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示范文本.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2094398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105 大小: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示范文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示范文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示范文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示范文本.doc(10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x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年)文文 本本xx 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二二一九二一九二一九年十一月一九年十一月胶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I目 录前前 言言.1第一章第一章 规划背景规划背景.2第一节 市域概况 .2第二节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5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9第二章第二章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17第一节 规划指导思想 .17第二节 规划原则 .17第三节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18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20第三章第三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23第一节 调整原则

2、.23第二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4第三节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28第四章第四章 农用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农用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30第一节 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30第二节 基本农田调整情况 .31第三节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 .34第四节 提高耕地质量 .35胶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II第五节 保护和合理利用其他农用地 .36第五章第五章 建设用地调控建设用地调控.38第一节 建设用地调控的目标 .38第二节 优化配置城镇工矿用地 .38第三节 保障基础设施用地 .40第四节 整合农村建设用地 .42第五节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3第六节 建设用地节约

3、集约利用 .46第七节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47第六章第六章 土地综合整治土地综合整治.51第一节 土地综合整治原则 .51第二节 土地综合整治目标 .52第三节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 .53第四节 土地综合整治保障措施 .54第七章第七章 土地用途分区土地用途分区.57第一节 基本农田保护区 .57第二节 一般农地区 .58第三节 林业用地区 .58第四节 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59第五节 独立工矿区 .60第六节 风景旅游用地区 .60第七节 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61胶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III第八节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 .62第八章第八章 乡镇土地利用

4、控制乡镇土地利用控制.63第一节 土地利用方向和重点 .63第二节 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分解 .64第三节 镇级土地利用调控措施 .65第九章第九章 土地生态与环境保护土地生态与环境保护.66第一节 土地生态建设目标、任务 .66第二节 土地生态功能分区 .67第十章第十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规划实施保障措施.73第一节 做好相关规划的衔接 .73第二节 加强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74第三节 增强规划实施的经济手段 .76第四节 强化规划实施的技术保障能力 .77第五节 推进规划的社会监管和公众参与制度 .78附附 表表.80胶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前 言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

5、发展观,认真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合理配置土地资源,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护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统筹安排各类用地空间布局,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青岛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的总体控制,结合 xx 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趋势,对xx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 年) 进行修订,编制xx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以下简称规划 ) 。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全市土地利用战略,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市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

6、资源。 规划是指导全市土地利用的纲领性文件,是加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和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依据。全市行政区域内的一切土地利用活动,均应符合规划 。其他相关规划涉及土地利用的均应与规划相衔接。规划以 2005 年为基期年,以 2010 年为近期目标年,以2020 年为目标年。规划范围是 xx 市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土地总面积 1323.6 平方公里。胶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市域概况一、自然条件(一)地理位置xx 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胶潍河谷盆地边缘。位于东经 1193812012,北纬 36003630,呈西南、东北斜长分布。东邻即墨市、城阳区

7、,西接高密市、诸城市,南靠胶南市,北依平度市,东南隔海与青岛市区相望。全境南北长 53 公里,东西宽 42.5 公里,土地总面积 1323.6 平方公里。(二)地形地貌xx 市座落于胶莱平原与沭东丘陵交界地带,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南部和西南部是泰沂山脉的末端,低山丘陵蜿蜒起伏,海拔高程 50 米至 229.2 米;中部为丘陵平原,海拔 20 至 100 米;东北部大沽河,胶莱河沿岸为地势低洼的冲积平原,海拔 3 至 20 米。(三)气候xx 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2,平均无霜期200 天,最短 182 天,最长 245 天。年平均日照时数 2573 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 6

8、86.1 毫米。全市年平均气温 12,最热在 7、8 月,胶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3平均气温在 25以上;最冷在 1 月,平均气温为3左右。从气候特点来看,农业气候资源比较丰富,雨热同季,配比协调,可利用程度高,满足作物一年二熟的需要。(四)水文全市共有大小河流 27 条,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0.3 公里。大沽河、胶莱河、洋河是境内三大河流。主要水库有山洲、青年、红旗、黄家河、七里河水库和王吴、棘洪滩两水库的各一部分。水资源总量为 21667 万立方米,可利用量为 10059 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 15167 万立方米,平均可利用量为 4348 万立方米;地下水

