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五代杭州天柱观与江南道教发展论考——以钱镠所撰《天柱观记》为中心.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771 上传时间:2017-10-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末五代杭州天柱观与江南道教发展论考——以钱镠所撰《天柱观记》为中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唐末五代杭州天柱观与江南道教发展论考——以钱镠所撰《天柱观记》为中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末五代杭州天柱观与江南道教发展论考——以钱镠所撰《天柱观记》为中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末五代杭州天柱观与江南道教发展论考——以钱镠所撰《天柱观记》为中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14年第 2期 第54卷 (总 248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No. 2 2014 Vol.54 General No.248 唐末五代杭州天柱观与江南道教发展论考 * 以钱镠所撰天柱观记为中心 刘凯 摘要 :杭州洞霄宫是宋代最著名的道观之尤其是在南宋时期曾被号称为 天下宫观之首 ” 具有重 要学术研究价值。这座道观之所以能够在宋代取得如此显赫的地位,与唐末五代时期吴越王钱镠延请天台山 著名高道闾丘方远以及重修天柱观有关。文章以钱镠所撰天柱观记为中心,探讨了以

2、钱镠为代表的吴越 政权与闾丘方远教团的关系及其重振天柱观的具体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唐末五代这 _动荡时期道教与 政治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唐末五代;杭州天柱观;政教关系 中图分类号: K2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9639(2014)02 -0099 -11 唐朝是道教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乱和分裂 割据 ,使道教的生存和发展呈现出 南北不同的特点。北方中原地区因战乱较多,道士与道教团体面临着生存的困难 ,不少历史上有名的道 观或道派因战火而衰败 ;而在南方则相对安宁,尤其是南方各国统治者大都重视道教,因而使道教得到 了进一步传播发展,其中尤以割据

3、四川的前蜀和割据江浙的吴越国最为著称 。本文试图以吴越国的 建立者钱缪所撰天柱观记为中心,探讨唐末五代杭州等江南地区道教的生存处境和发展特点,并进 _步揭示这 _时期道教与政治的密切关系。 、 唐代杭州天柱观与唐末钱镠天柱观记碑的由来 吴越国( 907 978)是唐末五代时期江南地区最重要的地方割据政权之由杭州临安县人钱缪创 建,以杭州为首府,拥有两浙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历三代五王,至 978年纳土归宋,是五代十国中存在 最久的政权。钱镠及其继任者采取保境安民、重农桑的政策 ,使吴越国成为五代十国中最为安定富有的 国家之一。而其对宗教也采取支持的政策,使佛、道二教都得到了重要发展。 杭州天柱观

4、始建于唐高宗弘道元年 ( 683)。其创建之初,仅为杭州余杭县一座普通的地方道观。 至唐玄宗时期,著名道士朱法满、叶法善、司马承祯、吴筠等人先后在此进行过道教 活动,但此观的影响 力并未超出江南地区。直到唐末五代时期,吴越王钱镠延请天台山著名高道闯丘方远来此创建上清院 *收稿日期 :2013 09 05 作者简介:刘凯,中山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广州 510275)。 有关唐末五代四川道教史的研究 , 参见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修订本)第 2卷 ,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6 年 , 第 414 468 页; Franciscus Verellen(傅飞岚 ) , Du Guangting

5、( 850 933) : taoiste de cour a la fin de la Chine mdivale(杜光庭 ( 850 933) - 中古中国末叶的皇家道士 )( Paris: College de France, Institut des hautes ecoles, En vente, De Boccard, 1989)。 99 ?1994-201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 2期 派之后,天柱观才异军突

6、起,开始成为在江南地区有重大影响的道观。北宋初期,天柱观改名为洞霄宫, 从此不断得到宋廷的封赏 ,于是成为全国地位最显赫最重要的道观之这种状态 _直持续到宋末元 初。因此,唐末五代也是杭州天柱观发展最具转折意义的时期。 唐昭宗乾宁二年 ( 895),时为镇海军节度使的钱缪调动军队开始为闯丘方远教团重建衰败已久的 天柱观。新的天柱观于光化三年 (900)最终建成,钱 氏此时已经统一两浙,被唐朝封为彭城郡王,钱缪 于是作天柱观记以记载其重建缘由及其经过天柱观记近 2000字 , 是历史上杭州天柱观(洞霄 宫)碑文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碑刻。南宋孝宗隆兴元年 ( 1163),宰相周必大游历洞霄宫时记录

7、称 : 众山之中一峰稍高者 ,天柱也。宫门立钱缪大碑,颇叙兴废。 ” 该碑矗立在宫观正门这一最紧要处,因 此 , 周必大称之为 “ 钱缪大碑 ” 。 钱缪天柱观记在论及重建天柱观的原因时称: 此观创置之始,本对南方,后有朱法师相度地形,改为北向。虽依山势,偏侧洞门,其洞首阴背 阳,作道宫而不 可,致左右岗垄,与地势以相违,背洞门而不顺百灵,使清泉却侵白虎,致使观中寥 落,难驻贤德,皆为尊殿背水激冲之所致也 . 遍寻地理,观其尊殿基势,全无起发之由。致道流困 穷,二时而不办香灯,竟岁而全无醮阅。 根据这段文字,钱缪重建之前的天柱观已极度衰败 “ 观中寥落,难驻贤德 ” ,道士也无法进行基本 的斋

