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899161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 页数:86 大小:6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遂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遂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遂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遂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8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成都市蒲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年)蒲江县 人民政 府二一三年一月成都市蒲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年)规划编制单位:蒲江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单位:蒲江县国土资源局技术编制单位:成都励精图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一三年一月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规划背景.6第一节 县域概况.6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7第三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8第二章 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12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战略.12第二节 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目标.13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13第三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总体布局.17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7第二节 土地利用总体布局

2、.19第四章 土地利用用途分区.23第一节 基本农田保护区.23第二节 一般农地区.24第三节 林业用地区.25第四节 城镇村建设用地区.25第五节 独立工矿用地区.26第六节 风景旅游用地区.27第五章 主要用地规划.29第一节 农用地.29第二节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用地.31第三节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35第四节 村庄用地.40第五节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41第六节 蒲江龙门山生态旅游功能区用地规划.42第六章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44第一节 允许建设区.44第二节 有条件建设区.44第三节 限制建设区.45第四节 禁止建设区.46第七章 土地综合整治规划.47第一节 土地综合整治总体目标.

3、47第二节 土地综合整治规模与布局.47第三节 土地整治资金落实、技术保障及管理措施.49第八章 乡镇土地利用控制.51第一节 乡镇主要土地利用主要调控目标.51第二节 乡镇主要土地利用总体要求.51第三节 乡镇主要土地利用方向与重点.52第九章 近期规划目标与任务.56第一节 上级下达近期规划目标.56第二节 规划近期土地利用主要目标.56第十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58第一节 健全管理体系与制度.58第二节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整体控制.58第三节 完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机制.59第四节 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机制.62第五节 完善规划实施的基础保障.631前 言蒲江位于都江堰自流灌溉区,是成都

4、市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的重点地区;近年来建设用地呈快速增长趋势,建设用地增长占用耕地较多,用地集约程度和利用效率不高;县内旅游资源众多,开发条件优越。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县,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贯彻落实可续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编制蒲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蒲江县土地利用战略,明确土地利用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规划是规划城乡建设、指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并重

5、的思路,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保障规划期内蒲江县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的土地需求,从蒲江县的客观实际出发,进一步贯彻落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统筹安排各类各业用地,努力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保障蒲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二、规划原则严格保护耕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的原则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转变用地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统筹城乡用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三、规划依据(一)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主席令1998第 8

6、号公布);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发1998256 号);3、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发1998第 257 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主席令2007第 74 号公布);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主席令2003第 77 号);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主席令1991第 49 号公布);7、 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1995国土法)字第 117 号);8、其他土地资源利用、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地方法规。(二)国家政策1、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通知(国发200428号);2、 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和修编前期调研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

7、2004133 号);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 号);34、 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196 号);5、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 号);6、 关于开展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 189 号);7、 关于做好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通知(国土资发 222 号);8、其他国家有关土地资源利用、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地方法规。(三)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国土资

8、源部 2009 年第43 号令);2、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3、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4、其他涉及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四)相关规划1、 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 四川省汶川地震一般受灾县灾后恢复重建土地利用规划(2008-2010 年);3、 蒲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44、 蒲江县基本农田保护专项规划(20062020 年);5、 蒲江县土地整治规划(20062020 年);6、 蒲江县域总体规划(20082020 年);7、 蒲江县工业集中发展区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7 年);

9、8、 成都现代印务基地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7 年);9、 蒲江县综合交通运输规划;10、 蒲江生态县建设规划(2006-2015 年);11、 蒲江县林业“十一五”规划;12、 蒲江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3、 蒲江县农田水利综合规划;14、 蒲江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总体规划;15、 蒲江县水资源综合规划;16、其他长期规划成果。(五)相关调查评价成果1、 蒲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调研控制性指标预测方案;2、蒲江县统计年鉴(2006);3、蒲江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成果;4、其他依法组织开展并公布的相关调查评价成果。四、规划期限规划以 2005 年为基期,近期规划至 2010 年,

10、远期规划至52020 年。五、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蒲江县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包括鹤山镇、大塘镇、寿安镇、朝阳湖镇、西来镇、大兴镇、甘溪镇、成佳镇、复兴乡、光明乡、白云乡、长秋乡,幅员面积 579.16 平方公里。6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县域概况蒲江县隶属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成都平原西南缘,介于东经 10319至 10341,北纬 3005至 3020之间,东邻彭山和眉山、西界名山、南连丹棱、北接邛崃,东西长 37 公理,南北宽27.5 公里。蒲江县的地貌特征为“三山夹两河”全县平均海拔 534 米,最高 1022 米,最低 465 米。年平均气温 16.4 度,无霜期 300 天,降

