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开示录六.doc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7870095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 页数:211 大小: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宣化上人开示录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1页
宣化上人开示录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宣化上人开示录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宣化上人开示录六.doc(2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宣化上人开示录(六) 目录一、播种在西方二、正法住世三、善知识四、肃恭斋法五、菩提心六、杀生食肉的可怕七、修行要及时八、我们活着为什么?九、浩劫能改变吗?十、认识自己本有的家珍十一、糊涂债十二、万物的主宰者十三、佛光普照十四开悟的钥匙十五、念佛是谁十六、一切放下真自在十七、科学:恩物耶?荼毒耶?十八、有钱真好吗?十九、般若 佛性二十、妙道二十一、为什么没有见到佛?二十二、无字真经二十三、忍辱法门二十四、我向你们化大缘二十五、你想知道鬼是什么吗?二十六、二戈争金杀气高二十七、福从何来?慧由何生?二十八、严持戒律学忍辱二十九、不可随便显神通三十、转末法成为正法三十一、参禅 难耶?易耶?三十二、珍

2、惜身体的能源三十三、爱护你的灵性三十四、吃斋不吃斋三十五、先破我执 后破法执三十六、六根互用非是无稽之谈三十七、不幸中之大幸三十八、何谓仁?三十九、佛教兴亡 人人有责四十、一切唯心造四十一、杀生的果报四十二、现在的人面疮四十三、过去的人面疮四十四、何谓六大宗旨?四十五、魔王的子孙四十六、不是标奇立异四十七、万佛圣城教育的方针四十八、慈悲喜舍是修道的基础四十九、忍不了,就不能“了”五十、有贪心无成就五十一、无明是生死的根本五十二、做真正佛的弟子五十三、万佛圣城的修道人五十四、欢迎行者归圣城五十五、戒律的根本五十六、改变旧习气,选择新宗旨五十七、洛杉矶金轮寺举行上堂说法五十八、学佛要拿出真功夫五十

3、九、真心念观音六十、修道在圣城六十一、出家还俗堕地狱六十二、消灭外三恶、内三毒六十三、佛教徒的座右铭六十四、发掘自性中的宝藏六十五、自性里的音乐六十六、学佛法要守本分六十七、学习弥勒菩萨的精神六十八、三灾因何而生起?六十九、疾病与业障七十、魔与佛不能相提并论七十一、为什么佛说法要放光七十二、动静一如七十三、世界为什么会坏?七十四、纯陀的最后供养七十五、学佛要持戒律七十六、何谓道?七十七、供养要用平等心七十八、与天主教修女的一席谈话七十九、何谓坚固定?八十、末法浩劫的危机八十一、佛入涅槃为何不受供养?八十二、修行要注重德行八十三、工人也有菩萨示现八十四、不要认假不认真八十五、造一个极乐世界八十六

4、、修道不须向外求八十七、好坏无动于衷八十八、老实念佛八十九、三资粮九十、地震怎么来的?九十一、万顷沧波欲断魂九十二、十年建树九十三、抱定三大宗旨九十四、五欲把灵魂弄丢了九十五、不攀缘、不求缘九十六、万死千生百磨练九十七、怎样学戒律?九十八、扭转乾坤守戒律九十九、直心无恩怨一百、修道人的绊脚石一百一、佛教徒的本色一百二主观智慧推动力一百三、不守戒就是末法一百四、最大的布施一百五锻炼智慧一百六讲法的宗旨一百七、什么是第一念?一百八、办学的目的一百九、伟人的基础一百一十、立定正当的目标一百一十一、福德刀断烦恼发一百一十二勿走死亡路一百一十三讲经及评论不讲人情面子一百一十四人为什么来到这世界上?一百一

5、十五、管自己的心一百一十六、发财教一百一十七、智慧人人本具一百一十八、如何获得生死自由?一百一十九、如何使佛法重兴?一百二十、我究竟要做什么样的佛教徒?一百二十一、菩提心是根本真心一百二十二、多拜佛常吉祥一百二十三、诸病从何来?一、播种在西方什么叫“作得了主”?就是不颠倒,不骗自己,有真正的戒德、定德、慧德。一九七四年十月十五日开示法界佛教总会于一九五九年成立,金山圣寺于一九七年成立,其宗旨是将东方的佛教传到西方来,并在西方开花结果。西方虽然工业发达,物质文明的水平一直提高,可是生活不断竞争,令人欲壑难填,所以发生不良的后果。而佛教是提倡精神胜于物质的道理,教人不要自私自利,要学菩萨的精神。华

6、严经所讲的道理,就是行菩萨道;梵网经所讲的,就是守菩萨的戒律,每一条都是为救众生,利益众生,一切为人不为己。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佛教是起死回生的特效药。现在菩提种子已经播种在西方,正在发芽生长中,不久的将来,就会开菩提花,结菩提果,来挽救迷途中的众生,令其离苦得乐。在金山圣寺,每个人都要修像真金那样宝贵的戒力、定力、慧力。三力具足了,将来才能担当弘法的重任,才能将佛法宣扬于全世界;否则我们一定不能胜任,反而令佛教的前途黯然无光。因此,无论是出家人或在家人都要注意,金山圣寺是专门培养弘法的人才,更是选拔接法人才的好地方。谁能修戒修得真,修定修得真,戒定慧具足圆满,就有资格做法界佛教总会的主席和金

