无忝:不要辱没。忝,辱。(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蒙辞以军中多务 及鲁肃过浔阳 然今遣汝者 力改故习 (2)下列划线词的用法和意思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然今遣汝者:连词,表转折,但是B、结友而别:连词,表承接,然后C、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因为D、蒙乃始就学:副词,于是,就(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4)孙权劝导吕蒙要学习的理由是什么?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的原因是什么?4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

5、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跷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如目也。”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臣愚患之 王乃止 (2)翻译: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译: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自昔词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白乐天诗词,疑皆冲口而成,及见今人所藏遗稿涂窜甚多。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蘧尝

6、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得东坡先生数诗稿,其和欧叔弼诗云:“渊明为小邑。”继圈去“为”字,改作“求”字,又连涂“小邑”二字,作“县令”字,凡三改乃成今句。知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于屡改也。(节选自春渚纪闻)【注释】涂窜:涂改。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蘧:作者何蘧(yun,又读wi)自称。(1)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及见今人所藏遗稿涂窜甚多(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3)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从文章中得到了什么启示。6课外文言文阅读。勤学王守仁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

7、为上。 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 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注释】确:确实,踏实。侪(chi)辈:同辈。无能自处: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乐易:乐观和蔼,平易近人。(1)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相同

8、的一项是 A有弗鄙贱之者乎先帝不以臣卑鄙B彼固将以欺人汝心之固C苟有虚而为盈彼竭我盈D有弗窃笑之者乎必为有窃疾矣(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B而以勤确谦抑为上不以物喜C凡学之不勤水陆草木之花D必其志之尚未笃也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3)下列表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作者把聪慧敏捷、勤奋踏实、谦虚低调作为自己选择学生的首要条件。B选文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表明了作者对求学的态度。C反问句的多次使用,加强了语气,增强了本文的说理气势。D本文与送东阳马生序一样,都寄予了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人果遂以彼为

9、无能?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5)试结合课文送东阳马生序谈谈对学习应持怎样的态度。7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锅巴救命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注释】铛:铁锅。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伫录:贮藏。未展:来不及。(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恒装一囊 辄伫录焦饭 归以遗母 逃走山泽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

10、从军。(3)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应该如何孝敬父母?8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

11、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注】“案堵”:安居,“案”通“安”。(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或言诛秦王或:有的人B.吾当王关中王:大王C.人又益喜益:更加D.诸吏人皆案堵如故。皆:都(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又杀之井底之蛙B.乃以秦王属吏严阵以待C.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拍案而起D.为父老除害一言为定(3)下列各项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B.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C.多/非乏不欲/费人D.仓

12、粟多非/乏不欲/费人(4)借助文言知识资料卡,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父老苦秦苛法久矣。(5)请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刘邦在楚汉之争中胜出能成为一个帝王的原因。9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宋仁宗忍饿 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侍臣曰:“何不降旨索取?”仁宗曰:“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注释】兴:起身。比:最近。禁中:皇宫里。逐:每。(1)用“/”给下面文字断句。(只画一处)岂 不 可 忍 一 夕 之 馁 而 启 无 穷 之 杀 也(2)用

13、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3)请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宋仁宗是一个怎样的皇帝?10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

14、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注释】旁近:附近,指邻居。邑人:同县(乡)的人。扳:通“攀”牵、引。谒:拜访。(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未尝识书具: 即书诗四句: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卒之为众人: (2)翻译下列句子。父异焉,借旁近与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句回答。(4)从方仲永的遭遇来看,你得到什么启示?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

15、“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选自世说新语夙惠,略改)【注释】韩康伯:名伯,东晋大官,玄学思想家。襦:短袄。复裈:夹裤。裈,裤子。下:下身。国器:治国之才,国家的栋梁之材。(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母殷夫人自成之 令康伯捉熨斗 母问其故 母甚异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中“而”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B.博学而笃志(论语十二章)C.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D.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

16、寒,止得襦。已足,不须复裈也。(4)母亲认为韩康伯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的依据是什么?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阎伯玙,袁州刺史。时征役繁重,袁州特为残破,伯玙专以惠化招抚,逃亡皆复。邻境慕德,襁负而来。数年之间,渔商阗凑州境大理及改抚州百姓相率而随之。伯玙未行,或已有先发。伯玙于所在江津见航,问之。皆云:“从袁州来,随使君往抚州。”前后相继,吏不能止,其见爱如此。到职一年,抚州复治。代宗闻之,徽拜户部侍郎。(节选自唐语林)【注释】玙:读“y”,古代的一种佩玉,比喻美好的人或物。阗(tin)凑:大量聚集。(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伯玙专以惠化招抚/以大易小B.逃亡皆复/且

