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保障机制研究_邓君.docx

上传人:88****9 文档编号:13757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保障机制研究_邓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保障机制研究_邓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保障机制研究_邓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保障机制研究_邓君.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保障机制研究 + 邓君 贾晓青马晓君赵红颖 Of 要 从战略规划政策导向、技术标准实现支撑 、资 源集成储备、管理协调激励以及风险安全控制等 5 个方面深入探析当前由文化机构主导的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构建与发展的保障机制,并以风险安全控制 机制为核心,解析组织风险、战略风险、信息安全风险以及资源集成中知识产权风险作为牵引轴制约所引发的 五大保障机制互动机理。 挟键词 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战略规划风险安全 分类号 G273.5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 与档案的数字化也日渐成为当前图书馆与档案馆面向 公共服务。履行文化传播使命的重要途径之一。历经 近20

2、年的孜孜索求,图书馆与档案馆都依托自身特有 资源分别在图书档案数字化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 效,尤其是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与发展方面,独领骄 绩于档案馆与博物馆等文化事业机构。尽管如此,我 们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图书档案共同作为民 族文化与世界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与纽带,无论是物 理实体管理,还是数字虚拟服务等仍然以各自为政、分 散孤立经营为主,这不仅仅割裂了文化传承的交织网 系,更为宏观文化层面信息资源 共享形成了重要阻碍。 因此,如何创建并保障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己然 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根据笔者的文献调研,当前学界对图书档案数字 化融合服务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于技术平台建设,

3、而 对于推动这一融合服务发展的保障制度却遗荒待垦。 基于此,笔者以推动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发展为根本, 从战略规划政策导向、技术标准实现支撑、资源集成储 备、管理协调激励以及风险安全控制等几个方面重点 解析影响这一融合服务发展的保障机制及其相互 关系。 2.1战略规划政策导向机制 战略规划政策导向机制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战 略规划引导,另一方面则是政府法律政策驱动。所谓 战略规划是指一个组织确定其方向或战略并运用各种 资源实现这一战略而作出决策的一个过程。它的内容 包括确立机构的使命,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方针,设立长 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根据目标决定行动的方向 1。战 略规划作为 “ 图书档案机构确定

4、发展目标、探索发展途 径的重要顶层设计与管理工具 ” a,不仅仅向公众宣示 了组织文化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在宏观层面上为该机 构未来实践发展趋势、重点探求领域起到了直接的政 策导向作用。因此,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发展的 重要引航应该以战略规 划制定为起点,从机构战略规 划层面为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提供政策与实践发 展引导。事实上,作为国家文化事业发展脉搏的图书 馆与档案馆,基于其文化共通性与共同性,从宏观战略 规划层面结盟与合作引领实体或在线虚拟数字融合服 务在国际组织以及国外早已蔚然成势。国际组织以及 国外图书档案机构正是在其合作战略规划内强调图书 档案整合服务,才有力地促进了全球图书档案

5、数字化 融合服务项目与实践的不断推进。例如,早在 1996 年,国际档案理事会与国际图联就共同签署了 “ 北京宣 言 ” ,提出双方紧密合作,共享智力资源,联合开发 旨在 协调图书档案工作者教育培训计划的国际性战略 3。 为了促进这一战略规划的深入实施,国际图联与联合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 图书馆、档案馆数字化服务融合研究 ” ( 项目编号: 12YJC870032)、吉林大学 “985 工程 ” 项目和吉 林大学 “ 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 ” ( 项目编号 :2011QY101)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邓君,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Email

6、: dengjim9722163. com;贾晓青,吉林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马晓 君,吉林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赵红颖,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助理编辑,博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 :2013 -04 - 18修 回日期 :2013 -06 -20本文起止页码 :28 -33本文责任编辑 :刘远颖 国教科文组织又分别于 2006年和 2011年就图书档案 机构联合发展制定了相关的战略规划,提出 “ 促进图书 馆、博物馆和档案馆之间的合作、资源共享和无缝存 取 ” w以及 “ 任何层次(国家、地区和当地 ) 的数字图书 馆计划都应涵盖图书馆和档案馆的综合规划 ”5。 由此可见,在构建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