11、雨量 1298 毫米,相对湿度为 84。县城鹤山镇距成都 68 公里,距西南航空港 60 公里,距彭山青龙场火车站 35 公里。蒲江县幅员面积为 579.16 平方公里,辖 8 镇 4 乡,109 个行政村,23 个社区居委会,2005 年总人口 25.75 万人,人口密度为 445人/平方公里,城镇人口 6.72 万人,城镇化率 26.1%。2005 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60455 万元(当年价,下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10687 元。第一产业总产值 77239 万元,占 29.7%;第二产业产值 102848 万元,占 39.5%;第三产业产值为 80368 万元,占 30.9%

12、,超过第一产业产值。粮食总产量 113161 吨,总人口人均粮食 439.5 公斤。职工人均工资 12525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130 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934 元。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以天然产物加工工业为龙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旅游开发为新增长点的基本构架。展望未来,蒲江将依托一流的生态环境,发挥“绿色蒲江,天然氧吧”的生态品牌优势,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县,基本实现现代化”7的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成生态经济优势,发展绿色产业富民,实施生态经济立县发展战略。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到 2005 年末

13、,全县农用地面积为48063.1 公顷(720946.5 亩),建设用地面积为 7257.3 公顷(108859.5亩),其他土地面积为 2596.2 公顷(38943.0 亩),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 83.0%、12.5%和 4.5%。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 18760.8 公顷(281412.0 亩),园地面积为 10004.8 公顷(150072. 0 亩),林地面积为 13130.6 公顷(196959.0 亩),其他农用地面积为 6284.3 公顷(94264.5 亩)。在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 6139.1 公顷(92086.5 亩),交通、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 759.1 公

14、顷(11386.1 亩),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 359.1 公顷(5386.4 亩)。其他土地中,水域面积为 1165.7 公顷(17485.7 亩),自然保留地面积为 1430.5 公顷(21457.0 亩)。一、上轮规划实施成效自蒲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年)批准实施以来,在社会经济发展用地快速增长、土地供给约束日益加大的形势下,通过实施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强化规划控制与引导,较好的协调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为保障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有效保护了土地资源,保证了蒲江县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8发展通过上轮土地总体规划的实施,严格了土地的用途管制制

15、度,逐步遏止了乱占耕地的现象,通过土地整理开发复垦,共补充耕地451.8 公顷(6777.0 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 20800.0 公顷(312000.0 亩),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得到了有效实施,提高了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水平,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有效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粮食生产安全得到保证。2、保证了各项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宏观调控效应显现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增加建设用地 1188.3 公顷(17824.9 亩),城市新区、108 国道、川西旅游环线等重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用地得到切实保障。城市建设有序进行,城市人口大幅增加,经济水平快速增长。3、土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规划

16、实施以来,通过天然林保护、采取退耕还林等措施,努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 45.5%,有效地改善了蒲江县的生态环境。第三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一、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土地利用方式较为粗放蒲江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对土地资源需求总量增加、土地开发强度过大,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模式尚未完全形成,较为粗放的资源开发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蒲江县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9发展。2、农业用地利用效益不高由于蒲江县农业结构合理程度不够,目前绝大部分农业收入都来自于耕地,而其他农用地资源尚未合理开发利用,已用于种植林、果或水产养殖的非耕地资源,由于经营粗放和技术落后等原因,生产效益不高,未能充分

17、发挥其潜力。3、城乡用地结构不尽合理全县城乡建设用地中,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 1130.6 公顷(16959.0 亩),占城乡建设用地的 18.4%,农村居民点用地 4669.0公顷(70035.0 亩),占城乡建设用地的 76.1%,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达到 219 平方米,且用地布局分散,城乡建设用地内部结构不尽合理。4、土地生态环境不容乐观蒲江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城镇扩展以及工业“三废”对土地水源污染呈加重的趋势;蒲江是传统的农业县,农药、化肥、农膜、秸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造成的农村土地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更加显现。二、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机遇国家经济开发重心向西部转移及可

18、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成都市新的空间发展战略确立,区域发展条件持续改善,作为成都西南生态县、主要的休闲旅10游产业基地,蒲江县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规划期内,蒲江将加快整合自身及周边的优势资源,大力加强区域合作,突破小循环,走向大循环,主动融入成都,实行错位发展,差异化竞争,实现全县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既快又好的发展。这将有助于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专栏一 蒲江县社会经济主要发展目标指 标单 位2005 年预计到 2010 年规划到 2020 年一、一、经济总经济总量指量指标标 GDP

