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潮水的抗争——从钱镠“射潮”看五代时期杭州地区居民的生存环境.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889 上传时间:2017-10-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潮水的抗争——从钱镠“射潮”看五代时期杭州地区居民的生存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与潮水的抗争——从钱镠“射潮”看五代时期杭州地区居民的生存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与潮水的抗争——从钱镠“射潮”看五代时期杭州地区居民的生存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潮水的抗争——从钱镠“射潮”看五代时期杭州地区居民的生存环境.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民 族 文 化 学 刊 Journal of Original Ecological National Culture 与潮水的抗争 从钱镠 “ 射潮 ” 看五代时期抗州地区居民的生存环境 刘闯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62) 摘要:以钱王 射潮 为立足点,重点分析了五代时期抗州地区民众生存环境的变化 D 射潮 在今人看来无异于是螳臂挡车的作秀之举 , 但却被抗州及周边地区民众传颂至今 , 这一事实深 刻反映出五代之前抗州地区受钱塘潮危害之严重 , 但钱镠 射潮 之后 , 通过修筑捍海塘及其辅 助工程 , 致使在其后一段较长时间内 , 捍海塘所庇护的

2、百姓生存环境有了极大改善。生存环境 的巨变推高钱王 射潮 的功业形象,得到后世民众的坚定信仰和崇敬也就事出有因了。 关键词 :钱镠 射潮 ;钱塘潮;生存环境 中图分类号: S 28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674 -621X (2014)04 -0014 -07 浙江地区的海潮灾害,在钱塘江 1沿岸地区 表现得格外深重。历史上该地区很早就有了筑塘 御潮 m的工程建设,以便减轻潮汐的危害,改善居 民的居住环境。当地民众在与海潮长时间抗争的 同时 ,也逐步孕育出了与海潮抗争的信仰。就目 前的成果而言,学界对钱塘江地区的研究,大多集 中于水利设施的建设,或者是水利技术的演 变 0 H H

3、 、再就是对地域文化的探讨 0 63 &,但从 民众信仰的角度去探讨人地关系的内涵则不多 见,虽有少数论文对此稍有涉及,但论述较为简 略 63 68。有鉴于此,笔者尝试从民间信仰的角度, 去考察杭州地区民众生存环境的变迁,进而立足 于环境的巨变去探讨民众信仰的更新。 _、本地区民众的 潮神 信仰 汹涌澎湃的钱塘潮,得到了历代诸多文人墨 客的称颂。然而就生活于本地区的民众而言,其 文学修养显然不高,而且断然不会有文人墨客观 潮时的闲情逸致,于是在钱塘潮的宏大自然力面 前,自然会感到人类的渺小 ,从而逐步孕育出了特 有的 潮神 信仰。 杭州地区民众眼中的 潮神 早年以伍子胥为 象征。相传伍子胥因不

4、满吴王对自己的不信任和 迫害,死后化作 潮神 肆虐于钱塘江两岸地区 , 以宣泄其怨愤 越绝书云: 胥死之后 ( 吴)王使人捐于大江口。勇士执之,乃有遗响,发 愤驰腾,气若奔马;威凌万物,归神大海。仿佛之 间,音兆常在。后世称述,盖子胥水仙也。 69今人 刘传武等认为这是 第 _次把伍子胥上升到 神 的位置,实为潮神之滥觞 65。史记记载: 吴 人怜之 ( 伍子胥 ), 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 山。 M 史记的这 _记载则是从历史的视角去表 述民众对伍子胥的同情,而唐朝后期 任杭州刺史 的白居易则是延续了越绝书的成说,在其所作 祭浙江文,称: 谨以清酌少牢之奠,敢昭告于浙 江神 以醴币羊豕沉奠于

5、江,惟神裁之。 M该 文虽未直言 浙江神 就是指伍子胥,但白氏把伍 子胥视为 江神 在他的另一些诗歌中却有直接 反映 M 。 到了宋代宋高僧传 唐杭州灵隐寺宝达传 中有如下记载: 达 遂,诵咒止涛神之患。一 夜 ,江涛中有伟人 谓达曰:弟子是吴伍员,复 仇雪耻者。 M 在这里也是把 涛神 与伍子胥相 收稿日期: 2014-10-30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国家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 中国环境史 多卷本项目支持成果。 刘闯 ( 1987 -),男,河南许昌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历史地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 历史环境变迁与重建、历史文化地理。 14 4本土知识与生态建

