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神舟十一号升空直播-神舟7号升空.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9910825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神舟十一号升空直播-神舟7号升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年神舟十一号升空直播-神舟7号升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神舟十一号升空直播-神舟7号升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神舟十一号升空直播-神舟7号升空.doc(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神舟十一号升空直播:神舟7号升空神舟七号升空了 令人期待的飞天时刻进入最后10秒倒计时。我们全家都屏住呼吸,盯着前方的大屏幕,心里跟着默念“10、9、8、7、6、5、4、3、2、1点火。”轰鸣声渐高渐远 第12秒,火箭的尾部像被什么力量拽了一下,高速飞行的箭体向着东南方向微微拐了一个弯。此时,宇航员翟志刚、刘天明、景海鹏蜷曲着双腿,如同安睡着的婴儿。第20秒,“逃逸塔分离”第583秒,火箭以7.5公里/秒的速度,将飞船送到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50公里的椭圆轨道入口。3位宇航员表情沉稳。翟志刚向地面报告:“神舟七号,感觉良好!” 9点33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神舟七

2、号飞船已经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成功!” 这将是中国人第一次像飞天一样真正翱翔太空,我为自己的祖国而感到骄傲! (指导老师:沈韶华)神舟九号升空神女飞天梦实现 神舟九号飞船(简称神九)是中国航天计划中的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九是中国第一个宇宙实验室项目921-2计划的组成部分,天宫一号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将为中国航天史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中国计划2022年将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园,中国空间站届时将成为世界唯一的空间站。神舟九号飞船于6月16日18时37分发射,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载人交会对接。此次飞行乘组航天员将开展相关空间科学实验,在完成预定任务后返回地面。对接

3、过程中,航天员将实现手控交会对接,全面验证交会对接技术。 “神九”的准备阶段 第一阶段 2012年4月9日,神舟九号飞船已通过出厂测试,运抵酒泉航天发射场。 第二阶段 2012年5月9日,用于发射神舟九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已通过评审,9日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在发射场的各项测试准备工作。 5月11日至6月6日,完成火箭状态恢复、吊装对接、总检查测试、火工品测试及安装;逃逸塔进场,完成技术准备。 6月3日,神舟九号飞船完成扣罩工作。 6月7日,船罩组合体转运至垂直总装测试厂房,与火箭完成对接。 6月7日,为改进型长二F火箭安装逃逸塔。 6月8日,火箭完成技术区所有准备工作。 第三阶段

4、2012年6月9日,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飞船、长征二F遥九火箭组合体已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技术区垂直转运至发射区。标志着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已进入最后准备阶段。 第四阶段 2012年6月12日,“神九”已经完成全系统联合演练。2012年6月13日,发射之前最后一次检查完成。检查的结果显示,不管是飞船的系统、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都是正常和良好的。下一步将进入到火箭的加注。离“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载人空间交会任务对接越来越近,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航天员的饮用水和食品已装入飞船。 2012年6月13日,神舟九号任务开始正式进入火箭加注准备阶段,

5、发射测试站地面设备技术室工作人员进行了最后一次模拟加注演练。 2012年6月14日,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各大系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联合演练。联合演练从进入发射前3小时程序开始,航天员、发射场、载人飞船、运载火箭以及测控通信等系统全部参加,按照实际发射程序从综合信息检查、火箭点火、助推器分离直到最后的船箭分离,指挥员口令准确,技术人员操作熟练。 根据天宫一号运行轨道计算,神舟九号飞船将于6月16日下午18时37分31秒发射。理论发射误差时间10秒。 “神九”的航天员 “神九”发射与“神八”没有太大区别,最大不同就在于将实施手动交会对接,而这是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正常情况下

6、一般都是自动交会对接,可一旦软件等出现问题,就需由航天员手动操作。 这对航天员的身心都是极大的考验,对眼手协调性、操作精细性、心理素质等要求非常高。所以,对于航天员的选拔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航天员飞行乘组成员 在这次的航天员选拔中,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组成飞行乘组,执行这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景海鹏,男,汉族,山西省运城市人,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司令部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2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

7、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航天专业技术、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梯队成员。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 刘旺,男,汉族,山西省平遥县人,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69年3月出生,1988年8月入伍,1988年6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中队长,安全飞行1000小时,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 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

8、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航天专业技术、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 此次“神九”将搭载3名航天员奔赴深空,并将首次出现女航天员,打破中国从未有女航天员进入太空的纪录。而这位最引人注目的首飞女航天员确定为刘洋。 刘洋,女,汉族,河南省林州市人,中共党员,学士学位。1978年10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01年5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少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安全飞行1680小时,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201

