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象之洪脉的介绍.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8987320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脉象之洪脉的介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医脉象之洪脉的介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脉象之洪脉的介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脉象之洪脉的介绍.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脉象之洪脉的介绍中医脉象之洪脉的介绍洪脉亦是具有单因素的一个脉象,它的特点是脉体大,洪脉与细脉是相对的,洪脉大细脉小是脉象在大小方面变化的两种表现。各具程度上的不同,博粹堂中医介绍。洪脉名称的构成有一个经过,在(内经)上它假如表如今季节脉上叫做“钩,是夏季的季节脉,同时亦是作为代表“心脉的脉象。例如:“夫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开,日心平,病心脉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日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日心死。(素问平人气象论)“夏脉如钩其气来盛去衰故日钩。(素问玉机真脏论)(内经)其他论季节脉的经文大意亦一样。(难经第十五难)季节脉脉文大致与(内经)同,在(内经)上对于病脉是用“

2、大这个名称的,与小相比类,例如:“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素问三部九候论)其他在(素问)、(灵枢)二书中提到大、小二脉之处是很多的,不胜枚举。在后世脉法中夏季的季节脉一般称为洪不称为钩,用洪这个名称取代了钩,所谓“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已经是脉法常识中的事和空名了,这样将一种脉的两种称谓统一了起来是一个进步,洪脉的脉形最主要的讲解是“来盛去衰,这就是缘于(内经)对钩脉的解释的。后世脉法将洪、大两个脉名统称为洪,就不用大了,见于(脉经),这种变化亦有一个经过,(素问)、(灵枢)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用大,只是在(素问平人气象论)中的六经脉象上提到“太阳脉至,洪大而长。这是偶尔用洪解释大,或意

3、字连用亦可见(内经)之意,洪脉不兼长的条件,到(难经)固然基本上与(内经)一样但称洪的地方已经较(内经)多了。除第七难亦讲:“太阳之至洪大而长与(素问)一样以外,他如第十四难、第十七难亦提到洪大。(伤寒论)在“辨脉法上提出大、浮、数、动、滑为阳脉,沉、涩、弱、弦、微为阴脉,但在六经辨证中用的却是洪大白虎汤的主要指标之一,从以上的趋势看在(脉经)以前有逐步重视洪这个名称的表现,在此基础上(脉经)定二十四脉脉名时就使用了洪而且用它取代了大,后世医家如朱丹溪、董西园、何梦瑶、程观泉亦明确表示洪脉即(脉经)对洪脉脉形状的解释是:“极大在指下一日浮而大。在(脉经)中亦还有洪大连称之文,这是沿袭的习惯,或

4、引用以前的资料如:“洪大者,伤寒热病。“脉来洪大,搦榻者社崇。(脉经)用洪取代了大钩等,前所不同的称谓使脉名统一这是一个进步得到后世的成认。绝大多数脉学书使用了(脉经)的观点方法。对洪脉的解释除(脉经)“大这个讲法外,后人亦微了若干补充,这些或源于古籍,主要是(内经)或极据体会能够为洪脉的指征起到阐发的作用,例如:(千金翼方)讲:“在指下而满。(活人书)讲:“举按满指。(脉诀刊误)解释(脉经)之讲日:“极大在指下者,指下后左右四旁脉来皆浩大,满指是言本体之形大也。(濒湖脉学)讲:“洪脉指下极大,来盛去衰。(四言举要)讲:“来盛去悠。(医学探骊)讲:“其部位阔大。(脉论要篇)讲:“即大脉也,即钩

5、脉也。(中医脉学研究)讲:“洪脉的脉形大,因之具有浮象,脉的波动大,也就是振幅大。(内经)起对洪大、钩脉就有若干客观形象的譬喻,以帮助对脉形的理解。如前文所引的“如循琅玕等等。(脉经)以后亦有不少脉学书在这方而作了客观化性质的譬喻和讲解,除前面所引用(内经)、(难经)提到的形象描绘外,如(外科精义)讲:“其状如水之洪流,波之涌起。又讲:“如洪水之波浪涌起,浮沉取之有力,其中微曲如环如钩,故夏脉日钩,钩即洪也。(濒湖脉学)讲: “洪脉来时拍拍然,去衰来盛似波涛。(脉语)讲:“洪犹洪水之洪,脉来大而鼓也。如江河之大,若无波涛汹涌不得谓之洪。(诊脉三十二辨)大致同(通雅脉考)讲:“洪如洪水。(脉诀汇

6、辨)讲:“状如洪水,滔滔满指。(诊家正眼)、(四诊抉微)、(洄溪脉学)、(脉诀启悟注释)同(诊宗三昧)讲:“指下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玕,(脉理求真)同。这是沿袭内、难之讲,陈士铎、董西园等人曾有洪脉像夏之旺气,火脉也的讲法,(脉法统宗)讲:“如火之初燃,如水之波涛。(三指禅)讲:“水面上波翻浪涌。(医醇剩义)讲:“洪脉上涌,与洪水同,泛泛不已。(医悟)讲:“洪则如涌如沸。(医述)讲:“洪脉只是根脚阔大。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到主要是洪脉的波涛涌起其形壮阔满指滔滔的形态,而古代的如琅玕,如连珠等的讲法后世已基本不用了,那种形容一是由于当时叫钩脉,钩是古人的“带钩,是金玉,最少是以铜为之,扣处隆起很圆滑

