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57963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102 大小:5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10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精品文档.学校小学部课堂教学设计课题统一长度单位教学方法讲授法上课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3、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过程

2、个性创新一温故创境引题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二、探究交流新知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汇报。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

3、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

4、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三、归纳小结内化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还有哪些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四、巩固练习提升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

5、的物品长。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五、总结回顾拓展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你觉得明天学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30中学校小学部课堂教学设计课题认识厘米 例2、3 p3教学方法讲授法上课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

6、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会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个性创新一、温故创境引题1、 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2、 介绍认识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二、探究交流新知 (一)认识厘米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

7、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3、 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4、 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学生活动,同桌交流。5、 巩固1厘米的表象。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二)用厘米量1、 我们

8、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2、 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3、 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三、归纳小结内化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厘米,你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会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测量时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四、巩固练习提升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

9、等。五、总结回顾拓展我们认识里厘米,会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如果测量较长物体时,该怎么办呢?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30中学校小学部课堂教学设计课题认识米 例4、5 p4教学方法讲授法上课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2、过程与方法: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3、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教学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个性创新一、温故创境引题复习用厘米量物体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

10、米呢?10厘米呢?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二、探究交流新知 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吗?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2)用直尺比一

11、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

12、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3.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尝试。三、归纳小结内化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米,请你们笔划一下1米有多长,再笔划一下昨天学的1厘米有多长。1米是多少个1.厘米?四、巩固练习提升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教室长6( ) 黑板长 2()小明身高124( ) 课桌长50( )五、总结回顾拓展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30中学校小学部课堂教学设计课题认识线段 例6、7 p5教

13、学方法讲授法上课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3、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重点认识线段教学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过程个性创新一、温故创境引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

14、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探究交流新知 1、感知线段的直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学生汇报。 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15、130中学校小学部课堂教学设计课题解决问题 例8 p7教学方法讲授法上课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判断物品合适的单位。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对比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不同的物品要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3、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判断物品的合适单位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过程个性创新一、温故创境引题大家测量知识学得不错,想来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么?二、探究交流新知 1)出示教材第7页例8的情境图: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学生比画13厘米,如果13厘米就这

16、么长,旗杆不可能就这么矮。我有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旗杆应该是13米高。10个小朋友的高度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一支铅笔都不止13厘米,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小结:像旗杆这样比较高的物体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2)使用交流。你还能举出用“米”作单位的物体吗?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后小结;三、归纳小结内化一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用“米”作单位。四、巩固练习提升(1)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8题。五、总结回顾拓展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需要探究的问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30中学校小学部课堂教学设计课题不进位加 例1、2 p

17、12、13教学方法讲授法上课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全面了解画面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理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的书写格式,会正确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操作能力3、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教学难点笔算的计算顺序。教学过程个性创新一、温故创境引题口算并说出算法:12+7 13+5 2+174+13 8+12 14+3二、探究交流新知 (1)动画激趣导入新知。出示fiash动画。教材11页情境图。(2)动手操作

18、,形成表象。口算。摆小棒法。拨计数器演示法。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多种算法。(3)抛出问题,合作解决。多媒体展现,感知竖式。35+ 237小组合作探究新知。用小黑板出示探究问题。根据屏幕展现及摆小棒,用计数器方法列出竖式。说出列式理由。(4)教学例2。对齐数位,从个位加起。教师指导书写。三、归纳小结内化(1)学生板演,老师指导,集体订正。35+32 43+26(2)当医生诊断。判断竖式中的错误并纠正。四、巩固练习提升:完成教材13页“做一做”第2题。五、总结回顾拓展本节课学会了哪些新知识?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30中学校小学部课堂教学设计课题进位加 例3 p14教学方法讲授法上课

19、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利用情境图动手摆小棒,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法则。(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3、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两位数加进位加法的竖式写法。教学难点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教学过程个性创新一、温故创境引题(1)笔算下列各题。25+42 =36+21 4+35(2)指名回答,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二、探究交流新知教学例3:35+37出示问题,列出算式尝试

20、计算。汇报交流,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竖式算法。学生尝试竖式计算。提问:从哪位加起?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应该怎样写?比较总结例3和上节课的两道计算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三、归纳小结内化进位加法,从个位加起,各位满十向十位进1,为了方面计算,写在十位下面教材第14页“做一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四、巩固练习提升(1)森林医生,改正竖式中的错误。15页5题。(2)完成教材练习二第4题。五、总结回顾拓展今天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谁来说说计算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30中学校小学部课堂教学设计课题不退位减 例1 p18教学方法讲授法上课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21、:(1)充分利用情境图上提供的素材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祖国的伟大。(2)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概括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细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教学过程个性创新一、温故创境引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得了多少块金牌吗?那在你们出生之前的北京奥运会呢?多媒体播放北京2008年奥运会影像资料,以及颁奖欢庆场面,激发