17、秦灭韩亡魏C.襁负而来/负势竞上D.或已有先发/或王命急宣(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渔 商 阗 凑 州 境 大 理 及 改 抚 州 百 姓 相 率 而 随 之(3)伯玙与醉翁亭记中的太守有何相似之处?13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 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若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冷饮,殊无意味。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街头有鲍姓者,买混沌为业,以百钱雇其担,约以明日午后。鲍欣然允议。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饭后同往,并带席垫,至南园,择柳阴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陌度阡,蝶蜂乱飞,令

18、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着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红日将颓 既而酒肴俱熟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3)你从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生活趣事?14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

19、,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质抵押。没没收。营护料理,护送。(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西南绝域风华绝代B.禹锡终易连州时移俗易C.如母子异方奇光异彩D.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一字之师(2)结合语境,回答下面问题。 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归”有多种义项:女子出嫁;返回;归还;归附,归属;归趋,归宿

20、;通“馈”。赠送。“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中的“归”字,该选用哪个义项?请你选出恰当的义项,并结合文意简述理由。(3)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柳宗元?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杨烈妇传(节选)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洲。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

21、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飞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

22、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县令,诚主也 皆悉力守死 徒失利,无益也 诏迁绛州太平县令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4)文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杨氏深明大义的,请用简洁语言概括。16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咸誊清。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

23、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24、(节选自宋清传)注释雠(chu):出售。蚩(ch):傻,无知。翦翦:小气的样子。(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冀速已希望B.未尝诣取直通“值”,价值、价钱C.积券如山借据欠条D.不害清为之富害怕(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A.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B.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C.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D.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3)下列对本文内容

25、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清将药材既卖给那些富商和官员,也可以赊欠给那些付不起钱的穷人。B.因为欠条太多,宋清到年末就会将所有欠条烧毁,并且不告诉家里人。C.宋清目光长远,尽管有赊死账者众多,但他依然能够得到富足的生活。D.那些曾得到宋清热情送药的落魄者,一且有机会,都会加倍来回报宋清。(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17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

26、适融然。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性嗜酒 造饮辄尽 颖脱不羁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2)翻译下列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3)请从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4)用原文语句回答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什么?分别表现出一个怎样的五柳先生?18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

27、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注释:流辈:人们。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得句,得到佳句。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诟(gu):责骂。胡:为什么。(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侄罔然而止 (2)翻译下列句子。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19文言文阅读。 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28、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 崖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弘范元军元帅。崖山地名。张世杰南宋将领。捍保卫。上皇上。(1)以下各项对词语的

29、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安”是会意字,本义是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是:安定;安全;安稳。文中“安事二姓”中的“安”即其本义。B“书”本写为“書”,本义是:书写、记录、记载,文中“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中的“书”即本义,而“使为书招张世杰”中的“书”是“书信”。C“与”本写为“與”,会意字。“一、勺”合起来,表示给别人东西。文中“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的“与”就是给的意思。文中“与俱入崖山”中的“与”是“和”的意思。D“事”有名词“事情”的意思,有动词“做”的意思,如“不事生产”,也有动词“侍奉”的意思,文中“安事二姓”中的“事”就是“侍奉”的意思。(2)下列各项中带点的词语含义用法

30、相同的一项是 A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丈夫之冠也,父命之B使为书招张世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C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D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3)以下各项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B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C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D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4)翻译。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文天祥是否符合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的标准。20古

31、诗文阅读。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注释】桀、纣: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圹(kung):旷野。(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B.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C.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D.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本文中有形象的描绘,这个句子是

32、:“ 。”本文说到“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句子来解释就是:“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民之归仁也无案牍之劳形B.所欲与之聚之夕日欲颓C.所欲与之聚之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得其心有道失道者寡助21晚游六桥待月记袁宏道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旦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提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33、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注释】夕岚:傍晚山里的雾气。罗纨:这里指穿罗纨制作的衣服的人。艳冶:艳丽妖冶。夕舂:夕阳。(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解释有误一项是 A.急往观之(欣赏)B.竟不忍去(离开)C.然杭人游湖(这样)D.月景尤不可言(更加)(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3)短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西湖春景之美的?请简要概括。2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

