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02.docx

上传人:侗****源 文档编号:2129752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0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0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0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0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试卷 第 1 页(共 22 页)语文试卷 第 2 页(共 8 页)绝密启用前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本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0 分)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 (2 分)三国故事侩炙人口,诸葛大名家谕户晓。2.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 (2 分)汉江,一条无法用言语赞美的河流,她用甘甜的乳汁滋润着广袤( )的土地,她以独特的地理优势融汇着四方的文化,她更以博大的情怀养育了世世代代繁衍( )生息的襄阳儿女。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A人生的征途中,有艰难困苦

2、的逆境,也有峰回路转的机遇。B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C一提起电影明星赵薇,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她那双扑朔迷离的大眼睛。D纪录片汉江一桥 ,精美的画面与地道的襄阳话相得益彰,情趣横生。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 )A作家杨绛先生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了创作的激情。B中国制造要与世界接轨,离不开大师级工匠高超技艺的支撑。C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D汉十高铁全线贯通后,武汉至襄阳的运营时间大概差不多要缩短 1 个小时。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媒体是正能量传播的主渠道

3、,要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而不是让暴力和“负能量”动摇民众的信念。而正能量的传播需要传播者负责任的态度。正能量只有得到及时、广泛的传播,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同时,个体传播者也需要有正确的态度。只有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守住道德、法律的底线,才能与媒体合力用正能量坚固人们的精神高地。AB毕业学校_ 姓名_ 考生号_ _-在-此-卷-上-答-题-无-效-语文试卷 第 3 页(共 22 页)语文试卷 第 4 页(共 22 页)CD6.不少名著以写下层人物和他们的生活见长。 童年就是通过讲述主人公阿廖沙在_中长大的童年生活经历,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水浒

4、更是塑造了众多的草莽英雄,其中,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是_。 (2 分)7.古诗文默写。 (每空 1 分,共 8 分)(1),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2)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3)苏轼虽两鬓苍白,但并不在意自己衰老,仍怀“,西北望,射天狼”的杀敌报国之志。 (江城子密州出猎 )(4)孔子面对滔滔江水,慨叹时光飞逝:“,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5)勇攀登,困难踩脚下,壮志凌云;登高望,万物收眼底,豪情满怀。杜甫在望岳中写出了“A,B”的诗句;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写出了“C,D”的诗句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 分)8.5

5、 月上旬,离 2016 年全国高考不到一个月之际,一个有关调整高考招生计划的消息,引发了部分高三学生家长的忧虑,他们误以为今年湖北高考将减少省内招生名额,由此质疑高考公平,甚至有家长计划去上访和游行。如果你是一名正紧张备考的高三学生,你会怎样劝阻打算上访和游行的妈妈?(2 分)_9.走襄阳,开阔视野;游天下,增长见识。班里开展“背起行囊走襄阳”综合性学习活动,让我们背起行囊一起出发吧!(8 分)【拟写标语】出发前,班主任做了动员讲话,他说:“襄阳,青山绿水遍布,名胜古迹众多,民风民俗淳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背起行囊,行走在襄阳的大地上,去开阔眼界、累积知识、增长才干吧!”请你依据班主任

6、的讲话,仿照前句,在横线上补写后句,形成一条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宣传标语。 (2 分)宣传标语:游览青山绿水开阔眼界胜读万卷书,_。【设计活动】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班主任设计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开动脑筋再设计一种。 (2 分)活动一:探访名胜古迹活动二: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三:_【明辨节日】襄阳地处中华腹地,民风民俗源远流长。在访民风民俗间隙,班上举办“民风民俗知多少”知识竞赛,为此,语文学习委员收集了四首诗,各涉及了我们民语文试卷 第 5 页(共 22 页)语文试卷 第 6 页(共 8 页)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如果按节令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列,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

7、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ABCD【破解密码】活动归途中传来消息,今年襄阳有四户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引发了大家热议:“最美家庭” “美”在何处?请认真探究以下两则材料,破解“美”的“密码” 。 (2 分)材料一王华革,襄阳退休教师,一个重度智障儿的母亲,她与爱人用浓浓的父母亲情为孩子撑起了爱的天空,将孩子培养成“全国优秀特奥运动员” ,并用大爱积极帮助周围的智障残疾人走上“特奥”