8、醮活动。钱缪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 一 个直接原因,是唐玄宗时著名道士朱法满将原本坐北朝南的 道观改为坐南朝北所致 ,即因宫观的朝向位及风水的错误所造成的。然而天柱观记亦称 “ 普天之 下,灵迹甚多,自兵革荐兴,基址多毁 ” ,即反映了唐末道教普遍衰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唐末连年战乱所 致。黄巢起义军虽然于公元 884年被镇压,但此后唐中央的权威更弱,天下纷乱已成定局。而本文所讨 论的吴越地区,先为黄巢起义军占领,其后又为淮南高骈、浙西周宝等众多藩镇之间不断征战争夺,使吴 越地区佛、道二教都遭到很大的破坏 。因此,唐末杭州天柱观衰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唐末战乱频 仍所致。而唐末五代的这种时代特点

9、,也决定了道教和佛教信徒往往只有依附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藩 镇 ,才能在乱世中保全性命和维系宗教基本的生存 。 二、天柱观记所见吴越王钱镠与道士闾丘方远的关系 从天柱观记可知 , 道士闯丘方远是钱缪重建天柱观这 _历史事件中最关键性的人物。闯丘方远 是舒州宿松县(今安徽宿松县)人,既是天台山南岳宗的传人,也是在唐末有重要影响的道教领袖人物, 而他成为钱缪重建天柱观一事的主角 , 应与唐末天台山道教的极度衰败有关。北宋初孙夷中所撰三洞 修道仪称: 五季之衰,道教微弱,星弁霓襟,逃难解散,经籍亡逸,宫宇摧颓。岿然独存者,唯亳州太清宫 矣。次有北邙 、 阳台 、 阳辅 、 庆唐数观 , 尚有典刑。天台

10、 、 衡湘 、 豫章 、 灊岳 , 不甚凌毁 , 山 东即邻于扫 地矣。 引文中特别提及 天台、衡湘、豫章、漘岳 ” 为摧颓最严重的四处道教中心。其中 天台 ” 即天台山, 周必大文忠集卷 165,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986年,第 1148册,第 781页。 邓牧洞霄图志卷 6天柱观记,丛书集成初编,第 3168册,第 72页;另见陈垣编道家金石略,北京:文 物出版社, 1988年,第 195页。 参见沈汾续仙传卷上丰去奢,道藏第 5册,北京:文物出版社等, 1987年,第 82页。释赞宁宋高僧 传卷 9唐杭州径山法钦传,北京:中华书局, 1987年,第 212页;释赞宁宋

11、高僧传卷 12唐杭州龙泉院文喜传,第 293 页 。 孙夷中三洞修道仪,道藏第 32册,第 166页。 100 ?1994-201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唐末五代杭州天柱观与江南道教发展论考 而 “ 衡湘 ” 主要指南岳衡山,两地均是闯丘方远所属的天台南岳宗的本部 ,可见,唐末天台山的 “ 不甚凌 毀 ” ,应是闯丘方远率领其教团舍弃天台根本而投奔杭州钱氏政权的主要原因。天柱观记碑文中有 多处涉及闯丘方远,其文称: (1) 乾宁二年 ( 895),镠 遂抗

12、直表,上闻圣聪,请上清道士闾丘方远与道众三十余人,主张 教迹 , 每年春秋四季 , 为国焚修。镠特与创建殿堂 , 兼移基址。 (2) (镠)又续发荐章,奏闾丘君道业。圣上以仙源演庆,真派流辉,方瑶水以游神,复华胥而入 梦。欲阐无为之教 , 欣闻有道之人 , 敕赐法号为 妙有大师 ” , 兼加命服。虽寒栖带索之士 , 不尚宠 荣,在法桥劝善之门,何妨显赫。 (3) 妙有大师闾丘君,灵芝异禀,皓鹤标奇,诞德星躔,披霓灵洞。朝修虔恳,科戒精严,实紫府 之表仪,乃清都之辅弼。加以降神之地,即舒州之天柱山也,游方有志,蹑曆忘疲。自生天柱之前, 驻修天柱之下,察其符契,信不徒然。 这几段文字主要是颂扬闯丘