9、0年5月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经过两年多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航天专业技术、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 “神九”的突破 被称为“改进型”飞船的神舟八号、九号、十号与之前的飞船相比,主要变化是配备了交会对接相关设备,飞船的轨道舱增加了前舱门,数据管理和控制的计算机功能更强大,太阳能帆板发电效率更高,回收舱进行了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再设计。此外,飞船内部的环境设计也更为人性化。 手控交会对接系统 神舟九号飞船的航天员系统的手控交会对接控制的模式、控制的机构、控制神舟九号

10、及天宫一号内部结构示意图的界面,更加符合人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认知特点。手控交会对接的模拟设备,可逼真地反映手控交会对接的程序、方式和方法。配备了交会对接相关设备,如对接机构、交会对接敏感器等,飞船的轨道舱增加了前舱门,航天员可以打开舱门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航天医学空间实验体系 神舟九号飞船的航天员系统增加了生理监测的指标,同时设立了20多种医学预案,一旦出现问题,能够进行天地协同,快速支持,保障航天员在飞行当中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也会得到及时的处置。 健康维护和保障技术 神舟九号飞船通过特殊的设计,航天员在长期飞行中会有很好的心理支持,还有合理的营养供给、合理的作息制

11、度设计以及相关的娱乐生活。考虑到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食品以中餐为主,将会有五大类、50种食品供应,航天员在天上可以吃到热腾腾、香喷喷的食品,4天一个周期轮换。为女航天员设立私密空间,增加了适合女性的食品。舱内航天服也针对女航天员的身体结构,在设计上进行了调整。 6月的戈壁滩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已确定第一发射窗口时间的神舟九号于6月16日18时37分发射。与往常一样,我国神舟系列飞船的每一次升空,都吸引了众人的深情期盼和强烈关注,感谢这次的神舟九号,为中国航天史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 (编辑 刘小苏) 发射场准备就绪,神舟八号静待升空发射场准备就绪,神舟八号静待升空天宫一号建立交会对接姿态 人民日

12、报 ( 2011年10月31日 09 版)本报酒泉10月30日电 (记者赵亚辉)30日下午,记者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场看到,神舟八号船箭组合体静静的竖立在发射架上,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升空。“与以往的发射相比,这次任务是比较艰巨的。”载人航天发射场系统副总指挥张道昶说,“神舟八号发射,对发射场系统来说有三个特点,一是航天发射任务交叉并行,二是准备时间短,三是要求零窗口发射。”张道昶介绍说,神舟八号任务准备期间,正值天宫一号发射的冲刺阶段和卫星任务的准备阶段,多条战线并行推进、多项任务同时实施,对发射场组织指挥、资源配置、力量统筹、综合保障等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天宫一号发射计划由原来的8月底

13、推迟到9月29日,使天宫一号、神舟八号发射间隔时间由2个月缩短到1个多月,创造了发射场连续执行两次载人航天任务间隔最短的历史纪录,给发射场神八任务准备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繁重的任务、短暂的备战时间,对人员的精神状态、设施设备状态转换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由于交会对接要求,神舟八号任务是零窗口发射。”张道昶说,“精确的发射时间(精确到秒)需要在发射前4小时根据天宫一号轨道参数来确定,必须立足最复杂、最困难的情况作好相关预案。”张道昶表示,针对这些困难,发射场系统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多项工作。通过科学计划统筹,把神舟八号任务测试发射流程优化为53天,比神舟七号任务缩短了21天。针对天宫一号发射过程中存在

14、的问题,进行了归零处理和举一反三,对发射区受损设施设备进行修复处理,强化检修监测结合训练、故障分析排除训练和方案预案演练,有效提高了参试人员实装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为了保障万无一失,发射场系统全面加强质量管控,实施了上千条质量控制措施,400余条风险控制措施,形成了近500份质量记录,有效保证了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 “经过前期的准备和检查评审确认,发射场各系统技术状态受控,系统间接口匹配,设施设备功能、性能正常,各项安全及风险控制措施已经落实到位,具备执行神舟八号发射任务的条件。”张道昶说,“一句话,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本报北京10月30日电 (余建斌、宗兆盾、谢波)30日19时34分