7、服务体系 中,合作战略规划的制定为图书馆、档案馆基于文化共 性而构建的数字化融合服务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宏观引 领作用。而在未来推进这一服务进程的快速发展中, 必须继续秉承这一理念,依托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 经验与实例,通过国际图联与国际档案理事会牵头,吸 纳各个国家与地区的主要核心图书档案管理机构参 与,实现文化结盟,以文化资源共享为主线,拓展两个 行业之间的高层交流与合作。首先,构建国家或地区 图书与档案联盟机构,从管理层面保障合作战略规划 制定的先行性。其次,加强图书与档 案管理机构的合 作趋势,从业务层面保障合作战略规划制定的联动性。 再次,制定切实可行的合作战略发展规划体系,从组织 层面

8、保障合作战略规划制定的可持续性。 如果说非政府间的学术团体与部门机构间联合制 定的战略发展规划是图书档案机构基于用户需求而创 启数字化融合服务的助燃剂,那么作为国家高层航标 导向的政府相关法律政策颁行则是保障图书档案数字 化融合服务的催化剂。 2004年加拿大颁布的加拿大 图书馆档案馆法令从国家政策层面直接导致了加拿 大国家图书馆与国家档案馆合并,并通过唯一共同的 门户网站 “Libra ry and Archive Canada ” 6真正实现了 国家级图书馆与档案馆在线集成融合服务。这一国家 法律政策层面的成功实践再次证明国家管理者能够基 于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信息共建与共享理论而制定 引

9、导国家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的宏观法律政策将 切实驱动这一成效推进。这不仅仅是现实需求,同时 也是历史责任使然。因此,应该立足于文化资源共享 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借鉴加拿大经验,依托各国图 书档案事业发展背景,或者借助国家强制力实现两个 管理机构实体的合并,或者制定图书与档案事业合作 发展政策,以建立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的政策保 障机制。 2.2技术标准实现支撑机制 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的高效开展必须以数字 信息技术以及相关标准为支撑。因为图书档案数字化 虚拟融合服务与传统基于实体建筑的物理空间服务最 大的差异就在于其对数字信息技术以及相关标准的依 赖性。如果没有这些数字信息技术作为支撑

10、,那么图 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就只能是 “ 纸上谈兵 ” ,飘浮于 数字资源整合集成服务的虚幻构想之中;如果没有相 关标准尤其是共同的元数据著录与互操作标准、统一 开放协议的可遵循性,那么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 务 就会无法真正实现数字资源间的深层次共享与无缝链 接,停滞于平台构建之始而举步维艰。因此,相关技术 开发与标准制定构成了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发展 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之一。 数字信息技术与标准对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发展 的重要支撑主要表现在:纸质载体信息数字化技术、数 字资源存储技术、元数据著录技术与标准、统一开放协 议以及分布式异构数据跨库检索技术等。 纸质载体信息数字化技术作为图书

11、档案数字化融 合服务的前提,保证了其在线资源的真实性与可用性, 尤其是对档案这一具有本源性的特殊信息来说,其凝 结在形成过 程中的真实记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图书 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平台构建中首先必须引入高清图 片处理技术并遵循相关标准。实践中,世界数字图书 馆 ( WDL)也正是通过设立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巴西、 埃及、伊拉克和俄罗斯的数字转化中心以高清的数字 扫描技术与标准还原了真实的历史记录。 数字资源存储技术作为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 的重要基石则为其提供了关键的后台管理技术。如果 融合服务中最重要的数字资源存储技术不能保证整个 平台的正常运行,那么就会使这一融合服务陷入 “ 戛然 而止