13、方远道业精深以及 为国焚修 ” 的事迹,而闯丘方远还因为钱缪 的推举 而得到唐昭宗敕赐的 “ 妙有大师 ” 法号。其中 上清道士闯丘方远与道众三十余人 ” 这一记载,应是当时 天柱观内部组织最具体的数字。而碑文亦指出钱氏支持闯丘方远的目的,是为了使其于 每年春秋四 季,为国焚修 ” 。碑文对闯丘方远的道业极尽赞美之辞,认为其出生地 “ 天柱山 ” 与驻修地 “ 天柱观 ” 在名 称上也是一种神奇的巧合。 然而 , 碑文未提及闯丘方远的学道经历及其道法源流。而唐末五代沈汾所著的续仙传和北宋初 年钱俨所著的吴越备史,是有关闯丘方远生平事迹最完整的记载。这两部书一为仙传 ,一 为史书,内 容可以相互

14、补 充。除此之外,元代邓牧的同霄图志、赵道一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也有相关记载, 但都直接依据了这两部书。鉴于二书对于闯丘方远研究的重要性,兹全文录之于下。续仙传云: 闾丘方远字大方 , 舒州宿松人也。幼而辩慧 , 年十六 , 通经史。学易于庐山陈元晤。二十 九,问大丹于香林左元泽。元泽奇之,谓方远曰: “ 子不闻老子云 吾有大患,为吾有身。 盖身从无 为而生有为。今却反本,是曰无为。夫无为者,言无即著空,言有则成碍,执有无即成滞,但于有无 一致 , 泯然无心 , 则庶几乎道?且释氏以此为禅宗 , 颜子以此为坐忘。易云 无思也 , 无为也 , 寂 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其归一揆。又经云 迎

15、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是何物也? 子若默契神证,又何求焉?所惜者,子之才器,高迈直可为真门之标表也。 ” 方远稽首致谢而去,复诣 仙都山隐真岩事刘处静 , 学修真出世之术。三十四岁 , 受法箓于天台山玉霄宫叶藏质 , 真文秘诀 ,尽 蒙付授。而方远守一行气之暇,笃好子史群书,每披卷必一览之,不遗于心。常自言 “ 葛稚川、陶贞 白,吾之师友也。 ” 铨太平经为三十篇,备尽枢要,其声名愈播于江淮间。唐昭宗景福二年 ( 893), 钱塘彭城王钱镠深慕方远道德,访于余抗大涤洞,筑室宇以安之。昭宗累征之,方远以天文推寻,秦 地将欲荆榛 , 唐祚必当革易 , 侔之园绮 , 不出山林 , 竟不赴召。乃

16、降诏褒异 , 就颁命服 , 俾耀玄风 , 赐 号 “ 妙有大师 ” 、 “ 玄同先生 ” 。阐扬圣化,启发蒙昧,真灵事迹,显闻吴楚。由是从而学者,无远不 至 , 弟子二百余人 , 会稽夏隐言 、 谯国戴隐虞 、 荥阳郑隐瑶 、 吴郡凌(陆)隐周 、 广陵盛隐林 、 武都章隐 之,皆传道要而升堂奥者也。广平程紫霄应召于秦宫,新安聂师道行教于吴国,安定胡谦光、鲁国孔 宗鲁十人 , 皆受思真炼神之妙旨。其余游于圣迹 , 藏于名山 , 不复得而记矣。天复二年二月十四 , 沐 浴焚香 , 端拱而坐 , 俟停午而化 , 颜色怡畅 , 屈伸自遂 , 异香芬馥 , 三日不散。弟子以从俗葬 , 举以就 道教天台

17、南岳宗的形成源于司马承祯从天台山来到南岳传教,之后经过司马承祯在南岳的传人薛季昌及其弟 子等众多道士的努力,使颇具地域文化特点的南岳天台宗盛极一时,并形成了自己的传道世系,在唐代中后期道教界具 有重要影响。主要道士有田虚应、冯惟良、陈寡言、徐灵府、应夷节、叶藏质、左元泽等,闾丘方远、杜光庭是这一宗派在唐 末五代的两位代表人物。参见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 (修订本)第 2卷,第 401 404页;袁清湘徐灵府与上清派南 岳天台系,中国道教 2009年第 6期。 101 ?1994-201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

18、l rights reserved, http:/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 2期 棺,但空衣而尸解矣。葬于大涤洞之傍白鹿山。复有道俗于仙都山及庐山累见之,自言 “ 我舍大涤 洞,归隐灊山天柱源也。 而吴越备史则记载天祐三年 ( 906)二月云: 是月丁酉 , 玄同先生闾丘方远卒。 方远其先齐人,婴之后也。父闰不仕,以文学节行称。方远幼辨慧,学于庐州道士陈玄悟,寻传 法箓于天台主洞霄宫叶藏质。方远雅好儒学,每披卷得之,趋必曰: “ 葛稚川、陶隐居,俱吾之师友 也 。 ”诠太平经为十三篇。景福庚戌岁( 890), 始居余抗大涤洞。初入谒王 , 谈庄老之义 , 逡巡而 罢 ,退而叹曰

