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听课感受.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9786310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雷雨听课感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雷雨听课感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雷雨听课感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雨听课感受.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雷雨听课感受 雷雨听课感受 人民小学 沈慧静 听完林老师的课,如雷雨过后一股清爽的气息扑面而来,让我沉醉其中。林老师的这堂课特别好地体现了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课堂特性,它姓“语”、姓“小”、姓“低”,详细表现在: 一、定位学段目标精确而又适度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读书、识字是首要任务,林老师在课堂上对读书和识字赐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初读课文时,为了落实“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一目标,我们看到林老师给了学生足够的自由读书时间。检查反馈时,先让学生把带有生字的词语、句子读正确,然后让学生开火车朗读课文,刚好引导学生进行评议和指导,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的详细的语境中,学生真正经验了识字的

2、过程。第一课时让全体学生读通课文,这是进行阅读教学的“底线”,也是学生形成语感、提高语言学习质量最重要的渠道。 在课堂最终一个环节的支配上,林老师再次让学生与生字见面,并通过找挚友,强化了对本课生字的巩固。在生字指导中,选择本课生字中最难写的“垂”进行指导,先引导学生视察字的间架和笔画位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示范书写。我们看到了扎实、真实、朴实的课堂。 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10项要求,而其中的很多要求,如“喜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等,都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应当说,林老师的这堂课是

3、一节落实学段目标要求,值得我们很好借鉴的课例。 二、把握文本特点精确而又形象 雷雨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如何让学生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我们看到,林老师在教学雷雨前这一部分时,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把声音和画面读出来,目的是让学生把抽象的文字转化成脑海中详细形象的画面,然后林老师提了一个核心问题“依据课文的描写,你觉得应当加点什么或者变更什么?”统领雨前的这一部分教学,这样避开过于繁杂、细碎的课堂提问。在教学反馈时,林老师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借助多媒体,把看图与读文、朗读与理解有机融合在一

4、起。每一次的情景再现,都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重视言语实践扎实而又高效 潘新和教授说过:“语文教学是一种言语感觉和言语才智的传递,是用老师的言语感悟和言语睿智,唤醒鸿蒙未启的学生的言语灵性和悟性。一个缺乏言语感悟力和感染力的老师,是无法敲开学生的言语心智法门的。”引领学生守住语言的根,便是守住了语文这方故土。林老师擅长细心挖掘这一课中的独特的语言训练点,引领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活动。 如在教学“蜘蛛、蝉、彩虹” 词语时,我们教学时往往是让学生读一读,读正确就完事了,但是林老师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来介绍其中一种事物,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进行口头

5、语言的训练,在词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 让我感到最为精妙的是“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彩虹高挂”这四个词语的挖掘。这四个词语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林老师对这些词语进行了特性化的处理,引领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训练:首先,请学生借助“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彩虹高挂”这四个词语来描述画面,这样词语与详细的景物对应起来,使学生加深了对这四个词语的理解,有助于的积累;接着依据图片给词语排队,在排队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实力;最终引导学生图文比照,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在描写雨前、雨中、雨后的画面,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从总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容。林老师的课堂教学环环相扣,层层推动,有效扎实

6、的训练在行云流水中自然顺畅地达成。 在这堂课里,我们看到了语文课就该上成读书课。读是语文的生命。“简简洁单教语文”。所谓简洁之法,就是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林老师把课堂里有限的时间尽最大可能地给学生读书,我们看到她扎扎实实地落实初读,在教学雷雨前这部分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有目的地读,有层次地读,多形式地读(有自由读,指名读,老师引读,师生合作读),老师用话语点拨,用激励评价,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想象,学生读得绘声绘色,有滋有味。在读的过程中奇妙地将词语理解(“垂”“越来越响”的理解)句子理解、积累运用融为一体,收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综合效果。 四、二度创作文本奇妙而又灵动

7、语文课是诗性的,是童趣盎然的,是语言文字彰显魅力的圣地。林老师匠心独运对文本进行二度创作,把雷雨前的情景改编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小诗。这首精致的小诗一出现,文章的灵魂鲜活起来。小诗在学生面前幻化出一道绮丽的景致,令学生兴致徒增。让学生用上新学的词语将小诗填写完整,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而且在阅读中进行新学词语的巩固与积累,很好地培育了学生的语感。小诗的出现,使课堂多了一份灵动,语文课堂的境界悄然而至。 五、注意学法指导专心而又无痕 学习方法是构成学生学习实力的主要因素。小学低年级是打基础的阶段,课堂上单靠师传生受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儿童发展语文素养的需求,我们不能把学 法指导作为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专

8、利。在教学中,我们看到林老师是个有心人, 学习生字时,引导学生运用边读边圈画的方法;学生遇到难读的地方时,告知学生回过头来再练习几遍;默读时,提示学生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专心想;学生自由读 4、5两个自然段时,告知学生要边读边想象滂沱大雨的画面,虽是不经易的话语,渗透着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的学问向技能的转化。 纵观整堂课,林老师凭借着亲切的教态,灵动的教学设计,敏捷多样的教学方法,适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征的教学语言与组织形式,营造了和谐、温润的教学氛围,使整个课堂从头到尾充溢了童趣,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雷雨听课感受 雷雨听课反思 雷雨听课体会 听课感受 听课感受 听课感受 听课感受 听课感受 听课感受 听课感受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