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养老保险中的互助共济:词源、诠释和量化——基于同代自养模式的初步分析.docx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1951340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养老保险中的互助共济:词源、诠释和量化——基于同代自养模式的初步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养老保险中的互助共济:词源、诠释和量化——基于同代自养模式的初步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养老保险中的互助共济:词源、诠释和量化——基于同代自养模式的初步分析.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社会养老保险中的互助共济:词源、诠释和量化基于同代自养模式的初步分析论文作者签名:4、令去 指导教师签名 n |扣论文评阅人 1:隐名评阅 _评阅人 2:隐名评阅 _评阅人 3:隐名评阅 _评阅人 4: _评阅人 5: _答辩委员会主席:何文炯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委员 1:乐君杰副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委员 2:姚引妹副研究员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答辩日期: 2018 年 5 月 23 日浙江大学研宄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宄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2、浙江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 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曰期:年r月1“曰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浙江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 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浙江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h签 字 日 期 . 如 年f月 simplicity and validity. . Thirdly

3、, , this paper quantizes risk pooling and proposes the risk pooling coefficient which is based on the intra-generation risk-pooling model hypothesis. . Also, its corresponding actuarial formula of pure premium which does not take pay- -as- -you-go system and income redistribution into consideration

4、could be obtained. . This paper perform sensitivity analysis on the risk pooling coefficient by controlling variables, , for example,average life expectancy, , mortality and rate of return. . Finally, , this paper adjusts the mortality of the forth, , the fifth and the sixth census data. . The corre

5、sponding risk pooling coefficients could be calculated with the mortality and the actuarial formula. . This paper finds that risk pooling has two origins. . Risk pooling in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means risk pooling. . In intra-generation risk-pooling model, , risk pooling coefficients under diff

6、erent death patterns shows different sensitivities to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 mortality and rate of return. . Mortality and rate of return have greater influence over risk pooling coefficient. . The increase of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could delay slightly the age when risk pooling coefficient rea

7、ches a maximum value. .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forth, , the fifth and the sixth census data remain consistent with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KeyWords: : Risk Pooling, , Risk Sharing, ,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 Intra-GenerationRisk-Pooling Model, , Pension Age-目次m. . . IAbstract. . . . . .

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g 次 . . . . .m1 弓I言 .11.1 问题提出的立足点 .11.2 研究意义 .31.3 主要研究内容.31.3.1 技术路线 . .31.3.2 章节安排 . 41.4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41.4.1 主要创新点 .41.4.2 主要不足 .41.5 研究方法 .52 文献综述及词源研究 . 62.1 关于保险基础理论的研究 .62.1.1 保

9、险基础理论的研究范畴 .62.1.2 关于保险本质和属性的研究 .72.2 英文语境中关于互助共济的研究 .82.2.1 风险共担或风险集合(Risk Pooling) .82.2.2 风险转移(RiskTransfer) .92.2.3 风险分散(Risk Sharing) .92.2.4风风险险转转移移(RiskTransfer) )、风风险险分分散散(Risk Sharing) )、风风险险共共担担(Risk Pooling) )的区别与联系.112.3 中文语境中关于互助共济的研究 .122.3.1 互助共济作为一种民间道德精神及其自发组织的研究 .122.3.2 互助共济作为具有保险

10、内涵的保障制度安排的研究 .132.3.3 互助共济作为社会保险本质属性的研究 .142.4 文献评述 . .143 3 社社会会养养老老保保险险互互助助共共济济属属性性的的概概念念诠诠释释及及其其量量化化方方法法 . . . . . . . . . . . . . . . . 1 16 63.1 社会养老保险互助共济属性的概念诠释.163.2 同代自养模式假设下的社会养老保险互助共济属性量化方法 .173.2.1 基本假设 . 183.2.2 系数计算 . .183.3 计算范例(以六普数据计算为例) .214 4 互互助助共共济济系系数数的的敏敏感感性性分分析析 . . . . . . .

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6 64.1 敏感性分析一:同一平均预期寿命下的死亡规律变化.264.2 敏感性分析二:不同一平均预期寿命下的死亡规律变化 .304.3 敏感性分析三:利率(贴现率)变化 .315 5 基基于于普普查查数数据据的的生生命命表表制制作作及及其其互互助助共共济济系系数数结结果果. .3 34 45.1 使用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模拟社会养老保险生命表的原因 .345.

