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方案(共32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304977 上传时间:2022-05-03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4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方案(共32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方案(共32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方案(共3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方案(共32页).doc(3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国培计划(2013)”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方案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为贯彻十八大提出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教育体系”的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创新教师远程培训模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教师厅【2013】2号文件的要求,为有效实施“国培计划(2013)”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研修目标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的总体目标:创新教师远程研修模式,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社区,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常态化

2、职业生活,为地区教师专业成长探索科学高效的远程网络化培养模式,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校际联动、区域联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的具体目标如下:1. 支持学校与区域研修机构自主开展研修活动,提升学校与区域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能力。2. 支持教师自主的研究与学习活动,促进教师学习意识和骨干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3. 有组织地开展区域内的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活动与优秀课例的研究活动,提高教研组组织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大幅度提升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以及利用网络平台研究课堂教学的能力。4. 有组织地开展教师自主选择参与的主题研修活动,通过问题解决式专题引领和改进教

3、学实践,体验教学、教研、培训三位一体学习方式的收获,认可校本研修促工作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初步形成追求职业价值的工作理念,在研修过程中体会专业进步、学生受益的幸福感。二、研修对象根据项目要求,在吉林、河北、江苏、湖南、西藏五省区范围内各选2-6个教师培训工作绩效突出、积极性高的区县作为项目示范区县,各区县内遴选致力于在教学实践领域勇于创新、对教学水平有较高要求、软硬件条件具备的小学和初中学校共4-8所作为项目示范校,以学科教研组为研修活动基本单位,指定学科教研组教师全员参与研修项目,共同开展研修活动。学科范围如下:1.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和综合实

4、践活动共9个学科。2. 初中: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美术和综合实践活动共13个学科。三、研修内容为实现本项目的研修活动的主要目标,方案确立校本(区域)研修活动的具体项目。(一)开展区域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的“主题研修”活动1. 研修活动说明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基层学校调研、座谈会、教师倾述等形式相结合)确定区域内以学科问题解决为主旨的主题研修活动的内容,由教研组统一组织实施,并组成跨区县、跨学校的主题研修活动的学习共同体,发挥学校与教师的主体作用,高扬教师的主动精神、探索意识,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同时有组织地吸引与安排国家级专家、区域教研员、

5、名师的专业引领,提升研修活动质量。2. 主题研修内容安排主题研修活动贯穿全年,结合一线教师日常教学教研工作内容,采取“必修+选修”相结合的形式,按新任教师、一般教师和骨干教师“最近发展区”设置研修课程,按新任教师入职研修、一般教师提高研修、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等教师发展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分别设计不同的研修主题方向,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自我提升的机会。专心-专注-专业主题研修活动内容设计研修时间研修主题专题分类研修对象个人研修教研组活动区县活动学时专家答疑线上线下总学时2013.9.1-9.10开篇学习研修指导全体学员必修课程学习:(1)项目实施方案解读(2)如何有效地开展教研组(区县)校本研修活

6、动(3)平台操作演示及网络研修指导组织学习讨论,制定教研组研修计划,提交至平台组织学习讨论,进一步修正区县研修计划426-2013.9.11-9.30我的成长规划规划我的专业发展全体学员必修1完成前测:就教师专业标准谈个人观点(选做)2课程学习:小学/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必做)3完成后测:每位研修教师完成教师专业标准基本内容框架表(选做)4. 作业:提交个人专业成长规划(必做)作业批改与推荐:教研组长对组内成员提交的个人专业成长规划进行批改,择优推荐至区县(20%比例)。区县辅导教师从教研组长推荐的优秀作业中择优推荐至项目主页(10%比例)。8412专家文字答疑2013.10-2013.12如何