12、 ” 的尴尬境地。例如 2008年 11月 20日正式 运行 的欧洲数字图书馆 M就曾面临这一境遇,其最初设计 的每小时 500万人次访问服务器抵挡不住实际运行中 每小时超过 1 万次的点击量冲击而多次瘫痪,最 后被迫于运行 2天后暂时关闭,以进行服务器存储技 术的升级。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未来的发展趋势 必将由信息服务转为知识服务,对数字资源存储技术 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可以根据自身资源数量与 服务内容以及发展规划采取诸如直接连接存储 (DAS)、网络连接存储 ( NAS)等已有的海量数字资源 存储技术,或者根据实践需求,与当前专业存储厂商 EMC、Maxt 1等以及 IBM等大型公

13、司合作研发新的存 储技术。 元数据著录技术与标准以及统一开放协议作为图 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中资源互操作实现的依据为其 步入真正意义的无缝链接提供了数据转换标准。因为 图书档案虽然同作为文化继承与传播的重要媒介,但 基于本质与各自领域内的传统而形成的不同元数据著 录标准等却使其形成了鲜明的异构数字资源,如果没 有相关互操作标准以及统一开放协议赋予数据转换的 可能性,那么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就无法实现基 于跨库检索的异构平台与数据库的统一访问,其服务 拓展就会受到局限。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中必须 遵循统一开放协议,例如 “ 用于开放档案元数据获取的 互操作协议 AIPMH、 用于数字对象编码

14、和交换的元 数据编码与交换标准 METS、 用于元数据检索和数据传 送的开放数字资源参考链接标准、用于不同系统间互 操作的开放资源仓储系统参考规范 OAIS等 ”s。近 年来,基于本体、语言建模等语义互操作技术以及基于 元数据整合的关联数据也在为推进旨在实现分布式异 构数据共享与联合搜索的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提 供技术支持。同时,开发图书档案通用元数据著录描 述标准是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亟需解决的重要技 术问题。 分布式异构数据跨库检索技术作为图书档案数字 化融合服务功能实现的关键技术,为异构平台内数据 统一存取与访问提供了最佳解决方案。因为这一检索 机制可以完全忽略数据原存储平台的异质性

15、,在遵循 相关标准与开放协议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库之间映射 与语言转换等实现 “ 一站式 ” 检索。这也是图书档案 数字化融合服务发展寻求技术支撑与突破的重要内容 之一。 2.3资源集成储备机制 实体图书馆与档案馆拥有极其丰富的馆藏资源, 在其数字化集成并提供融合服务的同时,首先必须以 充足的数字化集成资源为基础,这是保证其服务质量 的关键因素。从资源建设角度看,图书档案数字化融 合服务中对所能实现的存取资源数量的提供直接影响 着其服务的可持续性。如果系统中没有丰富的资源集 成,这一服务平台构建就会出现 “ 有站无车 ” 的现象, 进而无法检验整个系统的 “ 承运 ” 能力。这一点早在 图书档案

16、数字化融合服务实践者中达成了共识。例如 世界数字图书馆平台在运行中,目前已经集聚了源自 北美、欧洲、中东与北非、中亚与南亚、东亚、东南亚、拉 丁美洲和加勒北海地区、 非洲以及大洋洲和太平洋地 区等 96个机构贡献的 7 883个条目,其中还有一些机 构虽然作为世界数字图书馆项目的合作伙伴却未曾有 数字资源上传,因此世界数字图书馆在建设特点中首 先申明了其在资源建设上的发展方向: “ WDL代表着 数字图书馆项目的重点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数量仍 然是一项优先任务,但绝不能牺牲项目开始阶段所制 定的质量标准 B。这充分说明世界数字图书馆在资源 建设方面的发展是以质量为标准的,首推资源数量集 成为未

17、来重点突破的主要任务。聚宝盆 ( Cornucopia) 作为英国博物馆、艺术馆、档案馆以 及图书馆四大文化 机构联合在线数据库,截至 2013年 4月10日可以提 供 6 000个集合搜索 1。这一集成资源数量仅仅是 3 378个机构馆藏沧海中之一粟。相比较之下 , Library and Archive Canada自成立至今己经集聚了加拿大国 家档案馆与国家图书馆数以亿计的图书档案资源,用 户可以通过基本与高级检索式实现对图书馆资源、档 案资源以及图片或者家谱进行搜索。正是在这庞大数 字资源集成的保证下 , Library and Archive Canada才能 历时徐展,在加拿大数字

