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宋娟.docx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239561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19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宋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宋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宋娟.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华东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 姓名:宋娟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应用心理学 指导教师:耿文秀 20070501 摘要 高校贫困大学生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的一个现实问题,社会各界 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心 理学方面的研究则集中于对贫困大学生消极特征的描述和分析,往往忽视对贫困 大学生积极心理特征的探究,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贫困大学生是不公平的 。 本 研究试图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观点,从心理弹性这一角度,探讨优秀贫困大学生 心理弹性建构的相关重要因素 本研究选取优秀贫困大学生 12名,一般贫困大学生 11名,

2、依据自拟的访谈 提纲,分别对其进行深度访谈,然后对访谈录音整理出的文本材料进行编码和分 析,获得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建构的相关重要因素。本研究以质的研究方法 为主,同时辅以量的研究为补充。研究发现; 优秀贫困大学生和一般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建构在十二个因素上存在 显著性差异,这十二个因素可以划归为四个大的维度,分别是 个人特质:如面 对现实、目 标明确、成就动机、乐观幽默、自信、意志坚强、主动性和善于学习 等; 家庭方面:主要是父母积极品质的深刻影响; 学校方面:包括良师、益 友两个因素; 社会文化方面:主要是对学业成绩的注重。 2. 团体焦点访谈初步验证了前述结论,并补充进四个因素作为优秀

3、贫困大 学生心理弹性建构的重要成分, _责任感、感恩的心、独立性和 少年老成 等 3. 成人心理弹性量表的结果表明,优秀贫困大学生在总弹性及自我效能 (包 括对自我的感知和对未來的把握 )、组织风格、社交能力、家庭凝聚力、社会资 源等方面比一般贫困大学生得分高,这六个维度是其心理弹性建构的重要部分, 与质的研究结果吻合。 4. 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模型包括: 个人特质:包括面对现实、 目标明确、成就动机、乐观幽默、自信、意志坚强、主动性、善于学习、责任感、 感恩的心、独立性和 少年老成 等; 家庭方面:主要是父母积极品质的深刻 影响: 学校方面:包括良师、益友两个因素; 社会文化方面:

4、主要是对学业 成绩的注重。 最后,本研究通过一例完整的咨询案例对心理弹性建构模型进行了初步验 证,显示了一定的实践操作价值,希望本研究能对贫困大学生 及关心贫困大学生 的有关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 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心理弹性建构 Abstract impoverished undergraduates is a special group, in recent years they have been paid high attention by experts and scholars of all kinds of areas. At psychology area mos

5、t of researches focus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passive characters of impoverished undergraduates, but ignore the positive aspects, however, tiiis is unfair. According to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this research tried to probe Into the important resilience construction factors of excellent impoverishe

6、d undergraduates. We conducted a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with 23 impoverished undergraduates from four universities in Shanghai, including 12 excellent students and 11 average students, through the interview transcripts, we got some important factors about resilience construction of excellent stude

7、nts. The following is our main findings: 1. Twelve factors of the reliance construction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which can categorize into four aspects: (1) Individual Characters: such as face reality, strong achievement motivation, optimistic attitude, self-confidence and so

8、on;(2) Family, mainly about parents* positive characters;(3) School, including good teachers and helpful friends;(4) Culture, the society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academic scores. 2, The Group Focus Interview vriidated the former resulte, wrfiafs more, it compensate four factors into resilienc

9、e construction, ttiat are responsibility, owing heart, independence and so-called an old head on young shoulders. 3* According to the Resilience Scale for Adults, the level of total resilience, personal strengths structured style, social competence, family cohesion, social resources of excellent imp

10、overished undergraduate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average impoverished undergraduates. 4. The model of resilience construction of excellent impoverished undergraduates include four aspects: (1) individual: such as face reality, clear goals, strong achievement motivation, optimistic attitude, se

11、lf-confidence, strong-willed and so on;(2) Family, mainly about parents positive characters;(3) School, including good teachers and helpful friends; Culture, the society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academic scores. At last, there is a whole case was introduced, which validated the model and can g

12、ive more information to promote resilience. Key Words; impoverished undetraduates resilience resilience construction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里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 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 作 者 签 名 : - 尽 日期: 一 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