7、山圣寺的住持。我早想把这两个职务辞去,请人来担任,但是多年来一直找不到一位十全十美的人,所以拖延到现在。今天我们要选拔有道德、有学问的善知识,来做金山圣寺的主人。释迦牟尼佛曾以以心印心的法门,传授于摩诃迦叶祖师,迦叶祖师又传授于阿难尊者。如此代代相传,传到二十八祖菩提达摩,他把心法带到中国来,也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到五祖弘忍大师,他将心法、衣钵传授给不识字的惠能大师。当时传衣钵的意思,是证明而已,证明这个接法人,是一方的法主,可以教化众生。其实有衣钵、没有衣钵,都没有什么问题,只要这个人能作得了主,就可以了。什么叫作得了主?就是不颠倒,不骗自己,有真正持戒的戒德,有真正修定的定德,有真正智慧的慧

8、德。三德具足,真为佛教贡献一切,而能弘扬佛法,广利群生,没有自私自利的心,绝不为自己打算:“我该怎么样?怎样在佛教中把名誉造大一点?把地位提高一点?把利益多得一点?”没有这种思想在作祟,更不会有这种想法:“我要造个大庙,比任何庙都要大。要把斋菜做得好吃,美味可口,令居士常来吃斋菜,香钱源源而来。”我们金山圣寺只想造活佛、活菩萨、活祖师,续佛慧命,替佛教增光。佛教正统的心法,传到六祖大师,继而一花开五叶,成立五宗: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一直传到现在。(按:虚云老和尚,是沩仰宗第八代祖师,传法于宣公上人,成为沩仰宗第九代祖师)我观察因缘,应该是将心法传于西方的时候了。不论出家人也

9、好,在家人也好,谁能终生为佛教而努力,献身于佛教,务求佛教发扬光大。有这种志愿的人,从今天起限期七天,每个人可以写一首偈颂,写出所学的心得,我看看有没有见性的人。如果有见性的,就是接法人。但不要学神秀大师,急得坐立不安,连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了!二、正法住世正法住世,也就是时刻依佛所教,躬行实践。一九七九十一月开示什么是正法住世?你老老实实去修行,不好虚名假利,不贪供养,就是正法住世。如果每个出家人能持银钱戒,能坐禅,能日中一食,能时刻搭袈裟,严持戒律,就是正法住世。正法住世,也就是时刻依佛所教,躬行实践。你们看看万佛圣城的出家人,都没有什么贪心,每个人都是默默耕耘,精严戒律,肃恭斋法,发大

10、菩提心。我的愿力是无论到什么地方去,不准末法存在,只准正法住世。末法,就是佛法跑到末梢上、枝叶上,远离根本了。在末法时期,真假难分,要具有择法眼,才可以分辨清楚。什么是正法?就是不贪名、不贪利、不贪色、不自私。末法时代的人都是邪知邪见,凡是对的他说不对,不对的他说是对。鱼目混珠,正法现前,他也不认识。所以在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里说:“有教无类,邪正不分,是非莫辨,竞争人我,尽逐利名。”至于竞争人我,他倒有本事,例如,跟人竞争造庙。你的庙高七十尺,我便要盖一间七十一尺的;你的庙高七十二尺,我便要盖一间七十三尺的,总要比你的庙高。他不会去比一比较,这个人的修行,是否比我高?修行,他不去比赛;造庙

11、,他却去比赛。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浪费施主的钱和米,结果领着大家都进了地狱。竞争造庙,有什么意思?造好后也没有人住,空空如也,多可怜呀!末法的现象就是这样。还有居士们供养出家人,切记莫生贪心。好像你去护持一个法师,我去护持一个法师,令出家人分开,不能同住修行,这就是破坏僧团。居士们彼此竞争,单独供养一个出家人,把那个出家人弄得迷迷糊糊,一个人住在小精舍里,无所事事到头来你有什么功德?我说的是真话,出家人应该共同住在大丛林,互相用功办道,互相警惕策勉。单独住在小精舍里,愿意不用功,没有人管;愿意吃好东西,没有人管;愿意吃一点肉,喝点酒,都没有问题。居士们以为这是功德,其实是帮助那个出家人下地狱哩