7、备一节好课如何优化教学设计全体学员必修1. 课程学习:教学设计类、教学评价类主题课程5选3(必做)2. 献课与研讨(必做)(1)每位研修教师提交1份自己原有的教学设计(2)每位研修教师从本校或项目区域所有上传的教学设计中任意选择至少2个本学科的教学案例进行点评,提出2个优点、1个不足,给出1个建议1. 研修活动:教研组组织一次磨课活动2. 作业批改与推荐:对组内成员提交的教学设计进行批改,择优推荐至区县(20%比例)。1. 研修活动:区县组织集体备课合作研修活动(小学/初中每月至少1次)2.作业推荐:区县辅导教师从教研组长推荐的优秀教学设计中择优推荐至项目主页(10%比例)。 301646专家

8、视频答疑(分学科)2014.1-2014.2做一名具有幸福感的教师职业幸福感和专业发展全体学员必修1课程学习:学习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专题讲座和相关微课程(必做)2. 作业: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必做)教研组长对组内成员提交的教育故事进行批改,择优推荐至区县(20%比例)。区县辅导教师从教研组长推荐的教育故事中择优推荐至项目主页(10%比例)。8 412专家文字答疑2014.3-2014.5如何上一节好课如何做一名合格教师新任教师必修1.课程学习(必做)(1)学习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2)学习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主题讲座2. 选择一个学生做学习成长个案分析(选做)3.

9、 作业:观摩本校骨干教师的教学课例,做观摩记录(必做)1. 研修活动:教研组组织一次磨课活动2. 作业批改与推荐:对组内成员提交的教学案例进行批改,择优推荐至区县(20%比例)。1. 研修活动:区县组织集体备课合作研修活动(小学/初中每月至少1次)2.作业推荐:区县辅导教师从教研组长推荐的优秀课堂实录或教学设计中择优推荐至项目主页(10%比例)。301646专家视频答疑(分学科)如何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骨干教师必修1课程学习:学习名师成长之路以及如何形成教学风格专题讲座(必做)2. 作业:个人教学片段实践(必做) (1)提交个人教学案例片段(15分钟的课堂实录或教学设计) (2)进行本案例的教学

10、风格解说 (3)提出“我的教学主张”301646如何优化教学策略一般教师必修1.课程学习:教学策略、教学研究类主题课程5选3(必做)2.点评教学行为:每位学员结合自己所任教学科(分学段学科即可),至少选择观看1个网上课例;点评自己所观看课例的教学行为(选做)3.教学实践:确立教学实录选题;完成自己的课堂实录或教学实践,上传课例或提交教学设计及反思(必做)3016463. 研修基本要求(1)根据项目面向新任教师、一般教师和骨干教师所设置的研修主题,每位学员结合自身所属的教师类型选择研修内容,按期开展研修活动。(2)每位学员需完成各研修主题所规定的必做作业,必做作业将作为合格与否的考核指标之一纳入

11、个人评价;鼓励学有余力的学员自选完成选做作业,选做作业将作为激励项纳入学员个人评优指标。(3)根据教研组的统一安排,每位学员应完成各项主题研修活动任务,积极参与互动研讨,提交作业。4. 平台支持网络平台提供主题研修的专家引领主体课程、微课程,生动的实践案例,各研修环节明确的任务工作单、任务模板等研修工具,以及丰富的研修资源库,为教师提供全方位指导,有效保障研修活动的顺利开展,提升研修质量。(研修课程资源目录详见附件1)(备注:一个学校平均人数少于3人的学科,在区县级组成学习共同体,在协作组内完成本次项目的所有研修任务。)(二)支持教师日常的常态化教学工作的研修活动1. 研修活动说明网络平台为教

12、师的自主研修活动项目建立研修工作室,教师可在研修工作室中完成并交流教学设计及其反思;撰写成长日志,提升和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实施自我知识管理;规划自我的专业发展。2. 研修基本要求研修期间要求每名教师每学期至少筛选四篇教案及其反思、两份学生作业分析、两篇成长日志上传至个人研修工作室的日常工作区,“教师专业标准”主题研修结束后上传一份教师自我发展规划,平台自动统计。3. 平台支持网络空间为此提供大量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的支持资源、案例和素材,提供文献性的专业引领和研修工具(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模板、撰写成长日志的示例、教师自我发展规划的指导等),并自动推送同学科同年级教师的相关资料供教师开展观摩、互学、