13、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 .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曰期 : 导师签名 : 日期: 碎 :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加速期,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呈现出 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和难度,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贫困问题、 社会成员的合理流动问题、社会各类资源的公平分配问题等。其中,高校贫困生 问题就是一项带有转型期特征的中国社会

14、特色问题。 高校贫困生问题幵始出现在 20世纪 80年代末。从新中国成立到 1988年的 数十年间,中国的高等教育一直都是 免费午餐 ,高校实行的是 单轨制 全 国统一的 免费 +助学金 模式,学生不交学费、住宿费,还可领取基本生活费, 高校贫困生问题并不突出和严重。到 1989年,国家开始对高等教育收费,实行 公费生和自费生并存的 双轨制 ,虽然只是象征性地收取 200元,但由此拉开 了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入学和就学困难问题的序幕。实践证明,完全由政府向公 民提供近乎免费的高等教育,势必带來高等教育的低效率,束缚高等教育的进一 步发展。在髙等教育由 精英教育 向 大众化教育 过渡的重要时期,高

15、等教 育收费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1994年,部分高校开始实行招生并轨(并轨即学 生分担部分培养成本 ) 1997年,我国普通高校全面实行并轨。至此,高等教育 引入了市场机制,实行收费制度,高等教育经费由国家独揽统包逐步转变成多渠 道筹措办学经费的市场经济新体制,所有大学生都得缴费入学。这在一方面极大 地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能有效髙质量地办好高等教育,但同时却大大加重了 学生的负担,使得家庭承担教育的费用不断增加。全国高等教育生均学费从 1995 年的 800元到 1997年的 3000元,又上涨到 2004年的 5000元左右,新入学的大 学生学费是 5000 12000元(如艺术类或涉外

16、类专业 ),住宿费由 1995年的 270 元上涨到 1000 1200元,加上基本生活费开支等,平均每位大学生每年开支万 元以上 .这给一般收入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校园中出现了庞大的 贫困生 “ 群体,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且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产业结构的调 整,大量职工下岗,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和无地农民涌入城市, 城市贫民 大 量出现,城乡、地区、阶层间的收入差距拉大,更加剧了贫困生的问题。一时间, 贫困生问题成为一个学生忧心、家长愁心、学校担心的带有普遍 性的社会问题。 社会各阶层对贫困生问题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对贫困生的资助、支持问题成 为社会的热点,受到政府的关注。如何使广

17、大贫困生不受经济影响顺利完成学业, 保持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心。国家推出了 奖、 助、减、免、补、勤、贷 的助学模式体系,国家、社会、高校给予了贫困生大 量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困难。 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贫困生进行了大量研究如(一 )、 关于高校贫困生现状和解困工作的综合 研究。研究者们通过分析贫困生现状和资 助体系的整体状况,对高校贫困生工作进行审视,试图为工作实践提供方法论的 指导。如顾春雨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贫困生解困、李从松的我国大学生贫 困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杨东平的教育公平的理论和在我国的实现、潘玉驹的 关于做好贫

18、困生问题的几点思考、郭孝峰的高校贫困生工作的政策困境分 析等。(二 )、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的研究,学者们主张建立以贷款为主体, 以 奖、勤、助、兔 为辅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并对贷款实施过程中出现的 问题及对策做分析,同时强调勤工助学的 作用,培养贫困生艰苦奋斗、自强自立 的精神。这类文章主要有马东祥的高校贫困生工作论述、左清伟的国家助 学贷款问题及对策分析、向小川的关于建立高校贫困生造血机制的思考与建 议、黄玉瑞的积极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努力解决高校贫困生经济困难的实践 与探索等,(三 )、关于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在对贫困生进行物质帮助的同 时,积极开展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对贫困大学生心理

19、健康的研究始于 1998年, 而大范围的研究则开始于 2000年。研究者们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支 持、人格特征、自尊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发现贫困大学生存在一些不良的个性和 心理特征。但是,大多数研究都集中于对高校贫困生心理特征消极方面的描述和 分析。在对贫困生进行定量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们大都采用 SCL 90來收集 数据和资料,通过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 偏执、精神病性等九个指标的得分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只有极少的 学者能在研究其消极心理特征的同时,客观的描述和发现贫困大学生积极的心理 特征。而对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特征的探究正适应了心理学发展