12、!你的功德跑到哪儿去?我说的话都是大家不喜欢听的。你们应该知道:要供养三宝,应该拥护大道场,应该护持真正修行的地方。不是你占着一个出家人,我霸着一个出家人,这种事并不如法。我说这番话,很多出家人一定很讨厌。为什么呢?因为他不自在了。在大丛林里,睡觉也不能随便睡,又不能随便吃东西,不能开斋破戒。单独一个人就可以为所欲为。当然,也有些人单独修行,是真正用功的,但目前来讲,这是少之又少的。为什么居士要单独供养一个出家人?他以为有特别功德,没想到这是破坏和合僧。僧是和合众,就是大家要住在一起修行。你一个人住,怎堪称和合众,跟谁和合?老跟在家人和合,就变成在家人了。我的话是苦口婆心,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

13、,良药苦口利于病”。法师不应该是“私家”的,应该是“公家”的。所以金山圣寺、万佛圣城等道场,常常住很多人,大家彼此勉励,劝善规过,不是竞争人我。为什么要赞己毁人?因为贪图供养。所以劝发菩提心文里说:“举目滔滔,天下皆是,不知佛是何人,法是何义,僧是何名?”要四位出家人以上和合相处,方称为僧,是和谐共住,无争无执,单独一个出家人不能称为僧。现在更流行另一种弊病:很多人不但不知道三宝是什么,有些居士还要设立四宝。不是居士们供养三宝,而是要三宝来供养居士。恐怕不久又会发明五宝、六宝、七宝,你看!这不是末法的现象是什么?三、善知识什么是明眼善知识?有四个条件:不贪钱、不贪色、不贪名、不自私。一九七九年

14、十一月六日开示要修行、修出世法,必定先要选择明眼善知识。什么是明眼善知识?有四个条件:不贪钱、不贪色、不贪名、不自私。应该用这四个条件去衡量善知识,看看他是否说来说去,都是为了谋自己的利益,或者高举自己的地位,看看他有没有私人的企图?要亲近善知识,不用天天粘着他,而是要听他的话,听他的教诲。有问题的时候,可以去请开示。但不是一天到晚都要去见你的师父,才算亲近。去时还要毕恭毕敬地求法,不是连讲带笑,毫不庄重;也不要为他添麻烦。首先要问他有没有时间,若有时间,可以请他开示。假设他没有空,你不能坚持地说:“我必定要见他,我的事情最重要的!”善知识不会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有人问:“万佛圣城已经很大了,假

15、使为你盖一个庙,你要不要?”我一定要。“那么你不是很贪心吗?”对,我的贪心很大,但不是为我自已,而是为世界佛教建立基本道场,来弘扬正法。所以凡是来到这儿的人,无论你有什么看法,都是来拥护万佛圣城。就算你骂也好,毁谤也好,其实都是在帮助万佛圣城。我不怕人骂,也不怕人毁谤,如果我怕,就不会来美国。无论你怎样毁谤我,我也觉得很好的。学佛要多吃亏,永嘉大师说:“闻恶言,是功德,此则成吾善知识,不因讪谤起冤亲,何表无生慈忍力。”有人骂你,是帮助你向好了走,所以要“顺逆皆精进,毁誉不动心”。不要因讪谤便起怨恨之心,应该冤亲平等,一视同仁,否则怎样表达无生法忍的慈悲力量呢?四、肃恭斋法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

16、成道业,应受此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七日开示出家人用饭前有三念,首先用调羹吃三口汤,每一口作一念观想:第一念是“愿断一切恶”。断恶,包括吃饭时不生分别心,不去分别这个有味道,那个没有味道。有什么便吃什么,不要拣饮择食,或者打其它妄想。不要想:“这个地方真不好,吃饭时又不准讲话,很不自由,像坐牢。我来拜佛,还有这么多规矩,真没趣!”要是这样想,吃下去也不容易消化。不要总是找人家不对,“常瞅人不对,自己苦未了”。为什么你不好好地回光返照,反求诸己?第二念是“愿修一切善”。要发愿改过一切习气毛病。修道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第三念是“誓度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都能离苦得乐,了生脱死。吃饭时又应存五观:

17、(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先计量自己有何功德来受此供养,又计算农夫要经多少劳苦来耕耘这份米粮。应该筹量碗里食粮的来历,是很不容易得来的。(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忖者,度也。看看自己的德行,是否圆满了?还是不圆满?我能够对得起这钵饭吗?(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戒备己心,离开过非,不生贪念。不是说好吃的就多吃一点,不好吃的就不吃。不要拣饮择食,好吃和不好吃的都是平等,要以此为宗旨。(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什么要吃饭呢?要把它当作良药,资助身体。汽车没有汽油不能走动,人不吃粮食不能生存。吃饭不是为贪好味,而是为治饥饿的病。(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吃饭不是为了要吃好东西,而是为了修自己的法身

18、慧命,成就道业。以上五观,是吃饭时策励身心的准绳。其它日常生活上,例如穿衣、睡觉等,也应该一样。不要不知道为什么吃饭?为什么穿衣?为什么睡觉?迷迷糊糊,得过且过。这些都是最切身的问题,应该了解得一清二楚。五、菩提心发菩提心之后,好像放下面种,久而久之,面便会长大。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二日开示什么是菩提心?我有一个很简单的比喻:未发菩提心前,好像面粉未下发粉;一旦发菩提心之后,好像放下面种。久而久之,面便会长大。若问菩提心像个什么样子?本来它是无形无相,只是个觉道。觉者,觉悟也,就是明白,明白道理。不单是明白,还要修这条道。也可以用宝塔来比喻菩提心:这一座宝塔,无论它多高多大,必要从地上修起。地,

