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学资料整理.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52331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经济学资料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世界经济学资料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经济学资料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学资料整理.doc(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世界经济学资料整理.精品文档.世界经济学资料整理一、论述科技革命、国际分工及世界市场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答:1. 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是指科学和技术经过长期积累,在某一特定时间发生了质的飞跃,导致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操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从而造成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巨大转变。2. 国际分工:就是跨国界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世界经济运行的基础。3. 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商品及各种生产要素交换的场所,是由世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内部以及各国

2、之间的市场综合体。 世界市场是在各国市场的基础上形成的,是联系各国商品和要素流通领域的纽带,但它并不是各国国内市场的简单加总。4. 相互作用:科技革命、国际分工及世界市场三者之间联系密切,是三个重要方面。a) 科技革命发挥最根本的影响力,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动力。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快了商品经济的推广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进而促进国际分工的形成、发展和深化。从科技革命和国际分工的发展历程来看,两者是亦步亦趋的。b) 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与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c) 国际分工是世界经济运行的基础,是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

3、先决条件。5. 对世界经济的影响:a) 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科技进步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科技进步推动了产品创新,带动了世界各国产业结构的升级;科技进步导致了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科技进步使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 国际分工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国际分工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它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逐渐深化,反过来对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又有着强力的推动作用。国际分工一方面能够提高世界各国的经济效率,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国发展自身的比较优势,扩大生产可能性曲线,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国际分工

4、从产生之初就是有发达国家推动和主导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廉价商品和各种超经济强制手段系的压力下,被迫参与到国际分工的体系之中解手有发达国家制定的各种规则,这使得国际分工从一开始就体现着不平等性。c) 世界市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世界市场是世界经济的载体,它的形成对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国际关系的加强产生了推动作用。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促使东方国家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壮大;加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二、比较美国、欧洲、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异同。答:1. 是什么:在经济模式上,美国是自由市场经济;欧洲是社会市场经济;日本是政府

5、主导性的市场经济。2. 相同点:a)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三种经济模式都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框架下,以市场经济为基础。b) 企业为主体,国企、私企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要参与者,保护竞争是为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c) 重视宏观经济调控,采用间接手段调控经济。政府对经济不能放任不管,财政、货币以及金融政策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d) 用法律手段保证经济平稳运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法律是有秩序参与市场活动的保障。社保体系对稳定经济环境发挥重要作用。3. 不同点:a) 政府调节程度不同。美国政府干预程度最低,欧洲政府有限度的干预,日本政府强有

6、力地干预。b) 对经济调控方式不同。美国主要采用财政和货币政策,逆风向相机抉择调控经济;欧洲政府主要采用货币政策和社保制度稳定经济;日本政府以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进行配置资源,用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调控宏观经济。c) 经济体制开放程度不同。美国市场开放程度高,活力大竞争性强;欧洲次之;日本市场垄断性强,竞争性弱。d) 所有制所占比重不同。美国私有制经济占主体,比重最大;欧洲私有制经济较美国所占比重次之;日本私有制所占比重最小,官僚资本比重上升。4.总结:三种经济模式,存在各自的特点,侧重不同,是各发达国家根据自身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历史背景形成的,在各自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三、比较东

7、亚和拉美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答:模式比较:1. 相同点:东亚与拉美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是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发展本国经济,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距离的结果,均是选择以工业化为主要目标的发展道路。2. 不同点:在发展模式上,东亚地区采用出口导向工业化发展模式,呈现了赶超型的特点,拉美以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为主。具体区别如下:a) 发展背景不同:东亚各国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缺乏,各国经济发展历程具有相似性,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得到迅速的确立,“四小龙”、“四小虎”发展模式的成功起到了广泛的引导作用,各国竞相效仿。拉美地区国内市场相对较大,对国内市场的依赖相对较大,历史上长期殖民统治,经济转型慢。b

8、) 特征与具体措施不同:i. 东亚地区实行出口导向战略,采取面向出口工业化的政策。首先采取进口替代战略,逐步发展本国经济;随后采用出口导向措施,提升本国经济;最后对本国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壮大本国经济。特征表现为:经济呈现外贸外资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经济和产业呈现阶梯状发展;储蓄率和投资率高;政府干预经济,直接参与经济活动。ii. 拉美地区经济模式的主要措施有:保护国内市场,扶持幼稚工业;建立国有企业,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利用外资。具有技术依赖的特征。c) 具体效果不同:i. 出口导向是指以生产出口产品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东亚的出口导向战略刺激了出口,引进外资,吸引先进生产力转入,实现出口创汇