19、亿元26.0543.9124.65人均 GDP元101171656638000三次产业结构 29.6:39.5:30.923.9:43.7:32.4二、社会二、社会发发展目展目标标 总人口万人25.7526.5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870012180农民人均纯收入元41445947三、城三、城镇镇建建设设目目标标 城镇化率%2640652、挑战本世纪头 20 年,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必须科学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深刻把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要求,充分认识土地利用和管理面临的挑战:耕地保护形势严峻。随着

20、蒲江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利用11与保护的矛盾将会日益突出,尤其是城乡建设空间拓展与农地资源保护的矛盾不断加剧,资源保护利用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蒲江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规划期间,建设用地仍将保持强劲需求,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建设用地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统筹协调土地利用的任务艰巨。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调整和优化各业、各类和各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任务艰巨。展望未来,蒲江县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必须立足保障科学发展,妥善处理保障发展与

21、保护耕地的关系,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积极探索土地利用新模式,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2第二章 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战略规划期内,蒲江县土地利用战略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突出重点,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需求与供给、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推动全县土地利用方式进一步向节约集约型转变,以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统揽,坚持生态立县,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农业,加快“两区五镇一线一基地”建设,推进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着力打造生态蒲江、小康蒲江、和谐蒲江,为建设生态经济强县、基本实现现代

22、化夯实基础。蒲江县土地利用战略方针确定为: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用地从单一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态、服务等多功能转变;统筹安排各类用地,保障重点项目和重点地区合理用地,为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提供重要支撑;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统筹城乡用地,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调区域土地利用,明确并落实各土地用途分区差别化的土地利用方针和政策;重视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加强生态涵养和绿色空间建设,构建绿色蒲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协调,为蒲江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13第二节 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目标按照优先恢复

23、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尽快恢复工农业生产条件,合理调整城镇乡村、基础设施和生产力布局的要求,坚持严格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统筹安排灾后恢复重建各类建设用地规模、时序,优先安排灾后恢复重建土地整理复垦项目,使灾毁耕地、废弃城镇村和工矿用地得到有效整理复垦,耕地生产条件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全面恢复,保障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任务完成。灾后重建用地主要是常规用地(永久性用地)。用地规划充分考虑规划原地重建和异地重建项目,统筹安排各类用地规模。到 2010 年,安排灾后恢复重建用地 400.0 公顷(6000.0 亩),其中,城镇用地 150.0 公顷(2250.0 亩),居民点用

24、地 66.7 公顷(1000.0亩),基础设施用地 173.3 公顷(2600.0 亩),其他基础设施用地 10.0公顷(150.0 亩);优先开展灾后重建土地整理复垦,使 95.9 公顷(1438.0 亩)灾毁耕地、临时用地、废弃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得到有效整理复垦,耕地生产条件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全面恢复。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全面落实蒲江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上级规划对土地利用提出的目标任务,切实保护耕地资源,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加强对14土地管理行为的监督检查,加大土地宏

25、观调控力度,为促进蒲江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一、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到 2020 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不少于 21833.3 公顷(327499.5 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 28653.0 公顷(429795.0 亩),考虑到不易确定范围和难以定位的建设项目需要,多划定基本农田 1066.3公顷(15994.5 亩),全县实际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29719.3 公顷(445789.4 亩)。全县划定的基本农田中:耕地面积为 20381.4 公顷(305721.0 亩), 优质园地面积为 9337.9 公顷(140068.4 亩)。二、建设用地调控目标到 2020 年,

26、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 8407.0 公顷(126105.0亩)以内,规划期间新增建设用地 1298.0 公顷(19470.0 亩),农用地转用和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分别控制在 1021.0 公顷(15315.0 亩)、901.0 公顷(13515.0 亩)以内。1、机动指标规划期内,预留机动指标 23.3 公顷(349.5 亩),主要用于解决规划期内不可预见的重点建设项目和因城市、集镇规划实施过程中局部调整用地。2、城乡建设用地到 2020 年,全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6401.0 公顷(96015.0 亩)以内,其中城镇工矿用地规模预计达到 1945.0 公顷(29175.0 亩)。