9、资源量 10843 万立方米,平均可利用量为 6404 万立方米。(五)土壤全市土壤分为棕壤、潮土、砂姜黑土、盐土和水稻土五个土类。其分布规律是:南部及西南部丘陵地区,由高到低依次分布着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大沽河、洋河、墨水河等河流两岸的冲积平原上主要分布着河潮土;大沽河、洋河下游到 xx 湾沿岸分布着滨海盐化潮土、滨海潮盐土、滨海滩土三个土属;中心城区以西、以北的胶莱河冲积平原上发育着砂姜黑土;幼年水稻土主要分布在大沽河东岸种植过水稻的部分地区。(六)植被xx 市的植被区系,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因受暖湿季风气候影响,树种、植物种类较多,常见的树种资源约 37 科,60 属,胶州市土地

10、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480 余种。常见树种主要有:黑松、赤松、雪松、侧柏、蜀桧、龙柏、杂交杨、毛白杨、刺槐、泡桐、旱柳、白榆、臭椿、国槐、绒毛白腊、水杉等。草本植物较多,主要有禾本科、菊科、豆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蓼科、藜科、莎草科等。栽培植物中粮食作物以小麦、大麦、玉米、地瓜、大豆、谷子、高粱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辣椒、芝麻、药材及各种蔬菜瓜果,其中大白菜及羊角辣椒国内闻名。果树主要有桃、苹果、梨、葡萄、山楂等。二、社会经济状况2005 年末全市总人口 86.12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36.64 万人,农业人口 49.48 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 42.5%和 57.5

11、%。全市辖 7 个街道办事处、11 个镇,共 811 个行政村。2005 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292.1 亿元,比上年增长 20.9%。其中第一产业 24.2 亿元,占 8.3%,第二产业 166.2 亿元,占 56.9%,第三产业 101.7 亿元,占 34.8%,实现地方财政收入 9.3 亿元。xx 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胶济铁路和济青高速公路横贯东西,胶黄铁路、同三高速公路和环 xx 湾高速公路穿插南北,胶平、胶新、胶诸、胶青等公路干线在市区交汇,四通八达,为综合利用全市土地资源,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改革开放以来,xx 市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立市之本,不断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12、加大工业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以第二产业为主体,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经济格局已初步形成。现有以机械、胶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5电子、化工、轻工、纺织、服装、食品、建材、矿产等 32 个主要行业和门类构成的工业生产体系。全市实际利用内外资、出口创汇、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财政收入增幅均居青岛五市首位。与青岛其他市(区)相比,xx 市具有农业生产比重大、土地类型齐全、气候条件适宜等特点,成为青岛重要的粮食和副食品生产基地,2005 年农业总产值 25.55 亿元,粮食产量 42.5 万吨。xx 具有悠久的商业历史传统,历来第三产业比较发达。随着同三高速公路、胶新

13、铁路的建成和青岛港口西移,立足不断改善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临港优势,xx 市逐步形成了仓储物流基地和以港澳零关税(CEPA)商品以及建材五金装饰为专业特色的西部商贸区、以为机械制造业配套服务为主的北部物流产业区和以生活资料配送为主的城市配送中心。第二节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xx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 年) (以下简称“上轮规划” ) ,于 2000 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上轮规划以 1996年为规划基期年,以 2000 年为规划近期目标年,以 2010 年为规划目标年。规划范围为 xx 市原辖 13 个镇 4 个乡 5 个街道,总面积1313.1 平方公里。上轮规划以严格

14、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为指导思想,对加强胶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6土地宏观管理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严格保护耕地、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较高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但由于上轮规划编制时,我国经济发展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主要规划指标实施情况(一)耕地保护指标1、耕地净减少数量超出规划控制指标。上轮规划确定规划期间(1996-2010 年)耕地减少量不超过 1956.9 公顷,通过开发整理复垦新增耕地 2346.7 公顷,耕地净增加 389.8 公顷。规划实施 9 年

15、耕地实际净减少 7294.2 公顷,超出规划指标。2、现状耕地低于上轮规划耕地保有量目标。上轮规划确定2010 年耕地保有量为 75097.4 公顷,2005 年底,实有耕地面积67413.5 公顷,比规划指标少 7683.9 公顷。3、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稳定。上轮规划确定基本农田面积为66809 公顷,规划实施期间,为青岛市黄岛区代保基本农田 829 公顷。2005 年,基本农田面积为 67638 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稳定。(二)建设用地指标1、建设用地规模超出规划指标。上轮规划确定规划期间(1996-2010 年)建设用地总规模为 27195.5 公顷,2005 年建设用地胶州市土