12、2 普查数据(四普、五普、六普)的调整及其国民生命表的制作 .345.2.1 普查数据(四普、五普、六普)的调整 .345.2.2 普查数据(四普、五普、六普)的国民生命表制作 .375.3 基于四普、五普、六普数据的互助共济系数结果 . .396 6 研研究究小小结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42 2参参考考文文献献. 44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言1 引言1.1 问题提出的立足点“互助共济一词被广泛运用

13、于社会学、保险学、公共政策学乃至民族学的研究当中,近年来在有关社会保障的学术讨论和媒体报道中“互助共济”屡屡被提及。在中文语境中, 既有像郑功成,郭林(2017)将“互助共济”看作社会保障的主要改革方向,亦有厉以宁 (1999) 一样将“互助共济”看作民间道德精神的观点,也有像何文炯(2017) 样将“互 助共济”看作社会养老保险属性的观点,同时还有将作为风险管理机制的“互助共济”与作 为调节群体间收入机制的“再分配”都统称为“互助共济”的观点。可见,互助共济”是社会 保障、保险经济学者所共同关注的概念,但也是存在广泛争论的概念,本文对于“互助共 济”的研究起始于这种争论。本文对“互助共济”的

14、认知立足于在风险管理和保险学框架,本文认为社会养老保险作 为一种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着长寿风险发生者和长寿风险未发生者之间的互助共济,从而 分担因“意外长寿导致老年贫困风险或者长寿风险。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年龄发放养老金, 不到养老金领取年龄的参保者缴费,超过养老金领取年龄的参保者领取养老金,寿命越长 的参保者领取得越多,从而实现长寿风险发生者和长寿风险未发生者之间的互助共济。由 于这种互助共济效果是由养老保险中“保险”的成分所引致的,因此,如果这种互助共济效 果的水平越高,则这个养老保险中包涵的纯粹的“保险”成分越多,也就更像一个保险制度。与杜会医疔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因客观的生病、失业和发

15、生工伤等风险事故 发生导致损失而给付不同,社会养老保险的给付条件是参保者达到人为设定的特定养老金 领取年龄,这一做法基于参保者年龄越大,发生老年贫困的风险就越大的隐含前提。无论 这一隐含前提合理与否,人为设定的养老金领取年龄把参保者划分为未出险的短寿参保者 和出险的长寿参保者。按照目前各国的养老金领取年龄规定,其社会养老保险中大多数甚 至绝大多数参保者的实际寿命高于养老金领取年龄,从而会领取或多或少的养老金。这与 失业保险、工伤保险通常只有个别参保者出险,大多数未失业/发生工伤的参保者帮助少 数出险参保者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人为地把养老金领取年龄设定得越低,参保 者工作期就越短,领取养

16、老金越早,其工作期的储蓄不足以支持退休期给付的概率就会越 大。换言之所谓的短寿者会随着被人为设定的养老金领取年龄降低而减少,长寿参保者会 增加,越来越少的短寿参保者和越来越多的长寿参保者意味着社会养老保险通过短寿参保1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言1者和长寿参保者之间互助共济分担风险的能力下降。保险制度并非能够应对所有类型的风险,保险制度只能处理“可保风险”(Insurable Risk),其条件包括:较高的损失程度、较小损失产生的概率等等。如果发生某项风险的 概率非常大,反而意味风险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降低;如果某项风险必然发生,所谓“风 险事故就成为确定事件,不确定性就消失了。可以设想如果把养老金

17、领取年龄设为劳动 年龄段起始年龄,所有参保者都是出险者,他们工作期的积蓄不足以支付退休期给付必然 会发生,这与保险本质原理中所对应的“可保风险”概念便会越来越远,这样,保险制度本 身的保险属性都几乎不存在了,针对“长寿风险”而进行的互助共济也就无从谈起了。上述初步分析都表明,人为设定的养老金领取年龄过低,社会养老保险的互助共济水 平也会降低。那么,是不是人为设定的养老金领取年龄越高,杜会养老保险的互助共济水 平就越高呢?假设人为设定的养老金领取年龄非常接近极限年龄,以至于只有一位长寿参保者能够 领取 1 个月的养老金,那么其他参保者都成了所谓的短寿参保者,这一个月的养老金分摊 到每位参保者,每

