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诗经二首》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10173485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5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课《诗经二首》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12课《诗经二首》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2课《诗经二首》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诗经二首》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诗经二首(关雎、蒹葭)学程单【阅读目标】1. 反复诵读,读出韵律和节奏,积累词义。2. 理解诗歌主要内容,了解诗歌中比、兴与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3. 感受诗经独特的艺术魅力,体会诗歌中美好感情。【学习过程】1、 导学活动一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收录了从_到_时期的诗歌305首,也称_或_。到汉代被奉为经典,与书礼易春秋同列为“五经”。诗经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_、_、_三个部分,主要表现手法是_、_、_。2.读准字音雎鸠( ) 窈窕( ) 好逑( ) 荇菜( ) 寤寐( ) 芼之( ) 乐之( ) 蒹葭( ) 溯洄( ) 唏( ) 湄( ) 跻( ) 坻

2、( ) 涘( ) 沚( )3.读对节奏朗读诗歌,读准停顿,把握速度,试体会感情。请用“/”给例句划分停顿。参 差 荇 菜,左 右 流 之。窈 窕 淑 女,寤 寐 求 之。溯 洄 从 之,道 阻 且 长。溯 游 从 之,宛 在 水 中 央。4.疏通文意(1)理解字词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左右流之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琴瑟友之 左右芼之 钟鼓乐之蒹葭苍苍 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 白露未晞 在水之湄 道阻且跻 在水之涘 道阻且右 宛在水中沚(2) 结合注释,试将诗歌翻译成现代诗。2、 导学活动二根据诗歌内容,完成思维导图。关雎 托物起兴 以水鸟和鸣比兴,联想到爱情真诚。 寤寐求之 辗转反侧 苦闷

3、而焦虑(实写) 追求爱情 求而得之 ( )蒹葭重章叠句 时间推移 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一咏三叹 在水一方 伊人难寻 反复渲染 追寻过程艰难锲而不舍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 这两首诗歌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2)结合文本内容,试分析两首诗歌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3、 导学活动三学习手法,品味诗韵诗经中常运用的表现手法为赋、比、兴。赋,即平铺直叙(如诗经豳风七月叙述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比,即比喻(如诗经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兴,指借他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如贺敬之回延安中“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借树的梢、枝、根是连成一体的引出“我”与

4、延安亲人是一家人)。反复诵读这两首诗歌,看看哪些诗句运用了比、兴手法和重章叠句的形式,请举例分析。诗歌中比、兴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诗经在章法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所谓“重章叠句”,即各章语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的几个字,以重复歌咏。诵读蒹葭一诗,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4、 导学活动四1.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为了获得声音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运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词汇。这类词汇有助于描绘精彩美丽的自然,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请从课文中举出两例,并分析其作用。2.积累拓展五3.总结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各地方的民歌民谣 乐曲性质 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六 直陈其事 义 从西周到春秋 表现手法 借物譬喻 305篇 托物起兴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