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文化世家序.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811 上传时间:2017-10-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9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越文化世家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吴越文化世家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吴越文化世家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越文化世家序.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吴越地区,包括现在的苏南、上海和 浙江全境,自古以来就有着密不可分的 文化联系。考古发掘的材料已经确证 :大 约十万年前,已有人类在今浙江建徳一 带居住(被称为 建徳人 ) :至少一万 年前,吴地的先民已在长江下游三角洲 和太湖流域居住、繁衍、生息。而距今七 千年的河姆渡文化(在今浙江余姚市境 内)及稍后兴起的、距今约四至六千年 的马家浜文化(在今浙江嘉兴境内)、崧 泽文化(在今上海青浦)和良渚文化 (在今浙江余杭境内 ), 以其在当时绝对 先进的制陶、制玉工艺和打制、磨制、编 制的石器、骨器、木器、竹器等生产工具、 生活用具以及干栏式建筑模式,向全世 界宣吿了中华民族起源的多元性,宣告 了

2、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太湖流域、钱塘 江流域文明历史的悠久与发达。从此,人 们再也不应该抱持黄河中心主义的态 度,以鄙爽或自卑的眼光去谈论这块所 谓的 东夷荆蛮 之地了。 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 吴 、 越 的称谓始于殷周之际。据史记 吴太伯 世家和越绝书、吴越春秋等书 记载 ,大约三千一百多年前,周太王古公 父的长子泰伯、次子仲雍 ,为了避让王位 而东奔 荆蛮 , 自号句吴 , 荆蛮义 之 ,从而好之者千余家,立为吴太伯 。 后来,周武王伐纣胜利后, 追封太伯于 吴 。到吴王圓庐时,国势强盛 ,乃筑大 小二吴城 ( 或称 吴越城 )。其子夫差, 一度称霸于诸侯,国土及于今之江、浙、 鲁、皖数省,后

3、被越王勾践所灭 ,其地为 越吞并。至于 越 之缘起,据史书所载, 是因夏禹死后葬于会稽 ( 今绍兴有 大 禹陵 存焉 ), 夏后帝少康封其庶子于 此 ,传二十余世而至允常、勾践父子,自 立为越王,号 於越 ( 於 读作 乌 ,有专家认为是越人方言的语气 语,也有专家认为 於 同 乌 ,同 鸟 ,是古越族以 鸟 为族 徽或图腾 的证明)。其时吴越争霸,先是吴胜越 畋 ,后来越强灭吴,勾践称霸,再传六世 而为楚所灭。 作为诸侯国的吴、越虽然灭亡,但其 所开辟的疆土名称及其文化习俗却一直 传承并不断丰富发展以至于今。如吴县、 吴郡、吴中、吴山、三吴、吴语等等,皆承 句吴 而来 ;如越郡、越都、吴越国

4、、越 中、越族、越语、越剧等等,皆承 於越 而来。从历史地理而言,吴越分厲两地却 有许多重叠,如 吴会 ,或指会稽一郡, 又指吴与会稽二郡 ;如 三吴 ,既含吴 地,又含越地,跨越今之江、浙二省 ;如 吴山 ,却不在吴都(今厲苏州) 而在 越地(今厲杭州)。正如越绝书 纪策 考所记伍子胥之言道: 吴越为邻,同 俗并土 :西州大江,东绝大海。 以及同 书范伯篇所记范蠡之言说: 吴越二 邦,同气共俗。地户之位,非吴则越。 这 里所谓两个 邻邦 的 同俗并土 或 同气共俗 ,正说明其文化风格的一致 或接近。犹如经过数千年的积淀而形成 具有独特风格的 齐鲁文化 、 三晋文 化 、 荆楚文化 等文化类型

5、一样,在 绵亘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也形 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和强大生命力的 吴 越文化 。 吴越地区的自然环境,可谓四季分 明,气候适宜 ,山明水秀,土地肥沃。其人 文环境,则堪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豪 杰英才,世代辈出。从中国历史发展的全 局而言 ,我们应当承认,自般周至隋廣的 两千多年间,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始终 处在北方 中原 地区,因而在文化上也 基本上是以秦晋、齐鲁文化为主导。但自 三国两晋以降 ,尤其隋唐以后,伴随着中 国政治经济重心的南移,吴越地区也日 益显示出文化中心的地位。于是 ,这个地 区被人们形容为 鱼米之乡 、 文献名 邦 ,东晋皇帝发出了 今之会稽,昔之 关中 的感叹

6、,唐末五代出现了 苏湖 熟,天下足 的民谣,宋元文人写 出了 东南财賦地 ,江浙人文薮 的诗句。而 且,据有关专家统计:明清时期的江苏、 浙江两省,科举考试录取的进士人数在 全国名列第一、二位 :浙江一省兴建的书 院总数约 600所 ,居全国首位 ;江浙的藏 书刻书、新闻出版、诗画、戏曲等文化行 业,在明清乃至近代,都是全国最繁荣发 达的省份。在这样的历史人文背景下 ,吴 越江浙地区涌现出了一大批在中国文化 史上能占一席之地的文化名人,其中许 多名家又由个人及于家族,形成了绵延 数世(甚至数十世 ) 或辉煌一代的文化 世家。在这些文化世家中 ,有世代为官而 且文名卓著的政治世 家兼文化世家的

