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学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4069796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文化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茶文化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文化学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文化学复习资料.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茶文化学复习资料.精品文档.茶文化学复习资料1、茶文化学:是以科学的态度和历史的眼光研究茶的起源、人类饮茶发展与变迁、茶的品饮艺术及饮茶习俗、茶与自然,社会,政治,宗教的关系以及现代饮茶的社会功能,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一门新兴边缘学科。2、广义茶文化: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了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以茶为题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集合。 狭义茶文化: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理念、信仰、情感、爱憎等思想观念的各种文化形态之统称。3、茶文化的性质:广泛的社会性、牢

2、固的群众性、典型的民族性、明显的区域性。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推动廉政建设;促进茶叶经济的发展;增进人民健康;建立和谐社会4、茶的几种起源说:中国起源说,起源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印度起源说;原产于中国和印度;原产东南亚有野生茶的各产茶国;原产于印度、缅甸和中国交界的无名高地5、中国四大茶区: 江南茶区(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 江北茶区(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 西南茶区(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及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茶区) 华南茶区(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省) 北至山东省荣城县;南至海南榆林;西至西藏自治区易贡;东至台湾东部海岸6、世界三大高香

3、红茶:祁门红茶、锡兰乌沃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7、茶文化简史:萌芽秦以前(生产和利用源于巴蜀),是我国发现和利用茶的初始阶段,即从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发展到开始人工栽培;局限于巴蜀地区,作为贡品已有记载 发展时期两汉南北朝时(茶业向东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栽培区域扩大,向东转移;成为商品向全国各地传播;饮茶之风遍及南方 兴盛时期唐宋时期(茶叶日益繁荣,饮茶风气遍及全国),栽培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贸易中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的浙江、福建一带;饮茶风气全国普及;有关茶书著作相继问世. 宋元时期:(茶业中心转移福建,斗茶成风),茶兴于唐盛于宋;出现了“以茶为业”的专业户和官营茶园;属福建北苑最为有名,规模最

4、大;当时茶叶生产和技术中心已从长江中下游的太湖流域南移到东南福建一带。 鼎盛时期明清时期(散茶兴起,茶文化走向民间),栽培面积、生产量一度达到有史以来最高水平;茶叶的生产技术和传统茶学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散茶成为生产和消费的主要茶类;茶叶产品开始出口销往世界各地;茶叶外贸机构亦得到发展 明代饮茶:斗茶之风消失,茶叶研末变为瀹饮法;对黑、花、红、乌龙茶等茶类起了推动作用; 黄茶起源:是茶叶“自然发黄”,早在7世纪时为寿州黄芽;闷黄,明代 黑茶起源:宋代川茶;湖南安化黑茶 花茶起源:始于宋代,以花入茶,窨制花茶 乌龙茶起源:属半半发酵茶,在明代中晚期的武夷山茶区已出现 红茶的起源:起于明而盛于清(

5、最早的从福建崇安的小种红茶开始) 方兴未艾中国茶业再现辉煌,新中国成立后茶叶经济飞速发展;种植面积第一位;产量占世界第二位;出口量占第三位;绿茶出口贸易占世界70%左右一、煮茶法煮茶法:自汉至今,汉魏六朝以迄初唐(主流)中唐(支流)直接源于食用和药用。时间:不晚于西汉末; 地点:饮茶有比较明确文字记载在巴蜀地区特征:茶品:以散茶、团茶作为贡品 茶器:唐以前,茶器与食器混用,中唐以后有专门茶器煮茶法是指要饼茶研碎待用,然后开始煮水,以家水烧开。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茶与水交融,二沸时出现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此时将沫饽杓出,以备用。继续烧煮,茶与水进一步融合,波涛浪滚,称为

6、三沸。此时将二沸时盛出的沫饽放入水中,视人数多少严格入量。二、煎茶法煎茶法:陆羽式煎茶法,是唐代饮茶的主流形式,是中国茶艺最早形式;从煮茶法演化而来,直接从末茶改进而来 时间:西晋,杜育荈赋;地点:岷江之水,发明在巴蜀之地 茶品:唐宋时有粗、散、末、饼四类(都应碾成末再煎) 茶器:唐代发明了茶器煎茶法是指陆羽在茶经里创作记载的一种烹煎茶方法,其茶主要用饼茶,经炙烤,碾罗成末,候汤初沸投末,并加以环搅,沸腾则止。煎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茶,备器,选水,取火,候汤,炙茶,碾茶,罗茶,煎茶(投茶,搅拌),酌茶,品茶等流变:煎茶法萌于晋,盛于中晚唐,衰于五代,亡于南宋。煎茶法衰亡之日,便是点茶法隆盛之时