19、就是我们的心地。要从地上建这座宝塔,使它一层比一层高。菩提心,也是从心地上建起,愈发愈大,愈发愈高。本来只是一点点,很小的,但逐渐膨胀、发大。等到功德圆满了,最后可以成佛。这只是我一个很粗浅的看法,一个简单的比喻。六、杀生食肉的可怕单是起斋鸡、斋鸭这些荤的名字,里头就含有污染的种子。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二十日开示梁武帝在位时,中国的佛教很兴盛,民间凡有婚礼或丧事,都请和尚去念经。今天时代不同了,现在只有丧事,才请和尚去念经。遇有喜事,例如结婚、生子时,却没有人请和尚去念经。其实这是错误的,无论红白事,都应该请出家人去念经回向、种福,一方面可以超度亡者,一方面可以为生者增福。梁武帝时,就有一位志公和

20、尚,是位高僧,他有五眼六通,对于前因后果他都一一明了。某次,一个有钱人家有婚事,便请志公和尚去念经。他一踏进门口,便叹息道:“古古怪,怪怪古!孙子娶祖母。女吃母之肉,子打父皮鼓。猪羊炕上坐,六亲锅里煮。众人来贺喜,我看真是苦!”这是什么意思呢?“孙子娶祖母”,你说怪不怪?原来,这位祖母在临终时,她拉着孙儿的手,心里很舍不得,她说:“你们都成家立业,惟独我这个小孙儿,没有人照顾。唉!怎么办呢?”说完便去世了。她到了地府,阎罗王便判她:“你既然这样宠爱孙儿,还是回去做他的妻子,好照顾他。”于是,祖母便托生来做孙子的太太。所以世间上的前因后果,有时是很可怕的。“女吃母之肉”,在外面,一个女孩子正在吃

21、猪蹄,吃得津津有味,这只猪原来是她前世的母亲。“子打父皮鼓”,志公和尚再看看那些奏音乐的,打锣鼓、吹喇叭、吹笛子,好不热闹!有个人用力地打鼓,鼓是驴皮造的,而这驴竟然是他前世的父亲啊!志公和尚再往炕上看看,便说“猪羊炕上坐”,往菜锅里一看,便说“六亲锅里煮”。原来,从前被人宰的猪呀、羊呀,现在都回来吃人,要这些人偿还宿报;以前专吃猪羊的六亲眷属,现在反而回来受人烹割,在锅子里还债。“众人来贺喜”,大家都以为这是喜庆之日,但志公和尚只叹息:“我说真是苦!”其实是人以苦为乐呀!大家听了这段公案后,应该知道杀生食肉的可怕。我们又研究这个“肉”字:“肉字里边两个人,里边罩着外边人,众生还吃众生肉,仔细

22、思量人吃人。”所以,能够茹素是最好。但吃斋时,不要再起什么斋鸡、斋鸭、斋鲍鱼等名字。既然吃斋了,为什么还放不下?单是起这些荤的名字,里头就含有污染的种子。所以以后不要再用荤名去讲斋菜。这次有些人到万佛圣城之后,发愿回去要吃长素。这很好,与六道轮回断绝往来,你不吃他,他不吃你;你不杀他,他不杀你,这样便把循环业报清净了。又有人问:吃斋有什么好处?我说:“没有什么好处,是活着上当。”什么意思呢?因为斋菜没有肉类那么好味道,所以说活着上当。可是,假设你不吃斋,便是死了上当。就像一个秤,哪一边重,哪一边轻,你自己去研究研究。为什么说吃肉是死了上当?无论你吃什么东西,便有那种成分在你身上。你吃菜,便有一

23、股菜味;吃葱,便有一股葱味;吃牛奶,便有一股牛奶味;吃吉士,身上便有一股吉士味;吃大蒜,呼吸气都有大蒜味。因为你所吃的东西,要与你合股,合而为一,变成你身上的一部分。你吃什么吃多了,身体就会变成和它一样。因此,吃猪肉多了,便会变猪;吃牛肉多了,便会变牛,这是合乎科学和逻辑学的。你的身体和肉类变为合伙公司。死了之后,也会变成那样东西。比如,死后要是周身一股猪味,阎罗王嘟嘟鼻子,便说:“你这样臭,还是去做猪好了。”羊牛鸡犬,也都是同一个道理,所以说是死后上当。你仔细研究,杀猪的人,他的眼睛像猪。为什么?他曾经被人杀了好多次,现在他回来报仇了,但眼睛还是猪眼睛。宰牛的人,眼睛像牛眼睛。其实因果是丝毫