8、之路,圆特殊家庭的幸福梦。今年,王华革家庭荣获了“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荣誉称号。材料二沈建军,枣阳人,20 多年来,他和妻子一方面背着两个重度肢体残疾的儿子踏遍大半个中国,倾其所有为孩子求医问药;另一方面经常鼓励两个残疾儿子自强不息。在父母的激励下,沈小勇兄弟为社会各界创作了四五百首歌曲,还经常通过网络现身说教,鼓励像他们一样的残疾人勇敢面对现实,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今年,沈建军家庭荣获了“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最美家庭” “美”在:_三、阅读与欣赏(40 分)(一)古诗赏析(4 分)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

9、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0本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_的感情。尤其是“_”三个字更是直抒胸臆,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情景。 (2 分)11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请从诗歌画线句中选择一个体现季节特征的词语加以说明。 (2 分)_(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0 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

10、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虞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宫之奇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节选自宫之奇谏假道 )注享祀丰洁:享祀,祭祀的物品。丰洁,丰盛

11、洁净。据:保佑。易物:改变祭品。繄-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毕业学校_ 姓名_ 准考证号_ _语文试卷 第 7 页(共 22 页)语文试卷 第 8 页(共 22 页)():句中语气词。冯依:依据。冯(pn)同“凭” 。若晋取虞:晋,晋国。虞,虞国。下文中“虢” ,读“gu” ,即虢国。而明德以荐馨香:而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吐:指不食所祭之物。以其族行: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腊:岁终祭祀。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其乡人曰其:_惟德是依惟:_1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A.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B.皇天无亲,惟

12、德是辅斯是陋室,惟吾德馨C.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遂袭虞,灭之D.可以一战宫之奇以其族行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 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15 【甲】文中的庄公和【乙】文中的虞公都深信“神”能保佑自己的国家, 【甲】文从“_”可知, 【乙】文从“_”可知(用原文作答) 。 (2分)16 【甲】文中,曹刿认为“信” (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中,宫之奇认为神佑国家的根本依凭是什么?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 分)_(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3 分)【甲甲】世上最温暖的花世上最温暖的花儿时的家乡,到处种的都是棉花,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它们开出一地的明朗,1温馨

13、着大地和农人的心。春天,刚听到布谷鸟的鸣叫,人们就开始不停地忙碌了。记忆中,母亲好像天天泡在棉田里,双手染满了棉叶的颜色,衣裤鞋子沾满泥水,全身上下都带着棉田里特有的气息。在盛夏的热风中,棉花很快就长成了茂密的灌木林,等到棉花开花时,棉田里2则是另一番景象。棉花的花儿美如蝶翅,颜色不一,红的,白的,娇艳柔嫩。有趣的是每一朵花的底部都包裹着一个棉桃,初如豌豆,逐日渐长,直至变成一个硕大的桃子形状,那花儿才黯然谢去。等到了秋天,棉桃绽开,白色的橘瓣一样的果肉呈现眼前时,那才是真正的开花了,是它一生丰厚的积蓄在展示。最喜欢那满田的棉桃吐蕊了,放眼望去,似乎是天上的云不小心走失了,一下3子掉进棉花地一

14、样。等大多数花朵全白了,母亲带着我一起去摘棉花。棉田里,母亲头裹方巾腰系棉兜,一会儿侧身,一会儿弯腰,五根手指同时伸向盛开的花瓣,一捏,就将一朵棉花收进棉兜里。母亲的神情专注,动作娴熟,腰间的布兜也越来越鼓,看上去宛若幸福的孕妇,通体洋溢着母性的光辉。刚摘的棉花是潮湿的,还要在灿烂的晴天暴晒两日。它们薄薄地摊开来,像天4上的朵朵白云落到门前。有时候我也会帮忙翻晒,让每一点棉絮都尽情吸收阳光的味道和温暖,棉花的清香也会混合着一股湿漉漉的水汽时不时地撩着鼻翼。等忙完一阵后,母亲会瞅个时间,忙着弹棉花、套棉被、缝棉衣、做棉鞋。柔韧的棉裹起秋阳的味道,母亲的手掖了又掖,拍了又拍,看着平坦温厚的棉被和胖