7、。三、点茶法点茶法:两宋饮茶的主流形式,曾传朝鲜、韩国、日本 缘起:煎茶法;时间:不晚于北宋初年,北宋蔡襄茶录 地点:建安民间 茶品:出散、末茶均可。但要经炙、碾、磨、罗成茶粉 茶器:风炉、汤瓶、茶碾、茶磨、茶罗合、茶匙、茶盏、茶筅等。茶筅是点茶法最重要茶具。点茶法属清饮。程序:备茶,备器(炙、碾、磨、罗),取火,候汤,熁盏流变:点茶法萌芽于晚唐,始于五代,盛于南宋,衰于元,亡于明朝后期点茶法有茶百戏点茶法做法:先将茶饼放在火上烤成金黄色;把茶饼敲碎,碾成极细的茶末,用筛子把茶末筛一遍,去掉粗末;取一定量的茶末放进黑色的茶碗量,加入少量水,搅拌调匀,调成膏状;往茶碗里注入更多开水,一边注水,一

8、边用茶筅搅拌茶汤。通常要七次注水,每次注水茶筅击打次数不同,轻重缓急不懂,直到理想状态。四、泡茶法泡茶法:自明朝中期形成至今,是明清以来的主导饮茶方式。 泡茶法两大来源:是源于唐代“庵茶”的“壶泡法”;是源于宋代点茶法“撮泡法” 时间:明朝万历年前(壶泡法) 地点:苏吴一带的发明 茶品:各种茶类即可; 茶器:景瓷,宜陶,紫砂壶,盖砂杯 撮泡法:直接置茶入茶盏,注沸水即可 壶泡法:在壶中冲泡,然后分盏入茶杯引用 壶泡法:萌芽于中唐,形成于明朝后期,盛行于清及民国时期,小壶小杯冲泡品饮青茶的功夫茶法,在工夫的基础上发明了闻香杯和茶海(公道杯),以及用盖碗代壶的台湾变式工夫茶。 煮茶法:煎茶法是特殊

9、的煮茶法;泡茶法:是特殊点茶法 至今唯存:煮茶法和泡茶法。六、茶具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好茶=妙器+好水1茶具:广泛地讲,是泛指完成泡饮全过程所需的设备、器具、用品及茶室用品。狭义地讲,茶具仅指泡茶和饮茶的用具。2紫砂茶具创始于宋,明代以后大为流行。三大特点: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3唐代六大名窑:刑窑、岳州窑、婺州窑、寿州窑、洪州窑、鼎州窑、越窑4景瓷茶具(明代两代产的白瓷):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磬、明如镜;北宋江西景德镇产的白瓷,质地光滑,百里泛青,雅致悦目,所以有“中国瓷都”之称;青瓷生产的鼎盛时期:宋代浙江龙泉哥窑、弟窑5茶宴:宫廷茶宴、文人墨客、禅林茶室6明代宜兴罐以供春

10、壶为上7有“假玉器”之称的是唐代白瓷8茶道组又称茶道六君子,包括茶针、茶匙、茶则、茶夹、茶漏、茶道筒9宋代盛于“斗茶”,又称“茗战”,斗茶崇尚“茶色贵白”茶具以青、黑瓷为好七、茶政与茶法1税茶法的主要内容:理清税权;取缔私茶;保护茶园;泸州、寿州、淮南一带税额追加50%2茶政与茶法产生的背景:唐代以前,茶叶经营为自由贸易,亦称赋税。但随着茶叶生产、消费的不断普及,茶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茶叶经营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利益,引起了统治阶级的重视。从而统治阶级为了掠夺茶利,便制定了茶政、茶法,对茶的经营方式进行规范,以便谋取巨大的茶利。3我国茶的征税始于唐德宗建中元年。4榷茶制:即插得

11、专营专卖。始于中唐时期,文宗太和九年,宰相王涯奏请榷茶。真正厉行“榷茶制”的是从北宋初期开始的。我国榷茶之制正式施行始于宋太祖乾德二年。5茶引制:到了北宋末期“榷茶制”改名为“茶引制”(官府不直接买卖茶叶),一直沿用到清乾隆年间,才改“茶引制”为官商合营的“引岸制”。6引岸制:实行产销对口贸易宋代茶法:三税法、通商法、茶引法、见钱法、贴射法宋代茶政:茶叶专卖、茶马互市7元代茶叶:最大特点是其过渡性;元代茶叶编辑秦淮以南广阔区域;饼茶逐渐衰落,制造以散茶、末茶为主,贡茶也是散、团并重;元代茶政:茶引法八、贡茶1贡茶起源于四周;从李唐王朝开始形成制度2唐代贡茶制的形式:朝廷选择茶叶品质优异的州定额

12、纳贡;选择茶树生态环境得天独厚自然品质优异、产量集中、交通便捷的重点产品,由朝廷直接设立贡茶院(即贡焙制),专业制作贡茶。3唐代贡茶,以蒸青团饼为主,以早为贵;宋代沿袭唐制,顾渚贡茶院逐渐衰落;明代贡茶,散茶星期;清代贡茶,茶名钦定。补:茶经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选、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艺术、精神、茶道)茶房四宝:玉书碨、潮汕炉、孟臣罐、若琛瓯产茶国: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度尼西亚、日本(产量从大到小排列)茶叶传播路线:东传:由中国日本、韩国; 西传:由福建、广州南洋诸国马来半岛、印度半岛地中海欧洲各国 北传:传入土耳其、阿拉伯、俄罗斯茶马贸易始于唐

