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记念刘和珍君》 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1669856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记念刘和珍君》 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记念刘和珍君》 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记念刘和珍君》 教学设计.doc(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高一高一记念刘和珍君记念刘和珍君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准确理解意义深刻的语句、片断的含义,进而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渴求真理、勇于斗争、对祖国有高度责任感等优秀品质。2、了解文章的思路,把握本文的线索。了解本文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3、培养学生听准答对问题的能力,抓住要点,灵活完整地复述比较复杂事情的能力。【教学设想】对刚入高中的学生来说,阅读本课文难点多。鲁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文章标题是记念刘和珍君 ,可又不同于一般的记念文章的写法,为什么要这样?文章的内容很丰富,对烈士的哀悼和尊敬,对敌人的痛斥和揭露,对斗争

2、的教训和意义之总结等等是怎么凝聚起来表达一个中心的?从表达方式上看,本文作为记叙文,叙述这种表达方式用得比一般的少,常和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这是为什么?本文还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语段该怎么准确理解?上述种种,涉及深层阅读问题,或者说,涉及阅读教第 2 页学中的精读问题,学习这篇课文,应该是培养学生精读课文能力的好教材。在教学中,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要作必要的点拨、提示,为他们理解课文搭桥,以优化他们的思维流程,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而不要轻易奉送结论。此外,怎么寻找一个既触及学生阅读中的疑问又能直达教学目标的切入点,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心理机制?凡此种种,都是设计课时计划的依据。【教

3、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检查导读课上布置的 30 个词的音形义。2、重点学习第一、二部分。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时布置的 30 个词的音形义用投影幻灯打出 30 个字词(如导读课上布置的那样),或用字词卡片(用毛笔字写,让后排学生能看清),由同学来回答,当堂订正。二、让学生根据注解和预习提示来口述课文的时代背景教师可提问:鲁迅先生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篇文章的?第 3 页教师可作如下补充:1、1926 年 3 月 18 日青年学生的请愿活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3 月 18 日上午 10 时,在北京天安门召开国民大会,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党委书记李大钊担任主席,他在会上说:“让

4、我们用五四精神,五州热血,用我们过去一切斗争经验,不分界限的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反对军阀的卖国行为”2、3 月 18 日下午鲁迅正在寓所写无花的蔷薇之二 ,知道段祺瑞执政府屠杀群众的消息后,无比愤慨,他在无花的蔷微的后六节中,把“投枪”和“匕首”指向敌人反动军阀,他说:“如此残虐险狠的行为,不但在禽兽中所未曾见,便是在人类中也极少有的”;“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出更大的利息!”他并把 3 月 18 日称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随后又写了死地 、 可惨与可笑 、 空谈 ,记念刘和珍君是 4 月

5、 1 日写的。三、板书:记念刘和珍君 ,用投影幻灯打出刘和珍照片,旁注 19041926刘和珍牺牲时年仅 22 岁。鲁迅没写刘和珍的生平经历,这是为什么?这涉及鲁迅的写作意图,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第 4 页基础上,再看“预习提示”来讨论回答。 “为了揭露反动军阀的凶残卑劣及其走狗文人的阴险无耻,激励人们牢记这次惨案,作者写了此文” 。以此作为“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可见,作者写此文绝不是只记念刘和珍一个人,而是为了赞颂象刘和珍、杨德群、张静淑等爱国青年,揭露敌人,激励人们继续前进。因此, 记念刘和珍君不是一般的记念文章,也不详写刘和珍的生平。四、在默读的基础上,由学生朗读第一、二部分

6、,读时要求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是怎么贯穿其间的五、分析理解第一、二部分1、结合学生提出的疑难点,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第 1、2 节中三次写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三处行文不完全一样,联系每次出现时的上下文,说说作者究竟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作者这样强调“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然而又写“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对此,你怎么理解?必须结合课文回答。 “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是文章写刘和珍的第一件事,作者通过这件事想说明什么? 本文不是一般记念文章,不为刘和珍立传,为什么全文开头要用史家笔法点明开追悼会的日子呢?在“那一天”第 5 页前长长的定语又起什么作用呢? 怎么理解“真的猛士,敢

7、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2、给学生以充分讨论的时间,教师总结如下: 鲁迅所编之期刊如莽原等,都是战斗性很强的革命刊物,因而常遭反动当局的查禁,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固此有人就不敢订或不愿订,因此“往往有始无终” ,“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 。而刘和珍却“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 ,这说明刘和珍有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坚强意志,也说明刘和珍不仅是鲁迅的学生,更是志同道合的战友。据当年接待刘和珍订阅莽原时的李霁野回忆,那时编辑莽原的“未名社”成立不久,仅一间小屋,书架上空空落落的,书不多,很担心会垮台。但刘和珍有一天来到“未名社” ,说自己最爱看鲁迅先生的文

