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分析五普.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59865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分析五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南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分析五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分析五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分析五普.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湖南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分析五普.精品文档.湖南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分析(五普)一、十年来湖南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特点对2000年11月1日湖南省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从1990年7月1日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湖南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主要特点有:(一)少年儿童比重下降这次人口普查表明,全省0-14岁人口为1399.96万人,占本省常住人口6327.42万人的22.13%,比全国同年龄段人口比重低0.76个百分点;比本省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减少296.45万人,比重下降5.84个百分点。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省少

2、年儿童人口各年龄组人数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呈递减趋势。其中0-9岁人口第五次人口普查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减少488.8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8.53个百分点。这一结果表明,十年来,本省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已进入低生育水平的发展阶段。表1 湖南0-14岁人口分年龄组变化情况 单位:万人、%年龄别第五次人口普查第四次人口普查五普比四普增减人口数占总人口比重人口数占总人口比重人口数占总人口比重0-4岁319.925.06656.4510.82-336.53-5.765-9岁390.806.18543.158.95-152.35-2.7710-14岁689.2310.89496.818.191

3、92.422.70合计1399.9622.131696.4127.97-296.45-5.84(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这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省15-64岁人口为4454.80万人,占本省总人口的70.40%,比全国平均高0.25个百分点;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增加424.89万人,比重上升3.96个百分点。其中15-59岁人口为4218.5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6.67%;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增加371.65万人,比重上升3.25个百分点。这一年龄段的人口是劳动适龄人口,表明本省劳动力资源增加,但就业压力也相应加大。分年龄组看,这次人口普查同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15-24岁人口减少387.34

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7.05个百分点;而30-39岁人口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增加402.8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5.79个百分点;40-54岁人口增加316.9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4.44个百分点。这一结果表明,本省劳动适龄人口中,青年人减少,而中年、壮年人增多。(三)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这次人口普查表明,全省60岁及以上人口为708.93万人,占总人口的11.20%;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增加186.42万人,比重上升2.59个百分点。全省65岁及以上人口为472.66万人,占总人口的7.47%,比全国平均高0.51个百分点;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增加133.20万人,比重上升1.87个百

5、分点。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以上,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年型。因此,本省人口年龄结构已由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成年型转变为这次人口普查时的老年型(见表2)。表2 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及其数值项 目国际通用的人口年龄类型标准湖南省四普人口年龄湖南省五普人口年龄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成年型老年型0-14岁人口比重(%)4030-403027.9722.1365岁以上人口比重(%)55-775.607.47老少比(%)1515-303020.0233.76年龄中位数(岁)2020-303024.8031.50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与对

6、策(一)人口年龄结构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从人口再生产的角度看,15-49岁是女性的生育期,她们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是影响本省人口生育态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假定妇女生育率基本一致的条件下,生育期妇女人数与近期人口出生率高低成正比例关系。0-14岁和50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大小,则是制约未来人口再生产规模的重要因素,直接决定今后总人口变动的方向和发展态势。根据国内人口学界最常用的瑞典人桑德巴氏的人口再生产年龄结构划分类型(见表3),湖南人口再生产年龄结构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为弱稳定型(由增加型向稳定型转变,已接近稳定型);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变为弱减少型(由稳定型开始向减少型转变)。从本省20

7、00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形可以看出,1970年前后和80年代后期是本省人口增长的两次高峰期,到1991年以后,人口再生产趋势由扩张型开始向收缩型转变,进入低增长阶段。这次人口普查同第四次人口普查比,全省处于生育旺盛期(20-29岁)的妇女减少123.01万人,但处于育龄期的妇女增加143.29万人。此外,10-14岁女孩增加89.71万人,预计2010年前后,将出现本省第三次生育高峰。因此,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重点做好农村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保持低生育水平。表3 人口再生产年龄结构类型 单位:%项目桑德巴氏的人口年龄类型湖南四普人口年龄湖南五普人口年龄增加型稳定型减少型弱稳定型弱