9、。强化了企业竞争力,拓宽了获取外国技术的途径,使制度学习更迅速更有效,强化了国内研究与开发、生产和营销之间的密切联系。ii. 进口替代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拉美的进口替代通过借债、提高本国生产力扩大内需,实现进口替代,具有技术依赖和偿债的风险。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经济形势的影响相结合,引发了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启示:1. 处理好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率的关系。2. 及时调整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3. 正确把握认识金融市场的作用,加强监管。拉美经济发展模式启示 :1. 必须处理好引进技术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2. 充

10、分发挥国家战略和技术政策的作用,有效利用技术杠杆(OEM/ODM)和学习,大力提高中国产业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3. 一国或地区的发展模式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并在长期可以转变。四、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普遍进行了经济调整和经济改革,试分析和比较其调整和改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答: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进行的经济调整和经济改革,以东欧国家的休克疗法和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为主要代表。1. 俄国休克疗法:“休克疗法”指采取一步到位的激进方式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1991-1999年,面对恶化的经济形势,俄国总体叶利钦执政后,首先提出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事后由于形势

11、的变化,经济政策不断调整。但总体是在“休克疗法”的阴影下进行的。2. 中国渐进式改革:中国20世纪80年代及那行了渐进式改革,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市场化改革,强调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改革,在基本不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实行增量改革。3. 比较:都是在新时期,发展中国家针对国内经济状况的调整和改革。a) 背景:i. 俄国休克疗法: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独立继承了大部分家底,国内经济百废待兴,吸取苏联改革的教训,和借鉴历史上玻利维亚成功的经验,采取休克疗法。ii. 中国渐进式改革:改革开放初期,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没有经验可以照搬,只能循序渐进。中国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12、济,具有其特殊性质。同时东欧剧变,使人们认识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涉及经济体制的各个方面,因此必须进行配套的改革才能完成这一经济上得转轨。b) 方法手段:i. 俄国休克疗法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采取严厉的政治经济手段。(1)加快所有制改革 (2)放开物价,取消价格补贴 (3)紧缩银根、控制信贷 (4)改革货币制度 ii. 中国渐进式改革方式温和,综合考虑经济各方面的因素。(1)先从计划经济体制比较薄弱的农村起步,逐渐推向城市。(2)先试行价格“双轨制”,在逐步并轨实行市场价格。(3)先在沿海开放再推向内陆。(4)所有制改革先对国有经济经济调整,在调整中发展非国有经济成分。(5)此案对国有企

13、业改革,采取放权让利的政策,再转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经济布局调整。c) 效果:i. 俄国休克疗法失败了。引发了国内通货膨胀,货币购买力下降;国有资产流失;工业生产萎缩,社会生产滑坡。ii. 中国渐进式改革经历20多年,取得了巨大成功。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的影响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文化以及社会领域。近些年来改革的效果有所减弱。五、七国集团答:1. 是什么:七国集团是主要工业国家会晤和讨论政策的论坛,成员国包括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美国。97年俄罗斯加入,成为八国集团。 2. 建立目的:该会议作为西方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首脑会议,旨在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

14、治经济形势,从整体上协调共同的和各自的政策,缓解内部矛盾,以维护成员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防政治中的地位。3. 成立背景:在第一次石油危机重创西方国家经济后,在法国倡议下,1975年11月,美、日、英、法、德、意六大工业国成立了六国集团,加拿大在次年加入,七国集团就此诞生。1997年俄罗斯的加入使得G7转变为G8。4. 发展扩大:2008年7月7日-9日八国集团会议在日本北海道召开。会议由于法国和英国主张对八国集团实行扩大增加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和南非5国,八国集团扩大为13国集团,基本上反映了全球国家实力。5. 在世界经济中地位:P104107a) 七国集团具有主导世界的经济实力。i. 从经济

