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格、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肖建伟.docx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240144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14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人格、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肖建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人格、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肖建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人格、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肖建伟.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文摘要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众多的 研究己证实,人格和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伴随着多起大学生恶 性心 PTP件的发生,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引起了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一些咨询 和调齊的资料也表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是凸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指标,而 人格冈素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好坏具有一定的意义。鉴于此,本文试图探讨宿舍人 际关系好坏和心理健康程度高低不同的大学生在人格上有何差异;人格、宿舍人 际关系和心理健康三者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本研究选収河北师范大学、石家庄学院 6个系 40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 用的调查工具 为王登 峰的中

2、国人人格量表 ( Qingnian Zhongguo personality Scale QZPS)和 SCL 90 症状自 评量表 ( Symptom Checklist 90), 人际关系的 测量采用莫雷诺的社会计量法中的社会指数分析法对大学生在宿舍受欢迎程度 进行测量。 研究结果表明: (1)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整体水平较差。大学生心理健康总分在生源、性别、 学业成绩、家庭年收入上差异不显著。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 (2) 大学生人格在性别、生源、是否班干部、宿舍长、家庭年收入等方面存 在差异,女生比男生、农村大学生比城市和县城的大学生、班千部和宿舍长比普 通大学生、家庭收

3、入低的大学生比家庭收入高的大学生拥有更多的积极人格品 质。 (3) 拥有较多积极人格品质的大学生心理更健康、宿舍人际关系更好、学业 成绩更佳。尤其是乐观的人格品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4) 人格、宿舍人际关系均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其中人格因素通过作 用于人际关系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心理健康宿舍人际关系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issues of college students5 mental health had being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by people from

4、 all works of life. As was proved by many researches, people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personality were both of great importance to his or her mental health state. Since a lot of seriously vicious events of college students had occurred,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college dormitories ha

5、d aroused the concern of our psychologists. Some counseling and researches had also proved that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college dormitories can been regarded as an index reflecting students, mental health conditions, as well as the personality was a determinative factor to the interpersona

6、l relationship in college dormitories. In view of these facts, this article try to explore what differences of personality there was between the college students who had good or ba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different mental health conditions and how to interact among the personality, interpers

7、onal relationship of dormitory and mental health conditions. In these researches, 408 college students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from six departments affiliated respectively to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and Shijiazhuang College. The measuring instruments used in this research include QZPS ( Qingnian Z

8、hongguo personality Scale ) compiled by Wangdengfeng ; SCL 90 (Symptom Checklist 90), and the measuring instrument of J.L.Moreno Sociometry. This research has proved that: (1) The mental health state of college students is not up to the standards in general. College students5 mental health states do

9、es not vary with origin, gender, academic records? income of family. The college student of one-child families is better in mental health than who was not of one-child families. * (2) The person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varies with such factors as gender, origin, class leader or not, dorm leader or

10、not, household yearly income. Female students, students from countryside, class leaders or dorm leaders, students from high yearly income families etc. will have more positive personality traits. (3) The students with more positive personality traits will have more healthy mental states; They will e

11、njoy a more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with his or her dorm-mates; they will have better academic records; what is more, positive personality traits give a more accurate forecast of college students1 mental health states. (4) Personality,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dorm both have an inf

12、luence upo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conditions, but the factor of personality acts on students mental health conditions through the medium of dorm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mental health, interpersonal relation of dorm 目 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mm . 1 1.1大学生心理健

13、康 . 1 1. 2大学生人格和心理健康 . 4 1. 3大学生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 . 7 1. 4问题的提出 . 10 2 研 究 过 程 . 12 2.1研究方法 . . 12 2. 2研究对象 . 14 2. . 3数据分析 . : 16 3研究结果 . 16 3.1大学生心理健康基本情况 . 16 3. 2大学生人格的基本情况 . 18 3. 3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 . . 26 3.4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 . 28 3. 5大学生人格、宿舍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路径分析 “ . -31 4 分 析 与 讨 论 . . 32 4.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 . 3

14、2 4.2大学生人格的基本情况 . . 34 4. 3大学生人格和宿舍人际关系 . 36 4.4大学生人格和心理健康 . 36 4. 5大学生人格、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 . 37 5 雜 . 39 参考文献 . 40 隱 . 43 后记 . 49 1前言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大学生 因心理问题伤杏 q己或他人的車件屡见报道,给当事人的家庭带来极大的心灵伤 害,在高校和社会 h都产生了极大反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由于 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大学生在择业、社交、经济等方面面临的正力越 来越大。因而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和冲突,若这些困扰