8、减少型0-14岁人口比重4026.52027.9722.1350岁以上人口比重10233016.5920.36(二)人口年龄结构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人作为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按照我国规定的劳动年龄标准(男16-59岁,女16-54岁),全省劳动年龄人口为3997.54万人,占总人口的63.18%;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增加379.28万人,增长10.48%。按这个口径计算,劳动年龄人口总负担系数由1990年的0.68下降为2000年的0.58。与此同时,劳动者文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全省每万名劳动年龄人口中,具有大学及以上程度的由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206人增加到这次人口普查时的436

9、人,具有高中(中专)程度的由1439人增加到1649人。这些因素有利于扩大社会再生产和增加社会积累,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但劳动力必须与一定的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成为创造物质财富的现实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现阶段,扩大再生产受到资金、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制约,经济发展所能创造的就业机会有限,新增劳动年龄人口的就业难度加大。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一些生产经营困难的老企业关停并转或破产重组,又使大量富余劳动力从农村或老企业中分离出来,再就业的压力加大。2000年,全省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达27.57万人,农村还有几百万富余劳动力。这种状况不但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安定。“十五

10、”期间,要充分利用我省的劳动力资源,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相结合,扩大劳动就业,使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协调和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三)人口年龄结构对消费和流通的影响人是消费者,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年龄构成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增加,消费规模将随之扩大,消费结构将发生变化,消费水平将相应提高。消费需求的变化对组织生产和流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这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省未成年人口(0-15岁)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减少268.14万人,这一年龄段对基本生活消费品的需求必然减少。但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少年负担系数的降低(全省0-15岁人口与劳动年龄人

11、口之比,1990年为0.50,2000年下降为0.38)、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未成年人的平均消费水平上升,对消费品质量的要求提高,消费结构也发生变化。如城市中,对培养少年儿童智力的消费支出大大增加。全省劳动年龄人口大量增加,将促使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的扩大,以及消费结构的变化。一方面,由于扩大劳动就业使生产资料消费增加,就业行业的变化使生产性消费结构改变。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发展、劳动收入的增加和负担系数的降低,使人民的生活消费水平提高。加之社会进步和消费观念的改变,生活消费的结构发生变化,使恩格尔系数降低,而文化娱乐、旅游消费、高档耐用消费品和住房消费等支出增加。全省老

12、年人口大量增加,使老年人基本生活消费和学习、娱乐、医疗、保健等消费支出增加,消费结构也发生变化,这将促进为老年人服务的产业发展。“十五”期间,要根据人口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满足各年龄组人口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四)人口年龄结构对教育事业的影响这次人口普查表明,全省适龄学龄人口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减少586.91万人,各适龄学龄组人口发生了很大变化(见表4)。表4 全省适龄学龄人口变化情况 单位:万人学龄别第五次人口普查第四次人口普查五普比四普增减0-2岁(托婴、幼组)192.31415.25-222.943-5岁(学前幼儿组)195.4034

13、9.61-154.216-11岁(小学组)617.06628.82-11.7612-14岁(初中组)395.19302.7292.4715-17岁(高中组)325.00394.07-69.0718-21岁(大学组)384.78561.18-176.40合计2109.742696.65-586.91从表中可以看出,2000年全省0-5岁人口为387.71万人,比1990年减少377.15万人,将近减少一半。从2001年-2006年,该年龄组人口将依次进入小学一年级,平均每年为64.62 万人(假定迁入迁出本省人数相等,死亡率忽略不计);全省2000年末有普通小学34521所,平均每所小学每年一年

14、级新入学儿童将只有18.7人。显然,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新趋势,合理调整普通小学的数量和布局。2000年全省12-14岁人口为359.19万人,比1990年增加92.47万人。从2001年至2003年,该年龄组人口将依次进入高中;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初中升高中的入学率将提高。因此,普通高中、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的规模需要相应扩大。同理,其他各适龄学龄组人口的变化,亦是影响与之对应的初中、大学布局的重要因素。而劳动年龄人口和老年人口的增加,将对在职继续教育和老年教育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十五”期间,要根据适龄学龄人口结构的变化,合理调整教育结构和各类学校