15、嘟嘟的棉衣,她的心里好像就有了着落。母亲做的棉衣、棉鞋像是一堵厚实的墙,挡住了寒冷,留下了温暖。穿着母亲5做的棉衣,哪怕是走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冬里,依然温暖而又幸福。等我有了女儿后,每到冬天女儿都会穿着母亲做的小碎花棉裤棉袄,不罩外衣,中式的棉袄有些溜肩,使女孩子看上去清秀而姣好,一张小脸反而生动起来。棉花,世上最温暖的花,也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棉不断,母爱不6断,温暖不止。特别是在寒冷的冬日,只要有了棉,就有了温暖,就有了热度。(摘自思维与智慧2016 年第 3 期)【乙乙】棉花!棉花!棉花!棉花!什么样的词,无论如何也没法大声念出来?1是棉花。2你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地说出来

16、棉花!棉花!3语文试卷 第 9 页(共 22 页)语文试卷 第 10 页(共 8 页)母亲和几位阿姨各占据被子的一边,专心致志地忙活着,银针闪烁,长线飘飘,4她们看上去强壮、结实、胯骨宽大,头发和乳房却日渐干枯荒芜,这是无尽的生育和劳累所致。缝被子时,她们把身子低伏下去低伏下去,像对棉花表达虔诚的敬意,又像满心满怀去拥抱棉花。她们圆润、臃肿,铅华褪尽,是另一种棉花。人们热情歌颂这世界的山川河流、名花异草,高声赞美这个世界的飞扬、伟岸5和多姿多彩,可有谁会注意到它的底座棉花?正是棉花给予这世界广大的慈悲、安宁和贴心贴肺的温暖,但没有人会常常想起它,偶尔一次在逆境的寒风中裹紧棉袄拥一拥被子想起了棉

17、花,也没法大声赞美放歌抒情,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说出来棉花!棉花!(摘自散文2006 年第 2 期)17【甲】文文题“世上最温暖的花”有何含义?【乙】文文题为什么连用了两个感叹号?(3 分)_18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甲】文第段加点词语“有了着落”含义的理解。 (2 分)_19 【甲】文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请任选一种做点赏析。 (3 分)_20虽然【乙】文中间删减了几个段落,但仍能看出结构上的首尾呼应。请具体说明。(2 分)_21作为抒情散文, 【甲】 【乙】两文都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请说说两文中的“棉花”分别象征了什么。 (3 分)_(四)议论文阅读(13 分)读书是一种心

18、灵修复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吴黎宏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1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2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 菜根谭小窗幽记 ,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

19、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3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 ,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 ,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 ;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_。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尤其作4为

20、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孟子说, “养心莫善于寡欲” ;诸葛亮说,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 ,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 ,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 。人都会经5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

21、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 ,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 ,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6语文试卷 第 11 页(共 22 页)语文试卷 第 12 页(共 22 页)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摘自人民日报2016 年 5 月 16 日第 5 版)2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_23根据第段的内容,在段首横线处补写一句能表明本段观

22、点的话(句式要与前后段段首句一致) 。 (3 分)_2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3 分)_25文中第段画波浪线句除了运用道理论证外,还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分)_26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第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这一种论证方法。B.第段“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句中加点词“是”指的是“在生活中体悟” 。C.在第段省略号处,还可以补充上这样的事例“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D.本文语言生动诙谐,再加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四、写作与表达(50 分)27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23、(50 分)题一:请以“我真的很不错”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题二: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不断努力而梦想永远无法实现,而我们的人生正是如此。令人欣慰的是,我听见时间长廊另一端有个声音说:“也许今天无法实现,明天也不能。重要的是,它在你心里。重要的是,你一直在努力。 ”(马丁路德金自传 )要求:请先确定所选题目,然后再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积累与应用1.【答案】 “侩”改为“脍” ;“谕”改为“喻” 。

24、 【解析】一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易错字。二要注意规范、美观地书写。本题还要注意使用正楷字书写、不要将错字写在米字格中。【考点】汉字的认读、书写能力。2.【答案】mo;yn【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务必根据语境确定字的读音;对于不能确定读音的字要勤查、多记,注重积累。【考点】汉字注音的能力。语文试卷 第 13 页(共 22 页)语文试卷 第 14 页(共 8 页)3.【答案】C【解析】本题针对成语设置,切记成语的意义、感情色彩、语体风格(口语、书面语)等是否适用语境。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本意形容眼睛眯缝着,不能用来形容“大眼睛” 。A 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有时也