6、设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Journal of Original Ecological National Culture 原 生 态 民 族 文 化 学 刊 提并论。宋代著作锦绣万花谷对这一传说表述 得更为直接: 子胥乘素车为潮神。值得一提 的是,在后世被奉为 潮神 的钱镠 ,其生长时代早 于宋朝,但他本人也认为钱塘江大潮是伍子胥的 忠愤之气 15在作怪。这就足以证明在宋代以 前,钱塘江两岸民众一直是把伍子胥奉为 潮神 , 而不是把钱缪

7、奉为 潮神 。 二、钱王 射潮 钱王即钱缪 ( 852 -932年 ), 杭州临安人,五 代时期吴越国首位国王,谥号 武肃 唐末钱缪 随董昌镇压农民起义而崛起,并逐步夺取了在江 浙地区的统治地位,还得到了唐王朝的认可和加 封。出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需要 ,钱缪于大顺元 年 ( 890年)、景福元年 ( 892年)两次扩建杭州城, 尤其是 892年的这次 新筑罗城,自秦望山由夹 城东亘江干 M ,杭城扩至钱塘江岸,成就了 东 眄巨浸,辏闽粵之舟橹;北依郭邑,通商旅之宝 货 M 1054的杭州城繁盛夙愿。 钱王在杭州地区取得了统治地位后,本来可 以安享太平,但为何要 射潮 ,则另有原因。就当 时面

8、对的生存环境而言,显然与 潮神 的 逞凶 密切相关。钱塘潮 逞凶 为患包括如下两个方 面 :一是海潮的侵袭 自秦望山东南十八堡数千 万亩田地,悉成江面。民不堪命 目击平原沃 野,尽成江水汪洋 M 186;二是新增沙岸的崩坍 , 人坠垫溺 庶俾水反归壑,谷迁为陵。土不骞 崩,人无荡析 M 6957。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轮钱 塘潮成灾的背后隐含着杭州地区生存环境的巨 变,并在上述引言中明确提及,钱塘潮淹没了良 田,民居的村落变成了江面。这就意味着从唐代 后期以来人们开始了 _轮与水争地的社会行动, 将此前任凭海潮涨落的滩涂地营建为农田和村 落,从而酿成了容易被海潮侵扰的祸根。就连钱 王新修的杭州城

9、也有遭逢侵袭的风险,这才是钱 王起而直面钱塘潮的社会原因所在。面对 潮神 的 逞凶 ,钱缪在回顾成灾的历史过程时明确指 出 溯自唐贞观以前,居民修筑,不费官帑,塘堤 不固,易于崩坍。迨后兵戈顿兴,民亦屡迁,遂废 修塘之工 E 5186。 而后, 虽值干戈扰攘之后,即 兴筑塘修堤之举 M 186。文中钱王虽然在竭力夸 示 自己救民于水火中的政绩,但却可以从另一个 侧面看出如何应对钱塘潮的挑战 ,在整个唐代并 未引起官方的高度重视。而是民众自发的展开与 海争地的努力。由于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相关 技术有欠完备,社会制度保障也无从谈起 ,相应的 工程设施难以发挥成效也是情理中的事情。可 是,钱王执掌

10、了吴越地区的政权后,杭州地区成了 他的立国根基。如果不能控制钱塘江的成灾,其 统治就无法延续,这应当是他不得不直面钱塘潮 的 关 键 动 & 先 是 江 涛 汹 涌 ,板 筑 不 时 就 M 1085 ,因当时正值 8月,为 潮神 最逞威风之 时,如何应对钱塘潮 的挑战显得更为迫切。钱王 要在这样的时代出于稳定民心的需要不得不采取 非常的举措 射潮 之举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后梁天祐四年 ( 907年 ), 朝廷进封钱缪为吴 越王。钱缪确立了自己在吴越的绝对地位后,在 汹涌的钱塘潮面前,钱缪不得不有所表现,以安抚 民心。于是,将 潮神 作为自己宣誓权威的靶子, 把镇服凶神作为巩固王权的垫脚石,就