19、“ 彼英雄也 , 是不宜与谈玄虚之道! ” 翌日入谒 , 遂陈春秋 , 因延之尽日。由是 , 王厚 加礼遇,重建天柱宫,俾以居之。王奏请赐紫,又敕赐号 “ 玄同先生 ” 。一日,王于城南楼,命方远图 形,前一夕王梦方远驾鹤至,由是王益奇之。江东罗隐每就方远授子书,方远必瞑目而授,余无他 论,门人夏隐言谓方远曰 “ 罗记室,上令公客,先生何不与之语? ” 方远曰 “ 隐才高性下,吾非授书, 不欲及他事 ” 。而隐亦尽师弟之礼。是日乃降圣节,前一日王使人以香花至,方远受讫,乃入斋中, 作控鹤坐,怡然而逝。复有异香满室,王以夏隐言继其住持也 。 结合两段传记史料,闯丘方远为舒州宿松县人,其地有道教名

20、山 一 天柱山。天柱山又被称为 “ 天 柱源 ” ,或名潜山、霍山等等,汉武帝时期,曾是国家祭祀体系中的 “ 南岳 ” 。闯丘方远自幼就生长在这 个道教氛围十分浓厚的地方。他后来到与其家乡 一 江之隔的庐山跟随陈元晤学习道法。又师从于仙都 山道士刘处静。仙都山位于浙东缙云县,唐玄宗时期著名道士叶法善曾在此修炼。最后,闯丘方远来到 著名道教胜地天台山,先后师从道士左元泽和叶藏质。这种转益多师的现象,反映的正是唐代道教法箓 由低到高的传授过程。闯丘方远的师承大体出自南岳天台一 系,并且是这一派在唐末最重要的代表人 物 。而闯丘方远移徙杭州天柱观,则代表了道教南岳天台宗中心的转移。另外,两书都提及闯

21、丘方远 因编著太平经钞而“ 声名愈播于江淮间 ” 。关于闯丘方远与钱缪首次接触续仙传记载为 “ 钱缪深 慕方远道德,访于余杭大涤洞 ” 而吴越备史则记载为闯丘方远主动 “ 谒王 ” ,并将其过程描绘得颇具 戏剧色彩。两书记载看似矛盾 , 实际上反映出闯丘方远与钱缪相互支持的事实。两书都提及重建天柱 观及闯丘方远的主要道教活动,对此,我们将在后面详细论讨。 天台山道教在唐朝后期一度达到鼎盛 , 尤其是高道 辈出。闯丘方远和杜光庭作为唐末至五代前期 两位最有影响的道教领袖 ,均与天台山道教有不解之缘,而且两人的道教事业也有不少可以比较的内 容。杜光庭先是陪伴在唐朝皇帝身边,唐朝灭亡后,又被五代十国

22、时期王建的前蜀政权尊为国师。而闯 丘方远则被钱缪尊为吴越国道教领袖。两人均善于著书立说。杜光庭的著作以构建道教斋醮仪式和编 撰道教人物传记为主,特别是其斋醮科仪著作为后世所重 ;而闯丘方远则以整理道教经典为主,例如校 定陶弘景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撰太上洞玄灵宝大纲钞,而其依据太平经所作的太平经钞则 影响尤其 深远 。杜光庭弟子较少,而闯丘方远则极为重视自身教团的建设,因此在当时势力很大,其弟 子程紫霄和聂师道此后又分别服务于北方的后唐王朝与南方的南唐政权。 钱缪及其吴越政权对待宗教相当宽容和支持 。 宋高僧传即有数十处记载了钱缪对佛教的礼遇 与支持。钱缪在与闯丘方远初次交往之时,恰逢其与董昌、

23、杨行密等藩镇展开全面争夺,在争取佛、道二 沈汾续仙传卷下,道藏第 5册,第 92 93页;也见北宋张君房云芨七签,文字较续仙传有删减,北 京:中华书局 ,2003年,第 2508 2509页。 钱俨吴越备史 卷 1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464册,第 522页。 雷闻唐代潜山的信仰世界 以石刻材料为中心,敦煌学第 27辑,南华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 2008年, 第 223238 页。 有关闾丘方远的师承,参见陈国符道藏源流考附道径传授表,北京:中华书局, 1963年,第 28页;卿希泰 : 中国道教史第 2卷,第 403页。 参见王明太平经合校前言中有关闾丘方远太平经钞之内容,北京:中华书局, 19

24、60年。 102 ?1994-201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唐末五代杭州天柱观与江南道教发展论考 邓牧洞霄图志卷 6天柱观记,第 72 74页。 钱俨吴越备史卷 1闾丘方远附传,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464册,第 522页。 钱俨吴越备史卷 1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464册,第 518页。 钱俨吴越备史卷 1,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464册,第 518页。 103 教宗教势力的支持方面也不遗余力,于是对闯丘方远这样具有很高名望的道士当然不会放过。钱缪先 是在天柱