13、肃宗时期;唐德宗贞元年间正式开始了商业性的茶马交易九、茶馆一、茶馆亦称茶肆、茶坊、茶社等。是专门供应茶水并提供消费者品名、聚会、休闲、娱乐的产所(以饮茶为中心的综合性活动产所)。茶馆最早形式是茶摊,中国最早出现在晋代。大唐中期郭嘉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空前繁荣,茶馆不仅在江南普及,也流行到北方,此时茶馆除了予人解渴外,还有休息、进食功能。宋朝:兴盛时期。特殊功能:喝茶聊天、品尝小吃、谈生意、做买卖、进行各种演艺活动和行业聚会。明清:休闲、饮食、娱乐、交易(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市民阶层不断扩大,民丰物富造成了人们对娱乐的需求)近现代:衰微时期。中国经历了战争、贫困和一个非常时期,茶馆一度衰微。近

14、二三十年来:复兴时期。中国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精神的追求,茶馆作为文化生活形式也悄然恢复。 茶馆也成为人们业余生活重要选择之一二、四川茶馆以综合效用见长;苏杭茶室以幽雅著称;广东茶楼主要与“食”相结合;上海茶馆海派风格北京茶楼集各地之大成,以种类繁多、文化内涵丰富为特点三、历史上茶馆种类:大茶馆、清茶馆、书茶馆、野茶馆、茶摊、茶棚 近代茶馆种类:音乐茶室、茶轩、茶亭四、仿古式茶艺馆:室内庭院式、现代式、民俗式、戏曲茶楼、综合性茶艺馆五、茶馆的功能:交际功能、休闲功能、餐馆功能、展示功能 上海湖心亭、北京老舍、杭州湖畔居、成都顺兴老茶馆十、茶文化旅游1茶文化旅游的内涵:是

15、现代茶业和现代旅游业交叉结合兼具共容的新型旅游模式。它是将茶生态环境、茶事活动、自然资源、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的产物。茶文化旅游由于涉及面广泛,既属于文化旅游,又属于观光旅游、民俗旅游。以茶园生态环境自然景观为背景,在相应的局部把地区范围内进行人工修饰和点缀的茶文化生态旅游,其基本形式的秀美幽静的环境为条件,以茶事活动为基础,以茶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的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以茶为载体,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活动为内容,进行规划、设计,而涵盖观光,求知,体验,习艺,娱乐,商贸,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2茶与旅游相结合的原因:产茶区和风景区的结合;茶俗是民俗的一部分

16、,民俗旅游是旅游的一种方式;茶文化旅游满足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对文化、历史、审美的追求。3茶文化旅游类型:自然景观性;人文考古型;茶乡特色型;特色茶俗型;农业生态型;修学求知型;茶馆体验型 特色茶俗:藏族酥油茶;茶乡特色型:新昌大佛龙井茶、余杭径山茶旅;人文考古型:陕西扶风县法门寺、浙江顾渚山、福建建瓯“宋代北苑公差”,摩崖石刻碑文4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5茶文化旅游的特点:大众性、群众性;区域化、集中性;多样化,丰富性;人性化,传承发展性;休闲化,体验性6茶文化旅游市场的开发思路:突出茶文化旅游的文化内涵;加强茶文化旅游区建设;不断开发茶文化旅游新产品;发掘茶文化宗教民俗风景资源;

17、开发更多的茶文化旅游纪念品;以茶叶博览会、茶文化节为载体,提高旅游知名度十一、外国茶文化1日本茶道基本精神:“和、敬、清、寂”。日本茶道将饮茶视为生活规范,藉以修身养性,学习礼仪,以环境幽雅为主体,以高尚享受为目的的一种活动。2韩国茶礼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新罗统一高丽王朝时期(高丽时期是朝鲜半岛茶文化的最辉煌时期)朝鲜李朝时期现当代时期3饮茶皇后:凯瑟琳公主;英国饮茶始于17世纪中期;调配茶汤顺序:糖,茶汤,牛奶;英国下午茶:贵族夫人安娜发明4美国茶俗:西海岸饮泡沫茶、东部欧洲风格、美国南部保留旧文化甜茶、美国北部茶通指热饮料; 美国人喝茶有:冰茶、速溶茶、袋泡茶、添香茶、工艺花茶、鸡尾茶酒、草药茶、泡沫茶、热饮茶 美国移民群体的多源性决定了美国文化的多元性520世纪40年代,英国首先研究出速溶红茶,并获得发明专利。6从美国茶文化的特点来分析美国独特的饮茶方式:美国人的食物味道比较清爽,喜“生、冷、淡”的食物,且不刻意讲究形式和排场,而强调营养搭配,最显著的饮食习惯是快餐,日趋简单和快捷,这些充分体现于美国茶文化和其独特的饮茶方式中。7俄罗斯饮茶方式的独特之处:加甜酒。8印度饮茶习俗:印度人普遍喜欢引用浓味的加糖红茶;调味茶:羊奶+红茶汤;玛萨拉茶:红茶汤+姜+小豆蔻 舔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