20、的新趋势。 20世纪九十年代末,国际心理学掀起了一个新 的浪潮 积极心理学 (PositivePsychology),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或社会所存在的问 题(这正是以往大量研究所关注的 ),同时还要研究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 这一新思潮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 逆境 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 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情况下的人们学会怎样建立髙质量的个人生 活和社会生活。积极心理学的发起者,美国心理学会 ( APA)前主席 Martin Seligman说到 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 要的角色和承担着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

21、的发展,帮助人们走 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 由此可见,对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探讨符合积极心理学运动这一发展潮 流 。 我们尤其不能忽视的是,在贫困大学生群体内部,虽然存在一些因经济困难 而自卑、自暴自弃、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但同时,也有一些人愈挫愈勇 r 表现出自信、坚强、乐观、独立、勤奋好学、艰苦朴素等优秀品质,在逆境、挫 折面前表现出极强的心理弹性,成功的应对着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困难 ,心理健康 状况良好,学业成绩突出,并在学校、班级担任着重要的职务,表现得十分活跃。 贫困大学生并不都是灰色的。如 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洪战辉

22、在他 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承担起了责任,在困境、 贫穷中,洪战辉学会了友善、勇敢、坚强和爱,从男孩成长为苦难打不倒的男子 汉。洪战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他的外表虽然文弱,但却是精神上的 强者 。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对优秀贫困大学生和普通贫困大学生进行比较,探讨优 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因素有哪些,为社会、家庭、高校、心 理学工作者 如何更好地帮助贫困大学生提供意见和建议,促进贫困大学生的成功和成才 第一章文献综述 U贫困大学生相关研究综述 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问题的出现,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改革开放 以来,尤其是进入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后,随

23、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 建立,特别是髙校实行 招生并轨、缴费上学 制度以后,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 的扩大,高校贫困生大规模增加,贫困生现象已十分普遍。 1.1.1贫困大学生的界定 何谓贫困大学生,目前并无统 一 的定义。国内学者大多根据自己的理解,对 其做出界定。 黄春杰认为,贫困大学生是指国家招收的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在校期间基本 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賢必要学习用 品,曰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 顾春雨认为,贫困大学生是指普通高校中,由于家庭经济贫困,其基本生活 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没有能力交纳学费,曰常 生活没有保障的

24、大学生。 谢树玉等对贫困大学生的定义为:在中国的每一所大学,几乎都存在这样一 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除了紧张地学习,还得为学费、为养 活自己而操心、奔波。 走进教室,他们是大学生:走出校门,他们是打工族。他们挣回了养活自己的钞 票,也积播着别人不曾有的经历和体验。他们吃着最便宜的饭菜,穿着最不入流 的服装,却也是校园里学习最刻苦的一群。他们,被称为贫困大学生。 陶传谱认为,贫困大学生是指上学时负担不了学校所规定的各项费用或上学 后难以维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费用的大学生。 从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所谓贫困生,是指其所能获得的每月生活费低于 就读地区的人均生活费的最低标准,以及无力缴纳学费的学生群体。各

25、髙校现在 采取的界定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依 据: (1) 学生的生活费在学校所在地居民最低生活标准水平线以下,如上海市 规定:学生每月能获得的生活费在 280元以下的,为贫困生。多数高校、地方教 育部门,以这一条为准来界定。 (2) 由于学生家庭纯收入在家庭所在地属于最低水平,一般为人均 1 元以下 ( 教育部 1994年文件 )( 如学生每月能获得的生活费低于第一条标准的, 为贫困生 )。 (3) 父母双亡,无其他亲属能给予经常性的经济支持(国家民政部 1994 年规定 ) (4) 单亲家庭,且家长失去生产或生活能力。 (5) 农村贫困家庭,兄弟姐妹中同时有两人以上在高校学习。 (6) 学生

26、或学生家庭成员突发变故,短期内大量举债。 以上六条,符合其中的一条即可。 我国贫困生的数量从 1994年部分高校开始实行招生并轨后就在不断增加。 据1994全国普通高校资助困难学生经验交流会上提供的信息,我国一般高等院 校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约占 5% 10%,困难学生达到 10% 20%。按这个 比例推算,我国普通髙等院校本专科学生中,贫困生约为 60万,特困生近 30 万。据国家教委 1995年10月公布的数字,全国高校有 28%的学生一般经济困难, 10%的学生经济特别困难。到 1999年,教育部财务司统计局认为,经济困难学 生一般占在校生的 15% 30%,其中特困生为 8% 15%