25、观为其修建临时居住的草堂以及开坛授法所用之上清坛。第二年,钱缪遂大规模重建天柱观 , 使之成为自已统治地域内的道教中心。而钱缪在天柱观记中也多次毫不隐晦地说明了其重建天柱 观以及支持闯丘方远教团的目的,其文曰: (1) 镠因历览山源,周游洞府。思报列圣九重之至德,兼立三军百姓之 福庭,于是斋醮之余,遍 寻地理。观其尊殿基势,全无起发之由。致道流困穷,二时而不办香灯,竟岁而全无醮阅。遂抗直 表,上闻圣聪,请上清道士闾丘方远与道众三十余人,主张教迹,每年春秋四季,为国焚修,镠特与创 建殿堂,兼移基址山势。 (2) 其次毕法道士郑茂章,生自神州,久栖名岳,玄机契合,负笈俱来。镠幸揖方瞳,常留化竹,

26、副妙有大师,三元八节,斋醮同修,福既荐于宗祧,惠颇沾于军俗。寻发特表,蒙鸿恩继赐紫衣,焚修 于此。 (3) 今也,仙宫岳立,高道云屯,六时而钟磬无虚,八节之修斋罔阙。有以保国家之景祚,福两 府之蒸黎。镠今统吴越之山河,官超极品,上奉宗社,次及军民,莫不虔仰神灵,遵行大道。 钱缪称重建天柱观是为了更好地举行道教斋醮仪式,从而 “ 上奉宗社,次及军民 ” “ 思报列圣九重 之至德,兼立三军百姓之福庭 ” ,即在保佑大唐王朝的同时,也保佑吴越地方的军民。此时处于风雨飘摇 中的唐朝即将走向最后的终结。而钱缪自己的吴越国已呼之欲出。因此,钱缪支持闯丘方远重建天柱 观的根本目的,还是希望通过道教斋醮仪式保

27、佑钱氏政权。钱缪本人对道教的信仰色彩并不浓。这一 点从闯丘方远与钱缪的初次见面过程中也可以看得出来 0吴越备史 记载: (闾丘方远)初入谒王,谈庄老之义,逡巡而罢。退而叹曰: “ 彼英雄也,是不宜与谈玄虚之道! ” 翌日入谒,遂陈春秋,因延之尽日。由是,王厚加礼遇,重建天柱宫,俾以居之。 可见 ,钱缪对于老庄的 “ 玄虚之道 ” 不太感兴趣,直到闯丘方远与其讨论儒家经典春秋,方得到其 礼遇。闯丘方远为钱缪举行道教斋醮最有典型意义的一次发生在天复元年 ( 901)底。这 _年,钱缪与 藩镇杨行密处在战争状态,杨行密派遣大将李神福等率兵欲图杭州,钱缪命大将顾全武率领吴越最精锐 的武勇都兵以拒之。结

28、果顾全武中伏被执 ,钱缪损失极大。这 _战役就发生在临安与余杭两县的交界 青山镇 ,也就是天柱观所在地。而钱缪老家衣锦城(临安县)也被围,杭州危急,整个吴越政权处于崩溃 的边缘。钱缪和闯丘方远等被迫迁往当时称为东府的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 )避其锋芒。史载: 时王以衣錦城被寇,命玄同先生闾丘方远下元金箓醮于龙瑞宫。其夕大雪,惟醮坛之上,星斗 灿然,殿宇无所沾洒。又有鉴湖宿钓者,闻车马之声甚众,复有一黑虎蹲于宫门外,醮罢乃去 。 道教下元节一般是十月十五日,而此次斋醮时已是十一月到十二月间。因此 ,此事属于闯丘方远临 危受命的非常之举。金箓斋是救助帝王和国 土的斋法,也是灵宝斋中最重要的斋法。闯丘

29、方远的金箓 醮似乎立即起到作用,至该年十二月 “ 淮人以师老粮乏,求成而还 ” ,即最后以杨吴政权的撤兵而告结 束。按照续仙传记载,闯丘方远病逝于天复二年 ( 902)二月,即在这场下元金箓醮仅两个多月之后。 而闯丘方远的病逝很可能与他在大雪中进行这场下元金箓醮有关。 除了天柱观与闯丘方远教团之外,钱缪与道士钱朗的关系亦具有典型意义,史载: 钱朗,字内光,洪州南昌人也。少居西山读书,边为精儒。勤苦节操,五经登科。累历世宦,清 直著称。所履皆有遗爱,时论美之。唐文宗朝为南安都 副使,后为光禄卿,归隐庐山。情深好道,师 于东岳道士,得补脑还元服炼长生之术。昭宗世,钱塘彭城王钱镠慕朗得道长年,乃迎就

30、钱塘,师敬 ?1994-201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 2期 之勤切。时朗已一百五十余岁,童颜轻健,玄孙数人,皆以明经进身,仕为宰辅,已皓首矣,而朗犹如 襁褓之子。钱镠迫传秘述。朗驻泊钱塘二十余年,忽一日告别,言 “ 我处世多年,适为上清所召,今 须去矣。 ” 俄气绝。数日颜色怡畅如生,异香满室。举之就棺,已为尸解。玄孙谓人曰: “ 吾之高祖, 年一百七十岁矣。 可知,钱缪与钱朗的接触为唐昭宗时期,与其支持闯丘方远的时间

