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教学设计(共4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557904 上传时间:2022-04-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教学设计(共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教学设计(共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教学设计(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教学设计(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大气环境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的教学设计【学生分析】: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将“力的合成和分解”一节的内容,由以前在第一章的推后到第三章,因此,学生学习本课之前没有学过“力的合成和分解”,这也是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教材不配套的一些问题。因此,讲授本课之前,要先向学生讲授一些“力的合成和分解”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六个风带的形成。【教材分析】:1、本课处于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的“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的第二课时。2、本课之前学习了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和大气的水平运动,可以运用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来分析单圈环流的形成,再加上第

2、一章学过了地转偏向力,就可以分析三圈环流的形成;运用大气的水平运动可以分析风带的形成。3、增加“北半球单圈环流形成的示意”图,更有利于理解“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4、本课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上一节热力环流和空气水平运动知识的应用和迁移,也是由小空间尺度地理问题扩大到大的空间尺度地理问题的迁移,也是学习和探讨下一部分“季风环流”的基础,还对理解后面洋流的形成和分布以及自然带的分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北半球的“三圈环流示意”图,绘制全球的“三圈环流示意”图,从而理解全球气压带、风

3、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心灵,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 三圈环流的形成及图示。2、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教学难点】:三圈环流的成因。【教学策略】:1、三圈环流的形成比较复杂,从复习“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入手,要求学生用板图作出“北半球单圈环流”的示意图,再结合地转偏向力来引出北半球的三圈环流。2、组织学生开展诱导式探究性学习:启发学生逆向思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依照“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图”,探究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图。3、借助手势进行形象地

4、理解和记忆(在教学过程中会讲到具体的手势)。4、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自己做或者从“中学学科网”(即wwwZxxkcom)中的“中学课件网”等网站下载一些用“FLASH”做成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移动”等课件进行教学,效果很好。【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在黑板上给出两个近地面的甲、乙两点,甲地受冷,乙地受热,叫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热力环流简图。二、引入新课:学生在黑板上完成了甲、乙两点的热力环流简图后,接着总结,如果上面说的甲地是极地,乙地是赤道,这样大范围的大气会如何运动呢?有无规律可循呢?将学生带入学习新课的情境中,开始本节课的学习。三、学习新课:(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板书)1

5、、“北半球单圈环流形成的示意”图(增加)。学生在黑板上完成了甲、乙两点的热力环流简图后,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假设的条件“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均匀”,也就是只考虑赤道与极区间的冷热差异。学生会在上节课学过热力环流的基础上很容易实现知识的迁移,把甲地改为北半球的极地,乙地改为赤道,再叫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北半球单圈环流形成的示意”图。2、“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图2-32)这部分教学还要强调假设的条件与前提是“考虑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不考虑实际地球表面的海陆差异”。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完成低纬环流的制作,要把它讲清楚、讲透彻。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剖析这幅图往往是从赤

6、道与极区间的冷热差异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两组成因图入手的。有几个难点是必须突破的:(1)如何画出空气上升箭头和下沉箭头;(2)为什么空气会上升或下沉(成因分析);(3)空气上升或下沉又如何形成高气压带或低气压带;(4)三圈环流图中近地面的风带(风向)如何转画到平面图上,形成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借助手势进行形象地理解和记忆:如下图所示,北半球用右手定则,南半球用左手定则,手心向着自己,四个手指头伸直的方向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大拇指伸直的方向代表地转偏向力的方向,食指偏向大拇指的方向就代表风向,这样就可以形象地理解和记忆全球的六个风带了。3、“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增

7、加)组织学生开展诱导式探究学习:启发学生逆向思维,要求学生依照“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图”,再结合上面所提到的“南半球用左手定则的手势”,组织学生进行5分钟的小组讨论。讨论完毕后,分别叫出三个组的代表上黑板画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图。4、小结三圈环流,将学生的注意力从集中在三圈环流的全部到近地面部分,总结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等。 (四)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板书)可利用书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图2-23)分析或者教师自行设计教学课件动态演示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得出移动的规律。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图2-

8、23)要注意以下的问题:(1)地球表面有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应该在图上找到它们的位置;(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公转运动,直接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季节位移。(3)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是:北半球夏季北移,南半球夏季南移。 借助手势进行形象地理解和记忆:如右图所示,四个手指与手掌弯曲成90角,它们之间的接触带的凹陷处和凸起处分别代表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其中中指和无名指的凸起处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它们之间的凹陷处代表赤道低气压带,食指和小拇指的凸起处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极地高低气压带,食指与中指之间以及小拇指与无名指之间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大拇指伸

9、直代表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7月份,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即大拇指往北移),全球气压带(即四个手指与手掌之间接触带的凹凸处)也往北移,1月份则往南移动。三、总结新课:1、 根据“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图2-32),说出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2、 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图2-23),说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原因及其移动的规律。四、课堂练习:要求学生做课本P52页的第一个活动的第1小题,并且在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假定课本图2-23中各气压带的宽度大致为10个纬度,尝试画一幅以北极为为中心的半球投影图,并在夏至日时的气压带、风带在地球上的纬度分布情况,画在图

10、中相应位置上。(做在作业本上)【课后反思】1、 教学特色:开展诱导式探究性学习。2、教学最成功的方面:启发学生逆向思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依照“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图”,探究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图。课堂气氛热烈,真正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特色。3、借助手势进行形象地理解和记忆,特别是“北半球用右手定则,南半球用左手定则”来理解和记忆全球的风带的方向,有事半功倍之效。4、学生不能理解而又容易被老师忽略的问题:问题1: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后,哪支气流上升?(中纬西风上升)问题2:在“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中,学生不明白地球高空在哪里?(如右图所示,在赤道上和极点上分别画出4个人站在地面上,再用虚线画出地球的高空,这样画空气上升和下沉箭头就迎刃而解了)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