11、成了别无 选择的作秀。 射潮 由此被推到了前台。 吴业 之地,其俗信鬼神,好淫祀 E 7 280 - 281 ,钱缪出生在 杭州地 区 , 对 ( 吴 ) 其 俗 信 鬼 神 , 好 淫 祀 17 280 - 281 ,知之甚深,因而在板筑海塘捍力钱塘 潮失败后,不得不举行了盛大的祭奠,庄重的祭祀 潮神。 武肃王以梁开平四年八月筑捍海塘 版筑 不就 。 表告于天 。 云:愿退一两月之怒涛 , 以建数 千年厚业 , 生民蒙福 。 复祷胥山祠 , 云:愿息忠愤 之气 , 暂收汹涌之潮 。 函诗一章 , 置海门山 , 以达 海神 15193。 仔细品味这段祭文就不难看出,钱氏第 一 祈 祷的对象是

12、天 。这与中国古代的传统观念并无 二致。不同之处在于,钱氏紧接着又亲自祭祀了 作为 潮神 的伍子胥。与此同时,还将 一 首诗通 过仪式转告于海神,其目的也是希望海神助自己 一臂之力。暂息海潮的汹涌,使他有足够的时间 去修复崩塌了的捍海塘。这显然是一种在失败面 前转嫁责任之举 ,而他将责任转嫁于何处神灵,则 祭文又有如下表述: 以丙夜三更子时 , 属丁日,上酒三行 。 祷云: 六丁神君 、 玉女阴神 镠今斋洁 , 奉清酒美脯, 伏望神君歆鉴 射蛟灭怪,渴海枯渊,千精百 鬼 ,勿使妄干 。 唯愿神君佐我助我,令我功行 早就 15193。 15 本土知识与生态建设 ?1994-2015 China

13、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民 族 文 化 学 刊 Journal of Original Ecological National Culture 在这段祭文中 , 有三方面的内容值得注意 , 其 是钱缪 射潮 希望镇服的对象是破坏修堤的蛟 龙 ,而不是钱塘潮本身 。 因而称为 射潮 不妥 , 理 应正作 射蛟 。其二是在祭文中提到了众多的神 灵 ,但这些神灵各有各的职守和地位上的差异 。 而上天则是他祈祷的主要对象 。 其认识基础在于 他主持修筑捍海塘本应是上膺天命,下顺民

14、心的 善举,因而只有上天能够为他主持公道,管束好各 方神灵 , 不允许它们干扰他射鲛的善举 。 其三是 在这段祭文中还提到了多种罕见于中原地区的神 灵名号 ,这显然是吴越地区传 统信仰所使然 。 而 钱氏对这些地方神灵的愿望,仅止于希望他们不 要干扰他的射鲛行动 。 总之 , 通过钱氏的这段祭 文,不仅可以看出钱氏在捍海塘修筑失败后所面 临的困境,同时还折射出修筑捍海塘乃是此前未 曾有过的工程措施 。 由于对自然力的认识有欠准 确 , 遭受失败实属难免 。 更重要的还在于这样的 失败足以揭示另一项重大的事实,那就是要凭借 人力去改变生存环境以顺应固定农田耕作的需 要 ,并不是一两项简单的工程就

15、可以奏效的事,而 是需要整套的文化适应 。 经长期积累后才能达成 人与自然的相互兼容 。 明白了这一点后 , 钱氏下 _步的射鲛之举其实质也就不言自明了 。 他其实 是想通过这样的做法去安抚民心,推卸自己的 责任 。 命将督兵卒,採山阳之竹,使矢人造为箭三千 只 。 羽以鸿鹭之羽 , 饰以丹朱 , 炼刚火之铁为镞 。 既成 , 用苇敷地 , 分箭六处 。 币用东方青九十丈, 南方赤三十丈,西方白七十丈,北方黑五十丈,中 央黄二十丈 从官兵士,六千万人 命强弩 五百人以射涛头,人用六矢,每潮一至,射以一矢 。 及发五矢 , 潮乃退钱塘 , 东趋西陵 。 余箭埋于候 潮 、 通 江 门 浦 滨 ,