18、文化遗产开放获 取领域中独 占鳌头。 为了保障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的可持续发 展,必须构建行之有效的数字资源集成储备机制。首 先,图书档案机构必须依托自身馆藏资源,实现传统载 体的数字化处理,这一策略对档案机构来说尤其任重 道远。档案机构必须制定系统的档案数字化建设发展 规划,通过目录、全文两步走逐渐实现解密档案的数字 化并将之集成到这一融合服务数据体系之中。其次, 优化图书档案数字资源集成储备模式。正确选择数字 资源集成储备模式是提高这一融合服务管理效率的重 要基础。目前图书档案数字资源集成模式主要有两 种:一种是集中 式,一种是分布采集式,即通过建立统 一检索平台,实现元数据采集。对于构

19、建诸如 Library and Archive Canada这样的图书档案实体合并机构,采 用集中式进行数字资源集成储备是最佳的选择;而对 于诸如世界数字图书馆这样的数字资源融合服务,分 布采集式则是最佳的选择。实际上,对于非实体合并 的图书档案管理机构来说,分布采集式应该是首选。 因为非实体的合并意味着两个机构是独立的,分布采 集式既可以缓解集中存储所带来的压力,又可以保证 两个机构的独立性。 2.4管理协调激励机制 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 务最根本的特点在于降低 了用户在实体空间获取信息的复杂程度,实现了虚拟 空间的即时便捷获取,但这一功能实现的前提是相关 主体的积极参与,特别是图书馆与档案

20、馆的共同参与, 图书馆与档案馆需要在人力、财力以及资源等方面给 予重点投入,如果没有图书馆与档案馆双方主体的投 入,这一融合服务平台的构建就会失去孕育及成长的 基地。然而在图书档案实体管理中,基于历史传统等 原因,图书馆与档案馆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文化资源收 藏系统,并且在 “ 同一系统中又有着不同的隶属关系, 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 ” M,使系统间融合服务发 展的道路荆棘丛生,这也是目前国内外图书档案数字 化融合服务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重要桎梏,这一因素 直接导致双方机构参与的不平衡。仍以世界数字图书 馆项目为例,这一项目本是以提供全球图书馆、档案馆 数字资源服务为宗旨的,但在运行中实际贡献数据

21、资 源的 96个机构中,只有 6个档案部门参与,档案机构 只占 6. 3%。英国聚宝盆 ( Cornucopia)项目中贡献数 据资源的 3 378个机构中,只有 44个档案部门参与,档 案机构只占 1.9% (数据是由笔者根据该项目平台实 际贡献机构数量计算所得) &由此可见,对参与主体的 管理协调激励就成为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体系构 建中重要的保障机制,尤其是对档案部门参与的协调 激励迫在眉睫。 为改变目前图书档案机构在数字化融合服务参与 中的不平衡性,必须确立相应的管理协调机制以保证 双方参与主体的积极性。首先,打破图书档案机构基 于多年传统而形成的 “ 分而治之 ” 的思维定势。立足

22、 实践与学术两个层面,或者自上而下,由政府与国家学 会牵头引导,或者自下而上,由地方图书馆、档案馆合 作以及学者进行理论探讨,逐步提高图书档案管理机 构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加大国家与研宄基金会对图 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项目的支持。国外己有实例证 明,每个数字化融合服务平台都是依托一定的项目而 拓展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或 项目对这一服务平台的支持度,因为从当前技术维度 看,这一服务平台构建的技术环境已经成熟,而维护这 一平台运转的人力、财力等则需要可持续投入,因此当 国家与研宄基金会对这一平台构建与维护能够提供有 力的管理保障时,图书与档案管理机构则完全可以依 托自身资源投