13、评议(线上学习共同体)。(三)支持学校与教研组自主开展个性化问题解决的研修活动1. 研修活动说明网络平台为学校与教研组建立独立的学校研修组织管理空间以及学科教研组活动空间,提倡学校与教研组独立自主地开展各项研修活动,提供线上教材分析、观课评课、集体磨课以及线下自主教研等四种活动形式,围绕备课、观课、评课等内容,解决具有个性化的教育教学问题。2. 研修基本要求教研组每学期结合研修主题要求至少组织一次磨课活动,磨课的过程和结果在平台上展示。3. 平台支持网络平台为学校与教研组提供教研组活动记录表,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观课评课和集体磨课等研修工具,提供示范校教研组活动案例观摩,提供观课、磨课等专业指

14、导,提供同伴教师在线交流的平台。(四)开展区县内校际结对帮扶研修活动1. 研修活动说明研修区县根据地区实际情况,以学校为单位,确定手拉手结对学校和结对教研组,着眼于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大带小、强帮弱的机制外,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促进同类学校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同时,在结对帮扶研修活动中突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名师的定点帮扶,发挥种子教师的作用,形成骨干教师、名师带领下的研修团队,带动其他教师特别是薄弱学科教师的成长,并为进一步提高骨干教师、名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动力。 2. 研修基本要求根据遴选要求,项目区县内的示范性学校和普通学校结对,校校之间、学科教研组之间、教师之间形成“师徒关系”开

15、展线上线下合作研修,如:校校之间校本研修经验交流借鉴,教研组结对备课、观课评课,骨干教师指导结对教师完成示范课、帮助修改教学设计、解答相关教学问题等。项目结束前由被结对校项目管理员提交一份本校教师被帮助的典型事例及成果报告,优秀案例将被推荐至项目主页进行宣传推广。3. 平台支持网络平台为结对学校提供合作研修协作组空间,提供线上教材分析、观课评课、集体磨课以及线下自主教研等四种活动形式供协作组根据需要自行选择,为结对校、教研组和教师突破时间空间局限开展交流提供现实条件。(五)开展跨区县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合作研修活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及网络优势,打造跨区县研修协作组,开展跨区县“集体备课”

16、合作研修活动。1. 研修活动说明以学科年级教研组为单位,在各区县辅导教师的统一组织下,轮流承担同一版本教材主要单元的主要课程内容的集体备课活动。其流程是确定教材课程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协商承担任务带头教研组组织网上集体备课网上集体备课研讨教学设计展示。此外,学科辅导教师也可以根据本地区教研计划随时自主发起线上、线下的教研活动。2. 研修基本要求在地区学科辅导教师的引导和统一组织下,由各项目校学科年级组轮流承担集体备课的带头组织实施工作,区域集体备课活动一学期不少于三次,研修活动过程中的研讨交流以及成果在平台中展现。(教研组/区县自主开展研修活动实施指导意见见附件2)四、研修阶段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

17、合培训实施时间为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按调研阶段、集中培训阶段、启动阶段、实施阶段、总结评价阶段(含学期总结评价)五个阶段设计。具体安排如下:1. 调研阶段(2013.7-8)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与座谈的形式,深入“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的项目区县,了解区县、学校的个性化需求,以便为“区域集体备课”活动确定各学科备课内容、为“主题研修”活动自下而上地确立问题性主题奠定初步基础。同时,与区县有关教育部门对接,成立区域领导小组和区县工作小组。2. 集中培训阶段(2013.8.16-8.20)面向区县项目负责人、项目校负责人、区县学科辅导教师组织骨干培训者培训。主要内容是:(1)明确区