15、规模上看,GDP和贸易所占比重大。ii. 在国际金融领域内,七国集团实力突出,货币是各国主要官方储备。iii. 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领域,七国集团始终占主导地位。iv. 在主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中,七国集团占主导地位。b) 七国集团的国际宏观寂静政策协调极其经济表现在相当程度上左右世界经济的发展。i. 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主导地位。ii. 经济实力雄厚,对外经济关系广泛,使其政策具有溢出效应,影响着其他国家经济。六、 金砖四国答:1. 是什么:BRICS,指的是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个国家,后又加入南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定期会晤,商讨如何协调应对重大国际问题,如何深化和扩大彼此间合作,如何加强金砖国

16、家合作机制等问题。2. 各自特点:巴西被称为“世界原料基地”;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四国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各具优势,使相互合作具有较大的互补性和发展空间。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外资大量涌入,出口迅猛发展,经济高速增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形成了中国发展的重要优势。在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中,一大批出口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起来,“中国制造”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现象。而推动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新阶段的发展目标。3.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四国的发展通过不同的方式为世界经济作出了贡献。如今四

17、国的发展俨然已是拉动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和稳定因素。经济增长不仅迅速提升四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近年来显现出更为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具体表现:a) 近些年来,金砖四国经济增长速度惊人,现已成为带动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兴大国。b) BRICS四国的经济规模不断提高c) 在吸引外资方面,BRICS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鼓励政策以促进国外直接投资的流入。d) 在国际储蓄方面,BRICS也表现不凡。e) BRICS四国作为地区和世界大国,他们的政治、经济对地区和国际事务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4. 未来与发展:多年来,有“富国俱乐部”之称的七国集团,垄断着国际事务的话

18、语权和决策权。随着全球化背景下“金砖四国”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使得国际经济力量发生了一些变化,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和主张在国际事务中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并开始有一些话语权。四国在优化本国产业结构,改善外部发展环境和提升自身国际地位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目标与要求。并且四国代表了世界经济的新生力量,其合作的增强更清楚地表明,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是一个客观的进程。在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中有更多发言权。七、 经济全球化答:1. 定义:P143:经济全球化是指经济发展要素商品、资本、信息、技术、人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组合,进而实现最优配置,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在全

19、球的建立于规范化的过程。a) 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b) 市场经济规则的全球推广。2. 表现:P145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生产全球化以及高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全球生产力的增长,为各国利用外资和国际市场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但随之而来的是各国民族主权、国家安全等的威胁以及世界性的人口、贫困、环境和能源问题。a) 贸易全球化及其深刻变化:b) 金融全球化及其表现:c) 生产的全球化:d) 国家主权的制约:e) 环境、能源及贫困、人口压力:3. 推动因素:P150a) 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推动经济走向全球化,最明显地表现在生产工具的变革、能源的转换以及交通运输工具和基础设施的现

20、代化上。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是这些方面的大进步和大革新,从而把经济活动向着全球化推进一大步。b)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受资本主义的积累逻辑驱使,许多公司都在寻求全球市场,把它作为增加销售量的手段。 超地域结算为积累提供了第二个极为有利的条件。全球采买为增加积累提供了重要的新方式。c) 制度性因素:制度因素促进全球关系扩展的一个关键方式是技术和程序的标准化。国际货币、金融、跨国投资及商品服务的自由化。对全球公司的成长具有更为基础性意义的是对超地域性资本产权的保护。管理通过全球组织的立法促进了全球化。4. 历史进程:P153历史起点-早期全球化-全面全球化-未来走势经济全球化的未来走势o 经济全球化不

21、是一种固定和稳定的经济状态,其作为一种对立统一的过程必然有高潮也有其低潮。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规模扩大,各国生产活动之间的相关程度提高。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o 在21世纪可预见的时期内,经济全球化将呈现出新特征:o 网络经济将带动电信、银行、保险和运输等全球服务业市场继续扩张;而且,随着其交易手段和方式的不断创新,交易量将迅猛增长;o 跨国公司已突破反垄断法约束,全球购并将涉及更多领域、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公司规模和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将使生产、营销、消费日益具有全球性;o WTO等多边组织、国际政策协调机构、非政府组织的国际网络和区域性经济组织,通过全球范围和区域内贸易

