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的教学改革_浅析高等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9911362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课的教学改革_浅析高等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学语文课的教学改革_浅析高等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课的教学改革_浅析高等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课的教学改革_浅析高等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学语文课的教学改革_浅析高等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 如何理解“语文”?“语文”一词,从词汇学的角度说有三层含义:一是书面语言与文章;二是语言和文字;三是语言和文学。作为一门课程而言,它的含义也就是语言、文字、文章和文学。语文不能简洁地理解为一个“学科”,语文是覆盖在全部学科之上的,是一种把人文精神渗透到全部学科中去的“学问”,学语文的同时也能学其他的学科,而在其他学科里面也都有语文的因素。教化部高教司颁布的高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高校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

2、培育具有全面素养的高质量人才。”一、何为高校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高校语文课同思想政治课、外语课一样,几乎在国内每一所高校都有开设,这本身就说明白它的重要性。11018年,在当时南京高校校长匡亚明先生和复旦高校校长苏步青先生的提倡下,全国各高校起先设立高校语文课程,目的有四点:提高高校生汉语水平和运用实力;传承传统文化精髓;提升精神文明;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世界。在今日看来,这四点仍旧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高校语文的教学正处于困扰当中。高校语文虽然被定为基础性的公共课,但长期以来处于边缘位置。在我国高校中,高校语文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高校语文的教学改革势在必

3、行。二、高校语文在高等学校教学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由于多种因素的困扰,高校语文短期内要摆脱逆境,呈现新的活力还是相当艰难的,但笔者认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校语文老师可以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究,扬长避短,使高校语文在步履维艰的发展道路上呈现它的魅力。针对高校语文的教学现状及笔者在多年教学中的阅历,对高校语文的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开放教学时空,拓宽学生时空视野老师在教学中要抓“课文只是例子”,给作品适当补充一些相关学问,再延长、引入新内容。依据每篇文章的重点、难点适当补充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时文、美文,以帮助课堂教学。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满意了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节选的高校篇

4、目中,讲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一段时,在“格物”与“致知”的讲解中,将古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与现代人的探讨、利用天地、探究宇宙结合分析,让学生耳目一新,深深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厚重博大,并有一种历史的视野。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爱好,乃是其宠爱高校语文的良好开端。2.运用交叉学科分析作品,扩展学生文学视野在进行高校语文教学时,力争打破已有的篇目串讲方式,将授课的重点从字词的说明、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归纳转为从文化学、历史学、心理学等角度分析作品,教授学生新的阅读方式

5、,使学生真正明白文学中所蕴涵的文化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经典与当代联系,注意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提倡学术性和前沿性,使博与专兼顾,课内与课外结合,弘扬文学教学的当代性、时效性。信任大家记得热极一时的还珠格格主题曲当中唱到“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在流,当时间停住日月不分,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其实这首歌是源自于乐府诗上邪,原诗中的诗句为:“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我们学过了这首诗,对这首歌的内涵会有更深的理解,对原作品也会有另一番谛视。同样的还有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照旧在,几度夕阳

6、红”信任这首歌曲许多人都能吟唱,但未必许多人知道这是谁的作品?是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写的?这是明代杨慎的临江仙词,可以捎带着介绍一下杨慎的生平,增加学生的课外学问,拓宽他们的视野。苏东坡也写过赤壁怀古,用的是念奴娇词牌,起首就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杨慎并非有意给三国的故事写开场白,可是说到无情历史和千古英雄的时候竟然产生不约而同的感受。在讲解时,把这些都牵连起来,会使学生耳目一新,增加了自己对古代文学和现代一些现象的联系和分析。高校语文不仅仅是对古代文学的学习,与现代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以上两个例子可见一斑。可以干脆传唱的古诗词有许多,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的一剪梅月

7、满西楼,李煜的乌夜啼等,都被广为传唱。通过高校语文的学习,我们就应当知道这些歌曲是谁写的,源于什么,什么样的写作背景,表达怎样的情感,无论是对于教学生的老师,还是听课的学生,既能够产生互动,又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体现高校语文的现代性。3.高校语文的学习并不是和高校开设的其他课程截然分开,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校语文的学习尤其是古文的学习,对学生英汉互译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以文言文的现代汉语翻译和英语的翻译为例。文言文的现代汉语翻译和英语的翻译很相像,尤其是对文言文中状语后置、名词活用、定语后置等语法的翻译和英语的语序特别吻合。以蒲松龄的狼中的句子为例,“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8、”,这句话是状语后置的句子,“如故”是状语,放在了句尾,翻译成现代汉语是“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逐”,英语的翻译和古代汉语的依次是一样的;又如“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这一句是名词作状语的句子,其中“犬”名词活用为状语,译为“像狗一样”,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为“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英语的翻译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结合。上面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英文的翻译和文言文的语序是特别接近的,学好文言文,有好的古文功底,语言功底,这对于学生把英语翻译成汉语是颇有好处的。同样假如驾驭了这一点,把英语翻译成汉语也就变得简洁多了。把英语的长句子,变成几个短句子,然后再根据汉语的语言习惯翻译出来,翻译出来的句子顺畅得多。例如英语长句子的翻译是个难题,许多学生一看到这样的句子往往不知道该从哪里断句更符合汉语习惯,从句翻译应当特别留意,然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依次翻译出来。只要理清了这些关系,英译汉就变得简洁得多。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