31、大致同时,钱朗更依附钱缪长达 二十余年。钱缪推崇闯丘方远是看重其能为国焚修、保佑其政权长治久安,而钱缪看重钱朗的则是其 “ 长生之术 ” 。 三、唐末天柱观的重建及其 在吴越的影响 天柱观的重建始于乾宁二年 ( 895),建成于光化三年 ( 900),前后长达六年天柱观记记载其重 建的重点首先是选好宫观的基础与方位。邓牧洞霄图志称 “ 钱武肃王与闯丘先生相度山势,复改为 甲向,今宫基是 ”; 又称 “ 乾宁二年,与先生相度地理,改观基为甲向,营建一新 ” ; “ 缪特与创建殿堂,兼 移基址,山势有三峰两乳,兼许迈先生丹灶,遗迹犹存。遂乃添低作平,减高为下,改为甲向 ” 。此次修 复或新建的建筑

32、还包括: 草堂,钱氏所创,唐昭宗景福二年,武肃王表以居闾丘先生,既而旬旦入山问道,每三元开坛授 法箓,号上清坛,御史中丞罗隐皆入室者也。堂外环列云房,为门人弟子栖息之所。朝暮入室,退即 闭关下帷。或持经,或论道,或炼神修真,各有所至。今道院上清流派所自出也。 虚皇坛,在正殿前。旧志云:唐景福二年,钱武肃王按当时仪式,叠瓷开坛,请闾丘先生三元奏 箓于此。 草堂是宫观重修前的临时建筑,但却具有重要意义。闯丘方远在此开坛授箓 “ 号上清坛 ” ,因此闯 丘方远法派被称为上清院 ,形成天柱观三院中最后一院。所谓 “ 御史中丞罗隐皆入室者也 ” ,有罗隐题 玄同先生草堂三首为证。虚皇坛也是宫观建好前的临

33、时建筑,但作用与草 堂时期相同,皆为 开坛授 法箓 ” 。此外还有: 唐朝杉,在洞霄宫外,凡二。耆老传云:唐昭宗景福二年,闾丘先生自天台山以盂移植于此。围 二丈,高三十余丈,叶虽凋减,而枝益坚。或图之以为屏障。 这棵杉树不是普通之树,而具有法派传承的象征意义,象征着闯丘方远教团来自天台山的正统法 脉,这种做法可能学自天台山的佛教教团。此外,新建的建筑包括玄同桥、三池、聚仙亭、抚掌泉等等,详 见洞霄图志各卷 ,此处不 _例举。光化二年 ( 899),整个宫观修建完毕后,钱缪 “ 遂录画图,封章上 进 ” ,唐昭宗亦下诏敕钱缪: 敕钱镠省所 奏进重修建天柱观图一面,事具悉。我国家袭庆仙源,游神道域

34、。普天之下,灵 迹甚多。然自兵革荐兴,基址多毁。况兹幽邃,岂暇修营。卿考一境图经,知列圣崇奉,亲临胜概, 重葺仙居,仍选精悫之流,虔备焚修之礼,冀承元贶,来祐昌期。岂唯观好事之方,抑亦验爱君之节, 既陈章奏,披玩再三,嘉叹无已,想宜知悉。冬寒,卿比平安,好遣书指不多及。 可见重修完成之后,钱缪曾绘天柱观图进奏唐朝皇帝,并得到唐朝廷褒奖。天柱观亦因此奠定了作 为吴越境内最重要道观的地位。 沈汾续仙传卷中,道藏第 5册,第 91页。 邓牧洞 霄图志卷 1,第 2,4页。 邓牧洞霄图志卷 5闾丘元同先生,第 44页。 邓牧洞霄图志卷 6天柱观记,第 72,73页。 邓牧洞霄图志卷 4,第 30页。

35、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 86宋元方志丛刊第 4册,第 4166页 104 ?1994-201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唐末五代杭州天柱观与江南道教发展论考 陈葆光三洞群仙录卷 10冲素精素道全勤苦引,道藏第 32册,第 303页。 邓牧洞霄图志卷 5郑冲素先生,第 44一 45页。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 8,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第 261页。 吴越备史卷 1闾丘方远附传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464册,第 522页。 105 与闯丘方远同时来到天柱观