16、 镇以铁幢 。 誓云 铁坏此箭 15 193 出 。 这样的射潮盛典实属前无古人,有 幸之处仅 在于经过这样的虚张声势之后,确实给地方民众 壮了胆 。万众一心重修了捍海堤 , 并取得了成功 。 这才使得射潮的壮举被后世传为佳话 , 钱氏等人 也被后世奉为 潮神 不过这样的过程显然并不 重要,重要的反倒是捍海塘的修筑 ,其成功标志着 当地民众在适应固定农耕的奋斗中取得了胜利。 从此之后原先的滩涂全面转化为连片的固定农 田,当地民众的生存环境而为之一变,并奠定了之 后杭州城繁荣昌盛的根基。因而射潮之举尽管附 会于神灵信仰,但在现实的社会活动中却体现为 人与自然关系重归于和谐。 三、钱王 射潮 成功

17、的社会文化根基 就事实而论钱王射潮不过是 _种巫术表演罢 了,钱缪明知其荒诞却要假戏真做 ,则是其政治权 谋所使然。这 _切显然都不足以支撑民众在他死 后将他奉为 潮神 民众的意愿反而是看中其为 抵御海潮而做出的创新业绩。钱缪为抵御海潮所 作出的业绩,无非是修筑海塘。钱氏 按神禹之古 迹 ,考前人之治堤,其水仍导入海 M 187,即筑塘以 御潮,修闸以拒(潮)水。就筑塘而言,钱缪 大庀 工徒,凿石填江 M ,具体做法为 大竹破之为器 , 长数十丈,中实巨石。取罗山大木,长数丈,植之 横为塘,依匠人为防之制。内又以土填之,外用木 立于水际,去岸二丈九尺,立九木,作六重,象易既 济未济二卦 M 1

18、94 ,规模异常浩大 计费十万九 千四百四十缗,堤长三十三万八千五百九十三 丈 M 187,这对于之前 居民修筑,塘堤不固 和年 久失修的状况,无疑是巨大的改观。这种竹笼填 石与榥柱相结合的筑塘固塘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 义 ,是海塘技术史上一次质的飞跃 筑塘以石,自 吴越王始 , 足见其对后世海塘修筑的巨大贡献。 其间的技 术创新包若如下 4项内容:其一是筑堤 的材料是用竹笼装载巨石,再用巨大的木材使其 就地定位,这种修筑方法与都江堰宝瓶口的修筑 方式同出一辙,而与普通的堤坝则大不相同,它不 是实心坝,而是潮水和海水都可以穿行的乱世坝。 正因为汹涌的海潮可以穿过坝体,因而海潮的冲 力在坝的前方得

19、到了极大的消减 ,从而减轻了海 潮对坝的冲力,确保堤坝修成后可以长期保持牢 固。其二,在堤的后背,不是直接接触需要保护的 农田,而是沿着江岸留下了 2丈 9尺宽的空地作 为缓冲。在涨潮时可以积满海水,因而称之为塘。 这也与普通的江堤河堤修筑不同 。其目的是留下 了一个极大的缓冲带,以容纳过量的海水。避免 喀西吉善、方观承等总裁,王师、叶存仁督修两浙海塘通志卷 20艺文 与杨令论萧山县北海塘书 16 4本土知识与生态建设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20、:/ Journal of Original Ecological National Culture 原 生 态 民 族 文 化 学 刊 涨潮时的巨量海水直接冲刷被保护的农田。能够 意识到这 _修补办法的必要性,显然是当地民众 常年与海水拼搏而做出的经验总结。绝不是内陆 居民可能凭空想象出来的技术措施。单就这 _ 点 ,而足以证明钱氏所依托的社会文化,显然没有 照搬传统经验,而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做出了 不同寻常的创新。其三这样修筑的堤塘结构并不 是封闭的储水塘,而是以江流和大海连为一体的 互通水域及文中所说的按神禹之古迹,考前人之 治堤,其水仍导入海。等海潮退去后,储积在塘中 的水要彻底排入

21、江海,形成空地,以备迎接下一次 的海潮光临。虽然说是按照神禹之古迹,但就实 质而言他与大禹治水有本质的区别,不是将汹涌 的降水导入堤内,而是利用海潮的落差发挥缓冲 水势的作用,因而这也只能是滨海民众才可能想 出的创新之举。内地汉族居民断然不可能做出这 样的创意。其实是用巨木为桩加固海堤。据文中 所: 言外用木,立于水际,去岸二丈九尺,立九木, 作六重,象易既济未济二卦。 这样的技术措施与 内地江河堤塘的修筑也大不一样。这些木桩都是 打在河床的水陆交 界面。涨潮时要浸泡到海水 中,退朝后又会全部露出地面。凭常理推测似乎 很易腐烂,难以做到常年稳固。殊不知,在海陆交 错地带,木桩的表现会与陆地上大