15、和冲突不能得到及 时的疏解,就会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 M题。 众多的理论和研究都表明,积极的人格特质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 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 般来说,具有积极人格特质的大学生心态更积极、处 事更乐观。他们能够更有效的处理生活中的突发事件,调整生活屮压力所带来的 种种不适应。 个人的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 1。具有积 极人格特质的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能力更强,他们能更偷快、融洽的和他人相处。 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中,最主要的关系就是同学关系,而同孪中交往最密切就是 同宿舍的舍友。和谐融洽的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具有积极意义,它 “ 可以缓解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不

16、适应,减轻对家人的依赖和思念,调节各种不良 情绪,良好的宿舍人际关 系能使大学生拥有归属感和安全感,提高他们的心理健 康水平。从近几年来大学生咨询个案中我们也发现,宿舍人际关系是凸现大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有效指标,其中人格因素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具有重要影 响。 目前,关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多为理论上的阐述,实证研究较少。 鉴于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重要性和相关实证研究的缺失性,本 研究试图就大学生人格、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作一些初步研究, 并试图探讨出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 据。 1.1大学生心理健康 1.1.1心理健康的

17、概念 心理健康的界定一直是心理学研究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世界卫生组织 (WUO)定义心理健康为: 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 不仅指个体社 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 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成最佳状态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指出 所 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 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l3M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 心理健康是指 个体心理 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指十全十 美的绝对状态。 4 世界卫生组织把心理健康的概念细化为 五快 和 三良 的通俗解释。 五

18、快 分别是: 食得快 、 便得快,、 睡得快 、 说得快 、 走得快 , 三良 分别是:良好的人格: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具有坦荡胸怀与达观心 境;良好的处世能力:看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自我控制能力,适应复杂的社会 环境,对事物的变迁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能保持对社会外环境与机体内环境 的平衡;良好的人际关系:待人接物大方和善,不过分计较,能 与人为善,乐于 助人,、 - 总体看来,心理健康定义的共同之处是在正常发展的智能基础上形成的一 种表现出良好个性、良好处事能力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特质结构。 .6 1.1.2心理健康的标准 : 怎样衡量一个人是否心理健目前还没有一个统 的标准。不

19、同的学者从 统计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学、社会规范、生活适应、心理成熟状况等方面确立 了不同的标准。m81我国学者陈家麟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结合开展心理健康 教育的工作经验,将心理健康的标准界定如下:一,智力发展正常。二,情绪稳 定乐观。三,意志品质健全。四,行为协调适度。五,人际关系和谐。六,人格 独立完整。 9我国学者郑曰昌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确定为:丨 .具有独立生活 的能力。 2.具有独立思考、判断能力。 3.能够从心理上接纳自己。 4.勇于面对现 实,同时又对生活、对自己充满信心。 5.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积极主动 地适应新环境,调节、平衡各方面的心理冲突。 6.人际关系良好

20、。 7.学习方法得 当。 1。 】 黄希庭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有积极的自我观念。 2. 对现实有正确的知觉能力。 3“ 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4“ 良好的人际关系。 5. 能面对现在,吸取过去经验,策划未来。 6.真实的感受自己的情绪,能恰当的 调控自己的情绪。 1.1. 3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年龄一般介于 18-25岁之间,处于青年后期, 是由儿童向成年的过渡时期,也是身体和心理发展成熟的关键期,是由不成熟的 状态向成熟状态转变的时期,此期的大学生辩证思维正在形成、自我同一性正在 完善,心理 !E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末完全成熟的过程中。

21、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屮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 h有很强的优越 感和自豪感。与此同时,大学生也承受着更大的 m力和挑战。大学生做为一个特 殊的群体,有许多特殊问题需要解决。对于新的生活环境、学 J任务的适应问题、 奖学金问题、人际关系和恋爱问题、学费负担、职业选择等等都可能会给他们带 来心理上的困惑、压力和冲突。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 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 节奏 : 就业竞争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茫然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 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时期是人生 成长与发 展的蜇要时期,

