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含答案03.docx

上传人:侗****源 文档编号:213006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中考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含答案0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年中考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含答案0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中考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含答案0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中考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含答案03.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试卷 第 1 页(共 24 页)语文试卷 第 2 页(共 8 页)绝密启用前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语 文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卷一、积累与运用(40 分)(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荒僻(b)鉴(jin)赏脚踝(hui)尽态极妍(yn)B.梦寐(mi)哺(b)育教诲(hu)头晕(hn)目眩C.亢(kng)奋提(d)防眼翳(y)味同嚼(jio)蜡D.镂(lu)空发髻(j)逮(di)捕苦心孤诣(y)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旁骛观瞻转弯抹角人情练达B.招俫辐射随声附合销声匿迹C.沉

2、缅决窍风靡一时马革裹尸D.缄默缔造陈辞滥调一泄千里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最美乡村教师们的动人事迹让人望洋兴叹。B.走进织金洞,触目皆是的钟乳石让人仿佛置身仙境。C.网络流行语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D.在外打工的哥哥遇到了困难,千里之外的我们想帮助他实在是鞭长莫及,无能为力。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B.历史上那一位位著名的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优秀的许多文学作品。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D.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

3、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_,_引发了收视热潮,_,其影响力正从荧屏走向现实,_蝴蝶效应,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A.深入浅出 不但 而且 引发B.深入浅出 不但 而且 印证C.深思熟虑 虽然 但是 印证D.深思熟虑 虽然 但是 引发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毕业学校_ 姓名_ 准考证号_ _-在-此-卷-上-答-题-无-效-语文试卷 第 3 页(共 24 页)语文试卷 第 4 页(共 24 页)A.而在那个阶段的人类社会,人民

4、是什么?是无知。宗教是什么?是宽容。B.在这个时候,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C.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D.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7.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B.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C.狼亦黠也,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D.他长得太像他父亲了。8.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着全然不同的景观。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商品大潮的汹涌而起,移动

5、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社会生活带来无限生机。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A.B.C.D.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是语录体散文, 左传 战国策 史记分别是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史书, 水浒 西游记则是章回体长篇小说。B.杜甫的春望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都侧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美好感受,处处洋溢着对大好春光的喜爱、赞美之情。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作品 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D.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

6、法国著名文学家。小说透过“我”的眼光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虚伪、爱慕虚荣的形象。10.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上梁山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下列三种类型,与这三种类型的代表人物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1)官逼民反型,代表人物是_(2)战败投降型,代表人物是_(3)自愿上山型,代表人物是_林冲、秦明 卢俊义、关胜 武松、鲁智深A.B.C.D.(二)诗文填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11.(1)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3)予独爱莲之_,_。 (周敦颐爱莲说 )语文试卷 第 5 页(共 24 页)语文试卷

7、第 6 页(共 8 页)(4)描写白雪与红旗交相辉映,象征着戍边将士不畏艰险的英勇气概的诗句是: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让我们走近王安石,去学习“_,_” (登飞来峰 )的勇敢无畏;走近杜甫,去感受“_,_”(望岳 )的阔大胸襟。第卷二、阅读与理解(40 分)(一)古诗赏析阅读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完成 12 题。 (共 5 分)山坡羊山坡羊潼关怀古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2.(1)这首元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_(2)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

8、潼关路”一句中“聚” “怒”二字的作用。(3 分)_(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 1316 题。 (共 12 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注本文选自东坡志林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记承天寺夜游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

9、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小石潭记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 分)(1)念无与为乐者念:_(2)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语文试卷 第 7 页(共 24 页)语文试卷 第 8 页(共 24 页)_15.下列句中停顿的划

10、分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B.皆若空游/无所依C.其岸势/犬牙差互D.似/与游者相乐16.【甲】 【乙】两文都写于作者被贬谪之后,请分析两文作者思想情感的异同。 (4 分)_(三)说明文阅读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 1720 题。 (共 11 分)_我们都知道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是我们认为洗得很“干净”的手上也充满了细菌。虽然多数细菌是无害的,但是正如飞机失事是很小概率的事件,但只要碰上一次我们就歇着了再多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也改变不了有害的细菌让我们寝食难安,甚至再也不用吃饭了。人们吃出问题的例子,只有一小部分跟细菌无关比如河豚或者各种食物过敏,其他的绝大多数都是细