23、身到这一 “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 的数字 化融合服务体系当中。再次,针对档案管理机 构的 “ 消 极性 ” ,可以 “ 对症下药 ” ,或者加大政府对档案数字化 建设的投入,或者由档案馆寻求私人企业与基金会捐 助以推进解密档案的数字化进程。最后,根据各国与 各地区图书档案事业管理机制的不同,建立图书档案 数字化融合服务的宏观管理调控机构,由国家赋予其 相应的职能,基于利益均衡机制,使双方在利益协调的 基础上,依据图书馆、档案馆发展宗旨与馆藏特性,实 现相互之间的分工合作,将参与态度转负为正,合力推 进图书档案资源数字化融合服务发展。 2.5风险安全控制机制 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是一个涉及

24、众多因素的 系统 工程,无论是组织还是财力方面的投入都是巨大 且必须是持续性的,因此,在这一合作发展中追求利益 最大化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主要包括组织风 险、战略风险、信息安全风险以及知识产权风险等。 组织风险一方面是指在双方合作过程中,由于 未能协调好彼此利益以及工作安排,导致可能在服务 责任承担方面相互推倭、资源集成不力;另一方面则是 由于其中一方因为资金、技术等原因而中途退出。实 际上这种风险在数字资源集成整合领域比比皆是,例 如法德联合发起的旨在实现图书档案检索的欧洲 Quaero搜索引擎计划因德国的退出 几乎半途而废, 如今成了法国独自支撑的项目 M。 战略风险 14是由美国

25、学者 C. Walkei 与 C. A. Manjarrez提出的,是指该项目设计不能按照当初拟定 的战略计划如期完成的可能性。这一风险在由多个组 织机构参与的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中也依然如 此。组织者在制定战略规划时,虽然做了前期可行性 以及技术难点等分析,但是某些突发情况仍然不能预 知。例如 “ 伽利略计划 ” 面临一些成员国不肯“ 掏腰 包 ” 的尴尬境地,致使该计划不断被拖延 13 信息安全风险是指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 中基于网络与计算 机通信安全隐患而导致的档案信息 内容安全存在风险。尤其对于档案这一特殊信息载体 而言,因其保密性远远高于图书,其在数字化转换与存 储以及利用中安全

26、风险更高。 知识产权风险是指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 中提供的图书与档案资源所存在的知识产权侵权风 险,主要表现为图书档案数字化产权、图书档案在线传 播权等,这一风险在数字图书资源中更具普遍性。 因此,基于上述可能存在的诸多风险,必须在图书 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发展中分别制定风险安全控制策 略以保证其稳定并可持续发展。为了有效控制组织风 险与战略风险,必须在项目启动 之前设立专门的项目 协调管理组织,严谨论证项目在资金投入、管理等方面 的可持续运行性,并通过法律责任承担以及制定专门 的组织管理章程确保参与主体的责任与义务,如果在 后期项目进程中有一方推诿,则可以诉诸法律。同时 还必须明确项目发展目

27、标与任务,通过制定任务进展 时间进度表以及定期汇报等方法确保战略风险的低发 生率。对于信息安全风险而言,更多地是通过控制管 理权限与访问权限来防范。在这一融合服务技术平台 中,必须划定严格的管理权限,对于不同级别的管理人 员授予不 同的数据库资源管理权限,并且依据在线资 源的保密级别,赋予用户不同访问权限,这样就可以做 到从后台与前端两个方面降低信息安全的风险。而知 识产权风险的控制策略则必须依托人文与技术双重控 制,首先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从数字化 融合服务源头抓起,合理利用他人知识产权;其次,确 立风险转移策略,通过管理者免责条款与用户法律责 任承担条款等使用户在利用数字资源的

