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滑脱症临床研究.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7893234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腰椎滑脱症临床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腰椎滑脱症临床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腰椎滑脱症临床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腰椎滑脱症临床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腰椎滑脱症临床研究(北京中医药杂志)2014年第五期1排除标准(1)先天性滑脱者或真性腰椎滑脱者;(2)滑脱大于度;(3)合并有严重的其他器质性病变(包括肿瘤、骨髓炎、骨折等)或严重的腰椎骨质疏松者;(4)合并心脑血管等严重原发疾病;(5)老年痴呆或精神病患者,治疗不合作患者;(6)血液系统疾病者、孕妇及年老体弱者;(7)年龄不符合者;(8)同时接受其他治疗者。2治疗与观察方法2.1治疗方法2.1.1放松手法:治疗前2组患者均做放松手法。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术者先在其腰臀部施以滚法约5min,然后站于患者右侧,手呈半握拳状,用手背的尺侧及第4、5手指近端紧贴腰部皮肤上,用前臂带动腕关节做内外旋

2、转运动,均匀地来回滚动,用力均匀柔和;继用“摇腿揉腰法在腰部棘旁操作10min,以充分放松腰部肌肉。2.1.2治疗组: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软枕置于腹下,指导患者配合咳嗽,即口令1、2时吸气,口令3时咳嗽。第一助手弓箭步立于其床下方,检查其双足长度,双手紧握患者踝部(比拟患者双下肢并拢,若右下肢长,先握右踝部;若左下肢长,先握左踝部)。术者严格根据复位主要病椎的棘突偏向,决定站其右侧或左侧,面向其对侧肩部站立,以靠床的手掌根部做冲压,即棘突偏右站右侧,用左手冲压。另手辅助:(1)直接冲压法时,双手重叠按在患椎棘突上垂直向下发力;(2)间接分压法时,按在患椎下方后隆的椎棘突上;(3)旋转分压法时,

3、与主冲手“定点于相应的横突或棘突上。嘱患者放松,术者口令“1-2-3。当发出1、2时,第一助手将其下肢牵拉并上下抖动12次;当发出口令3的霎时,3人同时发出爆发力,术者双手向前下方冲压。第一助手向下用力牵引抖动;第二助手用力拉住患者的腋下。助手双手紧握患者踝关节上部,先牵拉“长脚,再牵抖23下,以展开患椎关节,再以较重力牵抖短脚34下,使椎间“复位,根据病情量力,用力宁轻勿重,先轻后重,切忌追求响声,以确保安全;继而仍以较重力牵抖手法完成后,再将患者双下肢并拢比拟,观测其长短之差能否改善或已正常。患者每周治疗5次,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2.1.3对照组:以屈髋屈膝垫枕复位法8治疗

4、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屈髋屈膝,医生将两枕头叠放在一起,对折后压住开口一头,助手抬起患者臀部,使枕头呈30楔形垫入其臀部下方,并以手顶住枕头,医者站立床端,双手向前、向下按压患者膝部约5min,再嘱患者在屈膝屈髋抱膝位留枕仰卧约20min。患者每周治疗5次,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2.1.4功能锻炼:治疗后2组患者均做腰椎功能锻炼(团腰抱膝、飞燕点水),活动时佩戴腰围保护。2.2观察指标2.2.1疗效指标:比拟2组的最近疗效与远期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腰椎滑移距离。2.2.2不良反响:观察2组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能否出现神经、血管的损伤,主要症状、体征能否加重。2.3统计学方法采用CS14.

5、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病程、年龄计量资料比拟采用方差分析,性别比拟采用2检验,病情及各组患者的显愈率采用idit分析,检验水准均=0.05,滑移距离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3疗效观察3.1疗效评价标准痊愈:患者的体征、症状消失,且恢复正常功能,能够进行轻工作,X线显示滑脱脊椎完全或部分复位。显效:症状、体征消失,且基本恢复正常功能,不影响轻工作,X线显示滑脱脊椎部分复位或无改变。有效:体征稍有改善,有部分症状减轻,且部分功能恢复,可稍许从事轻工作,X线显示滑脱脊椎未复位。无效:症状、体征、X线显示滑脱脊椎均无改变。3.2结果3.2.12组最近临床疗效比拟:1个疗程

6、结束后,治疗组、对照组显愈率分别为85.7%、48.6%,2组比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93,P=0.00370.05)。见表2。3.2.22组治疗前后腰椎滑移距离比拟:治疗前2组腰椎滑移距离比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4,P=0.224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4,P=0.0020.05);治疗后治疗组腰椎滑移距离小于对照组(t=1.940,P=0.0280.05)。见表3。3.2.32组远期临床疗效比拟:治疗后1年随访,2组均无脱落病例。治疗组、对照组显愈率分别为68.6%、42.9%。2组比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902,P=0.0

7、0640.05)。见表4。3.3不良反响监测治疗经过中,治疗组3例和对照组5例出现腰部酸痛,均经中药封包热敷、针灸等处理后好转。2组患者治疗后均未见不良反响发生。4讨论腰椎滑脱症发病机制为先天性发育不良、创伤、劳损等造成腰椎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缺损失去连接,而相邻椎体间发生上位腰椎与下位椎体外表部分或全部滑动移位,以腰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素问痿论)载:“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筋的功能为“连属关节、络缀形体、司关节运动。腰椎滑脱又分真性滑脱和假性滑脱。真性滑脱的病因分内因和外因,内因多为先天发育缺陷,使峡部不连接;外因多为腰部跌伤、扭闪或腰部长期负重导致腰椎弓根断裂,使上下腰椎相对滑脱。假

8、性滑脱又有内因、外因之分,内由于先天发育异常和解剖构造的缺陷;外因多为外伤、劳损及退变等因素诱发上下腰椎相对滑脱。腰椎滑脱能够向前、向后或向侧方,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向前滑脱。滑脱症状往往在劳动后或久站、久行加重,休息后减轻。临床上诊断腰椎滑脱并不难,在检查时可发现腰部前凸的生理曲线增大,重者在腰椎滑脱部见一明显凹陷,可借助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近年来,很多临床研究表明: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大多采用保守治疗有效,约30%患者行手术治疗10。有些学者11-12以为,对于腰椎滑脱无症状或症状较轻者,应首先考虑保守治疗,手术只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或有下肢神经根症状者,而腰椎滑脱症手法治疗,如旋转牵压法13,

9、或牵引、屈脊团身翻滚手法,或脊柱微调手法15等,均收到了比拟满意疗效。以龙氏正骨手法中的牵抖冲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可整复错位的患椎,解除肌肉痉挛,改善循环,促进局部水肿及无菌性炎症的吸收,松解粘连,有利于症状缓解。牵抖冲压法通过牵引增宽腰椎间隙,使腰椎之间负压增大,产生中心回吸力,有利于滑脱椎体复位;牵引还使腰椎周围肌肉韧带拉紧,产生压力以压迫病椎复位;再通过牵引下冲压滑脱之椎体更容易复位。只要严格把握好操作技巧,则有立竿见影之效。并嘱患者最近减少腰部过度负重,适当加强腰部肌肉的功能锻炼,以稳固疗效,减少复发。本研究结果显示,牵抖冲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最近、远期显愈率均优于屈髋屈膝垫枕复位法,而且对腰椎滑移距离的改善更佳,且不良反响少,提示此手法不仅疗效好,且安全可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升学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