25、比喻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B.毋庸置疑:无须怀疑。D.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考点】词语在语境中的运用的能力。4.【答案】B【解析】A.中途易辙,将“的晚年”改为“在晚年”或者“晚年时” ;C,两面对一面,“能否”涉及两种情形,而其后只提到一种情况;D.语意重复,可将“大概”或“差不多”删去其中一个。【考点】辨析病句的能力。5.【答案】A【解析】一可整体把握内容,明确中心;二可大致判断哪些句子放在哪些句子的前面或后面;三可根据提示性词语,判断句子之间的并列、承接、递进、因果等关系;四可心读,根据语感判断所调整的顺序是否恰当。通读语段可知,语段围绕网络传播必须有“正能

26、量”的观点展开。两句为观点性阐述;两句阐述媒体、个体的应有之义, “同时”一词即表明应该排在后。则是归纳语段, “只有”一词表明该句不会被放置在段首,且强调的是个体传播者,所以应该排在后。【考点】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6.【答案】苦难(或磨难)武松【解析】阅读时注意把握关键信息,诸如人物、情节、主题等,并要形成自己的评价和感悟。第一个空考查对故事基本内容的了解,根据阿廖沙在外祖父家受到的冷漠、虐待等情形可判断为苦难、痛苦等一类的词语。第二个空需要在阅读时梳理主要人物,然后根据要求筛选。【考点】了解名著阅读中故事内容的能力。7.【答案】 (1)大漠孤烟直(2)宫阙万间都做了土(3)会挽雕弓如满月(

27、4)逝者如斯夫(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8.【答案】示例:妈妈,你不要一时冲动去上访和游行!调整高考招生计划是为了更好地维护高考公平。目前让我安心备考更重要,你说是吗?(有称呼,有观点,有理由,表达得体即可)【解析】劝阻类表达本质上属议论,必须有理有据有礼,有针对性,说清楚劝阻谁、劝阻什么、劝阻的理由等关键因素。本题劝阻的是“妈妈” ,要有礼貌,劝阻妈妈不要跟风,劝阻的理由应该围绕调整高考招生计划的合理性与湖北将减少省内招生名额的可靠性阐述。语文试卷 第 15 页(共 22 页)语文试卷 第 16 页(共 22 页)【考点】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28、。9.【答案】 【拟写标语】示例一:探寻名胜古迹积累知识容(“应、当”等)行万里路示例二:体验民风民俗增长才需“应、当”等)行万里路【设计活动】示例一:品尝风味美食示例二:搜集民间故事【明辨节日】C【明辨节日】示例:关爱家人,奉献社会。【解析】 【拟写标语】一要注意拟写的内容的主题要求,二要注意不与上句或下句重复,三要注意语言的对仗、平仄变化等。本题拟写下句,上句针对“青山绿水” “读万卷书”的拟写,根据班主任的讲话提炼得知, “名胜古迹” “民风民俗”与“行万里路”可作为拟写的关键点。【设计活动】一要符合主题要求,二要切合实际。注意围绕“民风民俗” “青山绿水”设计,注意体现语文性,比如诵读

29、、写作、演讲等。【明辨节日】根据不同节令的特点判断,1 为八月,2 为元宵节,3 为清明节,4 为初秋。【明辨节日】注意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区别异同。本题两个材料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亲情之爱与对他人之爱。【考点】提炼信息和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达的能力,策划活动的能力,提炼信息的能力。三、阅读与欣赏10.【答案】喜悦(对西湖美景喜爱)行不足【解析】解答诗歌鉴赏类题目必须整体把握,理解主题,不可拗于一词一句,止步于浅表。找准关键词语和句子是打开理解诗歌主题大门的钥匙。本诗中“最爱” “行不足”即是如此。【考点】整体把握诗文意蕴、理解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词语的能力。11.【答案】示例一:“早莺”初

30、春时飞来的莺,争着飞落到暖树上,表明鸟儿为避春寒而栖于初春的暖枝,体现了季节特征(或:“早莺”一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一展歌喉,体现了季节特征) 。示例二:“新燕”似曾相识的燕子飞回来了,这是初春的信号,体现了季节特征(或“新燕”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体现了季节特征) 。 (意思对即可)【解析】 “早莺” “争暖树” “新燕” “渐欲” “浅草”等词语鲜明地体现出早春的景象,可举出示例具体分析。【考点】整体把握诗文信息的能力。12.【答案】他的只13.【答案】D【解析】D.凭借/带领;A.都为副词,一定;B.都为名词,品德;C.都为代词,分别指代某件事情、虞国。平时要熟记常