18、人的缴费金额就很少。如果我们把上述养老金领取年龄降低一点点,让 两位参保者能够领取养老金,每位参保者分摊到的缴费金额仍然很少,但缴费水平比只有 一个参保者领取养老金的时候要略高一点。直觉上,两位参保者领养老金比一位参保者领 取养老金的情况下,有更多的长寿者得到了短寿者的帮助,互助共济水平更高。养老金领 取年龄过高,似乎也会降低社会养老保险的互助共济性水平。不管上述直觉是否正确,上 述分析都似乎表明,社会养老保险的互助共济水平与人为设定的养老金领取年龄之间存在 着紧密的关系。本研究力图首先对社会养老保险的互助共济性做出概念上的澄清,然后提出社会养老 保险互助共济属性的概念诠释方法和量化方法,并基

19、于生命表做一些理论上的摸拟和敏感性分析。当然,本文也存在一定的局哏,比如受到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的限制,只提出了“同 代自养”模式下的精算公式,未能考虑更为贴近真实情况的“代际赡养”模式、但“同代自养 模式的研究是通向“代际赡养”模式研究的基础。因此,本文也期望能承前启后,为后来学 者提供一定的思路。1即 除 了 “同代自养”摸式外,现实世界中的另一种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强调一代人缴费在年度内转移给另一代 人作为 给付。“同代自养”模式的具体基本假设将在模型设定中阐述。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言1.2 研究意义从政策意义角度看,上述方法和精算公式能使我们基于任一社会的国民生命表,确定 该社会在同代自

20、养模式下,能够使互助共济系数最大的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年龄,这对 于我们制定合理的养老金领取年龄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理论意义上看,本文基于“互助共济”相关概念的词源梳理,主张在保险学风险共担 (RiskPooHng)的含义上对“互助共济属性”进行诠释,在概念上区分社会养老保险中针对 出险者和未出险者关系的互助共济概念和针对不同收入参保者关系的收入再分配概念;从方法意义上看,本文提出互助共济系数来衡量社会养老保险互助共济属性的强弱, 并提出了“互助共济系数”在均衡净保费精算方法下的精算公式,互助共济系数及其精算方 法的提出为衡量社会养老保险的互助共济水平提供了可操作的量化分析手段;1.3

21、主要研究内容 1.3.1 技术路线图 1.1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3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言1.3.2 章节安排第一章引言部分,对问题提出的立足点、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进行介绍; 第二章文献综述,对中文语境、英文语境中的互助共济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词源梳理,并 进行述评;第三章“互助共济”的诠释和量化,提出“同代自养模式”假设下的“互助共济”系 数,并以六普为例做了计算范例;第四章对“互助共济系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第五章对人 口普查数据进行死亡率调整,并制作国民生命表,得出相应的“互助共济”系数;第六章研 究小结和政策建议。1.4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1.4.1 主要创新点(1)梳理了“互助

22、共济”的英文、中文词源,分别对英文语境的词源中的风险转移(Risk Transfer)、风险共担或风险集合(RiskPooling)、风险分散(RiskSharing)的内涵、外延、 区别、联系进行了阐述,对中文语境的词源中作为民间道德精神、具有保险内涵的保障制 度、社会保险制度属性这三种主要的使用语境进行了梳理,对中文、英文语境中“互助共 济”一词在学术脉络上的交叉、对应之处进行了阐明。(2)提出了一种互助共济的概念诠释,即在同代自养模式下,社会保险基金在未出险人 群和出险人群间的净转移额(即所有出险人群领取的养老金待遇总额与出险人群缴费总额 的差值),并提出了“同代自养模式”下的“互助共济

23、系数”精算公式,并用六普数据给出计 算示例,并针对部分变量对于互助共济系数的影响方向、影响程度进行了敏感性分析。(3)利用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制作国民生命表,其中对四普死亡率数据进行补全,并 利用寇尔法、伐尔法、指数法三种方法对三次普查数据的死亡率进行转换,得出相应死亡 概率,并将通过国民生命表中相关参数代入互助共济系数精算公式得出相应的互助共济系 数和“互助共济系数-养老金领取年龄”关系图。 1.4.2 主要不足(1)由于研究方法、研究进度的限制,本文仅仅讨论了同代自养模式,只提出了“同代自 养”模式下的精算公式,未能考虑更为贴近真实情况的“代际赡养”模式,但“同代自养”模式 研究是通向“代