22、和投资自由化安排,将在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5. 利弊:P158经济全球化的正负效应 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为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使得世界市场成为一个不断扩大的统一的整体。加速了世界性产业结构的调整。它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可能提供有利的条件。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可能加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可能加大世界经济发展的波动性。可能加大世界经济发展的矛盾性。 总的来说,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有三种可能性:利大于弊、弊大于利和利弊相当。对特定的主体来说,重要的问题是要弄清楚对谁利大于弊,对谁弊大于利。o 对少数发达国家来说,肯定是利大于弊

23、;o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利弊具有不确定性;o 利与弊对于各个国家是不对称、不均等的。因为世界各国的市场体制、运行机制的状况不同,市场竞争力、市场风险抵御能力不同,所以即使竞争规则是平等的,各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也不可能是对称与均等的。经济全球化对不同国家产生的影响(一)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利”体现在:o 经济全球化为发达国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经济活动空间,使它们凭借各自的优势和经济实力,积极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不断扩大经济势力范围,在全球获得更大的销售、投资和劳动力市场,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o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国际贸易强劲发展,发达国家不仅是国际贸易的最大受益者,而且也

24、成为国际贸易的垄断者。 o 经济全球化极大地促进了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全球扩张,并使其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o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范围内的空前竞争,促使发达国家经济向科技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升级,在高新技术方面不断创新,研究、开发和生产出技术和知识含量高的新产品,并及时推向市场,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维持其在高新技术产业上所占据的优势地位。“弊”体现在:全球化导致了发达国家就业的下降。由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和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规模的扩大,对发达国家的某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就业会产生不利影响。 (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o 大量外资的进入,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严重的资本不足问题

25、,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o 资本的进入带来了实用技术、管理经验和企业创新精神。 o 资本的进入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安排大量的工资低廉的过剩劳动力从事有效就业,从而发展自己具有国际分工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产业。 o 多种结构的跨国资本的进入,活跃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化和金融深化。 o 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最大威胁,是它们的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 6. 反全球化:P1617. 对中国影响:国际贸易总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贸易结构发生了深刻的的变化;金融资本规模扩大;各类金融市场发展迅速,跨国金融交易不断上升;

26、金融衍生工具(产品)市场飞速发展;发达国家以跨国公司为载体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增加;国家主权受到限制;受到环境、能源及贫困和人口等压力八 国际直接投资答:1. 概念: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居民实体在本国以外的另一国的企业中建立长期关系,享有持久礼仪,并对之进行控制的投资。2. 形式:a) 主要形式股权投资b) 特有的标志投资者对有关的海外经营性资产拥有有效控制权3. 特点:(1) 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对海外所属公司既有所有权又有控制权,从而可以对其实施有效的经营管理;(2)国际直接投资在国际间转移的是组合生产要素而非相互独立的单项要素,因可取得比单项要素更大的经济利益。4. 分类: (一)从子公司与

27、母公司的生产经营方向是否一致看,可分为三种类型: 1.横向型投资:同样或相似的产品,一般运用于机械制造业、食品加工业; 2、垂直型投资:可是同一行业的不同程序的产品,多见汽车、电子行业;可是不同的 行业有关联的产品,多见资源开采,加工行业。 3、混合型投资 :生产完全不同产品,目前只有少数巨型跨国公司采取这种方式。 (二)从投资者是否新投资创办企业的角度,可分为: 1、创办新企业:又称绿地投资,分两种方式,独资、合资 2、控制外国企业股权两种形式,外国投资者通过一定程序,渠道,购买东道国企业的股票达到一定比例,从而通过控制的权利。 (三)从投资者对外投资的参与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合资企业、合作

28、企业、独资企业三种形式5.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概况20世纪90年代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1)国际直接投资的总趋势是规模不断扩大(2)国际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不平衡(3)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但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投资的成就突出(4)国际直接投资倾向投资服务业21世纪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形势(1)国际直接投资随着世界经济的起伏而升降(随世界经济状况而起伏)(2)从国际直接投资方式上看,发达国家以并购为主、发展中国家新建投资居多(3)金融、研发、地区总部、基础产业正在成为国际直接投资产业转移的热点(4)由于国际直接投资体制的自由化和加强对待外国投资者待遇的国际标准,世界各国吸引