22、不 _样。这是 因为海水还咸水河水是咸水,海水和河水的交错 作用以及木材的不断水侵和不断晾干,就会使得 这些木桩,陆上生长的河水生物和海里生长的生 物都不能在这些木桩中壮大群落,这才使得看似 容易腐烂的木材旦这样利用后,反而能够确保 百年不毁。这同样是滨海居民才可能积累起来的 本土生态知识和特有技术。钱氏只不过是能够将 这些滨海居民的特有知识和技术融会贯通罢了。 因 而修堤的成功,不仅是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也 是当地民众智慧的结晶。钱氏作为这一事件的代 表,曰后被尊为神,显然不是感情所使然。而是这 样庞大的社会文化群体的意愿表达。滨海社会文 化才是钱氏被深化的根基所在。 除了修筑御海塘堤工程外

23、,钱缪为了确保整 个杭州城在潮汐面前的安全,还 建候潮、通江等 城门;又置龙山、浙江两闸,以逼江潮入河 M1086。 从而确保在大潮时被顶脱的钱塘江水不会漫入杭 州城。免除了海潮对杭州城的威胁。另外钱塘江 中海油 一 块巨石称为 罗刹石 横截江涛,海舶 经此,多为风浪击覆 M钱氏在新建了御海工程 时将这块罗刹石强行削 平 M 1771削低,以致 开 平中,为潮沙涨没 ” M 259 ,至此之后海船可以直达 杭州城下,江船也可以顺江直接入海,大大便利了 杭州的水运条件 ,对杭州城的繁荣贡献极大。 至于海塘修筑后为当地民众带来的利益,笔 者将其归纳为两个方面。 其一,奠定了杭州城繁荣的根基 江挟海

24、 潮,为杭人患,其来已久 ” M 324。钱氏主持修成了 捍海塘后,大大减轻了钱塘潮对杭州城的威胁。 使杭州城得以形成钱塘江流域的经济政治中心。 同时罗刹石被削平,杭州的港口条件得以改善, 舟楫辐辏,望之不见其首尾 ” M 1775使得杭州有条 件成为著名的国际大都会。因而可以说没有钱氏 的功绩,就没有曰后杭州的繁荣。没有滨海民众 本土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创新,钱氏也无法实现 划时代的创新。钱氏后世被尊为神,完全得益于 滨海文化的社会感召力。与单纯的宗教信仰并不 存在直接的关联性。 其二,成功的捍卫了杭州周边民众的生命财 产安全 , 特别是确保滨海新建农田的稳产高产。 捍海塘的修筑 ,使得 边江

25、石岸无冲垫之失 , 缘隄 居民无惊溺之虞 18 812。钱塘潮涨潮落 , 人民都可 以安 居 落 户 。 昔 之 汪 洋 浩 荡 ,今 成 沃 壤 平 原 M1S7, 久之,乃为城邑聚落,凡今之平陆,皆 昔时之江也 ” M 324。居民生存环境的这一巨变,为 政府大力推进本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基础 , 如侨书 大略所言: 浙西,昔有营田司。自唐至钱氏时 , 其来源去委,悉有堤防、堰闸之制。旁分其支脉之 流,不使溢聚,以为腹内畎亩之患。是以钱氏百年 间,岁多丰稔。 钱塘富庶,由是胜于东南 ” M 1087。 凭借着一记载,不难看出,早在钱氏成功修建捍海 塘之前,来杭州地区任职的官员其实早就注意到 了

