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觉吸引分析的迁西县绿道规划研究-范榕.pdf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129145 上传时间:2018-05-1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视觉吸引分析的迁西县绿道规划研究-范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视觉吸引分析的迁西县绿道规划研究-范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视觉吸引分析的迁西县绿道规划研究-范榕.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58绿色基础设施基于视觉吸引分析的迁西县绿道规划研究Study of Greenway Planning in Qianxi County Based on Visual Attraction Analysis摘 要: 基于景观空间视觉吸引原理,对唐山市迁西县县域尺度下现存绿道的优势和建设的必要性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基于视觉吸引分析的绿道规划技术框架,明确了建设的4个步骤,构建出迁西县城市绿道体系。将景观视觉吸引分析和绿道规划相结合,可有效地保障绿道在承担各种使用功能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为使用者提供优质的景观视觉资源,满足人们对宜居美景的视觉感受需求。为今后的绿道规划设计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2、。关 键 词: 风景园林;视觉吸引;绿道;绿廊;迁西县文章编号: 1000-6664(2017)12-0058-06中图分类号: TU 986 文献标志码: A收稿日期: 2017-07-30; 修回日期: 2017-10-20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太湖绿道景观空间视觉吸引要素研究”(编号31700634)、江苏省教育厅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景观空间视觉吸引评价理论方法研究”(编号15KJB560009)、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城市景观空间视觉吸引机制原理研究”(编号1601135C)和南京林业大学高学历人才基金项目“基于视知觉的城市景观空间理论研究”(编号GXL01

3、9)共同资助Abstract: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landscape space visual attraction, the advantages of existing greenway and necessity of construction in the scale of Qianxi county, Tangshan city, was analyzed, and the technical framework of greenway planning based on visual attraction analysis was proposed

4、. Four steps of construction were also clarified, building an urban greenway system in Qianxi county. The study combined landscape visual attraction analysis with greenway planning, which not only can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greenway in taking all sorts of functions, but also can provide users wit

5、h high quality to the greatest extent of landscape visual resource. It meets the demand of human visual perception to the habitable beauty, and provides a new research idea for future greenway planning and design.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visual attraction; greenway; green corridor; Qianxi

6、County1 视觉吸引及绿道的研究背景1.1 视觉吸引人类依靠眼睛从外界获取各种信息,在景观空间中,最能引起人们注意的方式就是视觉吸引,人们会被多种景观视觉要素所吸引,享受这些要素和景观空间形态带来的视觉美感。新的景观实体出现和不断变化的丰富空间都是对人眼的强烈刺激,它们在吸引人注意的同时还能缓解人的紧张情绪。置身于优美如画的风景空间中时,在人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中,获取信息量最大的就是视觉1。视觉吸引是指人们身处景观空间中时,范 榕 / FAN Rong 李卫正 / LI Wei-zheng 王 浩*/ WANG Hao该区域中的景观空间能够快速吸引观赏者的视线,成

7、为人们视野中的焦点,对观赏者的生理感知和心理认知产生影响。通过人眼被吸引的频率、时间和反复次数判断出人对该景观空间感兴趣的程度,这个过程称为“景观空间的视觉吸引”。它是景观空间质量高低的重要评判标准2。1.2 绿道国外对绿道的研究起步较早,“绿道”(Greenway)的概念起源于19世纪美国著名的风景园林师奥姆斯特德(Olmsted)主持设计的世界第一个公园系统波士顿公园系统,该系统被认为是美国最早且具有真正意义的绿道网络系统3-4。作为专业术语,绿道最早1987年出现于美国总统户外游憩委员会的报告中,但其真正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工作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5。绿道发源于美国和欧洲,美国第一条国家