16、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7实际规模为 29639.7 公顷,超出规划规模 2444.2 公顷。2、建设占用耕地总量突破规划指标。上轮规划确定各类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为 1666.7 公顷,规划期间购买调剂指标 266.7 公顷,规划实施期间,建设占用耕地 4039 公顷,突破规划指标。3、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规模未达到规划指标。上轮规划确定至2010 年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减少 1233.64 公顷,规划期间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 2789.5 公顷,总规模不减反增,超出规划控制指标。(三)土地综合整治指标上轮规划确定规划期间通过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 2346.7 公顷,规划实施至 2

17、005 年,实际补充耕地 389.8 公顷,未能实现规划目标。二、取得的成效(一)以规划为依据,以土地用途管制为手段,通过具体落实和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方针和任务及各项用地控制指标,制约和引导用地需求,土地利用管理的力度不断加强。(二)耕地保护体系初步健全,改变了耕地只占不补的局面。规划明确了耕地保护目标,制定了耕地用途管制规则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定,建立健全了耕地保护的相关制度。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规模得到有效控制,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得到了保障,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三)建设用地总量得到一定程度控制。规划实施后,划定了胶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8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18、控制范围,将建设用地限制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审批时,对不在建设用地控制范围内选址的用地除重点项目外,不予批准,从而有效地改变了过去建设用地随意选址、分散布局的格局,对城乡居民点用地的集中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控制作用。(四)通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制度,平整了土地,配套了农业基础设施,改善了土地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推动了土地的规模经营,为机械化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上轮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xx 市经济和社会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国民经济各领域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剧增,规划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规划本身在编制和实施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因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规划

19、难以实施等方面的原因。(一)规划存在的问题从指导思想来看,上轮规划的核心是保护耕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增长,控制建设占用耕地总量。上轮规划的目的与任务单一,对战略性、区域性发展、生产要素布局研究等重大问题缺乏深入探讨,对促进城镇化、工业化与农村产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构建城乡合理的空间结构等课题缺乏深入研究。规划编制的超前性和前瞻性不强,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土地的需求。从各个指标来看,耕地保有量目标实现难度大。规划期间 xx 市的耕地保有量目标不仅没有实现,而且实有耕地面积与耕地保有量胶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9目标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建设用地需求与规划指标矛盾比较

20、突出,建设占用耕地指标缺口大,空间布局也不尽合理。从规划实施来看,规划实施权威性不高,总体控制作用发挥的不充分。社会对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规划实施管理的随意性相对较大。在用地安排时片面要求规划布局迎合项目用地要求,导致规划频繁调整。(二)主要原因上轮规划以来,xx 市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的快速增长、城镇化水平的显著提高、生产总值的不断增加以及生态建设的不断加强是导致规划实施问题的直接原因。1、规划实施期间全市总人口由 1996 年的 77.17 万增加到 86.12万,总人口增加约 9 万人,城镇化水平从 1996 年的 20.2%增长到48.0%,城镇人口翻了一番多。人口的快速

21、增长和人口城市化的急剧推进,导致建设用地需求增加,城镇总规模迅速扩张,耕地总量逐步减少,土地需求与规划指标矛盾十分突出。2、1996 到 2005 年间,全市生产总值 9 年增长了 4 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 13 倍,实际利用外资增长了 5 倍。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断加强,同时也对土地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3、一些行业用地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发展目标、统计口径、基期数据等方面不一致,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规划的实施。4、经济结构和布局等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划的实施。胶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0根据“一个中心、两翼发展、轴线开发”的发展思路,上轮规划中的26 个乡(

22、镇、街道)调整为 18 个镇(街道) ,全市经济发展的重心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行政辖区及经济发展布局上导致规划实施难度加大。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200951 号)要求,以 2009 年二次调查数据为基础,参照影像资料、2006-2009 年土地变更资料以及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资料推算出规划基期数据。一、土地利用现状构成2005 年底土地总面积 132364.8 公顷,农用地 92201.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69.7%;建设用地 29639.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2.4%;其他土地 1052

23、3.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7.9%。(一)农用地1、耕地面积 67413.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50.9%,占农用地面积的 73.1%。其中水浇地面积最大,面积为 43198.7 公顷,占耕地面积的 64.1%。其次是旱地,面积为 24214.8 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35.9%。2、园地面积 3243.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5%,占农用地面胶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1积的 3.5%。3、林地面积 6862.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5.2%,占农用地面积的 7.5%。4、其他农用地面积 14682.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1.1%,占农用地面积的 1