31、见的文言词语现象,熟记重要的实词和虚词。本题要审清题意,答案必须满足“加点字意思”或“用法”这两个条件,其中一个不相同即为正确选项。语文试卷 第 17 页(共 22 页)语文试卷 第 18 页(共 8 页)【考点】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14.【答案】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判断。15.【答案】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解析】解答本题要围绕“神”与“国家”这两个关键点,疏通文意,寻找目标句。【考点】解读文言文内容的能力。16.【答案】 “德” (或“明德” “德” “重德” “重视仁德”等) ,是从宫之奇的话“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看

32、出来的。【解析】乙文多次提至“德” ,从宫之奇谈话中可以知道,他对德非常看重,但是,直接谈到德与神相关的句子有多句,而具有概括性的是“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这是宫之奇谈话的要点。【考点】理解作品,主题的能力。一要整体把握,要抓住关键句。17.【答案】棉花“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 ,有热度,能驱走寒冷;棉花也带有暖暖的母爱。用感叹号表达了作者对棉花强烈的赞美之情。【解析】一要理清线索,比如两篇选文都围绕“棉花”来写,表现出棉花的温暖;二要梳理内容,大致划分段落,提炼出要点。甲文主要写母亲与棉花的故事,突出母爱,文末一段则集中揭示了棉花温暖的特质。乙文第段也集中写了母亲缝被子的情形,

33、引出了“另一种棉花”的说法;第段赞美了棉花的温暖。 “棉花!棉花!”中感叹号的反复出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赞美之情。【考点】整体把握作品、梳理信息的能力。18.【答案】 “有了着落”是指母亲在冬天来临之前,已经为孩子准备好了棉被与棉衣,不再担心孩子受冻,心里踏实了。【解析】一要弄懂字面意思;二要揣摩其内在含义,可联系语境分析;三要联系该词所使用的表现手法。本段描述的是母亲缝制的各种过冬的物品等,正是这些衣服、鞋子和被子才使母亲不再担心一家人经受寒冷之苦。【考点】理解词义的能力。19.【答案】示例一:这句话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棉花吐蕊”比作“云掉进棉花地”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桃吐蕊的盛大场景和

34、棉花的洁白、柔软,表达了作者对棉花的喜爱之情。示例二: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云人格化,赋予“云”以人的行为“不小心走失” ,表达了作者对棉花(云)的喜爱之情。【解析】一品析语句的言外之意;二品析所流露出来的感情;三品析语句所揭示的思想或道理;四品析表现手法。诸如修辞、描写手法、表达方式等。本题侧重品析修辞。可根据修辞特点,或凭语感或采用排除法判断。把棉花和云联系起来,二者都有柔软、洁白的特点,符合比喻的特点;“不小心走失”这是人的行为,而描述对象是云,符合拟人的特点。 “最喜欢”暗示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的感情。【考点】本题考查赏析文中的句子的能力。20.【答案】乙文开头说“你只能用耳语般

35、的嗓音低低地说出来棉花!棉花!”结尾句又说“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说出来棉花!棉花!”照应开头,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解析】理解“首尾呼应”的特点,主要锁定首尾相类似、相关联的语句。 “棉花!棉花!”均出现在开头和结尾,即构成呼应。【考点】把握作品结构、理解作品段落布局的能力。语文试卷 第 19 页(共 22 页)语文试卷 第 20 页(共 22 页)21.【答案】甲文中的“木自花”象征了母爱;乙文中的“棉花”象征了母亲和几位阿姨(或:为无尽的生育和劳累奉献-生的伟大女性) 。【解析】一要根据中心思考,二要联系具体的表现手法的一般特点和作用思考。象征手法指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

36、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甲文说母亲是“另一种棉花” ,即可知,这里的棉花与母亲相;乙文第段提到母亲和几个阿姨等,则提示我们,作者将棉花与女性们联系在了一起。【考点】赏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22.【答案】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解析】一要整体阅读,二要锁定关键语句,三要找出一以贯之的观点,四要关注首尾中的归纳性语句。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布局,开头即提出了观点,之后,用四个“读书可以让心灵”的句式分别阐述,支撑开头提出的观点,最后突出读书对于心灵的重要作用,呼应开头。据此可认定开头归纳性语句为中心论点。【考