7、,天天要扣要解这种触手大面突起的感觉是很熟悉的,后人一是此脉不叫钩面叫洪了,二是对古代的带钩不熟悉,所以除少数医家外都不用如珠、如钩等形容了,至于讲是像火这是概念性的,受夏季季节脉,又主心火的影响,从客观形象的描写上看显然不如水之波涛贴切,所以持这种讲法的人亦很少。洪脉脉形除来盛去衰还有一个“来大去长的讲法见于不少脉学书籍,来盛去衰需要进一步解释,而来大去长则需要予以分析澄清。来盛去衰见于(素问),古人属辞比事与后世每有不同,去衰是陪衬来盛,本身没有什么意义,用如今的话讲亦就是突出来盛的意思。由于脉“波,无论何脉去时必然是衰减的,否则无法再来下一个脉波,亦是不可想象的,因面后人的“来时虽盛去悠

8、悠的讲解亦是很不实际的,试问脉渡下去有悠悠然的感觉需要多长时间?这个悠悠之感是可能的嘛?所以来盛去衰不过是讲脉来浩大罢了。至于来大去长,来大是正确的去长则是从悠悠等想法上再想象出来的。由于显然这里的长与长脉不同,长脉来去都长而这里则是去长是时间相的不是空间相的,所以亦就和悠悠等讲一样不实际了,当然即是洪大的脉一般不会兼短的,但这个长不一定要十分提出来,面讲“去长则是错讲的。其他如牢、实等脉形大的脉都具有长的性质,亦包括弦紧等前人或提出长的条件,或不提出,不见得提出就有这种成分,不提出就没有。亦像有人脉稍稍大一些,不见得就算兼洪脉,稍稍小些不见得就算兼细脉是一个道理。对于洪脉的脉形讲解,前人亦有

9、过一些不恰当的讲法,这亦是个概念上的问题,由于洪脉就是大脉,它不具备力度、浮沉、频率及某些特殊形象的条件,否则就界线不清楚混淆不明了,前人书中往往在正确的提法中又加上浮、沉,浮的讲法是由于脉体大在浮的位置上就触到了,将浮列人它的指标里就有缺点,所以有人错误地引用,以为“浮而有力为洪就更错误,如(沈氏尊生书)等。对此董西园讲:“洪,大象也,其形盛而且大,象夏之旺气,火脉也。若以浮大有力为洪脉,则沉而浩大者,将非洪脉乎?故脉见浩大即当以洪脉论也。丹波元简讲:“案(脉经)一讲指一日浮而大,并孙思邈指(千金方)及近代何梦瑶辈,皆以浮大为洪脉,故董氏辨之,是也。至于讲沉其讲则自不待言,洪能够有力能够无力

10、,(崔氏脉诀)讲:“大而力健。(诊家枢要)讲:“大而实也。(医学入门)讲:大浮满指沉无力。显属不当。(洄溪脉学)讲:“洪脉既大且数也。(诊家直诀)讲:“数厚柔散,洪缓也。数、散都不应当是构成洪脉的条件,至于后人再重点引用连珠则又与滑脉易于相混。洪脉就是大脉,但后世个别脉书却并列二脉,由于二者本无可分而勉强分之,以致依稀影响之谈,穿凿无理之讲不一而足,兹将并载二脉者之内容列表如下。 “细微渺也,指下寻之,往来微细如线。(外科精义)讲:“细脉之诊,按之则萦萦如蜘蛛丝,而欲绝,举之如无而似有细而微。是细是微,混在一起了。其他涉及力度、浮沉、滑数等等的当然亦是蛇足的,例如(千金翼方)提到“迟,崔氏(脉

11、诀)提到“有力,(濒湖脉学)提到“直、“软,(四言举要),提到“弱,(四明心法)提到“滑,(医醇剩义)提到“沉,当然还有不少的书重复以上的各种讲法,重复沉的就更多,这些都是由于概念不清所造成的问题应当澄清。(脉经)将小、细两脉归并为一个细脉后,后世脉学的编撰上一般的就都只列细不再列出小脉了。对此明确表示出一些看法和支持意见。例如:吴山甫讲:“(脉经)首论脉形二十四种,有细而无小,今之小,其即古之细乎?林之翰讲:“(素问)谓之小,王启玄言:如莠蓬状其柔细也。(医宗余鉴)固然列了小脉,但又注明“即细脉,并讲:“脉形细减如丝谓之小脉,即细脉也。何梦瑶的(医碥)亦列小脉并注明“一名细,并讲:“与大相反

12、,一名细。对这个问题日本人丹渡元简在(脉学辑要)中讲:“灵、素、仲景,细小互称,至滑氏始分为二,小不大也。细、微渺也。遂以细为微,凡(脉诀)以降,细微混淆者,皆不可凭也。讲明勉强将细小分为两者不但模糊了本人的形象,同时又引起模糊细微二脉的流弊。但是尽管如此还是有部分脉书狃于成见主要是鉴于内、难、仲景之书还是并列细小两脉,由于(脉经)以前的书对细小两脉之形没有讲,亦没有讲是两者是互称的,所以就没有勉强将两种名称一种事物分成两种事物亦象洪与大的问题类似,那当然是提不出有理有据的条件来的了。总而言之,古人细、小互称,(脉经)以后合并为细是正确的,既不必无原则的复古,更不能将它们勉强分为具有两种性质内容的脉象。洪、细二脉就是脉象在大小两个方面的变化我们能够这样示意:根据历史文献及对其分析考证,结合临床实践、实验等经历体会拟订细脉的传统指标为:1、细脉为具有独立意义之单因素脉象。2、细脉就是小脉。3、细脉的指感是脉体细小,它与洪脉大脉相对,由于体质病情等的不同,能够具有程度上的区别。4、细脉的客观形象的描绘例如,如线、如丝、如发、如细流之溪水等等,可作为参考。5、细脉亦能够与其他有关脉象或因素结合而构成其他非单因素之脉象例如浮细无力为濡,沉细无力为弱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