8、游憩径阿拉巴契游憩径由林务员及地区规划师本顿麦克凯耶发起6。从注重景观功能的林荫大道到关注绿地生态网络功能的生态廊道建设,绿道的发展已经经历了2个多世纪的演变7,已从规划方法、评价技术的探讨逐渐转向绿道实施与管理策略及成功案例的剖析8-9。另外,城市绿道不仅为市民提供便捷的休憩场所,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载体,这是因为绿道往往串联起重要的自然资源和人* 通信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万方数据59Green Infrastructure文资源。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绿道理论研究已细化出绿道规划设计、绿道旅游开发、绿道文化传承、绿道使用评价和绿道生

9、态网络等研究方向。中国的绿道思想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的周代,是历代王朝与自然协调相处的重要载体,主要是从防风固沙和防止水土流失等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出发10。但相较于国外完善的绿道研究体系,国内绿道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研究文章刊载在1985年世界建筑第2期11;中国第一次系统地介绍美国绿道研究的文章是发表于1992年国外城市规划上的“美国绿道(American Greenways)简介”,文中直接使用“绿道”作为“Greenway”的中文翻译12。2003年Jim把Greenway的概念应用到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中13,2010年Munder从旅游者可持续游憩体验的角度对绿道进

10、行分析14,2010年徐文辉从乡村角度提出了乡村绿道发展的模式15,2011年吴隽宇归纳出对增城绿道系统使用情况的评价,为提升绿地设计质量提供依据16,近些年绿道理论研究逐渐有了较大发展,尤其是珠三角绿道网络建设运动更有效地促进了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17。1.3 视觉吸引的绿道研究视觉吸引和绿道是2个不同的研究方向。绿道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物质空间,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国外理论介绍、国外实践案例介绍和国内绿道理论与实践3个方面18-19,对于县域尺度下的相关研究较为匮乏,仅有少数几篇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绿道使用现象并进行了描述总结,所用分析方法与分析内容较为单一,结论不够深入20-24。视觉

11、吸引是人本身对空间感知的主要方式,国内视觉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著名学者冯纪忠先生于1979年从风景规划评价的角度考虑,首次提出以“旷奥对比”来组织风景空间序列的设想,并认为旷奥的变化是景观动态视觉感受的重要测量维度25。王浩等从动态视角出发,提出了在速度特殊性的道路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26。刘滨谊等于2013年提出了“景观空间视觉吸引”这一概念,明确了景观空间视觉吸引要素2,27,又于2014年解析出景观空间视觉吸引机制类型、工作原理、三大效应和5种特性等创新研究成果,为县域绿道景观视觉吸引空间的理论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28。但目前,在针对县域绿道景观视觉吸引空间方面的

12、研究还没有开展。因此,本文采用视觉吸引原理来对客观存在的绿道进行规划设计分析,以期从人的视觉感受角度来获得科学的研究结果,为以后同类型的绿道规划提供设计思路和方法借鉴。2 基于视觉吸引分析的迁西县绿道规划模式2.1 项目概况迁西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山脉东段,古长城南侧,地理位置为北纬39574027,东经1180611837,北沿长城一线与宽城相望,西与兴隆、遵化接壤,南与丰润、滦县相连,东与迁安、青龙为邻。总面积1 439km2,南北长度51km,东西长度39km,周边界长256.4km。迁西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干湿季节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

13、,冬季寒冷干燥29。迁西县位于燕山沉降带东段南缘,境内层峦拔地,河川纵横,其地貌特征呈典型的低山丘陵景观,素有“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其中山丘地形占县域面积的70%,水域面积在5km2以上的沟谷共计89条,除还乡河及其支流外,全县80的流域面积为滦河水系,长67.5km,流域面积为1 241km2,形成以滦河为主体的南北绿色生态廊道29。县域内丰富的地形地貌和发达的水系河流,都为打造迁西县绿道体系奠定了重要的景观视觉资源基础。2.2 规划技术框架基于视觉吸引原理对迁西县绿道网络进行规划,建立优质绿道景观环境和绿道网络各节点间潜在的耦合关系。达到如下绿道规划目的:1)采用视觉吸引