8、章,不仅预定了全年的莽原 ,而且第一个买了鲁迅译的出了象牙之塔这一文艺论集,还问有没有其它的书。鲁迅知道后十分高兴。现在鲁迅满怀激情地回忆起这件事,写下了“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句话,是出于对刘和珍的哀思和记念,因为她是渴求真理的好青年,又爱读自己的书,现在却被反动军阀杀害了。但只能“写一点东西” ,而不能尽情揭露反动军阀的阴谋和罪行,不能尽情表达自己的哀思,这不能完全宣泄的悲与愤便凝成了“只能如此”第 6 页四个字,曲折地表达了深切的悲哀和强烈的愤怒。在这里,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体会:两句“只能如此而已”大体一样,又不尽相同,这同中有异的文字传达了怎样的信息?提示:两句“只能如此而已

9、”共同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为生者而写的心愿。后一句少了“大抵”二字,多了一个破折号,这个破折号明确地表示作者不相信有“在天之灵” ,这就进一步激发读者思考那“必要”之所在,从而为第二节的“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作了铺垫,也为第七部分中,写面对烈士的鲜血, “真的猛士”会怎样,“苟活者”会怎样埋下伏笔。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句话第二次出现在第二节第二段的开头。第二段开头的一句话是:“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可见这里是针对“这样的世界”而言的,即写文章要使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早日到尽头,这是对烈士最好的记念,也是作者为生者而写的最大心愿。第二段

10、的最后一句话,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是针对“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而言的,即针对“庸人”而言的,作者写文章是为了唤起庸人投入战斗。 作者为什么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结合第一节的第三段回答这个问题。作者“无话可说”是因为第 7 页“所住的并非人间”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四十多个爱国青年无辜被杀,而且只能写一点东西来表示哀思,使鲁迅感到愤懑之极,而“艰于呼吸视听” ,在痛未定时,怎能长歌当哭?而“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作者愤怒。其结果是“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这是对“无话可说”的原因的小结。 “出离愤怒”绝不是离开愤怒,而是“超过了愤怒的感情阶段” , “升华为理智的

11、思考” 。正因为这样,才能在艰于呼吸视听后“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 。说“菲薄的祭品” ,那是自谦之词,也是面对烈士崇高的精神,自己这样的记念远远不足以表达哀思的心态的说明。可见“实在无话可说” ,是愤懑之极的言词。鲁迅说:我们对这件事不能保持沉默。事实上,在“三一八”惨案后的八天中,鲁迅写了四篇文章抨击反动当局、哀悼烈士,本文是惨案发生两星期写的。 文章用“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来描述“真的猛士” ,并以此作为“猛士”和“庸人”的一个分野。为什么这样?鲁迅在论睁了眼看一文中指出:“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这就是说,真的

12、猛士必须面对黑暗的现实,必须为推翻这黑暗的现实而不怕流血牺牲;如果连正视现实的勇气都没有,面对白色恐怖,面对敌人的屠刀,轻则消极遁世,重第 8 页则变节投降。由于面对黑暗的现实,会为人民的苦难而感到哀痛,并由哀痛激发起变革现实的斗志,以参加这样的斗争为自己最大的幸福。所以, “真的猛士”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庸人”之“庸” ,在于他们对“惨淡的人生” 、 “淋漓的鲜血”虽有过哀痛和不满,却不能“直面”和“正视” ,因此,会随着时间的流驶而忘却,客观上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从对待现实的两种态度的对比中,作者高度赞扬“真的猛士” ,激励人们敢于正视残酷的现实,为变革现实而战斗,不

13、能象“庸人”那样易于忘却, “暂得偷生” 。 全文的开头点出开追悼会的日子,并在“那一天”前用 3 个长长的定语,是有深意的。文章写追悼会的日子是“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 ,这就把抨击的锋芒指向“中华民国” 。因为对爱国青年的大屠杀是在“中华民国十五年”发生的,这样的“中华民国”早已变成杀人机器了。而指明段祺瑞执政府就是掌握这杀人的机器来屠杀刘和珍、杨德群这样的爱国青年的罪魁祸首这一点的,正是“那一天”前的长定语。作者在文章开头点明追悼会的日子,蕴含着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个日子,人们对中华民国不能抱幻想,必须正视现实,起来斗争的意思。理清这些要点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第 1、2 节的意思;交第

14、 9 页代写作本文的目的;哀悼烈士,揭露敌人,激励生者。六、布置作业重点预习第 3、4、5 三节。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阅读分析第 3、4、5 三节。教学过程一、学习新的内容1、导入新课:问:第 1、2 节主要说明什么?说明写作目的:纪念烈士,揭露敌人,激励生者。下面阅读第 3、4、5 节,看作者是怎样记念、怎样揭露的。第一节里作者写到“毅然预订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那么,在第 3 节和第 5 节里作者又写了刘和珍的哪几件事?这些说明了刘和珍的什么?带着这个问题,由学生默读后回答。2、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结,形成如下的板书:毅然:追求真理,坚定不移反抗:坚持正义,敢于斗争记念 微笑:和蔼亲切,坚毅乐观黯