11、菌惹的祸。我们所吃的各种食物,不管是蔬菜、水果,还是肉、蛋、奶,都充满了细菌。绝大多数人喜欢的走地鸡、野味、农家肥种的菜、野生的鱼虾等等,携带的细菌比大规模养殖的更难控制。通常的洗涤,可以去掉一部分,但是对大多数细菌来说,任你风吹浪打, “我自岿然不动”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适当的条件下,用“春风吹又生”来形容,都显得过于保守。细菌的繁殖速度,不是“一生二,二生三”那么慢条斯理,而是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那样的几何速度。在适当的生长条件下,有的细菌半个小时就会增加一倍。换句话说,一个细菌在这样的条件下,24 小时之后,就可以给全国人民每人分上二十几万个。食物中细菌的存在是一个动态的

12、过程。用了农药的蔬菜,农药分解或者洗去了就不会再有。但是其中的细菌,今天可能还少,过两天却可能变得很多。细菌在食物上的存在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菌种的来源,二是保存的条件。细菌的来源更多取决于环境,卫生洁净的环境中较少,大规模科学种植养殖的食物原料中也较少。FDA 推荐人们食用农场养殖的鱼类,也是出于这种考虑。经过高温处理的熟食中的细菌比原料中少,大概每个人都能想到,就保存条件来说,低温不利于细菌生长,所以大家才会把食物放在冰箱中,但是哪怕是零下二十度的冷冻室,也不能杀死细菌,只是让它们消停一下。一旦给点温暖,它们照样又灿烂起来。一些顽强的细菌,在 4 摄氏度的冷藏室内照样生长。所以,冰箱也只能

13、暂时保存食物,最安全的方案还是尽量加快流通,减少存货。高浓度的盐是抑制细菌生长的有效手段,千百年来,没有冰箱的祖先就是用这种方式保存某些食物的,比如腊肉、咸菜。到目前为止,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一般来说,在 121 摄氏度下加热 15 分钟以上,即使没有把细菌全部杀死,剩下的也就成不了气候了。但是许多食物要是加热到这种程度,就没法吃了。通常的食品加工,只是把细菌的量减少到一定程度,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就行了。无数的食品科学家和工程师花了不计其数的工夫,想要找到比加热更好的杀死细菌的方式。然而到目前为止,能够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还是加热。中餐的原料有很多不注意卫生的地方,但是中餐的安全性问题

14、却不严重,关键就在于中餐一般都是经过高温烹饪,现做现吃的。对于个人来说,注意食品安全,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厨房冰箱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经常性的清洁(比如酒精、醋等都有不错的效果) ,并保持通风干燥,有助于减少细菌的存在。那些存在的细菌,本来可能成为我们食物中的菌种。家里的食物,尽量减少存货,做饭做菜,也尽量吃多少做多少。因为减价而囤积大量原料,或者做一次饭吃上一两周,都会为细菌提供广阔的天空。(作者:云无心,文章有删改)17.请根据文章内容拟写标题。 (2 分)_18.选文第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_-在-此-卷-上-答-题-无-效-毕业学校_ 姓名_ 准考证

15、号_ _语文试卷 第 9 页(共 24 页)语文试卷 第 10 页(共 8 页)19.请分析选文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 (2 分)_20.请简要概括文中提及的减少食物细菌的方法。 (4 分)_(四)散文阅读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 2125 题。 (共 12 分)谁关注你的背影(节选)谁关注你的背影(节选)孙道荣母亲从老家来。从火车站接到母亲,穿过车站广场,向停车场走去。母亲年纪大了,走得慢,虽然他放慢了脚步,但母亲还是落在了后面。上了车。母亲心疼地对他说,你的背怎么有点驼了?是不是趴在桌子上太久了?他是做文字工作的,每天都要伏案头十个小时。他点点头,没关系的。母亲轻声说,可你爸在你这个年纪

16、的时候,腰杆还挺直的呢,你要照顾好自己啊。父亲去世八年多了。在生命中的最后时光,他躺在病床上,蜷缩成一团,干瘦,脸色蜡黄。但只要子女来到病榻前看望,他就会强撑着坐起来,面带笑容。但父亲的背影,他还真记不大清了。父亲的背影,到底是怎样的?他一边开车,一边努力回忆。看了一眼后视镜,他与母亲的目光碰到了一起,母亲一直在盯着他看,盯着他的背影看。他的心猛地颤抖了一下。人到中年,他发觉自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时常怀旧,多愁善感了。脑海中突然跳出来一个背影,是儿子的。那是去年秋天,他和妻子送儿子去成都上大学。在学校门口,儿子转身向校园走去。一辆开往火车站的公交车来了,他喊妻子赶紧上车,妻子却一动不动。他