14、的方法,提升绿地的数量和品质,完善绿地的结构和布局;2)通过构建县域绿道网络体系,达到强化山水格局和实现显山露水的目的;3)完善县域绿道网络体系,为迁西县人民打造适宜生产、生活、休闲、游憩和文化传承的宜居环境。在保证县域绿道使用功能、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多角度、多景点、多空间和广视域的优质绿道景观视觉空间,创新性地为县域绿道网规划提供视觉资源评价30-32和管理依据(图1)。2.3 规划方法2.3.1 分析现存绿道的优势和构建的必要性迁西县因其秀美的山川、茂密的森林、温和的气候以及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积淀,被联图1 基于视觉吸引分析的绿道规划技术框架图万方数据60绿色基础设

15、施合国列为自然资源“环球五百佳”候选单位。县城范围内公园景点数量较多,呈相对集中的状态。县域范围内以最大的过境河流滦河为主要河脉,北、中、南部分别为长城风貌景观带、滨河绿地景观带和休闲农业产业景观带;有景忠山风景区、五虎山风景区、青山关风景区、凤凰山风景区和金顶山风景区5个主要山体;多条绿廊分别依托于交通干道的附属绿带和防护绿带;遍布县域范围内的各乡镇,尤其是依托于风景区具有旅游产业性质的乡镇绿地景观点,共同形成“一核一脉、三带五山、点线织网”的县域绿地景观布局结构(图2)。这种山水相依的自然空间格局,为迁西县县域绿道的构建提供了天然优势。县域范围内主要面临各绿地间缺少联系和生态斑块破碎化程度

16、高的问题,迫切需要建立绿道来串联各类绿地,构建绿色基础设施,达到保护自然环境、生物环境(包括植物、野生动物、土壤、水等)和水资源环境的目的。可构筑牢固的绿地屏障防止内部生境免受外部干扰以及生境退化,保护多样化的自然环境,为野生动物的迁徙提供途径,同时建立生态保育功能、绿色交通功能、休闲游憩功能、健身养生功能和弘扬地域文化功能为一体的绿道体系,对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和实现宜居生活的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2.3.2 建立视觉吸引分析的绿道网构建步骤1)视觉吸引分析的绿道载体类型的选取。在绿道景观空间中,人们会被绿道依托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载体所吸引,并且这些资源载体决定了绿道的品质。载体类型主要有以

17、下3类。(1)自然环境资源:迁西县水系众多,类型丰富,以滦河为主,支流有洒河、清河、长河和蓟运河水系的还乡河;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70%以上,各具特色的山岳型景区植被茂密,基本保持了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大部分呈未开发状态;林地面积134万亩(约89 333hm2),森林覆盖率62%,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化造林百佳县”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人的视线本能地被眼前丰富的水资源和浓密的森林资源所吸引,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人们看见宽阔的水面会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进入茂密的森林会有探寻前行的心理)这是因为人眼捕捉到景观资源时产生了“由外而内”的“刺激应变”的视觉吸引机制。(2)地域

18、文化资源:长城文化、滦河文化、地质文化和栗乡文化。其中,长达115km的明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地质遗存丰富广泛,类型多样,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具备开展各类地质教育活动的资源条件;迁西板栗是河北省传统特色农产品,至今有2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这些著名的地域文化就是视觉吸引的“目标”,人脑已产生了“由内向外”的“目标追踪”的图2 迁西县区位分析图图3 县域绿地景观布局结构图23万方数据61Green Infrastructure视觉吸引机制。(3)历史与宗教文化资源:迁西县宗教历史遗存多,文化底蕴深厚,留有众多文化传说、历史典故和诗词歌赋。同时,这些景区也都有着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佛、道、儒

19、各自发展,留下了许多著名的寺庙道观。人们欣赏到这些景观要素时会联想起曾经在其他地方所欣赏过的类似的景观空间要素,自然地调动了大脑里的视觉记忆神经系统,产生了“内外融合”的“记忆再现”的视觉吸引机制。2)视觉吸引分析的绿道重点区域选定。人眼对景观空间中重要资源点都会发生视觉吸引的行为,这是视觉吸引机制工作的原因33。绿道中的重要节点应根据资源点质量等级进行挑选,原则上按照资源点评分高低排序。本研究中绿道资源点的质量等级划分是依据迁西县国家园林县城复查验收申报资料第三册报告内容,认定水系中的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和龙塘水库都是景色极佳的重点水利资源,是水质达2级以上的饮用水源地;景忠山、五虎山、凤