15、然:深谋远虑,有责任感欣然:为国为民,自觉参加第 10 页要说明几点: 对于刘和珍在女师大学生运动中的表现,补充与否,补充多少,由教师根据实际来决定。如果涉及杨荫榆,应说明她的晚节还是好的(见杨绛女士的文章)。 关于她的微笑。学生容易理解这表现了刘和珍的和蔼、亲切。还应补充:正是这一点团结了群众,坚持了斗争,许广平曾回忆说:“如果当时没有刘和珍融洽各人,笑咪咪的温和感动各人,我知自治会早就拆散了” 。见刘和珍生平 。此外, “微笑”第二次出现在“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 ,这说明,在女师大学生斗争失利的时候,刘和珍“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这里的“微笑”表现了刘和珍在斗争受挫时

16、的乐观与坚毅,而不是一般的和蔼、亲切。 关于“黯然” ,书上注释为“忧伤的样子” ,这是对的。应该作补充。 “黯” ,心神沮丧貌;黯然,颓伤、失色的意思。如果照搬词典注释,必将出现问题。刘和珍在“学校恢复旧观” 、即女师大学生的斗争取得胜利后怎么会从坚毅乐观变得颓伤了呢?只是在“虑及母校前途”时,才“黯然至于泣下” ,忧伤得掉下泪来。可见,解释词义必须结合语境,这是一个原则。 关于欣然的理解。 “欣然”是高兴、愉快的样子。我们从刘和珍生平中得知,3 月 18 日她“抱病带领女第 11 页师大学生走上街头,参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集会、游行和请愿” ,并且用英语写了遗嘱。由此可见,刘和珍参加游行

17、和请愿有明确的目的。她既能直面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反动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又能无畏地参加拯救祖国人民于危难中的斗争,有为国为民捐躯的勇毅气概,并以参与这样的斗争为幸福和自豪,这就是“欣然”的深刻内涵。在这里, “欣然”和“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这些文字要联系起来,互相参照。在这里,鲁迅用“欣然”驳斥了反动文人对刘和珍等爱国青年的诬蔑。 由于刘和珍是这样的好青年,所以作者说“我也早觉得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痛定之后,更感到“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 ,因为刘和珍是“为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 ,而自己却“苟活到现在

18、”,以谦恭的态度对烈士表达了由衷的敬意。3、找两个同学朗读第 4 节第一段,问学生:这一段的段意是什么?教师点拨,明确:听到噩耗后的心情。再问:紧扣课文回答什么样的心情,怎么表达出来的。学生讨论,教师归结。听到噩耗后的最初心情:“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 。这里用“居然”一词表听到噩耗后的惊诧,第 12 页用“而” , “即”把这种种惊诧之情又推进了一步,下面用“但”字一转表示怀疑,用“颇”表示怀疑之深,因为这种残暴的屠杀“不但在禽兽中所未曾见,便是在人类中也极少有的” 。板书:初闻噩耗,惊诧怀疑。作者为什么怀疑呢?提示:“我向来是不

19、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这说明作者的怀疑不来自他对敌人的轻信和幻想, “向来”一词强调了这种认识的深刻和一贯。但他“不料”和“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这说明现实的黑暗远远超出了作者的想象,以“不惮”和“不料”写认识和事实、过去和现在的对比,突出了段祺瑞执政府杀害爱国青年的凶残下劣比作者想象的更甚,因此鲁迅先生惊诧了,怀疑了。作者把 3 月 18 日称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也是这个意思。下面再用“况且” 、 “更何至于无端”等词把怀疑之情再推进一步。这样从正反两方面把怀疑的理由写得十分充分,句末的反问表示了极端愤慨的心情。4、下面由学生朗读第 2、3、4 自然段,并回答,第 2段

20、的段意是什么?第 3、4 两段都是一句话单独成段,意在强调什么?教师作点拨说明:第 13 页第 2 段以事实来否定怀疑。前两句指出事实,后一句用“况且”把意思推进一层,用“不但简直”的句式指出不但是杀害,而且是虐杀,极写敌人的凶残,的确是人们始料不及的。3、4 两段一句话一段,非常醒目,第 3 段强调敌人不但凶残,而且下劣,第 4 段强调反动文人不但阴险,而且无耻。5、面对这样的事实,作者抒发了自己的感慨,由学生齐读第 5 自然段,思考这样几点:把惨象与流言对举,概括了什么,突出了什么;衰亡民族默无声息的缘由是什么;最后一句用了什么句式,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想法?提示:“惨象”句和“流言”句形成了