17、循着妻子的目光看过去,人群中,他一眼就看到了儿子的背影,瘦削,高大。公交车开走了。他和妻子一直目送着儿子的背影,消失在尽头的拐弯处。儿子没有回头。妻子叹了口气,心疼地说,儿子太瘦了,你看他的背影,跟个电线杆似的。儿子不会知道,妈妈和爸爸一直在他的背后,默默地注视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从儿子蹒跚迈出人生的第一步那天开始,他和妻子,就习惯了儿子的背影。儿子学步了,他小心翼翼地跟在身后,随时张开双臂;儿子会跑了,他一路小跑跟在后面;儿子上学了,他目送儿子背着书包走进校园,才放心地离开;儿子高考了,他答应不送孩子,以免造成精神压力。可是儿子一走出家门,他和妻子就走到窗前,看着他的背影,直到完全看不见了。

18、他知道,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留给他和妻子的,将是更多的背影。就像他自己,总是把背影留给了父母双亲。车到小区,他打开车门,搀扶着母亲下车。他故意放慢脚步,走在母亲的后面。母亲七十多岁了,腰板还不错,但是步履已经有点蹒跚。母亲真的老了。母亲突然回头。他揉揉眼睛,加快了脚步,和母亲并肩,缓缓向家走去。有时候,人生需要回一回头。回头,你就会看见,默默注视着你的那个人。那个人,一定是_人。21.文章运用了_的记叙顺序,叙事线索是_。 (2 分)22.把选文第段最后一句话补充完整。 (2 分)_23.请分析选文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2 分)_24.选文最后一段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3 分)_2

19、5.文章标题“谁关注你的背影”能否改为“背影”?为什么?(3 分)_语文试卷 第 11 页(共 24 页)语文试卷 第 12 页(共 24 页)三、综合性学习(10 分)4 月 21 日,教育部公布乡村学校从教 30 年教师荣誉徽标评选名单,经专家初评、网络公开投票、终评等评审程序,最终评出采用奖 1 名,由山西运城市博艺制版印刷学校李永华获得,入围奖 19 名。为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年) ,进一步增强乡村教师职业荣誉感,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乡村教师的浓厚氛围,2015 年 9 月,教育部面向社会启动乡村学校从教 30 年教师荣誉徽标(LOGO)设计征集活动,得到全国高

20、等院校、职业学校、乡村学校师生以及专业设计公司从业人员等不同群体的积极参与。为确保征集活动的公平、公正,教育部还专门成立由高校知名专家、中小学美术特级教师和地方教育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专家评审委员会。26.请将上面这段文字内容概括为一句话(不超过 20 字) 。 (2 分)_27.下图是乡村学校从教 30 年教师荣誉徽标(LOGO)图,请分条说明其含义。 (4 分)乡村学校从教 30 年教师荣誉徽标(LOGO)采用奖作品_28.围绕“乡村学校从教 30 年”这一荣誉,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4 分)30 年里,你就如那春雨,滋润着孩子们干涸的心灵;30 年里,你就如那_,_;30 年里,你就如那

21、_,_。四、作文(60 分)29.(一)话题作文有人说,压力是一种负担;也有人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在生活中,有来自父母的压力,老师的压力,同伴的压力请以“压力”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二)全命题作文请以“那盏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1)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 600 字,书写规范工整。(4)凡涉及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一律用 A、B、C 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语文答案解析第卷一、积累与运用1.【答案】C语文试卷 第 13 页(共 24 页)语文试卷 第 14 页(共 8 页)【解析】A.荒僻(p) ,声母误读

22、;B.头晕(yn)目眩,声母误读;D.镂(lu)空,声调误读。【考点】识记字音。2.【答案】A【解析】B.招俫招徕,形近字误写,随声附合随声附和,同音字误写。C.沉缅沉湎,决窍诀窍,形近字误写。D.陈辞滥调陈词滥调,一泄千里一泻千里,同音字误写。解答好此类题目,要将汉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考虑、推敲。【考点】识记字形。3.【答案】A【解析】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这里应表达感叹、赞叹的意思不合语境。B.触目皆是:视线接触到。C.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D.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考点