24、际赡养”模式研究的基础。本文的写作也希望能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思路, 因此本文也没有针对现实中“已经存在”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评价。(2)由于研究资料的限制,对于人口普查数据的死亡率转换仅仅是一个粗略的转换,形4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言成的也只是比较粗糙的国民生命表,之后的学者可以根据更加翔实的婴儿、高龄死亡率数 据对其进行优化。 1.5 研究方法(1)文献法本文通过摘录及分析国内外“互助共济”相关研究文献,比较系统地梳理了“互助共济” 一词的词源和研究历史沿革,即“互助共济”的外文对应词汇是哪个,这些词的区别与联系 如何,“互助共济”国内最早的使用语境如何,词汇的使用语境及其内涵发生了什么改

25、变, 国内外学者关于“互助共济的认知是在哪个阶段的哪些层面发生了对应和交叉。(2)保险精算方法本文利用了寿险精算方法中的均衡保险费法,即将不同年龄别的自然保险费加上利息 因素,均句地被分配在各个缴费年度,使得被保险人按期交付的保险费保持固定。(3)生命表制作技米生命表技术是人口学的重要技术方法之一,亦是人口学定量分析的出发点。这种技术 主要是根据分年龄组的人口死亡数据编制的、用以表现一代人从生到死逐渐减少直至所有 人口全部死亡的过程的一种以特殊统计表形态展现的人口模型。(4)敏感性分析法本文借用了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的方法,旨在通过控制、改变“同代自 养模式中

26、部分变量,观察这部分变量对本文所构建的互助共济系数的影响方向、影响程 度,以帮助后来的研究者初步了解互助共济系数对不同因素的敏感性。5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及词源研究2 文献综述及词源研究本文由于研究话题的特殊性,对于“互助共济”的文献回顾也被作为在进行诠释、量化 前的词源研究。本章将首先综述关于保险基础理论研究范畴的相关文献,厘清保险学研究 的边界范围,并就保险基础理论中保险本质属性相关学说、流派及其结论进行评述;其次, 互助共济”一词的产生具有二源性,即内生性和外源性。内生性是指中文语境中的“互助共济”一词在学术文献中出现较早,但与近年保险学、 社会保障学语境中的所指不同,早期的主要

27、是社会学、民族学等学科对于民间弱势群体中 间的互助精神的指代;外源性则是指伴随着保险业在我国的发展、民间相互保险的出现、 国内保险学的复兴,国外经典保险学概念的传入使得部分英文名词需要其特殊的中文译 词,其中就包含了风险分散(Risk Sharing)、风险转移(Risk Transfer)、风险共担或风险 集合(Risk Pooling),伴随着社会保障学对于传统保险学理念、方法的引入,作为社会保 险本质的属性之一的“互助共济”呈现出内生外源逐步融合的趋势。因此,鉴于“互助共济”一词的二源性,本章将分别对英文语境中风险分散(Risk Sharing)、风险转移(RiskTransfer)、风

28、险共担或风险集合(RiskPooling)的研究进行综 述,并对三个词的内涵及其外延辨析。其次得对国内学界伴随研究语境变迁,“互助共济 包涵的三大层次进行综述,厘清国内“互助共济”研究在不同阶段与中英文语境中研究的契 合点与差异点。本章的最后部分也将寻找已有文献中的不足,提出本文的立足点。 2.1 关于保险基础理论的研究本文所研究的“互助共济”是在作为保险本质和属性这个意义上的“互助共济”,保险学 的研究范畴一般主要可以根据保险学的研究对象分为保险基础研究、保险实务研究两部 分,亦可从保险学的研究视角分为保险精算学、保险法学、保险经济学等若干部分。本文关于“互助共济的研究是有关保险本质和属性的

29、研究,隶属于保险基础理论研 究、保险精算学范畴。因此,对于保险基础理论研究中关于保险本质和属性的相关研究进 行简要的回顾对于本文后续阐述的展开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2.1.1 保险基械理论的研究范畴就保险学研究范畴而言,西方保险学已经取得了比较普遍的共识,这也反映在作为西 方保险学研究共识集合的保险学教材之中。乔治瑞达(GergeE*Rejdu)在其编写的 著名保险学教材风险管理和保险原理中将保脸学的主干内容划分为保险基础原理和保6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及词源研究险实务两部分。埃米特沃恩(Emmettvaughan)在其编写的保险学教材危险原理与 保险将保险学的主干内容按照从原理到实务的顺