21、对仗辞格,概括了反动派的凶残和走狗文人的无耻,爱国青年横遭杀害的惨状;“已使”和“尤使”构成的递进关系,突出了流言更使作者愤慨。因为流言更有欺骗性,它为杀人者掩盖罪行,开脱罪责,指鹿为马,混淆视听,使杀人者逍遥法外,使革命者受到通辑,使受弹饮刃的爱国青年遭到诬陷。面对这样的“惨状”和“流言” ,作者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这是“出离愤怒”的别一种说法,由极端的愤慨升华为理智的思考,因而认识到“惨状”和“流言”是哀亡民族默无声息的缘由。对于“默无声息”的现状,鲁迅用选择句式指出两种前途:“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第 14 页看似客观,实则号召人们在沉默中爆发,求得中华民族真正的前途。

22、鲁迅是在号召、在期待人们起来斗争,那样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用投影幻灯打出鲁迅先生在革命时代的文学中的一句话作为注释,以帮助学生理解:“有些民族因为叫苦无用,连苦也不叫了,他们便成为沉默的民族,渐渐更加衰颓下去,至于富有反抗性的民族,因为叫苦无用,他便觉悟起来,由哀音而变为怒吼” 。可见这最后一句,是鲁迅先生对人民奋起抗争的战斗的号召。板书:抒发悲愤之情,号召战斗。这第 4 节由初闻噩耗的惊诧、怀疑写起,揭露敌人超出想象的凶残下劣,抒发了悲愤的感情,发出了战斗的号召。6、下面学习第五部分。在学生默读后提出思考点,详写刘和珍等惨死的过程,意在说明什么?提示:意在歌颂三个女子临难不惧,在弹雨中互相救

23、助的壮烈情怀。(在刘和珍生平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刘和珍中弹后, “对赶来救助的同学说:你们快走吧,不要管我了)”可作补充说明,这也是对敌人超出想象的凶残下劣的揭露,因为,不仅有枪弹,还有棍棒的猛击。这是“谁也不能料到的罗网 ” 。罗网,即捕鸟的网,捕鱼的网,第 15 页用在这里的意思是:段祺瑞执政府 3 月 18 日屠杀青年学生,犹如张网逮鸟、下网捕鱼一样,完全是有预谋的诱杀。据当时报纸披露,执政府于 3 月 17 日夜开会,进行部署,还预备了数十具棺材。段祺瑞还对卫队旅军官说:“你去告诉卫队旅官兵,(杀了人)我不但不惩罚他们,我还要赏他们呢!这一群土匪学生”当然,这样说,也是对反动文人诬蔑青年

24、学生是“暴徒”的无耻谎言的揭露。追叙这一段惨案发生的经过,作者悲愤交加。接着用一组排比句表示了对烈士的无限痛惜之情。写刘和珍、杨德群之死、张静淑之伤用了内容相近、结构相似的句子,表达了深切的哀思,特别是写刘和珍的三个句子,突出了她的“始终微笑” ,强调了“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 ,流露了一种他脑海中永存刘和珍始终微笑的面容,不相信不愿意她死、却真的死掉了的极度伤痛之感。由这种极度的悲愤,爆发出作者对反动派的抨击和揭露。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可问学生:“这”指代什么?“这”指代的内容可有两解:“这”指代“三个女子从容” ,那么后面

25、的“惊心动魄的伟大”可从正面理解。 “这”如指代“文明人” “枪弹的攒射” ,则后面的话是反语。两解都可以。不管从哪方面说,这句话都是对三个女子临难不惧之歌颂,对敌人凶残屠杀的揭露。下面的“伟绩”与“武第 16 页功”显然都是反语,是对敌人辛辣的讽刺。作者说“三一八”的“几缕血痕” “抹杀”了“武功”和“伟绩”,那是有意把中外反动派“屠戮妇婴” 、 “惩创学生”的罪行与段祺瑞执政府的暴行相比,而段祺瑞执政府的残暴无耻远远超过了他们。最后一个自然段是用形象的写法,讽刺中外反动派的恬不知耻。是的,日本帝国主义炮击国 min 党,反倒提出“抗议” 、 “最后通谍” ,段祺瑞执政府残暴地屠杀了学生,反诬学生是“暴徒”。 “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这一句的删节号表示中外反动派的历史的现实的罪行罄竹难书,中国人民对他们的仇恨刻骨铭心,永远不会忘记。由学生概括第 5 节的段意:记叙刘和珍等被害经过,赞扬爱国青年的沉勇友爱,揭露段祺瑞执政府的暴行比历史上中外反动派的更甚。最后让学生默读第 4、5、6 三节,总结这三节的主要内容:赞扬爱国青年,揭露段祺瑞执政府的凶残下劣,抒发了极度悲愤的感情。二、布置作业预习第 6、7 两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习题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