23、】成语运用。4.【答案】A【解析】B.语序不当, “优秀的”和“许多”位置对调。C.缺少主语,可去掉“在中”或去掉“使” ,并把“我们”放到“常常”前。D.两面对一面,可在“关键是”后加上“能否” 。【考点】辨析病句。5.【答案】A【解析】深入浅出:指文章或言论的内容很深刻,措辞却浅显易懂。深思熟虑:深入细致地考虑。根据语境,把文化内容讲述得怎样,应选“深入浅出” 。排除 C.D 两项。印证:证明与事实相符;用来印证的事物。引发:引起,触发。根据语境和词语搭配来看,应选“引发” ,即“引发效应” 。【考点】辨析近义词。6.【答案】D【解析】D 项“五六”之间和“三五”之间不应加“、 ” ,此处

24、要表达的意思是概数,不是确切的数,加“、 ”后就变成五点六和三点五,不合语意。【考点】标点符号的运用。7.【答案】D【解析】A.“好一个” “好一个”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B.“狡猾”原指诡计多端,不可信任,此处应是“调皮,可爱”的意思,运用了反语的修辞 C.运用了反问的修辞,即禽兽变诈的手段不多。D.“像” ,不是喻词,而是表示比较。【考点】辨析修辞手法。8.【答案】D【解析】语段中心是谈“商品经济下,文化领域的景观及成因” 。语句间有内在的逻辑顺序,即背景到文化,现象到本质。语序是:。【考点】语句排序。9.【答案】B【解析】杜甫的春望描写了沦陷后的长安萧条零落的景象,触景生情,表达诗人念亲

25、思家、忧国忧民之情。不是题中所说的诗人对春大景物的美好感受,以及对大好春光的喜爱、赞美之情。语文试卷 第 15 页(共 24 页)语文试卷 第 16 页(共 24 页)【考点】辨析文学常识。10.【答案】B【解析】梁山好汉上梁山的原因,其中涉及林冲、秦明、卢俊义、关胜、武松、鲁智深等六名好汉。但题目将人物分成三组,降低了题目的难度。林冲本来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高俅陷害,一步步走向朝廷对立面。应属官逼民反型。武松、鲁智深都是蒙侠之士、疾恶如仇之人,都是自愿上梁山。应是自愿上梁山型。采用排除法,应选 B。【考点】理解名著。11.【答案】 (1)沉舟侧畔千帆过(2)只恐双溪舴艋舟(3)出淤泥而不

26、染,濯清涟而不妖(4)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解析】熟背课文即可。【考点】背诵课文第卷二、阅读与理解12.【答案】 (1)抒发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历代统治者的愤慨之情。【解析】这首小令,前面是写景叙事,后面是议论抒情。情感集中在最后一句,既有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又有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恨。【考点】体悟诗歌情感。(2) 【答案】 “峰峦如聚” ,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群山包围之中的潼关地势险要,又赋予了潼关四周山峦生命的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波涛如怒” ,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

27、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地处黄河之边的险要。【解析】 “聚”化静为动,运用拟人手法, “怒”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群山和黄河以人的情感和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潼关和黄河地势的险要。【考点】诗歌的炼字。【诗歌鉴赏】这首小令,篇幅短,容量大。开头三句写潼关的地势;中间四句写潼关怀古;末两句写潼关怀古所得出的结论。最后两句,点睛之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13.【答案】 (1)动词,考虑,想到。(2)副词,大约。【解析】熟悉常见文言文实词的含义。【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14.【答案】 (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2

28、)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解析】熟悉课文文言文句子翻译。【考点】理解文言文翻译。语文试卷 第 17 页(共 24 页)语文试卷 第 18 页(共 8 页)15.【答案】B【解析】A 转折连词后停顿,正确;B 应在“若”后停顿,后面作“若”的宾语。错误。C 主谓之间停顿,正确。D.副词和动词间停顿,正确。【考点】文言语句的断句。16.【答案】甲乙两文同为作者被贬官之后的作品,都流露出仕途失意的愁苦之情;但甲文又表现出作者赏月的闲适和面对挫折的豁达,乙文则更多地表现出凄凉孤寂之情。【解析】首先要联系作者背景甲文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任有职无权的闲官“团练副使” 。乙