29、外国直接投资竞争激烈诱因:(1)技术基础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社会信息化 (2)产业基础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 (3)制度基础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以及有利于FDI的制度安排 (4)主观基础更加高效的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 6.国际直接投资与中国:一、机遇和挑战并存1.机遇: 海外直接投资的注入增加了我国的资本存量。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可以促进先进技术、劳动技能、组织管理技巧等在我国国内的扩散;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机构的日趋分散化促进了我国的科研活动,进而有利于我国形成自己的研究与开发能力。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可以促进我国新兴工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传

30、统工业的技术改造,进而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从就业数量上看,外来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的就业机会;海外直接投资通过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提供较国内企业更好的工资待遇、工作条件和社会保险福利等,为我国的就业质量提高作出了贡献。2.挑战:1、 在经济全球化和投资自由化趋势下外资的大规模进入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健康成长和国家产业安全提出了挑战a) 对我国民族工业来说,主要是受外资的挤压。b) 外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状况,并且导致了国家对产业的宏观调控能力的下降。2 、经济全球化和投资自由化对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前景和我国国际投资战略提出挑战。3 、经济全球化和投资自由

31、化给中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二、策略选择 、界定政府职能,完善市场机制,为我国民族工业和外资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1、强化政府服务职能,为各类企业提供平等有效的服务。2.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市场经济,促使各类企业成为平等的微观市场主体。、 强化创新,提高我国的市场竞争力1、树立创新意识,强化观念创新。2、加强制度创新,促使企业科学发展。、制定和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吸引外商促进建设,以良好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这是实施对外开放和保护基本国策的客观要求,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利于我国的发展。我们既不能因污染转移问题的存在而放慢开放的步伐,也不能因需要加快开放

32、步伐而忽视污染转移问题。九、 三大国际经济组织包括七国集团和金砖四国,在国际经济协调领域所扮演的角色、作用、缺陷和局限性。答:1. 概念:国际经济协调,是指以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为主体,在承认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的前提下,为了解决彼此间在经济利益中的矛盾与冲突,维护并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和正常发展,通过一定的方式,联合对国际经济运行进程进行干预或调节。世界贸易组织WTO:1. 职能(P320):制定和规范国际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各成员国的贸易争端;监督各成员国贸易政策,并与其他制定全球经济政策有光的国际机构进行合作。2. 局限性:a) WTO有时达成的贸易协议尚有不平衡的一面。b) 有

33、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协议未得到很好的实施。c) 贸易大国操纵WTO决策,试图把一些与贸易无关的议题强行纳人多边贸易体系。d) WTO的成员还不够广泛。e) WTO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际贸易的杂乱无章状态,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并产生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f) 不断蔓延的区域贸易集团对WTO多边贸易体系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 基本职能P324a) 制定成员国间的汇率政策和经常项目的支付以及货币兑换性方面的规则,并进行监督;b) 对发生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国在必要时提供紧急资金融通,避免其他国家受其影响;c) 为成员国提供有关国际货币合作与协商等会议场所;促进国际间的金融与

34、货币领域的合作;d) 促进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步伐;e) 维护国际间的汇率秩序;协助成员国之间建立经常性多边支付体系等。2. 局限性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IMF发挥了其重要的维持国际汇率稳定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本身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陷“特里芬难题”,所以当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是,IMF的效力将会受到打击。世界银行1. 主要职责:a) 通过对生产事业的投资,资助成员国的复兴和开发工作;b) 通过对贷款的保证或参与贷款及其他和人投资的方式促进外国和人投资,当成员国不能在合理的条件下获得私人资本时,则在适当条件下以世界银行(World Bank)本身资金或筹集的资金及其它资金给予成

35、员国直接贷款,来补充私人投资的不足;c) 通过鼓励国际投资,开发成员国的生产资源,提供技术咨询和提高生产能力,以促进成员国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及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2. 局限性a) 世界银行在政治上受到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影响,因此其政策往往趋向这些国家的利益。 b) 世界银行的宗旨是新自由主义,其原则是相信市场是唯一可以为一个国家带来财富的机能。一个国家只有在实行自由市场竞争才能昌盛。但是在有军事冲突的国家中(内战或外战)或在长期被压迫的国家(独裁或殖民主义)以及在政治不稳定和不民主的国家中新自由主义的原则和改革不起作用。在这些情况下世界银行偏向引入外国企业从而摧毁当地的经济系统的发展。 c