20、凰山、窟窿山、玄武山和石门山是主要的山体绿色斑块;景忠山森林公园和迁西县国营大峪林场是重要的林区;青山关、喜峰雄关大刀园、蓟镇总兵府遗址、大岭寨长城砖窑和榆木岭长城是长城文化沿线中主要的景观资源点;滦河是迁西县最大的过境河流,境内长67.5km,流域面积为1 241km2,境内建有潘家口和大黑汀2座大型水库,并修建有引滦入唐、引滦入津输水工程;塞上海景区、栗香湖景区和滦水湾公园是滦河文化中重要的景观资源;大洋地壳遗迹、太平古岩和迁西国家地质公园是代表性景点;喜峰口京东板栗大观园和百年栗林规模最大,100200年生大栗树随处可见,景相壮观;景忠山寺庙群和凤凰山庙会是宗教文化的主要景点。依据这些重

21、点区域,形成以“两带两环五廊”为主的绿道结构形式(图4)。3)视觉吸引分析的绿道最优路径分析。由于水体、凸出形体的山体、丰富的植被、线性空间、线性边界和色彩要素对人的视觉系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34,这些都成为绿道规划设计的重要元素。针对县域规划层面的绿道路径优化分析(其选定主要依靠现场调研、专家评定、迁西县国家园林县城复查验收申报资料内容进行综合研究),在现阶段提出宏观层面的绿道路径最优原则,以便更科学地为详细设计选线作出指导。研究主要选择沿滦河流域岸线和贯连各主要山体间的交通路径进行规划,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基础上选定景观视觉资源优质且更为便捷的绿道路径,构建出县域绿道网络体系的骨架基础(图5)。

22、基于视觉吸引因果机图4 绿道重点区域结构图图5 县域绿道最优路径分析图45万方数据62绿色基础设施制1,人们会对世界遗产的长城文化和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国家森林公园及林场、地质公园遗迹、地方特产百年栗林和宗教文化点慕名前往欣赏。因此,绿道最优路径应尽可能串联更多具有高质量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的资源节点,充分展示地域自然生态景象并传承弘扬历史文化,为增强绿道视觉吸引力、使用率和开发绿道综合效益奠定基础。3 基于视觉吸引分析的迁西县绿道体系构建 3.1 分类建设指引空间尺度与距离位于景观空间视觉吸引要素之首,因为视觉吸引力度在景观空间上的分布从焦点到外围是连续递减的,空间位置上的景观点取决于该位

23、置与视觉吸引焦点的距离。其尺度范围大小决定了视觉吸引目标的显著性,当空间尺度距离大时,吸引目标的显著性就越小,反之亦然。结合迁西县县域绿道尺度,可将绿道分为县域型绿道、城区型绿道和社区型绿道3种类型(表1)。县域型绿道是指在县域范围内连接县城和县城外其他地方的绿道,加强县域范围内的物质交流,具有生态隔离与缓冲意义,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体系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城区型绿道串联城区里不同的开敞空间,有效融合城市功能与自然景观,不仅对城区生态系统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还承担各空间的游览休憩功能,作为慢行系统还能有效缓解城区部分交通压力;社区型绿道主要连接社区附近的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等开放空间

24、,为居民的生产、生活和游憩提供便利。3.2 慢行系统规划县域范围内的慢行系统设计是迁西县绿道体系的一部分,针对滨水绿道、长城景观绿道、旅游郊野绿道和交通游憩绿道4种类型进行设计。1)以滦河水系为主体的滨水绿道慢行系统主要为满足人们的亲水性需求,宽阔的水面和流动的河水成为视觉吸引的最佳观景点。在河水两岸沿公路边设置了宽1.5m的自行车道,公路和自行车道中间加入宽2m的绿化隔离带,为自行车使用者提供更为安全和便捷的使用环境。自行车道至水边的河岸以自然地貌为主,不做过多的人工栽植;2)长城景观绿道慢行系统规划结合旅游规划中长城步道线路进行规划设计,具体路线为:渠子地次峪松岭沟榆木岭青山关八面峰董家口