7、(如姑苏范仲俺父子、余姚王阳明父子、 崑山徐乾学兄弟、钱塘徐潮、徐本家 族 ), 有从政治世家转变为文化望族的 (如从五代吴越国王钱镠到近代学术大 师钱玄同等)。有在经学、史学、文学等 传统学科方面影响较大的人文科学世家 (经学如魏晋六朝时的余姚虞氏、明末 余姚二邵、嘉定钱大昕兄弟 ;经史兼擅的 如余姚黄宗羲兄弟、甬上万斯大、斯同兄 弟以及余杭国学大师章太炎等:文学如 明代苏州冯梦龙兄弟、明清两朝的崑山 晛褰与思考 2001. 4 71994-201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8、, http:/ 三联书店杭州分销店畅销书排行榜 经济解释 一 张五常经济论文选 27.00 商务印书馆 柳如是别传(上下 ) 98.00 三联书店 大败局 23.00 浙江人民出版社 写食主义 15.00 四川文艺出版社 上帝的笑 21.00 当代世界出版社 理解媒介 论人的延伸 24.00 商务印书馆 万历十五年 12.80 三联书店 制度经济学 一 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 35.00 商务印书馆 中国 :挑战腐败 25.00 浙江人民出版社 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精) 23.00 安徽教育出版社 归氏、现代富阳的郁达夫兄弟、绍兴鲁迅、 周作人兄弟等),也有医学、数学、天文地 理等自然科学世

9、家(如钱塘沈括、无锡顾 祖禹、临海王士性等 ), 还有书法、绘画、戏 曲等艺术世家 ( 如山阴王義之、镇江米市、 苏州文征明、松江董其昌、湖州赵孟頫、兰 溪李渔 ) 和父女、母女诗画家(如平阳蔡英 父女、台州吴门三才女等)、藏书刻书世家 (如宁波范氏天一阁、常熟毛氏汲古阁、湖 州刘氏嘉业堂 ), 以及独树一帜的懦学世 家 一 衢州孔氏南宗。如此等等,不胜枚 举!这许许多多各具特色、各有专长的文化 世家,为形成五彩缤纷、百舸争流而且富有 批判求实、经世致用精神的吴越文化作出 了重要贡献。读者只要稍稍留意于本书,就 可观赏到吴越文化的万千风采,并可判定 笔者所言非虚了。 根据我们并不完整的统计,仅

10、仅在今 苏南、上海和浙江地区,正式列名于国史纪 传、称得上是 文化世家 的就有三百余 家。然而由于篇幅及本书体例所限 ,我们只 能选择其中约三分之一(丨 14家)作为本 书立传编写的对象,这其中还不包括一些 本人声名卓著但家族名声不大、难以构成 世家 条件的文化名家(如王充 、嵇康、 叶适、朱舜水、王国维等)和宗教名家(如 蕙皎、贯休、弘 _、太虚等),因此,严格地 说 ,我们这部称名吴越文化世家的书只 不过是截止于 1949年的吴越(江浙 )地区 文化家族的一个片面总结,而不是全面的 吴越文化史总结。 本书的选题、定体例,主要应归功于 中国文化世家丛书的总主编曹月堂先 生以及丛书编委会。而

11、吴越 卷的编目、 定篇与统稿,则主要由本卷主编吴光、則主 编罗义俊、管敏义负贵,其中罗义俊统改了 卷上,管敏义统改了卷中,吴光统改了全 稿。此外,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則主任王志 邦研究员曾向 我们提供了一部分编目参考 资料 .在此谨表谢意。 还需要略作说明的是,由于 吴越 卷 涉及的地域较广,世家较多,所以我们按照 既顾及文化传统又顾及历史地理变化的原 则分编为上、中、下三个小卷 :其中卷上收 吴文化区(旧厲浙西路、苏常道,今厲苏 南、上海地区)的世家 32篇,卷中收越文 化区的浙西地区( 旧厲浙西路杭、嘉、湖三 府,今厲浙江省杭、嘉、湖地区 ) 19篇,二小 卷合计 5丨篇,合编为上册 ;卷下

12、收越文化 区的浙东地区(旧厲浙东路的宁波、绍兴、 台州、金华、衢州、严州、温州、处州 A府 ,今 厲浙江省宁波、绍兴、台州、金华、衝州、温 州、丽水诸市地 ) 凡 63篇,编为下册。这种 区分,主要是尊重历史文化传统的大致区 分 .而非严格按照纯地理方位或现行政区 划分而划分的。 本卷从策划、编目、遴选作者到定稿、 出版,为时三年。无论是撰稿者还是主编 者,都是尽心尽力的。但毕竞写作人员较 多,水平不一 ,故在文字上必有魯鱼亥豕之 讹,在内容上或有繁简失宜、史实误漏之 嫌,还是要敬请读者鉴谅和指正的。是为 序。 71994-201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栏图书由Ills州分销店提供 门市部地址:杭大路14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