26、与海潮做斗争的重要性 , 而且把这项工作作为 自己的职守去加以认真履行。这就表明捍海塘的 成功并非凭空而来 , 而是滨海众多本土知识积累 积淀的总成。只不过捍海堤修成后由于工程设计 极为彻底 ,因而能够做到在钱氏家族统治浙江地 区确保年年丰收。自捍海塘修成后的情形 E7 280, 两浙海塘通志做了如下追记: 钱氏所筑之塘 , 至大中祥符间遂决。凭借这一追记 , 至少可以表 17 2014 年第 6 卷矛 4劭 本土知识与生态建设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7、 http:/ 明 ,钱氏所修捍海塘确实堪称恢宏浩大,功垂百世 的业绩。也足以折射滨海民众本土知识与技术的 科学性和合理性。 长期以来,世人习惯于延续这样一种误读,误 以为汉文化内部不存在地域性差异,因而任何人 只要建功立业,都可以被民众推上封神榜。但深 入剖析了钱氏创新修建捍海塘的技术细节后,却 不难发现,滨海地区的汉族民众其实还掌握着另 一套与内地有别的知识和技术。而且更能适应于 滨海潮汐环境的需要。因而,钱氏的成功和钱氏 被尊称为潮神显然不能用内地的其它人和其它功 绩等量替换。钱氏的功绩和他后世所获得的殊 荣,其实是杭 州地区滨海地域文化支撑的产物。 因而对这样的功绩和对这样的信仰,需要

28、结合其 社会文化背景,一并考量,才有助于深化对这一事 件的认识。同时也更有利于发掘滨海宾本土知识 和技术,以服务于当代的海洋生态建设。 四、 神化 钱缪的余波 在神化钱氏的后世余波中,最有趣的莫过于 对创新堤塘造福民众的捍海塘修建,反而淡出了 后人的视野。而虚张声势,假戏真做的射潮之举 , 反倒成了神化钱氏的由头。这种情况在南宋时代 的文人著述中已经成了习惯性的传言。咸淳临 安志载有 钱武肃王 因命强弩手数百以射潮 头,又致祷于胥山祠,仍为诗章函钥置海门山, 既而潮水避钱塘东击西陵 M。这段表述真有点 立竿见影的神效,1经放箭潮水即可退去。然而 正因为这样的传说太容易冒滥了,不管任何人,只 需

29、要套用这一传说,都可以贪天功为己有,于是各 式各样的镇海巫术传闻也就史不绝书了。其中, 赶来凑热闹的佛教徒编造传说最离奇,也最能蛊 惑人心。又据临安志载 钱氏有吴越时,曾以万 弩射潮头 ,终不能却其势,后有僧智觉禅师延寿同 僧统赞宁创建斯塔(六和塔)用以为镇,相传自尔 潮习故道 。对比两者对同 _件事的记载却自相 矛盾,无法兼用。 冒滥作伪也就不言自明。事实 上 ,类似的传闻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仅在于捍海塘 的功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淹没。反而是倡导因 地制宜,因俗设制的清康熙皇帝能够清醒意识到, 区域性神祗的教化之功。于是将钱氏封为钱塘江 海神,其后,雍正年间浙江总督李卫又进而奉敕在 浙江海宁修

30、建海神庙,直接将钱缪安置在正殿主 2014年第 6 卷第 4 期 神的位置,接受民众的朝拜。通过这一系列余波, 不难发现 ,对海神的祭祀,其实已经发生了令人目 不暇接的转换。伍子胥和钱缪到底谁为涛神、谁 为海神、谁为潮神,在历史的眼睛中,犹如走马灯 -样 ,谁也无法理顺。不过 ,这恰好是民间信仰的 常态。而区域性本土知识和技术的常态,则有所 不同,由于这是一种特定区域文化的社会事实,其 所创造的业绩,也存在了诸多的客观见证 ,任何人 也无法篡改或张冠李戴。因而,民众之所以愿意 奉钱缪为神,依托的恰好是区域性的社会文化。 涉及到信仰的传说,只不过是历史进程中的花絮 而已。 笔者认为,杭州百姓对钱

31、缪修筑捍海塘所产 生积极效果的感激是传说长存的内因;儒家文化 影响之下普通民众对统治者的崇拜与敬仰是传说 得以长期延续的动力,尤其是积极为民众谋福祉 的统治者;而汹涌的钱 塘江海潮是传说产生和 神 化的外因S ;当然,江浙地区民众 信鬼神, 好淫祀 的风俗也是传说得以生生不息的重要 因子。 五、余论 就表面而言,无论是钱氏称王于浙江地区还 是他成功的修建了捍海塘造福民生,甚至是他被 后世奉为神灵 ,似乎都属于个人的行为极其结果。 这是一种十足的误解,事实上,在钱氏建立功业的 过程中,滨海社会文化在期间发生着极其重要的 作用。特别是创新了抵御海塘的堤塘建构,对滨 海本土的知识和技术的集中体现。因