24、不爽的,所以说:“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细听屠门夜半声。”一碗肉汤里边含藏的怨恨,像海那样深,说不尽的。要知道世上为何有战争、杀戮,譬如两国彼此战斗,死伤连城,这就是众生的恶业共聚,同时受报。假设你能细听夜半屠房里凄厉的叫声,你便应该明白杀杀不已的恐怖。目前科学已经研究出来,人多吃肉,很容易生癌症。这是因为动物体上的怨,在你身上积聚多了,久而久之便变成害人的毒素。因此我们应该与众生断绝因果,不要与牛羊鸡犬互造罪孽,便能慢慢地把世界上的恶气转过来。在万佛圣城,我一边行持正法,一边要把世上的杀劫转变过来,无形无相地把它慢慢消灭了。所以我主张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

25、、不喝酒、不吃麻醉药。最低限度要守五戒,而且还要守得清净。你们既已到了宝山,不要空手而归!七、修行要及时我们的心性和佛本是一体,迷与悟却有天渊之别。静然思之,岂不可耻?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八日开示我们众生与佛的一念真心,是无二无别的。为什么佛早已成正觉,而我们仍然轮回六道,昏迷颠倒,整天爱呀、爱呀爱的,情情爱爱,丈夫也放不下,妻子也放不下,子女也放不下,终日在六尘里转。学佛他没有看得那么重要,家庭却看得那么重要,总是说:“我要负我的责任。”到你死了,谁来负你的责任?简直不懂得算数。知道应该修行,便去修行,为什么要管这么多闲事?经文上说:“而佛世尊却具无量神通智慧。”有神通就是有智慧,智慧驾御神通,

26、神通和智慧是二而不二。你若没有智慧,也不会有神通,此乃是由功德庄严的。“而我等则但有无量业系烦恼”,你想一想,一生中跟这个有关系,跟那个也有关系,所以被业力缠缚。昔日妄造业缘,今时则被业力所牵,你想脱离三界,业力却不肯放过你善恶夹杂业,净染夹杂业,人我夹杂业,是非夹杂业,统统来了。人被烦恼所障,生死所缚,所以终日迷迷糊糊。你想要修行吗? “未到时候哩!”你想修行吗? “多等一会吧!”总是拖延:“等多几年,小孩子长大了才算。”“多等几年,孩子结了婚才算。”“等我见到孙子才说吧!”“等孙子结了婚才算。”“我还未看到曾孙哩!”这样哪里有完的一天?你们不要被世上虚假的快乐迷住了,所谓“名利小事人人好,

27、生死大事无人防。”很多人又怕子女没有钱用,于是拚命地为子女打天下,结果: “财也大,产也大,后世子孙胆也大, 天下事儿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 财也小,产也小,后世子孙胆也小, 些些事儿自完了,子孙产小祸也少。”给子孙留钱愈多,愈容易惹出大祸;给子孙留钱不多,反而没有这么多麻烦。所以又说:“有子强如父,留财做什么?有子不如父,留钱做什么?”有子女比你更有本事,你留钱给他做什么?子女若不如父,留钱给他,让他去吃喝嫖赌,放逸无度,反而累了他。“心性是一,迷悟天渊”,我们的心性和佛本是一体,迷与悟却有天渊之别。“静然思之,岂不可耻?”我们只懂得挂儿挂女,不会挂佛挂菩萨。没有人心里惦念佛菩萨多辛苦,只

28、懂得为自己子女劳碌奔波,供他们读大学,考博士学位,将来出人头地,做个大老板,那时候我有私家车出入,吃得好,住得好,尽情享受。“修德有功,则性德方显。”当你修行有德时,什么智慧、神通都自然显现出来。所以说: “聪明乃是阴骘助,阴骘引入聪明路。 不信阴骘使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阴骘,就是人家见不到的功德,无形无相的好事,例如你默默地帮助他人,不要人知道,不居功。所谓: “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不用到处去卖广告,说:“你知道吗?泰国哪间庙是我造的,新加坡哪座桥是我修的,香港哪个宝塔是我盖的。”可是怎么知道你的钱来历如何,是否干净?或者你偷来、骗来的,那就功不补过了。佛,是你欺

29、骗不来的。不可以造了罪业,然后到庙里说:“佛老爷,我送你一点钱,贿赂贿赂你,你能消我的罪吗?”佛不是这样的。所以经文上说:“不辜佛化,不负己灵。”就是这个意思。八、我们活着为什么?我们人生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有功于世,有德于民,利益一切的众生。一九八年三月廿一日晚间开示于万佛圣城我们活着为什么?我们人这个“我”是谁?是你、是我,也是他。可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又为了什么呢?有人说:“收拾垃圾!”是这样吗?可是现在的人,是专门捡前人的垃圾,还自以为是宝贝。尽去学别人的样子,却漠视自己本地的风光,还自己给自己辩护,说:“不学别人的样子,那别人的样子,又从哪里来?”这就是舍本逐末,头上安头,好像东施效颦