27、“ 我国 560万在校生中, 贫困生有 100.5万人, 2000年则增至 142万人。近七年来,贫困大学生的人数和 比例呈迅速增长趋势,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总数己高达 300多万人,各髙校贫困 生的平均比例髙达 259贫困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1.1.2有关贫困大学生群体的相关研究:以消极方面居多 (1) 有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贫困大学生群体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 的产物,国外有关方面的研究资料并 不多。另外,由于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的差异,国外大学生经济基础基本独立, 贫困大学生是指收入较低的学生 ( low-income undergraduates)。

28、我国经济基础相 对薄弱,贫困家庭较多,大学生的经济远未独立,贫困大学生 ( impoverished undergraduates)数量较多。 Klocp (1995)认为,较之普通家庭中的青少年,那些家庭遭受严重经济损 失或者长期生活在贫困中的青少年出现心理障碍和问题行为的危险性更大。这些 家庭中的青少年常表现出更高水平 的压抑、孤独或者易怒,更多地出现学习障碍 , 并且更可能使用毒品甚至违法犯罪。 Sampson & Lamb (1994)对在经济不利条件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进行研究 后认为,一般来说,长期的贫穷和暂时性的经济紧张对青少年的影响是相似的。 经济困难会降低父母的效能感,使父母的

29、挫折沮丧感更强,更容易发生婚姻冲突, 对子女的要求和变化不敏感。这些都对青少年的适应有消极影响,使青少年出现 焦虑、沮丧等不良情绪,出现更多的问题行为,学业成就也很低。 我国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始于 1998年,而大范围的研究则开始于 2000年。目前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是测量法,测量工具主 要是症状自评量表 ( SC190)。 王文娟 ( 2001)使用 SCL90对北京地区一所重点大学、两所普通院校的 1 1 名贫困生进行调査研究,发现贫困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非贫困生,在强迫、 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躯体化、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上均显著高于非贫困 生。 张兰君 (

30、 2000)使用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 ( STAI)对西安邮电学院 172名 贫困大学生和 168名非贫困生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在特 质焦虑水平(特质焦虑指的是人格倾向方面上无显著差异,但在状态焦虑水平 (状态焦虑指的是面对应激时的情绪反应 ) 上贫困生显著髙于非贫困生 “ 李海星 ( 2001)使用 SCL90对山西某高校的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生进行比 较研究,发现 Sd90各症状因子贫困生高于非贫困生,抑郁因子有显著差异, 贫困生心理异常人数高于普通学生近 5%。 许若兰、刘宏 ( 2002年使用 SCL-90、 生活事件量表 ( LES)、 康奈尔健 康问卷 ( CMI)

31、、 焦虑自评量表 ( SAS)、 抑郁自评量表 ( SDS)对贫困生和非贫 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 于非贫困生,他们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出现高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障碍,与周围 人相处不融洽,学习上困难较多。 万煜 ( 2003年)使用 SC190对山东某高校 180名贫困生和 180名非贫困生 的对比研究发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非贫困大学生,尤其在强 迫、抑郁、焦虑、敌对四个方面最为严重。 史玉军 ( 2005年)使用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 ( STAI)、 Beck抑郁量表 ( BDI) 以及自尊量表 ( SES)对来自上海、西安、山东等

32、高校的 166名贫困大学生和 197 名非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对比研究,发现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生在状 态焦虑、特质焦虑、焦虑总体水平及抑郁症状方面的差异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 贫困大学生比非贫困生表现出更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贫困生表现出更低的自 尊水平,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较差。 潘本衡、肖冬梅 ( 2003)提出,贫困大学生存在四种典型的心态,即自尊与 自卑并存、焦虑与抑郁并存、依赖心理与自强自立并存、自我封闭与软性自卫并 存。 邰永琳 ( 2005年)使用 SCL 90对河海大学 495名贫困大学生和 476名非 贫困生的心理状况进行研究后发现,贫困大学生 SCL 90各项因子得分均高于 非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对人 际关系过分敏感,自卑心理严重;抑郁;焦虑;对事物的看法过于偏执等方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