18、县项目负责人的组织、管理职能,强调校长作为第一负责人的职责,分配区县各学科辅导教师的研修任务。(2)解读研修方案,进一步分研修主体角色细化研修内容。(3)指导骨干培训者熟悉网络平台,学会网络研修的技术操作。(4)以典型引路,鼓励区县和学校教研组自主开展研修活动。(5)为“区域集体备课”活动确定各学科备课内容与牵头教研组,指导学校掌握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的方法。3. 启动阶段(2013.9.1-9.10)(1)项目组召开网上“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启动大会;远程演示平台操作,根据方案模拟创建研修活动。(2)项目区县、学校召开项目启动会,制定学期研修计划;各教研组长培训本组教师进行

19、注册、熟悉平台,学会操作,并上传个人资料。(3)教师学习研修方案,明确自己的研修任务,制定研修计划。4. 实施阶段(2013.9.112014.5)按培训方案组织开展研修活动,其中包括学校与区县自主开展的活动、区县“集体备课”合作研修活动,区域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的“主题研修”活动根据各主题实施方案开展实施。5. 总结评价阶段(2014.1/ 2014.6)(1)安排教师、教研组、“主题研修”活动学习共同体进行研修活动总结。(2)召开会议,进行研修活动总结,表彰优秀学员与项目组织优秀学校。(3)组织开展校本研修优秀成果展示研讨活动,研修过程中采取教研组-区县-项目组分级逐层推荐机制,将优秀研

20、修成果推荐至项目组,项目组开展全国优秀课例、优秀成果展示及点评活动,并颁发证书。五、考核评价1. 评价原则此次研修活动的评价,旨在以评价促发展,在合格基础上采取积分制,突出过程性评价的激励作用。项目主要从研修教师、学科教研组两方面进行考核,根据教师常态研修和主题研修设置相应的考核指标,线上线下结合,区域统筹,同时项目办结合区域行政机构开展教育叙事评选、优质资源评选等一系列评选活动,对研修个人、教研组、项目学校、项目区县进行评优。考核评价的等级分为:不合格、合格、优秀。(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考核评价方案详见附件3)2. 研修成果研修过程强调任务驱动,以问题为中心,以区县、学校研修活动成果作

21、为项目的主要成果,包括:中小学教师优秀教育叙事集学科优化课堂案例集“国培计划(2013)”示范性远程培训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报告。六、管理组织与保障(一)组织管理为加强对项目的管理,确保研修活动的有效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搭建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平台,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构建“校本项目办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培训部门)项目办研修学校管理小组学科教研组研修教师自我评价”的层级管理。各省项目负责人、各区县项目负责人、继教网主管领导共同组成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其办公室设在继教网。项目校校长是本项目校本研修活动的第一负责人。学校学科教研组是本项目校本研修的主要活动单位,教研组长

22、是活动的主要负责人。一线研修教师是本项目研修活动的实施者,在个人研修工作室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各研修主体研修任务及职责详见附件4)(二)服务保障1. 平台支持项目提供平台实时监控服务,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提供专业系统的各层次技术培训,保证各角色顺利使用平台;继续运用随机问题监控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学员研修过程的监管;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对突发情况做到快速有效应对,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2. 远程服务30名咨询服务专员组成继教网呼叫中心,通过400热线电话、在线客服、feedback邮箱、QQ等多种用户咨询渠道,提供7*24小时咨询服务。项目实行“首问责任制”,及时解

23、决学员在研修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保障研修质量。七、特色创新1. 教研训一体化整体设计以校本研修为基础,区域协作为支撑,远程研修为主要形式,构建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2. 坚持问题导向、教师主体、活动中心三个基本点(1)问题导向,任务驱动。以教研组与一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设计研修内容,以问题解决为研修目标,任务驱动,使研修活动过程与解决问题、启迪实践智慧的过程融为一体。(2)教师主体,学校主导。坚持教师主体的发展观,突出学校与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教师的主动精神、探索意识,打破既有的培训者、被培训者、资源占有者的传统角色划分,将研修问题的决定权、校本研修活动的设计