25、李家峪喜峰雄关大刀园杏花村码头水路太阳峪码头小型环线龙井关。视觉吸引因果机制会对特有的历史文化和遗迹景观发生作用,如人们在长城景观文化沿线各景点旁慢行或停留绿道类型 主要功能 控制要求 典型绿道县域型 科普教育活动、生态养生活动、户外远足运动、野外探险活动绿道宽度一般不小于200m;步行道宽度不小于1.2m;自行车道宽度不小于1.5m;综合慢行道宽度不小于2m滦河绿道、大秦铁路绿道、唐承铁路绿道、京秦高速绿道、三抚路绿道、迁曹公路绿道、承栗公路绿道、遵抚公路绿道、碾唐公路绿道等城区型 农业体验、生态观光旅游、体育赛事、节庆民俗、乡野美食绿道宽度不小于100m;步行道宽度不小于1.5m;自行车道

26、宽度不小于1.5m;综合慢行道宽度不小于3m西环路绿道、喜峰路绿道、东环路绿道、南环路绿道、大东南环路绿道、龙兴路绿道、栗丰路绿道、景钟街绿道、林茂街绿道等社区型 文化交流活动、体育锻炼活动、儿童游乐活动、商业活动绿道宽度不小于20m;步行道宽度不小于1.8m;自行宽度不小于2.5m;综合慢行道宽度不小于4m长城路绿道、滨河路绿道、景西道绿道、景东道绿道、滦水湾公园、马蹄河公园、滨河公园、玉泉街绿道、林茂街绿道、凤凰街绿道、紫玉街绿道、文荟街绿道、杏岭街绿道等表1 迁西县绿道体系分类建设指引表观赏时,联想到曾经游赏过的长城尤其是明代长城遗址,这就是“由内而外”的“视觉目标追踪”和“视觉记忆再现

27、”机制工作的体现。慢行绿道功能设置上,旅游郊野型慢行道路在公路边设置了宽2m的自行车道,公路与自行车道间设置宽1.5m的绿化分离带,达到使用安全和方便的目的。在沿途乡镇中设置一级驿站,公交站点设置二级驿站,景观视线良好的地方图6 县域各类型慢行系统规划图万方数据63Green Infrastructure设置3级驿站,供游客及居民使用;交通游憩慢行道以新三抚路为基础,在机动车外侧设置宽2m的自行车道,起点为景忠山景区至迁安市交界处,在滦河河道和各类型优质景点资源处设置景观视线瞭望点。4 结语县域绿道体系是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满足当地百姓生产生活、休闲游憩需求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利用迁西

28、县特有的山水地形地貌和景观资源形成的系统工程。基于景观视觉吸引分析原理,对县域宏观尺度下的绿道选线、选址、选定资源眺望点和休息驿站等景观节点进行系统分析,优化出最佳的视觉绿道网络形态,这是现阶段研究成果。由于时间和篇幅有限,后续研究将通过问卷和现场访谈等方法针对各视觉吸引条件及其资源点质量状况进行测评,建立客观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继续深化出清晰、具体和合理的绿道选线形式。研究融合景观视觉吸引的方法是取得科学规划和科学建设的有效手段,并具有操作性强和目标明确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从使用者视觉感受角度出发来合理规划和设计绿道的优势和特色。该研究方法为今后的绿道规划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注:文中图1由

29、范榕绘制,图26由课题组成员共同绘制。参考文献:1 范榕.景观空间视觉吸引机制与评价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22-25.2 刘滨谊,范榕.景观空间视觉吸引要素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园林,2013(5):5-10.3 Gobster P H, Westphal L M. The human dimensions of urban greenways: Planning for recreation and related experiences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4, 68(2-3): 147-165.4 张文,范闻捷.城市中的绿色通