30、一样,自己真实的智慧遮蔽了,不懂得去开发,却尽去向外驰求,结果愈跑愈远。这种人真是大错特错!那么我们人生在这个世界,又为了什么呢?为了淘金牟利吗?不是!为了赚钱发财吗?也不是!金银财宝都不是实在的,等到人死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既然这样,那我们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我们人生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有功于世,有德于民,利益一切的众生,这是我们的责任。不要看轻自己生命的意义,以为人只是为了谋求个人的利益。我们应当为全人类着想,我们永远都应该以利人为前提。什么是利人?利人,就要从不障碍人开始做起。损人利己,恼害他人,都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所以我们人生在这个世界上,应该以立功、立德为本。至于立言,那是其次了

31、。因为功和德是没有形相的,而言语是有形有相的。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我们如果能做到这样,可以说离道就不远了。九、浩劫能改变吗?本来定业不可转,但是三昧加持力,能消除无量罪业。一九八年六月开示修道的人,首先不要自私。这不单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要饶益全世界。我们要把自己放下,不是想:“我怎样怎样了不起?”而是要顾全大局。胡大川先生的“幻想诗”里,有几句说得很好: “浮沉道力未能坚,世网攫人只自怜。 四海应无极乐国,九霄岂有寄愁天。”“浮沉道力未能坚”,人在世界里浮沉不定,作善功德,便向上升;造恶业的,便往下降。这样一浮一沉,生生世世在业海里漂流,被世事的波涛所动摇,很不容易立得住,所以说

32、“浮沉道力未能坚”。“世网攫人只自怜”,世间法就好像一个大罗网,把所有人都捆住了。爱名的便被名网所捆,贪财的便被财网所缠,迷色的便被色网所缚。总而言之,被财、色、名、食、睡五欲之网,支配得颠颠倒倒,缠缚得透不过气来。只自怜,一般不明白的人,虽然被网所捆,还不知不觉;明白的人虽然知道,却没有法子脱离,只是徒增感叹而已。“四海应无极乐国”,举目四海,找不到一个安乐太平的地方。全世界人类都生活在恐惧之中,朝不保夕,到处都是难民,很多地方缺乏粮食、衣服,到处都有火山爆发、地震、水灾、天灾人祸,纷至沓来,这怎教人不触目惊心呢?所以说“四海应无极乐国 ”。“九霄岂有寄愁天”,九霄云外,也没有一个处所来积存

33、这么多忧愁,因为放不下这么多!在这世上,有些人认为是很快乐,其实是水深火热的樊笼。水深会把人淹死,火热会把人烧死,有什么值得留恋呢?大家都知道最近华盛顿州的圣海伦火山爆发了,熔岩若堆起来,可以积叠成十二英哩那么高,灰尘遍洒到四面八方。由此观之,世上哪有安乐国呢?生在这个危险的多难之秋,各位应该赶快发菩提心,求无上道!加州为什么没有火山爆发的灾难?因为这里信佛的人比较多,佛教的道场也较多,所以无形中使灾难化为吉祥。在一九六八年,美国的天文学家、历史学家、预言学家、科学家,都互相印证,认为那年旧金山必定会发生大地震,甚至整个旧金山会掉进太平洋!话虽如此,可是侥幸当年并没有地震。随后每一年都传出地震

34、的预言,但每一年都没有大地震,可是最近地震恐怕真的快要降临了。为了这个原因,法界佛教总会、万佛圣城、金山圣寺、如来寺及法界佛教大学的四众弟子,除了每天的早晚课之外,每逢周六都集体诵持“楞严咒”,藉以祈祷消灾解厄,遇难呈祥,化地震于无形,使大的难化为小,小的化为乌有。有人问:这种浩劫能够改变吗?当然可以改变!本来定业不可转,但是三昧加持力,能消除无量罪业。十、认识自己本有的家珍修道人志愿在明心见性,不是单在口头上用功夫,而是要有真修实证。一九八年六月五日开示胡大川先生在幻想诗里,又有几句说得很好: “生不愿为上柱国,死更不愿作阎罗; 阎罗点鬼心残忍,柱国忧民事更多。”他说:我活着的时候不愿意做上

35、柱国(宰相),死后更不愿做阎王爷。为什么?阎罗王很残忍,他一发脾气便把这个小鬼投到油锅里,又把那个小鬼抛到刀山上。他这样残忍,所以我死后不愿做阎罗王。宰相呢?时刻忧国忧民,没有一刻空暇,我也不愿意当这个差事。还是好好地修心养性,涵养玄德,更为实用!所以在这首诗上,又有两句: “但愿百年无病苦, 不致一息有愁魔。”胡大川先生又为那些好酒、色、财、气之徒,作一个生动的写照。好色的人就打这个妄想:“好花常令朝朝艳。”好色的人最喜欢花常年开得灿烂,争妍斗丽,永不凋谢。这好比一个人愿望他的妻子青春常驻,永不衰老;或者有人希望自己的丈夫永远少年英俊,头发不白,皱纹不生,是同一个道理。好气的人打这个妄想:“