24、5.9%。(二)建设用地1、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 18370.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9%,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 62.0%。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最大,为 12505.1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 68.1%;城市用地 3664.7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 19.9%;建制镇 1329.5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 7.2%;采矿用地 841.9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 4.6%;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29.5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 0.2%。2、交通水利用地面积 6307.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4.8%,占建设用地面积的 21.3%。其中,公路用地面积最大,为 2598.6 公顷,占交通运

25、水利用地 41.2%;水库水面用地面积较大,为 2283.3 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 36.2%;水工建筑用地面积为 866.2 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 13.7%;铁路用地面积为 547.8 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8.7%;港口码头用地、管道运输用地面积极小,分别为 2.4 公顷和 8.7公顷。3、其他建设用地面积 4962.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3.7%。其中风景名胜设施用地 65.6 公顷,占其他建设用地的 1.3%;特殊用地胶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21606.5 公顷,占其他建设用地的 32.4%;盐田 3289.9 公顷,占其他建设用地的 66.3%。(

26、三)其他土地包括水域用地和自然保留地,其中水域用地为河流水面和滩涂,共计 4795.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3.6%;自然保留地 5728.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4.3%。二、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一)土地利用特点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势平坦,为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提供了优势条件。2、农用地利用类型齐全,耕地、园地、林地均有分布,为农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土地利用率较高,达到 92.05%。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占73.1%,土地垦殖率达到 50.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土地后备资源少,其他土地占总面积的 3.6%,且分布相对集中,开发难度较大。(二)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

27、题1、耕地人均少,质量低,占农用地比重高人均耕地面积 0.087 公顷,从 1996 年到 2005 年,全市耕地面积减少了 7294.2 公顷,人口增加了 3.6 万人。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胶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3少,且速度较快。全市近三分之二的耕地为中低产田,粮食平均产量低于 410 公斤/亩。田间沟渠、道路用地过多,占用大量耕地,致使耕地田块不整、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化布局、产业化生产。由于开垦历史悠久、地形平坦、人多地少等原因造成全市耕地比重较高,耕地面积占农用地总面积的 73.1%,园地、林地仅占10.9%。2、建设用地规模大,人均高,结构不合理建设用地总

28、规模 29639.7 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占62.0%。2005 年农村居民点用地 12505.1 公顷,人均用地 252 平方米,超过国家建设标准。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 160 平方米。从城镇用地看,用地容积率较小,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影响着城镇功能的发挥。采矿用地布局较为散乱,利用率不高。3、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脆弱,易污染,水土流失严重xx 市位于胶莱平原与沭东丘陵的交接地带,土地生态系统由北部平原过渡到南部丘陵,生态要素人工化趋势加剧、逆向演替过程突出,生态环境脆弱。平原地区地势低洼,旱、涝、盐碱等灾害容易发生,工业、农业污染不易排放;丘陵地区采矿、砖瓦窑厂等废弃用地分布较多,耕地零散、水系

29、发达,水土流失比较严重。4、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小,分布相对集中,但开发复垦难度较大其他土地 10523.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7.9%。开发利用难度较大,周期长,经过一定时间才能产生效益。由于地质地貌类型等胶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4自然及生态环境条件限制,复垦之后种植和管理的难度也较大。三、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机遇期,是环渤海港口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板块加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是山东打造蓝色经济区和半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机遇期。xx 市正处于半岛城市群的枢纽位置,是一个扼居半岛咽喉的交通要

30、塞,是内陆各省进出青岛、烟台、威海和通往青岛港、黄岛前湾港的门户,也是山东省蓝色经济区重要物流中心。规划期内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和“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带来的战略机遇,以 xx 湾产业新区、少海新城、xx 湾国际物流中心三大发展平台实现与青岛、全省乃至全国的高位对接。规划实施期间是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黄金发展期,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全力建设实力 xx、效率 xx、人文 xx、和谐 xx 的战略机遇期。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为:1、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加快社会结构由城乡二元向城乡一体化的转型,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

31、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全市人民都能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积极成果。2、推进全市城镇化进程胶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5加快中心城市改造建设步伐,促进城乡用地有机衔接、协调发展,大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做好重点小城镇发展和改革试点,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中心城镇和城区转移。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运转协调、服务高效的行政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全力推进“xx 湾产业新区、少海新城、xx 湾国际