30、道及其功能J.国外城市规划,2000(3):40-42.5 周聪惠.基于选线潜力定量评价的中心城绿道布局方法J.中国园林,2016(10):104-109.6 余青,林盛兰,莫文静.美国国家游径系统开发与管理研究:以阿巴拉契亚国家风景游径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13(4):108-114.7 FnullBOS J G. Greenway plan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its origins and recent case studies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4, 68(2-3): 321-342.8 朱强,刘海

31、龙.绿色通道规划研究进展评述J.城市问题,2006(5):11-16.9 周年兴,俞孔坚,黄震方.绿道及其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6(9):3108-3116.10 Yu K, Li D, Li N. The evolution of greenways in China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6, 76(1-4): 223-239.11 付斌.伊藤造园事务所:冈山市西川绿道公园J.世界建筑,1985(3):38-39.12 叶盛东.美国绿道(American Greenways)简介J.国外城市规划,1992(3):44-47.13 Jim

32、 C Y, Chen S. Comprehensive green space planning based on landscape ecology principles in compact Nanjing city, China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3, 65(3): 1-22.14 Munder L, Coenders G. Greenways: A sustainable leisure experience concept for both communities and touristsJ. Journal of Sustaina

33、ble Tourism, 2010, 18(5): 657-674.15 徐文辉.浙江省乡村绿道发展模式创建J.城市规划,2010,34(6):60-63.16 吴隽宇.广东增城绿道系统使用后评价(POE)研究J.中国园林,2011(4):39-43.17 宋劲松,温莉.珠江三角洲绿道网规划建设方法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2):7-14.18 谭少华,赵万民.绿道规划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园林,2007(2):85-89.19 胡剑双,戴菲.中国绿道研究进展J.中国园林,2010(12):88-93.20 梁明珠,刘志宏.都市型绿道的感知与满意度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

34、2(3):14-18.21 林嘉玲,甘巧林,魏申,等.广州市绿道功能感知的IPA评价与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2(3):48-54.22 张西林.肇庆星湖绿道使用状况调查及评价J.热带地理,2012(4):429-436.23 黎贝,邱建.基于使用者角度的成都绿道规划建设分析J.四川建筑,2013(5):13-16.24 冯纪忠.组景刍议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2):1-5.25 范榕,乐志,李卫正,等.环太湖绿道景观空间岸线规划模式研究1J/OL.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1(6):141-146(2017-09-14). 26 王浩,赵岩,谷康.视觉

35、特性与道路绿地设计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3):78-81.27 刘滨谊,范榕.景观空间视觉吸引要素量化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8(4):149-152.28 刘滨谊,范榕.景观空间视觉吸引机制实验与解析J.中国园林,2014(9):33-36.29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2017:32-35.30 吴榛,王浩,范榕.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视觉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7(3):277-283.31 乐志,梁晓娜,范榕.苏州古典园林中的视觉质量评价分析J.中国园林,2017(1):113-118.32 范榕,刘滨谊

36、.基于AHP 法的景观空间视觉吸引评价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论文集,2014:709-713.33 范榕,王浩,乐志.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城市公园空间视觉吸引机制模式研究:以西雅图奥林匹克雕塑公园为例J.中国园林,2017(9):23-27.34 范榕.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景观空间视觉吸引要素评价指标J.中国城市林业,2016(1):74-77.(编辑/李 旻 )作者简介:范 榕/1982年生/女/江苏连云港人/同济大学与University of Washington联合培养博士/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讲师,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景观视觉感受分析评价(南京 210037) 李卫正/1978年生/男/山西静乐人/博士/南京林业大学现代分析测试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UAV三维重建与数字景观分析(南京 210037) 王 浩/1963年生/男/江苏姜堰人/南京林业大学校长,风景园林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本刊顾问编委(南京 210037) 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