24、权、研修过程的组织权、研修成果的评价权交给学校和教师自己。(3)活动中心,行为转变。坚持活动中心的课程观,以活动和教师行为转变作为内容设计的主线,组织提供教师的学习资源,满足教师研修的个性化需要。3. 专业引领与同伴合作相结合(1)专业引领,提升质量。加强国家级专家、区域教研员、名师的专业引领,提升研修活动的质量。(2)倡导合作,建设学习共同体。以学校教研组为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小组,倡导教研组的合作研修,打造教师专业发展社区。4. 四级保障和技术优势(1)四级保障,强化组织管理。建立“区县-学校-教研组-教师”四级管理保障为基础的长效发展机制,突出区域、学校的管理作用,确保研修活动中全体教师的

25、有效参与。(2)平台技术支撑,可视化管理。以先进的技术平台为支撑,为校本研修提供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增强相关环节的可视性,增强监管,促进校本常态化,规范校本研修。八、跟踪指导与延续性学习本项目结束后,拟采取四项跟踪指导措施,力求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常态化职业活动,持续探索符合地区及学校发展要求的科学高效的远程网络化研修模式。1. 平台持续向教师开放,为教师提供自主学习资源以及研修平台和工具,研修过程中形成的生成性资源将作为地区下一阶段的研修资源供教师使用。2. 视需要在平台上播放专家视频讲座以及优秀课例和点评,供在学和已结业的教师共同学习观摩。3. 针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26、的热、难点问题,不定期安排专业指导和答疑,为在学和已结业教师提供帮助。4. 培训期间为教师提供的工作室及学习社区继续开放,实现跨时空的帮扶结对,通过同伴互助帮助研修教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附件目录:附件1-研修课程资源目录附件2-教研组/区县自主开展研修活动实施指导意见附件3-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考核评价方案附件4-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各研修主体研修任务及职责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国培项目组 二0一三年七月附件1-研修课程资源目录主题专题课程名称主讲人开篇学习研修指导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方案解读李镗如何有效地开展教研组(区县)校本研修活动张行涛平台操作演示及网络研修指导

27、蔡建学师德教育职业幸福感和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吴安春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肖川守护自尊微型课爱让我们成就彼此微型课美丽的“圈套”微型课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曾晓东做中国最好的教师郭振有初中教师专业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曾晓东做中国最好的教师郭振有新任教师入职研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小学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原因分析与策略应对赵小颖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白玉萍学科新课标解读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数学课标组专家 (王尚志)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及进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一)语

28、文课标组专家 (郑国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修订理念、思路与主要变化英语课标组专家 (王蔷/程晓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实施建议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的背景、过程及总体要求小学品生/品社课标组专家(赵亚夫)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课程内容做了哪些调整当前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对教师的建议初中思品课标组专家(朱小蔓)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的说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

29、标准(2011年版)修订的背景、指导思想及基本思路地理课标组专家 (陈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解读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理念及课标结构化学课标组专家 (宋心琦)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内容解读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背景与总体要求物理课标组专家 (廖伯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整体框架及“物质”的要求及其案例解读迅猛发展的生命科学及其对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影响生物课标组专家 (汪忠)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解读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与主要变化历史课标组专家 (朱汉国)历史课程目标的变化与有效达成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

30、1年版)修订介绍体育与健康课标组专家(耿培新)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要求与实施建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背景与课程综述音乐课标组专家 (吴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结构与内容解读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理念及方案介绍美术课标组专家 (陈卫和/尹少淳)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结构与内容解读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如何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张思明成长之路张思明如何形成教学风格(小学版)闫德明如何形成教学风格(初中版)闫德明课堂优化主题研修(小学部分)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品德与生活/社会)贴近生活,融入社会:小学品生,品社