36、) 自由主义者批评世界银行完全是一个政治组织。他们认为世界银行不相信市场调节经济的能力,而是一个国家拥有、调整国际经济的工具,其目的是来掩盖这些国家的政策对世界经济的控制。 国际经济协调按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一)国际经济协调机构协调 (二)区域经济集团协调 o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了促进国家间经济合作与贸易的发展,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为代表的区域经济集团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蓬勃的发展。o 据WTO统计,截至2010年2月,在向WTO通报的462个区域经济合作安排中,WTO成立后通报的占73%;在运作的271个区域经济合作安排中,WTO成立后开始运作的占2/

37、5。WTO成立之前,世界上每年大约成立约3、4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而WTO成立后,平均每年成立20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o 与国际经济组织的协调相比,区域经济集团所覆盖影响到的国家要少得多,但是区域经济集团的成员国往往会通过协议让渡部分的国家主权给区域经济组织,这就使得区域经济协调所涉及的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三)国际经济条约与协定协调 国际经济条约与协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确定彼此之间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而缔结的书面协议。 国际经济条约和协定具有法律效力,并且具有时效性,它由各国分别落实,但没有专门的机构组织协调,当出现新的问题时,由国家之间进行临时磋商解决。 (四)国际会议协调

38、o 国际会议是主权国家间政府代表通过会晤,就相互间经济关系和有关国际经济问题进行协商,进而规定各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调方式。o 相对于其他几种组织形式,国际会议的约束力较差,大多是临时性的,而且很不稳定。国际会议一般没有长期固定的议题,与会国主要就当前迫切需要处理的经济问题交换意见、协商,最终达成某项共识。会议可能成立国际经济组织或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也可能产生国际经济条约和协定,但也可能仅就某方面的政策性协调表明共同的意见或立场。 o 国际会议的参与国数量、级别和举行期限都不固定,因此比较灵活,包括双边的和多边的,首脑级的与部长级的,以及定期和不定期等多种形式。o 目前,在众多国际会议中对世界经

39、济影响最大的是西方七国首脑和财长会议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会议如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东盟政府首脑会议、安第斯集团首脑会议等。三、国际经济协调的发展 第一阶段(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年代初)这一时期的国际经济协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国际经济协调的形式以国际经济组织的协调为主;国际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国际协调主要体现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的意志。国际经济协调体系在这一时期从以下两个方面得到扩充和完善:区域经济集团陆续建立;南北国家间的协调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被引入国际经济协调的范围。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中期) 在20世纪70、80年代,由于全球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两次

40、石油危机的冲击以及国际金融体系的崩溃,使得原有的国际经济体系发生变化,世界经济的波动加剧,从而对国际经济协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国际经济协调的原因:o 国际金融环境趋于动荡 o 经济增长缓慢与通货膨胀并存 o 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o 能源问题日益突出 70年代中期开始,国际经济协调的特征:o 七国集团开始在国际经济协调中发挥重要作用。o 区域经济协调得到发展。 o 经济协调领域进一步扩大。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国际经济协调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发展,其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国际贸易协调两个方面。国际经济协调主要表现出的特点:o 国际经

41、济组织继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但是其局限性日益明显。 o 美国伴随着90年代新经济的强劲增长,在国际经济协调中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其单边主义及霸权主义的手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抵制。 o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协调的地位得以显现。 第二节 国际经济协调的内容 一、国际贸易协调 早期的国际贸易协调 GATT与全球国际贸易协调 WTO框架下的国际贸易协调 (一)早期的国际贸易协调(二)GATT与全球国际贸易协调 (三)WTO框架下的国际贸易协调o 世界贸易组织是1995年1月1日正式建立的国际贸易协调机构。它在与关贸总协定并存一年后,于1996年取代GATT,担当起国际贸易的协调组织管理的职能。o W