22、学生热情,然后出示第17页情境图。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美国比中国少多少枚金牌?美国比俄罗斯多几枚金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板书课题)二、探究交流新知 (1)教学例1:3623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汇报交流。三、归纳小结内化归纳算法各小组代表上台板演。教师在计数器上演示。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四、巩固练习提升(1)集体完成练习三第1题。(2)合作完成练习三第2题。(3)完成练习三第3题。五、总结回顾拓展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30中学校小学部课堂教学设计课题退位减

23、例2 p19教学方法讲授法上课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2、过程与方法: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当个位不够减时如何退位的方法。3、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当个位不够减时如何退位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当个位不够减时如何退位的方法教学过程个性创新一、温故创境引题(1)多媒体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

24、是我们上节课学过的问题,谁能回忆一下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法则?二、探究交流新知 (1)学习例2.出示例题,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51-36=动手摆小棒,合作探究。思考:为什么要拆开一捆呢?多媒体演示摆小棒过程,老师跟随画面讲解。(2)结合摆小棒图,引导列竖式。(3)交流汇报。个位上的“1”减“6”不够减,怎么办?十位上算法:十位上被个位借1之后还剩下几?怎样才能区别记住十位上的数是否被借走1个呢讨论:从十位减行不行?(4)学习例3.出示例题,学生尝试计算50-24=集体订正三、归纳小结内化今天学习了退位减法,你是否掌握了计算方法,你有哪些要提醒自己和大家注意的地方。四、巩固练

25、习提升(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2)完成练习三第6题。五、总结回顾拓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如何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六、随堂检测验收(设计10分钟内检测试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30中学校小学部课堂教学设计课题比多少 例4 p23教学方法讲授法上课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

26、多(少)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解决的算理。教学过程个性创新一、温故创境引题(1)唱儿歌左手与右手。我们说一说左手与右手的指头个数怎样? 引出:同样多。(2投影出示题图。谁能提出问题并解答。 块比圆圈多几个?8-5=3圆圈比方块少几个?8-5=3你有什么发现?。二、探究交流新知 1、出示例4(1)指名读题。(1)分析、理解题意,并列式解答。这道题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第二个条件是什么?从这个条件你可以看出什么和什么比?以一班为标准,哪班多哪班少?那么二班的红旗数就可以分成哪两部分?跟一班同样多的有几面?比一班多的有几面?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求二班的红旗有

27、几面,只要把这两部分怎么样?算式怎样列?12+3=15(面)2、出示例4(2)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了多少面?(1)直观形象,演示过程。(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按题意摆学具。列式计算。1248(面)(3)小组汇报。(4)寻找规律,发现方法。三、归纳小结内化小结: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四、巩固练习提升24页做一做25页1、2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30中学校小学部课堂教学设计课题连加连减 例1、2 p27教学方法讲授法上课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2)培养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2、过程与方法:通

28、过学生观察、讨论,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便写法。3、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整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教学难点进位与退位、口算与笔算相结合的算式题的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个性创新一、温故创境引题多媒体出示教材第27页情境图:二(1)班同学帮农民伯伯收南瓜,算一算他们一共收了多少个南瓜。第一组收了28个,第二组收了34个,第三组收了22个。求他们一共收了多少个南瓜,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连加连减的算式题。(板书:连加、连减)二、探究交流新知 (1)教学例1.小组讨论:连加算式题怎样算?交流汇报。 验证。写出两种简便竖

29、式。你喜欢哪种写法在计算时就用哪种写法。(2)教学例2。多媒体出示教材第27页例2的情境图。同学们共收了84个小南瓜,王叔叔运走了26个,李大爷运走了40个。这时还剩下多少个南瓜?小组讨论:该怎样列式、怎样算?学生列式、试算。你还有其他列式方法吗?三、归纳小结内化连加、连减的笔算式题,如果把两个竖式合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时要注意,该进位的要进位,该退位的要退位,认真计算,遇到口算的要口算。四、巩固练习提升(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1、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五第13题。(3)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五、总结回顾拓展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或者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30、?六、随堂检测验收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30中学校小学部课堂教学设计课题加减混合 例5 p32教学方法讲授法上课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混合运算竖式的简便写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3、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教学难点学会准确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过程个性创新一、温故创境引题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1口算 80-(20+40) 78-(45-15)2

31、、竖式计算 85-27-32= 447+25+18=二、探究交流新知 (1)出示例3:老师出示“车上原来有67人”这个条件,到南山站下车的有25人,上车的有28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小组讨论:你打算怎么算?请学生上台板演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并比较各种计算方法。完成“做一做”(点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2)出示例4:72(47+16)让学生分析、比较例3和例4两题的区别。小组讨论,交流各自想法。讨论小括号的作用,本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讨论、汇报。小结:“小括号”表示先算部分。列竖式计算。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归纳小结内化加减混合的笔算式题,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

32、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四、巩固练习提升(1)口算教材练习五第8题采取比赛形式,优胜者发小红花。(2)计算教材练习五第5题和“做一做”。(3)独立完成练习五第7题。五、总结回顾拓展加减混合的笔算式题,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例4想一想有没有简便写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30中学校小学部课堂教学设计课题解决问题 例5 p32教学方法讲授法上课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