32、而,他在后 世被奉为神灵,其实有着极为深厚的社会文化基 础。而这一点正是此前经常 被忽略的关键问题。 自唐中后期,汉文化事实上发生了一系列巨变,从 此前的依种旱地农作到转型了仰仗精耕细作的固 定稻田经营为经济支柱,汉文化也随即发生了重 大的转型。在长江下游和淮河流域,具体表现为 大规模的修建圩田,要知道汉民族早年的治水传 统乃是圣人不与争,而大修圩田恰好标志着人们 开始正面的与水交锋。将水域改造为农田,也就 是新一代的圣人恰好是要于水争地。这一新奇现 象很快就传递到浙江地区,同时也就引发浙江地 域文化的巨变。 在不具备成套的圩田修筑技术之前,浙江地 区的民众是将钱塘潮的潮汐带作为渔猎场或者是

33、18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民 族 文 化 学 刊 Journal of Original Ecological National Culture 本土知识与生态建设 Journal of Original Ecological National Culture 原 生 态 民 族 文 化 学 干 1j 通商古道来加以利用。对稻田的耕作而言,必须 的生态位处于空缺状态。圩田技术 一 旦进入浙江 地区,必然意味着浙江地域不仅是一般的与水争

34、 地,而是直接的向海洋争地,其难度和艰巨性可想 而知。在多年的努力,经成效有限的背景下,钱氏 敢于直面汹涌的钱塘潮,以巫术的方式去安定民 心,进而大胆的去利用当地民众的本土知识和技 术,组织民众创新建成了捍海塘。使水稻控制的 空缺生态位得到了有效的填补,将原先的洪泛带 改造成了千倾良田。这对个人而言是巩固了他在 当地的统治,对民众而言,则是造就了千年的福 泽。对技术而言,则是创新了与海拼搏的整套技 术与装备,开创了地域文化的新时代,即固定农耕 稻作文化时代。仅仅这样 业绩,被后世奉为神灵, 其实 _点也不过分。令人遗憾的恰好在于钱氏所 统辖的地域,仅是偏安 _隅之地。在庞大的汉文 化主流圈内,

35、小到不足一提。因而,其功业被淹 没 ,射潮的 自欺欺人 反而得到彰显。虽然事出 有因,但却能给我们提供 _个重大的启示,在汉文 化圈内,类似的例子俨然不少,正等待着我们去认 识和发掘利用。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特殊地区的 文化精华,我们才能够抚去历史的尘埃和文化偏 见的干扰。我们才可能让这些被埋没的地域文化 精彩重放异彩。 表 i五代前后杭州地区的海潮灾害与筑塘史迹 时间(年) 地区 灾害情况 文献出处 773 大风潮溢,垫溺无算。 读史方舆纪要卷 90 钱 塘江 775 七月己未夜,杭州大风,海水翻潮,飘荡州郭五千余家,船千 余只,全家陷溺者百余户,死者四百余人。 旧唐书 五行志 长庆年间 (8

36、21 -824) 钱塘县 石姥庙 其神石瑰,当唐长庆间江涛为患,神竭家资筑堤 捍之,竟死于事 咸通中封潮王,故俗称潮王庙。 西湖游览志卷 23 石姥 庙, 846 杭州刺史李播修钱塘江防潮堤 杭州市志第 1卷大事 记上 860 钱塘县 钱塘县旧县之南五里,潮水冲激江岸,奔轶入城,势莫能御 刺史崔彦曾开三沙河以决之。 海塘新志卷 3 900 浙江又溢坏民居。 读史方舆纪要卷 90 钱 塘江, 907 -911 钱塘江中 罗刹石,在山之东南,横截江涛,海舶经此,多为风浪击覆 后改名镇江石,五代开平中,为潮沙涨没。 西湖游览志卷 24 1012 浙江击西北岸益坏,稍逼州城,居民危之。即遣使者同知杭

