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美育的思考-生态美育.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9844206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生态美育的思考-生态美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生态美育的思考-生态美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生态美育的思考-生态美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生态美育的思考-生态美育.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生态美育的思考:生态美育 摘 要:生态美育是建立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一种实践,它与一般意义上的审美教化和艺术教化有所区分,它的核心问题就在于生态审美观的建构。要做到这一点,在生态美育的过程中就必需融合优秀的思想资源,影响到受教化者的审美观。同时生态美育也是一种情感教化,通过生动地形象,打动人,更好地构建人类的精神家园。关键词:生态美育;思想资源;情感教化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16-026X(2022)06-0000-0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生态危机不断,人类的生存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人类渐渐反思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思索人类自身的生存命运。生态

2、美学也因运而生,它的兴起是将人类的存在、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作为美学思索的问题,它力图突破“人类中心主义”传统的价值观,转向“生态中心主义”,实现人与自然整体的和谐。因而在美学观上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而生态美育问题是生态美学发展的重要问题,将成为生态美学发展的基本走向。一、 生态美育的内涵与核心问题所谓生态美育,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审美教化和艺术教化,也区分于生态审美教化。它是以生态原则为基础,把生态原则提升为审美原则,通过生态审美实践,培育人的生态审美情感,提高生态审美观赏实力和创建实力的教化。它是生态学、美学、教化学的有机结合,是重在进行生态观、生态审美观、生态生存观的教化。生态美育以生态规

3、律和学问为基础,含有大量的生态教化的内容。但生态美育与生态教化是有区分的,生态美育虽然包含有学问性,但重要的是从人的存在动身,关注人的生态意识和存在观。同时,生态美育与一般美育也有区分,区分在于在生态美育中,生态意识和生态原则介入其中,而一般美育却没有。生态美育的核心问题在于生态审美观的建构,而长期以来,传统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左右着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恣意地对自然进行无限制的掠夺,结果自然也一次次地“报复”人类,因而生态审美观的建构特别重要。“要建立可持续的生存世界,就必需克服现存的主客相分、重权轻责、分体冲突、膨胀的世界观、人生观,确立整体和谐、相互依存、至诚为本的新的世界观、人生观

4、。”人们只有从观念上变更以往的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观,走向以生态为中心的“生态中心主义”观,才是符合规律的。这事实上就是要求我们人类要树立生态同等的观念,“生态同等”是深层生态学“普遍共生”的重要原则,即指包括人类在内的全部存在物在整个生态系统中都享有生存、繁衍和自我实现的权力。这在审美观上要求充分敬重生态系统中全部存在物的“内在价值”。生态美育把人对自然的物质关系上升到了精神交融的层次,“只有达到了一种在精神上同大自然沟通的境界,审美才是更为深刻的”。二、 生态美育需融入优秀的思想资源生态美育在审美的实践过程中,须要以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作为指导,来对受教化者进行精神上的教化。这

5、些思想都是对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表述,比如西方的生态整体观和生态中心论、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思想等等,这些思想对于培育人们生态意识都是特别有益的。丰富的生态思想资源不能仅仅作为一种理论学问的存在,须要在生态美育实践中,融入到受教化者的思想意识中去,去影响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而对山水会有全新的关照。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炳提出的“畅神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画山水序中说到,“峰岫峣嶷,云林森眇,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畅神说”的内涵中就包括“山水质好玩灵”和“山水以形媚道”。“山水质好玩灵”意思是说有形有质的山水蕴含超形质、超物态的神灵意趣道。“山水以形媚道”意

6、识是山水用一种充溢魅力的姿态去亲附于“道”,取悦于“道”,使自己成为“道”的普遍表现形式。这是在观赏漂亮的大自然时,一种精神境界的表现。在这里自然并不是一个毫无生气的存在,它的存在是“道”的体现,当人们在观赏大自然的时候,自己的精神与自然相沟通、相沟通,也就是关照“道”,领悟“道”的奥妙与博大。在生态美育的过程中,须要将这些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观、审美观灌输到受教化者的思想意识中,与受教化者的精神气质融为一体。在生态美育的过程中,须要融入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资源,这些思想给受教化者指出了观赏自然的路径和启示。受教化者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将通过自身的实践,将这些思想融入到期审美实践过程中,才能在思想

7、观念上与自然达到和谐。三、生态美育是一种情感教化生态美育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学问,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它须要通过美的生动形象来打动和感染受教化者,激发他们内心的对生态美的追求。人们在观赏自然之中美的事物时,就会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在一刹那间获得审美的愉悦。在这一过程中,人们通过直觉感知事物,呈现在观赏者的心中只是事物的形象,就没出名理的思索和利益的牵绊。当一片森林出现在科学家的眼前,科学家就不会从科学的角度来相识眼前的事物,当森林出现在商人的眼前,商人就不会去考虑这片森林的经济价值。因而,在生态美育的过程中,心理受到触动,被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撼,自己的情感也相应会移注到自然美的事物中,达到

8、“身与物化”,进入“与天地并生,与万物齐一”心醉神迷的境界。自然不仅是我们生存的基础,更是我们人类的精神家园,在审美的实践中,人们也在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因而会重新端详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最终会达到一种和谐。在实际的审美实践中,观赏者不仅会被大自然的魅力所吸引,而且会对生态问题引起关注。如此美妙的自然因为人类过度的开发和掠夺,遭到污染和破坏,土地荒漠化、植被破坏、河流污染、珍稀动物数量锐减当这些场景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人们的心灵会受到极大地震撼,因而生态爱护意识得以提升。生态美育不像生态理论的学问那样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实践来实施教化。重视实践,让受教化者亲眼看、亲眼听、亲身体验,在对生态美的体悟、感受中受到教化,这是生态美育重要的手段。参考文献:1 丁永祥,李新生生态美育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2 李振纲,方国根.和 合之 境中国哲学与 21世 纪 M.上 海:华东师范高校出版社,2001,323 雷毅生态伦理学西安:陕西人民教化出版社,20001394 周晓薇校点.历代名画记M沈阳:辽宁教化出版社,200160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