30、序划分为风险管理与保险原理、保险业 运行机制、各险种运行机制三部分。由于国内保险学及保险业起步较晚,加之中途保险学和保险业一度中断,比较全面系 统的保险基础理论研究起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在我国 1959 年停办国内保险业务,1979 宣布复建保险业后,保险学业界学界面临对保险的基本理论问题缺乏研究的阻碍,孙学明 (1983)、何孝允(1989)、邢炜(2004)、周道许(2006)在我国保险业和保险学重建、 恢复、发展、繁盛的不同阶段比较完整地梳理了国内外保险理论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国内研究基本形成了和国外研究相似的共识,即若以保险学研究对象为分类标准来 看,保险基础研究一般涵盖保险

31、的本质与属性、风险的测度、保险合同、保险基本原则等 内容,而保险实务研究一般覆盖面较广,包括保险经营机构、保险监管机构、各类险种的 实务操作;若以保险学研究方法为分类标准来看,保险精算学涵盖寿险精算的原理与技术 研究、非寿险精算的原理与技术研究,保险法学涵盖保险法本论、保险法历史、各类保险 合同相关研究,保险经济学涵盖宏观保险学和微观保险学相关研究内容。 2.1.2 关于保险本质和属性的研究关于保险本质和属性的研究由来已久,同时也存在分歧。日本学者园乾治(1983)梳 理出十九种学说,三种流派,其分类方法最受追捧。国内学者吴祥佑(2009)也对国内研 究进行分类,将其归为三类。国内学者对保险本

32、质和属性的观点主要分为三大类别,代表学者为刘茂山、林宝清、 魏华林。林宝清(1993)、刘茂山(2003)、魏华林(2004)基本都是从个体损失和集体化 损失补偿的角度对保险本质进行阐述的,其中林宝清指出了其中包含的参保群体中间蕴含 的“互助”关系,这与本文所阐述的作为保险本质的“互助共济”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叶林、 郭丹(2012)从法学角度看待保险的本质和属性,认为保障性是保险的本质功能,但在现 实中存在忽视保险保障性本质功能的趋势。何文炯(2017)强调了在作为政府举办的基本 风险管理机制的社会保障制度中,互助共济是其天生固有的属性。郑功成(2015)更明确 指出了互助共济是社会保障的基本

33、准则,其目的在于风险共担,稳定预期。因此,国内学 界对于“互助共济”在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制度中扮演的本质属性角色是存在一定共识的。在国外学者对保险本质和属性研究中,日本学者园乾治对此类研究的梳理分类最受认 同,他以不同流派对于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性质是否具有相同性质的观点为标准,把近现7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及词源研究代对保险本质和属性的学说归纳为三大流派.即损失说、非损失说、二元说。“损失说”产生于保险发展早期,受到早期海上保险、火灾保险等财产保险的特征影响, 该流派主张保险诞生的早期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经济缺损的补偿需求。之后,伴隨着人身 保险的产生,“非损失说”逐渐兴起。“非损失说”主

34、张“损失说”不能解释人身保险的本质和属性,期望完全抛弃“损失”概念, 在损失这个维度外寻找其他解释。但是,该流派的观点被后来的学者所广泛批评,因为在 探讨保险的本质属性,尤其是给保险下定义时,回避“损失”概念并强行将财产保险、人身 保险的特性用一种排除损失概念的方法进行统一并不科学。“二元说”正是在这种争议中产生的,“二元说”比较准确地概括了保险的本质内涵,主 张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特征并不一致,其中该流派的一个分支学说认为人身保险是保险和 储蓄的统一,即所谓的“储蓄型保险”或“储蓄型险种”,人身保险包括了体现保险内涵的“保 险性”特征,也包含体现福利内涵的“非保险特征。本文所讨论的“互助共济”

35、属性正是基于这种观点,将社会养老保险的属性划分为体现 保险内涵的“保险性”特征和体现福利内涵的“非保险”特征,保险内涵的“保险性”特征即本 文所提及的“互助共济”属性,该属性越强则表示社会保险制度越像一个保险制度= 2.2 英文语境中关于互助共济的研究此处并没有强调“国外”关于“互助共济”的研究,而是强调“英文语境”中的原因在于:“互助共济”是一个中文语境下的词汇,英文语境中只能寻找该词的“英译词”。国内比较知 名的译法包括:何文炯(2017)将“互助共济”译为“RiskPooIing”;张翔(2017)在中国 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将“杜会保障互助共济”译为“Mutual Aid and R