29、文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改革,失败,被贬永州司马。情感的共同点为:文章都是作者被贬官后的作品,都流露出他们仕途失意的愁苦之情。其次,结合文章,抓住关键句,体悟情感。甲文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悟出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凄凉、人生的感慨,杂陈其中。乙文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句,悟出作者在赏玩山水中所寄托的孤寂凄凉之情。【考点】体悟文言文情感。17.【答案】示例:吃多少细菌才安全杀死细菌的方法细菌与食品安全。【解析】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食物与细菌,第段写吃出的问题往往都是细菌惹的祸,第段写食物都有细菌,且繁殖的速度非常快第段写细菌存在的条件,及最安全的方案,第段写到目前为止

30、,杀死细菌的最有效的手段,第段写加热还是-种经济实惠,且广泛使用的杀菌方式。综合上述内容,题目可拟为:细菌与食品安全、杀死细菌的方法等。【考点】提炼和概括内容。18.【答案】引用。形象、直观、生动地说明细菌繁殖速度极快。【解析】答好此类题目,首先要准确辨析出其说明方法。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春风吹又生”可判断为引用。其次从文中找出它说明的内容。说明细菌繁殖的速度极快,直观形象、生动。【考点】分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9.【答案】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细菌的顽强,难以消灭,既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解析】题目给出了鉴赏的角度,从语言特点方面。从“灿烂”一词知道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了细菌

31、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写出了细菌生命力顽强,难以消灭的特点,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考点】鉴赏句子。20.【答案】一是保持环境的卫生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二是对食物进行加热处理;三是低温保存食物;四是加速食物流通,减少存货;五是用高浓度的盐抑制细菌成长。 (每点 1 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解析】答好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信息筛选的范围,第段、第段、第段。其次,要提炼、概括信息。第段:一是环境要卫生整洁,二是加快流通,减少存货,三是用高浓度的盐抑制细菌生长,第段:对食物进行加热处理,第段:一是注意食品安全,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二是减少存货,尽量现做现吃。第三,适当合并概括。主要是第段和第段相同内容的

32、整合。【考点】筛选信息。21.【答案】插叙对背影的关注(或关注背影) 。【解析】全文写“我”从车站接母亲到“我”家的过程。文章第段插入父亲去世前留给我们的坚强、乐观的印象,第段,插入了去年秋天,送儿子上学时,对儿子背影的关注。可见记叙时运用了插叙的顺序,线索是父母总是关注孩子的背影。语文试卷 第 19 页(共 24 页)语文试卷 第 20 页(共 24 页)【考点】分析文章的记叙顺序和线索。22.【答案】示例: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或这个世界上深爱着你的) 。【解析】答好此类题目,是要注意补全内容的位置。文章最后一节,往往是总结的,或是议论、抒情的句子。本文前面是叙事,后面抒发作者的人生感慨,应

33、是议论、抒情的句子。二是体味情感,揣摩主旨。这句话往往是作者情感或文章主旨的载体。仔细推敲,答案可填写:一定是世界上最爱你(或深爱你)的人。【考点】理解文章情景。23.【答案】文章第段巧妙地将上段的叙述与下段的联想勾连在起,既有结构上的启承转合,又有对“他”内心思绪翻飞、情感起伏的交代。【解析】常规思维是从内容和情感两个方面答题。内容上写出了作者思维翻飞,内心情感起伏。结构上承上启下,巧妙地将上段的叙述过渡到下段的联想。【考点】分析段落作用。24.【答案】议论、抒情。将平淡中的真情、细微处的精神表达出来,点明了文章主旨,抒发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解析】该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总结全文,

34、点出了文章主旨:对至爱亲情的领悟。【考点】分析句子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25.【答案】不能。因为文章描写的对象是关注背影的人,而不是背影。【解析】 “背影”作为题目,对此题而言显得宽泛,文章也没有集中笔墨描写背影,而是侧重于写“谁关注” ,即关注的对象是谁。故不能替换。【考点】理解文章内容。三、综合性学习26.【答案】乡村学校从教 30 年教师荣誉徽标揭晓。【解析】答好此类题目,是抓住导语,即新闻或消息的第一节或第一句。二是提炼信息。本则材料是叙事的,可简单地概括为:什么事怎么样,即乡村学校从教 30 年荣誉徽标揭晓。【考点】提炼、概括信息。27.【答案】画面左边的“乡”字代表了乡村学校。左边的