36、并依附钱缪的,还有来自北方中原的道士郑章(亦作郑玄章、郑茂章 等 )。天柱观记称: 其次毕法道士郑茂章,生自神州,久栖名岳。元机契合,负笈俱来。镠幸揖方瞳,常留化竹,副 妙有大师,三元八节,斋醮同修。福既荐于宗祧,惠颇沾于军俗。寻发特表,蒙鸿恩继赐紫衣,焚修 于此。 可见钱缪将郑章视为闯丘方远的副手,同样在三元八节等斋醮活动中为国焚修,并因功得赐金紫。 北宋唐子霞大涤洞天真境录有对郑章的记载,其文为: 精思院,盖冲素先生郑元章所居。先生常斋居危坐,纤介不入 3南华所谓 用志不分,乃凝 于神 ” 者。其所以感动天上仙人,时降芝軿。属云霁月白之夕,惟弟子窥閫(簽)得听其论,则世莫得 闻也。 精思院

37、,在抗州洞霄宫。 邓牧同霄图志亦记载: 郑元章,字博文。幼号神童,十五岁辞亲学道,依真系大师李归。李特为建星坛,授上清毕法, 精修不倦。景福二年 ( 893),与元同先生同居天柱山精思院,武肃王因命入开元宫启建坛箓,门下 受度弟子一百三十余人。王表奏朝廷云:启建日有彩云临坛,仙鹤五百余只,旋绕空中。昭宗赐紫 衣,号 正一大师 、 “ 冲素先生 ” 。累乞归山,王亲驾送于郊外。至精思院,旬日间,忽沐浴端坐,语 门人曰: “ 今洞庭使者,在此迎吾,吾当去矣。汝等精勤戒行,勿为诸恶。 ” 脩然而逝。体柔如生,享 年六十 有八。王命府官编素,葬于本山。 郑章是来自北方中原的道士,其师为 “ 真系大师李

38、归 ” 。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王屋山 记一卷,唐乾符三年 ( 876)道士李归一撰 ” 。如果此处李归一与李归为同一人 ,则郑章可能来自王屋 山。王屋山是道教第一洞天,符合 久栖名岳 ” 的记载。而 “ 武肃王因命入开元宫启建坛箓 ” ,表明钱缪 虽然修建了天柱观,但因这座道观位于余杭县,而不在杭州城内,因此开元宫便成为杭州城内的重要道 观。郑章受命在开元宫开坛箓,前后度弟子达一百三十余人,因此钱缪亦向唐朝廷奏授其紫衣。 值得一提的是郑章 与天柱观精思院的关系。后世洞霄宫有三院十八斋的组织结构,三院即东晋道 士许迈的南陵院,武后时期道士朱法满的精思院,以及闯丘方远的上清院。精思院是唐末重

39、建前的天柱 观的主院 ,重建完成后才被闯丘方远的上清院所取代。郑章似乎主管了精思院 “ 精思院 ,盖冲素先生郑 元章所居 ” 。直到闯丘方远去世后,郑章接替他成为吴越国道教界的头号人物。 闯丘方远教团除了得到钱缪本人的大力支持之外,也与 一 些著名的政治人物关系密切,其中最重要 的就是时任镇海军节度掌书记的罗隐。罗隐是唐末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人物,也是钱缪政权中最重要 的文官,钱缪相当多的官方文书皆出自罗隐之手。而且本文所讨论的天柱观记很可能也是出自他的 手笔。有关他的研究极多,此处不展开讨论。罗隐师事闯丘方远,在吴越备史中有明确记载: 江东罗隐每就方远授子书,方远必瞑目而授,余无他论,门人夏隐

40、言谓方远曰: “ 罗记室上令公 客,先生何不与之语? ” 方远曰: “ 隐才高性下,吾非授书,不欲及他事。 ” 而隐亦尽师弟之礼。 罗隐想跟随闯丘方远学习道法,而闯丘方远却 “ 瞑目而授,余无他论 ” ,大弟子夏隐认为这是怠慢之 举,提醒闯丘方远罗隐是钱缪(上令公)的主要门客,不能怠慢。方远却说罗隐 才高性下 ” ,当敬而远 之。此处的 “ 才高性下 ” 可能是指罗隐恃才傲物的性格,他也因此触犯了很多人。不过,罗隐不但没有 怪罪,反而 “ 尽师弟之礼 ” 。闯丘方远与罗隐交往最直接的史料就是罗隐所作题玄同先生草堂三首 , 其文曰: ?1994-2014 China Academic Journ

41、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 2期 杳杳诸天路,苍苍大涤山。景舆留不得,毛节去应闲。相府旧知己,教门新启关。太平匡济术, 流落在人间。 先生诀行日,曾奉数行书。意密寻难会,情深恨有余。石桥春暖后,勾漏药成初。珍重云间鹤, 从来不定居。 常时忆讨论,历历事犹存。酒向余抗尽,云从大涤昏。往来无道侣,归去有台恩。自此玄言绝, 长应闭洞门。 玄同先生就是闯丘方远。第一首中的 “ 相府旧知己 ” , 指出两人之间亦师亦友的特殊关系; “ 教门新 启关 ” 是对闯丘方远道法的高度