31、课教学的有效设计曹增坤教学设计可以如此精彩小学品生、品社课的个性化教学设计陈科板书的魅力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薛宝卫我需要鼓励即时性评价在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黄薇评出方向,评出动力小学品生,品社课中评价量规的制定与运用王颖教学策略/教学研究 (品德与生活/社会)做平等中的首席小学品生、品社课要充分发挥教师引领作用安子琴有序的课堂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组织的技巧安子琴合作学习智慧多合作学习在小学品生、品社课程中的应用杜文元品德与生活(社会)中安全教育知识的教学研究胡玲品德与生活(社会)中公民意识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王啸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语文)小学语文提问的设计与生成易进小学

32、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袁志勇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教学设计赵艳霞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李磊小学生阅读能力测评李镗教学策略/教学研究(语文)小学语文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陈琳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金传富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杨德伦词汇学与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李镗小学语文比较阅读教学研究宋燕辉/齐静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数学)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范存丽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范存丽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设计范存丽/付春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维度范存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评价高萍教学策略/教学研究(数学)小学函数思想和模型思想的教学策略曹艳/孙家芳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范存

33、丽/周卫红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教学策略周爱东学情分析与小学数学教学刘德武小学数学“平移与旋转”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吴正宪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英语)小学英语会话、阅读、故事等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王芳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语言的设计与实施王建平/马英华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王文娟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测试的原则与方法谢乃莹小学生英语学业测试与命题张玲棣教学策略/教学研究(英语)小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的途径程晓堂小学英语教材的分析与使用王建平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袁昌寰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徐国辉英语功能意念概述与小学英语功能交际教学袁昌寰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科学)基于课堂

34、的小学科学探究学习教学设计李伟臣/晁凤华小学科学跨学科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李亦菲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能力梁永增小学科学科学探究过程的教学评价王博小学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评价俞林军教学策略/教学研究(科学)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教学策略概览李伟臣/晁凤华小学科学与英语的跨学科教学策略李亦菲小学科学“生命世界”教学策略概览王素英小学科学“科学探究的主题单元”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李亦菲小学科学“天气变化”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梁永增教学设计/教学评价(音乐)个性风采:中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的创造性付宝环中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的流程(小学版)李瑶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环节(小学版)王淑

35、洁重在过程,激励发展中小学音乐课形成性评价方法研究李瑶中小学音乐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探索(小学版)李瑶教学策略/教学研究(音乐)创作的快乐中小学音乐课学生音乐创作教学研究(小学版)郭远中小学音乐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小学版)李瑶模仿体验探究中小学生音乐活动教学研究(小学版)刘永霞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小学版)李瑶小学音乐“表现识读乐谱”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王淑洁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体育)新课程理念下中小学体育课的有效教学设计(小学版)赵军飞掌握方法中小学体育课教学的常规设计(小学版)赵军飞形成特色,展现风采中小学体育课的个性化教学设计(小学版)赵军飞中小学体育课教学评价的特点与方法(小学版)祁永

36、红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中小学体育课的过程性评价(小学版)王长江教学策略/教学研究(体育)中小学体育课校本与地方教学资源的开发(小学版)杨丽应变与机智中小学体育课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与技巧张立新精讲巧练、示范准确中小学体育课的讲解与示范(小学版)赵军飞小学体育“田径投掷”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李波小学体育“体操支撑跳跃、低单杠”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马龙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美术)中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目标及内容研究(小学版)李汇洋如何把中小学美术课标的要求转化成有效教学行为(小学版)李汇洋如何做好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李汇洋中小学美术学科形成性评价及其案例研究李汇洋中小学美术教学学生作品评价方式研究(小学版)刘金

37、华教学策略/教学研究 (美术)中小学美术“综合探索”的教学策略巩平中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培养(小学版)李汇洋中小学美术“造型表现”的教学策略薛忠小学美术“线描”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白彬华中国画专题讲座画格与花鸟画创作(小学版)郭东瑞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综合实践) 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与价值研究(小学版)李冬梅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整体设计及教材使用分析魏雄鹰中小学信息技术“图像处理”的教学设计研究(小学版)袁志平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方法及案例分析(小学版)李冬梅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探索袁志平教学策略/教学研究 (信息技术/综合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画图”复习提问与导入策略焦玉明