34、,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但当涉猎 旦辞爷娘去 或阻之 活万余人 (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停顿一处)。曾任范县令父老沿途送之(3)翻译下列句子。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3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稻 凡稻种最多。不粘者禾曰秔,米曰粳。粘者禾曰稌,米曰糯。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不

35、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最迟者后于清明。(选自天工开物,有删节)【注释】秔:音jng。稌:音t。(1)请用“/”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限两处)不 可 为 酒 只 可 为 粥 者 又 一 种 性 也(2)本文从种类、 、 和播种时间四个方面来介绍稻。(3)稻系民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毕生追求的梦想是“一稻济世,万家粮足”。请根据所给上联选出合理的下联,表达对他的敬意。上联:禾下乘凉梦下联: A.粮足万家兴B.不悔是初心C.一稻一人生D.人间济世情24阅读下面

36、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郅都 郅都者,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滑,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栗。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

37、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选自史记酷吏列传,有删减)【注】瞷:jin。二千石: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倍:同“背”,违背,这里是离开的意思。条侯:丞相名。揖:作揖,平辈间行的相见礼,两手抱拳高拱,身子略弯,向人敬礼。对簿:在官府受审。间:暗中。中:中伤。(1)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折大臣于朝”和“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面”的含义相同,都是“当面”的意思。B.“屠自后断其股”(狼)中的“股”是“大腿”的意

38、思,依此推断,“余皆股粟”的“股”也指大腿。C.“而都揖丞相”与“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中“而”都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可是”“却”。D.“谢”有“道歉、谢罪”“辞官”“拒绝”“辞别”等义项,根据前后语境,“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中的“谢”应是“辞别”的意思。(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B.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C.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D.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4)

39、郅都被司马迁列入列传中“酷吏”一类,请结合他的相关事例,说说你对“酷吏”一词的理解。25阅读古文,完成下列各题。甲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富贵不能淫)乙 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孟子曰:“王子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也;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鲁君之宋,呼

40、于垤泽之门。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此无他,居相似也。”(节选自孟子尽心上)【注释】范:地名。气:气质。垤(di)泽之门:宋国城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父命之 以顺为正者 孟子自范之齐 而王子若彼者 (2)用“/”给乙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划两处。居 移 气 养 移 体 大 哉 居 乎(3)翻译下面语句。此之谓大丈夫。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4)甲乙两文中“广居”含义相同,喻指 。甲文中“居广居”是“ ”的素养之一;乙文中“广居”可以改变人的 。26课外文言文阅读。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

41、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选自世说新语)(注释:)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唯)只有。(信然)确实这样。(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尝与诸小儿游/与儿女讲论文义B、诸儿竞走取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C、树在道边而多子/对子骂父D、公欣然曰/取之信然(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诸 儿 竞 走 取 之 唯 戎 不 动 人 问 之 答 曰(3)翻译下列句子。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4)结合选文,说说为什么诸儿竞走取李,只有王戎不动?反映出他怎样的形象?27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杯弓蛇影 乐广字彦辅,迁

42、河南尹,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顿愈。(唐房玄龄等晋书乐广传)河南:郡名,在今河南省北部。听事:官府办理政事的厅堂。角:即装饰有犀角之类的弓。 沈疴:长久而严重的病。(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方: 既饮而疾疾: 复置酒于前处置: 酒中复有所见不不: (2)翻译下列句子。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顿愈。(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

43、个什么道理?28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程颢,逾冠,中进士第,调鄠县主簿。南山有石佛,岁传其首放光,远近聚观。先生谓其僧曰:“吾有职事,俟复见,为吾取其首来观之。”自是光不复见。 改上元县,盛夏堤决,法当言之府,府言之漕司,然后兴作。先生曰:“若是,苗槁久矣!”竟发民塞之,岁乃大熟。上元当水运之冲,设营以处病卒,至者辄死。先生曰:“病者给券而后得食。待食数日,奚而不死!”乃白漕司豫贮米营中,死者减半。茅山有龙池,其龙如蜥蜴而五色,自昔严奉,以为神物。先生捕而脯之,使人不惑。河东财赋窘迫,官所科买,虽至贱之物,价必腾涌。 先生度所需使富室豫储以待及期定价买之贫富咸利。 神宗素知其名,每召见,从容咨访。将退,则曰:“卿可频来求对,欲常相见耳。”一日,议论甚久,日官报午正,先生始退。务以诚意感动人主,言人主当防未萌之欲。神宗俯身拱手曰:“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