36、isk Sharing。在结合经济学、保险学、社会学的学科框架中主流学术名词,本文对英文语境中关于 互助共济研究的梳理和词源研究将围绕风险分散(Risk Sharing )、风险转移C Ri sk Transfer)、 风险共担或风险集合(RiskPooling) 2三个词展开。 2.2.1 风险共担或风险集合(RiskPooling)由于风险共担是保险学的传统用法,内涵不具有太大的争议,风险共担就是指将少数 人的损失在整个群体中进行分散,在这个过程中平均损失替代了实际损失。其中的关键在 于:在进行损失分摊的过程中,通过大数法则3的应用对于损失规律的进行准确把握,分由于大多数学者将其翻译为“风

37、险共担”,后文将其简称为“风险共担”。 风险大量原则又称“大数定律”,是一个统计学概念,在随机事件的太规模反复发生中出现的规律。此法则的意义是: 8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及词源研究摊包括大量风险单位的风险,从而实现个体损失期望的最小化。当然这里的“大数法则”是 在统计学中有明确定义的,并不是仅仅通过将个体风险转移到集体当中就是利用了“大数 法则”。Pan丄(2009)也间接证明风险共担也是通过风险转移完成的。2.2.2风险转移(RiskTransfer)西方保险学界对于风险转移的内涵主要持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也是教科书中的主流观 点,例如乔治-E瑞达认为风险转移是指纯粹风险从被保险人转移到

38、保险人的过程,保险 人在赔偿损失方面比被保险人拥有更坚实的实力。又如沃恩认为保险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1、把风险(危险)从个体转移到某个集体当中。2、在公平的基础上,由该集体的全部成 员分摊缺损。其中第一个特征就是风险转移。由于风险转移本身内涵和边界清楚,加之国外主流学界对于其定义没有过多争议。因 此,其研究并不活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是来自于CL.Trowbridge (1975),他认为保险 是转移的一种。但这里的转移其实包含再分配(Redistribution)和风险转移两层,也间接 说明风险转移的内涵和外延是最宽泛的。保险的本质是风险分散、风险共担,而保险是风 险转移的一种机制,因而,风

39、险分散、风险共担的内涵和外延都是要小于风险转移的。他 定义了保险的三种转移,包括:风险转移、附属性的转移4 (Incidental Transfer)、间接转 移(Secondary Transfer)。这种分类基本遵循了和风险转移发生逻辑的远近的原则,也明 确了风险转移是保险的本质,而其他属性,诸如人群间转移(Secondary Transfer)、政府 补贴(The Subsidy)在内的间接转移都是风险转移产生的附加影响。由于人群特征不一致, 所以风险转移对于不同群体的影响是不一祥的,这也就是上文所述的再分配,而人群间的 不均衡导致需要政府补贴(The Subsidy),这就是更加远离保

40、险本质的间接原理。2.2.3凤险分散(RiskSharing)风险分散是风险转移、风险共担、风险分散三个词中内涵及边界最为模糊的,其外延大于风险共担,但小于。从语境上看,风险分散在社会支持网络、供应链风险管理、金融投资、公共政策、公共经济学、保险理论实务研究中都有涉及。受限于篇幅本文只会综述和本文主旨比较相关的保险理论实务研究和公共经济学研究中风险分散的相关含义。国外学界对风险分散的相关研究除了针对风险分散(RiskSharing)本身含义展开的研究究之之外外,还还主主要要包包括括代代际际风风险险分分散散(Intergenerational Risk Sharing) )、风风险险分分散散与与

41、再再分分配配(Risk * 4风险单位的数量规模越大,实际发生的损失规模就越接近从无限数量得出的期望损失。根据这个法则,保险人能够比 较 准确的了解损失分布,给出合适的保险费率,使被保险人缴纳的保险费和损失赔偿以及其它开支大体相当。4直接附属风险转移而发生的转移 9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及词源研究Sharing ; Effects on Intergenerational Risk-Sharing and Redistribution J, Working Papers, , 2000.2000.9Thogersen O. . A note on intergenerational ri

42、sk sharing and the design of pay- -as- -you-go pension programs. . J.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 1998,1998, ll(3):373-378.(3):373-378.10Pan L. . Risk Pooling through Transfers in Rural Ethiopia J, EconomicDevelopment & Cultural Change, 2009,57(4):809-835.11Persson T , , Tabellini G Federal Fiscal Constitutions: : Risk Sharing andRedistribution 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信息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