15、,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偏航180度,建立倒飞姿态,这标志着天宫一号已为实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做好了准备。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陈宏敏介绍,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自9月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在地面指令引导下,先后完成了多次轨道控制和平台在轨测试工作,于10月30日进入距地面高度约343公里的近圆形交会对接轨道。截至30日19时30分,天宫一号已在轨运行30天22小时。根据各项遥测数据监视判断,天宫一号飞行正常、姿态稳定、能源平衡,各项试验进展顺利,具备执行首次交会对接的条件。据了解,实施空间交会对接任务,需要对两个航天器实施协同控制,轨道机动次数多,测控精度要

16、求高,每次变轨控制环环相扣、密切相关,对测控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由于近期空间天气活动变化剧烈,对航天器中长期定轨预报工作影响较大,对科研人员确定神舟八号发射窗口带来了很大挑战。目前,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正在认真收集分析空间天气监测数据、研究制定应对措施,在对天宫一号实施精确轨道预报和控制的同时,抓紧计算神舟八号发射的精确窗口时间。 解密神八:分离返回与交会对接一样难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解读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 神舟八号飞船即将起航、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即将拉开序幕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30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对这次任务的意义、中国未来空间站的建设及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进行

17、了全面解读。周建平,1957年出生,湖南望城人,国防科技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博士,曾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总体室主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 交会对接的难点有三处记者:这次交会对接任务的难点在哪里?周建平:交会和对接是最大难点。首先,为了使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处于同一个轨道面,火箭发射入轨的精度要求比过去提高了三到五倍。第二,交会过程对测量、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保证“看得见、找得到”的精度,还要充分利用航天器轨道特点寻找能量消耗最少、最优化的控制算法。第三,两个航天器靠近后能不能“接得上”,从接触、捕获、缓冲到最终对接上,对接机构是难点。实际上,到这一步,神舟八号的使命才完成了一半,之

18、后的组合体控制、飞船分离和返回同样不容易。高效经济是“中国特色”记者:世界上已经有过300多次空间交会对接,我国在这个领域起步晚,是否具备后发优势?周建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天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最新的技术、尤其是信息和电子技术方面的成果来做这件事,因此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打造更高效、更精确、更经济的系统。交会对接的原理并不难,工程实现却非常复杂。人类的科技成果可以借鉴,但技术是买不来的,所有技术和产品都必须由我们自己完全独立研发。记者:同样是交会对接,我们的方案有哪些“中国特色”?周建平:高效、经济是我们的特点。比如天宫一号,兼顾了空间实验室和交会对接的需求。我们本来设想先搞交会对接、

19、再建空间实验室,后来经过反复论证,决定同时验证两项技术,不仅更经济,也能够提高验证效率、缩短研制进程。因此,天宫不仅是验证交会对接技术的平台,还是一个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行期间将进行各种实验,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中国空间站将向世界开放记者:您能描绘一下中国未来的空间站吗?周建平:未来空间站由三个舱段组成,重量大概在60吨量级,加上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将达到80多吨。这个规模能够满足我国空间科学研究的急需。当然,我们的设计留有扩展余地,将来可以根据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增加舱段。 记者:在各国加大航天投入的情况下,太空竞赛会不会再次上演? 周建平:我想,当年美苏的太空竞赛不会再次发生,但世界

20、各国在不同领域的竞争一直存在。本着和平利用太空的目标、为人类文明发展去竞争是好事,但我们坚决反对某些利用太空作为威胁手段的企图。记者:中国未来空间站会向其他国家开放吗?周建平:我们会向全世界开放空间站。中国的空间站不仅将给中国的科学家提供空间科学研究场所,也会通过各种国际合作为其他国家科学家提供平台。通过空间科学研究获得的新知识应该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让全世界都能受益。载人航天20年花350亿元记者:国外曾有声音质疑中国航天发展步子迈得太快,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周建平:我们这些年的发展的确很快,但这是相对于过去规模小、发展慢而言的。目前我国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二,如果把航天看成一个工业体系,与国家经

21、济同步发展也是正常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发展快的同时高度重视可靠、安全。虽然也有过失败,但中国航天十几年来的发射成功率在全球是比较领先的,这是中国航天人不断奋斗的结果。记者:与其他航天大国相比,中国航天的规模和投入如何?周建平:近年来,美国NASA每年的预算大概在170亿到180亿美元,超过一半用于载人航天,俄罗斯不断加大投入,欧洲和日本也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我国载人航天发展近20年来,花费约为350亿元人民币,不及美国一年的投入。中国航天目前的规模是适度的,并没有超越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是脚踏实地一步步按照科学规律办事。 据新华社相关新闻我首枚火星探测器预计11月9日发射火星,当前