38、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李冬梅中小学信息技术“算法分析”的讲授新课与归纳总结温晓捷小学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黄秋凤小学信息技术“网页制作”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李永恒课堂优化主题研修(初中部分)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思想品德)画龙点睛初中思品课板书的意义及其设计常京娥谋而后动初中思品课教学的规范设计张广宇细节成就精彩初中思品课的有效教学设计张广宇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初中思品课教学评价的理念与原则常京娥/金利/刘庆海评价的七十二变初中思品课的过程性教学评价康利教学策略/教学研究 (思想品德)情到深处理自明初中思品课的教学情境创设常京娥张驰有道自然和谐初中思品课的课堂教学组织

39、康利用好教材上好课初中思品课的教材处理田华新初中思品“情绪管理”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白玉萍/常京娥初中思品“理解尊重”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陈红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语文)初中文言文教学设计杨美俊语文提问的设计与生成杨美俊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设计冯爱平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张秋玲语文说课与案例评析赖力敏教学策略/教学研究 (语文)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付华初中现代小说解读与教学策略姜峰语文语言知识教学策略李镗阐释学与初中文学作品解读富霄菱散文创作与初中散文教学杨美俊/周国平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数学)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俞京宁数学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罗琳数学中函数课堂教学设计王玉起数学课堂

40、教学过程的评价研究陈丽娟数学课堂教学的即时评价研究尹志锦教学策略/教学研究 (数学)数学习题课教学的研究杨竞数学建模思想的策略研究张思明初中数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孙晓佳初中生数学学习的诊断与教学调控吴文丽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研究刘秀华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英语)英语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案例分析赵文娟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陈芳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程安英语命题技术与测试研究陈芳英语课堂教学即时性评价研究蒋京丽教学策略/教学研究 (英语)英语备课的重点与难点狄雁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研究王庆兰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与技巧赵文娟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动研究王蔷英语教师课

41、堂话语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徐国辉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物理)物理教学设计初步杜颖物理实验与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王颖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石志芬初中物理考试命题研究郎会金物理习题课的评价与教学研究王京燕教学策略/教学研究 (物理)物理实验教学冯长喜科学方法与物理教学刘卓初中学生物理学习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王继云初中物理“功 功率”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陈伟东初中物理“密度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石志芬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化学)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胡玉娇化学概念原理教学设计吴兰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初步胡玉娇初中化学质性评价研究胡玉娇表现性评价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王云生教学策略/教学研究 (化学)化学探究

42、式教学研究胡玉娇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过程与策略陈康叔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温利权初中化学“金属元素”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曹欢/宋心琦初中化学“碳及其化合物”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谢劲松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生物)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研究刘玉平初中生物课程学习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姚鑫睿初中生物探究活动教学的设计研究吴庆红初中生物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周瑾初中生物试题的编制与分析周然教学策略/教学研究 (生物)初中生物教学的难点与解决策略李大双怎样上好生物探究课刘玉平初中生物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田雪初中生物“生物的多样性”教学研究李大双初中生物“植物光合作用”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周然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历

43、史)历史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原则汤敏历史课程性质与历史教学设计创新吴波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概述吴波历史教学过程性评价的方法与实施汤敏历史测试命题与试卷评析张威教学策略/教学研究 (历史)初中世界历史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孙楠历史教学内容分析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汤敏历史探究学习的有效实施张静初中世界近代史“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历史向整体发展的开端”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白幼蒂初中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拓展”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徐蓝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地理)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宋颢/石祝月地理板书设计及其创新研究宋颢/石祝月地理课堂教学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刘云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王者春地理试题的命制与讲评张净教学策略/教学研究 (地理)地理起始课的重要意义及其教学策略刘云地理板图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王燕津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徐立松地理“天气和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