22、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阶段,与此相随的所谓 成长中的烦恼 和困惑 往往不期而至,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常令人应接不暇。大学生往往因 为自视甚高,容易受挫,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问题。霍尔 (Horn)称这一人生阶 段是 /疾风怒涛 的时代,易出现情绪不稳、激动、烦躁、不安,对外界及对自 身易产生怀疑、 .不信任。 12大学生在此阶段心理未断完善丨心理特点错综复杂, 处于独立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幵 -放性、求知欲强识别能力低、理想和现实差距 大的矛盾状态之中。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学生的心理健 康问题日趋严重,据国家教委对全国 12.6万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心理疾病率达 20-23%。 1

23、3当代许多大学 生深受心理上的 第三状态 困扰,具体表现为:无聊无为、胆怯退缩、自卑逃 避、封闭压抑、麻木迟钝、(不会内疚、不懂感激 )、幼稚依赖、优柔寡断、虚荣 矫饰、偏激固执、任性刁蛮、委屈感与牢骚、悔恨、犯罪感与自责、仇恨与敌意、 自我失败主义,等等。 北京市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从北京市 23所高校中抽取 5220个 样本,按照学校层次的类别、男女比例、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 得出 .“ 有 23. 2%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低年级心理健康差于高 年级,其中二年级心理症状最为突出,高达 17.56%。黄希庭、郑涌等人曾从全 国 6大区 16所院校随机抽

24、取的 528名大学生进行 SCL-90测查,结果显示:其中 有 118人至少有一项心理健康因子超过正常标准。经检验发现,不同性别、年级、 系别及重点非重点院校学生之间,在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综合其他 省市调查结果认为:大学生中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比例为 16. 51%, U%盼学生 自我评价心理素质较差或很差。大学生各种心理症状的得 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说明大学生群体相对于 IH常人群而言,是心理卫生问题的高发群体。咖从大学生 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来看,在校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病率都在 10一 30%之间,而 其中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发病率都在 1 %左右。 U61堪萨斯洲大学心理咨询中

25、心的 1988年至 2001年咨询的 13257名学生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人际关系障碍是大 学生较常见的心理问题 17。 Sherry等人对美国一所大学咨询中心 13年的咨询记 录的研究结果表明, 13年来大学生常见的 19个心理何题领域中有 14个问题领 域有增加的趋势 18。郑雪等人曾用 SCL 90对 1332名师范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 康测量,发现有中度或中度以上心理障碍的学生占 15.2%U9。综合以上情况可见,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1.2大学生人格和心理健康 1. 2.1人格的概念 对人格概念的理解源远流长。人格 _ (Personality)源于古希腊语 Perso

26、na, . 意指古希腊时代的戏剧演员 .在夢台上戴的亩具。心理学 用面具的含义,转意为 人格。沿用的寓意有两点,一是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言行, 个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作出的相应的反应,表现一个人外在的人格品质。二是指 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的人格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是人格的内在 特征。随着人格研究的深入,对人格概念的描述更加丰富。奥尔波特 (G.W. Allport)曾总结了人格的 50多种定义。美国心理学家 Jerry M对人格的 定义是: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按照他的解释,所谓 稳 定的行为方式指人格的稳定性。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景下,个体会表

27、现出某 些稳定的行为方式。人格定义的的第二部分关注的是人际过程,所谓人际过程与 个体内部过程不同,它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过程,指的是发生在我们内部、影 响我们怎样行动、怎样感觉的所有那些情绪过程、动机过程和认知过程。 2 1.2.2人格与心理健康 很多研究业已证明,人格作为一种稳定的个体内部因素,与心理健康有着密 切的关系。人格中的不良性格类型会对身心健康产生影响。目前,心理学界界定 出一些性格类型 ( A型、 B型、 C型、 D型),认为这些性 格类型和心身疾病有一 定的关系。其中 A型性格是由美国学者弗里德曼首先提出的, A型性格的人脾气 比较爆躁、有闯劲、遇事不善克制、喜欢竞争、好斗、爱

28、显示自己才华,对人常 存戒心。研究发现这类人患冠心病的几率较高。经过临床医生、心理学家的共同 研究,发现 A型性格所 ti含的 敌意 ,是心血管疾病的易患因素。 B型性格的 人较为达观,行事不受限制和约束,不顾忌周闱环境,有些粗枝大叶,感情起伏 小,安于现状,比较没有主见和上进心, m往往健康状况良好。 c型性格者属于 忍气吞声型 ,这类人往往过度克制 0己,压抑自己的悲伤、愤怒、苫闷等情 绪,不轻易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这些负而情绪长期作用于大脑会导致内分泌紊 乱,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从而给癌症以可乘之机。所以,医学专家以英文 Cancer (癌 ) 的第一个字母 C为这种性格命名。调查表明,C