42、评 价,认为闯丘方远是教门的开创者,此处可能是指闯丘方远作为天台 山道教嫡传的掌门人 ,来此天柱观开创新的派别。 “ 太平匡济术,流落在人间 ” 一语双关,既点出了闯丘 方远整理太平经以及作太平经钞一事,又把闯丘方远比做拯救人间疾苦的救星,这与闯丘方远在 吴越进行大量道教斋醮活动 ,为国为民祈福相符合。第二首 先生诀行曰,曾奉数行书 ” ,点出曾从闯丘 方远学道的经历。 “ 意密寻难会 ” 暗合前文论及的闯丘方远 “ 瞑目而授,余无他论 ” 的深意青深恨有 余 ” 似乎表明罗隐理解了闯丘方远的深意 “ 石桥春暖后,勾漏药成初。珍重云间鹤 ,从来不定居 ” ,则 表明闯丘方远已经仙逝,到勾漏采药

43、成仙。第三首 “ 常时忆讨论,历历事犹存 ” 等句更带有浓浓的怀念 之情。总之 ,从整组诗的用词感觉,此诗应作于闯丘方远去世之后,是 1组緬怀诗。 闯丘方远与罗隐还有 1位共同的朋友宋高僧传记载: “ 时僧正蕴让给慧纵横,两面之敌也。与 闯丘方远先生、江东罗隐为莫逆之交也。 ” 蕴让给慧为两浙僧正,即吴越境内的佛教领袖。闯丘方远为 吴越道教领袖,罗隐则为文坛领袖。宋高僧传称为 “ 莫逆之交 ” ,反映三者之间的特殊关系。 罗隐还与闯丘方远的多名弟子有关系。罗隐甲乙集中多次 提到程尊师和聂尊师 ,应该就是闯丘 方远最有名的两位弟子,即程子霄 和聂师道 。沈汾续仙传称 “ 广平程紫霄应召于秦宫,新

44、安聂师道 行教于吴国 ” ,是指闯丘方远的这两位弟子后来都离开闯丘方远而自立门户。程紫霄活动于北方后唐 王朝,而聂师道则依附于南唐,都拥有众多弟子 。虽然二人与闯丘方远依附的政权不同,但却都以闯丘 方远为榜样,依附于王侯门下,以在乱世中保全自己和道教。此外,罗隐还有一首第五将军于余杭天柱 宫入道因寄诗,其文曰: 交梨火奉味何如?闻说苕川已卜居。瓦榼尚携京口酒,草堂应写颍阳书。亦知得意犹乘 鹤,未 必忘机便钓鱼。却恐武皇还望祀,软轮征入问玄虚。 罗隐另有寄第五尊师一首称: 苕溪烟月久因循 , 野鹤衣裘独茧纶。只说泊船无定处 , 不知携手是何人。朱黄拣日囚尸鬼 , 青 白临时注脑神。欲访先生问经诀

45、,世间难得自由身。 从第 1首诗题目看是 1位姓第五的将军来到天柱观入道,第二首诗中的 “ 苕溪 ” 就是流经天柱观的 罗隐著,雍文华校辑罗隐集,北京:中华书局, 1983年,第 100页。 赞宁宋高僧传卷 7汉杭州龙兴寺宗季传,北京:中华书局, 1987年,第 155页。 罗隐所作与程紫霄有关诗有三首。第一首寄程尊师: “ 鹤信虽然到五湖,烟波迢递路崎岖。玉书分薄花生 眼,金鼎功迟雪满须。三秀紫芝劳梦寐,一番红槿恨朝哺。未知朽败凡间骨,中授先生指教无? ” 第二首送程尊师东游有 寄: “ 华盖峰前拟卜耕,主人无奈又闲行。且凭鹤驾寻沧海,又恐犀轩过赤城。绛简便应朝右弼,紫旄兼合见东卿。劝君 莫

46、忘归时节,芝似萤光处处生。 ” 第三首送程尊师之晋陵: “ 栋间云出认行轩,郊外阴阴夏木繁。高道乍为张翰侣,使君 兼是世龙孙。溪含句曲清连底,酒贳余杭绿满樽。莫见时危便乘兴,人来何处不桃源? ” 见于罗隐甲乙集(雍文华校辑: 罗隐集,第 136 140页 ) 。 罗隐所作与聂师道有关诗一首寄聂尊师: “ 欲芟荆棘种交梨,指画城中日恐迟。安得紫青磨镜石,与君闲处 看荣衰。 ”见于罗隐甲乙集(雍文华校辑罗隐集,第 165页 ) 。 沈汾续仙传卷下,道藏第 5册,第 92 93页。 聂师道的最早传记见沈汾续仙传卷下聂师道,道藏第 5册,第 93 96页。 罗隐甲乙集 ,见雍文华校辑罗隐集,第 94、 47页。 106 ?1994-201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唐末五代杭州天柱观与江南道教发展论考 苕水。因此两诗中第五氏当为同一人。考钱缪手下将军并无第五姓者,但唐中央神策军中却有将领第 五可范等人 ,这一家族有多人在晚唐神策军任职,诗中的第五将军很可能就来自神策军的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