27、15城镇建设用地。到 2020 年,全县城镇建设用地预计达到1755.1 公顷(26326.8 亩),新增城镇建设用地 754.8 公顷(10103.7亩),新增建设占用耕地 467.6 公顷(7013.4 亩)。采矿用地。规划期内,新增采矿用地 3.7 公顷(55.1 亩),建设占用耕地 2.6 公顷(38.3 亩)。到 2020 年,全县采矿用地总量减少 19.3 公顷(289.5 亩),预计达到 45.9 公顷(688.7 亩)。其他独立建设用地。规划期内,安排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其他建设新增用地 36.3 公顷(544.9 亩),建设占用耕地 25.2公顷(378.2 亩)。到 2

28、020 年,全县其他独立建设用地总量减少130.3 公顷(1954.5 亩)预计达到 144.0 公顷(2160.0 亩)。农村居民点用地。坚持推进“三个集中”,加大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力度,积极建立农村新型社区,促进新农村建设。到 2020 年,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控制在 4456.0 公顷(66840.0 亩)以内。3、交通、水利用地规划期内,安排成新蒲快速通道、省道 106 线、蒲名路、成蒲铁路、成康铁路货运线等重点建设项目新增用地 133.0 公顷,建设占用耕地 92.4 公顷(1385.3 亩)。到 2020 年,全县交通水利用地达到903.8 公顷(13557.0 亩)。4、其他建设用地

29、围绕蒲江龙门山生态旅游功能区建设,安排新增旅游设施等其他建设用地 438.3 公顷(6573.8 亩),建设占用耕地 304.2 公顷(4563.1亩)。到 2020 年,全县其他建设用地预计达到 1089.0 公顷(16335.016亩)。三、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目标全县土地利用率由基期年的 95.5%提高到 2020 年的 97.1%;单位用地地区生产总值由基期年的 4.5 万元/公顷提高到 2020 年的21.5 万元/公顷;到 2020 年全县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 110 平方米以内,通过优化城镇和工业布局,实现土地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充分挖掘工业企业内部低效用地潜力,进一步提

30、高各类建设用地包括城镇、村庄、工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区域平衡。四、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目标土地整理得到稳步推进,后备耕地资源得到适度开发。规划期间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 3973.6 公顷(59603.7 亩),其中,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 2659.6 公顷(39893.8 亩),其他方式补充耕地 1314.0公顷(19709.9 亩)。五、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积极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加强生态建设,到 2020 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 53.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 100.0%;水土流失面积进一步减少。17第三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总体布局第一

31、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根据规划期内全县土地利用目标和任务,确立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方向,优先安排农用地,合理规划建设用地,适度开发未利用地,引导土地利用结构不断优化,充分实现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规划期末,农用地面积为 48541.4 公顷(728121.3 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83.8%;建设用地面积为 8407.0 公顷(126105.0 亩),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由基期年的 12.3%提高到 14.5%;其他土地面积为968.2 公顷(14522.7 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1.7%。一、农用地在合理安排建设占用耕地的同时,大力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以提高农用地质量为重点,将优

32、化农用地结构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稳定耕地占农用地比重,适当降低园地比重,提高林地比重,减少其他农用地比例,提高农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到 2010 年、2020 年,全县耕地保有量分别不低于 23046.7 公顷(345700.0 亩)、21833.3 公顷(327500.0 亩),占农用地面积比例分别提高 9.1%、6.1%;园地面积分别增加到 12997.2 公顷(194958.0亩)、17473.3 公顷(262100.0 亩),占农用地面积比例分别提高6.3%、15.2%;林地面积分别减少到 7055.0 公顷(105825.0 亩)、7968.6 公顷(119529.5 亩),占农用地

33、面积比例分别降低到14.7%、16.4%;其他农用地分别减少到 4914.9 公顷(73723.1 亩)、181266.1 公顷(18991.9 亩),占农用地面积的比例分别降低2.8%、10.4%。二、建设用地规划期内,建设用地结构调整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生产条件、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原则,大力推行集中成片、集约利用和集聚发展,不断优化用地结构,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建设用地安排优先保障城市和重点镇发展,集中资源培育经济增长级,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按照空间发展政策,合理安排基础设施用地,建立更加高效、公平的空间基础条件;结合内涵挖潜,利用有限的资源适度安排农村新村建设和独立生产性用地

34、,满足空间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到 2010 年、2020 年,全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分别达到 6264.0公顷(93960.0 亩)、6401.0 公顷(96015.0 亩),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分别为 1411.0 公顷(21165.0 亩)、1945.0 公顷(29175.0 亩),占城乡建设用地比例分别提高 0.3%、8.2%;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到 4456.0公顷(66840.0 亩),城乡用地内部结构得到合理优化调整。全县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规模分别达到 757.5 公顷(11362.0 亩)、903.8 公顷(13557.6 亩),占建设用地总规模的比例分别为 10.1%、10.8