22、国际深空探索中的最热目的地,即将迎来一位不到120公斤的小个子“游客”。别看它貌不惊人,却将为今年已屡创辉煌的中国航天史再添上绚丽的一笔。如果说天宫一号发射成功让中国人在近地空间驻留更长时间成为可能的话,那么,它则会把我们的视野带到更遥远的深空。萤火一号,我国首枚火星探测器,已于日前成功运达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预计将于11月9日凌晨搭乘俄罗斯的“天顶”号运载火箭与“福布斯土壤”探测器一起发射升空。 中新据新华社 神舟系列飞船十次升空盘点历次任务 从1999年我国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至今,载人航天走过了从无人到有人,从航天员出舱到两个航天器组合飞行等多个跨越。从神舟一号

23、到神舟十号,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中国载人航天发展成熟的标志,就像小孩子成长在标记身高,神一到神十,就是中国航天的一个个新高度,标记在浩渺太空。从1999年到2013年的14年,神舟系列飞船十次升空,载着梦想出发。 神舟一号 中国飞船揭开神秘面纱 发射: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返回: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升空。经过21小时飞行,在完成预定的科学试验后成功着陆。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一号考核了飞船重要的5项技术:舱段连接和分离技术、调姿和制动技术、升力控制技术、防热技术和回收着陆技术。 神舟二号 中国第一艘

24、正样飞船 发射:2001年1月10日1时0分03秒 返回: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 虽然也是无人飞船,却是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 神舟三号 搭载特殊乘客“模拟人” 发射: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返回:2002年4月1日16时54分 飞船上搭载了一个特殊乘客“模拟人”,可以模拟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时的脉搏、心跳、呼吸、饮食、排泄等等多种重要生理参数,为把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打下了基础。 神舟四号 设计了8种救生模式 发射: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返回: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是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试验涉及测控与通信、飞船和火箭、发射场、主着陆场和

25、备用着陆场、航天员、陆地和海上应急救生等系统。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共设计了8种救生模式,以确保在不同阶段若出现意外都能保证航天员安全返回,证明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进入成熟期。 神舟五号 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 发射: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 返回: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航天员:杨利伟 2003年10月15日,注定要载入历史的名册。这一天,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实现航天员单人单天飞行。航天员杨利伟也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当杨利伟经过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返回陆地后,迈出舱门面对欢呼人群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是祖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也是我生命中最伟大的一天。

26、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俄、美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 实现多人多天飞行 发射:2005年10月12日09时00分 返回:2005年10月16日20时33分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是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中国第一次将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执行本次航天飞行任务,在绕地球飞行76圈后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多人多天飞行。 神舟七号 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 发射: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4秒 返回: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又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像一个从水中慢慢上浮的潜水员,航天员

27、翟志刚头先脚后,出现在太空中。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00秒,航天员翟志刚身穿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从神舟七号进入太空。“我已出舱,感觉良好。”这一刻太空留下中国人的足迹。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标志了中国突破空间出舱技术。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共进行了19分35秒。期间,翟志刚与飞船一同飞过9165公里。 神舟八号 首次空间交会对接 发射: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 返回:2011年11月17日19点32分 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突破交会对接技

28、术的关键。 神舟九号 航天员“开”飞船 发射: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 返回:2012年6月29日10点00分 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承载着3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6月29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神九任务成功标志着我国已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神舟九号”不仅为天上的目标飞行器送人送货,还将“天宫一号”上的部分物品带回来,是第一次全面实现天地往返运输。神舟九号之前的载人航天,从发射到返回都采用自动控制,不需要人手动干预,而“神舟九号”进

29、行的是人控交会对接。如果说以前是航天员“坐飞船”的话,神九的航天员就是在“开飞船”了。航天员要掌握飞船姿态和轨道的控制权,就如同开车,既要控制方向,又要控制速度。 神舟十号 从“试运行”到“正常运营” 发射: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 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神舟十号任务和以前最大的区别是,这是神舟飞船第一次进行应用性飞行。所谓应用性飞行,有些类似美国航天飞机和俄罗斯联盟飞船,就是执行正常运输任务。神舟飞船已经基本定型,神舟十号没有新的大的技术变化,只做了一些小调整。 据介绍,从神五首次载人到神九,主要任务都是为了验证飞船自身的技术,到神九突破和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具备了作为空间站的天地往返载人运输系统的能力。目前,神舟飞船的任务不再是试验自己,而是为天宫一号提供人员和物资运输保障,支持航天员在天宫一号进行科学试验。(第 17 页 共 1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