29、型性格的人患癌症的几率是一般 人群的三倍。 D型性格的人是 孤僻型 的人,这类人往往沉默寡言,消极忧伤, 易患心脏病。一些研究表明 D型性格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心理危险因素 21。 人格中的不良性格因素如偏激、自皁、孤僻、嫉妒等因素也会影响心理健康,甚 至导致心身疾病 “5。 美国学者 Phillip L Rice总结已 W科学研究指出, 某种人格确实与某种类 型的健康问题有关系 ,他就人格与身心健康之间的联系提出四种模型: (1) .某种人格可能会导致某种身心疾病的出现。 (2) 某种人格可能是由于某种身心疾病引起的 。 . (3) 某种人格可能是一个知觉过滤器(通过这个过滤器可以观察到这

30、种身心疾 病 ),是对身心疾病的一种独特反应。 (4) 人格可能是一个显示器,可以通过一些微妙的反馈来影响身心疾病的生理 机制。22 从以上几种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很难以 一种人格导致一种身心疾病 或 一种身心疾病形成一种人格 这种单一的模式来加以解释人格和心身健康之 间的关系,但是人格作为一个重要的预测变量,可以作为解释身心健康的一个重 要因素。 1. 2. 3人格和人际关系 性格是人格的核心。荣格根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把性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 两大类。性格外倾型的人具体表现为:适应能力强,对人对事都能很快熟悉起来; 情感外露,情绪易激动;善交往,不太注意客观环境的反应;喜欢自由,缺乏谦

31、虚态度;反应敏捷,动作迅速,不多思考,做事不太精细。性格内倾的人具体表 现为:不易适应环境,不轻易相信人,不善与人交往,愿独处,喜欢安静。但这 些人往往心胸狭窄,不宽容人,多思虑,好疑心,冷静,办事稳妥。依据荣格的 观点,外倾的人喜欢并善于与人交往,容妨较快的建立起熟 i只的人际关系,在人 际交往中表现随意而自在。而内倾型人不喜欢也不善于与人交往,喜欢独处,不 易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人际父往中表现稳重。 1.2.4大学生健康的人格模式 人格是一个人心理面貌的集中 反映,也是个体心理行为的基础。个体从出生 到死亡,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人格发展任务。每一阶段发展任务的顺利完成都 有赖于上一阶段

32、个体人格的正常良好发展。越是在生命的早期阶段,个体人格的 发展状况对一生的影响越大,M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这期间大学 生不仅身心会发生急剧的变化,自我意识也将由分化、矛盾、冲突逐渐走向统一, 可以说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格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 有人认为,大学生健康人格模式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1.正确的自我意识; 2.和谐的际关系; 3.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积极乐 观的 人生态度; 5.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6.人格品质相对稳定。 251 “ 具有健康人格模式的人对 .自己有恰如其,分的评坤,充满自信,啐重自我的确 . 立。他们能够适应彳土会 生活的变化,与彳土会保持良好的接

33、触,主苟面对社 .舍生 “ 活的 各种挑战。 他们能够有效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以与外界环境保持平衡,他们能够保 持情绪的相对稳定并富有幽默感,当消极情绪出现时他们能及时的宣泄、转移和 升华。 健康人格模式的特点在于 ( 1)强调人际关系最能体现人格健康的程度,认 为人格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能充分认识到人与人交往的重要作用。 ( 2)强调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该模式认为乐观的人对自己 所从事的工作或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能友好地对待自己和他人,能以愉快的眼光 去看待事物,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健康人格模式最重 要的品质,是个体走向自我完善的最重要的特征。 1.2. 5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1.2.5.1大学生的气质特点 气质是人格的一个主要方面,气质是一个人生来就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6。张履样等人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的气质具有以下特点:大学生中多种 气质混合型最多;属于外向型的气质的大学生大大超过属于内向型气质的大学 生。从专业看,文、理科大学生胆汁质的人数明显多于医科大学的学生。理科大 学生抑郁质的人明显多于文、医科大学的学生;性别上,男大学生中属于多种气 质混合的和胆汁一抑郁质者多于女大学生。女大学生中属于多血一胆汁和多血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