35、“乡”与右边的“0”组成了一个变体的阿拉伯数字“30” ,表示在乡村 30 年。图中的蜡烛象征着具有默默奉献精神的教师职业。左右两边的图画合在一起表示“乡村学校从教 30 年”之义。【解析】整幅图由变体的阿拉伯数字 30 和一支燃烧的蜡烛构成。 “3”又变体为乡村的“乡”字。寓意: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在乡村学校工作 30 年。【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28.【答案】示例:大山支撑起乡村教育的明天蜡烛点亮了孩子们未来的希望。【解析】这道题有设定的语境,即围绕“乡村学校从教 30 年的荣誉”的中心来写,其次要遵循仿句的修辞和句式等要求。【考点】仿写句子的能力。四、作文29.【答案】略。【解析

36、】 (一)审题指导,要审清题目。话题是一个词语“压力” 。 “压力”摸不着看不到,但“压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小到个人,大到集体、国家,都被“压力”压着。(二)要审清材料。材料中列举了来自父母、老师、同伴等人的压力。不同的人有不语文试卷 第 21 页(共 24 页)语文试卷 第 22 页(共 8 页)同的压力,小学生有作业压力,中学生有升学压力,大学生有就业压力,成年人有下岗压力。企业有生存发展的压力,国家有国际政治军事经济竞争的压力,等等。没有压力行吗?不行。人往往是有惰性的,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压力。要辩证地看,太大和没有都是无益的,要有个“度” 。选材与立意:(1)选材:一位世界著名的长

37、跑教练,当他被问及是如何训练队员的时候,他幽默地答道教练不是我,是那群狼。记者不解,问其缘故时,他便讲述了如下一件事:他的训练基地在一处僻静的山上,他要求队员们按规定时刻从家跑步到训练场地,并计时。其中有一个队员经常迟到,一日,这位队员忽然第一个到,并且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教练一看计时表,为他的速度惊呆了,那位队员结结巴巴告诉教练他半路遇见狼了,他拼命跑,才将狼甩了。于是,教练在训练处养了一群狼,用皮套套住狼嘴,每天训练他们,结果队员屡次在各种长跑比赛中获奖。立意:压力能激发人的潜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2)选材:培训师在课堂上拿起一杯水,说:“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

38、一分钟,谁都能够;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可能就得进医院了。其实这杯水的重量是一样的。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越觉得沉重。这就像我们承担的压力一样。如果,我们一直把压力放在身上,不管时间的长短,到最后就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以致无法承担。我们必须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下后再拿起这杯水,如此我们才能拿得更久”立意:压力要适度,过和不及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三)审题指导:题目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灯” ,定语是“那盏” “那”是远指代词, “盏”是量词。要弄清“灯”的象征义“那盏灯”有实指的内容,也有虚指的内容。虚指的内容大致分为五类:第一类,情爱之灯,如父爱、友情;第二类,人物之灯,如名人,

39、牛顿、孙中山;第三类,品质之灯,如坚强、正义、善良、诚信;第四类,事物之灯,如文学经典、肖邦乐曲;第五类,心理之灯,如梦想、希望、信仰。选材与立意(1)选材:那是一个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小心翼翼地骑着自行车行驶在这条路上,生怕又出什么事。突然,我看见前面拐角处有一盏灯,我揉了揉眼,难以相信。随着距离的缩小,我确信那的确是一盏灯,一盏美丽的灯。我沿着灯上的电线发现,这灯是这拐角附近的一个老爷爷家中引出来的。望着这灯,我若有所思。立意:别人的善举犹如一盏明灯,驱走内心黑暗,留下光明。(2)选材:在中国报业史上向来不乏敢说真话的人,想起民国报业巨擘邵飘萍。那是一个乱世,风雨如磐,个人独断,廉政难举,权

40、势当道,百姓小民只能做刀俎上的鱼肉,任人宰割:军阀混战,生灵荼炭,乱象环生,政局的诡谲如欲海浊浪淹没了整个社会。熙熙为名,扰攘为利,人人凄惶自危,朝不虑夕。万马齐喑,多少正义的喉咙被割断,谁敢为民众鼓与呼。邵飘萍凭一支健笔,在纸上划出了一声惊雷,让人听到了正义的呼喊;邵飘萍以一颗赤子之心,宛如黑夜中的一盏明灯,在中国报业史上放出耀眼的光华。立意:好的职业操守,就是巨大的人格魅力,是不灭的人生明灯。【文言文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 (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 (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

41、有睡觉, (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眀,水中的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淸闲的人罢了。【乙】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我的)心情高兴起来。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语文试卷 第 23 页(共 24 页)语文试卷 第 24 页(共 24 页)水格外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 ,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 。青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 (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嬉戏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得知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初中题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