42、TO成立后又陆续地举行了许多协调内容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谈判。1997年2月,69个国家政府签订了关于电信服务方面的协议,同年又有40个国家政府成功地达成了关于信息技术产品零关税的协议,70个成员国签署了涉及银行、保险、证券和金融信息等领域95%贸易量的金融服务协议。新千年开始,许多关于农业和服务业的谈判又被提上了议程。o 2011年11月正式启动的多哈回合谈判,其内容包括了农业、非农业市场准入、新加坡议题、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和规则、争端解决、贸易与环境、贸易与发展等多项议题。更多新的发展中国家也参与到多哈回合谈判中。o 更加自由的多边贸易体制虽然为各成员发展国际贸易带来了明显的好

43、处,但是在谈判过程中,因为涉及到各方利益的进退取舍,谈判始终十分艰难。o 出于对WTO多哈回合谈判前景的谨慎,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双边区域性自由贸易安排(FTA)发展得极为迅速,丝毫没有受到WTO建立的影响。 o 根据WTO的官方统计,截至2010年2月,向WTO及其前身GATT通知备案的自由贸易协定总计达462个,其中339个是1995年1月WTO成立后备案的。在WTO的所有成员中,除蒙古国以外,其他都是一个或多个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当事方;协定当事方之间的贸易额占到全球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 二、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的协调 金本位制下的国际协调固定汇率制下的国际协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球协调作用的发

44、挥 浮动汇率制下的国际协调 (一)金本位制下的国际协调1.金本位制的三个典型特征: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口。这就保证了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相对稳定。黄金可以自由兑换,这保证了黄金与其他代表黄金流通的金属铸币和银行券的比价相对稳定。黄金可以自由铸造,这样就能够调节市面上货币流通量,使各国物价水平保持相对稳定。 2.金本位制的优缺点优点:在当时的条件下金本位制对汇率的稳定、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发展,以及各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金本位制的条件下,当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国际贸易的各参加国的国内货币供应量与其国际收支状况直接相连:逆差国货币供应下降,物价水平下降;顺差国货币供应增加,物价水平上升。而国内

45、物价水平的变化又将改变顺差国和逆差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使得顺差国的出口能力相对削弱,逆差国的出口能力相对增强,这就逐渐地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缺点:金本位制下国际间的清算完全依赖于黄金的输出与输入,而黄金本身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其供给量显然无法跟上国际市场对其的需求量,这导致了黄金价格的不断调整、上扬,从而引起世界市场上商品价格的动荡。 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较发达国家能够通过国际贸易和一些有利的贸易规则不断地积累黄金,这使得黄金的分配很不均衡。 3.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大战结束后,出于对经济恢复的需要,世界各国又着手开始进行世界货币体系的重建。1922年,在意大利的热那亚召开了世界货币金

46、融会议,讨论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当时人们普遍倾向于恢复到战前相对稳定的国际金本位制。然而在缺乏国际合作,无法全面提高黄金价格的条件下,已有的黄金储备显然不足以支撑世界各国对黄金的需求。因此在此次会议上就确立了一种节约黄金的国际货币制度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的特点黄金依然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各国纸币都规定了相应的含金量,并代替黄金执行流通清算和支付手段的职能。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通过与这些国家的货币维持固定的比价而与黄金间接挂钩。o 国际禁止黄金的自由流通,黄金的输出输入由中央银行负责办理。o 黄金只在最后才充当支付手段,以维持汇率的稳定。 (二)固定

47、汇率制下的国际协调二战结束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所制定的固定汇率制度成为国际货币体系成相当长时间内的主要特征。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规范国际货币秩序,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同时还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IMF的宗旨o 通过设置一常设机构就国际货币问题进行磋商与协作,从而促进国际货币领域的合作。o 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从而有助于提高和保持高水平的就业和实际收入以及各成员国生产性资源的开发,并以此作为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o 促进汇率的稳定,保持成员国之间有秩序的汇率安排,避免竞争性通货贬值。o 协助在成员国之间建立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体系,取消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外汇限制。o 在具有充分保障的前提下,向成员国提供临时性贷款,以增强国际社会对它的信心,使其能有机会在无需采取有损本国和国际繁荣的措施的情况下,纠正国际收支失衡。o 根据上述宗旨,缩短成员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时间,减轻失衡的程度。 IMF的主要职能监督成员国及全球的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