35、%。全县其他建设用地规模分别达到 518.5 公顷(7778.0 亩)、1089.0 公顷(16335.3 亩),占建设用地总规模的比例分别为6.9%、13.0%。19三、其他土地适度开发县内其他土地,加大对河流、湖泊、湿地等具有生态功能的用地保护力度,环境保护和土地开发并重。到 2010 年,全县其他土地面积减少到 2362.9 公顷(35442.0 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1%;到 2020 年,其他土地面积减少到 968.2 公顷(14523.0 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1.7%,规划期内全区土地利用率提高到 98.3%。第二节 土地利用总体布局优先布设生态屏障网络用地,协调安排基本农田和

36、基础设施用地,优化城镇村用地布局,按最佳生态效益安排城乡绿色空间,留置文化景观廊道用地。一、生态屏障用地布局围绕“三湖一阁”旅游区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蒲江河、临溪河饮用水源地保护与管理,水域、滩涂等湿地的保护,发挥生态调节功能;积极维护林盘景观形态和生态环境,保护蒲江原有的川西农居风貌;抓好成新蒲快速通道、S106、成蒲铁路、蒲名路、成康铁路货运线等主要进出口道路、风景旅游区通道以及通乡通村公路两侧通道绿化建设;合理布局公园和公共绿地建设,加强城镇可视范围的绿化,大力实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面与建设用地的穿插布局,发挥生态用地功能,完善城乡生态空

37、间。二、农业用地布局规划期间,重点调出低等别、质量较差、田面坡度大于 25 度、20不宜农作、生态脆弱地区以及县城鹤山镇、寿安镇等重点集镇、重要工矿区、成新蒲快速通道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确定建设范围内的基本农田。参照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将大面积、集中连片、高质量等级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新增加优质耕地优先划入基本农田。大力开展蒲江河、临溪河两岸坝区优质耕地整理工程,加快大小五面山区乡镇中低产田土改造步伐,增加优质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用地,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规划期间,按照集中成片、规模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集约化、标准化特色农业,推进产业化经营。 “

38、两河”流域重点发展优质粮油、绿色蔬菜,长秋山和大五面山区重点发展优质果品,小五面山区重点发展茶叶种植业。畜牧业以寿安、大塘、大兴、西来镇为重点发展生猪养殖,长秋、光明、白云三个山区乡重点发展种草养畜、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木业。三、建设用地布局按照集约用地、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的要求,优先保障县城所在地鹤山镇城镇建设用地,以寿安镇、成佳镇为重点,增强对外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和对内农村人口转移就业的吸纳能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工业集中发展,统筹安排工业园区用地,按照“一区两翼”的空间布局,重点建设成都天然产物蒲江工业集中发展区,合理安排以寿安镇为重点的生猪加工产业用地和以成佳镇为重点的茶叶加工产业用

39、地,突出产业特色,并与周边其他用地布局相协21调。大力推进农村居民向城镇集中和向新农村建设规划点集中,因地制宜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建设以成佳镇为中心、包括大兴镇、大塘镇、甘溪镇、朝阳湖镇、鹤山镇等 6 个乡镇的 25 个村集中连村成片为以茶叶产业发展为支撑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优化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形成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合理集聚发展的城乡建设用地利用格局。确保成新蒲快速通道、S106、成蒲铁路、蒲名路、成康铁路货运线等重点交通建设项目用地与布局空间,完善区内干线路网与连接线建设,优化枢纽节点布局结构。全面提高农村公路密度和服务水平,形成以县道为区域骨干,乡村公路为基础的干支相连、布局合理的农村公路网。依托“绿色蒲江,天然氧吧”生态品牌优势,按照“一区一线”的发展布局,合理安排旅游用地,围绕龙门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建设,倾力打造国际休闲度假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体验、休闲度假、体育健身、观光旅游业。精心打造“三湖一阁”县城西来古镇精品旅游线路、加快蒲江河两岸休闲带(县城朝阳湖)、西来古镇保护与开发区、光明樱桃观光休闲区、成佳茶文化旅游区、长秋山森林运动公园及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依托主要水系、交通干线、绿化带、山体等具有明显隔离作用的地物,划定城镇的规模边界和扩展边界,明确边界内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范围,调出规划建设22区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