37、点】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理解能力。23.【答案】示例:读书可以防止(远离)浮躁贪婪(庸俗无聊) ,让心灵宁静淡泊(澄澈) 。 (意思对即可)【解析】可根据文段文字内容的概括(如何面对浮躁的问题,引用的材料都是告诉读者如何克服浮躁的) ,形成观点性、总领性文字。注意采用“读书可以让心灵”的形式;注意鲜明表达本段所流露出的作者的观点,即通过读书克服浮躁情绪。【考点】区别观点与材料、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达的能力。24.【答案】选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接着用段首排比的方式提出分论点,逐一具体论述读书对心灵修复的益处;最后点明读书的

38、意义:读书能让人“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解析】一先找出中心论点,阐述其所出现的位置;二要划分段落,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并列、递进、因果、条件、假设等) ;三要关注结尾、题目,会看结尾与开头、题目之间的关系。本文开始即提出了中心论点,正文采用四个完全相同的样式进行论证,分别从四个角度论证,对中心论点形成了支撑,阐述了读书与心灵修复之间的关系。【考点】组织观点与材料、合理安排论证顺序的能力。25.【答案】比喻论证;把“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比作“烤火”可以把“衣服上的湿气烤得烟消云散” ,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的观点。【解析】就本题而言,

39、要熟知几种常见的论证方法的特点及一般作用。 “宛如”词暗示了该处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找到了本体和喻体即可得出答案。【考点】理解作品所采用的表现手法的能力。26.【答案】C【解析】C.“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一例能够说明读书对于心灵的鼓舞作用,因为他们既读别人的书,写作时也是在读自己的书。A.第段主要使用了一正一反举例的论证方法。B.使心智成熟起来的原因一方面是在生活中体悟,一方面在读书中领悟,所以, “是”包括两个方面。D.本文语言不具备生动诙谐的特点,而是严谨、庄重、典雅而又富有气势。引用古语、使用比喻、采用排比段和整散结合的句式等多种手法。【考点】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四、写作与表

40、达语文试卷 第 21 页(共 22 页)语文试卷 第 22 页(共 8 页)27.【答案】略【解析】题一:审题指导:此题为全命题作文,不可更改一个字。题目“真的”暗含着认识到“很不错”有一个过程,考生写作时必须将这个过程描述出来,或者针对这一过程展开议论。“真的”一词也表明对自我的充分肯定和完全的信心,本的亮点就体现在这里。选材与立意:(1)选取最成功的经历,揭示自身的优点。(2)选取最失败的经历,描述转变的过程。(3)选取最得意的作品,发现自身的潜能。(4)选取帮助别人的事,呈现心灵的成长。(5)选取拒绝别人帮助的事,表现自身的坚强。(6)以为什么不错为话题,提炼出拥有目标、执着追有爱心等观

41、点,或者选择其一,展开议论。可举爱因制作小板凳的故事等。题二:审题指导:此题为材料作文,材料的主要内容围绕追求梦开,说出了许多人都会有的心理状态,即面对梦想而又追求不得时的痛苦。梦想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属于社会的。因此我们写作只要围绕追求梦想、付出与收获等话题展开即可,表达一种人生态度或者社会理想。选材与立意:(1)取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为立意,阐述追求的价值,可对举成功者和平凡者的典型例子。(2)取执着创造奇迹为立意,阐述梦想的实现,可举出残疾人成功的例子,比如无腿登临高山的陈州。(3)取可能与不可能为立意,描述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故事,可讲述自身的经历。(4)取信念坚定的价值为立意,描述不断创造人生精彩的故事,可再现历史故事,比如司马迁遭受磨难写史记 、曹雪芹十年写红楼梦等。(5)取“小”与“大”互相转化为立意,描述令人惊叹的人、物、事、景等。(6)取“我做不到” “这不可能”的原因分析为立意,表达执着追求的价值。可举出身边同学不自信的故事。(7)取人生的痛苦与快乐为立意,表达对人生本质的理解,扣住内心的需要与外在的物质等互相冲突的事例展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初中题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