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共4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265192 上传时间:2022-05-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共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共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共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共4页).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二节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课标解读】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2.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述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2.绘制褶皱构造的示意图,判断褶皱的基本类型。3.描述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4.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过程与目标: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初步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山地对交通

2、运输线路结构、线路分布格局、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和“板块构造学说”教学,树立事物是运动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对山地形成的教学,树立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山地类型的判断。2.山地对交通的影响。【教学难点】正确判断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学情分析】在知识方面,通过对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进而理解了教材中“内力作用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的含义。为本节进一步以山地作为案例,教学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3、做好知识上的铺垫。在能力方面,学生初步具备了读图及分析表格的能力,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例说明山地的形成及山地对交通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分析,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课时1导入新课诗词赏析。自古山水是文人墨客寄托情怀的首选,山所拥有的雄伟往往成为大众远大志向和雄伟抱负的寄托,那么山的这种属性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就来一起学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板书题目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山地与陆地的关系。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陆地的骨架。山地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有关

4、。山地的分类。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板书内容:褶皱山 褶皱的定义褶皱的含义。褶皱的基本单位。借助书本进行演在地壳运动强大的挤压力作用下,演示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板书内容:褶曲的基本形态 背斜 向斜岩石受挤压力上拱为背斜。岩石受挤压力向下弯曲为向斜。语言描述的同时,借助教具书进行演示。教师归纳学生理解板书内容:背斜向斜的判断依据 形态刚刚提到的褶曲基本形态,是一个判断依据,岩层向上为背斜,岩层向下为向斜。板书内容:岩层新老关系 褶曲与地貌野外考察往往有其局限性和复杂性,因此还可以根据岩层新老关系来判断。展示并分析图片,归纳说明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中间新

5、两翼老为向斜。地貌形态表现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当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情况时,说明出现地形倒置。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山地。从而强调,仅根据岩层形态判断不出来或者会出错,主要的判断依据是岩层的新老关系。学生活动教师总结板书内容:板块构造学说展示板块示意图,说出板块名称。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构造学说是指地球表层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板块处于相对运动状态;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交界处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书内容:板块

6、之间基本关系 消亡 生长挤压碰撞为消亡边界,形成高大山脉、高原或海沟。彼此分离为生长边界,形成海岭或裂谷巩固练习判断课件给出的岩层的形态。结合课件教师归纳学生理解板书内容:断块山 断层的形成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体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板书内容:断层基本形态 地垒 地堑上升岩块(地垒)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下沉岩块(地堑)常形成谷底或低地。板书内容:断层位移与地表形态以水平方向为主:错断原有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以垂直方向为主: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形成山岭或高地。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种山地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地貌特征。这都与内力作用有关,下节课会继续学习内力影响下的另一种山地类型火山。课后作业列表比较褶皱山与断块山的区别和联系。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