36、明月何妨夜夜圆。”这个人说:“月圆的晚上雅致极了,月白风清,星影流光。在园子里悠闲赏月,好不惬意。为什么月儿不能夜夜圆满?太阳天天是圆的,为什么月儿不能夜夜圆呢太不公平了!”好酒之徒又这么想:“大地有泉皆化酒。”这个人最爱喝酒,于是他便打个妄想:“假设大地所有的川河池沼都化为酒泉,那么每当我渴了,只要伸手往泉里一汲,便能淘取美酒来喝这不是最方便的办法吗?”好财的人又这样想:“长林无树不摇钱。”他说:“假若林中的树木,统统长满了钞票,要用时只须摇摇树干,钱便会纷纷而下,这样不是很省事吗?”可是,这都是愚夫愚妇盲目的狂想而已。一般人只懂得求假的,而忘却真的,都忘了我们的真如自性才是本有的家珍,是取

37、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什么是真如自性?就是每个人本有的佛性。这个佛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圆陀陀、光灼灼,在佛的分上没有增加一点,在众生分上也没有减少一点,是如如不动,了了常明的。可是一般人被自私自利心所蒙蔽,加上嫉妒障碍,心眼变得比一粒微尘还要小,所以只懂得看眼前的,长远一点的道理便不认识了。为了这个原因,所以不能返本还源。我们若能“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能够觉悟以往的过错,便可以转过头来,重新做人。做新人,就是要没有自私自利心,没有嫉妒障碍,没有贡高我慢。修道人志愿在明心见性,不是口头上说:“我已明了心,见了性,我已经开悟了!”不是单在口头上用

38、功夫,而是要有真修实证。明心的人,觉得天下任何事也不困难,也不怕苦。为什么呢?因为他已通达万物之本体,彻法底源,所以凡事都任运自在。见性的人不忧愁,心如明镜,又心如止水,事来则应,事去则静,这就是最实际的证明。人没有无明烦恼,般若智慧便现前,自然现出自性的大光明藏。什么是自性的大光明藏?里面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可是,也有人相、也有我相、也有众生相、也有寿者相。虽然无相而不灭相,有相不碍无相,无相不碍有相,有无自在,有无如如。在这个境界分上,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的。学佛的人,应该问问自己:“我布施是为了求名,还是为了真心修行?我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修智慧,是为了要给人家看,

39、还是为了真心修行?”修道不是戴面具,不是装模作样,专给人家看的。修道全靠自己用功夫。付出一分功夫,便有一分收获。拿出一分诚心,则有一分感应。一切一切,都要真实不虚,切勿自欺欺人!愿共勉之。十一、糊涂债以前种下的因,如今结果了,有什么好怨呢?一九八年六月十六日开示每个人的面目不同,其因果也不一样,每个人在往昔生生世世所欠下的债也不同。有些人欠债太多了,到这个世界上来,还也还不了,所谓“债台高筑”,也就是业障之台,一天比一天高,一天比一天深,债上加债,纠缠不清。这是什么缘故呢? 是因为往昔专门放高利贷,借钱给人,利上加利,贪得无厌,自己以为占了便宜,结果是自己吃了亏,业障一天比一天重,终于拔不出腿

40、来了!有的欠人做父亲的债,有的欠人做母亲的债,有的欠人做妻子的债,有的欠人做丈夫的债,有的欠人做儿子的债,有的欠人做女儿的债。所谓“父母的饥荒,伦常的账码”,种种的因缘,乃促成你我今生命运的安排。可是一般人不明白一切都是前因后果,定业难逃,所以有时候还不认账,还想扛债不还,明明欠人的债,却不承认。因为这样不讲道理,所以酿成世界上种种麻烦的发生你有你的麻烦,我有我的麻烦,他有他的麻烦,各人有纠缠不清、善恶夹杂的因果。偶尔遇到佛教,听了佛理,便明白一点。可是今天明白了,明天又糊涂了。后天又想明白,大后天又糊涂了。于是变成智愚平等的局面,智慧和愚痴平均,糊涂时便不想修道,明白时便想修道。可是修道的时

41、候很少,糊涂的时候很多,因此所修的不及所丢的,智慧也一天不如一天,而愚痴却一天比一天增加,在无明驱使之下,便做出很多糊涂事。心里糊涂,进一步身上也糊涂了。心里有贪嗔痴,身上便犯杀盗淫,这些都是糊涂账,根本算不清!所以有时家庭眷属不和,父子不和、母女不和、夫妇不和、兄弟不和、姊妹不和、兄妹不和,种种问题就发生了。发生了,自己还不承认、不认账,反而觉得很受委曲。其实这都是前因后果的定律,以前种下的因,如今结果了,有什么好怨呢?所以“是故知命者,不立岩墙之下,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首先要明白因果,不要再种糊涂因果,要种清净的因果,要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要再把善恶混淆不清,是非夹杂不明,若能