37、州戚纶、转运使陈尧佐书防捍之策。纶等因率兵力,籍梢楗 以护其冲。 宋史 河渠志 1014 - 1016 江淮发运使李溥同内供奉官卢守勤按视,复依钱氏立木积石 之制 时水方大溢,(大中祥符 ) 九年,郡守马亮祷于子胥 祠下,明日潮为之却,又涨横沙数里,隄遂以成。 咸淳临安志卷 31 捍海 塘, 1036 暴风,江潮溢决堤,(俞 ) 献卿大发卒凿西山,作堤数十里,民 以为便。 宋史 俞献卿传、咸淳 临安志卷 46 俞献卿 1037 六月乙亥,杭州大风雨,江潮溢岸,高六尺,坏堤千余丈。 宋史 五行志 水(上 ) 1037 杭州江岸率多薪土,潮水冲激,不过三岁辄坏,(张 ) 夏令作石 堤一十二里。 四

38、朝闻见录,转引自两 浙海塘通志 1044 六月,大风驱潮,江岸土石啮去殆半。 咸淳临安志卷 46 杨偕 本 土 知 识 与 生 态 建 设 说明:( 1)本表据宋正海主编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总集(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2年) 、 陈桥驿等编浙江灾 异简志 水灾志(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1年 );( 2)所参考史籍有关 大水 水 等灾害的表述,因难以辨别其洪水或潮水 性质,有所省略。 19 2014年第 6 卷第 4 期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

39、d, http:/ 民 族 文 化 学 刊 Journal of Original Ecological National Culture (附记:笔者在写作拙文过程中,得到了业师 侯甬坚教授的悉心点拨与指导,深表谢忱。 ) 参考文献: 1郦道元著 .陈桥驿校证 .水经注校证:卷 40 M.北京: 中华书局 ,2007:939、 971. 2 郑肇经,查一民 .江浙潮灾与海塘结构技术的演变 J.衣业考古 ,1984 (2). 3 杨章宏 .历史时期嘉湖地区水利事业的发展与兴废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 3辑 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 社, 1985:189 -207. 4 陶存焕 .钱塘江古海塘的

40、塘型演变和经验探讨 J.水 利水电科技进展 ,1999 (4). 5 刘传武 ,何剑叶 .潮神考论 J.东南文化 ,1996 (4). 6 李志庭 .中国古代钱塘江口的 弄潮 J.浙江学刊, 2002(1). 7 朱海滨 .江南周宣灵王信仰的发生及其演变 J.史 林 ,2008(2). 8 杨金森 .漫谈钱塘潮研究 J.中国科技史料, 1981 (2). 9 袁康 .越绝书全译,卷 14 M.袁平辑,录,俞纪东, 译注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6:272. 10 赞宁 .宋高僧传:卷 21 M.北京:中华书局, 1987:547. 11 无名氏 .锦绣万花谷 :卷 5 M.上海:上海古

41、籍出版 社 ,1991:58. 12 白居易 .白居易集:卷 20、 23 M.北京:中华书局 , 1979: 443,502. 13 钱文选 .钱氏家乘 :卷 8 M.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6: 193 -194. 14吴任臣 .十国春秋:卷 77 M.北京:中华书局 , 1983:1053. 15 司马迁 .史记 :卷 66 M.北京:中华书局 , 1959. 16 董 i告,等 .全唐文:卷 680 M.北京:中华书 局 ,1983. 17 范成大 .吴郡志:卷 2 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 社, 1999. 18 潜说友 .( 咸淳)临安志:卷 31 M.台北:成文出版 社,1970

42、年 :324. 19 曾国富 .钱镠与传统宗教 J.船山学刊 ,2007 (4). 20 薛居正,等 .旧五代史,卷 133 M.北京:中华书局 , 1976:1771. 21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卷 24 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 社 ,1980:259. 责任编辑 :麻勇恒 Fighting the Tidewater: On Qian Liu? s Shooting the Tide and Hangzhou Residents? Living Environment in the Five Dynasties LIU Chuang (Northwest Institute of His

43、torical Environment & Socio - Economic Development,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 an, Shaanxi, 710062, China) Abstract : Based on the legend of King Qian Liu? s shooting the tide, the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changes of the residents? living environment in Hangzhou in the Five Dynasties. Shooting the

44、 tide, though useless in the modern sense, has long been praised to date by people living in and around Hangzhou City, profoundly reflecting the severe impacts the Qiantang River tides on peoples life before the Five Dynasties. After shooting the tide, seawalls and other supplementary facilities wer

45、e built, which greatly improved people? s living environment for a long time, promoting the Kings achievement image as well as leading to people? s respect and even worship to him. Key words: Qian Liu; shooting the tide; the Qiantang River tides; living environment 20 4本土知识与生态建设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