28、同时承担知识 产权侵权风险;再次,确立风险规避机制,从技术层面 控制用户利用资源时应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技 术等。 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的各个保障机制并不是 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 整体(见图 1),共同开拓并推动其不断向纵深发展。 图 1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保障机制互动机理 在这五大保障机制中,风险安全控制机制与其他 4种保障机制息息相关,因为上述任何 4种保障机制 都在运行中存在风险控制因素。例如,在战略规划政 策导向机制的引导过程中,如果规划制定缺乏详细周 密的调研与预测,政策制定缺乏操作性与针对性,那么 就会直接导致该融合服务实践中战略计划制定时没有 可具

29、借鉴性的指导,使其不周全或者政策法律监管缺 位,战略风险系数就会加大;信息安全的最大风险来源 于技术控制,因此技术标准在对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 服务体系构建中不仅仅可以为其资源整合提供技术支 持与标准遵循,而且还要通过安全技 术与标准保证信 息内容与信息服务安全,如果没有成熟的技术保障与 安全标准可供参考,信息安全风险就成为威胁这一融 合服务质量的关键因子;管理协调激励机制的最主要 目的在于从组织层面对参与主体实施必要的激励措施 与协调管理,通过利益引导驱动各主体对这一融合服 务的积极参与,如果管理协调激励这一机制运行停滞 或受阻,不能有效保证各主体切实对这一服务的认可 与参与,那么组织风险就会

30、严重影响这一服务的开展, 上述提到的 Quaere搜索引擎计划就是典型的实例;知 识产权风险在资源集成储备过程中尤为突出,因为基 于元数据 采集服务模式下的融合服务最主要是通过资 源聚合来实现,在这一资源集成过程往往会涉及资源 数字化与采集服务中有未经他人授权而擅自将其作品 进行数字化并收录到数据库提供服务而引致侵犯他人 知识产权的风险。反之,风险安全控制机制又可以在 运行中通过相应措施对这四大机制所带来的风险给予 合理规避,进行有效控制。例如,通过实践调研与周密 论证保证战略规划制定具有操作性和指导性,进而控 制战略风险,通过完善法律政策赋予参与主体法律责 任与义务,以法律为保障控制组织风险

31、与知识产权风 险,通过技术升级与开发控制信息服务与利 用中的安 全风险与知识产权风险。 在组织机构管理协调激励机制支持下,各参与主 体打破传统行业桂梏,积极参与这一融合服务,推动并 合作制定与其相关的战略规划与政策,而战略规划政 策这一导向机制则以其引导的实践技术应用需求催化 相关技术开发与标准制定,促进了技术标准实现机制 的完善,在技术标准逐渐发展的基础上 ,数字资源集成 聚合技术也伴随其日益成熟,进而推动以技术发展与 标准制定为基点之一的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所需 的资源集成储备机制不断完善,通过技术实现资源集 成聚合,为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提供丰富的资源 基础。从需求维度看,资源集成储

32、备机制发展必须依 靠技术与主体支持,因此其要求技术标准不断升级以 及图书档案机构的认可与参与。只有技术标准发展才 能为融合服务提供先进的集成聚合工具,只有当主体 充分认识到这一服务的价值并积极参与其中并提交资 源,才能实现以技术为支撑的资源集成储备机制“ 双轨 同步 ” 运行。鉴于此,资源集成储备机制目前对管理协 调激励机制提出了迫切需求,要求根据图书档案管理 机构的传统差异性,取多途径、多维度地激励并促使其 积极参与这一服务,与此同时,当资源集成储备机制逐 渐稳步运行时,融合服务的基础之 - 资源集成的 数量也日渐增多,随着资源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有效 地对这些资源进行管理,也使管理者在服务

33、实践中通 过协调参与主体利益均均衡来调动主体的热情,推动 参与主体管理协调激励机制的顺利运行。反过来,参 与主体的管理协调机制运行的好坏构成了决定资源集 成储备机制能否履行使命的重要因素。换言之,资源 集成储备机制与其随转共进,管理协调机制运行得好, 那么相关主体就会更多地关注并投入到图书档案数字 化融合服务构建中,为资源集成提 供基地。此外,战略 规划与政策制定必须是由图书档案专业管理人员参 与,否则将不具有专业服务的航标性,因此战略规划政 策发展也需要对图书档案管理机构的管理协调激励机 制不断提出需求,要求其不断激励图书档案管理机构 提高融合服务意识,适时制定调整战略规划并推动行 业与国家