15、布局。继续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着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逐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五)人口年龄结构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人口年龄结构不是人口迁移流动的原因,但同人口流动行为又有紧密的联系。人口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习培训、务工经商、分配录用、结婚迁移、工作调动、退休退职等。不同事件引起的人口流动一般会相对集中在某些年龄段上,形成人口流动在不同年龄段的差异和特点。如0-14岁年龄段的人,一般不具有经济社会活动的独立性,他们的流动主要是随迁和投亲寄养,在流动人口中比重很小。15-19岁年龄段人口流动,以求学和随迁为首位原因,在流动人口中的比重有所

16、上升。20-34岁年龄段人口流动,以分配录用和务工经商为主要原因,并进入婚迁的最活跃时期,在流动人口中所占比重大。35-45岁年龄段的人,大多数已组成家庭并有子女,希望有一个较稳定的环境,迁移量明显下降,以工作调动和务工经商为主要原因。45岁-59岁年龄段的人,既有较丰富的工作和生活经验,又有较熟悉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且自身的体力、智力条件已经变化,对迁移持慎重态度;同时,用人单位对年龄偏大的人更有所选择,其迁移量迅速减少,主要是工作调动。60岁及以上老年阶段,人口迁移量比重最小,以退休和投靠为主要原因。这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省人户分离流动人口为439.6万人,净流出省外的人口达230多万人。

17、这些人的年龄大大低于劳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大部分集中在18-35岁之间;所受教育的程度较高,大多数为受过初中以上教育的劳动力。流动人口的流向和地区分布,省内主要是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工矿区和城镇务工经商;流往省外的人口,主要是劳动力往东南沿海(集中在广东、深圳、珠海一带),受雇于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做工。在农村有些地方,青壮年男性劳动力大部分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妇女和小孩在家务农。本省劳动力大量外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省劳动适龄人口大量增加,随着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推进,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富余劳动力增多,城镇劳动就业压力加大。而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就业岗位多,促进了本省劳

18、动力的跨省转移。这对于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作用,但对本地经济发展也有一些负面影响。面对这种情况,要加强对人口流动的引导。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从业人员带资金、技术回家乡创业;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城乡户口一体化管理;要规范劳动力市场管理,加强省际之间劳动就业的协作,引导劳动力有序流动,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六)人口年龄结构对老龄工作的影响按照我国规定的退休年龄标准(男60岁,女55岁),这次人口普查表明,全省老年人口达819.34万人,占本省总人口的12.95%;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增加191.18万人,比重提高2.59个百分点。按这个口径计算的老年负担系数

19、为0.20,全省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由养小为主变为养小与养老并重,老年社会保障、老年健康等一系列问题,将给可持续发展带来沉重的压力。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全形成,企业停发、拖欠退休职工退休金的现象屡有发生,有些地区甚至出现养老金支付危机;多数个体、私营企业的职工和大部分农民尚未参加养老保险。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护理以及生活服务的要求大大超过其他人。眼下医疗保险覆盖面小,尽管企业一直采用公费医疗制度,但那些多年陷于停产半停产的企业,这些福利制度已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城镇中不享受退休工资的老人和农村中的老年农民,靠子女供养或靠原有积蓄过日子,当家境困难时,往往有病得不到及时有效医疗。退休职工

20、中,单身老人或只有一对老夫妇的“空巢”户占了很大比重,这些老人不但精神上感到孤独,而且生活中很容易发生危险而无法求助,产生心理上的压力和恐惧。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紧迫形势以及家庭养老的危机,使越来越多的人关心自己的老年生存保障问题。中央电视台、国家统计局和劳动部等对“1997年老百姓十大经济关注热点的联合调查”显示,医疗保险排在第一位,养老问题排在第四位。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要认真做好老龄工作。要大力宣传、认真贯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全面落实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逐步扩大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切实做好社区和基层的老龄工作,逐步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加大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力度,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鼓励老年人“以为促养”,为享有社会发展成果提供新的机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