33、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去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3、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个性创新一、温故创境引题(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2)出示教材32页情境图。(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他们在画画,其中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二、探究交流新知 (1)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

34、的信息。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想问的?学生自由发言。(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3)小组交流讨论。应该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人?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选派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男生人数:美术兴趣小组人数:1459(人)9+1423(人)(5)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联系。明确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必须先解决第一个问题。(6) 提问:你能用一个算式直接求出美术小组的人数吗?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45+1423(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三、归纳小结内化今天学习 的是连续两个问题的解决问题,希望大家认真读懂题意,找准解决问

35、题所需的条件。四、巩固练习提升(1)教材32页“做一做”,让学生说明题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2)练习六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3)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五、总结回顾拓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30中学校小学部课堂教学设计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例1、例2 p39教学方法讲授法上课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2、过程与方法: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3、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应用意识及

36、观察、比较、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大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教学过程个性创新一、 创境引题问题1:能从图中发现新图形吗?(出示课件:主题图) 将学生同桌两人为一组,指导学生观察,相互说一说。在学生汇报交流时,通过“图中的正在做操和踢球的学生,拿三角板的老师、修剪花草的老爷爷”引出角。进一步让学生说说看到了哪儿有角,并随着学生的汇报(老师三角板上的角,老爷爷剪刀上的角,做操的学生伸出双臂组成的角)用红线标出图中的角,进而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有那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再仔细观察,能

37、从图中发现新图形吗?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新的图形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探求新知 认识角。 问题2:观察图中的物体,能指出它们表面上的角吗?(出示课件:例1图) 1、 让学生同桌交流后,抽学生上黑板指出,注意提醒学生正确指角的方法。 2、 观察图中的这些物体,找一找它们表面上的角,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然后选代表上黑板指出。)3、 观察图中的物体上的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同桌交流互相交流一下,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汇报。) 生1:我的角大,因为角的两边张开的大。 生2:我的角小,因为角的两边张开的小。 师: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

38、角的两边长短无关。 画角。 问题4:怎样画一个角? 1、先让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时随学生的汇报总结画法。 2:现在我们来画角,同桌交流一下,你认为该怎么画? (学生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3、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画成了一个角4、按照刚才的方法,自己能画出一个角吗?(课本39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独立尝试,巡视指导,酌情讲解。 三、 巩固练习应用 练习八的第1、2、3、4、5题。四、达标反馈 1、一个角有( )个顶点,( )条边。 2、 判断下面的话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用纸折角,折出角的大小,与折的这张纸的大小无关。 总结升华

39、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了角有什么认识?在用尺子画角的过程中我们是怎么做的?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30中学校小学部课堂教学设计课题认识直角例3、例4 p40教学方法讲授法上课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认识直角,通过折折、拼拼、比比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直角的认识。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学会辨认直角,会用已知的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判断直角o3、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角的初步认识来认识直角。教学难点理解判断角的方法教学过程个性创新一、自由画角,导入新课(一)学生自由画角1. 选取不同大

40、小的角向全体学生展示。2. 选择其中一个角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二)揭示课题 同学们画的这些角有大的也有小的,但有一类角很特殊,它的大小是不能变的,你猜出是什么角了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直角。(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一)描一描,初步感知直角。 1课件出示例3 2观察上图,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汇报交流,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 观察比较: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教师指出:上面这些角都是直角(课件出示直角标志)。它是一种特殊的角。(二)找一找,感受生活中的直角。 1. 在教材第38页主题图中找直角。 2. 在我们的生活中找直角。 3. 在一副三角尺上找直角。(三)判一判,学会用

41、三角尺判断直角。 1. 用活动角做一个直角。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来判定2. 用三角尺判定教科书封面上的角是不是直角。(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1题)(四)折一折,进一步认识直角。 1. 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一个直角。 2. 用三角尺验证是不是直角。(五)画一画,学会用三角尺画直角。(例4) 1小组合作,尝试画直角。 2. 师生交流,确定工具。(三角尺) 3. 教师范画,小结画法。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一)教材第44页练习八的第6题1.下面哪些角是直角? 2.学生独立判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可提示借助三角尺比一比。(二)教材第40页 “做一做”的第2题1.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2.

42、学生独立判断,交流汇报时强调直角要画出直角标志。(三)教材第44页练习八的第7题1.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直角(从给出的点开始)。2. 提醒学生画上直角标志。(四)教材第54页练习八的第14题先数正方体一个面有多少个直角,再数正方体表面有多少个直角、长方体表面有多少个直角,最后引导学生比较发现特征。四、课堂小结(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二)你还有什么问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30中学校小学部课堂教学设计课题认识锐角、钝角教学方法讲授法上课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和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增强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意识。3、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感受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难点理解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教学过程个性创新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一)在生活中找角。1课件出示例5:在图中,你能找到哪里有角?2根据学生汇报,在上图显示描出六个代表性的角。(2个直角,2个锐角,2个钝角)(二)在交流中复习。角是由什么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