34、政策的制定。最后,技术标准在资源集成储 备机制需求牵引下日趋成熟,同时技术标准发展也为 战略规划政策制定中的技术需求进行正确性引领与前 瞻性预见。 图 书 档 案 数 字 化 融 合 服 务 作 为 未 来 合作 的必然趋势,其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依赖于完善的保障 机制。在这一 保障机制中,战略规划政策为其提供了 航标性导向,技术标准则为这一服务构建提供了可具 操作性的关键实现路径,而资源集成储备又为其长效 发展输送了必需的基础源泉,风险安全控制机制作为 核心机制有效缓冲并控制了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 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这五大保障机制在各自动力 需求牵引下,不断深化、成熟,共同推动了图书档案数

35、 字化融合服务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图 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与其 他数字资源整合服务相距甚远,因此这五大保障机制 的运行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协调优化,使其联动运转, 促进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体系合理构建与稳步 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建中 .战略思考 图书馆管理的 10个热门话题 M.上 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5 =21. 2 马海群 .发达国家图书档案事业结盟与合作战略规划综述 D.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2,38 (4) :21 -28. 3 国际图联与国际档案理事会 .北京宣言, D.王良城,译 .中国 档案 , 1997(2) =40.

36、 4 IFLA strategic plan 2006 -2009 EB/OL . 2013 -03 -25. http: /www. ifla. org/V/cdoc/IFLA-StrategicPlan-zh. pdf. 5 IFLA/UNESCO Manifesto for Digital Libraries EB/OL . 2013 - 03 25 . http: / /www. ifla. org/files /assets /digital libraries / documents/ifla-unesco-digital4ibrariesnanifesto-zh. pdf. 6

37、Library and Archive Canada EB/OL . 2013 -04 -09 . http: / www. bac-lac. gc. ca/eng/Pages/home. aspx. 7 Europeana: Think culture EB/OL . 2013 - 04 - 09 . http:/ www. europeana. eu/portal/aboutus. html. 8 肖希明,郑燃 .国外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研究 进展 DQ.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2,38(3) :26 -39. 9 关于世界数字图书馆:背景 EB/0L. 2013 - 04

38、- 10. http: /www. wdl. org/zh/background/. 10 The Museums, Libraries and Archives Council. Cornucopia Discovering UK Collections EB/OL . 2013 - 04 - 10 . http: / / www. cornucopia, org. uk/. 11 刘家真 .我国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资源 整合初探 D.中国 图书馆学报, 2003,29 (3) :36 -38. 12 Quaero EB/OL . 2013 -04 - 10 . http: /www. q

39、uaero. org/. 13 欧洲数字图书馆亮相因访问量过人多次瘫痪 EB/OL. 2013 -04 - 09 . http: / /it. sohu. com/20081129 /n260924785. shtml. 14 Walker C, Manjarrez C A. Partnerships for free choice learning: Public libraries, museums and public broadcasters working EB/ OL . 2013 - 04 - 10 . http: /www. urban. org/UploadedPDF/ 41

40、0661 .partnerships一 for一 free一 choice一 learning, pdf. Research on Security Mechanism of Digital Convergence Service in Library and Archives Deng Jun Jia Xiaoqing Ma Xiaojun Zhao Hongying School of Management,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2 Abstract This paper deeply explores the security mechani

41、sm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evolution of digital convergence service led by cultural institutions, from five perspectives of the guiding function of strategy plan and policy, the support role of technology and standard, the storage of integrated resources, the management, coordination and encourageme

42、nt between organizations and the control of risk and security. Focusing on the control of risk and security,it elaborates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five mechanisms mentioned above? triggered by four kinds of risks of organization, strategy,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Keywords book and archive digital convergence strategy planning risk and securit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