42、黑白分明,真假了然,便有机会返本还源,回复到本有的性净明体、妙真如性。十二、万物的主宰者诸法没有一个自性,所以无所依赖,但是从互相假和合,而成就一切方便法。一九八年六月二十日开示要知道一切的一切,都是从“一”聚集而成,又要知道多是由很多的“一”而成就的,以前所讲的字,那是超出数外,所谓“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所有的人,都在五行中,每个人的相貌,都具足五行,脸瘦身高,属于木形;头尖下巴宽,属于火形;面方色黄,属于土形;面白属于金形;面黑而肥,属于水形。有人是木火土,有人是木火金,有的人本身金木相克,自己和自己斗争。水形和火形在一起,木形

43、和土形在一起,便会常发生斗争,但字就超出这些数目之外。一般人认为命运有一定的安排,所谓“命有八尺,难求一丈”。不错!但这是指平常人而言,若是修道人,就不在此数中。修道人不要问易经,那是一般凡夫俗子所用的,修道人的生死尚且能了,何况其它的数呢?更应该超出去,所以不要理会这些。讲五行不过明白其理而已,其实认真去修行,什么道理自然而然就会明白。这个字是最要紧的法门!各位若对字用功夫,仔细研究一番,将来一定会有办法。因为它不在数中,数目一开始,就有个“一”,可是字,连“一”也没有了。要知道“一”多了,就是众多,众多是由“一”成就的,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仍归一本”,“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为什么有无

44、量?因为有一,为什么有一?因为有无量。若是“一”生出来,就有很多麻烦事,从一生出二三四,乃至八九十,无穷无尽的数目就跟着来了;若是“一”没有了,其它当然也没有了;众多微尘空了,一粒微尘也没有了。诸法没有一个自性,所以无所依赖,但是从互相假和合,而成就一切方便法。天地间一切万事万物,有些人说在冥冥中有主宰操纵,这是能作。一切万事万物,这是所作。有个主宰它能作一切万事万物,一切万事万物是它所作出来的,一般宗教,都是这样说法。可是往真实来讲,没有哪个人能主宰一切万事万物,所以才说无能作所作,没有一个能作者,也没有所作。那是怎样呢?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起惑、造业、受报。业是从什么地方生出来?是从妄想所

45、感召出来的。在最初是不觉,不觉就是无明,因为无明,就生出迷惑。要是没有无明,就没有迷惑;有了迷惑,就生出妄想;有了妄想,就造出种种的业。所造的业,是善因,就有善的果报;是恶因,就有恶的果报;是不善不恶因,就有不善不恶的果报。所以众生所遭所遇,无非是自己所造的,并不是其他人所造、所支配的,一切都是自己。乃至在轮回中转来转去,不能出离,随业而受果报,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永不离开生死,都是自己所造的。怎能知道是这样呢?因为要是离开这种道理,就没有其它道理可讲了。有的宗教,主张世间一切是受神的支配。既然是受神的支配,那么造善造恶与自己就没有关系。但是到时候受果报,还是要自己去受,神帮不了忙,可见这是不

46、合理的道理。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说果报是从自己的业感召而生出来的,正所谓“如是因,如是果”。好像有人主使别人去杀人,这人虽然犯罪,可是主使人也有罪;如果神来支配我们,一切一切都由神来作主,那么我们所造的业,神应该分一半果报,才合情理。如果不是这样,神教我们所作的事情,罪全归我们受,这就不平等、不合理了!我们自己所造的业,与他人无关,我们所作的是善事,就得善的果报;所作的是恶事,就得恶的果报,这是很合理的因果。所以我们一举一动,并不受任何人或神来支配。如果真是受神支配的话,那神就不应该教我们做种种恶,应该只教我们做种种善,这样才对。因为神不愿意人做恶事,希望人做善事。如果神没有这个能力,那么我们作

47、恶,还是自己受报,做功德是他的,作恶是我们自己承担的,这太不合逻辑学了。十三、佛光普照自己的智慧光明现出来,就是佛光普照。一九八年七月四日开示佛光普照,佛的智慧光明,普照一切众生心,把众生的心照亮了,把贪嗔痴消灭除尽,把黑暗照成光明,息灭众生八万四千种的习气毛病。我们学佛法,就是要灭除贪嗔痴,不要执着。说:“我怎么没看见佛呢?”研究佛法,开了智慧,这岂不是佛光吗?若越研究越糊涂,不懂真正佛法的道理,是因为自己没有灭除习气毛病,不能说佛光不普照。自己不开智慧,贪嗔痴还是老样子,一点也没有改,那佛光普照,也非所照。不是有照,也不是无照,是照而不照,无照而照。这就是说,自己的智慧光明现出来,就是佛光普照;自己的智慧光明不现出来,就是佛光不普照。佛光譬如电力公司,在我们所住的房子里,将电线、电灯的开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佛教素材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