32、物流中心三大发展平台”建设,切实增强引领跨越发展动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高端产业规模化发展,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5、积极培育特色经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特色经济城市,以培植战略优势产业为主攻方向,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和外向型经济优势,推动机械装备、服装鞋帽、食品加工、木器家具四大制造业集群向高端化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打造半岛加工制造业基地和仓储物流基地。6、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集约转型,推动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胶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33、-2020 年)16(二)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1、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xx 市地形平坦,气候适宜,耕地广泛分布于平原的村庄、建制镇及城市周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建设用地增加将不可避免地占用部分耕地。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也需要占用部分耕地,这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建设用地供给压力更加凸显规划期间是 xx 市城镇化、工业化的关键阶段,是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到2010 年和 2020 年城镇化率分别达到 60%和 75%,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必然带来城镇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增长。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制

34、约,尤其是土地资源短缺更加突出。3、统筹城乡土地利用问题亟待解决全市城镇建设用地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 23.7%,城镇人口占全市人口的 48%,农村居民点用地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 35%,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 52%。城镇承担了全市重要的工业、商贸等职能,而农村居民点功能较为单一,城乡二元结构的土地利用方式差异明显。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较长时间加以改变,节约集约用地意识还需在发展中逐渐加强,推进城乡土地利用管理一体化,建立差别化胶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7的土地利用调控政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任重道远。4、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的任务更加艰巨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建设

35、用地增加必然挤占具有生态功能的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其直接结果是造成生态用地数量的减少;如何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做到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就变得更为迫切和更加重要。胶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8第二章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第一节 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统筹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需求与可能、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切实转变用地观念、创新用地模式、完善用地机制。坚持从全市实际情况出发,严格落实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严控

36、建设用地规模,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统筹安排区域各类、各业用地,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保证土地利用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匹配,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用地保障。第二节 规划原则一、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将保护耕地提高到维护国土安全的高度上,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提高耕地质量。二、以保障科学发展为目标,合理分配各类用地指标胶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9合理安排各类、各业用地,优先保障重大基础设

37、施用地,xx 湾产业新区、少海新城、xx 湾国际物流中心三大平台用地以及关系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项目用地,为实现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用地保障。三、节约集约用地,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积极盘活存量土地,鼓励闲置土地、低效用地增容改造和深度开发,深入分析各业各类用地的利用状况,深入挖掘城镇、村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实现土地利用方式向内涵挖潜和集约高效利用的转变,不断提高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四、统筹各类各业用地,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围绕 xx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产业布局和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为基础,统筹协调各区域之间、城镇与新农村之间以及不动管制区之间的土地利用关系

38、,统筹安排各类产业用地,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五、加强土地生态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发展按照保护优先、兼顾治理的要求,合理安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推进国土资源综合整治,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加快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保护自然生态空间,建设城乡和谐的生态文明环境。第三节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胶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0二、经济社会发展定位及主要目标规划期内大制造、大物流、大商贸三大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半岛枢纽、制造基地、物流中心、千年商埠功能更加突出,综合竞争力和全面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前列。(一)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到 2010 年,实现生产

39、总值达到 714.6 亿元,年均增长 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400 亿元,年均增长 18%。地方财政收入达到 30 亿元,年均增长 25%;到 2020 年,实现生产总值达到 1900 亿元,年均增长 26%,(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20 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5:55:40。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工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建成完善的社会经济市场体制和开放的经济体系。(三)社会发展进一步和谐规划总人口近期达到 95 万人,远期达到 115 万人。城镇总人口近期2010 年 57 万人,远期 86.25 万人;城镇化水平近期 60%,远期 75%。其中,中心城区近期达到 45 万人,远期

40、达到 63 万人。城乡稳定,治安秩序良好,建成国家级园林城市,不断巩固和发展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四)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环保投入占 GDP 比重在 2%以上,每万元 GDP 综合能耗控制在 0.6胶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1吨标准煤以内,单位 GDP 水耗控制在 30 立方米/万元之内。资源节约型城市和生态建设取得突出成效。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保护土地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一、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保完成上级规划下达的控制指标。至 2010 年,耕地保有量为 65706.0

41、 公顷;至 2020 年,耕地保有量为64884.0 公顷。规划期内确保 67638 公顷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二、园地、林地到 2010 年,园地面积为 6721.0 公顷,林地面积为 9919.0 公顷;到2020 年,园地面积为 6728.0 公顷,林地面积为 10113.0 公顷。三、城乡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适度增加城镇和工矿用地规模,减少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到 2010 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 23765.0 公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16289.0 公顷以内,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 6524.0公顷以内;到 2020 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 25088.0 公顷以内,其中胶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2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16940.0 公顷以内,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7151.0 公顷以内。到 2010 年,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事务文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